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耶穌又在海邊教訓人。有許多人到他那裏聚集,他只得上船坐下。船在海裏,眾人都靠近海,站在岸上。
《新》坐下:是猶太教師教導時慣用的姿勢(見太5:1;路5:3;約8:2)。
《馬》1~2:耶穌又在海邊教訓人。人群擁擠使祂要用船作講壇,離岸不遠。祂再用自然界的事物來把關於祂的屬靈功課教訓人。
4:2 耶穌就用比喻教訓他們許多道理。在教訓之間,對他們說:
《新》比喻:通常是用日常生活中一些故事,來闡明某屬靈或道德方面的真理;其形式可為簡短的明喻、對比(見3:23註釋)、類比或格言式的諺語。通常,比喻只有一個主要論點,並非每一個細節都含有特別意義。見太13:3;路8:4等註釋。
4:3 「你們聽啊!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
《新》3~8:通常種子是用人手散播,因此有些種子會散落在不能結果子的地上(見路8:5註釋)。
《啟》不問環境如何不利,撒種的人已經出去撒種。種子撒下就有希望,收成也必豐碩(4:8)。
《馬》3~4:這個比喻關於撒種的人、種子和泥土。路旁的土質太硬,種子鑽不進去。飛鳥來就吃掉了。
4:4 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吃盡了;
4:5 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
《馬》5~6:土淺石頭指一層薄塵土蓋著底層的石頭。土淺使種子扎根不深。
4:6 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
4:7 有落在荊棘裏的,荊棘長起來,把它擠住了,就不結實;
《馬》荊棘地是長滿荊棘的樹叢,使種子吸收不到營養分和陽光,於是便窒息了。
4:8 又有落在好土裏的,就發生長大,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新》結實…有一百倍的:一百倍的收成是異乎尋常的豐收(見創26:12)。收割常被用來比擬神國度最後的實現(見珥3:13;啟14:14-20)。
《馬》8~9:好土既深又肥沃,最合適種子生長。種子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4:9 又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4:10 無人的時候,跟隨耶穌的人和十二個門徒問他這比喻的意思。
《馬》10~12:當無人的時候,門徒就問祂爲何用比喻教訓人。祂告訴他們,神國的奧祕只叫有願意接受的心的人知道。那時新約的奧祕是沒有人知道的,惟有藉特別的啓示才能認識的真理。神國的奧祕就是:
1.主耶穌乃以色列的王,祂卻遭到拒絕。
2.神國確實設立在地上之前要插入一段時期。
3.在這時期裏,國度是屬靈的。凡認基督是王的,都在國中,即使王暫時離去了。
4.在加插的時期裏,神的道將要撒開,並有不同的收成。有些人確實被改變,其他只是掛名的信徒。自稱爲基督徒的人在形式上的國度裏仍有分,但惟有真的基督徒才能進入真實的國度裏。
第11和12節解釋爲何用比喻來講說真理。神把祂家裏的祕密啓示給那些心靈開啓、樂意接受和順服的人;向那些拒絕接受光的人,卻特意隱藏起來。他們就是耶穌所指的“外人”。第12節的用詞對一般讀者來說,似乎有點苛刻且不公平:“叫他們看是看見,卻不曉得;聽是聽見,卻不明白,恐怕他們回轉過來,就得赦免。”
可是我們得牢記,這些人曾享用很大的權利。神的兒子曾在他們中間教訓人,又在他們面前施行很多大能的神蹟。他們不僅不承認祂真是彌賽亞,且更拒絕祂。他們唾棄世界的光,故此在祂那些教訓的光中,他們也要遭否認。此後,他們要看見祂的神蹟,卻不曉得屬靈的含義;也要聽見祂的話,卻不了解其中深奧的功課。
聽福音的最後機會是真有其事的,人是有可能犯罪遠離恩典日子的。人會飄流遠離救贖。有些曾經拒絕救主的人,確實是再沒有機會悔改得赦免了。他們可以聽到福音,但種子落在頑梗的耳和冷淡的心上。我們常說:“有生命就有希望。”但聖經提到一些人,他們雖然生存,卻沒有悔改的希望(例如:來六4-6)。
4:11 耶穌對他們說:「 神國的奧祕只叫你們知道,若是對外人講,凡事就用比喻,
《新》神國的奧祕:在新約聖經中,「奧祕」是指神已向祂子民啟示的一些事。這以前不為人知的奧祕現在向所有人宣告了,但只有那些有信心的人才能看見。在這段經文中,此奧祕似乎是指神的國度因著耶穌基督的來臨更趨近了。
4:12 叫他們看是看見,卻不曉得;聽是聽見,卻不明白;恐怕他們回轉過來,就得赦免。」
《新》耶穌把自己用比喻講道,看為與以賽亞的事工相似:以賽亞雖因他的事工收了一些門徒(賽8:16),但同時也顯露了很多人硬心不接受神的警告和邀請。
《啟》不信的人若不悔改,就是看見聽見也不會明白。認識神國奧祕的恩賜為神所賜,不靠個人的地位與才能。比喻可以考驗一個人靈性的深度。
4:13 又對他們說:「你們不明白這比喻嗎?這樣怎能明白一切的比喻呢?
《馬》主耶穌再說撒種的比喻,指門徒若不明白這簡單的比喻,又怎能明白其他有關的比喻。
4:14 撒種之人所撒的就是道。
《新》道:這個解釋是要門徒留意,人對耶穌所傳之道的反應。儘管有很多攔阻,但神的道終必應驗。
《馬》救主沒有指出撒種之人是誰。可能是祂自己,或那些代表祂去傳道的人。祂說種子就是道。
4:15 那撒在路旁的,就是人聽了道,撒但立刻來,把撒在他心裏的道奪了去。
《馬》15~20:不同的土壤代表各人的心,和他們對道的不同反應,如下:
撒在路旁的(15節)。這人的心剛硬,很頑固,未曾被破碎,定意對救主說“不”。鳥代表撒但,把道奪去。罪人不爲信息所動,也不扎心。他漠不關心,全不在乎。
撒在石頭地上的(16-17節)。這人對道有表面的反應。或許由於福音的熱烈呼籲,一時衝動表示相信基督,但那只是心智上的贊同而已。這人沒有把自己真正交託給基督。他歡喜領受道,他若深深的懊悔而領受,情況就不一樣了。他看似發展得活潑,及至因爲信主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他發現代價不輕,便完全放棄了。他跟著風氣,表示自己是基督徒,但逼迫把他的虛假揭露。
撒在荊棘裏的(18-19節)。這些人起初也有立志的心。從外表說,他們似乎是真信徒。後來他們被事務、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所纏累,於是失去對屬靈事物的興趣,最後更放棄承認是基督徒。
撒在好地上的(20節)。這些人不計較代價,絕對接受神的道。他們真正重生了,基督──他們的王──的忠心子民。世界、肉體或魔鬼都不能動搖他們對祂的信心。
那些好地的聽道者中間,也有不同程度的結果。有結實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結實的程度由什麼決定?最能結實的生命,乃是迅速、無條件而喜樂地遵行神道的人。
4:16 那撒在石頭地上的,就是人聽了道,立刻歡喜領受,
4:17 但他心裏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的,及至為道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
4:18 還有那撒在荊棘裏的,就是人聽了道,
4:19 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和別樣的私慾進來,把道擠住了,就不能結實。
《新》錢財的迷惑:財富易使人有一種自足、安全和幸福的錯覺(10:17-25;見申8:17-18;32:15;傳2:4-11;雅5:1-6)。
4:20 那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聽道,又領受,並且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
耶穌用生活經驗來闡釋真理,怪不得男女老少都可以明白耶穌,你也是其中之一呢……
4:2 耶穌用比喻來教導群眾,用為人所熟悉的景象,以故事的形式來解釋屬靈的真理。這種教學法迫使聽眾思考真理。但對頑固和抱有成見的人來說,比喻隱藏了真理。大部分的比喻都只有一個重點,我們要小心,不要偏離耶穌想要教導我們的真理。
瞭解農夫如何撒種,可幫助我們更好地明白這個比喻……
4:3 當時,農夫撒種是把一大袋種子背在肩上,在田間邊走邊用手播種,所以,農作物不會整齊均勻地生長,農夫也不能控制種子一定落在好土上,而不落在路旁、石頭間隙、荊棘叢裡或被風吹走。他們隨便地撒,大部分種子會落在好土上,確保收成。
山澗清流、樹梢輕風,有耳朵就可以聽得到;耶穌的話,有耳朵也當聽,我聽到了多少?
4:9 我們有耳,可聽到耶穌說話,但是要從中領悟屬靈的意義,就必須用心聆聽了。人群中,有些人正尋找證據攻擊耶穌,有些人則真正希望學習真理和成長。耶穌的話只為誠心尋求祂的人而說。
真理只叫真心追求的人明白,我可以怎樣向人傳福音?
4:11-12 有些人沒有預備好接受真理,所以不能明白真理。神把真理啟示給願意在生活中實踐真理的人。當你跟別人談論神時,若他們還未預備好,他們便不會明白。你要有耐性,抓住每個機會把更多關於神的真理告訴他們,祈求聖靈打開他們的心靈接受真理。
總有些地方不太想神來管理,是吧?是……
4:14-20 種子落在四種不同的土壤代表人對神的話四種不同的反應。我們通常以為耶穌在談論四種不同的人,不過,祂也可能在談論人生命中不同的時期和階段,或人在生命某些範疇中接受神信息的程度。舉例來說,你把前途交給神,但在運用金錢方面,卻不願意神插手;對於神要求你敬拜祂,你的回應也許會像種子落在好土上,可是,對於祂要你幫助有需要的人,你的回應卻如種子落在石頭地上。我們在生命中任何時候任何範疇,都應該努力追求,像落在好土上的種子一樣多結果子。
沒有安全感的年代,叫人不斷去追求……你追求些甚麼?
4:19 今生的憂慮、錢財所帶來虛假的安全感和其他的私慾,困擾著第一世紀的門徒,今天也同樣困擾著我們。我們很容易把時間擠得滿滿的,不斷追求物質的生活,叫我們不能聽見神的話。我們的心靈要為神預留空間,聆聽神對自己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