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9日 星期二

20130329馬可福音15章33-47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新約聖經注釋/網路>

15:33 從午正到申初,遍地都黑暗了。

   《新》午正:(編者註:原文及新國際版均作「第六小時」,猶太人以早上七時為第一小時)中午十二時。

   《新》申初:(編者註:原文及新國際版均作「第九小時」)下午三時。

   《馬》從午正到三時,遍地籠罩著黑暗。耶穌就全然背負神向我們的罪所施行的審判。祂忍受了靈裏的孤單,與神分離。人的頭腦總不能領會,當祂的心靈爲罪作犧牲時,祂所忍受的痛苦有多大。

15:34 申初的時候,耶穌大聲喊著說:「以羅伊!以羅伊!拉馬撒巴各大尼?」(翻出來就是:我的 神!我的 神!為甚麼離棄我?)

   《新》這句話是用亞蘭文說的(但仍保留著一些希伯來文的色彩),這是耶穌時代巴勒斯坦通用的語言之一。這句話反映出當耶穌背負全人類的罪惡時,祂是多麼深切地感覺到神已離棄了祂(見詩22:1註釋)。

   《馬》苦難的尾聲,耶穌(用亞蘭語)大聲喊著說:“我的神,我的神,爲什麽離棄我?”神離棄祂,因神是聖潔的,祂必須與罪分離。那時候,主耶穌在我們的罪上與我們認同,並全然肩負要受的刑罰。

15:35 旁邊站著的人,有的聽見就說:「看哪,他叫以利亞呢!」

   《新》以利亞:旁觀者誤把耶穌呼喊的頭幾個字「以羅伊、以羅伊」當作是呼叫以利亞。一般人相信,在緊急必須時,以利亞會來保護無辜者,和拯救義人(15:36)。

   《啟》“以羅伊”和“以利亞”的讀音相近,所以聽者產生誤會。

   《馬》35~36:祂喊叫:“以羅伊,以羅伊。”凶暴的民中,有的說祂叫以利亞。最後的侮辱,就是他們一間有人把海絨蘸滿了醋,綁在葦子末端,送給祂喝。

15:36 有一個人跑去,把海絨蘸滿了醋,綁在葦子上,送給他喝,說:「且等著,看以利亞來不來把他取下。」

   《新》醋:一般勞動工人和士兵所飲用的酸酒。

15:37 耶穌大聲喊叫,氣就斷了。

   《新》大聲喊叫:這次喊叫所表現出的力量,表明耶穌死時與一般釘十字架的犯人不同;他們通常是飽受長時間的痛苦後,精疲力竭,然後在昏迷中死去。

   《馬》耶穌以力量與得勝喊叫,氣就斷了。死亡是祂願意的行動,並非不自主地倒下來。

15:38 殿裏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

   《新》殿裏的幔子:在聖殿裏將聖所和至聖所隔開的那層幔幕(出26:31-33)。幔子裂開,表明基督已為我們進入天堂,我們現在也可以來到神面前(來9:8-10、12;10:19-20)。

   《馬》在那刻,殿裏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爲兩半。神作此事,要顯出人藉基督的死,得進入神的至聖所,這是信徒的權利(參看來一○19-22)。偉大的新時代立時展開。這是個與神親近的時代,不是與祂隔離的時代。

15:39 對面站著的百夫長看見耶穌這樣喊叫(有古卷沒有喊叫二字)斷氣,就說:「這人真是 神的兒子!」

   《新》百夫長:在羅馬軍隊中指揮一百名士兵的官長。

   《馬》那位羅馬官的承認雖然寶貴,但卻不一定承認耶穌是與神同等的。外邦人的百夫長承認祂是神的兒子,無疑他懂得歷史的含意,但他的信真實與否便無從得知。

15:40 還有些婦女遠遠地觀看;內中有抹大拉的馬利亞,又有小雅各和約西的母親馬利亞,並有撒羅米,

   《新》抹大拉的馬利亞:從16:9及路8:2,我們知道耶穌曾從她身上趕出七個鬼。

   《新》撒羅米:大概是西庇太的妻子,雅各和約翰的母親(見太27:56)。

   《馬》40~41:馬可提到有些婦女逗留在十字架旁。值得一提,婦女在福音故事中地位顯著。試想,男人爲個人的安全而躲藏了;婦女的奉獻,愛基督超過自己的幸福。她們在十字架旁留到最後,卻最早到達墳墓前。

15:41 就是耶穌在加利利的時候,跟隨他、服事他的那些人,還有同耶穌上耶路撒冷的好些婦女在那裏觀看。

   《啟》這時門徒都已逃散,只剩下一批婦女。七日的頭一日清早去膏耶穌身體的,也是這批忠心跟隨基督的婦女。

15:42 到了晚上,因為這是預備日,就是安息日的前一日,

   《新》預備日:禮拜五。由於當時已是傍晚時分,他們急於在日落前(即安息日的開始)把耶穌的屍體從十字架上拿下來。

   《啟》當天已是禮拜五,翌日是安息日,猶太人不作工,所以埋葬耶穌的事必須當天辦妥。

   《馬》安息日在星期五日落開始。安息日或其他節期的前一日,稱爲預備日。

15:43 有亞利馬太的約瑟前來,他是尊貴的議士,也是等候 神國的。他放膽進去見彼拉多,求耶穌的身體;

   《新》議士:即公會的一員(見14:55註釋)。

   《馬》事情的急切需要,可能鼓勵了亞利馬太的約瑟去見彼拉多,求准許埋葬耶穌的身體。約瑟是個虔誠的猶太人,也許也是公會的一員(路二三50-51;參看太二七57;約一九38)。

15:44 彼拉多詫異耶穌已經死了,便叫百夫長來,問他耶穌死了久不久。

   《新》詫異:很多被釘十字架的人在死前要彌留二、三天之久,因此耶穌的早死甚是異乎尋常。

   《啟》犯人釘在十架上往往要兩三天才斷氣。耶穌早已死了,事不尋常,彼拉多深感詫異,還叫親見此事的百夫長來查問。

   《馬》44~45:彼拉多難以相信耶穌已經死了,他得到百夫長的證實,就把耶穌的屍首賜給約瑟。(這段經文用兩個不同的字代表耶穌的身體。約瑟求主耶穌的身體,彼拉多則把屍首賜給他。)

15:45 既從百夫長得知實情,就把耶穌的屍首賜給約瑟。

   《新》就把耶穌的屍首賜給約瑟:把一個被判嚴重叛亂罪的人的屍體交出,尤其是交給一個並非直系親屬的人,也頗不尋常。

15:46 約瑟買了細麻布,把耶穌取下來,用細麻布裹好,安放在磐石中鑿出來的墳墓裏,又滾過一塊石頭來擋住墓門。

   《新》磐石中鑿出來的墳墓:馬太告訴我們,這墳墓屬約瑟,而且是新的,換言之,從來沒有人用過(見太27:60)。墳墓就在釘十字架地方附近的一個園子裏(見約19:41)。考古學上已有證據,顯示傳統認為埋葬耶穌的地方(及現今耶路撒冷的「聖墓教堂」),在主後第一世紀時是一個墓地。

   《新》一塊石頭:是一塊碟形的石頭,可以在一條斜溝內輥動。

   《馬》約瑟心存慈愛,把身體用藥物防腐,用細麻布裹好,安放在自己的新墳墓裏。墳墓是個在磐石中鑿出來的地方,墓門則是一塊硬幣形的石頭,可以輥進一條在石頭鑿出來的凹溝的。

15:47 抹大拉的馬利亞和約西的母親馬利亞都看見安放他的地方。

   《馬》又提到有婦女在場,就是兩位馬利亞。我們欣賞她們那不倦而無畏的愛。據了解,今天的宣教士以女性佔多數。男人在哪裏呢?


--------------------------------------------------------
<聖經靈修版/網路>

耶穌悽厲的叫喊,聞者悲痛心酸,只因為與神隔絕了,我對與神的關係如此敏感嗎?
15:34 耶穌不是因為驚懼或絕望而發出這個問題,而是引用詩篇22篇1節來表達祂的痛苦。詩篇22篇預言了彌賽亞為世人的罪受死所忍受的痛苦。耶穌知道承擔起全人類的罪的一刻,會暫時與神隔絕。祂在客西馬尼園禱告時所懼怕的就是這個。雖然肉體的痛苦很可怕,但在靈裡與神隔絕更可怕。

耶穌臨死最後一句話……
15:37 耶穌這聲呼叫,大概就是祂最後所說的話:「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參路23:46)

耶穌斷氣,殿裡的幔子從上而下裂開……
15:38 聖殿的至聖所是神留給自己的地方,前面掛著一幅厚厚的幔幕,象徵滿身罪污的人與聖潔的神隔開,只有大祭司在每年的贖罪日可以進入至聖所一次,為百姓的罪獻祭求赦免。耶穌死時,幔子裂為兩半,表明耶穌為我們的罪受死,替我們打開通往聖潔的神的路。幔子由上而下裂開,表示是神開啟這條路(參來9章)。

耶穌在安息日前斷氣也有意義,你知道嗎?
15:42-47 猶太人的安息日由星期五日落開始到星期六日落結束,耶穌剛好在星期五日落前幾小時斷氣。根據猶太律法,人們在安息日不可從事體力勞動或走遠路,也不可讓死屍留在空曠地方過夜(參申21:23),所以約瑟就在安息日開始之前埋葬耶穌的遺體。若耶穌在安息日死去,約瑟不能在當日安葬耶穌,羅馬人便會搬走耶穌的遺體。這樣,沒有猶太人能確定耶穌的死,反對的人也定會質疑祂的復活。

即或有可能名譽盡失,約瑟也要安葬耶穌,我有沒有這樣的勇敢和信心為主做見證?
15:42-43 耶穌死後,亞利馬太人約瑟要求收殮耶穌的遺體,安放在新墓中。他是猶太公會的成員,享有盛名,卻是耶穌的秘密信徒。其實不是所有宗教領袖都憎恨耶穌,約瑟冒著名譽被毀的危險,把他所跟隨的主安葬了。即使是為了公義,犧牲個人名聲也總是一件叫人害怕的事。今天,約瑟流芳教會歷史,而當日公會中其他成員卻無人記念。當你想到為基督作見證會損害聲望時,請回想亞利馬太人約瑟。

對耶穌的復活你還懷疑嗎?
15:44 彼拉多奇怪耶穌這麼快就死去,所以叫一個士兵再查清楚。今天許多人否認耶穌的復活,便硬說祂沒有真的死去。然而,百夫長、彼拉多、亞利馬太人約瑟、宗教領袖和親眼看到耶穌下葬的婦女,都能夠證實耶穌的死。耶穌實在已經死在十字架上了。

耶穌被安葬好了……
15:46 這個墓穴大概是在山間以人手鑿成的洞穴,人可走進去。宗教領袖們也看見安葬耶穌的地方,派人守住墓穴,又在石頭上加封條,以防有人偷走耶穌的遺體,說祂從死裡復活(參太27:62-66)。

我可以為耶穌做甚麼,在今天?
15:47-16:1 這些婦女能夠做的不多,她們不能在公會上替耶穌辯護,也不能向彼拉多上訴;她們不能抵抗群眾,也不能制伏羅馬守衛;但她們做了所能做的事。當門徒都四散逃走時,她們留在十字架下,跟隨耶穌的遺體到墓穴,又為耶穌的遺體預備香膏。她們把握所有的機會為耶穌做事,神因她們的忠心和努力賜福給她們,讓她們最先看到耶穌復活。我們作信徒的,也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條件,把握所有機會,為基督做力所能及的事。



20130328馬可福音15章21-32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新約聖經注釋/網路>

15:21 有一個古利奈人西門,就是亞歷山大和魯孚的父親,從鄉下來,經過那地方,他們就勉強他同去,好背著耶穌的十字架。

   《新》古利奈:北非呂彼亞(今利比亞)一個重要的城市,猶太人口眾多。

   《新》西門:很可能是一個到耶路撒冷慶祝逾越節的猶太人(參徒6:9所提的「古利奈…會堂的…人」,指猶太人)。

   《新》亞歷山大和魯孚:福音書中只有馬可提到這兩個人,而馬可所用的筆法似乎暗示,他的讀者都認識這兩個人。此處的魯孚與羅16:13提到的可能是同一個人。

   《新》背著耶穌的十字架:被判死刑的人,通常要背負十字架的橫木赴刑。此木約重十三至十八公斤。開始時耶穌背負著自己的十字架(見約19:17),但祂因受鞭傷以致軟弱無力,西門被迫代勞。

   《啟》亞歷山大和魯孚一定是《馬可福音》書當時的讀者所認識的人,也許他們後來都作了基督徒(比較羅16:13)。

   《馬》馬可在此提到兵丁勉強一個路人背耶穌的十字架,那人是(北非的)古利奈人西門。他可能是個黑人,但更可能是個希臘化的猶太人。他有二子,就是亞歷山大和魯孚,可能是信徒(倘若這個就是羅馬書十六章13節提到的魯孚的話)。西門背十字架跟著耶穌,給我們看見一幅救主的門徒當有特徵的圖畫。

15:22 他們帶耶穌到了各各他地方(各各他翻出來就是髑髏地),

   《新》髑髏地:可能是一貌似髑髏的小丘(雖然福音書均未提及它是小丘),又或許有很多死刑都在此執行,因而得名。

   《馬》各各他是亞蘭文名字,意指髑髏。髑髏地是拉丁名字。可能地勢似頭顱,或者是個刑場,故得此稱號。

15:23 拿沒藥調和的酒給耶穌,他卻不受。

   《新》沒藥調和的酒:「他勒目」(猶太人古代律法及遺傳的法典)證實他們將香料調和酒,用以減低疼痛(見箴31:6)。沒藥是一種香料,從阿拉伯沙漠和非洲部分地區的土產植物提煉製成(見創37:25註釋)。

   《馬》兵丁拿沒藥調和的酒給耶穌。酒可作藥用,減輕痛楚。祂定意在完全清醒的情況下背負人的罪,便不受。

15:24 於是將他釘在十字架上,拈鬮分他的衣服,看是誰得甚麼。

   《新》釘在十字架上:是羅馬人執行死刑的一種方式,用熟鐵大釘,穿過手腕和踝骨,將受刑人釘在十字架上,如果受刑人的生命拖延太久,兵丁就打斷他的腿以加速其死亡(見約19:33)。考古學家已發現一具男人骸骨,是在主後七至六十六年之間在耶路撒冷附近被釘十字架的,此屍清楚顯示受刑人被釘在十架上時的身體位置。只有奴隸、最下賤的罪犯和非羅馬公民的犯人,才被處此刑。第一世紀的作者,曾以生動文筆描述被釘十架的痛苦和羞辱。

   《新》分他的衣服:執行死刑的士兵,有權分佔受刑者遺下的些微財物。耶穌的衣物,大概包括一件裏衣,一件外衣,一條皮帶,一雙鞋子,還可能有一塊頭巾。

   《啟》這事應驗了《詩篇》22:18的話。犯人的衣服照例由執刑的人拿去。

   《馬》兵丁爲被釘十字架者的衣服拈鬮。他們分救主的衣服時,是奪去祂在物質上所擁有的一切。

15:25 釘他在十字架上是巳初的時候。

   《新》巳初:(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第三小時」)參約19:14註釋。

   《馬》25~28:釘祂在十字架上,是上午九時。祂頭以上有罪狀,就是猶太人的王。(馬可沒有記下整句狀詞,只把精要寫下;參看太二七37;路二三38;約一九19。)有兩個強盜和祂同釘十字架,兩旁各有一個──就如以賽亞預言,祂死的時候被列在罪犯之中(賽五三12)。

15:26 在上面有他的罪狀,寫的是:「猶太人的王。」

   《新》他的罪狀:當時的習俗是把罪狀寫在木板上,有人在前舉著引領罪犯前往刑場,然後把木板釘在十字架上罪犯頭上之處。

   《新》猶太人的王:罪狀的用句在四福音書中稍有不同,但作者都同意,耶穌被釘十字架,是因祂自稱為猶太人的王。

15:27 他們又把兩個強盜和他同釘十字架,一個在右邊,一個在左邊。(有古卷加:

   《新》兩個強盜:根據羅馬法律,盜劫並非致死的罪行。馬可的用詞,顯示這兩個人是犯了叛亂罪,因這嚴重的叛國罪而被釘。

15:28 這就應了經上的話說:他被列在罪犯之中。)

   《新》較早期及較可靠的希臘文抄本並無此節。它大概是根據路22:37(引述賽53:12)加上去的。馬可並不引用很多舊約的經文。

15:29 從那裏經過的人辱罵他,搖著頭說:「咳!你這拆毀聖殿、三日又建造起來的,

   《馬》29~30:主耶穌被經過的人(29-30節)、祭司長和文士(31-32節上)及兩個強盜(32下節)嘲笑。

  經過的人有大多是猶太人,要進城守逾越節的。他們卻久留在城外,向逾越節的羊羔投以侮慢;他們誤引祂的說話,指祂威脅要拆毀他們所敬愛的聖殿,三日又重建起來。祂若如此本事,讓祂救自己從十字架上下來吧。

15:30 可以救自己,從十字架上下來吧!」

15:31 祭司長和文士也是這樣戲弄他,彼此說:「他救了別人,不能救自己。

   《馬》祭司長和文士嘲笑祂宣稱要拯救別人:“祂救了別人,不能救自己。”這話是惡毒的言行,卻又不在意地說出事實。這話在主和我們的生命中同樣真實,我們要救自己,就不能救別人。

15:32 以色列的王基督,現在可以從十字架上下來,叫我們看見,就信了。」那和他同釘的人也是譏誚他。

   《新》那和他同釘的人:其中一個罪犯後來悔改,並求有分於耶穌的國度(路23:39-43)。

   《馬》宗教領袖們也挑戰祂,祂若是以色列的王彌賽亞,可以從十字架上下來。他們說祂能這樣行,他們就信了。我們看見,就信了。但神的次序是:“相信,就看見了。”


-------------------------------------------------------
<聖經靈修版/網路>

突然跑出另一個西門來?
15:21 在外地居住的猶太人西門,在逾越節期間由北非的古利奈來到耶路撒冷朝聖。這兒提到他的兒子亞歷山大和魯孚,他們可能是初期教會有名的人(參羅16:13)。

拈鬮分衣服?
15:24 拈鬮類似於擲骰子或抽籤。羅馬兵丁有權得到被釘十字架的人的衣服。兵丁拈鬮分耶穌的衣服,應驗了舊約的預言(參詩22:18)。

十字架上的痛苦,你想像得到嗎?
15:25 釘十字架是一種可怕和羞恥的死刑,犯人要背著自己的十字架走一段很長的路到刑場,以示警告。十字架有不同的形狀,行刑也有不同的方式。耶穌是被釘在十字架上,有的罪犯是被繩綁在十字架上。無論是哪一種方式,犯人的體力都會逐漸消失,身體的重量使呼吸越來越困難,最後窒息而死。

猶太人釘死猶太人的王……
15:26 在十字架上,通常會放一個牌,寫著犯人的罪狀,以收警告之效。彼拉多找不到耶穌的罪,惟有寫耶穌的「罪名」是「猶太人的王」。

耶穌救了我,犧牲了自己,我仍無動於衷,我還是人嗎?
15:31 耶穌本來可以救自己,不承受這些痛苦和侮辱,並把嘲笑祂的人殺掉,但祂愛我們,愛世人甚至仇敵,甘願忍受這一切苦難與傷痛。當日下午發生的事件中,我們也有分,因為我們的罪也被釘在十字架上。耶穌的死代我們受了犯罪的刑罰,我們惟一可以做的就是認罪,承認耶穌為我們付了本應由我們自己來付的代價。不要無動於衷,再令祂傷痛。

通往天國的道路,就是十字架的道路,你可曾想過?
15:32 雅各和約翰曾求耶穌讓他們在祂榮耀的國度裡坐在祂兩旁,當時耶穌說他們不明白自己究竟求甚麼(10:35-39)。現在耶穌要以死來開創祂的國度,在祂兩旁的是被判死刑的罪犯。耶穌曾向那兩個權力慾高漲的門徒解釋,人要就近祂,就要準備受苦捨命,像祂所做的一樣。通往天國的道路就是十字架的道路,我們想得到天國的榮耀,就必須甘願與釘十字架的基督聯合。



20130327馬可福音15章1-20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新約聖經注釋/網路>

15:1 一到早晨,祭司長和長老、文士、全公會的人大家商議,就把耶穌捆綁,解去交給彼拉多。

   《新》一到早晨:羅馬官員的工作日,天一亮就開始。

   《新》早晨:受難週的禮拜五。

   《新》商議:(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定案」)顯然是要在民事官員面前控告耶穌犯叛國罪,而非僭妄罪(見路23:1-14及路23:2註釋)。

   《新》彼拉多:主後二十六至三十六年猶太地的羅馬巡撫,其官邸設在地中海岸的凱撒利亞(一九六一年考古學家在凱撒利亞掘出一塊彼拉多時代的石碑,上面刻有他的名字)。每當來到耶路撒冷,彼拉多就住在大希律王所建造的華麗王宮裏,該王宮位於聖殿西面略偏南之處。馬可在15:16以「衙門院」稱此王宮,耶穌就是在這裏受羅馬人審問。

   《啟》彼拉多是羅馬政府設立的總督,主後26年上任,管轄猶太地。總督的權力很大,可以指揮軍隊,管理財政,征收稅項,設立大祭司,審斷案件,且對百姓有生死之權。彼拉多審訊耶穌時優柔寡斷,為求避免猶太官民的衝突,討好猶太人,以圖鞏固一己的政治地位,不惜犧牲耶穌。

   彼拉多的行政總部設在凱撒利亞,但有一行宮設在耶路撒冷。耶穌受審的“衙門”就是彼拉多的府邸。逾越節期間,猶太人來京城的大增,動亂難免;彼拉多在耶城坐鎮。

   《馬》本節記述全公會在早晨聚集,也許要召集眾人,通過昨晚的不法行動。結果,耶穌被捆綁,解去巴勒斯坦的羅馬巡撫彼拉多那裏。

15:2 彼拉多問他說:「你是猶太人的王嗎?」耶穌回答說:「你說的是。」

   《新》彼拉多問他:羅馬帝國的行政長官是惟一在羅馬法庭中有權審判的人。

   《馬》到這時刻,耶穌已在宗教領袖前受審,定了褻瀆的罪。現在祂要在民事法庭,被控叛國的罪。民事審訊分三個階段──先在彼拉多前,接著是希律,最後又是彼拉多。

  彼拉多問主耶穌是否猶太人的王;若是,祂就算爲要推翻凱撒,有叛國的罪。

15:3 祭司長告他許多的事。

   《新》許多的事:見路23:2註釋。當時在刑事案件中,多項指控是常有的事。

   《馬》3~5:祭司長向耶穌諸多控告。彼拉多難以理解祂面對這麼強硬的指控,仍處之泰然,便問祂爲何不自辯,耶穌對他的批評仍不回答。

15:4 彼拉多又問他說:「你看,他們告你這麼多的事,你甚麼都不回答嗎?」

   《新》你甚麼都不回答嗎:根據羅馬法律,如果耶穌不為自己辯護,彼拉多就必須宣告祂有罪。

15:5 耶穌仍不回答,以致彼拉多覺得希奇。

15:6 每逢這節期,巡撫照眾人所求的,釋放一個囚犯給他們。

   《新》每逢這節期:(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按例,每逢這節期」)見約18:39註釋。

   《馬》6~8:羅馬巡撫在節期裏有個傳統,就是要釋放一個猶太囚犯──對不滿的民眾的一種政治賄賂。其中一個有資格的犯人是巴拉巴,他犯了作亂和殺人的罪。彼拉多提出要釋放耶穌的時候,是存心要嘲笑那滿心嫉妒的祭司長,祭司長便挑唆眾人求釋放巴拉巴。那些指控耶穌叛逆凱撒的人,如今竟求釋放一位確實犯了叛國罪的人!祭司長的立場是無理而荒謬的──罪就是這樣。其實,他們嫉妒祂是因爲百姓愛戴祂。

15:7 有一個人名叫巴拉巴,和作亂的人一同捆綁。他們作亂的時候,曾殺過人。

   《新》巴拉巴:大概是猶太革命組織奮銳黨的一員。

   《新》作亂的時候:有關這次革命,沒有其他史料可供稽考,但從馬可提及它的語氣,似乎是件眾所周知的事。在羅馬官員管轄之下,這類叛變是常有的(見路13:1)。

   《啟》巴拉巴:是著名亂黨首領,可能是一次叛亂的主謀(參路23:18-25),後被捕下監。《約翰》18:40說他是“強盜”,此字希臘原文可指“亂黨”。比較14:48。

15:8 眾人上去求巡撫,照常例給他們辦。

15:9 彼拉多說:「你們要我釋放猶太人的王給你們嗎?」

   《馬》9~14:彼拉多想要知道,他當如何對待這位稱爲猶太人的王的耶穌。眾人野蠻地高嚷著:“把祂釘十字架!”彼拉多要找到原因,卻找不著。暴民的歇斯底裏情緒急升,他們只知道喊叫:“把祂釘十字架!”

15:10 他原曉得,祭司長是因為嫉妒才把耶穌解了來。

15:11 只是祭司長挑唆眾人,寧可釋放巴拉巴給他們。

15:12 彼拉多又說:「那麼樣,你們所稱為猶太人的王,我怎麼辦他呢?」

15:13 他們又喊著說:「把他釘十字架!」

15:14 彼拉多說:「為甚麼呢?他做了甚麼惡事呢?」他們便極力地喊著說:「把他釘十字架!」

15:15 彼拉多要叫眾人喜悅,就釋放巴拉巴給他們,將耶穌鞭打了,交給人釘十字架。

   《新》鞭打:羅馬人用的鞭子是由幾條皮帶編成的,皮帶近末端鑲有骨塊和鉛塊。猶太人限定最多只能打四十下(為免數錯,實際上打三十九下),但羅馬人卻沒有這種限制;因此受羅馬鞭刑的犯人,很多都被打死。

   《啟》羅馬人鞭打犯人所用的鞭子,在皮條上嵌有骨頭與金屬,受過鞭刑的人很少能生還。

   《馬》彼拉多優柔寡斷,只好惟命是從──就釋放巴拉巴,卻鞭笞耶穌,把祂交給兵丁釘十字架。這是個怪誕的不義裁決。然而,這是我們的救贖比喻──那無罪的被交到死地,叫該定罪的得以逃脫。

15:16 兵丁把耶穌帶進衙門院裏,叫齊了全營的兵。

   《新》衙門院:此字原意是指將軍的帳幕,或軍營總部(見15:1註釋)。

   《新》全營的兵:駐守衙門的兵丁,都是從巴勒斯坦的非猶太籍居民中召募來的,受軍事統領指揮。

   《馬》16~19:兵丁把耶穌帶進巡撫寓所的衙門院裏,叫齊全營的兵出來,合演一幕猶太人的王的模擬登基典禮。他們若真曉得這個就好了!他們給神子穿上紫袍,又爲他們的創造主戴上荊棘冠冕;他們所戲弄的猶太人的王是宇宙的維持者。祂是生命和榮耀的主,他們竟打祂的頭,又吐唾沫在和平之君臉上,假裝向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屈膝。

15:17 他們給他穿上紫袍,又用荊棘編做冠冕給他戴上,

   《新》紫袍:大概是一件舊軍袍,其色象徵王權(見太27:28)。

   《新》用荊棘編成冠冕:荊棘有很多刺,這種植物在巴勒斯坦十分普遍。紫袍和荊棘冠冕,都是為戲弄耶穌而給祂穿戴之「王服」的一部分。

15:18 就慶賀他說:「恭喜,猶太人的王啊!」

   《新》恭喜,猶太人的王啊:戲謔式的致敬禮,如同呼叫「凱撒萬歲」。

15:19 又拿一根葦子打他的頭,吐唾沫在他臉上,屈膝拜他。

   《新》吐唾沫在他臉上:向君王親吻表示敬意是近東的習俗,此處大概是嘲弄性的模仿。

15:20 戲弄完了,就給他脫了紫袍,仍穿上他自己的衣服,帶他出去,要釘十字架。

   《馬》他們粗野地嘲弄一番後,就給祂穿上祂自己的衣服,帶祂出去,要釘十字架。


----------------------------------------------------------
<聖經靈修版/網路>

猶太人為甚麼讓外人來管他們的事?
15:1 猶太人把耶穌帶到羅馬巡撫彼拉多那裡,是因為在羅馬政府統治下,他們沒權判人死刑。猶太領袖知道必須由一個羅馬官員來宣判耶穌死罪。

耶穌的罪是……
15:3-4 猶太人要帶耶穌到彼拉多面前受審,就要造新的罪狀來控告耶穌。指耶穌犯褻瀆神的罪,對羅馬巡撫來說毫無意義。他們控告耶穌另外三項罪:(1)鼓動百姓不向羅馬政府繳稅;(2)自稱為猶太人的王;(3)誘惑國民,在全國引起騷亂。這幾樣都是彼拉多所關注的(參路23:2,5)。

耶穌竟不趁機自辯?
15:5 耶穌不回答彼拉多的問題,是因為祂即使回答了也沒用,而且捨命拯救世人的時刻已經到了,祂沒有理由要延長審訊的時間或求脫險。祂自信和鎮靜的表現是最高的典範,是一般犯人模仿不到的。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止耶穌完成祂在地上的工作(參賽53:7)。

巴拉巴是個恐佈分子吧……
15:7 巴拉巴因參與對抗羅馬政府的叛亂而被捕。他雖然殺了人,但在猶太人心中卻是個英雄。狂熱的猶太人蔑視羅馬政府和羅馬人的假神,他們恨惡被外邦人統治,更討厭納稅給他們。羅馬官員常要解決猶太人的紛爭,因此也討厭猶太人。這正是造反的成熟時機。

今天我像這些善變的人,還是仍然站在耶穌的一邊?
15:8 這群人大概是忠於領袖的猶太人,但門徒和前幾天高呼「高高在上和散那」的人(11:10)到哪裡去了?同情耶穌的人害怕猶太領袖,都躲藏起來。或許在群眾中,有許多當日(今天稱為棕櫚主日)拿著棕櫚樹枝參加遊行的人,發覺耶穌並非要反抗羅馬政府自立為王,便轉過來反對祂。

彼拉多也看穿宗教領袖的心……
15:10 猶太領袖憎恨彼拉多,來找他,只為要定耶穌死罪,釘祂十字架。彼拉多看出他們的陰謀。他知道這群人憎恨自己和羅馬政府,他們來與他見面,並無別的原因,只是想處死一個他們所不喜歡的人。

為何一定要耶穌死在十字架上?
15:13 釘十字架是羅馬人懲罰造反者的刑法,羅馬政府只會釘死奴隸或非羅馬公民。把耶穌釘十字架,就表示祂是造反者,是奴隸,而不是祂所自稱的王。這正合猶太領袖的心意,因為他們相信被釘十字架是神的詛咒(參申21:23),這樣就能說服百姓,神是咒詛耶穌而不是祝福祂。再者,猶太領袖把釘死耶穌的責任推在羅馬人身上,群眾就不能責怪他們了。

耶穌的死,誰要負責?
15:14-15 其實,每一個人都要對耶穌的死負責:門徒因為驚恐而離棄耶穌,彼得不認祂,猶大出賣祂;曾經跟從祂的群眾袖手旁觀;彼拉多討好群眾,推卸責任;宗教領袖控告祂,促使祂受死;羅馬官兵折磨祂……假如當日你在場,親眼看見這些事發生,你會有甚麼反應呢?

為取悅利己者而犧牲無辜,是政治智慧,是小人所為?
15:15 彼拉多管轄的猶太地區,只是羅馬帝國的一個哨站,由於遠離羅馬,這裡只有少量軍隊駐防。彼拉多最基本的工作是保持管轄區和平。他曾因其管轄區發生幾次暴動而被上司警告。雖然他找不出耶穌的罪,也沒有理由治死祂,但當他聽到猶太群眾的恐嚇,要上告凱撒(參約19:12)時,就猶豫不決了。因為群眾若真的向凱撒上告有暴動,彼拉多的地位和前途就不保了。

取悅他人以求自保,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不是?
15:15 雖然根據羅馬法律,耶穌是無辜的,彼拉多卻屈服於政治壓力下,放棄正義,嘗試猜度猶太領袖的意圖,取悅他們以求自保。神對是非曲直立場鮮明,我們若放棄神的立場,根據群眾的意願做決定,就是妥協,目無法紀。神應許要嘉許行為正直的人,而不是取悅所有人的人。



經頭腦





數獨遊戲



Free sudoku by SudokuPuzz


DIY手工飾品教學( 2/2新增手機吊飾教學)


2/2新增項目:
Hello Kitty手機吊飾
小天使手機吊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