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SDA聖經注釋、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11:1 我且說, 神棄絕了他的百姓嗎?斷乎沒有!因為我也是以色列人,亞伯拉罕的後裔,屬便雅憫支派的。
《新》棄絕:指全然棄絕。然而在猶太人中一直都有相信的餘民存留。
《啟》神並沒有完全棄絕以列人,保羅自己就是證明。從歷史上說,雖然大部分的以色列人“硬心”,不信從神;但在他們當中也有蒙揀選的少數稱之為“餘民”的人。今天,在猶太人當中,一樣有聽信福音的“餘民”(參9:27註)。他們將得到拯救。
《SDA》我且說:保羅對猶太人的講述轉入新的階段。“且”字可能指以賽亞對以色列人的描述,也可能指前面以色列人拒絕福音的全部情況。至此,在第九和十章中,保羅解釋了至高的創造主上帝有權利剝奪以色列人作爲選民的地位。因爲他們不肯走上帝的正道,他們理應被抛棄。但是這種抛棄只是剝奪了以色列民族的特權,而不是針對忠心的餘民。
《SDA》棄絕:這個問句的原文暗示否定的回答:“上帝沒有抛棄祂的百姓”。根據上述以色列人悖逆的情況,自然會發出這樣的問題。保羅提問的目的就是予以否定。
《SDA》祂的百姓:保羅可能想到舊約中的話“耶和華必不丟棄祂的百姓,也不離棄祂的産業”(詩94:14;參撒上12:22),所以能預料祂會做出否定的回答。
《SDA》因爲我也是以色列人:保羅證明並非所有的猶太人都被抛棄了。他自己就是以色列人,已蒙上帝接納。他親身體會到自己已得到應許之福。儘管身爲猶太人,也沒有被抛棄。許多其他基督徒也能作出與保羅一樣的見證。
《SDA》屬便雅憫支派的:他這樣說,表明自己來自猶太民族的核心。當北方十個支派背叛的時候(王上12:21),便雅憫支派和猶大支派緊密團結。在巴比倫囚擄之後,他們繼續維護猶太民族的神權體系(拉4:1;10:9)。所以便雅憫支派的後代是“希伯來人所生的希伯來人”。(腓3:5;參林後11:22)
《馬》以色列人的將來會是怎樣的呢?是否像一些人說,神已經放棄了以色列人,教會就是現今屬神的以色列,所給以色列人的一切應許,教會都承受了?在整本聖經中,羅馬書十一章對這樣的觀點作出最強而有力的反駁。
保羅起首就發問說:神完全地棄絕了他的百姓嗎?換句話說,是不是每個以色列人都被棄絕了?斷乎沒有!意思就是,雖然神廢棄了他的百姓,正如十一章15節清楚指出的;但並不表示他已將他們全數棄絕了。保羅自己就是證據,證明神沒有全數棄絕以色列人。畢竟,他也是以色列人,亞伯拉罕的後裔,屬便雅憫支派的。他的猶太人身分,是毋庸置疑的。
11:2 神並沒有棄絕他預先所知道的百姓。你們豈不曉得經上論到以利亞是怎麼說的呢?他在 神面前怎樣控告以色列人說:
《啟》2~4:保羅引用《列王紀上》19章所記以利亞的事跡,來說明神當年的揀選現在仍有效。北國以色列沉溺於拜巴力偶像的罪惡中,不尋求真神。先知以利亞灰心已極,告訴神說,以色列的先知只剩下他一人(3節)。但神告訴他,以色列人還有“七千人”是向神忠心的(4節)。這“七千”忠心的以色列人,可看作以利亞時代的餘民。每一世代,都有神因祂的恩典為自己保留的餘民。
《SDA》沒有棄絕:保羅斷然否定他在第一節中提出的問題。
《SDA》祂預先所知道的百姓:“預先知道”見羅8:29注。雖然以色列作爲一個民族,拒絕了一個又一個先知,最後把上帝的兒子釘十字架而拒絕了福音,但上帝沒有棄絕他們個人。羅11章對於猶太人來說,是一個希望的信息。上帝仍然呼召他們,如同呼召外邦人一樣。見羅9:6注。
《SDA》論到以利亞:意爲“在聖經以利亞的故事中”,或“以利亞所說”,後一種譯法有拉比文獻爲據。
《SDA》控告:原文指“遭遇”、“爭論”,也可指“代求”(見羅8:26注)
《馬》因此,我們要將本節的上半部理解爲:神並沒有完全地棄絕他預先所知道的百姓。保羅當時的情況,與以利亞的時代相似。那時大批國民離棄神去敬拜偶像。情況這麽惡劣,以利亞要控告以色列人而不是爲他們代求!
11:3 「主啊,他們殺了你的先知,拆了你的祭壇,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
《SDA》主啊,他們殺了你的先知:引自王上19:10、14,這是以利亞躲避耶洗別逃到何烈山洞穴時所說的話。當時以利亞以爲以色列會全國都背道了,只有他還是忠心的。但上帝回答說,雖然以色列民族離棄了祂,仍有一批忠實事奉的餘民。
《馬》向主訴說百姓殺害了先知,使他們不得再說話。他們拆了神的祭壇。似乎,他是唯一尚存,對主忠心的呼聲,但他的性命也危在旦夕。
11:4 神的回話是怎麼說的呢?他說:「我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
《SDA》神的回話:該詞的動詞形式在新約中表述上帝的指示或警告(見太2:12、22;路2:26;徒10:22;來8:15;11:17)
《SDA》巴力:七十士譯本常在巴力前加上陰性的定冠詞,儘管巴力被認定是男性神衹。(見何2:8;來1:4)。一種解釋是,保羅用陰性定冠詞是因爲猶太人十分厭惡讀出“巴力”,於是將之讀爲一個意爲“羞恥”的陰性名詞(見王上18:19、25七十士譯本)。
《馬》但事實並不像以利亞的恐懼般黑暗和絕望。神提醒這位先知,他爲自己留下七千人,是堅定地拒絕隨從國人去拜巴力的。
11:5 如今也是這樣,照著揀選的恩典,還有所留的餘數。
《新》照著揀選的恩典:這些餘民之所以存留在世並非因他們的善工,乃是因神的恩典。
《新》所留的餘數:正如在以利亞的時代一樣,在保羅的時代也是如此。雖然背道的情形很普遍,但仍有忠心的猶太餘民存留在世。
《啟》5~6:雖然不信之風瀰漫,但猶太人中仍有餘民,像以利亞時代的那些人一樣,向神盡忠。他們蒙揀選,不是由於行為,乃是由於恩典。救恩臨到人,也是出於恩典,不是由於人的行為。
《SDA》如今也是這樣:以利亞時代的背道並不像表面上看來那麽普遍,像先知在灰心時所想像的那樣。同樣,猶太人也不像表面上所看的那樣會都拒絕基督。如今和過去一樣,都有一班忠心的餘民。上帝對待祂百姓的原則和過去是一樣的。
《SDA》照著揀選的恩典:上帝挑選那些接受祂恩典條件的人組成祂的餘民。他們成爲餘民,不是因爲自己的行爲,而是因爲自願接受所提供的恩典(6節)。以色列爲什麽只有所留的餘數,是因爲大多數猶太人都頑固地信賴自己的行爲,而不靠上帝的恩典,所以上帝收回被拒絕的靈,任由不肯悔改的人心腸剛硬(見7-10節)。保羅時代忠心的餘民是由那些接受耶穌爲彌賽亞,加入基督教會的人所組成的。
《SDA》還有所留的餘數:譯爲“餘數”一詞的幾個原文詞彙在意義上並沒有實質的區別。
《馬》昔日的情況,如今復現:神從來都爲自己預備見證人。一直以來,他都揀選一批忠心的餘數,特別要成爲他施予恩典的對象。
11:6 既是出於恩典,就不在乎行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
《SDA》既是出於恩典:保羅在這裏不容置疑地闡述上帝的恩典。不靠功德白白施恩的觀念是與靠行爲得報酬的觀念迴然不同的。上帝的恩典若是靠賺來的,恩典就失去其特性和意義。但是,除了以色列的餘民之外,所有的人都不認識這一點。
《SDA》就不在於行爲;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意爲不再是恩典。
《馬》神揀選這些餘民,並不是根據他們的行爲,而是出於他權能揀選的恩典。恩典與行爲這兩方面,是不能相容的。既是施予的,就不能賺取;既是白白的,就不可以用代價換來;既是不配得的,就不會是應有的善報。幸好,神的揀選是根據恩典而不是行爲;不然,就根本沒有一個人可以被選上。
11:7 這是怎麼樣呢?以色列人所求的,他們沒有得著。惟有蒙揀選的人得著了;其餘的就成了頑梗不化的。
《新》以色列人所求的:指在神面前稱義的地位,可惜大部分以色列人都沒有得到。
《新》蒙揀選的人:猶太人中那些忠心的餘民。
《新》成了頑梗不化的:因為他們拒絕信主之法(見9:31-32),所以神使他們對屬靈真理變得遲鈍(見賽6:10註釋)—任憑以色列人頑梗不化是公平的。
《啟》以色列人所求的:就是在神面前得稱義,但大部分的以色列人都不能得到這福氣。他們的心靈頑梗不化,在以賽亞時代是如此,今天亦復如此(8節)。
《SDA》這是怎麽樣呢:從剛才所表述的真理中可以得出什麽結論呢?上帝既然沒有抛棄以色列民,那他們處於什麽地位呢?保羅指出,羅9:31應當理解爲:以色列作爲一個民族雖然沒有達到目標,但非完全失敗,有一部分所揀選的以色列人繼承了下來。
《SDA》所求的:這裏用的是進行時態。他們一直所求的,卻沒有得著。羅9:31、32;10:2、3已經解釋了以色列所求的目標和尋求的錯誤方式。羅11:6再次強調了上述段落的基本原則。
《SDA》惟有蒙揀選的人:保羅在這裏強調,人得救完全在於上帝的恩典和揀選。
《SDA》得著了:即達到了目標。
《SDA》頑梗不化的:意爲“心地剛硬”、“麻木不仁”(參林後3:14)。羅11:8所引的舊約聖經講到是上帝讓他們硬著心腸。按聖經一般的表述方法,常把上帝不阻止的事情說成上帝所做的事情(見代下18:18)
《SDA》既然信主的猶太人和信主的外邦人一樣,都是靠恩得救的(羅11:6;參弗2:8)。至於其餘的以色列人,他們心地剛硬,不是因上帝抛棄他們,上帝並沒有這樣做(羅11:1-2),而是因爲他們沒法用自己的行爲來確立自己的義,不肯接受上帝的義。(羅10:3)
《馬》故此,結論就是以色列人不能得著義,是因爲他們要倚靠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倚靠基督所成就的工。蒙神揀選的餘民,因著相信主耶穌而得著義。以色列人卻受懲罰而變成盲目。他們既拒絕接受彌賽亞,結果就更沒有條件和意向去接受他。
11:8 如經上所記: 神給他們昏迷的心,眼睛不能看見,耳朵不能聽見,直到今日。
《新》直到今日:猶太人在靈性上的遲鈍,從以利亞時代開始,一直延續到保羅的時代。
《SDA》如經上所記:引自申29:4;賽6:9、10;29:10。以色列人屬靈的麻木現象在他們民族的歷史中屢見不鮮。
《SDA》昏迷的心:指思想狀況。參賽61:3“憂傷之靈”;林前4:21“溫柔的心”;羅8:15“奴僕的心”。“昏迷”原文動詞“猛刺”(見徒2:37),意爲“打暈”、“震撼”(見創34:7;但10:15七十士譯本)。該詞在賽29:10希伯來文中意爲“沉睡”,如同亞當(創2:21)、亞伯拉罕(創15:12)和掃羅的侍從(撒上26:12)所經歷的。
《SDA》對於“上帝給他們昏迷的心”這句話的理解,就像對上帝叫人剛硬的理解一樣。自從亞當墮落以來,人的本性就是屬靈上的麻木(林前2:14)。上帝本著祂的恩典設法改變這種狀況,重新喚起人屬靈的感悟力,同時向人提供與他們得救有關的真理。但其人若堅持抗拒祂的恩典,不強迫人意志的上帝就會收回祂的恩典,任人品嘗頑固抗拒的必然後果。
《SDA》眼睛不能看見:不接受上帝的恩典,就沒有屬靈的能力看透屬靈的事(林前2:14)
《SDA》直到如今:參見司提反詳述以色列的歷史如何證明這一點(徒7:2-53)。
《馬》這正是舊約聖經所預言的事(賽二九10;申二九4)。神棄絕他們,以致他們産生昏迷的心,對屬靈的真實毫不警覺。他們既拒絕接受主耶穌是彌賽亞和救主,結果是失去了看見的能力。他們既不聽神呼召的聲音,招致在屬靈上失聰的懲罰。這可怕的審判一直傳遞,直到今日。
11:9 大衛也說:願他們的筵席變為網羅,變為機檻,變為絆腳石,作他們的報應。
《新》9~10:本段所引詩69:22-23的經文,原先可能是大衛指著他的敵人說的,保羅借用來描述神使人頑梗不化的後果。
《啟》9~10:經文引自《詩篇》69:22-23,本是大衛論到自己敵人的話,保羅應用在以色列人身上,說明他們硬心的結局。
《啟》筵席:本是快樂的歡聚,卻成為毀滅的地方。猶太人只重外表,不從心裏信神,招來被棄的報應。
《SDA》大衛也說:引自詩69:22-23,與原文及七十士譯本不完全一致,在原文中,詩人呼籲上帝對仇敵降怒,他把這些人也看作上帝的敵人。新約的作家曾用本篇中好幾段文字作爲無罪的受苦者彌賽亞的預言,故保羅引用上述話語指拒絕基督的人。
《SDA》筵席:塔古姆(《希伯來聖經》的亞蘭文意譯本)把這裏的筵席解釋爲擺在主面前的筵席,如獻祭的筵席。猶太人所享受的福氣反成爲他們的咒詛,同樣上帝爲生命的和救恩而剛賜予的聖經、律法和宗教制度(約5:39;羅2:17)成了網羅機檻(陷阱)。上帝的恩賜被他們誤解和濫用,成了他們失敗和頑固不化的誘因。就是上天最好的恩賜如使用不當,也是能會傷害接受的人。
11:10 願他們的眼睛昏矇,不得看見;願你時常彎下他們的腰。
《SDA》眼睛昏迷:比喻以色列人屬靈的盲目,見賽6:9、10注。猶太人雖享有上帝旨意明確的啓示,仍不領會這些啓示的真正意義和宗旨,而受惠較少卻願意受教的外邦人則能明白。
《SDA》彎下他們的腰:如俘虜負重彎腰。原文譯爲“使他們的腰不斷地彎”。保羅的引文與七十士譯本一致,描寫了爲奴的恐懼和沮喪,這正符合不信之猶太人的狀況。只要他們專注於外表的形式和繁文縟節,就得不到屬靈的鑒賞力,辨識道德和屬靈方面的真理(太23:23-25;可7:2-9)。他們一直試圖以這種方式確立自己的義,從而不斷增加律法要求的負擔(見太23:4)。
《SDA》保羅藉著引用這些舊約經文證明,他所描述同胞猶太人的景況是有他們所相信的聖經爲依據的。他們的景況也不是什麽新鮮事,從摩西和眾先知的時代起就是這樣。
-----------------------------------------------------------------------------------------------
<聖經靈修版/網路>
猶太人還在等待彌賽亞,那他們不是全都拒絕神的救恩?
11:1-36 本章裡,保羅指出並非所有猶太人都拒絕神的救恩,其中仍有忠心的餘民(11:5)。保羅本人就是猶太人,耶穌的門徒以及早期基督教的宣教士,絕大多數都是猶太人。
這個以利亞好熟悉,他是誰?
11:2 以利亞是列王時代北國以色列的先知,他大聲疾呼,要求以色列人悔改。(參列上18章人物介紹)
既被揀選,不就全都得救了嗎?你說真正的得救是……
11:2 神揀選猶太人作為祂的子民,目的是要使世上其他民族都得以聽聞救恩。但是這不表示猶太人因此就全部都能獲得拯救,只有那些真心效忠神的才是真正的猶太人(11:5)。我們因信基督而得救,跟民族、宗派或家庭無關。請問你是靠耶穌還是靠其他事物得著救恩的呢?
有人會想因為我較其他人好,所以神揀選我,我也曾這樣想……
11:6 你曾這樣想過嗎?因為我是個好人,神就愛我多一些,某人的德行太差,神就不會拯救他;神揀選我,是因為我值得揀選。如果你真的這樣想過,那你就沒有真正明白救恩的真義,救恩是白白送給的禮物,不需要人付出甚麼代價,你只要存著感恩和讚美的心去領受就行了。
是神教他們不能見不能看?若是,人信不信,豈不是並非自己所選的?
11:7 “其餘的就成了頑梗不化的”,是神對他們罪的懲罰。神懲罰他們,使他們看不見也聽不到,因而不能悔改,這就是他們背叛神的後果。
心腸剛硬的人,後果如何你可知?
11:8-10 這三節經文引用了以賽亞先知的預言,指出心腸剛硬者應得的報應。人要是拒絕聆聽神的福音,最終就無法明白福音。保羅在他的宣教旅程中,曾經目睹了這種情況。(第8節出自申29:4;賽29:10,第9至10節則引自詩69: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