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4日 星期一

20110214馬太福音6章1-8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6:1 「你們要小心,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們看見,若是這樣,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


  《新》善事:(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義行」)此節引入有關三種善事的討論:(1)施捨(6:2-4);(2)禱告(6:5-15);(3)禁食(6:16-18)。


  《啟》法利賽人喜歡把善行做在人前。6:1-18談到他們三種外表敬虔的行為:施捨、禱告和禁食。耶穌的教訓是:不可只為求人看見才做。參《路加》6:33註。


  《馬》這章的上半部分,耶穌論到個人生命中實際行出來的義;祂分開三個範圍來敘述:愛心的善舉(1至4節)、禱告(5至15節)和禁食(16至18節)。這十八節經文中出現了十次天父的名字,這名字是理解這段經文的重要關鍵。出於義的行爲應當是爲天父的緣故,而不是爲別人而作的。


  耶穌開始祂的講道時,警告我們行善事時要防避試探──行善事是爲要給人看見。祂不是責備行善事的行爲,而是責備行善事的動機。如果出發點是爲引起群眾的注意,那麽群眾的反應便是他的賞賜,神絕不會爲這種虛僞的行爲而賞賜那人。


6:2 所以,你施捨的時候,不可在你前面吹號,像那假冒為善的人在會堂裏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榮耀。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


  《啟》假冒為善的人所得的獎賞是人的稱譽,他們已經得到了。


  《馬》假冒爲善的人在會堂裏奉獻或在街道上施捨給乞丐時,竟然喧鬧地引人注意,這實在難以置信。主清楚地否定他們的行爲,祂這樣批評:“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即他們的賞賜,不過是他們在地上所賺取的名聲吧了。)


6:3 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


  《啟》施捨的目的是救助貧苦,不是為了個人的自滿和榮譽。


  《馬》3~4:當基督的跟從者施捨時,必須在暗中行。耶穌告訴門徒要暗中行善,祂說:“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耶穌用這個生動的比喻來說明一個道理:施捨的目的應當是爲天父的緣故,而非爲沽名釣譽。


  經文不是要禁止可見的奉獻,因爲的確不可能完全把一個人的所有奉獻隱藏不爲人知。主在這裏不過是責備炫耀奉獻的心態。


6:4 要叫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有古卷:必在明處報答你)。」


  《啟》真正行善的人的獎賞來在天父。


6:5 「你們禱告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愛站在會堂裏和十字路口上禱告,故意叫人看見。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


  《啟》耶穌並非說在公眾場所的敬拜有甚麼不好,而是警告人不可為了“讓人看見”才做。


  《馬》然後,耶穌警告祂的門徒,祈禱的時候要防避假冒爲善。他們不應故意在人群中,讓別人看見他們祈禱,被他們的善心所感動。如果禱告的動機是要炫耀自己,耶穌宣稱人賺得的炫耀便是唯一的賞賜。


6:6 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


  《馬》第5節和第7節中,代名詞“你們”在希臘文是眾數。可是在第6節中,爲了強調個人與神的相交,便用了單數“你”。禱告蒙應允,關鍵是在暗中向神祈禱(即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如果我們的真正動機是與神相交,神必會聆聽和回答。


  這裏用了許多篇幅講到禁止公眾祈禱的事。可是,早期教會卻聚集一起一同禱告神(徒二42;一二12;一三3;一四23;二○36)。但這裏的重點不是在什麽地方祈禱,而是爲何要祈禱──是爲了讓人看見?還是求神垂聽?


6:7 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


  《啟》外邦人:似指信其他神祇的人,這些人怕他們的假神聽不見,把話重重複複,又不斷呼喚諸神的名字。


  《馬》禱告不應有許多重複話,即冗長的句子和無意義的話。未得救的人便會這樣禱告,可是神是不會垂聽這些多又重複的話。祂要聽的是我們由衷的話。


6:8 你們不可效法他們;因為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


  《馬》既然我們的父甚至在我們沒有祈求以先,已經知道我們所需用的,那麽我們便很自然地問:“爲什麽仍要祈禱?”因爲當我們祈禱,是在神面前承認我們的需要,並且倚靠神。這是我們與神交通的基礎。再者,神要藉成就事情來回應禱告,祂不會藉其他方法成就事情(雅四2下)。



-----------------------------------------------------------------------------------------------
<聖經靈修版/網路>


假冒的善,得到的是……
6:2 “假冒為善的人”是指只圖外表有好行為,而沒有良好動機和憐憫之心的人,他們惟一的回報不過是那些虛有其表的行為,但神必會賞賜行事真誠信實的人。


為善最樂,樂在何處?
6:3 耶穌說:“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教導我們在施捨時要存單純的動機。我們施捨時很容易會想:別人回報我們甚麼好處,我們就為他們做點事。但信徒應該避免為了圖謀好處而行善,卻要因施與而獲得的喜樂和回應神的愛,來作為行善的動機。你又為了甚麼施與他人呢?


行善在黑暗中,好像很不值,不如……
6:3-18 我們很容易為了得著賞識或稱讚而行善,為了確保自己不是出於自私的動機,我們應當靜靜地去行善,而不期望任何回報。耶穌告訴我們可以從三方面去檢討自己的動機:施捨(6:4)、祈禱(6:6)、禁食(6:18)。這些行動不應該以自己為中心,乃要以神為中心;不是為了炫耀自己,乃是為了榮耀神;只以個人利益為出發點的奉獻並非愛的奉獻。神所應許的賞賜並非物質方面的,而且尋求得著這賞賜的人卻永不能得到。你下次行善,先問一問自己:“如果沒有人知道,我是否還會做這件事呢?”


你手所作、你心所想的,祂都知道,你會怕嗎?
6:5-6 有些人,尤其是宗教領袖,希望別人視自己為“聖潔的”,公開祈禱就是其中一個吸引別人注意的途徑。耶穌看穿了他們這些自義的行動,祂教導禱告的真義是與神溝通,並非在乎所說的是甚麼,或怎樣說,或在哪裡說。公開祈禱有其作用,但如果單單為了讓別人注意,你就不是真正向神祈禱了。


美麗的詞藻、重複的句子,就是我們禱告的主要內容?
6:7-8 有些人一次又一次重複所說的話,以為如此神才會聽見他的祈禱。為著相同的請求多次禱告神並不是錯,耶穌也鼓勵我們恆切禱告,但祂譴責那些沒有誠意的人,只是在不斷重複一些簡單的詞句。倘若我們的禱告是真心實意的,就不必說得太多了。你在禱告以前,要弄清楚你的真正意向。






2011年2月14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與主做朋友


「你們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約翰福音15章14節)


  社交網站Facebook創始於2004年,當時是專為在校大學生所研發設計的一個網上交流平臺,現今已開放給各年齡層的使用者。最新統計顯示,Facebook的用戶目前已多達四億。每位使用者都會有自己的專屬網頁,可放入照片、個人資料。受邀加入成為朋友後,就能瀏覽對方的網頁。「加入成為朋友」代表敞開交流之門,允許對方知道你的背景、行蹤與近況;在Facebook網站上的交友行為可能是隨意為之,也可能是誠懇相待,但每份友誼都須先接受邀請才得以建立。


  耶穌在被釘十字架前告訴門徒:「你們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僕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我乃稱你們為朋友;因我從我父所聽見的,已經都告訴你們了。」(約翰福音15章14-15節)


  不謀私利、動機單純、真誠信賴才是友誼的真諦,我們與主耶穌的關係更是如此,基督已主動先釋出善意,為我們捨命,邀請我們去認識祂、跟隨祂。


  我們是否已敞開心房,毫無保留地回應了主耶穌的友誼邀請呢?DCM


與主同行做朋友,
靈命契合相交流;
何等蒙福和甘甜,
耶穌祂是我益友。Ludgate




耶穌期盼成為你我的朋友。








-----------------------------------------------------------------------------------------------
靈修靜思


愛是寬容


愛是……不計算人的惡。(林前十三4至5)


  「不計算」人的惡,就是不把人的過犯像電腦一樣計算到我們的心裡去。許多時候,假如一位弟兄或姊妹曾一次做錯了事,他們的那一件錯事就永遠存留在我們腦海中。當再次遇見他時,你就會立時記起幾年前,甚至幾十年前他所做的那一件錯事,速度甚至比電腦的反應更快。這乃是因為我們喜歡計算人的惡,永遠不饒恕人的過犯。


  法國路易十二在還未登基時,有好些仇敵;登基後,他把所有過去的仇敵通通列在一張紙上,在每個名字上畫上一個十字架,有空就拿出來看。他的仇敵知道他手中有這麼一張黑名單,都甚為恐慌,深怕他重翻舊帳,於是人人自危。後來路易十二知道了,就立即宣佈赦免他們的保證,並說:「我在名字上畫了十字架,其實是在提醒自己,主已在十字架上為世人作了挽回祭,今天我當效法祂在十字架上的禱告:『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


  當宣教士要找一個愛斯基摩語的單字去描述饒恕」時,卻要創造一個有廿四個字母、九個音節的複字,其意思是「繼續不能再去想起它」——愛是不計算人的惡,是那種「失去記憶能力」的饒恕與寬容。      ~姜武城




經頭腦





數獨遊戲



Free sudoku by SudokuPuzz


DIY手工飾品教學( 2/2新增手機吊飾教學)


2/2新增項目:
Hello Kitty手機吊飾
小天使手機吊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