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拿瑪人瑣法回答說:
《新》1~20:與以利法(見4:7-11)及比勒達(見8:3-6)一樣,瑣法亦宣稱約伯是因罪而招致這些災難。
《啟》這是瑣法第一次發言,他不滿約伯力辯無辜,說約伯根本不知道自己有罪,要全知的神用苦難來喚醒約伯覺悟前愆。瑣法的談話分三部分:1.斥責約伯自義(2-6節);2.神的智慧難測(7-12節);3.唯有悔悟,苦難會過去(13-20節)。
《啟》瑣法是個獨斷主義者,把事物分成不是“是”便是“非”,不是“黑”便是“白”,而判斷是非黑白的標準則是他自己,只有他明白神的心意,知道神行事的法則。他不像以利法,不講宗教經驗(參4:1-11);也不像比勒達,不從古人的智慧裏找道理(參8:1-8),他只講自己的權威和絕對的是非,因而嘲笑約伯為自義。
《SDA》以利法(伯4、5章)和比勒達(伯8章)都說過了。兩人的話語均意味深長,但都堅持這樣的邏輯,即認爲約伯受苦是罪有應得。現在瑣法說話了。與他的朋友們相比,他的話沒有什麽新意。他可能比其他兩位更缺欠同情,溫柔和細膩。瑣法劇烈的反應可能是因約伯否認自己的罪,和指控上帝而引起的。瑣法的話可以分爲三個部分:1.希望上帝的話能使約伯認識到自己的罪(第2-6節);2.告訴約伯上帝的偉大,從而指出人人都有罪(第7-12節);3.強調必須悔改,才能恢復過去的繁榮(第13-20節)。
11:2 這許多的言語豈不該回答嗎?多嘴多舌的人豈可稱為義嗎?
《新》2~3:瑣法顯然缺乏愛心,因他在責備約伯之前,並沒有設身處地為約伯好好思考。再說,瑣法的責備也不全然正確:因約伯雖認為神待他不公,而真誠的質問神(9:14-24),但他從未如瑣法所指控的譏誚過神。
《SDA》瑣法似乎因約伯的長篇大論而生氣了。東方人以語言簡潔爲美德(見箴10:19和傳5:2)。
11:3 你誇大的話豈能使人不作聲嗎?你戲笑的時候豈沒有人叫你害羞嗎?
《SDA》誇大的話:希伯來語是baddim(見賽16:6;耶48:30;50:36)。瑣法說約伯所講的是荒謬的空話。約伯認爲自己有理由抱怨(伯10:1)。瑣法則聲稱自己有權反駁這種說法。
11:4 你說:我的道理純全;我在你眼前潔淨。
《新》我…潔淨:約伯在10:7、15曾否認自己有罪,在9:21他說自己是「完全的」,這也是神在1:8;2:3用來形容他的字眼。不過瑣法卻暗示,約伯是在宣稱自己絕對潔淨(即無罪的完全),其實約伯從來沒有如此自稱。
《SDA》道理:希伯來語是leqach(“指示”、“教訓”)。《約伯記》中只出現在這裏,其他地方很少見。瑣法可能是指伯10:7中約伯的話。不完全是約伯的原話,但歸納了他的看法。
《SDA》潔淨:瑣法指責約伯爲自己的“道理”和行爲辯護。從某種意義上說,約伯是這樣的。他沒有說自己是完全無罪的。但他堅持認爲自己不是朋友們所指責的那種罪人。本節再次表達了約伯和他的朋友們爭論的焦點。約伯接受自己良心的見證,而他的朋友們則誤解了他受苦的見證。
11:5 惟願 神說話;願他開口攻擊你,
《新》瑣法認為神應當責備約伯,但後來反而是瑣法受到神的責備(見42:7)。
《SDA》約伯曾希望上帝對他說話(見伯6:24)。現在瑣法也表達了這樣的願望;但是他相信上帝一旦說話,就會告訴約伯他的錯誤。
11:6 並將智慧的奧祕指示你;他有諸般的智識。所以當知道 神追討你比你罪孽該得的還少。
《新》他有諸般的智慧:(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因為真智慧有兩面」)舊約聖經智慧文學(尤其是箴言)中,很多處使用mashal(「箴言」、「謎語」、「比喻」)一詞,它通常會同時帶有隱藏的及明顯的意思。瑣法認為約伯淺薄,不明瞭神的真性情(見11:7-9)。
《SDA》諸般的智識:原文含意不明。七十士譯本和英文KJV譯本均爲:“雙重的智慧”。顯然指上帝深不可測的偉大智慧。
《SDA》神追討你……還少:瑣法實際上是在說:“如果你了解上帝深不可測的智慧,就會知道上帝已經忽略了你的部分罪孽,而不是像你所抱怨的那樣嚴厲對待你。上帝根本沒有按照你所該得的苦難懲罰你。”這可能是對約伯最厲害的指責。
11:7 你考察就能測透 神嗎?你豈能盡情測透全能者嗎?
《新》不知不覺中,瑣法竟預先說了耶和華在38:1-42:6中與約伯的對話。
《啟》瑣法明白神的超絕與全知(7-9節)。據此,他推論出:人受苦一定是犯罪的結果。約伯像所有的世人一樣極其無知,無法改變,就像野驢生下的仍是小野驢,不會變成人(12節)。
《SDA》指上帝偉大而深不可測。
11:8 他的智慧高於天,你還能做甚麼?深於陰間,你還能知道甚麼?
《新》8~9:瑣法論及神的知識是何等的高、深、長、闊,保羅也用過同樣方式描述基督的愛(見弗3:18)。
《新》你還能作甚麼:你能上攀諸天,探究神的知識嗎?
《SDA》參弗3:18從四個方面描寫了在基督裏的上帝之愛。瑣法有關上帝偉大的幾個反問句,是要約伯明白,與上帝的崇高相比,人是何等的渺小。
11:9 其量比地長,比海寬。
《SDA》在約伯的時代,這個比喻更加動人。因爲我們已跨越了海洋,他們卻沒有;我們已探測了地球的各個角落,他們也沒有。這一切在當時都是不可能的。
11:10 他若經過,將人拘禁,招人受審,誰能阻擋他呢?
《SDA》經過:直譯是“迅速過去”、“掠過”。
《SDA》招人:或“召集會議”,進行“審判”。瑣法說,上帝是偉大的。如果祂選擇攻擊一個人,拘禁他、審判他,有誰能干預呢?約伯當然無權質問上帝對他採取的行動!
11:11 他本知道虛妄的人;人的罪孽,他雖不留意,還是無所不見。
《新》11~12虛妄的…空虛的:瑣法宣稱約伯若能改變,那必是神蹟無疑(見11:12原文譯註)。
《SDA》瑣法提醒約伯,上帝能辨別虛妄犯罪的人。
11:12 空虛的人卻毫無知識;人生在世好像野驢的駒子。
《新》(原文譯註:新國際版譯作「要使愚人變得有智慧,比野驢的駒子生而為人更難」;下半節或作「比野驢一生來就是馴服的更難」)原文譯註將這兩種有關聯卻又截然不同的聖經動物—野驢與家驢(馴驢)—作一比較。
《SDA》本節較爲難解。有一種譯法是:“空虛的人可能得到知識;野驢的駒子變成了人。”即一個像野驢一樣粗魯不堪,放蕩不羈的人仍有可能改變成一個有用的人。還有人譯爲:“如果野驢能生下人,愚妄的人就會得到知識”。即愚妄的人無法得到智慧,就像野驢無法生下人一樣。但這種解釋無法爲本章第二部分提供合適的過渡。瑣法不認爲約伯的情況是毫無希望的。
11:13 你若將心安正,又向主舉手;
《新》13~20:瑣法假設約伯的問題都歸根於他的罪;只要約伯肯悔改,他的人生便會蒙福快樂。然而神從未保證過只要我們是祂的兒女,就一定會過一種「比正午更明」的人生(11:17)。祂對我們存有更高的旨意,超過只是擁有財富,或有人來向我們求恩(11:19)。瑣法的人生哲學與詩73篇是有衝突的。
《新》向主舉手:求助(見箴1:24;哀1:17)。
《啟》瑣法可能忘記了他自己也是人,人的判斷不能永無錯誤。他對約伯的看法既不正確,而說話的態度一味嘲諷,難令人心折。像苦難這個千絲萬縷般複雜的人生問題,豈是如此簡單的分析所能完全說明!
《SDA》你若:希伯來語的“你”是強調形式的。
《SDA》將心安正:瑣法開始勸約伯悔改。他的理由和以利法是一樣的(見伯5:17-27)。
《SDA》向主舉手:瑣法勸約伯以懇求的態度接近上帝。
11:14 你手裏若有罪孽,就當遠遠地除掉,也不容非義住在你帳棚之中。
《SDA》瑣法相信約伯肯定有罪。他勸約伯除掉罪孽,作爲恢復平安和幸福的先決條件。
11:15 那時,你必仰起臉來毫無斑點;你也必堅固,無所懼怕。
《新》仰起臉來,毫無斑點:(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毫不羞愧地仰起臉來」)瑣法回應約伯在10:15的想法。
《SDA》如果你懺悔了自己的罪,就會得到自信和安全,無所畏懼。
11:16 你必忘記你的苦楚,就是想起也如流過去的水一樣。
《SDA》如同一陣雨,一潭水,或不斷上漲,似乎要吞沒一切的急流,不久就銷聲匿跡,被人忘卻一樣,在燦爛的明天面前,約伯眼下的苦難將會悄然消退。
11:17 你在世的日子要比正午更明,雖有黑暗仍像早晨。
《SDA》約伯曾說自己的結局是一片漆黑(見伯10:22)。他還用好幾個詞來形容幽暗。但瑣法說,光明的未來有望如早晨和正午。
11:18 你因有指望就必穩固,也必四圍巡查,坦然安息。
《SDA》穩固:這一應許反映了自古以來對平安的盼望。
《SDA》巡查:希伯來語是chaphar(“搜尋”、“探測”)。這句話可譯爲:“你將四圍尋找,得到平安。”
11:19 你躺臥,無人驚嚇,且有許多人向你求恩。
《SDA》瑣法預見約伯將再次出名,許多人要來向他求教。
11:20 但惡人的眼目必要失明。他們無路可逃;他們的指望就是氣絕。
《新》比勒達也以類似的話作結束(見8:22)。
《啟》讀時若能和8:22比較,可發現瑣法態度的獨斷和言詞的無禮。以利法和瑣法都認定約伯有罪,以利法說話何等婉轉,但瑣法則斷定約伯必是惡人,若不悔改,他最光明的前途就是死亡。
《SDA》惡人:如果瑣法的話到第19節結束,約伯可能就會從中得到安慰,並相信自己會重得上帝的喜愛和幸福。但是瑣法似乎爲了強調自己不贊成約伯的行爲和品格,就沒有用鼓勵的言語結束自己的話,而是加了一句帶有譴責語氣的話。
《SDA》他們的指望:義人的指望要一直存到在天國完全實現爲止。這個指望在他健康時光顧他,在他生病時支持他,在他孤獨時鼓勵他,在他進入社會時陪伴他,使他的生命有意義,在並死亡時有勇氣。罪人沒有這樣的指望。當死亡的帷幕落下時,一切希望都煙消雲散了。
《SDA》瑣法對上帝的讚揚是出色的。他的誠實顯而易見。但他和約伯的其他朋友一樣,誤解了上帝的旨意。他只認爲苦難是犯罪的直接懲罰。他本應給約伯帶來愛心和安慰,卻勸他悔改。約伯幾個朋友的話如出一轍。細節雖然不同,基本觀點卻是一樣的。
-------------------------------------------------------------------------------------------------
<聖經靈修版/網路>
瑣法的立埸與前兩位有分別嗎?態度上呢?
11章 瑣法是約伯的第三位朋友,也是最不客氣的。他氣憤填膺地猛烈抨擊約伯,並認為約伯該受更多懲罰。瑣法採取了與以利法(參4-5章)和比勒達(參8章)相同的立場,認為約伯是因犯罪而受苦,但他的話是最傲慢的。瑣法是一個對所有問題都有特定答案的人,但他對約伯的獨特情況卻毫無感覺。
瑣法的話中有沒有真理?
11:11 瑣法以約伯為“虛妄”,控告他隱藏的罪。瑣法的推論雖是錯的,但他相當準確地解釋了神洞悉一切。我們常會受誘惑,以為所做的事沒人知道。我們也許可以向別人隱瞞一些罪,但我們無法向神隱瞞。由於神知道我們的心思意念,所以祂必會注意到我們的罪。這是約伯和瑣法都知道的,但並不適用於約伯目前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