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1前言《摘自新國際版研讀本》:
作者與著作日期不詳。敬虔的智慧在此宣告兩條不同「道路」所帶來的結局:「罪人的道路」(1:1)與「義人的道路」(1:6)。本詩是全詩篇的序言,它提醒讀者:(1)詩篇稱之為神百姓的人(或用其他名詞表示者),即神所接納到祂面前,且以救恩與福分恩待的一班人,必須具有公義的品格,而罪人在他們之中絕然無份(1:5;15篇;24篇)。(2)詩篇所謂屬神的敬虔,乃是指對神所啟示(並記錄下來)的人生指引所作的忠誠回應。這種回應乃是引向蒙福的途徑。
1:1 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
《新》逐步說到與不敬虔者聯合,並參與他們的所作所為。
《新》從:遵循某種原則或方式生活。
《新》計謀:論點與勸告。
《新》站:置身在。
《新》罪人:指習慣邪惡、全然過罪惡生活的人。
《新》坐:安頓在。
《新》褻慢人:指嘲笑神、並公然抗拒祂律法的人。
《啟》惡人:原指犯了罪的人,此處通常指與神為敵的人,因此惡人也敵視神的子民。
《啟》不從惡人的計謀:就是不聽與神為敵之人的甜言蜜語,要聽從神的教導。
《啟》從:有“走”的意思。
《啟》罪人:原指射矢不中的人,也就是偏離正道、習以為常的人。
《啟》不站罪人的道路:是說不循罪人的方式生活。
《啟》座位:不單指坐的地方,也指會聚之所。
《啟》褻慢人:心高氣傲,自以為是,既不遵循神的教訓,也不聽人的勸善,對走正途行義路的人一味冷嘲熱諷。這種好譏誚人的必為神所譏誚(箴3:34)。不坐其座位就是在思想和行動上都羞與這一類的人為伍。
《SDA》不從…不站…不坐…:這三個詞採用遞進的順序,描述了罪惡道路的步驟:一、朝著違背上帝之人的方向,隨從世俗的習慣;二、與那些受罪惡誘惑、屈從試探的叛逆者交往;三、決心與罪人同流合污,褻慢亮光。一位拉比說過:“兩個人坐在一起,如果不談論律法,就會褻慢人。有格言道:‘義人不與褻慢人同流。’”
《SDA》本詩先用否定詞描述義人的生活。他們不與惡人交往,不受邪惡的污染,拒絕罪惡。他的生活是有準則的。
《SDA》惡人(resha`im):是sedeq(義人)的反義詞,表示刻意頑固地違犯上帝的命令。
《SDA》罪人(chatta'im):其詞根爲chata'(沒打中目標),或因疏忽,或因意志不堅強。
《SDA》褻慢人的座位:義人不會與那些故意選擇罪惡,以對別人發揮有害的影響爲樂的人同流。
1:2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
《新》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從神的律法裏,而非從惡人的計謀中,尋求人生的指引。
《新》有福:是指那些尊崇耶和華、且肯照祂旨意行事之人的蒙福光景,他們倚靠神,因此蒙神賜福。詩篇由宣告虔誠人必蒙福為開端(編者註:希伯來文「有福」是置於1:1之首,亦即全詩篇是以「有福的」一詞為起始),而以呼召凡有氣息的都要在神地上或天上的聖所讚美祂為結束(150篇)。
《啟》耶和華的律法是神旨意的顯明,是人正常生活的規範,能將遵行的人從罪惡中釋放出來。這律法因此是神的恩典和憐憫,而非難以忍受的轄制。敬畏神的人會喜愛它、渴慕它,願意不斷記住、述說,欣然實行,成為一股完全、正直、遠離惡事的力量。
《SDA》喜愛(chephes):意爲“快樂”、“願望”。16世紀科弗達爾版本(Coverdale)的聖經試圖把這兩個概念結合起來,譯爲“渴望的喜樂”。這裏用肯定詞描述義人的生活(見第1節)。真正的聖徒對義說“是”。他們因思考上帝的律法而得到不間斷的喜樂。他們學習上帝的道是習慣性、有規律的,不會厭煩。詩人在詩119:16、35、47等中表達了個人快樂的體驗。
《SDA》思想(hagah):直譯是“低語”,引申爲“小聲讀”,“默想”。詩人在詩119:15、148中表達了默想的體會。不過那裏用了一個hagah的同義詞。參摩西在第二次演講中對以色列人的勸告(申6:6-9),以及上帝在約書亞開始工作時對他的勸勉(書1:8)。有這樣認識,怪不得義人會體驗到詩1:3所描寫的結果。晚上睡不著覺,最好用來默想上帝的道(見詩17:3;詩42:8;119:55等)。
《SDA》有福:希伯來語是'ashre,在《詩篇》裏共用了二十五次。按照現在的用法,該詞似爲感歎詞。福氣包容著物質上和精神上的,都是遵從上帝之道的結果。在登山寶訓八福(太5:3-11)中的“有福”也是這個詞(希臘語是makario)。詩篇以有福開始,以哈利路亞結束(見詩150篇)。
1:3 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
《新》像一棵樹…不枯乾:義人蒙福光景的比擬。這樣的樹不怕狂風的吹颳,它生長茂盛,它的鮮果綠蔭造福人類、動物與禽鳥。
《啟》一棵樹有它與生俱來的正常發展的規範和潛力,要是栽在水源充足的地方,不受惡劣氣候變化的影響,按時結果子,即令天旱,葉子也不會枯萎。同樣,敬畏神的人的生命也必生氣蓬勃、豐沛富貴、平安順利。
《SDA》像一棵樹:詩人以果樹(不只是觀賞的)爲比喻,說明了虔誠生活的結果。耶17:8也有類似的比喻。
《SDA》栽:喻指刻意把樹栽在理想的地方,小心培育。
《SDA》溪水(pelagim):指引水溝,人工渠道。進一步說明栽樹的心血(見結31:3-4)。
《SDA》按時候:原文動詞是非完成體,指重複的行爲。
《SDA》不枯乾:義人熱愛上帝的道,結果得到了三種福氣。一、他們有效率的生活,結出聖靈的果實(見加5:22-23;來12:11);二、始終有充沛的精力(詩92:12-13);三、他們的努力最後取得了成功。正如樹紮根在沃土裏,從不竭的溪水中吸收水分,義人也在救恩的泉源裏紮根和吸取養分。他非常穩定和牢固。雖然會遭遇苦難和試探,依然堅定不移;試煉越大,根就紮得越深,更堅定地依靠上帝。
《SDA》凡他所作的,盡都順利:義人無論是做什麽事,都必順利。不管成敗如何,他都相信上帝會使他從永恒的泉源中吸取生命最終達到自己的目標。
1:4 惡人並不是這樣,乃像糠粃被風吹散。
《新》像糠粃…吹散:比擬惡人的慘狀。最輕微的風即可將糠粃吹走;毫無用處的糠粃去掉後,禾穀便得潔淨。
《啟》不敬畏神的惡人,不單只己身如糠粃一樣無用,生活也像糠粃一樣空虛短暫。只有恢復與神的關係,生活才有尊嚴,生命才有價值。看過打禾場的人,會明白這個比喻:混有糠粃的穀粒,迎風揚起,穀粒重,落在場中;糠粃輕,被風吹走。
《SDA》七十士譯本用雙重否定來進行強調:“不義的人並不是這樣。”
《SDA》像糠粃:詩人以糠粃爲比喻,指出罪惡生活的結果。伯21:18和賽17:13也有類似的比喻。與果樹相比,糠粃沒有根,不固定。無生命、枯乾又無奈,完全受制於環境。惡人也沒有依靠。他們不穩定,不耐久。在巴勒斯坦,打穀場設在平露天的地方,往往是在有風的山坡上。糠粃被風刮走以後,寶貴的穀粒留了下來。如果詩人生活在世界其他地區,他也許會以風滾草爲比喻。
《SDA》被風吹散:兩個比喻用了似非而是的修辭手法。從表面上看,果樹受到了限制;但實際上它卻自由生長,結出果實。糠粃表面上很自由,其實是環境的奴隸。基督徒依靠他們生命和力量的來源上帝生長結果。糠粃則沒有依靠,與力量的泉源隔開,不會結果子。糠粃的自由是沒有價值的。參閱耶穌關於兩所房子的比喻(太7:24-27)。
1:5 因此,當審判的時候,惡人必站立不住;罪人在義人的會中也是如此。
《新》當審判的時候…必站立不住:指當神審判時,無法承受神的忿怒。
《新》義人:舊約聖經用來稱呼神百姓的詞句之一;這個稱呼說明他們尊崇神,凡事按照神的旨意行。與人相交時,他們忠實地履行人際關係的義務,並牢記能力與權柄(不論那一種:家庭的、社會的、政治的、經濟的、宗教的、知識的)都應當用來造福人,而非剝削人。
《新》會:神聖所中的敬拜大會。
《啟》審判:指神現在的刑罰和末時的審判。神不讓惡人留在神的聖所裏與神的子民一道,以確保神給人的力量和權柄,都可用來為人類造福,而非為一己私刑。
《啟》站立不住:是說惡人熬受不住神的刑罰,只能在祂的忿怒中走向滅亡。
《SDA》特別是在最後審判的時候。那時按照每個人所行的,惡人與義人分離出來(見太25:31-46)。
1:6 因為耶和華知道義人的道路;惡人的道路卻必滅亡。
《新》道路…道路:選擇這兩種道路之人的命運,也隱含在這兩種生活形態所帶來的下場內。
《啟》知道:不只是頭腦裏的明白,也包括個人間的關係。神關心義人,照顧他的全生命。但惡人既不遵行神的律法,等於不要神看顧,自絕於神。
《啟》兩條路擺在人前,由人自己選擇。
《SDA》上帝關照義人,所以他們會順利。本篇最後一節指出了兩條道路不同結局的最後原因。上帝洞悉一切。祂會按照永恆的標準接納或懲罰人。
-------------------------------------------------------------------------------------------------
<聖經靈修版/網路>
常常是徘徊在順服與背逆之間,我真想下定決心,選擇……
1篇 神不會以人的種族、性別或國籍來判斷人,神的判斷是看人對祂的信心和所啟示的旨意的回應。那些殷勤服從神旨意的人,就好像生長健壯、果實纍纍、根基穩固的樹(參耶17:5-8),神應許看守他們,用祂的智慧引導他們。相反地,那些不肯順服神的人,生命沒有意義,如糠粃般被吹散。這裡有兩條生命的路可供選擇:或是順服神的道,或是背逆、滅亡的路,當你選擇了你所走的路,也就決定了你是否有永恆的生命。
身處的環境、身邊的友誼,是激勵我的靈命,還是帶來阻礙?
1:1 作者在詩篇一開始便頌揚敬虔的人,就是那順服神、不聽那些懷疑和嘲弄祂話的人。朋友和同事常常在不知不覺間對我們有深遠的影響。假若我們堅持與那些藐視神的人保持友誼,我們可能會陷入罪中,漸漸對神的旨意麻木,這種態度其實就是藐視神。你的朋友是建立還是拆毀你的信仰呢?真誠的朋友應該影響你更加親近神。
罪如烏雲,掩蓋我們與神的關係,怎樣才可突破?
1:1 詩人的焦點集中在關於喜樂久遠的問題上。在這節他告訴我們不該做甚麼——與褻慢神的罪人為伍;下一節他告訴我們要做甚麼——與神的喜樂和話語為伴。惡人、罪人、褻慢人的影響會使我們與神喜樂的光輝分隔,正如一片黑雲使我們與喜樂的朝陽分隔了一樣。
神的話語,仿如磁石,吸引人去親近祂。這吸引對我而言……
1:2 藉著思想神的律法,我們可以學習如何跟隨祂。“思想”的意思是用時間去閱讀和思考神的話,並且知道如何改變自己,使我們的生命可以合乎神的旨意。認識和思想神的話就是把它應用在我們日常生活的每一步上。倘若你希望更加親近神,就必須認識祂的話語。
思想不是憑空想像,而是要思想改變生活的依據……
1:2 我們思想的“律法”包括全本聖經,即新舊約全書。我們愈全面認識神的話語,就愈曉得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作出抉擇。
喜樂,不在乎世間的名利,而是在靈裡的豐足。至於我……
1:2 這兩節經文給了我們智慧──愈喜愛與神同在,享受神話語中的光輝,我們靈裡的喜樂就愈增長;反之,愈是容許褻慢的罪人影響我們,這大喜樂的源頭就會離我們愈遠。假若你不想喜樂,那就花時間與那些褻慢的罪人為伴吧;如果你要喜樂,就從神的同在和祂的話語裡去找。
常以為順利就是甚麼都有,殊不知聖經所言的順利卻是……
1:3 聖經所應許的“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並不表示我們永遠不會失敗或沒有困難,也不是有健康、財富和快樂的保證。聖經所指的順利是當神的智慧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中,就會結出好果子,使我們獲得神的嘉許。正如一棵樹得到水分滋潤,可結出豐盛的果實,同樣,我們吸收了神的話語,便產生尊敬祂的行為和態度。真正的順利是從認識神話語的真正價值而來的!
糠粃隨風散,我生如糠粃?不!只是要結出飽滿籽粒來,我,可以嗎?
1:4 糠就是穀粒的外殼,粃是空或不飽滿的籽粒,都是無用的,必須除去,穀粒才可食用。除去糠粃的過程稱為打場和揚場。穀物收割後,放在場上用輥子碾壓,然後用杈子向空中揚起,因為糠粃非常輕,即使微風也可以把它吹走,飽滿的穀粒則會掉回地上。糠粃象徵那些沒有信心的生命,沒有方向地隨風飄蕩;飽滿的穀粒象徵充滿信心的生命,是可以被神使用的。
今天眼前多不公平的人和事,但有一天,神必審判!你相信嗎?
1:5 雖然惡人可能在許多時候佔上風,但神向我們保證,審判的一天必定要來臨,他們的罪必被懲罰(參太25:31-46;啟6:16-17;20:11-15有關神的審判的其他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