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新約聖經注釋/網路>
〈四章〉
4:14 我們既然有一位已經升入高天尊榮的大祭司,就是 神的兒子耶穌,便當持定所承認的道。
《新》4:14~7:28:本段解釋詩110:4,強調基督超越亞倫,因基督具有更美的祭司職任。
《新》升入高天:正如亞倫譜系的大祭司在贖罪日從眾人面前進入至聖所(見利16:15、17),耶穌也在門徒的注視下升上高天,進入天上聖所,祂救贖的大工終告完成(徒1:9-11)。
《新》尊榮的大祭司:見2:17;3:1。作者從此開始進一步地討論基督超越的祭司職任。
《新》持定所承認的道:可見本書讀者當時正處於流失信仰的危險中(見2:1;3:6、14中同樣的警告)。
《啟》自本節至7:28乃是以《詩篇》110:4“你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這節經文為中心,闡釋一個新主題:基督比亞倫更美。
《啟》本書以前有好幾個地方提到基督為祭司(2:17;3:1),但到本節才開始詳盡說明。這位新的祭司有三大特點:1.祂是“大”祭司,地位、品性和工作超過由亞倫一脈相傳的一切其他祭司。2.祂“已經升入高天”,遠勝亞倫進到會幕至聖所的狹窄幔子(出26:33)。基督直接到神的面前,我們因此也可坦然到神前(10:19)。3.祂是歷史上的人物,但又是神的兒子,有十足的人性和神性,可以做我們的大祭司。
《馬》下文的經節承接作者在三章1節的思想主流──基督是他子民的尊榮的大祭司。根據經文所說,他子民所需要的一切,都可以在他那裏找到,而且他能保守他們不致失落。重點是,“從查察人肺腑心腸的聖言,轉爲憐憫體恤世人的主宰。”神的話將我們的本相徹底地揭露出來後(12和13節),我們便可以到他面前求憐恤和恩惠。
請留意我們這位奇妙的主何等超然:
1.他是尊榮的大祭司。在摩西的制度下,有爲數不少的大祭司,只是從沒有任何一個被稱爲尊榮的。
2.他穿過大氣空間、星際宇宙,已經升入第三重天,即神居住之處。這當然是指他升至高天,在天父右邊得榮耀。
3.他是人。耶穌是他在降生時所接受的名,這名特別與他的人性有關。
4.他是神。當聖經提到基督是神的兒子,表示他與父神完全同等。從我們的角度看,他的人性使他具有足夠的資格;從神的角度看,他的神性使他具有足夠的條件。難怪他被稱爲尊榮的大祭司。
4:15 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
《新》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見2:18。作者強調基督所受的試探與我們所受的是同樣的。這並非說祂受過每一個我們所受的試探,而是說祂經歷過人間各種的試探。
《新》只是他沒有犯罪:基督受試探與我們受試探全然不同之處在於結果—祂雖受試探但從未犯罪(見太4:1-11)。
《啟》作者將基督受的試探和人受的作比較。基督受過人會經歷的每一種試探(看2:18註),和我們受的沒有甚麼不同。試探本身並不是罪,罪是受試探的結果。基督受試探與我們不同的一個地方,是他沒有因試探而犯罪(看太:1-11)。
《啟》“體恤”為需要的人而有,“軟弱”才會需要體恤。“體恤”原文sumpatheo有“與之一同受苦”的意思。我們的主基督這位大祭司,自己也經歷過人世的試探,能夠體恤需要安慰與幫助的人。
《馬》此外,他的經歷也堪細味。如果要真正能體恤某人,除非我們與這人有類似的經歷。我們的主既成了人,就能夠明白我們所忍受的試驗。
我們內心每一次的猝然愴痛,憂患的人子也參與其中。
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聖經在強調主耶穌完美無瑕的本質時絕不鬆懈,我們也當如此。他不知罪(林後五21),沒有犯過罪(彼前二22),他裏面也沒有罪(約壹三5)。
無論是以神還是以人的身分,他都不可能犯罪。他既是完美的人,就不會任意而行;他完全遵照天父的旨意行事(約五19),而天父肯定不會引領他去犯罪。
有人認爲,他既不能犯罪,他受試探就毫無意義。這見解是錯謬的。他受試探的一個目的,就是要確切地顯示,他是不會犯罪的。
你若拿真金去試驗,試驗不會因爲那金是純金而不算爲有效。若那金裏有雜質,試驗會把情況顯示出來。同樣地,若有人認爲他既不能犯罪,就並非完全是一個人,這觀念也是錯誤的。罪不是人性的基本要素;相反,罪是不速之客。我們的人性,已經被罪玷污了;他的人性卻是完美無瑕的。
4:16 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
《新》所以我們只管…來到:因為我們的大祭司基督曾經歷人間的試探,所以當我們受試探時,祂隨時可以體恤鞤助我們。
《啟》信徒來到神面前可以:1.坦然無懼,稱祂為“我們在天上的父”;2.到達施恩座,是白白蒙神恩典的地方;3.得蒙憐恤;4.神的恩典無限,隨時成為我們的幫助。
《馬》那誠懇的邀請擴大了: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我們能坦然無懼,因爲我們知道他受死是爲拯救我們,他活著是要保守我們。我們肯定會得著熱烈的歡迎,因爲他已邀請我們來到他面前。
舊約時代的人不能接近神。只有大祭司可以接近他,且每年只得一次而已。我們卻可以不論日夜,隨時到他面前,爲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他的憐恤,幫助我們避免做不該做的事;而他的恩惠,使我們有能力完成我們應該做但沒有能力做的事工。
摩根以下的見解很有幫助:
我不厭其煩地指出,“作隨時的幫助”一句的希臘文原文,是一個囗語化的句子,意思正好是“在關鍵時刻得幫助”。“爲要得憐恤,並且蒙恩惠,成爲在關鍵時刻的幫助”──這恩惠在我們需要的時候便臨到。你常受試探的攻擊。在面對攻擊時,你只要仰望他,他便會施恩,在關鍵時刻給你幫助。你不需要等到晚禱的時候才向他祈求。當你走在街上,強烈的試探正迎面撲過來時,只要仰望基督,向他求助,他便會施恩,成爲在關鍵時刻的幫助。
至此爲止,作者已向我們表明耶穌超越先知、天使和摩西。現在我們開始思想一個重要的主題,就是祭司職分的主題;我們將明白基督的大祭司職分,超越亞倫裔的大祭司職分。
當神在西乃山將律法頒布給摩西時,他設立人間的祭司,使人可以透過這些祭司來與他接近。他規定祭司必須是利未支派亞倫的後裔。這制度被稱爲利未或亞倫祭司等次。
在舊約聖經中,有另一個由神命定的祭司等次,就是族長麥基洗德的等次。這人出現於亞伯拉罕的時代,遠在律法頒布前,他既是王者,也是祭司。作者在以下的一段經文向我們展示,主耶穌基督是按麥基洗德的等次爲祭司的,這等次超越亞倫的祭司等次。
首四節經文是亞倫裔祭司的描述。第5至10節詳述基督合乎作祭司的資格;作者主要是用對比的手法。
〈五章〉
5:1 凡從人間挑選的大祭司,是奉派替人辦理屬 神的事,為要獻上禮物和贖罪祭(或譯:要為罪獻上禮物和祭物)。
《新》1~4:任大祭司之職須具備兩個特別的條件:(1)候選人必須「從人間挑選」(5:1)。這樣才能在神面前代表人;(2)他必須是「蒙神所召」(5:4)。
《啟》本節至4節追敘舊約所記有關大祭司的一些事。本節指出一般的職責:大祭司從人中間挑出,由神指派作人的代表,辦理人與神中間的事,包括獻禮物和贖罪祭(禮物當指素祭、贖罪祭用牲畜作祭物為贖罪而獻。看《利未記》2章)。
《馬》成爲亞倫裔祭司的資格,首先是要從人間挑選的。換句話說,他必須是一個人。
他要替人辦理屬神的事。他屬於特別的一族,在人與神之間作中間人。他的一樣主要職分,就是要獻上禮物和贖罪祭。禮物,指一切奉獻給神的供獻。贖罪祭,指一種特別的供獻,透過流血來贖罪。
5:2 他能體諒那愚蒙的和失迷的人,因為他自己也是被軟弱所困。
《新》那愚蒙的和失迷的人:見賽53:6。誤犯的罪(如利4章;民15:27-29所說的)與故意背叛神的罪的對比(見民15:30-31;參來6:4-6;10:26-31)。
《啟》2~3:本節講大祭司比較個人的一面:能體諒愚蒙的和失迷的人。無知而犯的罪來自愚蒙和失迷,與硬心而明知故犯的罪不同。失迷的人願意回頭,大祭司有責任予以體諒,因他自己也有這軟弱。他不但為百姓,也要在一年一度的贖罪日為自己的罪獻祭(利9:7;16:11;來9:7)。基督更能體恤屬祂的人,祂是神子,不用為自己獻祭贖罪;而是把自己當作祭物獻上,贖眾人的罪。
《馬》他必須能體諒人的軟弱,並溫柔地對待愚蒙的和失迷的人。既然他的肉體也是軟弱的,他就能明白他同胞所面對的問題。
《馬》本節說到愚蒙的和失迷的人,提醒我們在舊約所獻的祭,是針對無意而犯的罪。至於故意犯的罪,律法沒有解救的方法。
5:3 故此,他理當為百姓和自己獻祭贖罪。
《馬》雖然祭司的人性是一個有利的條件,使他能與百姓認同,他的罪性卻絕對不利。他必須爲百姓和自己獻祭贖罪。
5:4 這大祭司的尊榮,沒有人自取。惟要蒙 神所召,像亞倫一樣。
《新》這…尊榮,沒有人自取:基督在世時,大祭司的職位是被一家族用錢買下的。
《啟》4~5:亞倫大祭司的職分本為神所立。到了耶穌時代,變成由羅馬皇帝來指派,精神領導的地位忝墮。基督這新的大祭司,祂作人中保的任務為神所派。《詩篇》2:7和110:4說祂是彌賽亞,是神的兒子,“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作大祭司,地位比亞倫高得多。
《馬》祭司的職分不是人可以自行選擇的。惟要蒙神所召,像亞倫一樣。神只選召亞倫和他的後裔爲祭司。在這宗族以外,沒有其它人可以在會幕或聖殿中事奉。
5:5 如此,基督也不是自取榮耀作大祭司,乃是在乎向他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的那一位;
《新》基督也不是自取榮耀作大祭司:神子是由父神所指派,正如此處引用的兩段預言性經文所顯示的(詩2:7;110:4)。然而,祂的大祭司職任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5:6),並不是照亞倫的等次。
《馬》作者繼而討論基督,說明他配擔當祭司的職分,因爲他是神親自命定的,且因著他擁有的人性,並他獲取的資格。
首先,他是神親自命定的。這是神權能的選召,與人間的親族世系無關。這裏涉及一種更美的關係,是世上的祭司所沒有的。我們的祭司,是神獨特的那一位兒子,永遠是由神所生的,是透過道成肉身而生,也是透過復活而生的。
5:6 就如經上又有一處說:「你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
《啟》《創世記》14:18-20記有麥基洗德的事。亞伯拉罕向他獻十分之一,因他是“至高神的祭司”。他帶著餅和酒來迎接亞伯拉罕,而餅和酒正是聖餐中耶穌的身體和血的表徵。這節引自《詩篇》110:4的經文,不但證明基督大祭司的地位為神所立,不屬亞倫的等次,而且是“永遠”的,毋須人繼承。這是一個完全、永遠、在神面前為人祈求的最高祭司職位。
《馬》此外,基督祭司的職分,屬於一更優勝的系統等次,因爲在詩篇一百一十篇4節,神向他這樣宣稱:你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爲祭司。在第七章,作者會更詳細地解釋這超越的身分。作者在這裏表達的要點,是基督的祭司職分與亞倫不同,乃是永遠的。
5:7 基督在肉體的時候,既大聲哀哭,流淚禱告,懇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就因他的虔誠蒙了應允。
《新》基督在肉體的時候:此處主要是指基督在客西馬尼園的痛苦。
《新》那能救他免死的主:指父神。耶穌並不畏懼肉體的受苦與死亡,乃是畏懼將人類的罪承擔在自己身上那種無法形容的痛苦(見太27:46)。雖然祂祈求叫這苦杯離開祂,但是他願成全父神旨意的決心並未動搖(見太26:34-46)。
《新》蒙了應允:祂的祈禱蒙父神應允,父神藉著復活救祂脫離死亡。
《啟》作者著重指出耶穌是真實歷史人物,是神子成為血肉之體來救拔人(2:14)。他提出耶穌作的一件事來證明,是四福音記載之外有關耶穌生平最感人的一件事。從耶穌的呼求與流淚,可以知道所指的或為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路22:44)。祂所掙扎的不是受苦和死亡,而是擔當全人類的罪的無比苦痛。祂不是哀求免死,而是為眾人赦罪的事向有能力救祂免死的神禱告。祂因甘願為人擔罪,祂的禱告因這虔誠而蒙應允,能完完全全順服神的旨意。
《馬》基督不但是無罪的神子,他也是一個真正的人。作者提到基督在肉體的時候,也嘗過人類的種種經歷,以證明他是一個真正的人。請留意作者形容他的一生,特別是他在客西馬尼園的經歷的用字:大聲哀哭、流淚禱告。所表達的,是他一生都是一個有所從屬的人,他順從神的旨意而活,並同樣有著人類一切與罪無關的情緒。
基督的禱告不是求可以不用經歷死亡;畢竟,爲罪人死正是他到世上來的目的(約一二27)。他所祈求的,是他可以從死亡中得救拔,叫他的靈魂不至被撇下留在陰間。神使他從死裏復活過來時,他的禱告便蒙了應允。他因他的虔誠蒙了應允。
5:8 他雖然為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
《新》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祂藉著苦難(見2:10註釋)得以「完全」(5:9),在曠野受試探與十字架痛苦的經歷都是祂的苦難。雖然祂是永恆的神子,但身為道成肉身的人子時,仍須學習順從—這並非說祂曾不順從,乃是說父神要祂順從到一個地步是祂以前從未經歷過的。祂所面臨的試探是真實的,要想打贏這場爭戰是艱難的,然而在亞當失敗跌倒之處,耶穌卻抵擋並得勝了。祂的人性因此圓滿無缺,「得以完全」(5:9),並且因著這個完全,祂能成為人「永遠得救的根源」(見9:12)。
《啟》基督本是完全的,但既成為人身,仍須學習順從。路加說耶穌年幼時智慧和身量一齊增長(路2:52)。祂遵守天父旨意的心逐漸增長,直到能完全以神的心意作祂自己的心意,釘死十字架上。這種人間經歷使基督更能成為體恤我們的大祭司。
《馬》道成肉身的奧秘──神如何能成爲人,以能爲人受死──再一次呈現。
他雖然爲兒子──他並不是“一個兒子”,即不是衆兒子其中的一個,而是神的獨生子。雖然這是鐵一般的事實,但他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他成爲人來到這個世界,其間嘗盡了各種爲人的滋味;要是他只留在天上,便永遠不會有這些體會。每早晨他都從父那裏聽取當天的指示(賽五○4)。他作爲兒子,一直順服父親的旨意,從經驗上學了順從。
5:9 他既得以完全,就為凡順從他的人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
《啟》9~10:“得以完全”四字說明主基督勝利通過一切考驗,從未失敗,因此成為我們得救的基礎。“永遠”是指得救的功效。凡盼望得到永遠救贖的人,也須像主基督一樣完全遵行天父的旨意。凡不問貧富、貴賤、自主、為奴,不分種族、膚色、性別,凡順從神的都可以成為祂的子民。基督大祭司的職分是普世性的。
《馬》他既得以完全。這不可能指他的個人品格,因爲主耶穌是絕對完美的。他說話、工作、行事,是完全沒有瑕疵的。那麽,他是在那一方面得以完全呢?答案就是在他成爲我們救主的職事上。如果他一直留在天上的話,他就不能夠成爲我們完全的救主。然而,他透過道成肉身、受死、埋葬、復活、升天,完成了將我們從罪中拯救出來所必須的工作;現今,他得享榮耀,成爲世人完全的救主。
他既回到天上,就爲凡順從他的人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他是全人類得救的根源,但只有順從他的人可以得救。
這裏說得救的條件是順從他。很多其他的經文顯示,得救的條件是信心。這明顯的矛盾可以怎樣調和呢?首先,所說的順從是因信心而産生的(羅一5;一六25~27):“神要求的順從,是信服他的話。”但同樣真確的是使人得救的信心,也會産生順服。根據新約聖經的真義,人不可能真心相信卻又不順從神。
5:10 並蒙 神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稱他為大祭司。
《馬》主耶穌既榮耀地完成作爲祭司的基本職分,便蒙神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稱他爲大祭司。
5:11 論到麥基洗德,我們有好些話,並且難以解明,因為你們聽不進去。
《新》有好些話:關於基督「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5:10)永遠為祭司。
《新》聽不進去:本書讀者的基督徒生命非但沒有長進,反而靈性遲鈍,精神懈怠(6:12)。
《啟》從本節可知作者熟悉這封信的讀者,曉得這種關於亞倫低於麥基洗德的討論太專門,他們會聽不進去,但頭腦成熟的應該可以明白。
《馬》到這裏,作者不得不稍爲離題。雖然他希望繼續討論基督按照麥基洗德等次而有的祭司職分,但卻有所不能。在神的管理下,他要責備他的讀者,因爲他們仍停留在幼嫩的階段;他也要嚴肅地警告他們,要慎防隨流失去。
有一個可悲的事實,就是我們領受真理的能力程度,受我們的屬靈情況所限制。聽不進東西的耳,不能領受深奧的真理!我們經常有門徒的情況,就是雖然主有很多事要告訴我們,但我們領受不來(約一六12)。
5:12 看你們學習的工夫,本該作師傅,誰知還得有人將 神聖言小學的開端另教導你們,並且成了那必須吃奶、不能吃乾糧的人。
《新》看你們學習的工夫:他們並非初信者。
《新》神聖言小學的開端:這些列在6:1-2(見該處註釋)。他們已經朝著成為(成熟)基督徒的目標踏出最初幾步,可是卻又跌回起點。
《新》乾糧:進深一步的教訓,如7章所論到的。
《啟》12~13:本信最早的讀當為歸信福音真理已有一段時日的人,他們聽不進因為不求長進。學習真道已久,本可教導別人,可惜仍處於步階段。神的“聖言”指神的曉諭,通常指舊約(參徒7:38;羅3:2)。此處當指福音,因為與“小學”一詞連用,有基本福音道理的意思,就如下一章要講明的事。吃奶的嬰孩應長大成人,改吃乾糧,能明白像麥基洗德這樣高深的道理。
《馬》作者提醒這些希伯來信徒說,他們受教的日子已有相當,照理本可以教導其他人的了。然而,很可悲,還得有人將神聖言的初階教導他們。
《馬》你們……本該作師傅:神的命令,是要每一個信徒長進至一個能夠教導別人的地步。每一個信徒都能夠教導另一個信徒!誠然會有一小撮人特別有教導的恩賜,但同樣屬實的,是每一個信徒也應參與一些教導工作。神從沒有打算只將這工作交給一小撮人。
《馬》並且成了那必須吃奶,不能吃乾糧的人:按在肉體說,一個永不能斷奶吃乾糧的小孩,就是在能力上有障礙。在屬靈上同樣有發育不健全的情況(林前三2)。
5:13 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練仁義的道理,因為他是嬰孩;
《馬》自稱是信徒但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練仁義的道理。他們只聽道而不行道。他們失去了他們沒有習練的道理,因而恆常地停留在嬰孩的階段。
他們沒有分辨屬靈事物的敏銳觸覺,且“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弗四14)。
5:14 惟獨長大成人的才能吃乾糧;他們的心竅習練得通達,就能分辨好歹了。
《新》長大成人的:指在靈性生活上長進,有健全的判斷力,能分辨好歹的基督徒。
《新》分辨好歹:這是無論肉體上或靈性上的嬰孩都做不到的。
《啟》在靈性上“長大成人”不是一蹴而成,而是不斷操練的結果,所操練的是“心竅”,也就是心靈中用來明白道理和判別是非的那一部分。人須心靈上成熟才能分辨是非好歹。
《馬》屬靈的乾糧是給長大成人的人吃的,他們的心竅習練得通達,就能分辨好歹了。由於這些人順從由神的話而來的亮光,因而造成一種屬靈的判斷力,能保守自己免陷於道德和教義上的危險。
《馬》在這段經文裏,作者勸讀者要分辨好歹,特別談到基督教與猶太教的分別。猶太教本身並不是邪惡的;利未的制度是神親自設立的。然而,這制度的目的是預表那位將要來的基督。一切儀文所預表的都要在他身上成全。現在,基督已經來了,人若放棄他而倚靠只是預表他的儀文,就是有罪的了。任何足以將人對基督的愛與忠誠搶奪過去的,都是邪惡的。在屬靈上長大成人的信徒,能夠分辨出亞倫裔祭司職分的有限,與基督祭司職分的優越。
-----------------------------------------------------------------------------------------------
<聖經靈修版/網路>
〈四章〉
大祭司的權威你知道了,耶穌卻更了不起……
4:14 基督的大祭司身分,比其他祭司更超越,對於猶太人來說,大祭司是地上最高的宗教權威,只有他才能每年一次進入至聖所,為全國百姓獻贖罪祭(參利16章)。像大祭司一樣,耶穌作我們和神之間的中保,作人的代表,在神面前為我們代求;祂也作神的代表,使我們確信神會寬恕我們。耶穌比猶太人的大祭司更有權威,因為祂既是真正的神,也是真正的人,祂不像大祭司每年只可以朝見神一次,基督就在神的右邊,為我們代求。
面對試探的重重圍困,苦無出路,而對人生悲苦,看不見曙光,可記得——還有祂?……
4:15 耶穌降世為人,跟我們一樣,經歷我們今天所面對的各種引誘,我們可以得到安慰,因為祂能夠體恤我們;但祂跟我們不同,祂雖然曾受引誘,卻沒有犯罪,祂是惟一在生命中完全沒有犯罪的人。這叫我們得著激勵,祂告訴我們面對試探引誘時,我們可以不犯罪。
心有積壓,久不釋懷,要坦然無懼,可以嗎——神能叫我可以,你說……
4:16 禱告是我們憑信心來親近神的途徑,有些基督徒禱告時膽怯地垂著頭,不敢求神滿足他們的需要;有些卻很輕率,漫不經心地祈求。神是君王,我們應當存著敬畏的心來到祂面前;神也是我們的朋友和謀士,我們也可以坦然無懼地向祂禱告。
〈五章〉
這裡所強調的信息……
5:4-6 本章強調基督的神聖工作和祂的人性(參詩2:7;110:4)。當時,耶路撒冷的大祭司由羅馬人選立,但在舊約時代,神揀選亞倫和他的後裔成為大祭司。基督與亞倫一樣,都是神所揀選的。
5:6 麥基洗德是撒冷城(即現時的耶路撒冷)的祭司(參7章;創16章人物介紹)。
死亡難捱,基督順服;試煉難過,要經歷嘛,總……
5:7 耶穌面對死亡時,實在是極其痛苦的(參路22:41-44),雖然祂曾向神呼求,但為了成就神的旨意,還是選擇了忍受痛苦、凌辱、與神分離和死亡。有時我們願意接受試煉,並不是因為喜愛受苦,而是希望順服神。當你面對試煉時,讓耶穌的順服來支持、鼓勵你吧。你知道耶穌基督與你同在,便能夠面對任何事情。
有時祂總好像不垂聽禱告——心裡會泛起這樣的聲音嗎?
5:7 你是否覺得神不垂聽禱告?應當以順服的靈去禱告,願意遵行神的旨意,祂必回應順服祂的兒女之呼求。
順服的生命是這樣的——你的生命嘛……
5:8 耶穌不是被動地照安排去生活,而是主動地選擇一生不斷地以父神的旨意為依歸(參約10:17-18)。祂選擇順服神,即使順服會令祂受苦和受死。因為祂在遭遇試煉的時候仍能完全順服,因此不論如何難以順服的情況,祂都能夠幫助我們順服。
祂是完全的,你對祂屬性的瞭解有多少?
5:9 基督在道德上是永遠完美的,藉著順服,祂向我們而不是向神或自己證實自己的完美。在聖經中,完美通常是指完全或成熟。藉著分擔我們的受苦經歷,現在祂就能夠把永恆的救贖賜給順服祂的人。(有關耶穌在世上對受苦的態度,請參腓2:5-11。)
不知道他們是為了甚麼而不長進?我呀?就是有一點點……
5:12-13 這些猶太基督徒不成熟,他們有些人本應該去教導別人,但自己連最基本的教導也沒有實踐出來。他們不願意跨越傳統和教條,又不願離開基本真理的討論。除非他們能夠離開安逸的環境,斬斷猶太教的束縛,停止嘗試將基督信仰與猶太教文化混雜,否則他們仍不能夠明白基督作為大祭司的教導。委身基督使人敢於離開安逸的環境。
你能分辨是正確引用經文,還是錯誤運用經文嗎?
5:12-14 為了要從初生的基督徒成長為成熟的基督徒,我們必須學習分辨是非黑白。我們要訓練自己的良知、感覺、思想和身體去分辨是非。你能在被試探引誘之前便覺察到它嗎?
嬰孩牙牙學語,很可愛;在屬靈上永為嬰孩,人還說可愛?若要成長……
5:14 我們是否有能力吸收神更深奧的真理——“乾糧”,乃取決於靈命的成長。很多時候,我們在靈命還未有這樣的消化能力之前,便想吃神的筵席。隨著在主裡日漸成長,把學習到的真理實踐出來,這樣,明白真理的能力就會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