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31:1 非利士人與以色列人爭戰。以色列人在非利士人面前逃跑,在基利波有被殺仆倒的。
《啟》基利波山為耶斯列平原上的高山,海拔517公尺。掃羅軍敗北,應驗了撒母耳的預言(28:19)。
《馬》1~6:大衛爭戰得勝,掃羅就敗落。以色列人撤退,王的三個兒子被殺。掃羅被弓箭手追上,射傷甚重。他躺在基利波山上瀕死,求拿他兵器的人刺死他,免得非利士人活捉他,凌辱他。但那人懼怕不敢刺王,於是掃羅就取去自己的生命,倒在刀上。事後不久,拿兵器的人效他而行。
對於這件事,我們知道的內容不多。掃羅的戰敗及陣亡,這個事實是早已決定了,故此在敘述者的眼中,這場戰役便不值得多提了。在最後雖然他自殺,卻顯示尊貴和勇氣,因此作者對他也沒有作出最後的譴責。
31:2 非利士人緊追掃羅和他兒子們,就殺了掃羅的兒子約拿單、亞比拿達、麥基舒亞。
《新》約拿單、亞比拿達、麥基舒亞:見14:49註釋。掃羅殘存的兒子伊施波設(又名伊施巴力,代上8:33;9:39),日後被押尼珥(此次戰役中倖免於難)擁戴,繼承掃羅的王位(撒下2:8-9)。
31:3 勢派甚大,掃羅被弓箭手追上,射傷甚重,
31:4 就吩咐拿他兵器的人說:「你拔出刀來,將我刺死,免得那些未受割禮的人來刺我,凌辱我。」但拿兵器的人甚懼怕,不肯刺他;掃羅就自己伏在刀上死了。
《新》凌辱我:非利士人常有的行為;先前他們拿住參孫後,就曾剜了他的眼睛凌辱他(見士16:23-25)。
《新》就自己伏在刀上死了:長時期自我毀滅過程的終局。
《啟》那些未受割禮的人:指非利士人。掃羅伏刀自刎而亡。比較《撒下》1:9-10所記亞瑪力人謊言欺騙大衛。
31:5 拿兵器的人見掃羅已死,也伏在刀上死了。
31:6 這樣,掃羅和他三個兒子,與拿他兵器的人,以及跟隨他的人,都一同死亡。
《新》跟隨他的人:指掃羅執政期間在他左右伺候的人(另見31:2註釋)。
31:7 住平原那邊並約旦河西的以色列人,見以色列軍兵逃跑,掃羅和他兒子都死了,也就棄城逃跑。非利士人便來住在其中。
《啟》平原:指戰場所在的耶斯列平原。
《馬》7~13:這時以色列人已盡失志氣,在入侵敵軍前退守。當非利士人來剝那死者的衣服,看見掃羅和他三個兒子在仆倒的人中間,就割了掃羅的首級,打發人報信到他們的四境。掃羅和他兒子的屍身被送到伯珊,釘在城牆上。雖然他的屍體公開被侮辱,但不會被非利士釘得太久。當基列雅比人聽見這事,就走了十哩路去取回他們的屍身。骸骨得到安葬,在雅比的垂絲柳樹下。這些人沒有忘記掃羅初作王打第一場大仗時,如何救他們脫離亞捫人(十一章)。火葬不是以色列人中常見的做法。也許這次的做法是因爲屍身已經殘破。此外,這也防止非利士人進一步踐辱屍身。
神對掃羅的審判到此完結。掃羅曾多次想通過非利士人殺害大衛。但他自己卻終於倒在他們面前。大衛得到神所指任的王位,掃羅得著他行爲的公正報應。這是依照耶和華的公正,是大衛常把自己交託的。
要對掃羅和他的統治,作出均衡的評估是不容易的,部分原因是聖經關注撒母耳及大衛關係,對掃羅的作王和爲人及其他方面,卻很少提及。大衛尊重他是一個戰士(撒下一17-27),基列雅比人冒生命危險去取回他的屍體。另一方面,他最後的失敗,對以色列人有很嚴重的影響;部分的影響在第七節指出來。無疑他創立統治架構,並一隊保護他的常備軍,但他的軍隊在這場戰役中遭受嚴重的損失,生還者分散歸家去。整體上看,非利士人在基利波山的勝利,將以色列推回到王朝前的情形。這裏對以色列有一個教訓:王朝本身不能拯救以色列,重要的是以色列須要有公義的王。讀者現時知道這就是大衛,但我們一定要記得,當時很少以色列人意識到這個事實;的確,他們需要自己去發現它。
在某方面,掃羅最大的遺産,乃是他顯示一個好的君王應有什麽成就;他將可能性和目標放在以色列百姓的面前,但最後他卻失敗了。他的失敗,不是缺少軍事或政治的才幹,也不是因爲以色列人的軟弱,而是他拒絕順從上帝的旨意。無論一個人怎樣有才幹和勇氣,除非他知道及承認歷史之主,否則歷史會證明他的失敗。這個原則可應用在任何人身上,正如應用在重要的人身上一樣。
31:8 次日,非利士人來剝那被殺之人的衣服,看見掃羅和他三個兒子仆倒在基利波山,
31:9 就割下他的首級,剝了他的軍裝,打發人到(或譯:送到)非利士地的四境,報信與他們廟裏的偶像和眾民;
《新》就割下他的首級:大衛也曾對歌利亞如此行(見17:51)。
《新》打發人到…四境:大概帶著掃羅的首級和軍裝,標顯為凱旋的證據及戰利品。
31:10 又將掃羅的軍裝放在亞斯她錄廟裏,將他的屍身釘在伯珊的城牆上。
《新》又將掃羅的軍裝放在…廟裏:象徵將戰功歸於非利士人的神祇。
《啟》亞斯她錄:為迦南人所拜女神,是巴力的配偶。非利士人如何處理掃羅的遺體,參《代上》10:8-12。非利士人把掃羅的軍裝放在廟裏,誌謝他們的神賜予勝利。
《啟》伯珊:是耶斯列平原和約旦河谷之間的城邑。
31:11 基列雅比的居民聽見非利士人向掃羅所行的事,
《啟》11~13:基列雅比在約旦河東。雅比人在掃羅登位之初曾受其恩,解亞捫人之圍(11:1-11),現冒生命危險搶救掃羅和他諸子的遺體,予以火化,殮葬其骸骨。古代人的觀念,人須安葬,讓靈魂安息。但以色列人極少火化遺體,也許害怕非利士人再騷擾掃羅屍體始出此策。大衛後來將這些骸骨歸葬在便雅憫掃羅的祖墳裏(參撒下21:12-14)。
31:12 他們中間所有的勇士就起身,走了一夜,將掃羅和他兒子的屍身從伯珊城牆上取下來,送到雅比那裏,用火燒了;
《新》將掃羅和他兒子的屍身…取下來:基列雅比人並未忘記當年他們受亞捫人威嚇時,掃羅曾協助他們抵禦外侮(見11章)。
《新》用火燒了:火葬並非古代以色列人的習俗,在此可能是為了防止非利士人進一步凌辱掃羅和他眾子的屍身。
31:13 將他們骸骨葬在雅比的垂絲柳樹下,就禁食七日。
《新》將他們骸骨葬在:日後大衛將他們的骸骨從雅比運走,歸葬在便雅憫的洗拉他們的祖墳裏(見撒下21:12-14)。
《新》就禁食七日:表示為掃羅哀悼(參撒下1:12;3:35;12:16、21-23)。
----------------------------------------------------------------------------------------------
<聖經靈修版/網路>
一國之君何竟伏刀自盡?
31:3-4 非利士人一向以虐待俘虜臭名昭彰。掃羅不會不知道參孫受他們凌辱的情形(參士16:18-31),所以不願意被捉去受肢解與凌辱之苦。當替他拿兵器的人不肯殺他的時候,他就自殺了。
掃羅徒有英雄外表,卻無英雄氣概和胸懷;神的勇士應具備——
31:3-4 掃羅身材高大、相貌英俊,是財主又大有權力,但是他所擁有的這一切,皆不足成為我們的模範。在人看來他高大威武,可是在神眼中卻是渺小不堪。他樣子雖英俊,但罪使他靈魂醜陋;他身體雖強壯,但缺少對神的信心使他內心軟弱。他儘管富有,在靈命上卻一貧如洗;他能對許多人發號施令,卻不能贏得他們的尊敬與效忠。他只是外貌上中看,內心卻已經敗壞了。與神親密,有堅強的性格,遠勝過金玉其外的儀表。
順命與違命的抉擇,關係到義與罪,我如何決定呢?
31:3-4 替掃羅拿兵器的人在道德上遇到左右為難的問題——他應否遵命而行。照理說他應當順服君王,但他也知道不可殺人,所以決定不殺掃羅。
順從你不認同的命令與順從你明知是錯的命令,是兩回事。順從錯誤命令,永遠是錯誤的,也不合道德;不管是誰發佈這命令,違背他會產生甚麼後果,都要小心謹慎。當你處在道德上進退兩難之時,依據甚麼來作抉擇呢?你要鼓起勇氣,遵照神的律法而行。
假如此刻要告別人生,我會——從頭再活過又如何?
31:4 掃羅以面對自己人生的方式面對死亡。他對一切的事都由自己作主,全沒想到神,也不求祂引導。如果我們不喜歡自己目前的生活方式,就別空想日後更容易改變。我們與神的關係是在人生的過程中逐步建立的。在接近死亡之際,我們對神的回應最能顯出我們究竟是怎樣的人。你想怎樣面對死亡?現在就積極面對人生吧。
掃羅死後就可免去非利士的羞辱嗎?
31:10 非利士人將掃羅的軍裝放在他們的廟裡,是將戰勝掃羅的榮耀歸於異教的女神。亞斯她錄是司豐收(使地土肥沃)與多產(以濫交使人多生兒女)的女神。伯珊是俯瞰約旦河谷的一個城,在基利波山以東,建在山坡上。
對比掃羅和撒母耳的一生,你看到了哪些不同?
31:13 我們可以比較以色列人最後一位士師與他們第一位君王的差異。君王掃羅是前後不一致、不順從神、一意孤行的人,他心中沒有神。士師撒母耳則以始終如一地順從神與渴慕神旨意著稱,他對神有真正的渴慕。
神呼召撒母耳的時候,他說:“耶和華啊,請說,僕人敬聽”(3:9)。但是當神藉著撒母耳呼召掃羅的時候,掃羅卻說:“你為何對我說這樣的話呢?”(9:21)。掃羅的一生完全是為自己而活;撒母耳的一生則全然奉獻歸於神。
以色列人以為有了君王就能國泰民安,其實——
31:13 掃羅的死也是一種信念的幻滅——以色列人不能再相信,像列國一樣擁有一個王,就能解決諸般苦難。真正的問題並不在於政體,乃在於犯罪的君王。掃羅想以表面的敬虔來討神的喜悅,但是真正的屬靈乃是一心一意地順服神。
英雄式的屬靈生活是基於日積月累地順服神,好像砌磚似的一塊一塊地砌成。每一個順服行動本身雖屬微小,隨著時間推移這些行動就會升高,建成堅強性格的巨牆——成為抵擋試探的長城。我們也應當天天努力,表裡如一地順服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