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SDA聖經注釋、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6:1 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
《新》你們屬靈的人:與林前3:1-3對比。
《新》挽回:這個希臘動詞在其他地方作接骨、補網或調和紛爭之意。
《啟》本節用實例來說明以前所講的基督徒生活的原則。他稱受信人為“弟兄”,希望站在同屬一家人的關係上來勸勉。基督徒在意想不到的情況下突然失足犯罪,最難應付、也易招譏評。信徒中在屬靈生活中比較長進,在過犯面前站立得穩的,就應該用愛心並且忍忍耐耐地去扶助軟弱的,直到他能重新站起來為止。在這過程中,責罵、批評、輕視都是消極的手段,只能令失敗的人灰心喪志,羞愧難堪,反而不肯回頭。幫助人的也當自己省察,以免被引誘,以致犯罪;更不可在他們的罪上有分。
《SDA》偶然被過犯所勝:即被試探所勝。這裏繼續第五章的思路。保羅指出:一個基督徒在軟弱的時候,或在屬靈上懶惰的時候,可能會喪失警惕(見加5:24注釋)。他並不是一個假冒爲善的人。他的本意是“靠聖靈行事”(加5:25),但他被試探所勝。他本想結出聖靈的果子(加5:22-23),但是卻令人失望地看到自己還是有那些“情慾的事”(加5:19-21)。他已經接受了聖靈(加3:2),“靠聖靈入門”(加3:3),並且受聖靈的引導(加5:18)要結出“聖靈所結的果子”(加5:22-23)。他的本意是爲善的,但像保羅一樣(見羅7:19-24),難過地發現自己的肉體是軟弱的。
《SDA》屬靈的人:即“被聖靈引導”的人(加5:18)。顯然在加拉太教會中有一批代表性人物沒有放棄保羅的福音,去接受猶太化教師的教訓。保羅決不會稱背道的人爲“屬靈的人”,因爲他們放棄了聖靈的引導(加3:3)。
《SDA》用溫柔的心:見太5:5;加5:23注釋。耶穌是溫柔的典範(見太11:29)。凡效法祂榜樣的人也當溫柔耐心地對待弟兄。他們不應該批評挑剔,也不可輕易處置那些違犯教會紀律的人。他們維護正義的熱心應當與憐憫相結合。他們的主要目的應該是挽救犯錯的人。他們的提議和決定應是爲治病救人,而不是爲了懲罰。不要把維護教會的權威作爲主要的考慮因素。
《SDA》把他挽回過來:希臘文是katartizo意爲“修補”、“補償”、“恢復”、“成形”等。希臘醫學作者用這個詞來表示使骨頭或錯位的關節復位。那些仍然“屬靈的人”不要用傲慢的態度對待在試探的襲擊下跌倒的弟兄。他們不可以令他灰心,或用批評和非難促使他進一步放縱“情慾的事”(見加5:19、26注釋)。他非常需要有一隻同情的手把他從罪惡的深坑中拉出來,使他從跌倒的地方站起來。他在灰心和失望之中需要有人耐心、仁慈而溫柔地對待他(加5:22-23節)。這樣的人認識到自己將來有一天也有可能被試探所勝,也需要同樣的幫助。
《SDA》在對待走錯路之人的時候,我們比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更加實行那條黃金之律(見太7:12注釋,即“你們願意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這是那些受聖靈管束並行在義路之人的責任和特權。別人無法勝任這項細緻的工作。上帝呼召那些“屬靈的人”引導迷羊回到真理和公義的青草地上。保羅對待那些公然犯罪的人是十分堅決和無畏的(見林前5:3-5),但對待那些表示希望悔改的人,他是十分溫柔和耐心的(林後2:5-11)。教會的規則需要善於把堅決和溫柔這兩種態度結合起來。保羅從來沒有降低福音崇高的標準,但他的目標始終是救人,並在他們迷路時領他們歸向基督(見太6:14-15;7:1-5;18:10-35注釋)
《SDA》又當自己小心:我們自己立場如果不正,就不可能挽救別人;我們只有用上帝的標準不斷地檢查我們的生活,並且每天分享基督的生命,才能知道自己是否爲義。我們在設法糾正別人的錯誤時,應當不斷地省察自己。凡要救人出離罪惡激流的人,自己的腳必須站立在堅實的地方。關心別人屬靈狀況的先決條件是關心自己在上帝面前的屬靈狀況。我們還要認識到:我們也是容易跌倒的。這樣,我們在設法幫助跌倒的弟兄時就不會抱著“我比你聖潔”的態度了。
《馬》這是一節充滿愛的經文,指出其他基督徒應怎樣對待一個犯了罪的信徒。做法當然跟律法截然不同,因爲律法是要把違法者審判定罪。“偶然被過犯所勝”,指一個人犯了一樣罪,而不是慣性地犯罪。這樣的人要交由屬靈的基督徒處理。一個屬肉體的基督徒可能鐵石心腸,冷酷地對待犯罪者,對他的傷害比好處更多。此外,那犯了罪的人大概也不會接受摸不著主心腸之人的勸告吧。
《馬》本節引出一個有趣的問題。一個人若真正是屬靈的,他會否承認自己是屬靈的呢?屬靈的人不是最知道自己的弱點嗎?若挽回別人就被視爲屬靈的人,那麽,誰會做這挽回的工作呢?這樣做不是表示他缺乏謙遜的態度嗎?答案是這樣的:一個真正屬靈的人不會誇耀自己,但他會存著一個溫柔的牧者心腸,挽回那犯罪者。他不會以一種驕傲自滿的態度去行,而是用溫柔的心,記著他自己也可能會被引誘。
6:2 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
《新》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特別指道德上的重擔或軟弱(見6:1;羅15:1-3)。
《啟》重擔:指前節所說的犯罪的重負。
《啟》基督的律法:指用愛心的原則來行事(5:14),因為“愛就完全了律法”(羅13:10),參《林前》9:21。
《SDA》重擔:黃金律(太7:12)要求每一個基督的門徒把別人的問題當作自己的問題來考慮。這條原則若能運用在個人關係上,用在家庭中、社會上、學校中、教會中,用在國家和國際事務上,就能夠解決世上的一切弊端。只有基督的恩惠能使人在各種情況下運用這條原則。見太5:43-47注釋。
《SDA》基督的律法:作爲基督生活動機的律法和原則是擔當別人的擔子。基督到地上來就是要承擔人類的重擔(見賽53:6)。我們的主在世時賜給門徒唯一的一條正式的“命令”就是“彼此相愛”(見約13:34)。關於這條“新命令”的意義,見約13:34注釋。基督宣佈:“律法和先知”,就是上帝所顯示的一切旨意(見路24:44注釋),其基礎就是愛——愛上帝和愛同胞。保羅曾寫信給羅馬人說,“愛就完全了律法”(羅13:10)。所以“基督的律法”就是十誡的概括。因爲當我們遵行這些律法的時候,我們就真是愛上帝和愛人了(見太22:34-40注釋)。關於耶穌所賜的愛同胞的教訓,見太5:43-44;路10:30-37注釋。
《馬》重擔:指失敗、引誘、試探和試煉。
《馬》若有弟兄遇困難或失意,我們不應遠離他或批評他,而是要盡可能幫助他。
《馬》基督的律法包括新約中主耶穌給他子民的所有命令。這可用一個命令來總結,那就是“你們要彼此相愛”(約一三34;一五12)。我們互相擔當彼此的重擔,便是完全了這律法。基督的律法跟摩西的律法大大不同。在摩西的律法中,人若遵從,便得生命,但這律法並沒有賜人力量去遵從,只是以懲罰的可怕來推動人守律法。另一方面,基督的律法是給那些已得著生命之人的一個愛的指引。靠著聖靈的能力,信徒可以遵從其中的訓誨,而他們的動機是自己對基督的愛。
6:3 人若無有,自己還以為有,就是自欺了。
《啟》我們有今天的恩典和神面前的地位,都是來自主基督。憑我們自己可說一無所有。信徒若自己以為有,像法利賽人那樣自義,是不切實際的幻覺。
《SDA》人若無有,自己還以爲有:即以爲自己比在試探的侵襲下跌倒的弟兄強(加6:1)。見羅12:3;林前8:2注釋。關於驕傲和基督徒的謙虛,見路14:7-11;路18:9-14注釋。
《SDA》自欺: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工作和價值就是自欺。自欺的危險就是它會排斥自省和需要的感覺。我們必須先感覺到自己的需要,上帝才能爲我們工作(見太5:3注釋)。所以世界上最沒有希望的人就是自欺以致完全自滿的人。我們只有甘心接受上帝所提供的福氣,上帝才能爲我們做事。凡不認識自己需要的人就不會求上帝施恩。
《馬》我們各人都是用塵土造成的。我們看見一個弟兄犯罪,應記得我們自己也可能犯罪。一個基督徒的優越感只是他自欺的一種形式。我們絕不應以爲背負別人的重擔是有損自己的尊嚴。
6:4 各人應當察驗自己的行為;這樣,他所誇的就專在自己,不在別人了,
《新》各人應當察驗自己的行為:此處強調個人的責任(見林前11:28;林後13:5)。
《啟》4~5:每個人都須為自己的行為在神面前交代(羅14:12;林後5:10),因此有自己察驗的責任,看看是否合乎靠聖靈行事的標準;並只以自己在神面前有價值的事為光榮,不求別人的稱讚,不挑剔人的不是。每個人也有自己的擔子,有做人應盡的本分與責任。能明白自己的軟弱又能勝過的,才能分擔他人的擔子。
《SDA》各人應當察驗自己的行爲:即省察自己的行爲和動機,用“基督的律法”予以衡量(加6:2)。見林後13:5注釋。聖靈的任務就是幫助進行這項工作(見約16:8-15)。人最好乘著今日嚴格省察自己的生活,否則到了萬民的審判者要他站在神聖的法庭前時,再進行省察就太晚而沒有用了。這個省察過程對於在恩典中成長,以及在成聖的過程中是很重要的。基督徒每天要在聖靈的引導下,按照上帝所顯示的旨意以及對於他的計劃來察驗自己的思想傾向和意願。
《SDA》專在自己:每一個人最好把品格的分析集中在自己身上,而不要集中在別人身上。那些只想糾正別人的過錯,而不認識自己缺點的人是多麽愚蠢!詳見太7:1-5注釋。如果他只想糾正別人,他自己最後被上帝抛棄,這對他有什麽樂趣?他不如多花點時間和精力改正自己品格上的缺點。這樣,在審判的大日,他就有理由歡樂了。見加6:7-9注釋。
《馬》本節似乎是警告我們不要跟別人比較,從中找一些叫自己滿足的理由。使徒保羅指出,我們在基督的審判臺前將要個別地受考驗,而不是要跟別人作比較。因此,我們應留意自己,好因自己的行爲而喜樂。
6:5 因為各人必擔當自己的擔子。
《新》各人必擔當自己的擔子:句首的「因為」一詞將此句與6:4連結起來。每個人在神前都必須為自己負責,這可能是指將來審判時(此處動詞是未來式),每個人都要向神交帳(羅14:12;林後5:10)。
《SDA》擔子:即人要擔負的責任。在加6:2中的“重擔”若有必要,可以放在一邊,而在加6:5中的“擔子”是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繼續擔當的。每一個士兵都必須攜帶自己的裝備,這是他的責任所在。他有時也可以幫助別人背。但他必須對自己的“擔子”負責,而不須對別人的“擔子”負責。除了自己的擔子以外替別人背固然是好,但疏忽了自己的擔子就不好了。在這方面不管別人受了他多少好處,他是不可能受別人好處的。
《SDA》保羅在這裏並不是說上帝任憑他一個人負擔子。耶穌願意替他負擔(見太11:30注釋)。有些基督徒沒有讓耶穌一起負擔子,這是不對的。祂邀請所有的人到祂那裏,並保證減除他無法獨自承擔的勞累(見太11:28-30)。
《馬》在第2節,保羅教導說,我們應在現今的生活中,分擔彼此的憂傷、痛苦和困難。在本節,保羅要表達的意思是我們各人在基督的審判臺前,都要各自負責,各人必擔當自己的擔子。
6:6 在道理上受教的,當把一切需用的供給施教的人。
《SDA》在道理上受教的:即“接受道理指教的”。
《SDA》供給:希臘文koinoneo是“友誼”、“同有”、“分享”之意(見羅15:27;提前5:22;來2:14;彼前4:13;約貳11)。加拉太人與保羅完全可以有這種友誼。“受教”於福音的人應當分享教師所賜給他“一切所需用的”(譯者注:即“一切美好的東西”。第六節現代漢語譯本爲“那在基督正道上受教導的人應該和教導他的老師分享一切美好的東西”。)這會有助於他“察驗自己的行爲”,並“擔自己的擔子”。也有人說保羅在這裏講的是那些受惠於福音的人應當支持福音的工作。使徒如果是這個意思,那就與上下文沒有什麽直接的聯繫了。
《SDA》施教的人:保羅在這裏無疑特別是指他自己,不過也可以指每一位基督教教師。
《馬》信徒有責任支持他們教會中的教師。把一切需用的供給施教的人,意思是供應他們生活上物質的需用,並以禱告和屬靈的關心支持他們。
6:7 不要自欺, 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
《新》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見林後9:6;如6:8-9所表明的,這原則不單有其消極面,也有積極面。
《啟》人不可輕忽自己應盡的責任。神知道人心,切勿輕看祂的管教和刑罰。人種甚麼就收甚麼,在耕種上是如此,在道德上也是如此。不要自欺,神必按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
《SDA》不要自欺:上帝要每一個人對基督教教師所給他的“美好的東西”負責(加6:6)。他也要加拉太人對保羅教導他們的一切真理負責。
《SDA》輕慢:希臘文mukterizo意爲“嘲笑”、“瞧不起”。凡輕慢上帝的教誨,從而不把上帝放在眼裏的人必要自食其果。
《SDA》人種的是甚麽,收的也是甚麽:這條原則在自然界、在社會關係上以及在靈界都是適用的。萬物生長都是各從其類。這是一條不變的法則(見創1:12注釋)。所以人如果種“稗子”,就不可能收到豐富的麥子。
《馬》雖然別人也許不會留意我們怎樣忽略神的僕人,神卻看見,並按各人所行的報應各人。我們收取所種的,並且所收取的比所種的更多。農夫撒下麥子,便收取麥子,有時三十倍,有時六十倍,有時一百倍。司可福指出:“聖靈在這裏不是向罪人談及他們的罪,而是向聖徒談到他們的吝嗇。”
當然,廣義來說:“耕罪孽,種毒害的人,都照樣收割”(伯四8),並且人“所種的是風,所收的是暴風”(何八7)。歷史家佛魯得說:“有一個功課,並且只有一個功課,歷史可以說是明顯地重複的,就是世界總算是在道德基礎上建立了,最後,是好人得好果,惡人得惡果。”
6:8 順著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
《新》永生:在5:21保羅提到承受「神的國」,這裏說收「永生」:前者強調將要承受的領域(範圍、背景),如以色列承受應許之地;後者強調在那領域中所享受的蒙福生活。
《SDA》情慾:見加5:13、17、24注釋。保羅在這裏指那些不肯抵制肉體慾望和傾向的人(見加5:19-21)。只有抵制罪惡的人才有希望擺脫其影響和後果。加6:7集中在所撒的種子上,而這裏則集中在土壤上。請對照撒種的比喻(見太13:3-9注釋)。土壤如果是“情慾”,果實一定會枯萎。
《SDA》順著聖靈撒種的:也就是“被聖靈引導的”(見羅8:14;加5:16注釋)。使徒保羅自己的人生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他憑著經驗知道他說話的依據是什麽(參徒13:1-2;16:6-7等)。
《馬》雖然一般來說,我們種什麽便收什麽,但要留意這裏在提醒之後,有一個關乎基督徒捐獻的勸勉。從這角度看來,可見順著情慾撒種的,意思是花錢在自己身上,在自己的享樂和享受上。順著聖靈撒種的,就是使用金錢來促進神的工作。
《馬》那些順著情慾撒種的人收割失望,並在這世上蒙受損失,因爲他們年老時便知道,他們所體貼的肉體,最終會腐朽和死亡。然後,到了那將要來的日子,他們又失去永恆的賞賜。那些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在聖經中,永生有兩個含意:(1)每個信徒現今所擁有的(約三36)。(2)信徒在世上的生命完結後所得著的(羅六22)。那些順著聖靈撒種的,可以在此時此地享有永生,是其他基督徒所不能享有的。然後,他們返回天家時,也因著他們的忠心而得賞賜。
6:9 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
《SDA》我們行善,不可喪志:即不倦地被聖靈引導(見8節注釋),結出聖靈的果子(加5:22-23)。基督徒尤其要不倦地擔負同胞的“擔子”(加6:2)。這種出於愛心的服務決不會單調無味。我們主服侍周圍人群的榜樣乃是基督徒服務的最高理想。
《SDA》若不灰心:只有忍耐到底的人才能得到行善的報償。在基督徒的戰鬥中,自命爲十字架戰士的人常有灰心喪志的。他們固然被試探所勝,或行路失去信心,就疲憊地離開了他們的主。保羅曾引用底馬的例子。底馬原是他的一個忠心同工,後來因爲被世上的事引誘,就回到了老路上去了(提後4:10;參西4:14)。自從保羅的時代以來,這種事情一再發生。另一方面,也有成千上萬基督徒殉道者面對最殘酷的死刑表現出勇敢的精神,他們決不放棄對於贖他們脫離罪惡之主的信心。
《SDA》到了時候:即到了收成的季節。雖然基督徒服務的動機是愛,仍有賞賜的應許給他們(見啓22:12)。基督曾把永遠賞賜的頒發比作收割的時候(見太13:39-43)。上帝已經定好了地上收割的時間(見徒17:31)。如果在今生撒好種子,儘管在現在看來似乎是撒在荒地上,但到了收割的大日,一定會有收成看到。那時每一個人都要按照自己所做的接受報酬(太16:27;啓22:12)。關於上帝決定賞賜的依據,見太20:1-16注釋。
《馬》保羅唯恐有人灰心喪志,於是提醒讀者說那些賞賜雖然不能即時享有,但卻是確定的。你不會在撒種當天便有收成。在屬靈的範疇上也一樣,忠心撒種的,到了時候,必有賞賜。
6:10 所以,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當這樣。
《SDA》機會:保羅在這裏給撒種和收割的比喻下一個結論(加6:7-9)。撒種有時候,收割也有時候。收割的時間掌握在上帝手裏,而撒種的時間則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裏。受聖靈引導的人可以不斷得到指教,以便充分利用撒種時的機會(加6:8)。按照永恆的眼光估計機會,並知道怎樣充分利用機會顯示他們自己,這需要超人的智慧。作爲主葡萄園中的工人(見太20:1-16注釋),我們應當祈求明白在什麽時候,並且怎麽樣最有效地工作。所以基督徒不僅要爲服務,而且要爲服務的方式向上帝交帳。
6:11 請看我親手寫給你們的字是何等的大呢!
《新》親手:可能這封信到此為止均是保羅口述,由文書筆錄而成,餘下部分才是保羅親筆寫的。
《新》字是何等的大:也許是為了強調重點;但也可能如一些人所認為的,由於他視力不佳之故(見4:13註釋)。
《SDA》字是何等的大呢:不知道保羅在這裏指的是整封書信,還是單指加6:11-18。保羅大部分書信都是口授給秘書或代筆人(參羅16:22)。但是幾年以前,他開始在信上加一小段親筆的文字,以保證他信函的真實性(見林前16:21;西4:18)。顯然當時有人冒他的名寫信。(見帖後2:2;3:17)有些人認爲整封書信(加拉太書)都是保羅所寫,沒有代筆者幫助,他們覺得沒有一個基督徒的秘書能勝任這項工作。但一般認爲加拉太書寫作年代大體上與羅馬書相同。寫羅馬書時保羅讓一位名叫德丟的秘書代筆(羅16:22),所以更多的人認爲保羅只親筆寫了加拉太書的結尾部分。如果整封加拉太書都是保羅親筆所寫,那就成了唯一這樣寫的書信(腓利門書除外),這與保羅的一貫做法不符。
《SDA》保羅寫“大”字,說明他至少在寫加拉太書時書寫有毛病。保羅的大學問排除了他不知道怎樣正確書寫的可能性。一些人認爲他書寫不好是因爲視力差(見林後12:7-9;加4:15注釋)。也有人認爲他的手因所遭的逼迫而受到某種程度永久性的損傷(參林後11:24-27)。
《SDA》我親手寫給你們:該動詞的希臘文也可理解爲現在時或進行時:“我寫”或“我正在寫”。這種動詞形式在腓利門第十九節中以及彼前5:12;約壹2:14、21、26中也有類似的用法,作者用來指從讀者角度來看他正在寫的字。那些認爲保羅在這裏單指後記部分的人來用“我正在寫”的譯法;而那些認爲保羅指整封書信的人採用“我寫了”的譯法。
《馬》保羅並沒有像往常一樣,請助手爲他代筆,而是親手寫成此信。保羅所寫的大字可能顯示他滿心希望能抵抗那些律法主義者,並且他看猶太主義的錯誤是多麽嚴重;又或許表示保羅的視力很差,正如許多人從本段和別的經文所推論出來的。我們感到第二個觀點是正確的。
6:12 凡希圖外貌體面的人都勉強你們受割禮,無非是怕自己為基督的十字架受逼迫。
《新》無非是怕…受逼迫:猶太派基督徒因鼓吹受割禮(見5:11),較不易遭受與基督教為敵之猶太人的反對,他們只想到自己。見引言:背景與目的。
《啟》12~13:他總結全書向加拉太人再次發出呼喚:猶太律法主義者主張割禮,是為了可以少受反對基督信仰的猶太人的逼迫,所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他們口頭說行割禮是為了嚴守律法,可是自己根本守不住律法,因為人無法完全實行律法的規定。他們勉強外邦人行割禮,只不過可以因外邦信奉的人數增加而誇口罷了。
《SDA》凡:保羅專門指那些假教師,加拉太書所討論的,主要是他們的教訓。
《SDA》外貌體面:他們要的是實質有形的工作成功的證據。他們讓基督徒回去遵守律法中某些已因福音而成全的條文,特別是割禮,就達到了這樣的目的。
《SDA》怕自己…受逼迫:假教師僞裝的熱心不是出於對他們所倡導之事業的真正熱愛,而是由於害怕受到猶太弟兄的迫害。如果他們效忠於割禮之類的猶太儀文,就與其他猶太人沒有什麽實質上的區別了,從而也就避免了落到保羅和其他基督教領袖身上的迫害。他們作這樣的妥協,也許是爲了調和基督教和猶太教。這項計劃在加拉太各教會所取得的明顯成功,生動地說明了第一世紀宗教妥協的影響。從那時以後,一直有人企圖在真理和謬道之間做這樣的妥協,並且産生了更加深遠的影響。害怕嘲諷和迫害仍然是道理和做法方面妥協的原因。純潔的福音從來就不是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的。這些人只滿足於敬虔的外貌,卻違背了敬虔的實意(見提後3:5)。
《馬》猶太派人希望藉建立一大群跟隨者,得著體面的外貌。他們堅持人守割禮,便可達到這目的。只要不用改變習慣,人往往是願意遵守宗教禮儀的。今天許多教會都會降低標準,藉以吸納衆多的會友。保羅看穿這些假師傅的虛僞,指控他們是回避爲基督的十字架受逼迫。十字架指給肉體及其意圖取悅神的努力的譴責。十字架就是屬肉體之本質及其最大之努力的死亡。十字架的意思是與罪惡隔絕。因此,人討厭十字架榮耀的信息,並殺害那些傳這信息的人。
6:13 他們那些受割禮的,連自己也不守律法;他們願意你們受割禮,不過要藉著你們的肉體誇口。
《SDA》他們:指猶太化教師。
《SDA》不守律法:見加2:16注釋。保羅無疑指他們沒有遵守全部律法。他曾說過,凡受割禮的人應當遵守全部的律法(見加3:10;5:3)。這些假使徒既不是出於真心,也沒有始終如一。實際上,他們在外邦人中間不可能遵守律法的每一細節。
《SDA》藉著你們的肉體誇口:猶太化教師成功地使一些人皈依猶太教的規條。這在正統的猶太人眼中是有功勞可誇的事。他們的目的顯然是讓熱心的猶太同胞相信,他們雖然是基督徒,仍然還是不錯的猶太人,從而討得猶太權威當局的歡心。他們表現出爲律法發熱心,實際上是希望避免迫害。
《馬》律法主義者並非真正有興趣守律法。他們期望得到的是吸納歸信者的一個方便途徑,讓他們能以衆多的跟從者誇囗。博艾斯說:“他們意圖得著別人,但本身卻是已破産的;因爲縱使那些已受割禮的人,也不能守律法。”
6:14 但我斷不以別的誇口,只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因這十字架,就我而論,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論,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
《新》世界:指凡與神敵對的。
《SDA》斷不:即“絕對不”這是語氣很強的詞。
《SDA》誇口:即“以…自豪”對照林後5:12;11:18;21:1等。
《SDA》只誇…十字架:保羅寫信給哥林多人說,他的目的就是在生活和工作中高舉十字架(見林後2:2)。在哥林多書中,十字架是與“智慧委婉的言語”(林前2:4)相對比的。而在雅典,他曾用了一定的智慧委婉的言語。在加拉太書中,十字架是與猶太人法律體系相對照的(加6:13)。他本來可以爲他的猶太背景,以及遠超過他對手的學問誇口(林後11:12)。在少數場合,保羅曾提到自己的猶太背景,不是爲了自誇,而是爲了維護自己的使徒身份。這並不意味著他不願意說自己是猶太人。儘管他不贊同法利賽人的教訓和做法,但他無疑曾經以他過去所屬之教派作爲自己靠肉體的理由(見腓3:4-6;參徒23:6)。保羅樂於承認猶太教的長處(見羅3:1-2注釋)。上帝所指示有關聖所崇祀的儀式是有長處的,但這些儀式都是爲了使敬拜的人更加清楚地認識上帝和他的要求。現在加拉太人受人影響轉而以這些儀式作爲得救的手段。關於“誇”十字架,詳見約3:16;腓2:6-8注釋。
《SDA》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世界”在這裏等於在加5:16-21中所述之“情慾”的事。這些東西不再對保羅的思想和行爲産生影響,就像他們已經不再存在。關於把“世界”和“肉體”釘十字架,見加5:24注釋;見腓3:8-11注釋。
《馬》保羅誇囗的根據並不在於人的肉體,而在於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在那十字架上,就保羅而論,世界已經死了;就世界而論,保羅已經死了。當一個人得救,世界會向他道別,他也會向世界道別。就世界而言,他已被掠奪了,因爲他對世上短暫的歡愉不再感興趣;對他來說,世界已沒有吸引力,因爲他已找到那位能完全滿足他的。費德雷說:“他不能再相信世界,不再爲世界誇囗,也不再效忠於世界了。世界的榮耀已被奪去,不能再吸引或管轄他。”因此,十字架是世界與神兒女間的障礙或分界線。
6:15 受割禮不受割禮都無關緊要,要緊的就是作新造的人。
《新》新造的人:在基督裏人被改變,結果產生完全新的生命,這是神在人身上再一次作創造之工(見林後5:17)。
《SDA》割禮:見加5:6注釋;參林前7:19。外表的儀式對於基督徒來說並不重要。
《SDA》新造的人:見林後5:17注釋;參林前7:19。最重要的是:一、發自愛心的信心。二、信心的結果,即在耶穌基督裏作新造的人。三、這種改變在外表上可見的憑據是順從上帝表現在祂律法中的旨意。受割禮不會導致品格的改變,但“新造”會造成一個新人。
《馬》雖然驟眼看來,本節並不那麽重要,但卻是整卷書中有關基督信仰的真理的最重要聲明。
《馬》割禮是一種外在的儀式。猶太教師使各樣事情都從屬於這禮節。割禮是猶太教的基礎。保羅用力把它推開,說:“割禮根本微不足道。”禮儀或猶太主義或律法主義都算不得什麽。保羅又補充說:不受割禮也無關緊要。有些人以不重禮儀來誇囗。他們整個教會的崇拜是反禮儀的,但這樣做也沒有價值。
《馬》神真正重視的是新造的人。神希望看見改變了的生命。費德雷寫道:“真正的基督信仰能使壞人變好,使罪的奴僕變成神的兒女。”世人只可分成兩種。人生在世上,是有罪的、無助的、受責備的。他們要拯救自己,以善德善行協助神使他們得救。這努力是徒然的。這些行爲都不能使他們有所改變。新造的人以復活的基督爲首,包括所有罪得赦免,在基督裏得著新生命的人。由於新造的人從開始至結束都是全屬基督的,因此,這排除任何藉德行或行爲取悅神的想法。聖潔生命的産生,不是藉著遵守禮儀,而是藉著歸服基督,並讓他在信徒生活中活出他的生命。新造的人不是在舊人身上加以改善或有所增添,兩者是截然不同的生命。
6:16 凡照此理而行的,願平安、憐憫加給他們,和 神的以色列民。
《SDA》凡照此理而行的:“理”就是“法則”、“原則”、“律法”、“標準”、“活動範圍”。保羅在這裏指的是14-15節所闡述的在基督裏稱義的“法則”和“標準”。凡按14-15節的原則而行的,不論猶太人或外邦人都一樣(見3:27-29注釋;5:16)。在基督教中沒有特權集團。這個屬靈上平等的好消息給保羅所勸化的所有外邦人帶來很大的喜樂。基督徒的成長取決於對真理的認識和甘心遵此而“行”(見彼後3:18;見太7:21-27注釋)。
《SDA》神的以色列民:即屬靈的以色列人,包括猶太人和外邦人(見創32:28;羅2:28-29;加3:7-8)。他們都是一體——耶穌基督教會——的成員。
《馬》保羅在此談到的是什麽理呢?那是新造的人的理。他宣佈雙重的祝福──平安和憐憫,對象是那些以“是否屬乎新造的人”這問題來判定人的教導的,以及那些拒絕所有不屬乎新造之人的教導的。
《馬》加給…神的以色列民:許多人認爲那是指教會。然而,神的以色列民卻是指那些生來是猶太人,並接受主耶穌是彌賽亞的。那些行在律法以下的人得不著平安和憐憫,而那些在新造裏的人卻能得著。
6:17 從今以後,人都不要攪擾我,因為我身上帶著耶穌的印記。
《新》耶穌的印記:在古代,希臘文「印記」一詞是蓋在奴隸和動物身上作為辨識的記號。保羅所受的痛苦(被石頭打,徒14:19;被棍打,徒16:22;林後11:25;病痛,林後12:7;加4:13-14)就是印記,證明他是「基督的僕人」(1:10;參林後4:10)。
《啟》仍舊作律法奴僕的人帶著割禮的標記,但靠基督恩典得成為自由人的保羅身上所帶的是耶穌的印記。他為了傳福音曾受諸般苦難(林後11:23-27),身上傷痕無數,是他盡忠十字架真理的記號。為了這,他希望加拉太人自強不息,不要再聽信別的福音來“攪擾”他(參1:7)。
《SDA》攪擾我:保羅認爲問題已經解決了。關於這封信的主題,他已經說了一切必須說的話,不需要再補充了。他已清楚地駁斥了對手們的一切觀點,不需要再考慮把基督教和猶太教的分歧調和起來。他不願意再花時間和精力在這個問題上(見加6:12-13節注釋)
《SDA》印記:希臘文是stigmata,指把主人的名字或其他記號烙在奴隸或其他財産上。俘虜有時也被烙上這樣的印記。士兵們也常有在自己身上烙上指揮官的名字。聖殿的奴隸或熱心的教徒也有烙上記號證明自己的虔誠。保羅所說“耶穌的印記”無疑指自己因迫害和艱辛而在身體上留下的疤痕。(見林後4:10;11:24-27)。他的對手堅持要外邦信徒接受割禮的記號作爲皈依猶太教的標誌。但保羅身上的印記證明他已是誰的僕人,他只忠於基督(見加6:14注釋)。保羅在爲主服務時從敵人所受的疤痕,已雄辯地證明他對基督的忠誠。這些疤痕的大部分都證明了猶太人的刻骨仇恨(見加5:11注釋)。
《馬》保羅曾是律法下的奴隸,但主耶穌已把他從這捆綁中釋放出來。現在他是甘願歸服主的奴隸。正如奴隸身上有屬於他們主人的印記,保羅身上也帶著耶穌的印記。這些印記是什麽?就是從逼迫他的人手上得到的疤痕。現在他說:“不要讓任何人把我取回。不要跟我談論割禮的印記,那是律法的捆綁。我現在帶著新主人耶穌基督的印記。”
6:18 弟兄們,願我主耶穌基督的恩常在你們心裏。阿們!
《新》阿們:表明認同、肯定。通常用在讚美詩或祝福的結尾。
《SDA》弟兄們:保羅在信的開頭也用這樣的稱呼(加1:2)。他承認他們爲弟兄,充分相信他們會接受他的勸勉(見加5:10注釋)。以後再也沒有聽到在加拉太有猶太化的麻煩。這默然地證明了他的勸告起到了效果。
《SDA》恩惠:見羅1:7;3:24注釋;林後13:14;參提後4:22;門25。在整篇加拉太書中,保羅強調了救恩是單單靠恩典而得到的,不是靠行爲賺來的。沒有其他辦法可以與上帝和好。上帝救人不是被動的,而是出於主動的愛心和仁慈。保羅就是這樣結束了對加拉太教會的勉言。他愛加拉太教會的成員,並深深地關心著他們。他希望他們能轉離毫無意義的一切外表儀式,接受因信耶穌基督而來的救恩!
《SDA》你們心裏:就是“你們”(參詩16:10注釋)。
《馬》使徒保羅在此要準備擱筆。但他必須再加上一個字。是什麽字呢?恩──這字表達了他所傳之福音的特色。是恩,不是律法。這是他開始時的主題(一3);他也以這主題作結束。願我主耶穌基督的恩常在你們心裏。阿們。
-----------------------------------------------------------------------------------------------
<聖經靈修版/網路>
各人重擔一起擔,前面目標同努力——怎地你一個人走出來?難道你自己就可以了?
6:1-3 沒有信徒可以說他是完全獨立自主、不要依賴別人幫助的;也沒有人可以拒絕去幫助其他人。教會作為基督的身體,要運作得好,就必須依賴每一個肢體都為同一的目標而努力。你的教會中哪些人是需要幫助的呢?是否有弟兄姊妹需要你的鼓勵或勸勉呢?以謙卑溫柔的心去接觸他們吧(參約13:34-35)!
比較比較又是比較,小時望第一,大時望受人擁戴,何時可止,我心竟是如此?
6:4 只要你盡力而為,就應當滿意自己的成果,毋須跟別人比較,人總是因為很多原因而去做各種比較:有的要挑出別人的錯處而突出自己;有的則只是希望確定自己所做的是好的。當你想跟別人比較時,那就請對照一下耶穌基督!祂的榜樣會激勵你努力做好;當你感到失敗的時候,祂的慈愛和接納會成為你的安慰。
受了教我很歡喜,回頭見我師兩手空空,怎麼我從不覺得他如此缺乏——你不會如此吧?
6:6 保羅說學生必須關心他們導師的物質需要(參林前9:7-12)。我們很容易領受聖經寶貴的教導、得著益處,卻忘記了那些屬靈領袖在經濟和物質上的需要。我們應當關心他們,對他們所做的表示出欣賞和尊重,但是不要勉強,要發自內心(參提前5:17-18)。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那我今天所行的,收的是——你的田地又如何?
6:7-8 假如你播了玉米的種子,收成的卻是南瓜,這真是天方夜譚的事。種甚麼,收甚麼是自然定律。如果你常常說朋友的閒話,你就會失去這些朋友,每個行為都有報應。如果你順著私慾撒種,收的就是罪惡和悲哀。如果你順著神的心意撒種,收的就是喜樂和永生。你正在播下甚麼樣的種子呢?
種甚麼收甚麼,也許不太管用,不是嗎?就拿行善來看,通常都是沒有回報的,你會繼續嗎?
6:9-10 努力行善,卻得不到任何回報,又沒有人讚賞,真是使人氣餒,令人沮喪。但保羅鼓勵加拉太的信徒和我們要繼續行善,並且相信神一定會賞賜的。時候到了,我們必定會得到祝福的果實。
這封信有可能不是保羅親筆寫的,你看這裡……
6:11 直到這句話我們才知道,這封信可能是由保羅口述而請他人代筆的。在這裡,卻是保羅親筆寫下結束語和私人的問候。在其他書信裡,保羅也用了同樣的做法,一則可以重申他所要強調的某些重點,二則可以證明這封信確實是他寫的。
人都是只選一些自己所喜歡的原則來跟從的嗎?我會是這樣的嗎?
6:13 有些猶太教士強調行割禮是聖潔的證據,卻忽視了其他猶太律法。人們總喜歡選擇一些原則或禁忌,把它當做信仰的評估標準。因此有些人可能一方面反對酗酒、卻又不介意貪食;另外有一些人則在反對濫交的同時,卻對偏見無動於衷。整本聖經都是我們的信仰和行為的準則,我們絕不可以按個人喜好選擇部分來跟隨。
花花世界,誰人不動心?你?他?我就不能——怎麼好像沒有出路?
6:14 世界充滿著各種各樣的誘惑。我們每日都要面對文化壓力和宣傳媒介的影響。逃避這些惡劣影響的惟一方法,就是尋求神的幫助,把那些引誘釘死,就像保羅所做的那樣。這個世界是否仍在誘惑著你呢(參2:20;5:24)?
著重內心的樸實,這是人說的;行出來嘛……
6:15 人很容易只注重外表,我們要提防那些只強調我們應該做甚麼或者不該做甚麼、卻忽略了內心景況的人。只追求循規蹈矩的生活,卻沒有相應生命的內在轉變,會導致屬靈生活膚淺而空洞。神所關心的是我們裡裡外外完全的改變(參林後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