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SDA聖經注釋、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3:27 既是這樣,哪裏能誇口呢?沒有可誇的了。用何法沒有的呢?是用立功之法嗎?不是,乃用信主之法。
《啟》誇口:指猶太人因自以為擁有的長處誇口(參2:17及3:2註)。在稱義須憑信心的基礎上,人的行為和功勞都立足不住。
《SDA》哪裏能誇口呢:既然眾人都犯了罪,無法靠行律法確立自己的義,所有的人都得靠上帝的恩典稱義,人顯然就沒有什麽理由可以誇口的了。這句話可能特別是針對猶太人的言辭。他們爲自己所擁有的特權而自豪(見2:17、23)。
《SDA》用何法沒有的呢:即用什麽律法?原文律法無冠詞(見2:12注)保羅在這裏指的是律法的原則。
《SDA》是用立功之法嗎:即靠順從律法而獲得公義的原則。這樣的原則是值得誇口的,因爲人若能靠實行律法的要求獲得公義,他就有驕傲自誇的理由了(見羅4:2;弗2:9),因爲這與恩典無關。
《SDA》乃是用信主之法:原文的“法”(律法)無冠詞(見2:12注)。保羅這裏指的是因信稱義的福音原則。人以信心謙卑感激地接受上帝的恩典,自然就沒有什麽可誇的了。
《馬》在這奇妙的救贖計劃裏,人那裏能誇囗呢?沒有可誇的了,只能閉囗,不得誇囗。用什麽原則使人沒有可誇的呢?是靠立功的原則嗎?不是。如果我們是靠行爲得救,就難免會自嗚得意。不過,當我們是憑著信得救,就毫無誇囗的餘地了。得稱爲義的人會這樣說:“我所作的一切都是罪,拯救全賴耶穌。”真正的信,絕不承認人有任何機會幫助自己、改善自己、或拯救自己,而是單單仰望基督爲救主。
3:28 所以(有古卷:因為)我們看定了:人稱義是因著信,不在乎遵行律法。
《新》因著信:馬丁路德繙譯此段時,加上「惟獨」。雖然希臘文版本中並無此字,但「惟獨」一詞卻把這裏的意思正確地反映了出來(見雅2:14-26註釋)。
《SDA》所以:也有譯爲“因爲”。譯爲“因爲”似乎更妥當一些。保羅是在進一步證實27節中信主之法排除了誇口理由的話。
《SDA》看定了(logizomai):該詞還有以下含義:“以爲”(2:3);“算爲”(4:3-4、6);“想”(8:18);“認爲”(14:14)。本節的含義似爲“認爲”。
《SDA》人(anthropos):這是一個廣義的詞,可指任何人。
《SDA》稱義是因著信:因信稱義的含義,顯然不止是罪人在上帝眼中法律地位被動的調整。信耶穌還牽涉到與救贖主個人的關係。它包括一種對救主所懷愛和感激之情,以回應祂對我們罪人的愛,其基礎是深深地感佩耶穌的品格,真誠地希望更多地認識祂,變得像祂。它意味著毫無保留地信靠祂,樂意完全接受祂的話語,照祂的指引前進。
《SDA》不在乎遵行律法:原文律法無冠詞(見2:12注)。這一句的意思全章已經顯明。一切虛假宗教體系的基礎就是錯誤地以爲靠著順從律法能夠獲得公義。但是行律法不能贖過去的罪。稱義不是靠賺來的,只能因信基督贖罪的犧牲而得到。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行律法與稱義無關。不靠行爲稱義意味著不靠我們自身的任何功勞稱義。
《馬》保羅重申人沒有可誇囗的原因說,人稱義是因著信,不在他遵行律法。
3:29 難道 神只作猶太人的 神嗎?不也是作外邦人的 神嗎?是的,也作外邦人的 神。
《SDA》只作猶太人的神:既然稱義是因著信,而不是靠行律法,所以沒有成文律法的外邦人和擁有更多特權的猶太人一樣可以獲得。向外邦人和猶太人提供救恩的條件是一樣的。上帝賜下祂的兒子是因爲祂愛“世人”(約3:16),而不只是猶太人。“祂願萬人得救”(提前2:4)。這種上帝愛普世人類的觀念是不容易被早期基督教會中一些猶太的領袖所接受的。(見徒10:28、34;11:1-3、17-18;15:1、8-11)。上帝不偏待人(羅2:11)。
《馬》福音如何介紹神呢?難道他只是猶太人的神嗎?不是的,他也作外邦人的神。主耶穌基督並不是單爲一個種族的人受死,而是爲全世界的罪人捨命。這完備並白白可得的救恩,賜給一切願意得著的人,不管是猶太人或外邦人。
3:30 神既是一位,他就要因信稱那受割禮的為義,也要因信稱那未受割禮的為義。
《新》神…是一位:藉著訴諸猶太信仰的第一條(「耶和華…是獨一的主」,申6:4),保羅辯說,猶太人與外邦人得救的路都只有一條,就是藉相信基督。
《啟》神只有一位,是聖經舊約和新約一貫的宣告(申6:4;提前6:16)。祂是猶太人也是外邦人的神,會在人相信基督的唯一基礎上,公正赦免一切人的罪;因此相信基督是唯一的得救之途。
《SDA》神既是一位:保羅知道他的讀者和他一樣都確信上帝只有一位。但他用這種形式表達出來是爲了使他的論點更具邏輯性。猶太人最基本的信仰就是:耶和華是唯一的神,是地上萬國之神(申6:4;王上19:15;賽44:6;林前8:4-6;提前2:4-6)。“祂用一本造出萬族的人”(徒17:26),“我們的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徒17:28)。就是這一位獨一真神願意依據信心稱所有的人爲義,祂不“偏待人”。
《SDA》因信:即前面所指的信心。使猶太人稱義的是信心而不是割禮。同樣,外邦人雖然沒有受過割禮,仍能按照要求於猶太人的同樣的信稱義。
《SDA》受割禮的:指猶太人。
《馬》世上並不是有兩位神,一位是猶太人的神,另一位是外邦人的神。神只有一位,全人類也只有一條得救的途徑。他要因信稱那受割禮的爲義,也要因信稱那未受割禮的爲義。不管這裏爲何用不同的介詞(譯注:新英王欽定本裏,這句中的“因信”,前者是byfaith,後者是throughfaith),但使人得以稱義的原因並無兩樣,都是因著信。
3:31 這樣,我們因信廢了律法嗎?斷乎不是!更是堅固律法。
《新》保羅知道有人將會指控他是反律法主義者(主張廢棄律法):如果人單是靠因信稱義,那麼律法不就變得無用了嗎?保羅在6至7章提出較完備的答案,並且在13:8-10重申律法仍然有效。
《啟》因信稱義的教訓是否完全不要律法?保羅的答覆是:剛好相反,它“堅固”了律法;不但保持律法的基本原則,還讓律法的歸定得以真正實行。人因信反能遵行律法的真精神。他在6、7兩章對此有更詳盡的探討。
《SDA》廢了:意爲“使…無效”。
《SDA》因信廢了律法:在希臘語中,這個“律法”沒有冠詞(見2:12注)。保羅前面已經說過,上帝的義已經在律法以外顯明出來(3:21),人稱義是因信而不是靠行律法(28節)。保羅顯然知道這些講法會引人錯誤地以爲信心廢掉了律法的原則,所以就設了這個反問句,接著立即予以堅決的否定。保羅的確“廢了”猶太人把律法當作獲得公義之方法,並堅持外邦人也必須實行此方法的觀念(徒15:1;加:2:16-19)。但是上帝所設立稱罪人爲義的方法是強調,而不是取消律法的真正功能(見羅3:28注)。
《SDA》更是:意爲“相反地”。
《SDA》堅固律法:保羅這裏所強調的是律法作爲一種原則的地位。這種原則在本章所講的,係體現在舊約的成文律法之中。他已引用舊約爲他那將要成爲新約聖經的教訓作見證(21節)。現在他聲稱,律法是上帝神聖旨意和永恆道德準則的顯示。因信耶穌基督而稱義的福音充分地維護和堅固了它。耶穌到地上來是要使律法爲大爲尊(賽42:21;參太5:17)。用祂完全順服的生活證明,基督徒能夠靠著上帝所賜的能力順從祂的律法。因信稱義的計劃表明:上帝既要求並提供了贖罪的犧牲,就是尊重祂的律法。如果因信稱義廢了律法,就不需要基督的贖罪犧牲,才能救罪人離罪,使他與上帝和好了。
《馬》還有一條重要的問題要解答。當我們說,人得救是因著信而不是靠守律法時,是否表示律法是毫無價值的,毋須理會呢?福音是否將律法置諸一旁,好像律法是毫無價值的呢?斷乎不是,福音更是堅固律法,原因如下:
律法要求完全的順從。觸犯律法的一定要受罰。這懲罰就是死亡。如果干犯律法的人承擔這懲罰,他就要永遠失喪了。福音告訴我們,基督如何捨生,承擔了人因犯律法而該受的懲罰。他並沒有把事情視而不理。他全數償還了罪債。如今任何人觸犯律法,都可以靠基督已代他承擔懲罰的事實而得著解救。故此,這因信得救的福音,堅持必須滿足律法的要求,且已完全滿足了,藉以堅固律法。
-----------------------------------------------------------------------------------------------
<聖經靈修版/網路>
人都認為要人行善、修身的宗教才有意思,偏這基督教卻說行善不能自救,難道不想人信?
3:27-28 絕大多數宗教都會具體要求人們履行一些責任才能被神明接納,基督教卻明確地指出任何善行都無法使人回到神那裡,人類再大的成就或進步也都無法填補最善的神跟不善的人之間的鴻溝。善行是重要的,但是不能為我們賺取永生;我們要得救,惟有靠著神為我們成就的救恩(參弗2:8-10)。
因信稱義,因我們的信心就可以得救贖?甚麼也不用做?
3:28 為甚麼神只按我們的信心來救贖我們?(1)信心可以消除人的驕傲,因為信心並不是一種行為。(2)信心高舉了神的作為而不是人的行為。(3)信心使我們承認自己無法遵守律法、達到神的標準,我們需要求助神引領和扶持。(4)信心基於我們與神的關係,而不是我們的表現。
既稱未受割禮的為義,保羅還說不是廢掉律法,真難理解……
3:31 羅馬教會的猶太信徒跟外邦信徒之間存在著一些誤解。猶太信徒憂慮地問保羅:是不是單憑信心就可以廢掉猶太教的一切?甚至棄掉聖經、習俗,以及宣告神不再在我們當中工作呢?(這都是第3章要處理的問題。)保羅回答:“斷乎不是!”當我們明白因信得救的真理之後,更容易認識猶太人的宗教;我們因而知道亞伯拉罕為甚麼被揀選,律法為甚麼賜給以色列人,神為甚麼容忍以色列人幾百年等等。信心並沒有廢掉舊約,反倒顯明了神在猶太民族的作為。在第4章裡,保羅將進一步闡述這個主題。(參5:20-21;8:3-4;13:9-10;加3:24-29;提前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