進度:彼得前書2章4-10節
<馬唐納/新約聖經注釋/網路>
2:4 主乃活石,固然是被人所棄的,卻是被 神所揀選、所寶貴的。
彼得從勸勉轉到討論信徒在新的家(教會)裏,和新的祭司職分上的特權。
在新的秩序下,基督是中心,因此我們是來到主面前(5節)。由於彼得正想像著一所建築物及建築材料,所以他用石來象徵主是不足為怪的。首先,他是活石。他不是一塊沒有生命的石頭或頑石,而是以無窮生命的大能活著的那一位(來七16)
可是,他卻是被人所棄的,這看來難以置信。微不足道而眼光短淺的人類,活在笨拙、自私、膚淺的生命初階中,竟容不下他們的創造者和救贖主。正如旅店沒有房間留給主,他們在為自己作打算時,同樣沒有留下空間給主!
然而,人的觀感算不得什麼。在神的眼中,主耶穌是他所揀選、所寶貴的。他不但蒙揀選成為一塊合適的石頭,更是必不可少的那一塊。對神而言,他是貴重無價的,他的寶貴程度是無法計算的。
我們若希望蒙主使用,參與他的建造工程,就必須先歸向基督。我們合適作建築用的材料,只因為我們給看為與基督相同。我們唯一的重要性,就是能使他得榮耀。
2:5 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 神所悅納的靈祭。
這靈宮是用所有在基督裏信徒來建成的,因此教會也一樣。教會與舊聖殿的相同之處,在於兩者都是神在地上的居所(王上六11~13;弗二22)。然而,教會又與聖殿不同。聖殿是物質的,有實體的建築物,所用的材料雖然美麗,但是沒有生命的,會毀壞的。教會的材料卻是活石。
這裏所用的象徵比喻,從靈宮一轉而改為聖潔的祭司,將重點放在這靈宮的作用上。信徒不單是這靈宮的活的材料,也是聖潔的祭司。根據摩西律法的規定,只有利未支派亞倫一族的人可以做祭司。而且,縱使身為祭司,也不得接近至聖所。只有大祭司可以每年一次(YomKippur,即贖罪日)進入至聖所,而且要依照耶和華詳細說明的程序來行事。
在新的恩典時代,所有信徒都是祭司,不管日夜,隨時都可以覲見這宇宙的君王。他們的職責就是奉獻……靈祭(相對於摩西律法所規定以牲畜、雀鳥和五穀獻上的各種祭)。新約祭司的靈祭包括:
1.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這是在屬靈上的事奉敬拜(羅一二1)。
2.以頌讚為祭:「這就是那承認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來一三15)。
3.以善行為祭:「不可忘記行善……」,這樣的祭,是神所喜悅的(來一三16)。
4.以財物金錢為祭:「不可忘記……捐輸的事」,這樣的祭,也是神所喜悅的(來一三16)。
5.以事奉為祭:保羅將他對外邦人的工作形容為祭司所獻的祭(羅一五16)。
這些祭是藉著耶穌基督而為神所悅納的。首先,我們藉著耶穌基督這位中保才可以來到神面前,也只有他能夠使我們所獻的祭蒙神悅納。我們所作的一切,包括敬拜與事奉,都是不完全、受罪玷污的。但這一切在到達天父面前之前,都先經過主耶穌。他將一切的罪除掉,以致來到父神面前的時候,一切都是完全可悅納的。
舊約大祭司的冠冕上繫著一塊金牌,上面刻有歸耶和華為聖的字樣(出二八36)。戴上這金牌的作用。是因為百姓在獻祭的過程中,可能會因干犯聖物而犯罪(出二八38)。所以,我們的大祭司為我們戴上大祭司冠,擔當我們任何干犯聖物的罪。
信徒皆祭司的真理,是每一個基督徒都應該明白、相信及樂意實踐的。然而,這真理卻不可以被濫用。雖然所有信徒都是祭司,但並不是每一位祭司都有權向會眾宣講和教導。有一些約束是必須遵守的。
1.女人不可教導男人,也不可以轄管男人,只要安靜(提前二12)。
2.男人講道,要按著神的聖言講(彼前四11)。換句話說,他們要十分肯定所說的話,正是神要他們在當時的情況下說的。
3.所有信徒都有恩賜,正如身體的每一部分都有本身的功用(羅一二6;林前一二7)。然而,並非所有恩賜都與向公眾宣講有關,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傳道者、牧師和教師所特有的服侍恩賜(弗四11)。
4.青年人應將那在他裏面的、神所賜的恩賜如火挑旺起來(提後一6)。若那恩賜是講道、教導,或任何形式的公開宣講,牧者就應給他機會在會眾面前運用這恩賜。
5.哥林多前書十四章26節說明了信徒的祭司職分應如何運作:「弟兄們,這卻怎麼樣呢?你們聚會的時候,各人或有詩歌,或有教訓,或有啟示,或有方言,或有翻出來的話,凡事都當造就人。」
那一章聖經也提到在會眾中公開運用恩賜時有很多應遵守的規矩,以保持教會中的秩序,及確保信徒得造就。雖然基督徒都有祭司的身分,但我們卻不可在地方教會中濫用這祭司身分。
2:6 因為經上說:看哪,我把所揀選、所寶貴的房角石安放在錫安;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
彼得仍然想像著一座建築物,他回到以基督為石頭的比喻,並以基督為房角石。他引用以賽亞書二十八章16節,證明基督為房角石的角色,在聖經中早已預言了。他指出,神早已命定基督擁有這獨特的地位,就是要成為所揀選和所寶貴的石頭,是絕對可以倚靠的。相信他的人,總不會失望。
在這裏譯成「房角石」的字,最少可以有三種解釋,而每一種解釋運用在主耶穌身上,都是正確而適宜的。
1.在現代建築中,房角石是放置在基層上一個角落的石塊,將兩邊的牆連繫起來,象徵著整座建築物的根基。基督是房角石,是唯一真正的根基(林前三10~11);他就是將猶太和外邦信徒(就像一座建築物的兩堵牆)連合起來成為一個新人的那一位(弗二13~14)。
2.有學者認為這是指一堵拱門的主石。要放置好這塊石,拱門才成形,而建築物的其他部分也由這石塊連繫在一起。我們的主當然符合這樣的描述。他是拱門上的頂石,若不是他,整座建築物就毫不穩固,也無法連繫。
3.第三種解釋認為這是指金字塔的壓頂石,佔整座建築物的最高位置。在整座建築物中,只有這塊石有這樣的形狀。這塊石的形狀,決定整座金字塔的形狀。這是最後一塊要擺放的石頭。同樣,基督是教會的壓頂石,那塊真正獨一無二的石。教會的特質從他承襲而來。他再來的時候,建築工程便告完成。
他是所揀選所寶貴的石頭。他是蒙揀選的,因為神揀選他去得著最尊榮的位置;他是寶貴的,因為再沒有其他人可以跟他相比。
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這裏引用的是以賽亞書,原來的經文是這樣的:「信靠的人必不著急。」若將兩者合而為一,你會看見一個寶貴的應許,就是凡以基督為房角石的,必不會失望羞愧,也必不會紛亂急躁。
2:7 所以,他在你們信的人就為寶貴,在那不信的人有話說:匠人所棄的石頭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
在上面幾節經文中,主耶穌被形容為活石、被棄的石、寶貴的石,以及房角石。雖然彼得沒有明說,但他似乎把耶穌比喻作試金石。只要在試金石上擦磨,就可以試出金屬的真偽。舉例說,試金石可以試驗出一塊礦石含的是真金還是黃銅。
任何人接觸到救主,便會表露出真正的面目來。他們對他的態度,反映出他們的真相。他在真正信徒的眼中就為寶貴;不信的人卻拒絕他。信徒只要想像一下,如果生命中沒有救主會是怎樣的,就可以略略體會他是何等寶貴的。世上所有的享樂,「都不足以跟滿有基督的一刻相比」。他是「超乎萬人之上」的,並且「全然可愛」(歌五10、16)
但在那些不順從或「那不信的人」來說又如何呢?詩篇一百十八篇的作者預言,匠人會摒棄這塊寶貴的石頭,但這塊石頭將來卻要成為房角的頭塊石頭。
有一個關於建造所羅門聖殿的傳說,正好闡明這預言。建造聖殿的石頭是預先在附近的石礦場準備好的,到需用時,工人便運往建築工地。有一天,石礦場工人將一塊形狀尺寸十分獨特的石頭送往工地。匠人看來看去,仍認為不能用來作聖殿的任何一部分,因此便隨意把它推到山邊去;日子久了,這塊石頭便長滿了青苔,又給雜草蓋著了。聖殿的建築工程接近完成時,匠人要求準備一塊若干尺寸的石頭。石礦場的人回答說:「這石在很久之前已送去給你們了。」經過一番搜尋後,匠人終於找到這塊被棄置的石頭,並把它放在聖殿的適當位置。
這傳說的喻意是明顯的。主耶穌第一次降臨時便向以色列民顯現。然而,以色列民,特別是他們的領袖,卻容不下他。他們摒棄他,並把他送到十字架上釘死了。
然而,神使他從死裏復活,並叫他坐在天上自己的右邊。當這位被摒棄的主再來時,卻要以萬王之王、萬主之主的身分而來。到時,大家就得公認他是房角的頭塊石頭了。
2:8 又說:作了絆腳的石頭,跌人的磐石。他們既不順從,就在道理上絆跌(或譯:他們絆跌都因不順從道理);他們這樣絆跌也是預定的。
基督比作試金石和房角頭塊石頭的比喻,現在變為基督比作絆腳的石頭。以賽亞預言,對那些不信的人來說,基督是一塊絆腳的石頭,一塊使人跌倒的磐石(賽八14~15)。
這預言在以色列國的歷史中具體地應驗了。彌賽亞來到時,猶太人因他的出身和簡樸的生活方式而厭棄他。他們想要的,是一個政治領袖和軍事強人。縱使有最確實的證據,他們仍拒絕承認他就是那位應許要來的彌賽亞。
但這預言不單應驗在以色列人的身上。對任何不信耶穌的人來說,他都是絆腳的石頭,跌人的磐石,他們都要被他絆跌。人要麼憑著悔改與信心,在他面前俯伏下拜,以致得拯救;要麼被他絆倒,下到地獄去。「本來要賜給他們的救恩,卻成了他們受更重審判的原因。」兩者之間並沒有折衷;他不是救主,就是審判者。
他們既不順從,就在道理上絆跌。他們為什麼會絆跌呢?並不是因為他們在理性上遇上不解的難題。並不是因為主耶穌有什麼方面令他們覺得不可能相信他。他們……絆跌,是因為他們故意不順從道理。問題在於人的意願。人不得拯救的原因,是因為他們不願意得拯救(約五40)。
本節的最後一句:也是預定的,似是說他們不順從道理是預定的(編按:在聖經原文和英文譯本裏,「是預定的」緊隨在「不順從」之後)。這裏的意思確是如此嗎?不,這句話說明,那些故意不順從道理的人,就註定會被絆跌。也是預定的這個從句,是從屬於以上的整個從句他們既不順從,就在道理上絆跌。神已經判定,拒絕敬拜主耶穌的,都要被絆跌。任何堅決要拒絕相信的,就預定要被絆跌。「既不願意順從,絆跌便成了無可避免的結局。」(譯自費廉思譯本;JBP)。
2:9 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 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彼得回頭再論信徒的權利。他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神曾應許要將這一切權利賜給以色列民,只要他們肯聽從他:
如今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因為全地都是我的,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出一九5~6上)。
由於不信的緣故,神的應許不能夠在以色列人的身上實現,這民族也就失去了作為神子民的身分。在這時代,以色列民因不順從而失落的地位,給教會取代了。
在今天,信徒是被揀選的族類,是神在創立世界之前已揀選歸基督的(弗一4)。然而,基督徒並不是世上某個種族,源於同一個祖先,或有獨特的容貌及身體特徵;基督徒是同以神為天父,同有相類似的屬靈特質,是屬天的子民。
信徒也是有君尊的祭司。這是本章第二次提到祭司的經節。第5節形容信徒為聖潔的祭司,負責獻上靈祭。這裏形容他們為有君尊的祭司,負責宣揚神的美德。作為聖潔的祭司,他們憑信心進到天上的聖所中敬拜。作為有君尊的祭司,他們在世人中作見證。保羅和西拉在腓立比遭監禁的事蹟,說明了這兩種祭司身分的不同性質。作為聖潔的祭司,他們在半夜時分向神歌頌;作為有君尊的祭司,他們向看守他們的禁卒傳福音(徒一六25、31)。
信徒是聖潔的國度。神的本意,是要以色列民成為一個以聖潔見稱的民族。可是以色列人卻墮落了,隨從外邦鄰國一起犯罪。因此,以色列被暫時擱在一旁;現在,教會就是神聖潔的國度。
最後,基督徒是屬神的子民。他們單屬於神,在神眼中有特別的價值。
本節的最後部分,將屬神的新族類、祭司、國度和子民的責任縷述出來。我們應宣揚那召我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過去我們在罪惡與羞恥的黑暗中摸索。但神施行奇妙的拯救,引我們進入他愛子的國度裏去。這黑暗令人難以忍受,但光明卻是清淨而輝煌的。面對為我們成就這一切神,我們應獻上何等的讚美!
2:10 你們從前算不得子民,現在卻作了 神的子民;從前未曾蒙憐恤,現在卻蒙了憐恤。
彼得在結束這段時,引用了何西阿書。神以這位先知不幸的家庭生活為教材,向以色列民宣判。由於以色列人對神不忠,神說他不再憐憫他們,他們亦不再作他的子民(何一6、9)。然而,神並不是從此便把以色列丟棄,耶和華卻應許以色列將來會被挽回:
……素不蒙憐憫的,我必憐憫,本非我民的,我必對他說:「你是我的民。」他必說:「你是我的神。」(何二23)
彼得前書的收信人中,有一部分也曾經屬於以色列,他們如今是教會的一分子。他們因信靠基督而成為神的子民,不信的猶太人則仍然被丟棄。
因此,彼得看當日猶太人信主的情況,已應驗了何西阿書二章23節的應許一部分。他們在基督裏成了屬神的新子民;他們在基督裏蒙了憐恤。在以色列全國得享神透過何西阿所應許的祝福之先,這一小撮得救的猶太人早就先嘗這些福分了。
我們不應從彼得這段話來下結論,認為如今教會既是神的子民,他與以色列國已經斷絕了關係。我們也不應假定如今的教會就是屬神的以色列,不應以為神對以色列的應許現已適用於今日的教會。以色列和教會是兩個分別而獨特的個體;在解釋預言之時,這觀念是至為關鍵的。
由亞伯拉罕被呼召起至彌賽亞降臨,以色列是神在地上揀選的子民。然而,這民竟將基督釘死在十字架上,其悖逆與不信達至空前的高峰。由於以色列犯了這彌天大罪,神暫時不再看以色列為他的選民。
在現今的世代裏,神有新的子民,就是教會。在神治理以色列的過程中,這段教會時代是一段插曲。當這段插曲終結時,即是當教會被提到空中後,神會再次處理他與以色列的關係。那時候,以色列民中那些信主的人,會再一次成為神的子民。
何西阿的預言要在將來才會完全應驗,要直到基督第二次降臨時才成就。那時候,這拒絕接受彌賽亞的國將「仰望我,就是他們所扎的。必為我悲哀,如喪獨生子;又為我愁苦,如喪長子」(亞一二10)。這樣,悔改信主的以色列人便會蒙憐憫,並再次成為神的子民。
彼得在本節要說明的重點,是今天信主的猶太人,提前實現了何西阿的預言,而不信的猶太人,仍然與神分隔。當「救主從錫安出來」並「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惡」時(羅一一26),這預言就會全然地成就。
<聖經靈修版/網路>
彼得多番引用當時人所熟悉的經文,是有意思的吧……
2:4-8 彼得多處引用猶太讀者熟悉的經文,將教會比作神的殿(參詩118:22;賽8:14;28:16)。彼得的讀者應當明白“活石”就是指以色列,但現在彼得將這個概念應用在基督身上,再次表明教會不會取締猶太人的產業,反而要成全。
彼得說,我們都是一塊石;保羅說,我們是互為肢體,他們所重視的可與今日大有不同……
2:4-8 彼得將教會描繪成為一座有生命的靈宮:基督是教會的基石,每個信徒都是其中的一塊石頭。保羅則將教會描繪成一個身體:基督是頭,每個信徒都是其中的一個肢體(參弗4:15-16)。這兩個比喻都是強調“整體”。今天社會高舉個人主義,我們很容易忘記自己和其他信徒是彼此倚賴的。神呼召我們完成祂的使命,同時,也呼召其他信徒與我們同工,將各人的努力連結起來,使力量加倍。我們應當尋找其他同工,彼此配搭,一同建立神榮美的聖殿。
不至羞愧!你可有這樣的把握?
2:6 基督徒在今生也會有羞愧和失望的時刻,但絕不是信錯了神,神不會令我們失望。我們可以全然地信靠祂,因為祂所應許的永生,是確實可靠的!
所棄的反成最重要的——誰,誰是眼下你信仰中最重要的?
2:6-8 相信彼得經常會想起自己認耶穌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太16:16)時,耶穌對他說的話(參太16:18)。究竟誰才是教會真正最重要的石頭呢?彼得的答案是基督,祂就是這塊房角石:(1)祂值得我們全然信靠;(2)祂對於信徒是極寶貴的;(3)即使有人拒絕祂,祂仍然是教會中最重要的部分。
如果耶穌是這石頭,那又何會絆倒別人?
2:8 那些人被絆倒是因為他們拒絕主、不肯相信祂是惟一的救主。但是“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詩118:22),這是教會裡最重要的一部分。今天也一樣,拒絕相信耶穌的人,犯了人生中最大的錯誤。他們被那位可以拯救他們、使他們生命變得有意義的主絆倒,而且,更要落在神的審判中!
現在可沒有獻祭這回事了,為何這裡還提到君尊的祭司?
2:9 舊約時代,百姓不能直接親近神,祭司就作了神和罪人的中間人。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得勝,改變了一切,現在我們可以坦然無懼地來到神面前(參來4:16),也有責任帶領別人到祂面前(參林後5:18-21)。我們與基督聯合,成為祂的身體,就是參與了使人與神和好的祭司工作。
人是很貴重的,從前、現在我都這樣想;不過今天我更知道其中的原因……
2:9-10 人們往往將自我的形象建立在成就上,但是我們與基督的關係要比自己的事業、成就、財富或知識更重要。神揀選我們,使我們只屬於祂,並使我們在別人面前作祂的代表。我們的價值並非來自自己的成就,乃是來自神兒女的名分;不是因為我們所作的,而是因為神所作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