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
10:1 羅波安往示劍去,因為以色列人都到了示劍,要立他作王。
《新》1~19:歷代志作者將王國分裂的主要責任歸罪在反叛的耶羅波安身上(參13:6-7)。
《新》羅波安:主前九三○至九一三年作王。
《啟》本書開始記述分裂後的王國,比《列王紀》的篇幅短,極少涉及北國以色列;所用材料也非全來自《列王紀》,獨立的史料頗多。
作者雖略去北國,但凡是北國與南國接觸的史事仍加保留。讀本章至13章及28章,可知北國在作者心目中仍為以色列的一部分,不過已經離棄了神,是必須悔改、更新的一部分。作者關心北國的百姓,譴責北國的君王。
本章至12:16記接續所羅門為王的羅波安,幾全部採用了《王上》12和14章的材料,並添上自己的資料:1.羅波安的失敗導致王國分裂(10:1-11:4);2.聽從神的話,鞏固南國猶大(11:5-23);3.因驕傲招來災禍(12:11);4.因謙卑而得善終(12:12-16)。
以色列王國的分裂在所羅門王時代已種下禍根。羅波安若肯舒解民困,分裂的苦難本或可避免;但他變本加厲,以致一發不可收拾(13-16節)。本書作者寫南國猶大史時,雖未圖為羅波安脫罪,但已將分裂的責任部分歸諸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看13:6-7)。
10:2 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先前躲避所羅門王,逃往埃及,住在那裏;他聽見這事,就從埃及回來。
《新》耶羅波安:這是歷代志第二次提到他(見9:29)。歷代志作者假設讀者熟悉王上11:26-40的事跡。
10:3 以色列人打發人去請他,他就和以色列眾人來見羅波安,對他說:
10:4 「你父親使我們負重軛做苦工,現在求你使我們做的苦工負的重軛輕鬆些,我們就事奉你。」
10:5 羅波安對他們說:「第三日再來見我吧!」民就去了。
10:6 羅波安之父所羅門在世的日子,有侍立在他面前的老年人,羅波安王和他們商議,說:「你們給我出個甚麼主意,我好回覆這民。」
10:7 老年人對他說:「王若恩待這民,使他們喜悅,用好話回覆他們,他們就永遠作王的僕人。」
10:8 王卻不用老年人給他出的主意,就和那些與他一同長大、在他面前侍立的少年人商議,
10:9 說:「這民對我說:『你父親使我們負重軛,求你使我們輕鬆些』;你們給我出個甚麼主意,我好回覆他們。」
10:10 那同他長大的少年人說:「這民對王說:『你父親使我們負重軛,求你使我們輕鬆些』;王要對他們如此說:「我的小拇指比我父親的腰還粗;
10:11 我父親使你們負重軛,我必使你們負更重的軛;我父親用鞭子責打你們,我要用蠍子鞭責打你們。』」
10:12 耶羅波安和眾百姓遵著羅波安王所說「你們第三日再來見我」的那話,第三日他們果然來了。
10:13 羅波安王用嚴厲的話回覆他們,不用老年人所出的主意,
10:14 照著少年人所出的主意對他們說:「我父親使你們負重軛,我必使你們負更重的軛;我父親用鞭子責打你們,我要用蠍子鞭責打你們。」
10:15 王不肯依從百姓;這事乃出於 神,為要應驗耶和華藉示羅人亞希雅對尼八兒子耶羅波安所說的話。
《新》亞希雅:歷代志作者假設讀者熟悉王上11:29-33的事跡。
《啟》本書未記先知亞希雅撕裂新衣,預言將從所羅門王手中奪回十個支派給予耶羅波安的事(王上11:30以後)。可能當日民間均知此事,毋須重提。
10:16 以色列眾民見王不依從他們,就對王說:我們與大衛有甚麼分兒呢?與耶西的兒子並沒有關涉!以色列人哪,各回各家去吧!大衛家啊,自己顧自己吧!於是,以色列眾人都回自己家裏去了。
《啟》以色列王國自此分裂為二。跟隨耶羅波安的十個支派,在北方立國,仍名為“以色列國”,以以法蓮為首。擁護大衛王朝的只有兩個支派(猶大和西緬)加上一部分便雅憫,名為“猶大國”。《歷代志》的歷史是以猶大國王室正統的記載為主。猶大國在羅波安之後共有十九個王,都是大衛的後裔。
王國分裂以後,“以色列人”一名多指北方以色列國(有時也用“以法蓮”一名代替)。
10:17 惟獨住在猶大城邑的以色列人,羅波安仍作他們的王。
10:18 羅波安王差遣掌管服苦之人的哈多蘭往以色列人那裏去,以色列人就用石頭打死他。羅波安王急忙上車,逃回耶路撒冷去了。
《新》掌管服苦之人的哈多蘭:曾在所羅門王手下任同樣職位(王上4:6;5:14「亞多尼蘭」)。
《啟》哈多蘭:又名亞多蘭(王上12:18),為大衛王朝舊臣,主管人力的徵調和分配。此時奉王命往北國行使權力,遭遇抵抗,為人打死。羅波安知統一無望,自示劍逃回耶城,分裂已成定局。
10:19 這樣,以色列人背叛大衛家,直到今日。
-------------------------------------------------------------------------------------------------
<聖經靈修版/網路>
羅波安為甚麼選擇在示劍登基?
10:1 以色列人立王,通常在首都耶路撒冷舉行。但是羅波安看到北方的支派可能叛變,他為了控制全境,所以往耶路撒冷以北約31公里的示劍,選擇在那裡被膏立。示劍是約書亞臨死以前,召聚以色列領袖與神立約的地方(參書24:1)。
人往往寧願聽信順耳的讒言;我對於身旁人的意見,究竟用甚麼準則去決定採納與否?
10:1-15 聽信讒言必招大禍。羅波安坐失良機,無法統治一個太平統一的王國,是因為他不聽父親所羅門時代的老臣勸諫,寧可聽同輩人的謀略。他尋求建議,犯了兩個錯誤:(1)對於比他更明暸情勢之人的獻策,他未有慎重地考慮;(2)他沒有求神賜智慧,使他能分辨這兩個建議中哪一個更好。
人很容易聽從與自己不相上下的人的意見,因為他們的感受常與我們的一樣。但是這些人的見地可能有限,當留心聽比我們老練的人所言,他們的意見很值得參考,因為他們比我們見多識廣,更能通透全局。
耶羅波安為甚麼會逃到埃及去?
10:2-3 耶羅波安為甚麼會在埃及?因為亞希雅先知曾預言:以色列國將要分裂,耶羅波安要在北國為王。所羅門聽到這話想要殺他,所以他被迫逃往埃及(參王上11:26-40)。
羅波安竟說出這樣的話,你想他從父親所得的影響是——這對作父親的可真是大提醒……
10:14 羅波安從他父親所羅門身上,一定看到一幅作首領的不平衡的畫面;他顯然只看到治國的艱難,卻沒有看到守成的機會。他只留意父親嚴厲的統治,自己就定意對百姓更加嚴厲。你與兒女談到自己的責任時,一定不要只說埋怨不滿的話,要多說喜樂的話;否則,你會令子女對你所做的工作,並你所服事的人產生反感。
羅波安貪權,幾乎失去一切;在不可貪之處,我是否可以放手?
10:16-19 羅波安想以鐵腕統治來掌握全國,結果幾乎失去所有的。他的動機出於貪慾和權力,又操之過急,遂使國家分裂。其實他何需更多的金錢和權力,因為他已經承受了世上最富足的王國;他也不需要對國民控制更嚴,因為他已經是君王。他的要求不是出於屬靈的明辨,而是出於自私。凡堅持要得到一切的人,常常損失慘重,甚至落到一無所獲的下場。
以色列國分裂了——
10:16-19 這是以色列國分裂的開始。原本太平而統一的王國一分為二:十個支派隨從耶羅波安,自稱為以色列國,或稱北國;猶大和便雅憫這兩個支派則繼續對大衛的後裔效忠,接受羅波安的統治,他們自稱為猶大國,或稱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