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13:44 「天國好像寶貝藏在地裏,人遇見了就把它藏起來,歡歡喜喜地去變賣一切所有的,買這塊地。
《新》44~45:這兩個比喻教導同一個真理:天國是何等的無價之寶,每人都應該肯放棄一切去擁有它。但耶穌並不是說,人可以用金錢或善行去賺得天國。
《新》寶貝藏在地裏:古代雖有「兌換銀錢的人」(太25:27),卻沒有銀行,因此人通常把財寶埋在地下。
《馬》在寶貝的比喻中,耶穌把天國比作寶貝藏在地裏。人遇見了,便把它藏起來,然後欣然變賣一切所有的,買這塊地。也有人把這比喻用於罪人。罪人放棄一切,爲要找尋基督,就是那無價之寶。
13:45 天國又好像買賣人尋找好珠子,
13:46 遇見一顆重價的珠子,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了這顆珠子。
13:47 天國又好像網撒在海裏,聚攏各樣水族,
《新》47~51:撒網的比喻和稗子的比喻,都在教導同一個普遍的教訓:義人和惡人最後終要被分別出來。稗子的比喻同時強調,我們現在不要設法去劃分兩者,那完全是神的事(13:28-30、41-42)。
《啟》收網的比喻和稗子的比喻相同,指出教會中善惡混雜的情形。在稗子的比喻中,稗子是撒但的工作;在收網的比喻中,混雜來自人將不應收的東西收入網內。水族有好有壞,要到主再來的時候才分別出來。
《馬》47~48:這是最後的比喻,把天國比作篩或網撒在海裏,聚攏各樣的魚。漁夫選擇魚兒,把好的收在器具裏,把不好的丟棄。
13:48 網既滿了,人就拉上岸來,坐下,揀好的收在器具裏,將不好的丟棄了。
13:49 世界的末了也要這樣。天使要出來,從義人中把惡人分別出來,
《馬》49~50:我們的主解釋這個比喻,提到的時間是世界的末了,即大災難的末期。這是指基督第二次降臨的時間。漁夫指天使。好魚指義人,即得救的人,包括猶太人和外邦人。不好的魚指不義的人,就是一切不信的族類。分辨的工作要進行,就如麥子和稗子的比喻所說一樣(30、39-43)。義人要進父的國,而不義的人則被送到火爐裏,要在那裏哀哭切齒。這不是最後的審判,這審判要在千禧年開始的時候進行,而最後的審判則在千禧年之後才開始(啓二○7-15)。
13:50 丟在火爐裏;在那裏必要哀哭切齒了。」
13:51 耶穌說:「這一切的話你們都明白了嗎?」他們說:「我們明白了。」
《馬》講完了比喻,這位超凡的老師問他的門徒是否明白。門徒回答說:“明白了。”我們或許十分奇怪爲何他們會明白,也許甚至一點妒忌他們,因爲我們未必能像他們那樣充滿信心地說“明白了”。
13:52 他說:「凡文士受教作天國的門徒,就像一個家主從他庫裏拿出新舊的東西來。」
《啟》文士:不只是抄寫人,也是猶太人的律法專家和教師。猶太文士既擁有豐富的關於天國的傳統知識,歸信基督之後,又在基督身上看見舊約應許的實現。舊與新在祂身上成為完全。《馬太福音》是為猶太人而寫,文士作門徒的故事是馬太的理想的縮寫。馬太雖非文士,這個故事卻很可能是他這位福音使者自身歸信的寫照。
《馬》因爲他們明白,所以他們有責任與其他人分享。門徒要作流通的管子,而非祝福的盡頭。十二門徒現在爲天國受訓爲文士,即真理的導師和詮釋者。在舊約裏,他們有極豐富的舊真理。但基督用比喻的教導,讓他們接受完全新的信息。他們從這龐大的知識庫得著了真理,現在理當把榮耀的真理傳遞給別人。
-----------------------------------------------------------------------------------------
<聖經靈修版/網路>
既想得到永生,又捨不得人生,若說變賣所有,則……
13:44-46 天國比寶藏、珍珠更貴重,我們一旦發現了天國,就要像那尋寶的人和買珍珠的商人一樣,放棄所有的東西來換取天國。
誰可以進到天國,由你我作主?
13:47-49 撒網的比喻跟稗子的比喻有一樣的意思,我們服從神,向別人講述祂的恩典和善良,但我們不能指出誰是天國的一分子,誰不是,這個揀選將會在末日的審判時,由那些比我們更有資格的永恆者來執行。
如果新的東西是指耶穌的教導,那我就不要舊的東西了……
13:52 舊約指向彌賽亞,耶穌常常確認舊約的權威和適切性。任何人明白神在舊約中所啟示的真理,就是得著一個真實的寶藏;至於那些明白耶穌所講關於天國的教導的人,更是得著雙重的益處,因為那是耶穌啟示的一個新的寶藏。舊的教導和新的教導,都給我們信心和在地上生活的實際指引,但是宗教領袖陷於舊的教導中而不理新的教導,他們要尋找的是一個以審判作前導的未來國度。耶穌教導天國現在已降臨,審判則在將來。他們卻不信,欲透過軍事對抗尋找短暫屬地的國度。他們蒙住自己的心,對耶穌及其教導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根本不明白耶穌帶來的屬靈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