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17:14 耶穌和門徒到了眾人那裏,有一個人來見耶穌,跪下,
《馬》14~15:走到山腳下,有一位傷心欲絕的父親等待著救主來到。他來見耶穌,跪下,哀求主醫治他被鬼附的兒子。他兒子患有嚴重癲癇的病,這病屢次使他跌在火裏,屢次跌在水裏,他受盡燒傷和遇溺之苦。其實,他正是受撒但苦害的典型例子;撒但比一切的監工更殘酷無良。
17:15 說:「主啊,憐憫我的兒子!他害癲癇的病很苦,屢次跌在火裏,屢次跌在水裏。
17:16 我帶他到你門徒那裏,他們卻不能醫治他。」
《馬》那父親曾向門徒求救,但所學到的只是“人的幫助是枉然的”。他們根本沒有能力醫治。
17:17 耶穌說:「噯!這又不信又悖謬的世代啊,我在你們這裏要到幾時呢?我忍耐你們要到幾時呢?把他帶到我這裏來吧!」
《馬》這番話是向門徒說的,他們沒有信心治好癲癇病;同樣,他們正反映那時的猶太人是何等缺乏信心和剛愎頑梗。
17:18 耶穌斥責那鬼,鬼就出來;從此孩子就痊癒了。
《新》並非所有癲癇病都是被鬼附的結果,但此處的案例卻是。
《啟》癲癇病不一定是鬼附,但這個人的病卻是鬼附的結果。
《馬》患癲癇病的人被帶到耶穌那裏,耶穌斥責那鬼,病者就立刻痊癒了。
17:19 門徒暗暗地到耶穌跟前,說:「我們為甚麼不能趕出那鬼呢?」
《馬》19~20:門徒對自己能力不濟大惑不解,便私下問主,希望知道原因。主的答案簡單直接:他們的信心小。如果他們的信心像一粒芥菜種(最小的種子),他們便能吩咐一座山挪到海裏去。當然,我們該知道真信心必須扎根在神的應許或吩咐上。基督徒必須有堅定的信心,相信即使難題何等艱巨,天父也必能施行神蹟,化險爲夷。在信的人,沒有一件不能做的事。
17:20 耶穌說:「是因你們的信心小。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座山說:『你從這邊挪到那邊』,它也必挪去;並且你們沒有一件不能做的事了。
17:21 至於這一類的鬼,若不禱告、禁食,他就不出來(或譯:不能趕他出來)。」
《馬》這句在大部分當代聖經都省略了,原因是許多早期抄本都沒有這句。但是,它卻在大部分抄本中出現,而且與一個特別的上文下理相配合。
17:22 他們還住在加利利的時候,耶穌對門徒說:「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裏。
《新》這是耶穌第二次預言其死,第一次在16:21。
《馬》22~23:沒有號角吹奏,也沒有話劇演繹,耶穌每次簡單直接地提醒門徒,自己將要被殺害。那句印證和勝利的話再次出現──第三日祂要復活。祂若不預先告訴門徒祂的死,當事情真要發生,門徒便會完全不知所措,極之迷惘。耶穌受盡痛苦、羞辱的死,與他們對彌賽亞的期待完全不符。門徒知道耶穌將要離開他們,並且被殺害,便極爲憂傷。他們雖聽過耶穌受難的預言,卻似乎已把祂復活的應許抛諸腦後。
17:23 他們要殺害他,第三日他要復活。」門徒就大大地憂愁。
17:24 到了迦百農,有收丁稅的人來見彼得,說:「你們的先生不納丁稅(丁稅約有半塊錢)嗎?」
《新》丁稅:(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聖殿稅」)是每個廿歲及廿歲以上的男丁必須繳納給聖殿的年稅(出30:13;代下24:9;尼10:32)。稅值半舍客勒(約兩天的工資),用以保養維護聖殿。
《啟》丁稅:又稱“殿稅”,是猶太男子每年要繳的稅項,作聖殿維修的費用(參出30:16)。
《馬》24~25:到了迦百農,收丁稅的人問彼得,究竟他的先生是否繳納半塊錢,作殿裏的經費。彼得回答說:“納。”也許這個被誤導的門徒,不想基督尷尬。
主跟著顯出祂是無所不知的。彼得回來,尚未有機會說出發生什麽事,耶穌便先問他:“你的意思如何?世上的君王,向誰徵收關稅、丁稅?是向自己的兒子呢?是向外人呢?”要明白這條問題,必須先了解當時的社會。當時統治者向人民徵稅,以支持國家和王室的經費,卻不必向自己家人徵稅。但今天的政府向人人徵稅,包括統治者和他的家人。
17:25 彼得說:「納。」他進了屋子,耶穌先向他說:「西門,你的意思如何?世上的君王向誰征收關稅、丁稅?是向自己的兒子呢?是向外人呢?」
17:26 彼得說:「是向外人。」耶穌說:「既然如此,兒子就可以免稅了。
《新》兒子就可以免稅了:其含義是說,彼得和其餘的門徒是屬神國度的人,但不信的猶太人卻不是(見21:43)。
《馬》彼得回答說統治者是向外人徵稅。這答案十分正確。耶穌進一步指出兒子就可以免稅了。由於聖殿是神的家,耶穌(即神的兒子)若交稅支付殿的經費,便相等於向自己交稅。
17:27 但恐怕觸犯(觸犯:原文是絆倒)他們,你且往海邊去釣魚,把先釣上來的魚拿起來,開了牠的口,必得一塊錢,可以拿去給他們,作你我的稅銀。」
《啟》這一塊錢的價值剛夠繳納耶穌和彼得二人的殿稅。王室的人可以免稅;耶穌為神子,不用交稅來維持神殿;但耶穌不願觸犯徵稅的人,還是交了。
《馬》雖然耶穌不必交稅,但主卻同意交。那麽,祂如何把錢拿來?聖經從沒記載耶穌攜帶金錢。祂叫彼得往加利利的海邊去,然後把先釣上來的魚拿來。原來那條的囗中有一塊錢,彼得便把這塊錢分兩分,繳交耶穌和他的稅。
雖然作者只是輕描淡寫地敘述這次驚人的神蹟,但我們卻清楚看見基督是無所不知的。祂知道加利利海中的魚,那一條囗中有錢幣;祂知道這條魚的位置;祂甚至知道彼得先捉的魚,魚的囗中便有錢幣。
如果耶穌執著屬神的原則不放,祂就不會繳稅。對祂來說,這不是道義的問題,但祂願意繳稅,而不願絆倒人。今天,我們作信徒的已從律法中獲釋出來。不過,我們也當尊重別人的良心,不作任何絆倒人的事。
------------------------------------------------------------------------------------------
<聖經靈修版/網路>
主啊我求你——心卻想祂真的可幫助我嗎?如果可以看到就好了……
17:17 門徒已經有醫治的權能,但仍然不懂得如何運用神的能力。耶穌對這個缺乏信心和毫無反應的世代感到失望,祂的門徒只是反映現實而已,耶穌並不是要批評他們,只是要鼓勵他們要有更大的信心。
把山移開?趕出鬼來?好像太難了一點……
17:17-21 門徒不能趕出那鬼來,耶穌指他們信心小。可能門徒嘗試用自己的能力而非神的能力去趕鬼。把山移開的是神的能力,而非我們的信心,但我們要有信心,才能成事。芥菜種是蔬菜中最小的種子,即使是微小、未發育的信心也已足夠了!神與我們同在,就算是點點的信心也能發揮極大的力量。你若覺得軟弱無力,就要檢討自己的信心,確定自己是倚靠神的能力,而不是信靠自己的能力去達到目標。
我常祈求神,好像沒有果效,我欠缺了甚麼?
17:20 耶穌要讓門徒知道,信心對他們將來的事工是何等重要。你正面對一個仿如大山的難題嗎?就把眼目從這座山轉向基督,對祂存更大的信心,惟有這樣你為祂而做的工才會有果效和充滿能力。
門徒聽話只聽一半,以致不甚明白;你憂心自己也會這樣嗎?
17:22-23 耶穌再一次預言自己的死(參16:21),但更重要的是祂提到自己的復活。可惜門徒只聽了耶穌前半部的話,就感到失望,他們不能夠理解耶穌為何要到耶路撒冷去自找麻煩。直到五旬節,門徒才能完全領悟耶穌受難跟復活的目的(參徒2章)。我們不應該因為自己對耶穌的事情理解得緩慢而不安。你看門徒一直與耶穌在一起,看過祂行神蹟,聽過祂講道,仍然難以理解祂的事情,但不管有何疑問,他們仍然相信耶穌。我們也要追求更大的信心。
既交了稅,還要交殿稅,有何用途?
17:24 所有猶太男丁都要繳納殿稅,作為保養聖殿之用(參出30:11-16)。稅吏會設一些繳稅亭收集這些稅款。只有馬太福音記載這件事,可能因為作者自己曾是稅吏。
神的供應是充足的,所以我想我不用勞碌也可以吧……
17:24-27 耶穌藉著這件事強調自己君王的身分:君王不必納稅,也不會向其家人徵收稅款;耶穌是君王,不必納稅。但耶穌為自己和彼得準備稅銀,是為了不跟那些不明白祂君王身分的人發生衝突。雖然耶穌供應稅銀,但彼得也要出去拿取;同樣,我們所擁有的最終也是神的供應,但祂仍然希望我們積極地參與取得的過程。
我們既是天國的子民,在今生只管遊戲好了……
17:24-27 我們是神的子民,要忠於真正的君王耶穌基督,在地上我們只是客旅,但仍然須與地上的政府合作,承擔市民的責任。一個特使到別國也要遵守當地的法律,因他是代表那差他去的。我們是基督的使者(參林後5:20),在世上你有沒有作一個好的使者,代表耶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