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 猶大王約沙法平平安安地回耶路撒冷,到宮裏去了。
《新》1~3:王上22章中並無此段記載。
《SDA》猶大王約沙法:第十九章的資料在《列王記》裡是沒有的。其中包括約沙法從基列的拉末回來以後,受到先知的責備(第1-3節);國王進行宗教改革的個人努力(第4節)和司法制度的改革(第5-11節)。
《SDA》回:亞哈和約沙法未能攻下基列的拉末,部隊回家了,這項計畫看來也放棄了(見王上22:36)。文中暗示亞蘭人擊退了進攻,但並不想擴大他們的戰果。約沙法倒是平平安安地回到了耶路撒冷。他有些悲傷,但變聰明了一些。
19:2 先見哈拿尼的兒子耶戶出來迎接約沙法王,對他說:「你豈當幫助惡人,愛那恨惡耶和華的人呢?因此耶和華的忿怒臨到你。
《新》豈當幫助惡人:耶戶的父親哈拿尼先前曾對約沙法的父親亞撒提出同樣的警告(見16:7-9)。約沙法後來又犯同樣的罪,且承受其害(20:35-37)。
《啟》耶戶警告的災禍有外敵的攻擊(20:1)和貿易上的失敗(20:37),都是因為約沙法與北國惡王亞哈結親且結盟的緣故。
《SDA》哈拿尼的兒子耶戶:哈拿尼是指責亞撒依靠亞蘭王而不依靠耶和華,因此被關進監獄的先知(代下16:6-10)。耶戶則是大膽譴責以色列王巴沙罪孽的先知(王上16:1-7)。耶戶也是約沙法王朝的史官(代下20:34)。
《SDA》出來迎接:約沙法在最倒楣的時候受到了責備。他心灰氣餒地回到首都。這時先知的信息能在他的心中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
《SDA》幫助惡人:在人看來,約沙法和亞哈聯合進攻亞蘭是聰明之舉。亞蘭正日益強盛,對猶大和以色列都構成威脅。希伯來人有權收回約旦河對岸被亞蘭人所奪走的城市。約沙法可能仔細估計了形勢,認為進攻亞蘭是有把握的。但是這次出征沒有得到上帝的批准,並且與上帝所不能賜福的人合作。亞哈是拜偶像的人。約沙法則一直在努力清除偶像崇拜。二者之間毫無共同之處。約沙法無權與如此卑劣的人聯合。如果他單獨進攻亞蘭,可能會更加有利,更有勝利的把握。在上帝的幫助和祝福下,他可能會取得成功,即使沒有亞哈軍隊的援助。人的幫助如果沒有屬天的祝福,那就會是詛咒而不是福氣。
《SDA》忿怒臨到你:上帝不喜悅約沙法的行徑,通過公開的責備表明祂的不悅。下一章記錄摩押人,亞捫人和西珥山人攻擊猶大,以及約沙法船隊的毀滅。
19:3 然而你還有善行,因你從國中除掉木偶,立定心意尋求 神。
19:4 約沙法住在耶路撒冷,以後又出巡民間,從別是巴直到以法蓮山地,引導民歸向耶和華他們列祖的 神;
《新》約沙法…出巡民間:王親自出巡四境,推動宗教改革。
《啟》“從別是巴直到以法蓮山地”應是猶大國此時的南北疆域。北邊有了山地的屏障,耶城增強了防守的力量。約沙法出遊全國,督導政改,教導律法,並健全司法設施,以三事和各地司法人員相約:公正(沒有不義)、無私(不偏待人)、廉潔(不受賄賂),參《申命記》10:17;16:19。司法恢復摩西時代的制度,由祭司、利未人和族長分別擔任。族長在利未人和祭司的監督下執行(17:8以後),耶路撒冷設有最高法院,處理各地法院(5節)上訴的終審(8節)。
《SDA》即猶大全地,從南端的別是巴到北方的以法蓮山地和以色列邊界。參“從但到別是巴”,指整個猶大和以色列(撒上3:20;撒下3:10;17:11;24:2,15;王上4:25;代上21:2;代下30:5)。
19:5 又在猶大國中遍地的堅固城裏設立審判官,
《新》設立審判官:約沙法的名字是「耶和華審判」之意,正與他是一位推動改革司法制度的王相吻合。約沙法治下的司法制度(19:5-11),對被擄歸回的歷代志讀者特具意義,因他們社區中的法庭制度,正可循此先例得以合法建立。
《SDA》設立審判官:約沙法改革了司法制度,建立和維持有效的法院系統,在耶路撒冷設一個上訴法庭。
《SDA》堅固城:在較小的村莊裡可能設有地方法官,裁決小型案件。在鄉村則由地方長老擔任法官。在較為重要的城市中,約沙法任命了在較大法庭的法官。
19:6 對他們說:「你們辦事應當謹慎;因為你們判斷不是為人,乃是為耶和華。判斷的時候,他必與你們同在。
《SDA》應當審慎:約沙法勸新法官思考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他們應當對貧富貴賤所有階層的人公正執法。
《SDA》為耶和華:法官本是上帝的僕人,在作出裁決時應當無畏而公正(見申1:17;詩82:1-4;傳5:8)。
《SDA》與你們同在:上帝關心的是公正,並臨格法庭之中。祂記錄每一次不公的裁決和違背正義的行為。
19:7 現在你們應當敬畏耶和華,謹慎辦事;因為耶和華我們的 神沒有不義,不偏待人,也不受賄賂。」
《新》現在,你們應當敬畏耶和華:讓因著耶和華同在而產生的敬畏之心,約束你們不敢去行不義的事。
《SDA》應當敬畏耶和華:執法人員經常面臨作出決定的任務。他在工作時要意識到上帝的聖目在觀望著他。他必須不斷解決爭端。在解決的時候必須記住,他所做出的每一項決定都登記在天上的冊子中。
《SDA》沒有不義:令人安慰的是,這位世界的大法官是一位公正的法官。祂的每一項決定都是公正的(見申32:4;詩9:8;67:4;96:13;啟19:11)。
《SDA》不偏待人:一個公正的法官裁決案件應當根據事實,而不是所涉及的對象。在作出裁決時,偏待人的現象實在是太普遍了。徇私情,偏袒有可能有回報的人,這樣的審判既不公正,也不能帶來上天的福氣。天上的主宰是不偏待人的(申10:17;行10:34;羅2:11;加2:6;弗6:9;彼前1:17)。跟隨祂的人也應當像祂。奉承和偏待有錢有勢的人,藐視和欺騙貧窮卑微的人,是先知書後來經常斥責以色列領導人的嚴重罪行之一。
《SDA》也不受賄賂:天國的公正不是用來交易的,但是人間的司法往往並非如此。裁決經常受禮物的影響。送禮常常出於不正當的動機,希望得到回報。賄賂不一定都是銀子金子。許多負有重任的人因接受一些表面上無礙的禮品而被拖下了水。每個人負有裁決職責的人都必須保持警惕,不要讓任何形式的禮物,影響他所作的決定。
19:8 約沙法從利未人和祭司,並以色列族長中派定人,在耶路撒冷為耶和華判斷,聽民間的爭訟,就回耶路撒冷去了。
《新》利未人和祭司…判斷:這司法制度改革所帶來的結果之一,顯然就是將傳統由城內長老負責的司法制度,歸到王室及祭司較密切的監督之下。
《SDA》在耶路撒冷:在首都設立了高等法院或上訴法庭(見第5節注釋)。
《SDA》從利未人:大衛曾任命六千名利未人擔任官長和士師(代上23:4)。摩西也曾下令讓祭司和利未人擔任法官(申17:8,9)。
《SDA》族長:是家族的首領(見申1:15-17)。他們的年齡和經驗有助於作出公正智慧的決定。
《SDA》回耶路撒冷去了:改變一個母音,這句就成了“他們住在耶路撒冷”。七十士譯本的變動更大,譯為“審判耶路撒冷的居民”。這裡的法庭是設在國家首都的高級法院,負責審判宗教和民事案件。
19:9 約沙法囑咐他們說:「你們當敬畏耶和華,忠心誠實辦事。
《SDA》囑咐他們說:約沙法非常關心執法的公正。他盡可能讓新法官瞭解他們所擔負的嚴肅職責,鼓勵他們在履行崇高的使命要絕對公正,無可指責。
19:10 住在各城裏你們的弟兄,若有爭訟的事來到你們這裏,或為流血,或犯律法、誡命、律例、典章,你們要警戒他們,免得他們得罪耶和華,以致他的忿怒臨到你們和你們的弟兄;這樣行,你們就沒有罪了。
《SDA》若有爭訟的事:即從國內其他城市上呈到耶路撒冷中央法院的案件。由此可見,這個首都的法庭是最高上訴法庭(見第8節注釋)。
《SDA》為流血:即殺人案件(見申17:8;19:4-13;出21:12-15;22:2;民35:11-33)。
《SDA》犯律法、誡命:即有關希伯來法典各種律法和規章在解釋和運用方面的疑問。
《SDA》警戒他們:約沙法告誡法官們要敬畏上帝,全心全意地忠誠服務(第6、7、9節)。他告誡他們;他們也必須告誡到他們面前來的百姓不要犯罪,以致給民族帶來懲罰。
19:11 凡屬耶和華的事,有大祭司亞瑪利雅管理你們;凡屬王的事,有猶大支派的族長以實瑪利的兒子西巴第雅管理你們;在你們面前有利未人作官長。你們應當壯膽辦事,願耶和華與善人同在。」
《新》凡屬耶和華的事…凡屬王的事:將宗教事務及王的事務如此分別處理,正反映出被擄歸回後,歷代志作者寫書時的政治架構。參所羅門與撒督被膏立(代上29:22),以及歸回後的社區,受大衛的後裔所羅巴伯及大祭司約書亞治理的情況。
《啟》宗教事務由大祭司主持,民政由族長管治,利未人擔任次要官職。
《SDA》亞瑪利雅:據代上6:8-11,亞瑪利雅是大衛時代的大祭司撒督以後的第五任(撒下17:15)。約沙法是大衛以後的第五位國王,所以這兩處指的是同一個亞瑪利雅。
《SDA》凡屬耶和華的事:大祭司自然是高等法院中處理宗教案件的最高首長。
《SDA》凡屬王的事:西巴第雅是高等法院中處理民事和刑事案件的首長。
《SDA》與善人同在:約沙法表示相信,上帝會與那些忠於祂並公正服務的人同在。最後一句乃是祝福或祈願。
<聖經靈修版/網路>
約沙法提出了甚麼作領袖行事的原則?
19:5-10 約沙法設立官吏治理人民。約沙法警戒受任的官員,必須向神負責,用神的標準來斷事。他的勸告對所有當領袖的人都有啟發性:(1)認識自己是為神作判斷(19:6);(2)必須公平、謹慎辦事、不偏待人,也不受賄賂(19:17);(3)要忠心(19:9);(4)行事當敬畏神過於懼怕人(19:9)。身為領袖,當知神要查問我們如何使用權柄。
約法沙斷事與選取領袖的原則,為全國建立了怎樣的價值觀?我是否也持守?
19:8 約沙法派祭司和利未人,協助處理民事的法律爭訟。好幾百年以前,摩西曾揀選才德忠信的人,協助審判百姓的爭執(參出18:21-22)。出色的首領,顯然是恆常敬畏神之人。有本領的領導會完成工作;忠心的領導人則一定按照神的方式,又依照祂的時間把工作完成。他們恭敬地把神的智慧傳給未來的領袖,在全民之中建立屬神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