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4:9 哈他革回來,將末底改的話告訴以斯帖;
4:10 以斯帖就吩咐哈他革去見末底改,說:
《馬》10~12:以斯帖口答末底改,提醒他未得王召擅自見王是死罪,除非王向她伸出金杖赦免她。她還告訴他一個複雜情況,說明求王要冒生命危險:亞哈隨魯王已經三十日沒有召見她,可能王已對她不悅。
4:11 「王的一切臣僕和各省的人民都知道有一個定例:若不蒙召,擅入內院見王的,無論男女必被治死;除非王向他伸出金杖,不得存活。現在我沒有蒙召進去見王已經三十日了。」
《新》希羅多德也指出,任何人未蒙召而擅自去見王,必被處死,除非王當場寬赦。
《啟》史家希羅多德證實,未經宣召或批准,任何人不得見王,否則治死,除非王願免他死罪。以斯帖為后已五年,三十日未見王,可見已非很得寵,故無把握王一定會見她。
4:12 人就把以斯帖這話告訴末底改。
《新》12~16:以斯帖記的主題,在本段中表達得最清楚。末底改確信猶太人會蒙拯救,是基於神的主權,祂必會實現祂的旨意及成全祂的應許。他們必得拯救,即使不是藉以斯帖,也會藉別的方法。然而神主權的治理並不是以宿命論方式進行,除非以斯帖履行她個人的責任,否則她與她的家必滅亡。太26:24;徒2:23亦論到有關神的主權與人的責人之間的關係。
4:13 末底改託人回覆以斯帖說:「你莫想在王宮裏強過一切猶大人,得免這禍。
《馬》13~14:末底改對以斯帖的理由直接口答:就算她身爲王后,當其餘的猶太人被殺時,她也不能倖免。假如她不去行動,神會興起別人去拯救祂的百姓,但她自己卻滅亡。她得王后的位分,也許就是爲了用這個機會救她的百姓。以斯帖的疑慮,不是沒有理由的。但末底改叫她記得,在這件事之中,有一位比君王更高的權威。末底改強調問題所在,並非是使以斯帖自己免受傷害。至於她──不管她保持沉默,或晉見國王求情,她都是處於險境之中。至於猶太人──不論她是否答應此刻的呼召,必會獲得拯救。第14節應該成爲我們各人的挑戰:“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爲現今的機會嗎?”雖然我們絕少有人去到以斯帖的地位,但每個信徒在神正在進行的計劃中,都有重要的角色。
4:14 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大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滅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
《新》現今的機會:參創45:5-7約瑟的故事。
4:15 以斯帖就吩咐人回報末底改說:
《馬》15~17:以斯帖立定決心之後,要所有猶太人都和她一同禁食三天,然後她才去見王。以斯帖要求同胞爲她禁食禱告,是希望在履行危險任務時,得到神的幫助。在舊約中,禱告常伴以禁食(參出三四28;申九9;拉八21-23)。
普爾對以斯帖著名而英勇的名句“我若死就死吧!”這個信心破斧沉舟的決定,作了這樣的評論:“我面前的危險重大又明顯:詔令很清楚,王的心又很難捉摸,王對從前的王后瓦實提那麽嚴厲。然而,我寧願自己欣然、決斷地仰賴神給我的安全和成功去到王面前,不願忽略我對神和祂子民的責任。”
基督徒面對困難和試煉的情況,應該持樂觀的態度,而不是宿命的態度。只管按著神的心意而行,結果自有神來負責。尤其當我們來到天上的寶座前,求恩典作隨時的幫助。我們有坦然無懼的途徑;神赦免的杖已經在各各他山向我們伸出了。“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爲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四16)
4:16 「你當去招聚書珊城所有的猶大人,為我禁食三晝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宮女也要這樣禁食。然後我違例進去見王,我若死就死吧!」
《新》禁食:見4:3註釋。禱告通常與這類禁食一起進行,所以我們可假定他們這次禁食時一定也有禱告(見士20:26;撒上7:6;撒下12:16;拉8:21-23;尼9:1-3;賽58:3;耶14:12;珥1:14;2:12-17;拿3:6-9)。此處隻字不提禱告或神,正如作者的用意相符;不提任何明顯與宗教有關的觀念或詞彙,是一種修辭技巧,用來強調在整個故事中,神實在是主動者。
《新》我和我的宮女…禁食:注意修辭的對稱:以前以斯帖與她的宮女曾得到特別食物(見2:9及註釋),如今她們一起禁食。
《新》我若死:參約瑟故事中的類似用語(創43:14)。
《啟》以斯帖要求的禁食,與猶太人為哀痛已作的禁食(3節)不同,這是為了懇求神的幫助而舉行(參拉8:21-23)。住在書珊城的猶太人數目大概不少,後來力足殺掉壓迫他們的人達三百,可資佐證(9:15)。
4:17 於是末底改照以斯帖一切所吩咐的去行。
-------------------------------------------------------------------------------------
<聖經靈修版/網路>
今日的人已用不著冒死進諫,卻可以從以斯帖身上學到哪些榜樣?
4:11-5:2 以斯帖冒死晉見國王。她的勇敢舉動,正是我們遭遇困難或危險時的模範。我們應該:(1)計算代價——以斯帖深知自己可能會付出生命。(2)分清先後——她相信猶太民族的存活,較個人的安危更重要。(3)作好準備——她尋求支持,禁食祈禱。(4)身體力行——她不會遲疑耽延,因為過分的考慮會拖延時間,使勇氣減退;反之,在作出正確決定之後,她便義無反顧地去做。
你是否要面對懷有敵意的人,又是否要就敏感的事情與朋友對質,或告訴家人難以接受的轉變?與其坐下擔憂,刻意逃避,倒不如學習以斯帖,懷著信心,毅然採取行動。
假如以斯帖見死不救,她能安然無恙嗎?
4:13 雖然以斯帖貴為皇后,分享到國王的權力財富,但並不表示她就不需神的保護和智慧。不論在任何政治體制下,無人能夠憑己力得享安穩。倘若相信財富地位能使我們百害不侵,就是愚不可及了。
神的預備不是無跡可尋的,當呼召來臨,你也能看到祂的預備嗎?
4:13-17 以斯帖與末底改相信,神會拯救祂的子民,但他們不是呆坐著等,而是積極採取行動。雖然神一直掌權,但祂常透過人去工作,所以我們必須實踐祂的旨意。單是禱告,和靜觀其變,並不足夠。很多人相信神的應許,卻只願置身事外。以斯帖就不同,她決定晉見皇上,而末底改也遵行她的吩咐去做。該是你做的事,不要等待別人替你做。採取行動參與神的計劃,你就會嘗到神旨意得以成就時的喜樂。
“神啊,求你拯救!——”你呢?你可以做些甚麼?
4:13-14 消滅猶太人的詔書頒佈後,末底改與以斯帖大可失望沮喪,只救自己,或等待神介入。但他們沒有這樣做,而是相信神將他們放在現有崗位,必定有其美好旨意,因此他們抓緊時機,採取行動。倘若我們有能力拯救別人,就必須義不容辭地去幹。面對生死關頭時,不要退縮、表現自私、意志消沉,或是坐等神的安排;反之,祈求神的引領,採取行動吧!很可能神讓你身處現時的崗位,就是預備你在時機臨到時為祂工作。
是甚麼促使以斯帖作出冒死見王的決定的?
4:14 雖然以斯帖記沒有直接提及神的名字,但全書充滿神的駕臨。以斯帖與末底改相信神必會眷顧;由於他們在合適的時機採取行動,神便使用他們,拯救自己的子民。
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地禱告,我從這當中看到了甚麼?
4:16 以斯帖要求同胞為她禁食禱告,是希望在履行危險任務時,得到神的幫助。在舊約中,禱告常伴以禁食(參出34:28;申9:9;拉8:21-23)。信徒團契的一項重要功能,就是在困難期間彼此支持。經歷掙扎時,你需要與弟兄姊妹分擔你面對的考驗,請他們支持你,使你得著能力。同樣,若他人需要你的幫助,不要吝嗇施與援手。
以斯帖作出最後決定的心路歷程是怎樣的?是無可奈何還是甘心情願?
4:16 “獨善其身”,“自掃門前雪”,反映了世人對生命的自私看法,以斯帖的態度卻截然不同。她知道該做的是甚麼,也瞭解可能因此而賠上生命,但她義無反顧,“我若死就死吧”意為“即使處死,也死得甘心”,雖然有時代價非凡,但對於必須做的,我們也須有同樣的犧牲精神。你有否為了獨善其身,在需要挺身而出時卻保持緘默?只管按著神的心意而行,結果自有神來負責。
神的計劃和人的參與,二者的關係如何?
4:17-5:1 一切雖全在神的掌管之中,可是末底改與以斯帖必須有所行動;雖然我們無法明白這看似矛盾的道理,但事實的確如此,神選擇並透過願意為祂工作的人,實踐祂的計劃。我們祈禱時,要全心倚靠神;一旦行動時,則要全情投入。我們要避免走兩種極端:坐等不動及一切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