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過了些日子,到割麥子的時候,參孫帶著一隻山羊羔去看他的妻,說:「我要進內室見我的妻。」他岳父不容他進去,
《新》割麥子的時候:近五月底或六月初(見得1:22註釋)。
《新》山羊羔:這是慣常的禮物,如猶大送給他瑪的一樣(創38:17)。
《啟》參孫按“夫訪式”婚姻風俗去看他已棄之妻。此時女子已另嫁他人,未獲准進女子的房間。
《馬》1~6:當參孫的岳父拒絕讓他得回他的妻子,參孫就私自報復,把三百隻狐狸的尾巴一對一對的捆綁起來。將火把捆在兩條尾巴中間,把牠們放到禾場、橄欖園和葡萄場內。非利士人知道那殘酷和揮霍的行徑的因由,於是以牙還牙,燒死參孫的妻子和他的父親。
15:2 說:「我估定你是極其恨她,因此我將她給了你的陪伴。她的妹子不是比她還美麗嗎?你可以娶來代替她吧!」
《新》妹子:參孫的岳父覺得需要提出補救的辦法,因為他曾收了參孫的聘禮。類似的婚事處理方式,也發生在拉班與雅各之間(創29:16-28),以及掃羅與大衛之間(撒上18:19-21)。
《啟》女子的父親當已收過參孫的聘禮,因此提議娶他的次女。
15:3 參孫說:「這回我加害於非利士人不算有罪。」
15:4 於是參孫去捉了三百隻狐狸(或譯:野狗),將狐狸尾巴一對一對地捆上,將火把捆在兩條尾巴中間,
《新》狐狸:希伯來文此字可指狐狸或野狗(參彌1:8),兩者在今日以色列境內仍有。
《啟》希伯來文中“狐狸”和“野狗”為同一字,故參孫所捉的也可能是野狗。
15:5 點著火把,就放狐狸進入非利士人站著的禾稼,將堆集的禾捆和未割的禾稼,並橄欖園盡都燒了。
《新》燒了:麥子收成之時(15:1),正是在一個漫長的乾旱季節之尾,以致田間很容易著火。
《啟》收割時在五月,天乾物燥,禾堆遇火即燃,對農夫來說,莊稼被焚,收成無望,損失極大,故遷怒婦人和她的父親(6節)。
15:6 非利士人說:「這事是誰做的呢?」有人說:「是亭拿人的女婿參孫,因為他岳父將他的妻給了他的陪伴。」於是非利士人上去,用火燒了婦人和她的父親。
15:7 參孫對非利士人說:「你們既然這樣行,我必向你們報仇才肯罷休。」
《新》報仇:在古代近東是常有的事。耶和華設了六個逃城,以防止冤冤相報(書20:1-9)。
《馬》7~13:參孫的反應是擊殺大群的非利士人;然後退到猶大境內的以坦磐的穴內。但是暴力帶來更多暴戾。當非利士人追趕他時,猶大人盲從,提醒他非利士人是他們的統治者。爲求自保,他們捆綁參孫,把他帶到敵人面前。參孫同意這做法,只要他的同胞不殺害他。他們已陷入奴隸的意識之下,寧願出賣他們的同胞,忠於他們的壓迫者,也不與參孫爲友,藉以擺脫他們自己的枷鎖。
15:8 參孫就大大擊殺他們,連腿帶腰都砍斷了。他便下去,住在以坦磐的穴內。
《啟》以坦:在猶大地(看11節)。
15:9 非利士人上去安營在猶大,布散在利希。
《新》利希:「腮骨」之意。該地大概是在以下所記載的事件發生之後才得此名。作者使用這名稱,為將要發生的事埋下伏筆,這是希伯來敘事常用的手法之一。利希的確實地點不詳。
《啟》利希:意思就是“腮骨”,以記念參孫(15-16節)。
15:10 猶大人說:「你們為何上來攻擊我們呢?」他們說:「我們上來是要捆綁參孫;他向我們怎樣行,我們也要向他怎樣行。」
15:11 於是有三千猶大人下到以坦磐的穴內,對參孫說:「非利士人轄制我們,你不知道嗎?你向我們行的是甚麼事呢?」他回答說:「他們向我怎樣行,我也要向他們怎樣行。」
《新》三千猶大人:這是惟一一次直接提及一支與任何士師有關連的猶大部隊(但見1:2註釋)。這些猶大人清楚知道參孫的本事,所以他們人雖多,在未得參孫同意之前,也不敢冒然下手捆綁他(15:12-13)。
《新》非利士人轄制我們:猶大大部分都受非利士人管治,而他們也似乎願意接受此管治。他們召集人馬,不是要支援參孫,而是要將他捆綁交給非利士人。
《啟》猶大因大部分土地在非利士人的管轄下,不願因參孫而開罪非利士人,又懾於參孫的神力,雖有三千人也不敢下手,只有用好言勸誘。
15:12 猶大人對他說:「我們下來是要捆綁你,將你交在非利士人手中。」參孫說:「你們要向我起誓,應承你們自己不害死我。」
15:13 他們說:「我們斷不殺你,只要將你捆綁交在非利士人手中。」於是用兩條新繩捆綁參孫,將他從以坦磐帶上去。
15:14 參孫到了利希,非利士人都迎著喧嚷。耶和華的靈大大感動參孫,他臂上的繩就像火燒的麻一樣,他的綁繩都從他手上脫落下來。
《新》喧嚷:戰場上的吶喊(見撒上17:52)。他們如同獅子一般向參孫吼叫(14:5)
《馬》14~17:跟著是參孫士師生涯上光輝的時刻。當他被綁帶出來時,耶和華的靈大大感動參孫。他以驢腮骨殺死一千個非利士人。他把那地改名爲拉末利希(驢腮骨之地,新英王欽定本編註)。第16節是一句戲言:“我以驢腮骨毀了他們的名聲。”或“我以驢腮骨把他們聚成一堆!我以驢腮骨攻擊那攻擊者。”(莫法特譯本)
有人或許會奇怪,爲何主以這不討好的武器取得這麽重大的勝利。參孫本不可接觸任何不潔的東西,腮骨必是動物屍體的一部分。不過這不尋常的武器成爲超自然勝利的證據,使用這低微的工具是出於神的。這也是主容許在極端危險的情況下,不依常規辦事的例子,但在一般情況下是不容許的。
15:15 他見一塊未乾的驢腮骨,就伸手拾起來,用以擊殺一千人。
《新》擊殺一千人:參珊迦的戰績,他用趕牛的棍子擊殺六百非利士人(3:31)。
《啟》新鮮未乾的驢腮骨不易碎,這是參孫一生用過的唯一武器。
15:16 參孫說:我用驢腮骨殺人成堆,用驢腮骨殺了一千人。
15:17 說完這話,就把那腮骨從手裏拋出去了。那地便叫拉末利希。
《啟》拉末利希:意思為“腮骨之丘”,確切地點不詳。
15:18 參孫甚覺口渴,就求告耶和華說:「你既藉僕人的手施行這麼大的拯救,豈可任我渴死、落在未受割禮的人手中呢?」
《新》豈可任我渴死:勇猛的參孫亦非超人,仍有不免一死的血肉之軀。
《啟》能揮腮骨殺千人卻不能不靠水來止渴,參孫與普通人無異。
《馬》18~20:在十四或十五章裏,參孫未曾對上帝說過一句話。他現在由於筋疲力竭就求告上帝了(18節)。對於參孫求水的禱告,神奇妙地在“驢腮骨之地”供應水泉。這地名爲隱哈歌利(新英王欽定本編註作“呼喚者之泉”)。當時參孫進入當士師的輝煌時期,神的靈記載他作以色列士師二十年。
15:19 神就使利希的窪處裂開,有水從其中湧出來。參孫喝了,精神復原;因此那泉名叫隱哈歌利,那泉直到今日還在利希。
《新》有水從其中湧出來:神供應參孫,如同祂在曠野時供應以色列人一樣。見出17:1-7(瑪撒及米利巴);民20:2-13(米利巴)。
《啟》隱哈歌利:就是“求告者之泉”的意思。
15:20 當非利士人轄制以色列人的時候,參孫作以色列的士師二十年。
《新》二十年:士師記常用整數(見引言:背景)。
-----------------------------------------------------------------------------------------------
<聖經靈修版/網路>
參孫的行為說明了甚麼?是智勇雙全嗎?
15章 參孫在15章11節的答覆,說明這一章之中的事件背後的精神:“他們向我怎樣行,我也要向他們怎樣行。”報復是人所不能控制的劣行。冤冤相報,永無了結。這也像澳洲土人所用的回擲器,你將它投向別人,它仍會飛回傷害你。只有饒恕能止息彼此之間的不斷報復行為。
在我向神祈求的時候,有沒有像參孫那樣為自己請功?
15:14-17 耶和華的力量臨到參孫,但他驕傲並誇張自己的勇力。他說:“我用驢腮骨殺了一千人”,並自恃他有這樣大的功蹟,求神賜他水喝(15:16-18)。驕傲會使我們將神所成就的工作之榮耀歸於自己。
“我為神付出了這麼多,卻落到這步田地”,你有過這念頭嗎?
15:18 參孫在肉體上、精神上皆感到精疲力竭。在個人的大勝利以後,他的態度很快消沉,變為自艾自憐——“豈可任我渴死呢?”我們做出極大的努力,心力交瘁之後,情緒容易受到損傷。在大的成就以後,常會有嚴重的情緒低落。
你受到傷害時,不要以為神對你有所虧欠,切記要避免這種試探!是祂的力量使你得勝的。要讓你的態度、行動、言語,專心一意地以神為中心,不要高舉你自己。
參孫何時被立為士師?
15:20 從這一節看出,自從這一次大勝非利士人之後,以色列人立參孫為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