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提幔人以利法回答說:
《新》提幔人以利法:見2:11註釋。提幔是以東一城鎮,該地的人以智慧聞名(見耶49:7)。約伯三友的言論的確含有某種程度的真理,不過要小心地按境遇來解釋。問題不是這些朋友知道多少,而是他們所不知道的:就是神之所以容許撒旦打擊約伯,有祂崇高的旨意在。
《啟》本章至27章記約伯與三友的對話。他們對發生在天上的事毫無所知,都是根據自己的看法發言。他們本來肯定約伯受苦罪有應得,聽過他的獨白,十分詫異,打破沉默,一一說話。
《啟》本章至14章為四人第一回合的對話,發言的次序似依年齡的長幼。
《啟》4、5章是以利法的談話,深思熟慮,處處流露年長者的智慧和深度。他可能是三人中年紀最大的。他的短處是很少站在受苦的一方設身處地想,言詞難免冷酷。他認為惡人難免禍,人受神懲罰必為犯罪的結果。他責備約伯毫不留情。
《啟》以利法的發言分三部分:1.賞善罰惡的原則(4:2-11);2.所得默示和信息(4:12-5:7);3.對約伯的勸勉(5:8-27)。
《SDA》以利法是第一個回答約伯的朋友。他的論述比其他人更加深刻。可能他是他們中最年紀最大的。他清楚地歸納了當時人們對痛苦與罪惡之關係的看法。以利法的話有一定的道理。他見地深刻,但缺乏溫情和憐憫,未能正確評估約伯的處境。以利法代表那些未能理解上帝及其對人的旨意,誤解深奧真理的誠實人。
4:2 人若想與你說話,你就厭煩嗎?但誰能忍住不說呢?
《新》想與你說話:以利法似乎真心關懷約伯並稱讚他(4:3-4)。
《新》厭煩:(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不耐煩」)見9:2-3註釋。
《SDA》想與你說話:以利法用提問的方式開始講話。這種方式經常在《約伯記》中出現(見伯8:2;11:2;15:2;18:2;22:2)。很難確定以利法的提問是抱歉還是溫和的諷刺。
《SDA》厭煩:該詞在第5節譯爲“昏迷”。
《SDA》忍住:以利法目睹約伯的痛苦,聽見他的怨言。他覺得不能再保持沈默。他來到這裏,關於受苦問題顯然抱有先入之見。他現在設法用這種理論解釋約伯的困境。他立場堅定,決心不惜代價爲自己的見解辯護。
4:3 你素來教導許多的人,又堅固軟弱的手。
《SDA》教導:可能是在道德方面教導人,視痛苦爲糾正錯誤的懲戒。
《SDA》軟弱的手:直譯爲“下垂的手”。表示失望和氣餒。以利法稱讚約伯盡心地幫助同胞。
4:4 你的言語曾扶助那將要跌倒的人;你又使軟弱的膝穩固。
《SDA》跌倒的人:或“失足”、“蹣跚”、“搖晃”。
《SDA》軟弱的膝:或“屈膝”。無法承重之膝。約伯曾幫助了灰心的受苦人。他一定向他們指出了上帝。他的勸勉在他們身上産生了效果。
4:5 但現在禍患臨到你,你就昏迷,挨近你,你便驚惶。
《新》禍患…挨近你:(編者註:「挨近」一詞新國際版譯作「攻擊」)見1:11;2:5;19:21。
《SDA》但現在:形勢發生了變化。約伯再也不能客觀地對待苦難。他需要親身體驗先前的觀點。
《SDA》昏迷:或者“厭煩”(參伯第2節注釋)。
《SDA》驚惶:或“氣餒”、“驚恐”。以利法發表了一條重要的意見:努力幫助別人忍受痛苦的人,應該樹立在考驗中堅強的榜樣。但不知約伯有沒有鼓勵過像他那樣處境嚴酷的人。以利法似乎未能理解約伯在幾天之內所遭受的痛苦,超過了一般人一生的苦難。按照以利法的推論,苦難就是苦難。喪失一切的約伯,應該以和失去一個孩子的人一樣的堅強態度來應付苦難。
-------------------------------------------------------------------------------------------------
<聖經靈修版/網路>
所有的苦難都是人犯罪的結果嗎?
4-5章 以利法聲稱他有來自神啟示的秘密知識(4:12-16),以及豐富的個人體驗(4:8)。他提出,苦難是犯罪的直接後果,如果約伯認罪,他的苦難便會中止。以利法把苦難看成是神的懲罰,而這懲罰是有益的,因為它可以把人帶回到神那裡。以利法的觀點可能是對的(參加6:7-8),卻不適用於約伯的身上。雖然以利法有許多真切有益的建議,但他作了三個錯誤的推斷:(1)清白的好人不會受苦;(2)那些受苦的人是為他們過去的罪受罰;(3)約伯因為做了在神眼中看為錯的事而受苦。有關以利法,請參28章的附表。提幔是以東的一個貿易城市,此地以智慧聞名(參耶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