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弟兄們,我把 神賜給馬其頓眾教會的恩告訴你們,
《新》恩:信徒所做的「慈惠的事(即他們所表現的恩惠)」(8:7)遠比不上那捨己的「主耶穌基督的恩典」(8:9)。
《馬》保羅盼望信徒知道神以不尋常的方法,向馬其頓(希臘北部)眾教會的基督徒顯出祂的恩惠。腓立比和帖撒羅尼迦是建立了教會的兩個城市。這些馬其頓人顯出他們已得到神的恩惠的獨特方式就是慷慨捐獻。
8:2 就是他們在患難中受大試煉的時候,仍有滿足的快樂,在極窮之間還格外顯出他們樂捐的厚恩。
《新》滿足的快樂:因福音所帶來的福氣。
《馬》這些基督徒正在患難中受大試煉。一般來說,人這樣受試煉時會儘量把金錢儲蓄起來,以備將來之用。若他們並不富有,像馬其頓人那樣,就更是如此。他們一點也不富有,然而他們在基督裏有滿足的快樂,以致聽聞耶路撒冷的聖徒有需要時,便一反正常的態度,慷慨地捐獻出來。他們能夠把患難、快樂、極窮和樂捐合併起來。
8:3 我可以證明,他們是按著力量,而且也過了力量,自己甘心樂意地捐助,
《馬》他們的樂捐還有其他獨有的特徵。他們的捐獻不但是按著力量,而且更過了力量。他們也是自己甘心樂意的捐助,即他們是自發地捐助,絕不需要壓迫或誘哄。
8:4 再三地求我們,准他們在這供給聖徒的恩情上有分;
《馬》他們對此事十分迫切,以致懇求保羅容許他們分擔救濟耶路撒冷聖徒的責任。也許保羅對於接受他們的好意與否也感到猶豫不決,因為知道他們自己當時也極之窮困。但他們不會接受推辭的回應,他們希望保羅容許他們捐獻。
8:5 並且他們所做的,不但照我們所想望的,更照 神的旨意先把自己獻給主,又歸附了我們。
《新》先把自己獻給主:這是聖徒一切捐獻的真正原則。這些馬其頓聖徒是哥林多信徒及歷代教會美好的榜樣,見證神的恩典可使祂子民的生命和態度產生何等大的轉變—這是本書一個中心主題(參12:9-10)。
《馬》大概保羅只期望或想望他們像其他人一樣,起初是勉勉強強地捐;其後壓力愈來愈大,獻金便隨之增加。但馬其頓人卻不是這樣,這些親愛的基督徒先獻上最大的禮物—他們自己。然後,他們輕鬆地獻出金錢。保羅說他們先把自己獻給主,又歸附了我們,意思只是說首先他們把生命完全獻給基督,然後自願地把自己獻給保羅,即盼望參與為耶路撒冷的捐獻。實際上,他們是對保羅說:“我們現在已把自己獻給主,我們把自己交託給你,以你為主的管理人,請你告訴我們怎樣行,因為你是我們主基督的使徒。”
摩根說:“只有那些把自己交給神的人,他們為主的工作出的貢獻才有價值。”
8:6 因此我勸提多,既然在你們中間開辦這慈惠的事,就當辦成了。
《新》我勸提多:在提多的指導下,哥林多人一年前已經開始籌募捐獻(見8:10;9:2)。但無疑地,因著哥林多教會出現的問題,募捐之事便拖慢或擱置下來。保羅現在再差遣提多攜帶此信到他們中間,要他們完成這善工。保羅稱這善工為「慈惠的事」(參8:1-5神的恩典和馬其頓無私的樂捐兩者間的關係)。
《啟》保羅強調馬其頓教會慷慨樂捐的事,不只讓哥林多教會知道這個好榜樣,也藉此鼓勵在金錢上比較富足的哥城教會更熱心捐輸,不讓馬其頓人專美。他假定他們早已開始照他的吩咐每逢主日為此捐獻(林前16:2),現在派提多來,只是協助完成發起已一年的善舉(10節;9:2)。
《馬》使徒保羅對馬其頓信徒的榜樣極感高興,以致他在此希望哥林多信徒學效他們,因此他說他勸提多去辦他那在哥林多開始了的工作。換句話說,提多初次探訪哥林多時,已提出整個捐獻的事,現在他要再回去,保羅便指示他察看那事情是否已付諸行動。
8:7 你們既然在信心、口才、知識、熱心,和待我們的愛心上,都格外顯出滿足來,就當在這慈惠的事上也格外顯出滿足來。
《啟》哥林多信徒有許多屬靈的恩賜,十分豐富;對保羅的愛心已在新近的事件中表現得同樣充足。保羅盼望在這善舉上看出他們格外豐富的恩典。
《馬》由於哥林多信徒在許多方面的表現都十分出眾(他們確實如此),保羅希望他們在慈惠的事上也表現得超卓。他稱讚他們在信心、口才、知識、熱心和待他的愛心上,都表現得豐富滿足。保羅在前書曾稱讚他們的知識和口才,他在此再多加幾樣優點,那無疑是提多探訪他們後的觀察所得。
信心可形容在神裏面堅強的信心,信心的捐獻,或與信徒交往時的忠誠。口才無疑指他們精通各種方言,這題目在前書中有大篇幅的討論。知識可指屬靈的恩賜,或他們能廣泛地掌握聖經真理。熱心指他們對神的事情的熱忱和迫切。最後,保羅說他們對他的愛心也是值得讚許的。現在保羅欲多加一樣,就是“慷慨地捐獻”。
鄧尼警告那些人說:“在屬靈事情上滿有熱誠、有熱心、肯禱告、有愛心、在教會中能言善辯、但卻不肯放下金錢的人,需要悔改!”
8:8 我說這話,不是吩咐你們,乃是藉著別人的熱心試驗你們愛心的實在。
《新》我…不是吩咐你們:真實的愛心和慷慨不是靠吩咐就能有的。
《新》別人的熱心:馬其頓教會美好的榜樣(8:1-5)。
《新》愛心的實在:這可藉無私及自發的捐獻證明出來。
《啟》保羅不是施加壓力,而是要他們捐得十足出乎愛心。馬其頓人熱心捐輸是他們有愛心的明證;哥城信徒現在有機會拿出有愛心的憑據來。
《馬》保羅並不是用一個嚴厲律法式的態度吩咐他們作這事,相反他是要試驗他們愛心是否實在,尤其看見馬其頓的信徒在這事上熱心的時候,保羅說他不是吩咐他們,不表示這勸勉並非出於神的默示,他的意思是捐獻必須出於一個願意的心,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
8:9 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他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他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
《新》他本來富足…成了貧窮:永恆的神子,藉著道成肉身及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救贖代死的行動,倒空自己的富足(見腓2:7)。
《新》因他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這成為所有基督徒真誠樂捐最高和必然的動機。
《馬》使徒保羅在此說出這封偉大的書信中最偉大的經文。在這個談及馬其頓和哥林多的生活瑣事的背景裏,保羅畫出了世上最慷慨的人物一幅美麗的畫像。恩典一詞在新約中有多種用法,但這裏的意思必然是指慷慨而言。主耶穌怎樣顯出祂的慷慨?祂慷慨地為我們付上祂所有的,叫我們因祂的貧窮可以永遠地成為富足。
莫爾赫評論說:“祂充足地擁有財產、權力、全民的尊敬、交往、快樂,卻在身份、環境、與人的關係上,變得貧窮。聖經勸勉我們付出少許金錢、衣服、食物,祂卻獻上了祂自己。”
本節指出主耶穌的先存性,祂何時富足?顯然不是祂降生在伯利恆作嬰孩的時候,也顯然不是祂“在自己親手創造的世界上作為無棲身之所的客旅”的三十三年間,祂在過去的永恆裏是富足的,那時祂在天上的院宇與父神同在。但祂成了貧窮,這不但指著伯利恆,也指著拿撒勒、客西馬尼、厄巴大(鋪華石處)和各各他。那全是為了我們,叫我們因祂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若那是真確的—那確實是真確的—那麼我們向祂獻上自己和獻上所有,便是我們最大的喜樂。在保羅論到基督徒的捐獻上,沒有別的論點比這個更強更有力的了。
8:10 我在這事上把我的意見告訴你們,是與你們有益;因為你們下手辦這事,而且起此心意,已經有一年了,
《馬》使徒保羅再向哥林多信徒說話。他們在馬其頓信徒收集捐獻之前,已想過為貧窮的聖徒捐獻。事實上,早於馬其頓信徒集捐之前,哥林多信徒已開始這樣做。為了言行一致,他們應完成那一年前已開始的計畫,那是為了他們的好處,因為這樣能證明他們的誠意。
8:11 如今就當辦成這事。既有願做的心,也當照你們所有的去辦成。
《新》如今就當辦成這事:他們一年前起意籌辦的事(8:10)仍有待完成(見8:6註釋)。
《馬》無論他們為了什麼原因把計畫延緩,保羅告訴他們說他們應該不再理會那原因,要去辦成那願作的事。他們應按當時的能力去做,而不是等他們將來富足了才按所願的去做。
8:12 因為人若有願做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
《新》照他所有的:無論捐項多麼微小,最要緊的是有一顆願意的心,這才是真慷慨的動力。那窮寡婦(見可12:41-44)就是實踐這原則的一個顯著的榜樣。有關捐款的方式,保羅在稍早給哥林多的書信中已有建議(見林前16:1-2)。
《啟》捐獻必須出於樂意,如果是甘心獻的,無論多少,都蒙悅納,哪怕只是窮寡婦的兩個小錢(可12:41-44)。
《馬》似乎哥林多信徒延遲是了為耶路撒冷窮困的聖徒捐獻,因為他們希望可以捐出更多。然而保羅在此提醒他們,那完全不是獻出多少的問題,他們心裏若真的願意參與這事,無論所獻是多少,神也必接受。神所數算的是人內心的態度。
8:13 我原不是要別人輕省,你們受累,
《啟》13~14:可能是攻擊保羅的人批評他籌款的一句話,說他把重擔加在哥林多教會身上,來減輕別人的負擔。保羅說他決無此意,他求的只是均平,富餘的要補不足。教會之間與信徒之間都應守此原則。
耶路撒冷的教會恐怕很難在財力上有富餘,來回報哥林多人;但他們在屬靈上恩賜的富足,應可補哥城教會的不足。
《馬》保羅並非要把哥林多信徒放在財政困境之下,他不是要耶路撒冷教會輕省,哥林多教會受累或變得貧困。
8:14 乃要均平,就是要你們的富餘,現在可以補他們的不足,使他們的富餘,將來也可以補你們的不足,這就均平了。
《馬》本節描述神在主耶穌基督的教會中救濟貧乏的計畫。主的計畫是每當某個地區的信徒有缺乏,別的地區便要籌集捐獻送往有缺乏的教會。金錢這樣不斷流轉,世界各地的教會就能達致均平了。因此,保羅寫這信的時候,哥林多、馬其頓和其他地區的教會都將要把現款送往耶路撒冷。但也許到了日後,耶路撒冷的聖徒得到好的照顧,哥林多教會卻有所不足,這樣金錢便要回流了。這個就是保羅在本節的意思。現在是耶路撒冷教會有缺乏,但將來可以是哥林多教會有缺乏,這樣其他教會便會幫助他們。
8:15 如經上所記:多收的也沒有餘;少收的也沒有缺。
《新》指的是以色列人在曠野收取嗎哪之事。雖然在每日收取時,年老體弱的可能收取的少於定額的數量,而年輕強壯的可能收取得較多,但卻能平均分配,使一些有多餘的人補足別人的欠缺。
《啟》保羅用以色列人在曠野拾取嗎哪的事(出16:18)來說明收取時雖有多有少,只要分配平均,多收的可以幫補少收的。
《馬》保羅引述了出埃及記十六章18節來加強這均平的原則。以色列人出去收取嗎哪的時候,有些人取得比別人多,但沒有問題,因為分配嗎哪的時候,每個人得到的分量都相等—一俄梅珥(約為英制的五品脫)。因此,“多收的也沒有餘,少收的也沒有缺。”若有人把嗎哪貯藏起來,嗎哪便會生蟲、變臭。
均平的現象不會藉神蹟產生,而是由於那些有餘的與缺乏的分享。何治說出埃及記和保羅的教導是說,在神的子民中,一個人的有餘應該用來補其他人的不足,人若違抗這命令,結果只是羞辱與損失。財產就像嗎哪一樣,不可以積蓄貯存。
一個不知名的論者談到這題目時也說,神盼望每一個人都能分享生命中的美好東西。然而有些人得著較多,有些較少得著,較多的人應與得著較少的人分享。神容許財物不平均的分配,並不是要使富者自私地享用,而是要與窮者分享。
------------------------------------------------------------------------------
捐得少,捐得多,何者比較好?捐獻所在乎的是……
8:2-5 保羅在第三次的宣教行程中,已經為耶路撒冷窮乏的信徒籌募捐款。馬其頓的各教會,——在腓立比、帖撒羅尼迦及庇哩亞,雖然貧窮,但仍慷慨樂捐;他們所獻出的,比保羅所預期的還要多。這是一次自我犧牲的捐贈——他們自己雖貧窮,仍願意助人。捐贈的關鍵不在於捐出多少,而在於我們為何捐贈和怎樣捐贈。神不會要我們獻不甘心樂意獻的東西,祂期望我們能像馬其頓各教會那樣,以幫助有需要的人為樂,視此為自己當行的善事,愛其他的弟兄姊妹,把自己奉獻給主。與馬其頓各教會的樂捐相比,你的捐贈達到怎樣的程度呢?
你看神的國正在拓展,是啊,只因為這些人做了那些事——你也可以有分的,只要……
8:3-6 藉著信徒對別人的關懷和積極的幫助,使神的國得以拓展。這裡,我們看到幾間教會聯合起來,一同幫助一群在他們的生活圈子之外的,和不在他們的城市中的信徒群體。請看看你能否參與一些外地的福音事工,你的教會或別的福音機構可能都有這類事工。與其他信徒一起做神的工作,教會就更團結,神的國也更得以擴展。
愛又豈止一聲我愛你,我關心你——那我要做甚麼?
8:7-8 哥林多的信徒在各方面都很豐足,包括信心、口才、知識、熱心和愛心等,保羅期望他們在施贈的事上也有好榜樣。施贈是愛心的自然反應,保羅並沒有命令哥林多教會必須施贈,卻鼓勵他們去證明他們的愛心是真實的。當你愛某個人時,你必然樂意把你的時間、關懷以及他所需要的東西給他。你倘若拒絕幫助他,也許你對他的愛心並不如你所說的那樣真誠。
那個拿撒勒人耶穌究竟是一個甚麼樣的人,祂真的為我而變得貧窮?
8:9 沒有證據說耶穌比一般住在巴勒斯坦地區的人更窮,不過耶穌是神,但是祂放下祂的權力、甘願變為貧窮的人。道成肉身表示神自願成為人——一個完全的凡人,拿撒勒的耶穌。作為一個人,耶穌受著時空及其他人要受的限制。祂並沒有失去自身的永恆能力,但在成為人時,祂卻將自己的榮耀和權利放在一邊(參腓2:5-7)。耶穌的人性有別於我們的人性,因為祂沒有罪,從祂身上我們能找到可以在人身上反映出的神的性情。
我的錢財放在哪兒,我的心就在那兒——那就糟了……
8:10-15 哥林多教會是有錢的,看來他們在一年前已計劃收集捐款給耶路撒冷的教會(參9:2),保羅現在鼓勵他們把計劃付諸實行。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四個原則:(1)甘心樂意的捐獻比所捐獻的數目更為重要;(2)你應該盡量學習在金錢上參與事奉;(3)在別人有需要時給以幫助,他日當你自己有需要時,別人也一樣會幫助你;(4)你應視施贈為對基督的回應,不要希望有所回報。你施贈的態度足以反映你對基督熱愛的程度。
捐贈的數目如何定——就隨意定——你還有更好的提議?
8:12 你如何決定捐贈的數目?保羅給哥林多教會幾個原則:(1)每個人都要履行自己曾作出的承諾(8:10-11;9:3);(2)每個人都要盡其所能地捐助(9:6;8:12);(3)每個人都要訂立目標,確定所要捐的數目(9:7);(4)神所給我們的東西,每個人都要按比例來捐贈(9:10)。因為神先施與我們,我們才能施與別人。
怎樣的捐贈是最合宜的呢?保羅說照人所有的是甚麼意思?
8:12 保羅說我們應當按我們所有的,並不是按我們所無的奉獻;有犧牲的捐贈必須是負責任的捐贈。無疑保羅希望信徒慷慨樂捐,但這不等於他們可以連倚靠自己的人的生活需要(如他們的家庭)都不顧,便將所有的都獻出來。盡力的施贈會令你感到心疼,但不要令本來要依賴你生活的人也受傷害,例如你的家人或某些需要你經濟支持的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