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1日 星期三

20110831撒母耳記上13章1-23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13:1 掃羅登基年四十歲;作以色列王二年的時候,

   《新》年四十歲…二年:本節的用詞,與經常用來介紹後來君王的用詞形式相同(如見撒下2:10;5:4;王上14:21;王下8:26)。

   《馬》我們讀到本節時,感到有明顯的困難,因爲聖經版本有不同的翻譯。英文聖經英王欽定本和新英王欽定本的譯法是:“掃羅作王一年了,而當他作以色列王兩年的時候……。”英文修定本譯爲:“掃羅登基時年三十歲,而他作以色列王兩年……。”修訂標準本:“掃羅登基……歲,而他作以色列王二年。”新美國標準本:“掃羅登基年四十歲,他作以色列王三十二年。”有些七十士譯本的手抄本乾脆地略去這節難題經文。最可取的解釋是,古代後期世紀的抄寫員遺漏了一些希伯來文的字母。然而我們確知掃羅掌權的時候,已是成熟的男人,因爲那時他兒子約拿單已屆參軍的年齡。

13:2 就從以色列中揀選了三千人:二千跟隨掃羅在密抹和伯特利山,一千跟隨約拿單在便雅憫的基比亞;其餘的人掃羅都打發各回各家去了。

   《新》密抹:位於伯特利東南及基比亞東北面,靠近一隘口(見13:23)。

   《新》約拿單:掃羅之長子(見14:49),此處是第一次提到他。

   《馬》2~5:掃羅建立了三千人的軍隊,約拿單率領他的部屬攻陷在迦巴的非利士人的防營,地點在耶路撒冷的北面。這激起非利士人召集龐大的軍隊全力作戰。(有些譯本依照敘利亞文版本及一些七十士譯本的手抄本,第5節譯爲三千輛鐵車,這數目較配合馬兵六千。)”

13:3 約拿單攻擊在迦巴的非利士人的防營,非利士人聽見了。掃羅就在遍地吹角,意思說,要使希伯來人聽見。

   《新》迦巴:位於密抹以南一峽谷對面。

13:4 以色列眾人聽見掃羅攻擊非利士人的防營,又聽見以色列人為非利士人所憎惡,就跟隨掃羅聚集在吉甲。

   《新》憎恨:用來描寫強烈敵意的隱喻,如用在撒下10:6;16:21;創34:30(「有了臭名」);出5:21(「有了臭名」)。

   《新》吉甲:見11:14註釋。按原定計畫,掃羅蒙指示應在那裏等候撒母耳(見13:8;10:8等註釋)。

   《啟》撒母耳早已和掃羅約定,要在吉甲聚集並獻燔祭(看10:8)。掃羅被立為王的一個大目的是要領導以色列人消滅非利士人,不受其轄制。

13:5 非利士人聚集,要與以色列人爭戰,有車三萬輛,馬兵六千,步兵像海邊的沙那樣多,就上來在伯亞文東邊的密抹安營。

   《新》有車三萬輛:(原文譯註:新國際版據某些七十士譯本抄本及敘利亞文通俗譯本譯作「有戰車三千輛」;和合本譯法與希伯來經文同)。西西拉手下的迦南人(見士4:13)有戰車九百輛。以色列人直到所羅門時代才擁有戰車(見王上4:26;編者註:「套車的馬」新國際版譯作「戰車」)。

13:6 以色列百姓見自己危急窘迫,就藏在山洞、叢林、石穴、隱密處,和坑中。

   《馬》6~9:希伯來人面對挑戰時,顯得懦弱非常,有人已逃到約旦河的對岸。他們在軛下很久,認爲力爭重獲自由似乎已經不可能了。非利士人佔盡上風。掃羅在吉甲等候撒母耳的時候(參看一O8),召集時人數越來越少。到第七天,撒母耳還未出現,掃羅眼看兵力減退,敵軍威脅逼迫,感到時勢所迫,便私自獻上燔祭,縱使他不是利未人,沒有權這樣行。但儘管撒母耳看似遲了,掃羅也沒有理由僭越祭司的位分。

13:7 有些希伯來人過了約旦河,逃到迦得和基列地。掃羅還是在吉甲,百姓都戰戰兢兢地跟隨他。

13:8 掃羅照著撒母耳所定的日期等了七日。撒母耳還沒有來到吉甲,百姓也離開掃羅散去了。

   《新》撒母耳所定的日期:見10:8註釋。掃羅清楚知道撒母耳較早時給他的指示,所指的就是這次在吉甲的集會。

   《新》百姓也離開掃羅散去了:集會拖延了七天,使以色列軍心更加恐慌。

   《啟》等了七日:是照撒母耳的吩咐。以色列人本來就已很害怕(6節),時間一長,更是恐懼,紛紛離開。掃羅的核心軍隊只剩下六百人(15節)。

13:9 掃羅說:「把燔祭和平安祭帶到我這裏來。」掃羅就獻上燔祭。

   《新》掃羅就獻上燔祭:撒母耳曾應許他,要在以色列人出戰前(7:9)親自獻上這些祭(見10:8),且吩咐掃羅要等候他的來到及指示。

   《啟》掃羅沒有等撒母耳獻祭後才開始戰鬥,反超越自己的職權,作了應由利未祭司擔任的工作,又以為憑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可以挽救危急。

13:10 剛獻完燔祭,撒母耳就到了。掃羅出去迎接他,要問他好。

   《馬》10~14:撒母耳事後來到。知道掃羅所作的事。掃羅雖然滿有藉口。但始終不能抹去他不遵從神的事實。撒母耳一針見血地指出:“你沒有遵守耶和華你神所吩咐的命令。”他因此失去他的王位。神已找到另一個合他心意的人。這是掃羅犯的第一個罪。另有別的罪招致他失去以色列的王位。其他的罪有:他魯莽的約誓(一四);姑息亞甲和貪惜與亞瑪力人爭戰後最好的戰利品(一五);殺害亞希米勒和其餘八十四個祭司(二二);多次想殺害大衛(一八-二六);求問隱多珥的女巫(二八)。

  我們也像掃羅一樣,常常掩飾自己的錯誤與罪,亦用屬靈術語來解釋因由,但是,那些藉口不能減輕不順服神的罪,祂鑒察我們真正的動機。只有坦率認罪,祂才赦免我們、復興我們,賜福與我們。

13:11 撒母耳說:「你做的是甚麼事呢?」掃羅說:「因為我見百姓離開我散去,你也不照所定的日期來到,而且非利士人聚集在密抹。

13:12 所以我心裏說:恐怕我沒有禱告耶和華。非利士人下到吉甲攻擊我,我就勉強獻上燔祭。」

13:13 撒母耳對掃羅說:「你做了糊塗事了,沒有遵守耶和華你 神所吩咐你的命令。若遵守,耶和華必在以色列中堅立你的王位,直到永遠。

   《新》你做了糊塗事了:掃羅行動的愚昧與犯罪之處(見26:21;撒下24:10;代上21:8;代下16:9),在於他以為即使不理會耶和華先知撒母耳的指示,仍可提高以色列人勝過非利士人的可能性。

   《新》沒有遵守耶和華你神所吩咐你的命令:掃羅應知道先知撒母耳的話就是耶和華的話(見3:20;15:1;出20:18-19;又見出7:1-2註釋)。當掃羅違背撒母耳的指示時,他就觸犯了在神權統治下任職的一個基本要求。他在治理時不能漠視律法和先知的指示(見12:14、23;15:11等註釋)。

   《啟》13~14:以色列人的王和鄰邦的王不同,他只是神的僕人,要遵守神的律法,聽先知的話。掃羅因此受責,王位也不能像別國一樣由兒子繼承。

13:14 現在你的王位必不長久。耶和華已經尋著一個合他心意的人,立他作百姓的君,因為你沒有遵守耶和華所吩咐你的。」

   《新》你的王位必不長久:掃羅的兒子不會繼承他的王位;日後歷史上也不會有以他為名的朝代(這話與耶和華對大衛說的話正成對比,撒下7:11-16)。此話與耶和華對以利說的話甚為相似(見2:30、35)。

   《新》耶和華已經尋著一個合他心意的人,立他:保羅在安提阿曾引用此話(徒13:22)。

   《新》君:(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領袖」)見9:16註釋。

13:15 撒母耳就起來,從吉甲上到便雅憫的基比亞。掃羅數點跟隨他的,約有六百人。

   《新》六百人:七天的拖延,大大削減了掃羅的實力(見13:2、4、6-8)。

   《馬》15~23:掃羅帶著他的六百人,與約拿單在吉甲會合。非利士人安營在不遠的密抹,派掠兵分別往東、西、北各方。以色列似乎無助,不能阻止敵人。非利士人長久控制局面,已廢去以色列境內的鐵匠。以色列人無力去征服別人,軍隊沒有鐵製的武器,也沒有改裝武器的設備。希伯來人要到非利士人那裏才能打磨農耕工具。只有少數人擁有兵器(刀)。局勢看來十分嚴峻。

13:16 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並跟隨他們的人,都住在便雅憫的迦巴;但非利士人安營在密抹。

13:17 有掠兵從非利士營中出來,分為三隊:一隊往俄弗拉向書亞地去,

   《新》掠兵:這些掠兵的目標,並非要正面與以色列人交戰,而是要蹂躪、搶掠,打擊居民的士氣。

   《啟》17~18:非利士人派了三批軍隊,從東、西、北三路進掠以色列全地;大概搶掠之外,還有示威性質。

13:18 一隊往伯和崙去,一隊往洗波音谷對面的地境向曠野去。

   《新》洗波音谷:朝東向著約旦河谷。

13:19 那時,以色列全地沒有一個鐵匠;因為非利士人說,恐怕希伯來人製造刀槍。

   《新》沒有一個鐵匠:當時非利士人壟斷了冶鐵的技術,使以色列人在製造和維修農業器具及武器方面,比非利士人要差得多。

   《啟》19~20:非利士人獨佔冶鐵工藝,不許以色列人染指,連耕作的農具也須向非利士人購買。以色列人主要用銅具、石頭來作戰。銅的犁頭、斧、鏟容易用鈍,要磨利也須找非利士的鐵匠幫忙。

13:20 以色列人要磨鋤、犁、斧、鏟,就下到非利士人那裏去磨。

13:21 但有銼可以銼鏟、犁、三齒叉、斧子,並趕牛錐。

13:22 所以到了爭戰的日子,跟隨掃羅和約拿單的人沒有一個手裏有刀有槍的,惟獨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有。

   《新》沒有一個手裏有刀有槍的:以色列人以弓、箭及甩石的機弦作戰。

   《啟》以色列人只有掃羅和約拿單有刀,在武器上遠落人後。後來能打勝仗,益見所倚賴的不是兵器,而是神(14:6)。

13:23 非利士人的一隊防兵到了密抹的隘口。



----------------------------------------------------------------------
<聖經靈修版/網路>

驕傲敗壞了掃羅。在他身上,我得的鑒戒——
13:3-4 約拿單成功攻擊非利士人的防營,掃羅卻將一切的光榮歸於自己。按昔日的社會風氣,這種事雖然普通,卻不算光明磊落。他的驕傲從小事上漸漸加增,先是奪取兒子勝利的光榮,又對自己的驕傲不加遏制,因此變得邪惡,不能自拔;驕傲毀滅了他自己,也使他家無寧日,甚至危害國家。竊取別人的成就,就表示你已經受驕傲轄制,若發覺驕傲正在你的生命中生根,你應當立刻將榮耀歸於配得的人。

新考驗會臨到,我們能否像過去得勝那樣去靠主呢?
13:6 我們若忘記神與我們同在,只看見自己的微小,就會因敵人的強盛而驚惶。以色列人遇上強大的非利士軍隊就害怕,忘記了自己是立於不敗之地的,因為他們有神的幫助。面對困難與試探,要專一仰望神,信靠祂的幫助(參羅8:31-37)。

掃羅是好心做錯事嗎?為何神不原諒?單因此事嗎?
13:9 掃羅不等祭司到就自行獻祭,這事違背神的律法(參申12:5-14),也違背撒母耳的明確吩咐(10:8)。掃羅因為非利士軍隊入侵的情勢急迫,就公然違背神,辦不應當由他辦理的事。他雖然是做一件好事(在大戰以前向神獻祭),卻是以錯誤的方式進行。我們像掃羅一樣,受到壓力的時候就顯出屬靈真相。要達到目的,但不能不擇手段,因為目的和手段是同等重要的。

禮儀與信心有何關係?危難之際就可以不靠神而任意妄為嗎?
13:11-12 計窮力竭之時,很難信靠神。掃羅覺得時間緊急,就不等候神所定的時候。他以為盡了宗教禮儀就事事順利,其實是用禮儀取代了信靠神的心。

  面對難以抉擇的情勢,別因急躁而違背神。只要知道是神的心意,就要義無反顧,照祂的計劃而行。神常常以延遲來考驗我們的順服與忍耐。

為自己的錯誤找理由,其實是想為自己開脫吧……
13:12-13 掃羅不肯服從神的命令有許多藉口,但是撒母耳一針見血地指出,“你沒有遵守耶和華你神所吩咐的命令。”我們像掃羅一樣,常常掩飾自己的錯誤與罪,亦用屬靈術語來解釋因由,但是,那些藉口不能減輕不順服神的罪,祂鑒察我們真正的動機。只有坦率認罪,祂才赦免我們、復興我們,賜福與我們。掃羅想找藉口為自己開脫,反而失去了王位(13:14)。

沒有武器怎能爭戰?但得勝在神——
13:19-22 以色列人無力去征服別人,軍隊沒有鐵製的武器,也沒有改裝武器的設備。實際上,如果以色列人想趕磨農具,就要付大量的工錢,請非利士的鐵匠代他們打磨,因為非利士人早已壟斷了鐵匠的行當,而打磨農具收費很高。非利士人既嚴格地控制了兵工技術,一旦突襲以色列人,就會令對方士氣低沉,乖乖就範。面對強敵,形勢極其不利,他們怎能夢想可打敗敵人?惟有靠神的幫助。神要以色列人不靠刀劍得勝,好使他們知道,力量的真正來源不在自己,而在於神。




2011年8月31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受教的靈

不要自以為有智慧。—箴言3章7節

  在我們主日崇拜開始之前,我聽到後面一位年輕人與他母親的對話。他們正在閱讀教會的週報,內容是關於七到八月每天讀一章箴言的挑戰。他問母親:「那麼第31章怎麼辦呢?八月只有30天啊。」母親回答說八月是有31天的。他回答:「不,只有30天。」

  當崇拜到了彼此問安的時間,我轉身向他打招呼,然後對他說:「八月的確有31天。」他堅持說:「不,沒有。不可能連續兩個月都有31天的。」接著大家開始唱詩,我就只有以微笑回應。

  這宗小事讓我想起我們需要培養受教的靈,尋求在我們之上的智慧。在箴言3章父親建議兒子應有的態度中,其中一項是謙卑,經文說:「不要自以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華」(7節)。第2章中,他說:「側耳聽智慧……搜求它,如搜求隱藏的珍寶。」(2,4節)

  是否知道八月有30天或31天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受教的靈。它能幫助我們學習上帝及他人的智慧。從下個月起每天讀一章箴言,也許就是我們培養這靈的開始。AMC

主,教導我們祢的聖言,
是我們必須知道的真理;
幫助我們分享大喜信息,
是祢賞賜給我們的恩福。DDeHaan

真正的智慧,源於上帝,也止於上帝。




-----------------------------------------------------------------------
靈修靜思

領袖特質:智慧

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你們要防備人;因為他們要把你們交給公會,也要在會堂裡鞭打你們,並且你們要為我的緣故被送到諸侯君王面前,對他們和外邦人作見證。(太十16至18)

  耶穌差遣門徒出去傳道,提醒他們必然會面對眾多的挑戰和考驗。所以主吩咐他們,除了樂於與人分享,為人帶來平安(參12節),也要有智慧分辨不同的人。真的,在事奉的路途上,我們會遇見接待我們的,也有不理解或拒絕我們的人,甚至有起初接受我們,但最終出賣我們,敵擋我們的人。

  主並沒有差遣門徒進入一個「無痛」的世界,事奉中,我們會遇見許多真心愛神的好伙伴;但某些時候,也極可能會遇上因妒忌、惱恨,或因見識淺狹、缺乏安全感者而來的攻擊、踐踏。

  事奉神的人,一方面需要保持坦蕩、無私的心懷;另一方面,也要懂得辨別人心,不將自己交託給他們(參約二24)。然而,即或我們遇上一些因人而來的逆境,最終也有主的掌管。雖然我們在當中會遇到患難、困迫,神的真道卻不會被捆綁,反而會越發顯明!      ~徐道勵





2011年8月30日 星期二

20110830撒母耳記上12章1-25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12:1 撒母耳對以色列眾人說:「你們向我所求的,我已應允了,為你們立了一個王;

   《啟》撒母耳既已為以色列立王,功成身退,本章是他告別前的訓誡,要求會眾為他行事為人的純全作證(1-5節)。

   《馬》1~13:在吉甲立國的典禮完結後,撒母耳向以色列眾人講話。他首先提醒他們,他任士師的時候是以公義管治,無人能控訴他不義。但是以色列人厭棄這樣的管治,也厭棄神的統治。過去,主一直恩慈地對待他們,在他們有需要時興起士師拯救他們。第11節提到的“比但”應該指到“巴拉”(新英王欽定本編註,七十士譯本及古敘利亞文版本)。撒母耳把自己列入以摩西爲首的拯救者行列。可是以色列不感激神對他們的憐憫,卻呼求得到一個王。主藉著祂的士師工作,但當他們覺得不足夠,於是祂把掃羅給他們。

12:2 現在有這王在你們前面行。我已年老髮白,我的兒子都在你們這裏。我從幼年直到今日都在你們前面行。

12:3 我在這裏,你們要在耶和華和他的受膏者面前給我作見證。我奪過誰的牛,搶過誰的驢,欺負過誰,虐待過誰,從誰手裏受過賄賂因而眼瞎呢?若有,我必償還。」

   《新》給我作見證:當撒母耳將新王介紹給百姓時,他要在眾人面前,證明自己過去領導百姓時,是如何忠誠守約。其目的一方面要證明自己的清白無偽,另一方面要給掃羅留下榜樣,好在他執行新任務時有所依循。

   《新》我奪過誰的牛?搶過誰的驢:見出20:17;22:1、4、9。撒母耳從不假公濟私(見民16:15)。

   《啟》眼瞎:是說人受賄後對壞事視而不見。撒母耳可能因二子的敗行受過不少的苦(8:3),他自己行為清白,守正不阿。賄賂、欺負、虐待等等或均為他的兒子所為。

   《啟》他的受膏者:指新膏立的掃羅王。他在掃羅面前莊嚴說明他作以民領袖的清廉,勗新王學習。

12:4 眾人說:「你未曾欺負我們,虐待我們,也未曾從誰手裏受過甚麼。」

12:5 撒母耳對他們說:「你們在我手裏沒有找著甚麼,有耶和華和他的受膏者今日為證。」他們說:「願他為證。」

12:6 撒母耳對百姓說:「從前立摩西、亞倫,又領你們列祖出埃及地的是耶和華。

   《新》撒母耳對百姓說:撒母耳從自己以往的領導,轉而談及人民立王的妄求。他視這要求為毀約的行為,嚴重地背叛了神。

   《新》是耶和華:撒母耳強調以往是耶和華在引領百姓。

   《啟》6~18:撒母耳追述耶和華神拯救以民的往事,指出要求立王,是忘記神、不要神。如果現在所立之王和百姓都能尊神為大,聽從祂,與他們立有約的神會幫助看顧他們。

12:7 現在你們要站住,等我在耶和華面前對你們講論耶和華向你們和你們列祖所行一切公義的事。

   《新》對你們講論:(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與你們對質」)此處用的是法律訴訟的詞語,與12:2-5中用詞類似。不過此處雙方的法律關係對調了。這次撒母耳是控訴人,百姓是被告,耶和華是法官。

   《新》耶和華…所行一切公義的事:這些公義的作為(見12:8-11),證明耶和華過去對祂百姓表現出恆久不變的信實,對比之下,更顯出百姓現今對耶和華的悖逆。

12:8 從前雅各到了埃及,後來你們列祖呼求耶和華,耶和華就差遣摩西、亞倫領你們列祖出埃及,使他們在這地方居住。

12:9 他們卻忘記耶和華他們的 神,他就把他們付與夏瑣將軍西西拉的手裏,和非利士人並摩押王的手裏。於是這些人常來攻擊他們。

12:10 他們就呼求耶和華說:『我們離棄耶和華,事奉巴力和亞斯她錄,是有罪了。現在求你救我們脫離仇敵的手,我們必事奉你。』

12:11 耶和華就差遣耶路.巴力、比但、耶弗他、撒母耳救你們脫離四圍仇敵的手,你們才安然居住。

   《新》救你們:直到撒母耳的時代,耶和華都不斷地拯救以色列人脫離敵人的手(見7:3、8、10、12),再次顯明百姓因要求立王而悖逆神。

   《啟》比但:當為巴拉之誤。9節提到西西拉,而巴拉是打敗他的人(士4:14)。否則,此人便是一位沒有記名的士師。

12:12 你們見亞捫人的王拿轄來攻擊你們,就對我說:『我們定要一個王治理我們。』其實耶和華你們的 神是你們的王。

   《新》你們見‥拿轄來攻擊你們:當以色列面臨西邊非利士人(9:16)及東邊亞捫人(11:1-13)的夾攻時,他們想找一個人君來保護他們。

   《新》耶和華你們的神是你們的王:以色列人渴求立王及對所立之王的信任,顯示他們厭棄耶和華為王,並對耶和華的關顧失去信心,即使在出埃及進佔迦南,及士師時代,祂均曾信實地關顧他們(8:7註釋)。

12:13 現在,你們所求所選的王在這裏。看哪,耶和華已經為你們立王了。

   《新》耶和華已經為你們立王了:雖然百姓立王的要求是有罪的,耶和華仍然決定在神權政體(祂的國度)中設立君王。耶和華將君王賜給百姓,要這王成為祂治理百姓的器皿。

12:14 你們若敬畏耶和華,事奉他,聽從他的話,不違背他的命令,你們和治理你們的王,也都順從耶和華你們的 神就好了。

   《新》你們若敬畏耶和華:撒母耳把舊的立約條件(見出19:5-6;申8:149;11:13-15、22-28;28章;30:17-18;書24:20),應用到以色列人所要進入的新時代中,這新時代是隨君主政體的建立而展開的。

   《新》你們和治理你們的王,也都順從耶和華你們的神就好了:以色列及其君王應當證明,即使設立了人君,他們仍會認耶和華為他們真正的君王。在這新時代中,潛伏著人要對神還是對君王效忠的掙扎;此時以色列更要對神堅持效忠。有關「順從」一字類似的用法,見撒下2:10(「歸從」);15:13(「歸向」);王上12:20;16:21(「隨從」)。

   《馬》14~18:他們要求一個王,已是犯上重大的罪。但他們若聽從……耶和華,祂仍會祝福他們。倘若不從,他們便要嘗到祂的忿怒。爲嚴肅地見證這話,撒母耳求告神打雷降雨。這是來自神的明確指示,因爲當時正是割麥子的時候,自然氣候不會有雷雨的,所以大雷雨實爲神蹟。不過,這種神蹟並無益處,因爲在收割小麥的時候下雨,莊稼會受損,很快霉爛。這種反常的現象,顯示神不喜悅以色列人立王的要求。

12:15 倘若不聽從耶和華的話,違背他的命令,耶和華的手必攻擊你們,像從前攻擊你們列祖一樣。

   《新》倘若不聽從:撒母耳要百姓所作的抉擇,與摩西多年前所提出的完全相同(見申28章;30:15-20),將王權體制引進以色列的社會和政治結構裏,並未改變以色列與耶和華之間關係的本質。

12:16 現在你們要站住,看耶和華在你們眼前要行一件大事。

   《新》看…一件大事:撒母耳要百姓觀看,耶和華將如何親自顯明祂的存在與能力,並印證撒母耳所說之話的真實性及嚴肅性。

12:17 這不是割麥子的時候嗎?我求告耶和華,他必打雷降雨,使你們又知道又看出,你們求立王的事是在耶和華面前犯大罪了。」

12:18 於是撒母耳求告耶和華,耶和華就在這日打雷降雨,眾民便甚懼怕耶和華和撒母耳。

12:19 眾民對撒母耳說:「求你為僕人們禱告耶和華你的 神,免得我們死亡;因為我們求立王的事正是罪上加罪了。」

   《新》禱告耶和華你的神:撒母耳的指控(12:6-15),加上在旱季中打雷降雨這令人驚悸的神蹟(12:16-18),使百姓承認所犯的罪,且懇求撒母耳為他們向神代求。

   《馬》19~25:百姓甚爲懼怕,他們求撒母耳爲他們禱告。他的禱告已帶來審判,也能帶來慈愛。撒母耳再次呼籲他們遵從耶和華,這才是逃避審判之途。在他來說,他不能停止爲他們祈禱,否則便犯罪了。這重要信息說明粗心大意是罪,不禱告也是罪。

12:20 撒母耳對百姓說:「不要懼怕!你們雖然行了這惡,卻不要偏離耶和華,只要盡心事奉他。

   《新》卻不要偏離耶和華:撒母耳再度要百姓把注意力放在這場因立王所引起之爭論的中心點—即不可偏離耶和華。

12:21 若偏離耶和華去順從那不能救人的虛神是無益的。

   《新》那不能救人的虛神:在耶和華之外人所敬拜的偶像中,沒有一個能拯救人,或保障人的安全。

12:22 耶和華既喜悅選你們作他的子民,就必因他的大名不撇棄你們。

12:23 至於我,斷不停止為你們禱告,以致得罪耶和華。我必以善道正路指教你們。

   《新》我必以善道正路指教你們:撒母耳並不會在引進百姓要的君王後,便從先知的任務上引退。他會繼續為百姓代求(見12:19;7:8-9),並要教導他們有關守約的責任(見申6:18;12:28)。掃羅及其後所有的君王都要接受耶和華先知的教導與指正。

12:24 只要你們敬畏耶和華,誠誠實實地盡心事奉他,想念他向你們所行的事何等大。

   《新》敬畏耶和華:撒母耳歸納了以色列人向耶和華當有的忠誠表現,作為是他們對神所作之大事所表達的感恩之情。

12:25 你們若仍然作惡,你們和你們的王必一同滅亡。」

   《新》你們和你們的王必一同滅亡:若國民仍執迷不悟,繼續他們毀約的行為,必會自取滅亡。



-----------------------------------------------------------------------
<聖經靈修版/網路>

掃羅王跟身兼士師、祭司與先知的撒母耳在角色上有何不同?
12:1 撒母耳繼續作以色列人的祭司、先知兼士師,服事百姓,掃羅則對十二個支派不斷加強政治和軍事上的管治(參7:15)。

無愧地交賬,撒母耳為我樹立了甚麼榜樣?
12:1-3 撒母耳在給以色列人的臨別贈言中,請他們指出他作士師的時候欺負過誰,為要叫百姓記住,他們可以信靠他所講的盡皆真話。他也叫他們不要忘記,要求立王是他們的主意,而不是他的意思。他這一篇講話,記載在第十二章之中,是打雷降雨的神蹟之伏筆(參12:16-19),這樣,神若處罰百姓的自私動機,他們就不能怪責他了。

12:10 “巴力與亞斯她錄”皆是異教的神。詳情請參看7章4節的註釋。

12:11 基甸拆毀巴力的祭壇,以色列人給他起名“耶路巴力”(參士6:32)。

神是我和全人類的王嗎?真肯定是!但——凡事都這樣想嗎?
12:12-15 神雖然應允以色列人立王,但祂的命令與規定仍然沒變。祂要作他們真正的君王,掃羅與人民皆應當順服祂的律法,斷沒有人可以不受祂律法的管治。人類的行動皆在祂的掌管之下,祂乃是全人類的真正君王。我們必須尊重祂的君王地位,使我們全方位的關係、工作、生活以及家庭都符合祂的法則。

神為甚麼應允撒母耳的禱告,施一個有損莊稼的神蹟?
12:17 收割小麥是在陽曆五、六月之間,接近乾旱季節的末尾。因為此期間罕有雨水,所以大雷雨實為神蹟。不過,這種神蹟並無益處,因為在收割小麥的時候下雨,莊稼會受損,很快霉爛。這種反常的現象,顯示神不喜悅以色列人立王的要求。

神揀選的用意是甚麼?那意味著……
12:22 神為甚麼要使以色列人作“祂的子民”呢?神揀選他們,並不是因為他們配得(參申7:7-8),乃是為了藉他們使天下萬族都能因彌賽亞而蒙福(參創12:1-3)。因為神揀選以色列人,他們是特別的族類,所以祂絕不會撇棄他們,反而因為他們的不順服,常常責罰他們,好使他們與祂恢復美好的關係。

代禱、傳道是信徒的責任,我有沒有自覺地去做?
12:23 沒有為別人禱告是犯罪嗎?撒母耳的話似乎說明這是犯罪。他的行動說明神子民有雙重責任:(1)要恆切地為別人禱告(參弗6:18);(2)要教導人歸向神的善道(參提後2:2)。撒母耳儘管不同意百姓立王之想,卻向他們保證,他要不住地為他們禱告,並繼續教導他們。我們可以跟別人有異議,卻不應停止為他們代禱。

我應牢記神昨日的恩典,盡心今日的事奉,努力向標竿直跑,一生……
12:24 本節經文是撒母耳在臨別贈言之中,第二次提醒人民,叫他們想念神為他們所做的大事(參12:7)。用點時間回想以往,會使我們全心注目於神的美善,並堅固信心。我們常常雄心萬丈地想到未來的發展,以致沒有時間追想神已經成就的大事。記念神已經為你做成的事,能使你以感恩之心向前邁進。





2011年8月30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主居我心

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提摩太後書4章7-8節

  參加鐵人三項比賽的選手,需要游泳3.8公里、騎單車180公里,以及跑步41.8公里。這不是一個人人都能完成的比賽。然而,狄克霍特(Dick Hoyt)參加了,而且帶著他身體有殘障的兒子瑞克(Rick)一同完成。當狄克游泳時,他便拉著瑞克所坐的小船。騎車時,他就把瑞克放在與單車相連的車斗內。跑步時,他就推著輪椅上的瑞克一同跑。瑞克全靠父親才能完成比賽。沒有他父親,瑞克根本無法做到。

  他們的故事與基督徒的生活有相似之處。就像瑞克依靠著他父親,我們也靠著基督來跑完我們當跑的路。

  雖然我們盡力活出蒙上帝喜悅的生命,但無論我們的動機和決心有多好,我們也是常常跌倒,而且無法達到目標。單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做到。我們何等需要主的幫助!而主已經供應。保羅以深刻見解來宣揚:「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上帝的兒子而活。」(加拉太書2章20節)

  我們無法靠自己來跑完這路程,我們必須倚靠活在我們裡面的耶穌。AL

在我心中充滿渴慕,
甚願完全像主;
我常揣摩這奇妙事:
主在我心居住。Whittle

信心使我們在軟弱時,能從上帝得著力量。




----------------------------------------------------------------------
靈修靜思

領袖特質:信心

腰袋裡不要帶金銀銅錢;行路不要帶口袋;不要帶兩件褂子,也不要帶鞋和柺杖。因為工人得飲食是應當的。你們無論進哪一城,哪一村,要打聽那裡誰是好人,就住在他家,直住到走的時候。(太十9至11)

  作為教會或機構領袖,另一項重要特質是有信心,這是在一個物質氾濫的社會中,我們很容易遺忘的。因為物質主義和消費文化,很容易令我們經常注視眼目所能見的,而忘卻那看不見的(參林後五7)。

  信心不單表現於經濟條件,也表現於我們屬靈的視野。一些信心差會,多年來保持不向外籌款的作風;但他們敢於在變動的經濟環境中購置產業,擴展工作,見到父神按祂的信實來供應。

  又有一些信徒或牧者看見特別的異象和託付,多年來全然擺上,憑信而行,成就一些十分重要和有價值的工作。

  耶穌說:「工人得飲食是應當的。」並且吩咐門徒與願意接待他們的人交往,保持伙伴的關係。要成就天國的事工,我們也要憑信心成為別人的好伙伴。      ~徐道勵





2011年8月29日 星期一

20110829撒母耳記上11章1-15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11:1 亞捫人的王拿轄上來,對著基列雅比安營。雅比眾人對拿轄說:「你與我們立約,我們就服事你。」

   《新》亞捫人:亞捫人是羅得的後裔(見創19:38;申2:19),住在迦得支派領土以東,接近雅博河上游一帶(見申2:37;書12:2)。士3:13;11:4-32提到,亞捫人曾數度企圖佔據以色列的領土。非利士人在西部威脅以色列,使亞捫人以為可乘機從東面無慮地侵犯以色列。

   《新》基列雅比:在約旦河東,瑪拿西境內一市鎮。

   《馬》1~5:基列雅比是約旦河東的一座城,屬迦得的境地。那城被東南面的一鄰近民族亞捫人圍攻時,當地居民便求和。但是亞捫人拿轄想重創他們,剜出他們的右眼,以此凌辱以色列。很出奇,亞捫人寬容許雅比的長老打發人往別處求援兵。也許這是因爲拿轄仍未準備好打仗,又或者根本不把其餘來助雅比的以色列援兵放在眼內。使者走到基比亞,那時掃羅仍在田間工作。這正是掃羅力證自己爲以色列新王的重要時機!

11:2 亞捫人拿轄說:「你們若由我剜出你們各人的右眼,以此凌辱以色列眾人,我就與你們立約。」

   《新》剜出…右眼:不僅是要羞辱他們(見士16:21註釋),也使弓箭手因失去右眼而喪失其作戰的功能。

   《啟》剜出右眼不只凌辱,也使敵人失去作戰能力。戰士左手拿盾,護住全身,要靠右眼視物,射箭也靠右眼瞄準。

11:3 雅比的長老對他說:「求你寬容我們七日,等我們打發人往以色列的全境去;若沒有人救我們,我們就出來歸順你。」

   《啟》雅比人的一線希望在便雅憫人來援,使者一來一往需要好幾天時間。亞捫人也許以為以色列人絕無反擊能力,給了七天的寬限期;其自大而無防備,可自掃羅夜襲一舉奏功看出。

11:4 使者到了掃羅住的基比亞,將這話說給百姓聽,百姓就都放聲而哭。

   《新》掃羅住的基比亞:見10:26及10:5註釋。兩者間的緊密親族關係,無疑是雅比人向便雅憫支派求救的原因(見士21:12-14)。

11:5 掃羅正從田間趕牛回來,問說:「百姓為甚麼哭呢?」眾人將雅比人的話告訴他。

   《新》掃羅正從田間…回來:在米斯巴公開被選為王後(10:17-27),掃羅返回家園(10:26),繼續以往的生活,等候耶和華下一步帶領他登基(見11:15;10:7等註釋)。

   《啟》掃羅在米斯巴被選為王,回到基比亞(10:26),此時尚未正式登位,仍度原來的農家生活。他為王後,生活也很簡陋。

11:6 掃羅聽見這話,就被 神的靈大大感動,甚是發怒。

   《新》被神的靈大大感動:有關其他以色列的拯救者,在類似情況下得神的靈賦予特殊能力之例,見10:6、10;士14:6、19;15:14。

   《啟》有神的靈同在,軟弱的人可顯大勇。士師如俄陀聶、基甸、耶弗他和參孫都曾有神的靈同在(看士3:10;6:34;11:29;13:25;15:14),但神的靈也可以離開一個人(士16:20)。

   《馬》6~11:掃羅在把牛切成塊子這嚴厲的警告下,召喚全民作戰。百姓便懼怕……耶和華。以色列和猶大合共有三十三萬人聚集在比色,連夜進攻雅比,全面地趕走亞捫人。掃羅領導人民趕走亞捫人,證明了他有軍事領導的才能(每一位領袖一定要有天生的──或注入的──權柄,因而使普通人作出回應)。

11:7 他將一對牛切成塊子,託付使者傳送以色列的全境,說:「凡不出來跟隨掃羅和撒母耳的,也必這樣切開他的牛。」於是耶和華使百姓懼怕,他們就都出來,如同一人。

   《新》切成塊子,託付使者傳送以色列的全境:有關類似事件,見士19:29。

11:8 掃羅在比色數點他們:以色列人有三十萬,猶大人有三萬。

   《新》比色:位於示劍以北,約旦河以西,但距離基列雅比不遠。

11:9 眾人對那使者說:「你們要回覆基列雅比人說,明日太陽近午的時候,你們必得解救。」使者回去告訴雅比人,他們就歡喜了。

11:10 於是雅比人對亞捫人說:「明日我們出來歸順你們,你們可以隨意待我們。」

11:11 第二日,掃羅將百姓分為三隊,在晨更的時候入了亞捫人的營,擊殺他們直到太陽近午,剩下的人都逃散,沒有二人同在一處的。

   《新》在晨更的時候:第三更,在清晨二至六時(見太14:25註釋)。

11:12 百姓對撒母耳說:「那說『掃羅豈能管理我們』的是誰呢?可以將他交出來,我們好殺死他。」

   《馬》12~15:他打敗亞捫人之後,民心歸向他,確定了他的王位,全體百姓此時都承認他的統治。得到勝利後,百姓想殺死那些曾反對掃羅統治的人。但掃羅明智地制止他們。事實上,耶和華已給予他足夠的勝利。撒母耳隨後在吉甲舉行嚴肅會,確立掃羅在整個民族的國權。吉甲說出靈性的更新。(書五9)

11:13 掃羅說:「今日耶和華在以色列中施行拯救,所以不可殺人。」

   《新》耶和華在以色列中施行拯救:掃羅承認以色列真正的拯救者(見10:18註釋)。這次的勝利,加上掃羅的自白,成為掃羅蒙耶和華揀選為王的另一證明。

   《啟》戰爭本無勝利希望卻獲空前大勝;過去反對掃羅的人,眾人皆欲殺之,卻為掃羅所寬赦,因他知道這是神自己在施行拯救。

11:14 撒母耳對百姓說:「我們要往吉甲去,在那裏立國。」

   《新》我們要往吉甲去,在那裏立國:撒母耳認為百姓重新向耶和華表示效忠的時候已到。他所說的「立國」(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重新肯定王權」)並非指要將王權給掃羅,因王權是屬耶和華的。撒母耳召集大會,要重建耶和華與祂子民間的立約關係。他想在掃羅統治之始,便表明耶和華仍是以色列的大君王,祂的治理權並沒有因進入君主政體的新時代而被削弱或受到妨礙。11:14-15是吉甲會議的撮要,且為12章同一會議之詳細記載的引言。

   《新》吉甲:在耶利哥以東,近約旦河處。此地是以色列人重申對耶和華效忠一個特別適合的地點(見書4:19-5:11;10:8-15)。

11:15 眾百姓就到了吉甲那裏,在耶和華面前立掃羅為王,又在耶和華面前獻平安祭。掃羅和以色列眾人大大歡喜。

   《新》在耶和華面前立掃羅為王:較早前,撒母耳曾私下在拉瑪膏過掃羅(10:1),後又公開在米斯巴選他為王(10:17-27)。隨後在亞捫人所引起的危機中(11:1-3),掃羅的領導權並非出自百姓對他王權的接受,而是建立在軍事的勝利上。如今在吉甲,掃羅就任為神所揀選的君王,正式接下這職位的權利與責任。

   《新》平安祭:這種祭祀在西奈山立約儀式中佔重要地位(出24:5、11)。當人的生活符合立約的要求時,平安祭就代表了人與神之間的相交或和平(見利7:11-17;22:21-23)。

   《新》大大歡喜:百姓喜樂是表示他們已重新向耶和華委身,承認所犯的罪(見12:19),且蒙神賜一君王。



------------------------------------------------------------------------
<聖經靈修版/網路>

掃羅帶領以色列人戰勝亞捫人,靠甚麼?
11:1-13 以色列人此時易受其他部族的侵略和劫掠,住在約旦河以東的亞捫人就上來攻擊他們。掃羅領導人民,與這好戰的部族爭戰,有助於他統一全族,亦證明他有軍事領導的才能。他救人民免受亞捫人的羞辱以後,他的王位得以鞏固,他也沒有計較曾譏誚他的人。

亞捫人兇殘傲慢霸道,難道忽發慈悲?
11:3 亞捫王拿轄為甚麼給基列雅比人七天寬限,讓他們去搬救兵?因為以色列人仍然是一盤散沙,他深信不會有人上來援助這城。他想兵不血刃,不戰而奪城。也許他還未完成備戰攻城,因為圍城可能需時甚長。

對罪滿懷義怒,還是麻木不仁?怎樣化義怒為捍衛公義的動力?
11:6 烈怒難收常常使人以言語或暴行傷害別人,但是因抗拒罪行和受到苦待而發怒,並不為錯。掃羅因亞捫人恫嚇凌辱同胞而發怒,聖靈使用掃羅的義怒,使同胞獲得自由與公平。你若被不公平的事或是罪惡激怒,應當求神,使你把烈怒用有益的方式發洩出來,才會達致正面的結果。

為何要單獨強調猶大呢?
11:8 猶大是以色列族的十二支派之一,聖經很多時都把它與其餘十一個支派分開來提,有幾個原因。猶大是最大的支派(參民1:20-46),以色列的君王大多數皆出於這個支派(參創49:8-12)。後來全族被充滿敵意的外族擄去一世紀以後,猶大是歸回神、能回到聖地的少數支派之一。彌賽亞也要從這個支派而出(參彌5:2)。

領袖受擁護、得愛戴的秘訣是甚麼?
11:14 掃羅在拉瑪已經受撒母耳膏立(10:1),以後在米斯巴被公開揀選(10:17-27)。他打敗亞捫人之後,民心歸向他,確定了他的王位,全體百姓此時都承認他的統治。

以色列人和神的關係常反覆,我是否也這樣?怎樣永遠忠於神呢?
11:15 以色列人立掃羅作第一任的王,向神獻平安祭。利未記第三章有關於獻這些祭的規定。獻平安祭是表示感恩戴德,象徵認識神並遵照祂命令生活之人得到平安。神雖然不願意祂的子民立人作王,他們卻藉著獻祭表明神仍是他們真正的王。可惜,正如神所預言的(8:7-19),百姓這種誠心並未維持多久。




2011年8月29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觀點與角度

我便在法老和他全軍身上得榮耀,埃及人就知道我是耶和華。—出埃及記14章4節

  你是製造問題,還是解決問題的呢?不論是在商務會議、教會會議、或是在家庭討論中,當有人提出這個問題,通常是出於怒氣,要理解某人所作所為背後的原因。在大部分情況下,這其實是觀點與角度的問題。

  如果我們是那些在埃及為奴四百年的以色列民,我們可能也會視法老為一個問題,而他也的確是。然而,上帝所看到的更多。

  令人難以理解的是,主命令摩西帶領以色列人轉回埃及的方向,並安營在紅海邊,好讓法老追趕他們(出埃及記14章1-3節)。以色列人以為他們這回要死了,但上帝卻說祂將在法老和他的全軍上得榮耀,「埃及人就知道我是耶和華了」(4,17-18節)。

  當我們不明白為何上帝允許一些遭遇來威嚇我們時,別忘了,祂關心我們的好處,也在乎祂自己的榮耀。若我們能說:「父啊,請讓我能在這狀況中信靠祢,歸榮耀給祢」,那我們就能配合祂的觀點和計畫了。DCM

祢的道是永恆真理,
純淨而且無可動搖;
人所能想到的計畫,
都像粗糠一般消失。Anon

信心幫助我們接受無法理解的事情。




-----------------------------------------------------------------------
靈修靜思

領袖特質:慷慨

耶穌差這十二個人去,吩咐他們說:「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馬利亞人的城,你們不要進;寧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隨走隨傳,說『天國近了!』醫治病人,叫死人復活,叫長大痲瘋的潔淨,把鬼趕出去。你們白白地得來,也要白白地捨去。」(太十5至8)

  作為主的僕人,其中一種必須有的特質是慷慨,願意把白白得來的一切也白白施予。主耶穌差派門徒時,給他們權柄,能治病、趕鬼,甚至叫死人復活。試想想,在一個缺乏醫藥,生命財產少有保障,人心徬徨無助的社會,這些權柄有何等大的吸引力!

  然而,這樣的權柄也很容易被濫用,所以主耶穌特別吩咐門徒:「白白得來的,要白白捨去。」不要希圖從中獲取利益好處,也不要藉以建立個人的勢力王國。

  今日東西方也有一些教會領袖,藉著興辦各種教會活動而「富起來」,並且宣揚這是上帝所賜的福,有的還過著富豪般的生活。值得留意的是,主當日給門徒超然的權柄,是要他們藉此宣揚「天國近了」。耶穌又吩咐他們不要到外邦人或撒馬利亞人中間,因為這些能力、權柄,若沒有正確地詮釋神的話,很容易便會吸引人歸向自己,成為我們的試探。      ~徐道勵






2011年8月28日 星期日

20110828撒母耳記上10章1-27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10:1 撒母耳拿瓶膏油倒在掃羅的頭上,與他親嘴,說:「這不是耶和華膏你作他產業的君嗎?

   《新》油:可能是加了香料的橄欖油(見出30:22-33)。

   《新》他產業:「我民以色列」(9:16)。耶和華的產業包括百姓(見出34:9)及地土(見出15:17)。與撒母耳分手後,掃羅將會得到三個兆頭(見10:2-7),作為撒母耳之話的印證,並證明耶和華的確要立他為王。

   《啟》受膏的儀式,是將膏油(可能橄欖香油)倒在頭上,表徵神的揀選和設立,並經聖靈賜給他。在舊約中只有三種職分需要受膏:先知、祭司、君王。

   《啟》產業:指子民(出34:9)和土地(出15:17)。此處作“子民”。

   《馬》1~6:撒母耳拿膏油倒在掃羅的頭上,暗暗地膏立他爲以色列的統治者。祭司是膏立而就職的(利八12),這時同樣地方式膏立第一位王。公開的典禮將稍後舉行。跟著有三件事情確認主對掃羅所說的話:(1)在拉結的墳墓前,他將遇見兩個人,他們必告訴他父親的那幾頭驢已經找著了;(2)在他泊的橡樹那裏,他會遇見三個往伯特利去的人,他們必給他兩個餅;(3)當他來到“神的山”上時,會遇見一班先知,那時耶和華的靈要大大感動他,使他受感說話。

10:2 你今日與我離別之後,在便雅憫境內的泄撒,靠近拉結的墳墓,要遇見兩個人。他們必對你說:『你去找的那幾頭驢已經找著了。現在你父親不為驢掛心,反為你擔憂,說:我為兒子怎麼才好呢?』

   《啟》2~6:撒母耳給掃羅三個憑據,以確知他是神所膏立:1.他父親的驢找到了(2節);2.有人會送他兩個餅(3-4節);3.他會和受感的先知一同說預言(5-6節)。

10:3 你從那裏往前行,到了他泊的橡樹那裏,必遇見三個往伯特利去拜 神的人:一個帶著三隻山羊羔,一個帶著三個餅,一個帶著一皮袋酒。

   《啟》伯特利:也是一個宗教聖地,亞伯拉罕、雅各先後在此築過壇(創12:8;13:3-4;28:18-9;35:7)。當時大概還留有獻祭的地方。

10:4 他們必問你安,給你兩個餅,你就從他們手中接過來。

   《啟》這兩個是獻祭給神的餅(3節)。

10:5 此後你到 神的山,在那裏有非利士人的防兵。你到了城的時候,必遇見一班先知從邱壇下來,前面有鼓瑟的、擊鼓的、吹笛的、彈琴的,他們都受感說話。

   《新》神的山:(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神的基比亞」)基比亞是掃羅的家鄉(見10:26;11:4),位於便雅憫支派境內(書18:28;士19:12-14)。通常被稱為「基比亞」或「便雅憫的基比亞」(如13:215),但有兩次被稱為「掃羅的基比亞」(15:34;撒下21:6)。撒母耳用這名稱(僅此處出現過),或許是要提醒掃羅,迦南屬於神,並不屬於非利士人(見申32:43;賽14:2;何9:3)。

   《新》一班先知:這群與撒母耳有關的先知,就如和以利亞及以利沙有關的「先知的…門徒」一樣(見王上20:35及註釋,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先知的眾子」),似乎是由一群人組成的小社團,為要在靈性頹廢的時代中,互相砥礪宗教的熱忱。

   《新》受感說話:此處(及10:6、10-11、13)似乎是表示,因受聖靈感動而發出對神熱切的讚美(有關此詞類似的用法,見民11:24-30)。

10:6 耶和華的靈必大大感動你,你就與他們一同受感說話;你要變為新人。

10:7 這兆頭臨到你,你就可以趁時而做,因為 神與你同在。

   《新》你就可以趁時而做:等到恰當時機,掃羅就應採取合宜的行動,公開表明他已具君王的領導地位(見11:4-11)。

   《馬》7~9:所有的兆頭都應驗以後,掃羅要去到吉甲。他在那裏等候七天。撒母耳要來獻祭。在第2至6節提到的兆頭都在同一天應驗,而在吉甲發生的事將在第十三章7至15節再提。

  我們不能就憑第9節便斷定,掃羅真誠地歸向神。實際上,他是一個屬肉體的人,他往後的事蹟記載證明這點。即使他個人沒有得救認識神,但聖靈仍裝備他成爲神所選定的統治者。換言之,雖然我們不相信他是真正的信徒,但是他仍是神正式選定的人。

  在整個舊約時代,神的靈感動(也可以譯作“臨到”)一個人,是臨時性的,好讓神使用他來成就偉大的作爲。在以色列人的士師身上,神呼召他們拯救百姓時,就常常有神的靈臨到(士三8-10)。這並不是永久性的,只是聖靈能力的臨時彰顯。在舊約時代,有時聖靈甚至會臨到非信徒的身上,成就不平常的工作(參民二四;代下三六22-23);那時聖靈賜人能力,去做神要他們做的工作,卻未必結出聖靈的果子。

10:8 你當在我以先下到吉甲,我也必下到那裏獻燔祭和平安祭。你要等候七日,等我到了那裏,指示你當行的事。」

   《新》你當在我以先下到吉甲:在某段可能已事先約定的時間內(見9:25),掃羅要去吉甲,在那裏待七日,等候撒母耳(見13:7-14)。

10:9 掃羅轉身離別撒母耳, 神就賜他一個新心。當日這一切兆頭都應驗了。

10:10 掃羅到了那山,有一班先知遇見他, 神的靈大大感動他,他就在先知中受感說話。

   《馬》10~16:那些先知是熱心奉獻的人,百姓便驚奇掃羅也在先知中……受感說話。他們對世俗化的掃羅也變爲敬虔的人深感驚奇,於是便有一句俗語:“掃羅也列在先知中嗎?”這句話後來普遍用來驚歎,掃羅參加與他性格不合的活動。掃羅的叔叔(相信並非他的父親)詢問他與撒母耳的談話。掃羅只提到他曾探訪撒母耳,並沒有透露撒母耳暗暗地膏立他爲王。

10:11 素來認識掃羅的,看見他和先知一同受感說話,就彼此說:「基士的兒子遇見甚麼了?掃羅也列在先知中嗎?」

   《新》掃羅也列在先知中嗎:那些認識掃羅的人對掃羅的行為表示驚訝(見10:5註釋);這是另一個有關他性格微妙的提示(見9:3、6等註釋)。

10:12 那地方有一個人說:「這些人的父親是誰呢?」此後有句俗語說:「掃羅也列在先知中嗎?」

   《新》這些人的父親是誰呢:有些人認為這問題表現出對所有先知的蔑視;另有人則認為這問題暗示先知的靈感乃從神而來,因此神可以任意賜靈感給祂所揀選的人。然而,因領頭的先知有時候也被稱為「父」(王下2:12;6:21;13:14),說這話的人可能是有意鄙視撒母耳,或奚落掃羅。

10:13 掃羅受感說話已畢,就上邱壇去了。

10:14 掃羅的叔叔問掃羅和他僕人說:「你們往哪裏去了?」回答說:「找驢去了。我們見沒有驢,就到了撒母耳那裏。」

10:15 掃羅的叔叔說:「請將撒母耳向你們所說的話告訴我。」

10:16 掃羅對他叔叔說:「他明明地告訴我們驢已經找著了。」至於撒母耳所說的國事,掃羅卻沒有告訴叔叔。

10:17 撒母耳將百姓招聚到米斯巴耶和華那裏,

   《新》撒母耳將百姓招聚:在私底下任命並膏立掃羅為王後(9:1-10:16),撒母耳又召集百姓,公開讓他們知道耶和華的選擇(10:21),並說明君王的職分(見10:25及註釋)。

   《馬》17~19:同時,撒母耳招聚百姓到米斯巴,宣告選立君王。在正式宣告之前,他再次提醒百姓,要求一位君王正是厭棄神的表現;神曾領他們出埃及,進入應許地。掃羅選擇躲藏起來,可能是出於謙虛,也可能是害怕。馬太亨利列出四個原因,解釋爲何掃羅會是出於懼怕:

  (l)因爲他認識自己未有足夠的能力接受這重大的託付。

  (2)這會引起不滿他的鄰里敵對他。

  (3)他明白撒母耳的說話,百姓要求一位君王確是罪,而神是在忿怒中應允他們的要求而己。

  (4)當時以色列的事務也陷於不利的環境中:非利士人勢力強大,亞捫人來到威嚇,所以他必須膽壯才能駕馭這場風暴。

10:18 對他們說:「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如此說:『我領你們以色列人出埃及,救你們脫離埃及人的手,又救你們脫離欺壓你們各國之人的手。』

   《新》我…救你們:耶和華透過撒母耳向百姓強調,在他們的歷史中,祂一直是他們的拯救者。祂帶領他們出埃及,且在士師時代救他們脫離所有的敵人。雖然有時士師們被稱為以色列的拯救者(見士3:9、15、31;6:14;10:1;13:5),但這不過是廣義的說法,因他們是耶和華施行拯救的工具(見士2:18),是耶和華差遣了他們(見12:11;士6:14)。

10:19 你們今日卻厭棄了救你們脫離一切災難的 神,說:『求你立一個王治理我們。』現在你們應當按著支派、宗族都站在耶和華面前。」

10:20 於是,撒母耳使以色列眾支派近前來掣籤,就掣出便雅憫支派來;

   《新》掣籤,就掣出便雅憫支派來:(編者註:新國際版無「掣籤」二字,並將「掣出」譯作「選出」)見14:41-42;書7:16-18。藉烏陵和土明來決定(見2:28;出28:30等註釋)。

   《啟》掣籤:為舊約時代找尋神旨意的方法(徒1:26註)。

   《馬》20~27:掃羅被帶到百姓的跟前,作他們的君王。他擁有較好的身軀,這在以色列中少有。有一群人跟隨掃羅,與他一同回到在基比亞的家,但不是每個人都堅定支持這個新君王。掃羅明智地不理會那些藐視他的匪徒。

10:21 又使便雅憫支派按著宗族近前來,就掣出瑪特利族,從其中又掣出基士的兒子掃羅。眾人尋找他卻尋不著,

10:22 就問耶和華說:「那人到這裏來了沒有?」耶和華說:「他藏在器具中了。」

   《啟》器具:又指行李。掃羅初立為君,謙卑得要躲藏;作王之後,卻又強橫跋扈(比較11:6-7)。這種不平衡的性格,在他一生中不時出現。

10:23 眾人就跑去從那裏領出他來。他站在百姓中間,身體比眾民高過一頭。

10:24 撒母耳對眾民說:「你們看耶和華所揀選的人,眾民中有可比他的嗎?」眾民就大聲歡呼說:「願王萬歲!」

10:25 撒母耳將國法對百姓說明,又記在書上,放在耶和華面前,然後遣散眾民,各回各家去了。

   《新》國法:(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君王的條例」)撒母耳開始設法解決當時所面臨的一種張力,這張力是因以色列自己妄求立王(加上他們對君王應有的角色及功能的錯誤觀念),和耶和華也肯賜給他們一位君王而產生的。國法內說明了以色列王的職責及特權,這對百姓及候任君王都有益處;它清楚地把以色列的君王制度與其他鄰邦的君王制度分別出來,並要確保在以色列人中,君王制度不會與耶和華繼續在以色列中執行祂是大君王的治理權有所抵觸(見申17:14-20)。

   《新》放在耶和華面前:這份憲法文件界定了君王在統治與神立約之民時所扮的角色,它被存放在聖所(先是會幕內,後是聖殿內)。出24:7;申31:26;書24:26則提到另外一些畫訂以色列與耶和華之間立約關係的文件。

10:26 掃羅往基比亞回家去,有 神感動的一群人跟隨他。

10:27 但有些匪徒說:「這人怎能救我們呢?」就藐視他,沒有送他禮物;掃羅卻不理會。

   《新》這人怎能救我們呢:反映出民眾仍持有背道的念頭,認為國家安全有賴於人君(見10:18註釋;參8:20)。



-----------------------------------------------------------------------
<聖經靈修版/網路>

以色列的君王為何要受膏?
10:1 以色列王即位時,不但加冕,還被膏立。加冕是政治行動,使君王統治全國;受膏則表示君王成為神的代表,屬於宗教行動。君王經常由祭司或先知膏立,所用的膏油是用橄欖油、沒藥和其它貴重的香料特別調和而成的。這膏油澆在他的頭上,預表神聖靈的大能臨到他身上。膏立君王的禮儀,是叫他牢記自己責任重大,要靠神的智慧而不是靠自己的聰明來領導人民。

舊約時代,神的靈是怎樣工作的?若然離了神……
10:6 被神的靈充滿的掃羅,以後怎會犯那樣的惡行呢?在整個舊約時代,神的靈感動(也可以譯作“臨到”)一個人,是臨時性的,好讓神使用他來成就偉大的作為。在以色列人的士師身上,神呼召他們拯救百姓時,就常常有神的靈臨到(士3:8-10)。這並不是永久性的,只是聖靈能力的臨時彰顯。在舊約時代,有時聖靈甚至會臨到非信徒的身上,成就不平常的工作(參民24;代下36:22-23);那時聖靈賜人能力,去做神要他們做的工作,卻未必結出聖靈的果子(例如節制)。掃羅在作王的初期與先前判若兩人(10:1-10),就是聖靈在他身上運行的結果。但當他權力增長時卻驕傲起來。後來,他不肯尋求神,神的靈就離開了他(16:14),他的能力也煙消雲散了。

掃羅順服,神的靈就在他身上大顯能力,我順服……
10:10-11 先知是傳述神話語的人。神吩咐眾多先知預言某類事件,渴望的乃是他們教導人民,鼓勵人民忠心為神而活。掃羅的朋友聽到他和先知一同受感說話,就詫異地說:“掃羅也列在先知中嗎?”他們對世俗化的掃羅也變為敬虔的人深感驚奇。

求神立王治理他們——難道他們忘了誰是王嗎?我有沒有忘了……
10:19 以色列人真正的王是神,但是他們竟要求另立一個王,想要人而不要神作自己的領袖。在以往的歷史中,人類厭棄了神,現在也依然遠離祂。你是否將神放在另外一邊,以某人或某事物作你的“王”棄絕神呢?你要以掃羅王作借鑒,不要對神置之不理。

我怎樣看用掣籤之法選君王這事?
10:20 以色列人用掣籤的方法選出第一任君王。不是掃羅幸運被選中,乃是出於神的旨意,只不過由他們的手掣出來,再呈報給神。

  在特殊情況下,神讓以色列人用烏陵和土明作決疑判斷,以便知道答案。但只有大祭司有權使用。

對重擔畏懼,懷疑自己,其實是……我也曾如此,但……
10:22 以色列人聚集要立王,掃羅已經知道自己是被揀選之人(10:1),但是他並不露面,反而藏在器具之中。我們也常常躲藏起來,不敢負起重要的責任,因為害怕失敗,怕別人的議論,或者根本弄不清楚應當怎樣行。你現在就要準備自己,好負起未來的責任。你要倚賴神的供應,不要倚靠自己的聰明。

以色列的君王與眾君王不同,教會領袖應在哪些方面與俗世的有別?
10:25 與別國的君王不同,以色列人的王有明文國法要他們遵行(參申17:14-20)。異教的君王被奉為神明,他們自己制定律法,不用向任何人負責。以色列的王和他們迥異,要向更高的權威負責,凡事都要向天地的主宰交代。以色列人現在有了王,照他們所求的,像列國一樣,但是撒母耳對百姓與王說明,以色列君王的統治,跟異教的國家不同,他將國法“記在書上,放在耶和華面前”,表示他將這書放在米斯巴某處,作為立約的憑證。

領袖怎樣面對擁護者和反對者?領袖應具怎樣的胸懷?
10:26-27 有人成了掃羅的終生的同伴,也有人藐視他。作領袖的常常會被人挑剔,因為常在大庭廣眾之下露面。掃羅此時沒有理會反對他的人,不過以後則妒火中燒,無法抑止(19:1-3;26:17-21)。作領袖的要虛心聽取有益的批評,不要把寶貴的光陰和活力放在反對自己的人身上,而要專注隨時甘願幫助自己的人。




2011年8月28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疏於管教

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希伯來書12章11節

  我們居住的地方樹木蔥蘢,即使在夏天也看不到太多陽光。但由於我們愛吃新鮮的番茄,於是我嘗試將它們種在盆中,放在幾個有日光照射的位置。

  這些番茄隨即就長了起來,而且速度很快。我很興奮。但後來我發現它們長得那麼快,是因為要努力接觸到有限的陽光。當我明白這道理時,番茄的藤蔓已經長得很粗,無法支撐自己。我便用棍子小心翼翼地將藤蔓提起,並將它們挺直,然後紮起來。不過雖然我已經盡量輕柔,但仍有一根捲曲的藤蔓被折斷。

  這讓我想起,在人格變得扭曲以前,就必要管教。

  祭司以利有兩個兒子,他卻沒有好好管教。當他們壞到極處時,以利終於發覺不能再坐視不理,於是他嘗試給兒子一點點管教(撒母耳記上2章24-25節)。可惜,已經太遲了,上帝已宣告嚴厲的結果:「我曾告訴他必永遠降罰與他的家,因他知道兒子作孽,自招咒詛,卻不禁止他們。」(3章13節)

  被管教是難受的,但若置之不理,不加以糾正,最終只會帶來更大的痛苦。JAL

主,即使疼痛,孩子仍感恩,
因祢以愛來管教我們;
幫助我們以悔改來回應祢,
並遵行祢的道路。阿們。

上帝以愛正視和改正我們。




----------------------------------------------------------------------
靈修靜思

無悔的選召

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給他們權柄,能趕逐污鬼,並醫治各樣的病症。這十二使徒的名:頭一個叫西門(又稱彼得),還有他兄弟安得烈,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奮銳黨的西門,還有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太十1至2)

  每次讀耶穌選召十二個門徒的名單,心中不免會為最後一句話嘀咕,為甚麼「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會在這名單中?難道主耶穌不知道三年後這人會把祂交在殺害祂的人手中嗎?但路加福音記載,耶穌選立十二位門徒前經過徹夜禱告(參路六12)。

  事實上,當主耶穌和門徒分享最後晚餐時,魔鬼已將賣耶穌的意思放在西門的兒子加略人猶大心裡(參約十三2);但主「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約十三1)當祂回應門徒「誰要賣祂」的提問時?祂蘸餅遞給猶大,並非要當眾指責他(不然其他門徒不會輕易讓他離開)。雖然「撒但已經入了他的心」,主耶穌也要給他最後的機會回轉。主給我們的選召、機會是「沒有後悔」的(參羅十一29);然而在事奉的路途上,在人生的許多抉擇中,我們對得起呼召我們的主嗎?      ~徐道勵





2011年8月27日 星期六

20110827撒母耳記上9章11-27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9:11 他們上坡要進城,就遇見幾個少年女子出來打水,問她們說:「先見在這裏沒有?」

   《馬》11~14:他們攜著小小的禮物往城裏去,從幾個少年女子知道,所找的先知將在宗教節期的當日出現。於是他們趕快前往,在路上遇見所找的人。掃羅想不到那先知也正在找他!

9:12 女子回答說:「在這裏,他在你們前面。快去吧!他今日正到城裏,因為今日百姓要在邱壇獻祭。

   《新》邱壇:見利26:30。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後,常常仿傚迦南人的習慣,在山坡上建立祭壇(此時的中央聖所,因約櫃不在會幕中而不能發揮功能;示羅已遭摧毀,而大祭司的家族,自以利的兩個兒子死後,似乎仍未能履行應盡的職務。)日後,在這些「邱壇」上的敬拜,讓異教風俗有機會滲入以色列的宗教儀式,因此神禁止他們建「邱壇」(見王上3:2註釋)。

   《啟》邱壇:是山丘上獻祭的地方。示羅被毀後,撒母耳在拉瑪設邱壇,成為以色列的一個宗教中心(7:17)。所羅門王時代,以色列人仍有在邱壇獻祭的事(王上3:2)。聖殿建成,才照律法規定,集中在一處敬拜神(申12:2-5)。

9:13 在他還沒有上邱壇吃祭物之先,你們一進城必遇見他;因他未到,百姓不能吃,必等他先祝祭,然後請的客才吃。現在你們上去,這時候必遇見他。」

   《新》必等他先祝祭:撒母耳主持吃祭肉之事(見1:4;2:13-16),他要先禱告,大概類似新約聖經中所指的祝謝(見太26:26-27;約6:11、23;提前4:3-5)。

9:14 二人就上去;將進城的時候,撒母耳正迎著他們來,要上邱壇去。

9:15 掃羅未到的前一日,耶和華已經指示撒母耳說:

   《馬》15~21:前一天耶和華已允許給指示撒母耳如何找著將要作工的這人。現在他發現掃羅就是這人。但是先知沒即時告訴掃羅,卻先邀請他一同坐席。邱壇(是分別出來作禮拜之用)常用來膜拜偶像,但這次卻用來敬拜耶和華。撒母耳對那高大俊美的便雅憫人說,明早將有重要的事情告訴他。看來撒母耳得知掃羅的職分之前,卻已告訴他驢已經找著了,他不用掛念了。無論如何,那幾隻驢算什麼?掃羅將得到“以色列眾人所仰慕的”。掃羅卻謙讓地回答這句話:“我不是以色列支派中至小的便雅憫人嗎?”昔日,便雅憫支派的數目曾減至六百人,這都是因爲他們的敗行。(士二O)

9:16 「明日這時候,我必使一個人從便雅憫地到你這裏來,你要膏他作我民以色列的君。他必救我民脫離非利士人的手;因我民的哀聲上達於我,我就眷顧他們。」

   《新》要膏他:祭司也是受膏的(見出29:7;40:12-15;利4:3;8:12),但從此時起,舊約聖經通常只稱君王為「耶和華的受膏者」(見2:10註釋;參12:3;24:6;26:9、11、16;撒下1:14、16;19:21;22:51;23:1;詩2:2、6;但又見亞4:14)。受膏者表示為某項任務分別出來歸耶和華,以及受神裝備履行這任務(見10:1、6;16:13;賽61:1)。

   《新》君:(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領袖」)希伯來文此字是指被任命(此處是受耶和華任命)為首領者。是從士師時代到君王時代的過渡期間,一個用途很廣的名稱。

   《啟》膏他:用油膏一個人為君是將此人分別出來事奉神,作祂特別差遣的工作,看10:1註。

9:17 撒母耳看見掃羅的時候,耶和華對他說:「看哪,這人就是我對你所說的,他必治理我的民。」

9:18 掃羅在城門裏走到撒母耳跟前,說:「請告訴我,先見的寓所在哪裏?」

9:19 撒母耳回答說:「我就是先見。你在我前面上邱壇去,因為你們今日必與我同席;明日早晨我送你去,將你心裏的事都告訴你。

9:20 至於你前三日所丟的那幾頭驢,你心裏不必掛念,已經找著了。以色列眾人所仰慕的是誰呢?不是仰慕你和你父的全家嗎?」

   《新》以色列眾人所仰慕的:指以色列人渴想得到一個君王。

9:21 掃羅說:「我不是以色列支派中至小的便雅憫人嗎?我家不是便雅憫支派中至小的家嗎?你為何對我說這樣的話呢?」

   《新》支派中至小的…至小的家:在以色列人中掃羅的出身至為卑微(便雅憫是雅各最小的兒子,而且這支派的人數在士師時代已大大減少;見士20:46-48)。掃羅被提升為君王,顯示神要「抬舉貧寒人」(2:8),這是貫徹撒母耳記的主題之一。神使用無力無權的,在世上領導祂的國度,乃聖經見證中常出現的特點,同時也強調了一個真理:祂的國度不屬這世界。

9:22 撒母耳領掃羅和他僕人進了客堂,使他們在請來的客中坐首位;客約有三十個人。

   《馬》22~27:在宴會中,掃羅得坐首位,並享有預先留下來的肉。那夜撒母耳得與掃羅長談。翌日在掃羅離開那城途中,撒母耳要求他多留一會,並把神的話傳給他聽。

9:23 撒母耳對廚役說:「我交給你收存的那一分祭肉現在可以拿來。」

9:24 廚役就把收存的腿拿來,擺在掃羅面前,撒母耳說:「這是所留下的,放在你面前。吃吧!因我請百姓的時候,特意為你存留這肉到此時。」當日,掃羅就與撒母耳同席。

   《新》腿:希伯來文此字特指大腿,通常是留給耶和華所分別為聖的祭司的(見出29:22、27;利7:32-33、35;民6:20;18:18)。把祭肉中上好的部分給掃羅是特殊的尊榮,也預期他會被立為耶和華的受膏者。

9:25 眾人從邱壇下來進城,撒母耳和掃羅在房頂上說話。

9:26 次日清早起來,黎明的時候,掃羅在房頂上。撒母耳呼叫他說:「起來吧,我好送你回去。」掃羅就起來,和撒母耳一同出去。

9:27 二人下到城角,撒母耳對掃羅說:「要吩咐僕人先走(僕人就先走了);你且站在這裏,等我將 神的話傳與你聽。」



----------------------------------------------------------------------
<聖經靈修版/網路>

我們的一生,是無數個偶然事件的組合嗎?
9:3-27 我們常會以為事件是偶然發生的,但是從掃羅的事可以看出,神可能使用平常的事件,來達到祂的目的。我們要相信一切的境遇皆可能是“神所命定”的,對塑造我們的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請你思想最近影響你的順逆際遇,你能否從其中看出神的旨意?祂可能想使你具有某種素質,或者要領你在另一方面事奉祂。

掃羅的回答,反應出他是怎樣的人?
9:21 掃羅吐露出“你為何對我說這樣的話呢?”顯明他心底將會一再面對的問題——自卑感。他像落葉一樣隨風飄搖不定,在自己的感覺與信念之間左右擺動。他的言行都以自我為中心,只為自己擔心。例如,他說自己的家族是以色列人至小的支派中“至小的”,但是9章1節說他父親是個“大能的勇士”(或作“大財主”)。(便雅憫支派是十二個支派之中最小的,因為他們不道德的罪行導致內戰,幾乎受到被滅絕的處罰——參士19-21。)他不願承擔神賜給他的責任。後來,他保留一部分戰利品,那是他不應當存留的,因此受到撒母耳的責備,他卻將責任推卸到士兵身上(15:21),說他們實在想用那些牲畜向神獻祭(15:15)。

  他雖然蒙神呼召,有使命在身,卻不斷地掙扎,心中充滿嫉妒、不安、驕橫、任性、欺詐。他並沒有立志將自己全心全意地獻給神,因為不願意讓神的愛充滿內心,因而失去平安,所以他從未成為屬神之人。




2011年8月27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低調的求婚

就自己卑微……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立比書2章8節

  我在大學時,常常聽到別人的求婚故事。那些浪漫型的朋友告訴我,有人在高級餐廳求婚,有的在山頂看著日落,有的更是在馬車上。我記得,一個年輕人為他的女友洗腳。他能夠如此「低調的求婚」,證明他明白謙卑正是這終生承諾所不可或缺的。

  使徒保羅也深明謙卑的重要,而且,它能把人緊扣一起。在婚姻當中,這尤其重要。保羅反對「以我為先」,他說:「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腓立比書2章3節)。反之,我們要看我們的配偶比自己更重要,同時也要為對方著想。

  把謙卑付諸實踐,就是要服事我們的配偶;而服事沒有分大小。畢竟,耶穌「就自己卑微……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8節)。祂的無私,彰顯了祂對我們的愛。

  今天,你會做什麼來謙卑服事你所愛的人?簡單的可以是不逼對方吃不喜歡的食物;而困難的可以是在對方長期患病時,不離不棄地照顧。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把配偶的需要放在我們之先,在基督裡堅定我們彼此的承諾。JBS

藉著跟隨主的引領,
以犧牲的愛與關懷;
來滿足對方的需求,
以此婚姻榮耀基督。Sper

若你認為自己太愛配偶,其實你是愛得不夠。





---------------------------------------------------------------------
靈修靜思

始於憐憫

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祂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祂的莊稼。」(太九35至37)

  有機會修讀有關教會領導學的課程,從馬太福音九至十章思想教會領導學的要訣。我們常以為作為教會的牧者、領袖,首要是建立個人領導的權柄、威信;但我們再次細心研讀主耶穌在第十章選召十二位使徒之前的行動和吩咐,便會明白基督當日選召和差遣他們,是始於憐憫。

  耶穌身處的世代,以色列人生活在殖民政府之下,面對長年征戰,經濟衰敗,民生凋零,許多人很感迷惘。過去十年,我們身處動盪不安的世界,不論在東南亞、歐洲、非洲,都有國家因民生問題而引發大規模暴亂,同樣是一幅令人迷惘心碎的圖畫。耶穌基督的教會在這世代中首要的事,是活出基督的憐憫,讓廿一世紀的人看見,祂沒有撇下這困苦流離的世代。作為主的僕人,我們蒙呼召,奉差遣,並非爭逐權柄或名位,滿足個人的成就慾;而是要貼近主的心腸去服事這世代。      ~徐道勵(作者為美國中信《傳》編輯)




2011年8月26日 星期五

20110826撒母耳記上9章1-10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9:1 有一個便雅憫人,名叫基士,是便雅憫人亞斐亞的玄孫,比歌拉的曾孫,洗羅的孫子,亞別的兒子,是個大能的勇士(或譯:大財主)。

   《啟》掃羅離開家鄉基比亞(10:26)向北行,尋找失落的驢,走過許多地方,最後聽僕人的話來到拉瑪,要見撒母耳。

   《馬》1~10:有一個便雅憫人名叫基士,他的兒子掃羅登場了。掃羅和他的僕人爲了尋回父親的驢,便決定到鄰近城裏找神人問路。

9:2 他有一個兒子,名叫掃羅,又健壯、又俊美,在以色列人中沒有一個能比他的;身體比眾民高過一頭。

   《新》身體比眾民高過一頭:有君王的身量(見10:23)。

9:3 掃羅的父親基士丟了幾頭驢,他就吩咐兒子掃羅說:「你帶一個僕人去尋找驢。」

   《新》丟了幾頭驢:掃羅被介紹為一名尋找丟失驢隻的牧驢者,這可能是用來象徵掃羅及要求立王的悖逆百姓(參賽1:3)。大衛則被介紹為一牧養父親羊群的牧羊人,後來被描述為耶和華羊群之牧者(撒下5:2;7:7-8;詩78:70-72)。

9:4 掃羅就走過以法蓮山地,又過沙利沙地,都沒有找著;又過沙琳地,驢也不在那裏;又過便雅憫地,還沒有找著。

9:5 到了蘇弗地,掃羅對跟隨他的僕人說:「我們不如回去,恐怕我父親不為驢掛心,反為我們擔憂。」

   《啟》蘇弗地:是撒母耳居住的地區(1:1註)。

9:6 僕人說:「這城裏有一位神人,是眾人所尊重的,凡他所說的全都應驗。我們不如往他那裏去,或者他能將我們當走的路指示我們。」

   《新》僕人說:掃羅對撒母耳全無認識,正表現出他的性格。

   《新》這城:大概是拉瑪(見7:17),撒母耳的家鄉;他剛回到城中(見9:12;7:16)。

   《新》神人:見2:27註釋;此處指撒母耳。

   《啟》這城:指撒母耳居住的拉瑪(1:1;7:17)。掃羅是個很大意的人,似乎從未聽過撒母耳的名字。

9:7 掃羅對僕人說:「我們若去,有甚麼可以送那人呢?我們囊中的食物都吃盡了,也沒有禮物可以送那神人,我們還有甚麼沒有?」

   《新》有甚麼可以送那人呢:有關送禮物給先知的其他例子,見王上14:3;王下4:42;5:15-16;8:8-9。至於撒母耳接不接受這種禮物,或他是否依賴這些餽贈維生,則沒有明說。以利沙拒收乃縵的禮物(王下5:16)。日後,有假先知為遷就那些供養他們的人,改變所要傳的信息(王上22:6、8、18;彌3:5、11)。

9:8 僕人回答掃羅說:「我手裏有銀子一舍客勒的四分之一,可以送那神人,請他指示我們當走的路。」

   《新》有銀子一舍客勒的四分之一:在沒有錢幣之前,每項錢銀的交易,都是用秤出的金或銀(見伯28:15)。在掃羅的時代,這數量的銀子價值多少已不可考。

9:9 (從前以色列中,若有人去問 神,就說:「我們問先見去吧!」現在稱為先知的,從前稱為先見。)

   《新》現在稱為先知的,從前稱為先見:先見與先知基本上並沒有分別。在撒母耳記寫作之時,一般人稱為先知的,在掃羅時代稱為先見。這並不表示「先知」一詞在掃羅時代尚未出現,或「先見」一詞在後世已不為人所知(見賽30:10)。此處是指通俗的用法。

   《啟》先知:是神的代言人,有神特別賜的異象、異夢,將神的旨意傳達給人(民12:6)。

   《啟》先見:是先知較古的一個稱呼。

9:10 掃羅對僕人說:「你說的是,我們可以去。」於是他們往神人所住的城裏去了。


----------------------------------------------------------------------
<聖經靈修版/網路>

掃羅的家境如何?
9:3 掃羅的父親吩咐他去尋找丟了的驢。驢有多種用途,在聖經時代是載運貨物的牲口,用來運貨、拉車與耕作,是當時必需的勞動生活資源,就連最窮苦的家庭也會養一頭驢。驢多是富有的象徵,驢丟了實屬不幸。掃羅的父親有許多頭驢,證明他相當富有。

撒母耳在百姓中的形象是……
9:6 掃羅僕人所說先知住的這個城,可能是拉瑪;在示羅附近與非利士人爭戰以後(7:17),撒母耳搬到那裡。掃羅與撒母耳同住在便雅憫的地業以內,竟然不知道他是誰,顯出他對屬靈事物的無知。






2011年8月26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何等甘美

我何等愛慕祢的律法。—詩篇119篇97節

  幾年前,我讀到英國作家巴里爵士(Sir James Barrie)的一篇短文。文中細膩地描寫他的母親何等愛慕上帝、勤讀聖經,以致她用的那一本聖經翻閱到毀損脫頁。他寫道:「現在我繼承了這本聖經,對我而言不僅是經文的內容,連聖經上的修補縫線都成了寶貴的教導。」

  我的母親也同樣愛慕上帝的話語,六十多年來,她一直熟讀經文、反覆思想。我把她的聖經擺放在書櫃上最顯眼的位置。她的聖經也是殘破不堪,在斑黃的書頁上記滿了她的筆記與省思。年幼時,我常在清晨看見母親在房裡,膝前擺著聖經,細細琢磨經文的教誨。數十年來如一日,直到她年老眼睛昏花,無法閱讀。即使如此,她的聖經仍然是她最珍貴的寶物。

  巴里爵士的母親年老時,也無法繼續閱讀聖經。她的丈夫每天仍將聖經放在她手中,她便恭敬地把聖經握在手裡。

  詩人稱頌:「祢的言語在我上膛何等甘美,在我口中比蜜更甜!」(詩篇119篇103節)你是否嘗過上帝的甘甜美好?今天就打開聖經吧!DHR

寶貴聖經!勝過精金,
榮光盼望,逐頁顯映;
訴說天父與祂的慈愛,
引我回到華麗的天家。Anon

要靈命得飽足,就當熟讀聖經。




---------------------------------------------------------------------
靈修靜思

短暫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林前十23)

  聖經上的確沒有明文禁止基督徒不可以打麻將、喝酒、抽煙、跳舞、玩電子遊戲、穿性感衣服、過豪華生活等;但使徒保羅在寫給教會的書信,提到一項重要的原則:「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

  倘若我們的享受(吸煙)不單只對我們的健康有損,並且危害他人的健康,這會使人反感,厭惡。穿性感衣服引發他人有犯罪的思想,亦會使自己不受尊重;很多婦女遭性騷擾或強暴,也常跟穿著有關。倘若我們過分注重娛樂,貪圖安逸而不盡本份,很容易令人誤以為基督徒是只顧玩樂,生活沒有目標,沒有方向,這對我們向人傳福音、作見證將會大打折扣,成為他人的絆腳石。

  神讓我們生存在這世上,不過是一段很短的時間,便要和祂在永恆裡同住。神賜我們生活豐盛,為要我們學習與人分享;神延長我們在世上的歲月,為了我們能有機會學習事奉。倘若我們只顧貪圖享受,虛度光陰,不關心別人的需要,無份拓展神國的事,他日與主面對面的時候,將會感到羞愧和無限的懊悔,也不能得著主的賞賜。      ~邱建勤







2011年8月25日 星期四

20110825撒母耳記上8章1-22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8:1 撒母耳年紀老邁,就立他兒子作以色列的士師。

   《新》撒母耳年紀老邁:大概在米斯巴之役勝利後二十年,當時撒母耳約六十五歲。

   《啟》撒母耳此時年逾60,距米斯巴的勝利已有20年。他立兒子作士師協助他工作。

   《馬》1~5:撒母耳年紀老邁了,便想立他兩個兒子繼承他士師之職。奈何他們是敗壞之徒,收受賄賂、屈枉正直。撒母耳像以利般,沒有教誨兒子歸入正途,故此他一家同樣被厭棄了。以色列的長老拒絕撒母耳的兒子約珥和亞比亞作士師;他們希望像別國一樣得一位君王統治他們。百姓堅持要立王,以爲有了新政體,就會使國家完善。但是由於基本問題乃是人不順服神,所以其他的問題在這新政府之下仍會照樣發生。

8:2 長子名叫約珥,次子名叫亞比亞;他們在別是巴作士師。

8:3 他兒子不行他的道,貪圖財利,收受賄賂,屈枉正直。

   《新》收受賄賂:收賄賂,屈枉正直,在摩西五經的律法中有明文禁止(見出23:8;申16:19)。

   《啟》律法嚴禁收受賄賂,民間訴訟應依法審理(申16:19)。撒母耳二子的行徑與乃父有若天壤(3:19;7:15),實非承接士師職位的理想人選,給了以民長老要求立王的機會。

8:4 以色列的長老都聚集,來到拉瑪見撒母耳,

8:5 對他說:「你年紀老邁了,你兒子不行你的道。現在求你為我們立一個王治理我們,像列國一樣。」

   《新》立一個王治理我們:眾長老以撒母耳之年邁,及他兩個兒子的敗壞為由,請求立王。但不久後就顯示出,他們要求立王更基本的原因,是要仿傚鄰近的國家,立一人為君,以他為國家權力與團結之象徵,率領他們爭戰,保障他們的安全(見8:20;10:19;12:12)。

   《啟》摩西律法中容許以色列人立王,只要君王能遵行神的命令(申17:14-15及註)。以色列人要求立王的錯誤,是所反對的並非老邁的撒母耳,或他貪財不法的兒子,而是反對神,要“像列國一樣”,不接受神的管治,設立一個由自己來管理自己的政權(7節)。

8:6 撒母耳不喜悅他們說「立一個王治理我們」,他就禱告耶和華。

   《馬》6~18:神的旨意當然是祂親自作以色列的王。祂的百姓要聖潔,不像地上別國的民族。但是以色列人不想與別的民族有所不同,反而想融入這個世界。百姓想跟列國看齊。這正是神所不願見的事。立王之後,人就容易忘記神才是他們真正的君王。撒母耳爲這個要求感到哀傷,然而耶和華吩咐他照他們的要求去行。說到底,他們不是厭棄先知,而是耶和華。求立王並不是錯,錯在立王的動機和原因。事實上人民不要神作他們的王和領袖。他們要建立法律、軍隊,並選立一位王來代替神。他們想藉著人的力量管理全族,而實際上只有神的大能,才能使他們在充滿敵意的迦南地興旺。雖然神確曾頒布君權統治的律法條文(申一七14-20),可是在祂完美的旨意下,理當由祂親自作以色列的王(八7;一二12),申命記的律法是用來約束日後必出現的惡行。

  撒母耳應允他們的願望時,嚴正地警戒他們要求王的行爲。簡略地說,那王將徵收苛稅而自富,迫使青年男女服兵役和掌雜務。一個王會給予一些利益,但不可否認也會取去一些。事實上要求軍隊會帶來徵兵和納稅,除了這些不能避免的代價外,君王喜愛奢華宴樂,故此最壞的後果是百姓要被強逼作苦工,正如十七節中的奴隸。這種制度後來成爲所羅門王之後,以色列國分裂的主要原因。

8:7 耶和華對撒母耳說:「百姓向你說的一切話,你只管依從;因為他們不是厭棄你,乃是厭棄我,不要我作他們的王。

   《新》百姓向你說的一切話,你只管依從:摩西五經中已預期以色列立王的事(創49:10;民24:7、17;申17:14-20);因此神指示撒母耳答應百姓的要求(見8:9、22)。

   《新》他們不是厭棄你,乃是厭棄我,不要我作他們的王:參士8:23。以色列要求立王之罪(見10:19;12:12、17、19-20),並非因為君王制度本身的不善,問題是出在百姓對君王制度的想法,以及他們提出這要求的理由。他們所冀求的君王制度,會破壞他們與耶和華間的立約關係;耶和華自己曾應許要作他們的救主及拯救者。他們要求「像列國一樣」(8:20)有王,表示他們毀約,不要耶和華他們的王(12:12;民23:21;申33:5),且忘了祂過去經常保護他們(10:18;12:8-11)。

8:8 自從我領他們出埃及到如今,他們常常離棄我,事奉別神。現在他們向你所行的,是照他們素來所行的。

8:9 故此你要依從他們的話,只是當警戒他們,告訴他們將來那王怎樣管轄他們。」

8:10 撒母耳將耶和華的話都傳給求他立王的百姓,說:

8:11 「管轄你們的王必這樣行:他必派你們的兒子為他趕車、跟馬,奔走在車前;

   《新》王必這樣行:撒母耳描述當時一般迦南君王的作風(8:11-17),以警告百姓,他們所要的君王會帶給他們重擔。

   《啟》11~18:這幾節為不應立王的理由。以色列沒有立王的經驗,但四周的國家都有王,百姓生活的情況當為大家所目睹。

8:12 又派他們作千夫長、五十夫長,為他耕種田地,收割莊稼,打造軍器和車上的器械;

8:13 必取你們的女兒為他製造香膏,做飯烤餅;

8:14 也必取你們最好的田地、葡萄園、橄欖園賜給他的臣僕。

8:15 你們的糧食和葡萄園所出的,他必取十分之一給他的太監和臣僕;

   《新》十分之一:君王所徵收的,是在以色列應獻給耶和華的十分之一以外(利27:30-32;民18:26;申14:22、28;26:12)。事實上,這君王所徵收的,將會相等於一切以色列應分別為聖獻給大君王耶和華的(人口、土地、農產、牲畜),包括全體百姓,無人倖免(8:17)。

8:16 又必取你們的僕人婢女,健壯的少年人和你們的驢,供他的差役。

8:17 你們的羊群他必取十分之一,你們也必作他的僕人。

8:18 那時你們必因所選的王哀求耶和華,耶和華卻不應允你們。」

8:19 百姓竟不肯聽撒母耳的話,說:「不然!我們定要一個王治理我們,

   《馬》19~22:百姓不理會撒母耳的警告,堅持他們的要求,所以主再次吩咐撒母耳依從他們的要求,爲他們立王。

8:20 使我們像列國一樣,有王治理我們,統領我們,為我們爭戰。」

8:21 撒母耳聽見百姓這一切話,就將這話陳明在耶和華面前。

8:22 耶和華對撒母耳說:「你只管依從他們的話,為他們立王。」撒母耳對以色列人說:「你們各歸各城去吧!」



------------------------------------------------------------------------
<聖經靈修版/網路>

教子不易,撒母耳不成功,我們不少人也失敗,但……
8:1-3 撒母耳年紀老了,立兒子作士師代替他,但他們和以利的兒子不相伯仲(2:12),一樣地貪污受賄。我們不知道撒母耳的兒子為甚麼墮落,只知道以利兒子的敗壞以利也有責任(2:29-34)。

  我們不知道撒母耳是否教子無方,無論如何,他的兒子已大,可以自行其事了。我們不必為成年兒女的罪自責;但另一方面,作父母的也有獨特的責任——在兒女未成年時塑造他們的品格,這是最重要的事。

  如果你的兒女長大成人後不信從神的話,你要知道,你已不再能約束他們了,別因為發生了一些由不得你的事而自怨自艾。不過如果你的兒女仍然年幼,你的言行教導必會深深地影響他們的一生。

神給人選擇的自由,但後果……我的教訓是……
8:4-9 以色列人要求立王,有以下幾個原因:(1)撒母耳的兩個兒子不適於領導他們;(2)以色列人的十二個支派在一起相處時,不斷發生問題,因為各支派均有自己的首領和地業。他們盼望有君王能將十二個支派統一起來,組成一支軍隊;(3)百姓想跟列國看齊。這正是神所不願見的事。立王之後,人就容易忘記神才是他們真正的君王。以色列人要求立王並不是錯,神在申命記之中就曾經提到這種可能性(參申17:14-20)。但是人民實際上是不要神作他們的王和領袖。他們要建立法律、軍隊,並選立一位王來代替神。他們想藉著人的力量管理全族,而實際上只有神的大能,才能使他們在充滿敵意的迦南地興旺。

今日社會以人為本,神是否只是一種精神寄託?為何?
8:5-6 百姓堅持要立王,以為有了新政體,就會使國家完善。但是由於基本問題乃是人不順服神,所以其他的問題在這新政府之下仍會照樣發生。他們所需要的乃是同心信靠神,而不是一個統一的政體。

  假使以色列人順服神領導的話,他們的國勢必會非常興旺,超過所求所想的(參申28:1)。如果我們求神引領我們的家庭或個人的生活,卻繼續按照世人的標準和價值觀去行,順服神就變得有名無實。我們必須腳踏實地,在生活中的各方面信靠祂。

隨潮流,從人意,神的心意被置何方?為何人要一意孤行?
8:19-20 撒母耳向人民仔細解釋,立王必有諸般不良後果,但他們不肯聽。在你要作重要抉擇的時候,要仔細衡量正反兩面,也要想到你的抉擇會帶來的各種影響。當你心急如焚地想做某事,就不容易看出隱憂,不過你不要小看這些問題,除非你已有詳盡的考慮,否則日後必然為你帶來極大的困擾。

以色列人要求立王錯在哪?我們從中得的教訓是甚麼?
8:19-20 以色列人被稱為聖潔的族類,與萬民有別,也是在萬國中單單屬於神的民族(參利20:26)。他們要求立王的動機,卻像列國一樣,這與神最先的計劃完全背道而馳。求立王並不是錯,錯在立王的動機和原因。

  我們常常讓別人的價值觀支配自己的態度與行為。你有否因為想與他人看齊,而作了錯誤的抉擇?你要小心,不要讓朋友或是你所崇拜的“英雄們”的價值觀,牽著你的鼻子走,使你偏離神的正道。神的子民若想與不信神的人一樣,必遭遇屬靈的災禍。



2011年8月25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放馬過來

被棍打了三次……遇著船壞三次……遭……危險……受勞碌、受困苦……又飢又渴。—哥林多後書11章25-27節

  「歷史頻道」有一個節目,介紹了全球最驚險的機場。我曾去過的香港啟德機場也名列其中,雖然它已關閉但仍令人印象深刻。對乘客而言,要降落在這個機場是一趟驚險的經驗;對機師而言,絕對是一大挑戰。若你的班機從這個方向來,得先飛越過周邊的高樓大廈,並且希望飛機千萬不要衝入大海。要是從另一方向來,又會擔心撞上山壁。

  一名以往經常載乘客往返啟德機場的機師,竟然對我說:「我十分懷念進出那個機場的時光。」不過我大概能體會這番話的含義。身為機師,他享受那份考驗。他對自己的技術充滿信心,也相信引導飛機著陸的領航員。

  我們常想盡辦法去逃避挑戰。反觀聖經中我們最喜愛的人物,都是勇於接受挑戰的英雄。使徒保羅就是一個典範。他深信只要有上帝的扶助,就能面對眼前的難題,逐一克服。基督應許保羅,也是應許我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12章9節)。以保羅為例,只要相信有上帝保守,我們能對下一項挑戰說:「放馬過來!」JDB

迂迴轉折人生之路,
不奢求安逸或舒適;
求主賜恩典與力量,
助我擔當所有苦難。MMeadows

上帝若安排你走石頭巔路,必供應你一雙堅固鞋子。




-------------------------------------------------------------------------
靈修靜思

主要用你

耶穌……打發兩個門徒,說:「你們往對面村子裡去……必看見一匹驢駒,是從來沒有人騎過的……若有人問為甚麼解牠,你們就說:『主要用牠。』」(路十九28至31)

  耶穌早知小驢駒在那裡,沒有人騎過牠;但主要用,牠的價值就非同凡響,比世上一切的驢駒更為著名。多年前,蘇格蘭一位忠心的傳道人,牧會多年,只多了一個會友,而且是一個小孩子;因此,他被嘲笑為不蒙神賜福的牧者。有一天,當這位牧者跪在神面前,流淚禱告時,這位孩童站在牧者身邊,問他說:「牧師,你認為我讀書後,能否成為一位傳道人或宣教士呢?」牧者大為詫異,久久才對孩童說:「羅伯遜,我相信神會用你成為祂所用的傳道人。」羅伯遜(Robert Moffat)後來成為世界聞名的非洲宣教士,許多人因他蒙恩福。

  你肯給神使用嗎?只要肯,如同孩童,拿出他的五餅二魚(參約六9),神必藉你賜恩福給他人。      ~李雅華(作者是關國瑞師母)





2011年8月24日 星期三

20110824撒母耳記上7章3-17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7:3 撒母耳對以色列全家說:「你們若一心歸順耶和華,就要把外邦的神和亞斯她錄從你們中間除掉,專心歸向耶和華,單單地事奉他。他必救你們脫離非利士人的手。」

   《新》亞斯她錄:亞斯她錄是一位掌管愛情、生育及戰爭的女神,在古代近東一帶以不同形式受各民族(包括迦南居民)敬拜(見士2:13註釋)。敬拜亞斯她錄的人,通常也敬拜巴力(見7:4;12:10;士2:13;3:7;10:6),這是按照膜拜孳生偶像宗教的慣例,要同時供奉男神與女神。

   《啟》亞斯她錄:是迦南人拜的女神。參《士師記》2:13註。

   《馬》3~6:撒母耳促請百姓也歸順耶和華,好讓神從非利士人的壓迫中,把他們拯救出來。以色列的眾民除掉偶像,撒母耳聚集他們到米斯巴。他們在那裏禁食並在耶和華面前懺悔。他們把水澆在地上。以象徵他們的悔罪。

  現代的無形偶像比木頭石頭的假神更難察覺,卻是一樣的危險。凡在我們生命之中佔首位、控制我們的事物,都成爲我們的偶像。金錢、成就、物質、財産、名譽,或任何在我們的生命之中代替神的,都會成爲偶像。惟有耶和華配受我們的敬拜事奉,我們不可以容許別的事物與祂爭競。如果我們心裏有“外邦神”,就應當求神幫助,把它們趕離寶座,使真神在我們心中居首位。

7:4 以色列人就除掉諸巴力和亞斯她錄,單單地事奉耶和華。

7:5 撒母耳說:「要使以色列眾人聚集在米斯巴,我好為你們禱告耶和華。」

   《新》米斯巴:便雅憫境內的一市鎮(書18:26),位於耶路撒冷以北約十二公里。當一名路過的利未人之妾在基比亞遭凌辱及殺害後,以色列人曾在此處聚集,宣佈對便雅憫人的懲罰(士20:1;12:1)。另有其他幾個地點也用了同一地名(見撒上22:3;創31:49;書11:3、8;15:38)。

   《新》我好為你們禱告:見7:8-9;8:6;12:17-19、23;15:11。如摩西一樣,撒母耳也被後世視為一偉大的代求者(見詩99:6;耶15:1)。兩人都受神委任,為神治理祂的百姓,在以色列人中代表神,又代表以色列向神祈求。

   《啟》我好為你們禱告:撒母耳奉神命治理以色列人,轉達神的話,也為他們代求。撒母耳為以色列人中保的事,看8:5註。

7:6 他們就聚集在米斯巴,打水澆在耶和華面前,當日禁食,說:「我們得罪了耶和華。」於是撒母耳在米斯巴審判以色列人。

   《新》打水澆在耶和華面前:舊約聖經中沒有別的經文提及這種儀式。這似乎是象徵人在痛悔自卑中向神倒空自己。有關此類的語句,見1:15;詩62:8;哀2:19。

   《啟》打水澆在耶和華面前:向神真心悔改(比較詩22:14;哀2:19)。澆水之後,繼之以禁食和認罪。

7:7 非利士人聽見以色列人聚集在米斯巴,非利士的首領就上來要攻擊以色列人。以色列人聽見,就懼怕非利士人。

   《馬》7~14:非利士人聽到以色列人聚集在米斯巴,便懼怕他們起來反抗,於是率先攻擊以色列人。希伯來人未準備作戰,十分驚恐。在他們要求撒母耳爲他們代求後,撒母耳獻上全牲的燔祭(看來利未人才可以這樣獻祭——代上二三26-31),並禱告。結果神大發雷聲,奇妙地擊退敵人,以色列在那日取得勝利。爲感謝神,撒母耳立了一座石碑。名叫“以便以謝”(意思爲幫助之石)。第13節只是指到短暫的勝利,這從本段末節和九章16節清楚看見。這時候,以色列收回部分失地,與鄰國和好共處一段日子。

7:8 以色列人對撒母耳說:「願你不住地為我們呼求耶和華我們的 神,救我們脫離非利士人的手。」

7:9 撒母耳就把一隻吃奶的羊羔獻與耶和華作全牲的燔祭,為以色列人呼求耶和華;耶和華就應允他。

7:10 撒母耳正獻燔祭的時候,非利士人前來要與以色列人爭戰。當日,耶和華大發雷聲,驚亂非利士人,他們就敗在以色列人面前。

   《新》耶和華大發雷聲:當他們履行立約的條例時,耶和華曾應許要成為祂百姓的保護者(見出23:22;申20:1-4;又見撒下5:19-25;書10:11-14;士5:20-21;王下7:6;19:35;代下20:17、22)。

   《啟》神是信實的,我們若遵守祂的法度,必蒙保守。以色列人認罪悔改之後,雷聲大發,非利士人敗在以民前。

7:11 以色列人從米斯巴出來,追趕非利士人,擊殺他們,直到伯甲的下邊。

7:12 撒母耳將一塊石頭立在米斯巴和善的中間,給石頭起名叫以便以謝,說:「到如今耶和華都幫助我們。」

7:13 從此,非利士人就被制伏,不敢再入以色列人的境內。撒母耳作士師的時候,耶和華的手攻擊非利士人。

   《新》不敢再入以色列人的境內:某些解經家認為這話與後來提到非利士人的經文(9:16;10:5;13:3、5;17:1;23:27)有衝突。其實這話只說明,非利士人沒有立時反擊。有關另一類似情形,見王下6:23-24。

7:14 非利士人所取以色列人的城邑,從以革倫直到迦特,都歸以色列人了。屬這些城的四境,以色列人也從非利士人手下收回。那時以色列人與亞摩利人和好。

   《啟》以色列人實際上並未取得這些城邑,但既為耶和華賜他們為業之地,應為他們的屬土(參書15:45-47;士1:18)。

7:15 撒母耳平生作以色列的士師。

   《新》作者用這結語,結束撒母耳領導以色列的事工之記載(見7:6)。

   《啟》撒母耳作士師的影響力到掃羅作王時仍在,他先後膏了掃羅和大衛作王。

   《馬》15~17:此後,撒母耳成爲巡行的士師,穿梭以色列各城,以主的律法判定公正。他住在拉瑪他父家中,並在那裏……築了一座壇。聖經沒有解釋他爲何不回到主的壇(這時在挪伯),也沒解釋爲何他容許約櫃留在亞比拿這家中。可見當時是不講規律的世代,許多習以爲常的事情本非神原先的計劃,但都容許。

  第七章講述以色列的復興。神首先興起一個人撒母耳,他叫百姓認罪悔改,潔淨自己。他以羔羊的血(各各他十字架的羔羊)向神求情,然後就得勝了。這正是個人和整個民族復興的步驟。

7:16 他每年巡行到伯特利、吉甲、米斯巴,在這幾處審判以色列人。

7:17 隨後回到拉瑪,因為他的家在那裏;也在那裏審判以色列人,且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

   《啟》拉瑪和伯特利、吉甲、米斯巴都是古代宗教聖地。


----------------------------------------------------------------------
<聖經靈修版/網路>

甚麼偶像阻止我忠心事奉神?
7:3 撒母耳勸以色列人除去他們中間的外邦神。現代的無形偶像比木頭石頭的假神更難察覺,卻是一樣的危險。凡在我們生命之中佔首位、控制我們的事物,都成為我們的偶像。金錢、成就、物質、財產、名譽,或任何在我們的生命之中代替神的,都會成為偶像。惟有耶和華配受我們的敬拜事奉,我們不可以容許別的事物與祂爭競。如果我們心裡有“外邦神”,就應當求神幫助,把它們趕離寶座,使真神在我們心中居首位。

迦南人怎樣看巴力和亞斯她錄?
7:4 迦南人相信巴力是假神之首伊勒的兒子,是最重要的神。他們把巴力當作司雷雨的神,管理農業與植物。亞斯她錄則是管理戰爭與愛的女神。(她在巴比倫與希臘人中間皆有別的名字。)她代表多產。迦南人相信,如果與巴力及亞斯她錄有性關係的話(與這些偶像廟宇中的廟妓,孌童交合),就會使大地像魔幻般恢復活力,得以豐收。

在米斯巴發生過哪些重要事件?
7:5 米斯巴對以色列人特別重要,他們曾在那裡聚集,發動對便雅憫支派的攻擊(參士20:1);撒母耳在那裡被立為首領(7:6);以色列人的第一任君王掃羅亦在那裡被掣籤掣出,領到人民面前(10:17及以下各節)。

“打水澆在耶和華面前”是做甚麼?
7:6 打水澆在“耶和華面前”,是承認自己的罪、離棄偶像、決志單單順服神的表示。

撒母耳能成為偉大的士師是因為……
7:6 自從以色列人進佔應許之地,士師興起以來,撒母耳是最後一位士師。關於士師的名單,請看士師記二章的圖表。士師是政治兼宗教領袖,但其實神才是他們的真正領袖,士師不過是神的發言人,向人民發言,治理全地行公義。有些士師倚靠自己的判斷多過倚靠神,而撒母耳忠心順服,將自己奉獻給祂,所以成為以色列歷史上最偉大的士師之一。(關於撒母耳作士師的資料,請參4:18的註釋。)

立石以記念神的大能;回憶以記念我主對我的恩典——
7:12 以色列人曾受非利士人侵擾,但是神拯救他們,百姓就立石記念祂大能的幫助與拯救,作為回應。我們遭遇艱難時,也可以回憶過去重大的轉捩點,好幫助我們渡過眼前的困局。記念碑等物,能幫助我們憶起神過去的勝利,使我們現在得著信心與力量。

這些亞摩利人是——
7:14 在約書亞時代,亞摩利人散布在約旦河東西兩岸的山地,部族強大,聚眾佔領著約旦河以東及死海對面之地。但是按照這一節的上下文來看,亞摩利人泛指迦南地所有非以色列居民。



2011年8月24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百合,飛鳥和我

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路加福音12章22節

  有一部舊電視劇,劇中的一個老督察在年輕警員出差前,總要囑付他們說:「一路上要小心!」這是善意的叮嚀,也是一份關懷,因為他知道警員執行任務時,隨時會有狀況發生。

  耶穌也曾對祂的門徒說過類似的忠告,但是衪的言辭更強烈。路加福音11章的結尾預示了災禍即將來到:「文士和法利賽人就極力地催逼祂,引動祂多說話」(53節)。在接下來的部分,路加記載說,耶穌諄諄告誡門徒要「防備」(12章1節),但卻不需要擔憂和懼怕(4-7節;22節)。

  耶穌應許門徒,當他們進入世界之後,祂會引導、保護和照顧他們。祂向門徒們保證,祂既然顧念不起眼的飛鳥和百合花,就一定會眷顧跟隨祂的「小群」信徒(24-32節)。

  我們不能預知未來,但我們能確信,無論遭逢任何事情,這位慈愛偉大的牧者定會愛護、照顧和保守我們,而衪就是上帝的兒子耶穌!DCE

人生旅途,愁雲滿佈,
飽受波折,不受祝福;
直到信主,有祂看顧,
今我喜樂,憂慮盡除。Blosch

耶穌顧念百合花和飛鳥,也必看顧你和我。




---------------------------------------------------------------------
靈修靜思

隨遇而安

世人行動實係幻影。他們忙亂,真是枉然;積蓄財寶,不知將來有誰收取。主啊,如今我等甚麼呢?我的指望在乎祢!求祢救我脫離一切的過犯,不要使我受愚頑人的羞辱。因我所遭遇的是出於祢,我就默然不語。(詩卅九6至9)

  這節經文出自大衛,當他經歷一生的起起伏伏,被掃羅追殺,大小戰役,家庭變故與榮華富貴,他發現人生的年日窄如手掌,隨時可以過去(4至5節)。最後得出結論:「世人行動實係幻影。他們忙亂,真是枉然;積蓄財寶,不知將來有誰收取。」

  為何人會忙亂?會有許多壓力?因為我們為自己定下許多目標,而且非要完成不可。清楚的目標有其必要,不然我們會一事無成;但是基督徒更要知道,神要求我們的不是作出許多事,而是愛祂,對祂順服與忠心。達不到目標不是天塌下來的事;相反,我們很多的執著,很可能不是神給我們的目標,不過是我們個人的期望。

  生活中的不順利,或人生的挫折,能幫助我們重新思想,我們內心真正的動機是甚麼?我的快樂是建基於得到一些外在事物嗎?還是立穩於得著神?詩人說:「我的指望在乎祢!」又說:「因我所遭遇的是出於祢,我就默然不語。」      ~黃天賜







2011年8月23日 星期二

20110823撒母耳記上6章1~7章2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第六章>

6:1 耶和華的約櫃在非利士人之地七個月。

   《馬》1~6:在短短七個月內,非利士人經歷令他們甚驚恐的約櫃。他們打算把約櫃送回以色列,便詢問異教祭司和占卜的人應怎樣行,以免再被審判。那些祭司和占卜的人建議同時獻五個金痔瘡和五個金老鼠作爲賠罪的禮物。以做成破壞的東西作賠罪禮,是非利士人平息他們的神怒氣的常用方法。他們知道奪取約櫃是罪,現在想盡方法討好以色列人的神。這裏提到的鼠,令人聯想到這城曾有鼠疫爲患。祭司進一步提醒埃及在耶和華手上的結局,並促請他們不要像埃及人和法老硬著心腸,而要用盡方法把約櫃送回原處去。

6:2 非利士人將祭司和占卜的聚了來,問他們說:「我們向耶和華的約櫃應當怎樣行?請指示我們用何法將約櫃送回原處。」

   《新》祭司和占卜的:他們是咨詢宗教事務的專家(祭司),及藉觀兆得知隱祕事的人(占卜的)。便申18:10;賽2:6;結21:21。

6:3 他們說:「若要將以色列 神的約櫃送回去,不可空空地送去,必要給他獻賠罪的禮物,然後你們可得痊癒,並知道他的手為何不離開你們。」

   《新》賠罪的禮物:(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贖愆祭」)祭司和占卜的提議,在送回約櫃時要獻禮物,表示承認從以色列取來的約櫃所犯之罪,並以此補償冒犯了耶和華尊嚴的罪過(見6:5)。有關以色列的贖愆祭,見利5:14-6:7。

6:4 非利士人說:「應當用甚麼獻為賠罪的禮物呢?」他們回答說:「當照非利士首領的數目,用五個金痔瘡,五個金老鼠,因為在你們眾人和你們首領的身上都是一樣的災。

   《新》五個金痔瘡:是照著瘟疫的病徵(見5:6)。

   《新》五個金老鼠:在瘟疫發生的同時,亦有鼠災(6:5)。七十士譯本(舊約聖經的希臘文譯本)則將這資料放在較前的經文中。很可能老鼠就是帶菌者,他們所遇之災也許就是鼠疫。

   《啟》某些古代民族,在病癒之後,用金銀寶物照疾病的徵狀作像,獻於神明,以示感謝。非利士人照他們五大城首領的數目,模仿病徵,做了五個金痔瘡,又做了五個金老鼠(說明瘟疫來源當和老鼠有關),連同約櫃一道送回。

6:5 所以當製造你們痔瘡的像和毀壞你們田地老鼠的像,並要歸榮耀給以色列的 神,或者他向你們和你們的 神,並你們的田地,把手放輕些。

   《新》製造…像…歸榮耀給以色列的神:製造金像表示承認疾病與老鼠都是從以色列神來的審判(見6:3註釋)。

6:6 你們為何硬著心像埃及人和法老一樣呢? 神在埃及人中間行奇事,埃及人豈不釋放以色列人,他們就去了嗎?

   《新》埃及人和法老:以色列人出埃及時,神所降給埃及人的各災,在周圍的國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見4:8;書2:10)。

6:7 現在你們應當造一輛新車,將兩隻未曾負軛有乳的母牛套在車上,使牛犢回家去,離開母牛。

   《新》未曾負軛:未曾受過拉車的訓練。

   《新》使牛犢…離開母牛:通常母牛不會願意離開所乳養的牛犢。

   《啟》未曾負軛:是沒有拉過車、不熟道路的牛。

   《啟》有乳的母牛:是正在乳養幼犢的母牛。母牛天性不願離開小牛;但牠若不理小牛,且會拉著車,像拉過車的牛一樣直往以色列境界,便證明耶和華真是神。

   《馬》7~12:非利士人的祭司和占卜的,想出一種試驗方法,好知道他們近來所遭遇的災禍是否真的出於神。他們用兩隻剛剛生下牛犢的母牛套車,車上載著約櫃,看牠是否往以色列的邊界走。我們可以確定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情,是耶和華的審判。這事並非偶然遇見的,而是要讓非利士祭司有機會計劃歸還約櫃的細節,從而顯示神的介入。拉車的有乳的母牛生有牛犢,若牠們離開牛犢,便違反天性了(離開牛犢的母牛,會失去本性,不照常規行走)。母牛從未曾負軛,但牠們同套上軛時便能直行,不偏左右。即使沒有領路的,牛直行大道往伯示麥這猶大的境地!

6:8 把耶和華的約櫃放在車上,將所獻賠罪的金物裝在匣子裏,放在櫃旁,將櫃送去。

6:9 你們要看看:車若直行以色列的境界到伯示麥去,這大災就是耶和華降在我們身上的;若不然,便可以知道不是他的手擊打我們,是我們偶然遇見的。」

   《新》伯示麥:接壤非利士邊界的市鎮,屬猶大支派(見書15:10)。其名是「太陽(神)之家(或聖所)」之意。

   《啟》伯示麥:是猶大境內的利未人城邑(書21:16),離非利士地的以革倫約13公里。

6:10 非利士人就這樣行:將兩隻有乳的母牛套在車上,將牛犢關在家裏,

6:11 把耶和華的約櫃和裝金老鼠並金痔瘡像的匣子都放在車上。

6:12 牛直行大道,往伯示麥去,一面走一面叫,不偏左右。非利士的首領跟在後面,直到伯示麥的境界。

   《啟》母牛邊走邊叫,繫念幼犢,卻為神所驅使,一直往以色列境去。

6:13 伯示麥人正在平原收割麥子,舉目看見約櫃,就歡喜了。

   《新》正在平原收割麥子:收割麥子的時間是由四月中至六月中。

   《啟》迦南地收割大小麥,從四月中旬開始一直到六月中。伯示麥人可以自由在平原收割,未受到非利士人侵擾,或已在其保護下。從13:19所說非利士人不許以色列人中有鐵匠,以及一聽到以色列人聚集就要用兵阻止(7:7),可證其影響力。

   《馬》13~18:當約櫃快送到來時,伯示麥人正在……收割。奇妙的景象在眼前——兩隻無人領路的母牛把神的約櫃送回以色列!人們都極其歡樂。他們把車子作生火之物,母牛卻獻給耶和華爲燔祭。約櫃和裝賠罪之物的匣子放在大磐石上。

  伯示麥的母牛故事有著屬靈的意義。基督徒宣教士離開家園,懷著主的信息往主所引領的地方去,不偏左右。他們使人們歡喜,因爲人們能憑信心看見主。他們準備服事主,並爲主犧牲。

6:14 車到了伯示麥人約書亞的田間,就站住了。在那裏有一塊大磐石,他們把車劈了,將兩隻母牛獻給耶和華為燔祭。

   《新》14~15:約櫃停在伯示麥,正如整個約櫃的行程,都是神大能的彰顯,因伯示麥原是進迦南時,在猶大各城邑中劃分給祭司的城之一(見書21:13-16)。

   《啟》住在伯示麥的利未人將新車劈成柴,把兩隻母牛當祭牲,就地獻祭。在中央聖所像耶路撒冷尚未建立之時,以色列人可以築壇獻祭,但須記下耶和華的名字。此處以大磐石為壇(出20:24-25)。

6:15 利未人將耶和華的約櫃和裝金物的匣子拿下來,放在大磐石上。當日伯示麥人將燔祭和平安祭獻給耶和華。

6:16 非利士人的五個首領看見,當日就回以革倫去了。

6:17 非利士人獻給耶和華作賠罪的金痔瘡像,就是這些:一個是為亞實突,一個是為迦薩,一個是為亞實基倫,一個是為迦特,一個是為以革倫。

   《新》賠罪:(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贖愆祭」)見6:3註釋。

6:18 金老鼠的數目是照非利士五個首領的城邑,就是堅固的城邑和鄉村,以及大磐石。這磐石是放耶和華約櫃的,到今日還在伯示麥人約書亞的田間。

   《新》今日:指寫撒母耳記上下之時。

   《新》還在…的田間:(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還在…的田間作見證」)作為對這事的一個記念。

6:19 耶和華因伯示麥人擅觀他的約櫃,就擊殺了他們七十人;那時有五萬人在那裏(原文是七十人加五萬人)。百姓因耶和華大大擊殺他們,就哀哭了。

   《新》擅觀…約櫃:伯示麥的居民(其中有利未人和祭司),因為存著不恭敬的好奇心而受到神的審判。神既然以約櫃為祂與祂子民同在的表徵,他們便應存嚴肅尊敬的態度看待約櫃(見撒下6:7;民4:17-20)。然而這種尊敬的態度,與先前眾長老的迷信態度大不相同,他們把約櫃抬到戰場上對抗非利士人,把它看成一件具有神奇能力的物品(見4:3註釋)。

   《新》七十人:(原文譯註:新國際版據少數希伯來經文抄本作「擊殺了他們七十人」;大部分希伯來經文抄本及七十士譯本作「擊殺了他們五萬零七十人」;兩者均無「那時有五萬人在那裏」此句)。多數希伯來文經文抄本中所提及的五萬零七十人,是抄寫上的錯誤,因為文法不對(在「五萬」與「七十」之間缺少一連接詞)。再者,這小鎮不可能有這麼多居民。

   《馬》19~21:但是伯示麥人並不以耶和華的約櫃爲聖,就擅觀祂的約擔。於是,神擊殺了他們五萬零七十人。(在伯示麥是否有五萬零七十人仍是一個疑問。約瑟勞、凱爾和德理慈,及其他權威認爲原文應爲七十人。因爲許多希伯來文手抄本都沒有“五萬”這個數目。無論接納那一種說法,我們都覺得懲罰比過失爲重,但這段經文要強調上帝的能力,並且警告以後的以色列人,不可藐視祂。)

  神爲什麼擊殺擅觀祂約櫃的人?因爲以色列人把約櫃當作偶像。他們想利用神的大能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在爭戰中得勝),殊不知創造宇宙的主宰不會受人的駕馭。爲免以色列人被祂的大能擊殺,祂曾警告他們,甚至連至聖所之中的各項聖物,都不可隨便觀看(參民四20),只准利未人搬運約櫃。由於他們不順服,神就照自己的規定來處罰他們。

  伯示麥人便懼怕起來,打發人到基列耶琳,要求當地居民取回約櫃。

6:20 伯示麥人說:「誰能在耶和華這聖潔的 神面前侍立呢?這約櫃可以從我們這裏送到誰那裏去呢? 」

   《新》這約櫃可以從我們這裏送到誰那裏去呢:伯示麥的居民對神的懲罰的反應,與亞實突、迦特及以革倫的居民差不多(見5:8-10)。

6:21 於是打發人去見基列耶琳的居民,說:「非利士人將耶和華的約櫃送回來了,你們下來將約櫃接到你們那裏去吧!」

<第七章>

7:1 基列耶琳人就下來,將耶和華的約櫃接上去,放在山上亞比拿達的家中,分派他兒子以利亞撒看守耶和華的約櫃。

   《新》亞比拿達的家中:約櫃停留在亞比拿達家中的這段時期,其事鮮為人知,直到大衛把它運到耶路撒冷(撒下6:2-3)為止。雖無人知道詳情,但會幕(及燔祭壇)卻能倖免與示羅一同被毀(耶7:12、14;26:6)。似乎它首先被移到挪伯(21:1-9),在大衛及所羅門時代,又被搬到基遍(代上16:39-40;21:29;代下1:3、13),基遍的居民曾被罰淪為耶和華聖所的苦役(書9:23、27)。後來,聖經記載所羅門把「會幕」運到建好的聖殿中(見王上3:4;8:4註釋)。

   《啟》聖經雖多次提到亞比拿達,但未記他的身分。他兒子的名字叫以利亞撒,與亞倫的兒子同名。很可能他們都是利未人。

   《馬》1~2:以色列人將約櫃從靠近爭戰的地方運到基列耶琳,爲了安全起見,分派以利亞撒看守。基列耶琳人把約櫃安置在亞比拿達的家中,在這裏過了二十年。

7:2 約櫃在基列耶琳許久。過了二十年,以色列全家都傾向耶和華。

   《新》過了二十年:大概就是從約櫃被送回以色列,到撒母耳在米斯巴召集眾人,其間的這二十年(見7:5)。

   《啟》約櫃的記載至此告一段落;以色列人又開始尋求神。



-----------------------------------------------------------------------
<聖經靈修版/網路>


<第六章>

非利士人為甚麼要獻這種贖罪祭呢?
6:3 這是迦南宗教對災禍的正常反應。非利士人以為災禍源自他們眾神的憤怒。他們知道奪取約櫃是罪,現在想盡方法討好以色列人的神。占卜(6:2)乃是想知道獻上何種禮物可以使耶和華息怒,但是他們所獻上的——金痔瘡與金老鼠的像,並不是神律法之中所規定的贖罪祭物(參利5:14-6:7;7:1-10)。世人總愛以自己的方法來供奉神,卻不依照神的法則來事奉祂。

非利士人以這種奇怪的方法試驗災禍來源,卻讓我看到——
6:7-12 非利士人的祭司和占卜的,想出一種試驗方法,好知道他們近來所遭遇的災禍是否真的出於神。他們用兩隻剛剛生下牛犢的母牛套車,車上載著約櫃,看牠是否往以色列的邊界走。離開牛犢的母牛,會失去本性,不照常規行走。只有以大能管理萬物秩序的神,才能使這件事發生;神使母牛走到以色列地,並不是要成就非利士人的試驗,而是向他們顯示祂的大權能。

你是否像非利士人一樣,把信仰看作求取人生福樂的手段?
6:9 非利士人承認以色列的神,但是只把祂看作許多神祇之一,並向祂求好處。這種觀念令他們不理會神的規定,不願專一敬拜祂。許多人也以這種方式“敬拜”神,他們只把祂看作成功的踏腳石,其實神遠不止於此——祂是人生命的源頭。

約櫃顯示了神的愛和約,愛和守約的關係啟發我……
6:19 神為甚麼擊殺擅觀祂約櫃的人?因為以色列人把約櫃當作偶像。他們想利用神的大能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在爭戰中得勝),殊不知創造宇宙的主宰不會受人的駕馭。為免以色列人被祂的大能擊殺,祂曾警告他們,甚至連至聖所之中的各項聖物,都不可隨便觀看(參民4:20),只准利未人搬運約櫃。由於他們不順服,祂就照自己的規定來處罰他們。

  神不能容許祂的子民妄用祂的大能,以達到自己的目的。祂不能容忍人輕視祂的警告,隨隨便便地來到祂的面前,也不願意人因不敬虔和不順服而一再被仇敵打敗,好像士師時代一樣又進入惡性循環中去。祂擊殺伯示麥的人並非殘忍,因為如果忽略他們放肆的罪而不理的話,就會鼓勵全族人效尤,最後完全離開神。

<第七章>

約櫃被搬移到——
7:1 以色列人將約櫃從靠近爭戰的地方運到基列耶琳,為了安全起見,分派以利亞撒看守。他們為甚麼不將約櫃運回示羅的會幕呢?因為祭司行惡所致(2:12-17),他們在以前的戰役中被非利士人打敗,這城也可能已被毀滅(參4:1-18;耶26:2-6),不過,會幕和其中的器物一定受到保護,因為以後的經文記載,當掃羅作王的時候,會幕立在挪伯城(撒上21:1-6),當大衛與所羅門作王的時候,卻立在基遍(參代上16:39;21:29-30;代下1)。但是舊約的歷史書從此再未提到示羅。撒母耳的新住處是拉瑪(7:15-17;8:4),也是他的出生之地(這事亦可以證明示羅已被毀滅)。

事隔二十年以色列人才歸向神,我跟神建立融洽關係需時多久?
7:2-3 以色列全族沉浸在哀愁中已二十年。約櫃好像無用的木匣子,被束之高閣,似乎耶和華已撇棄了祂的子民。撒母耳現在已長大成人,他喚起人民,說如果他們真正為罪憂愁,就應當付諸行動。我們很容易發牢騷,把自己的苦楚向神傾吐,卻不肯照祂所規定的去行動、去改變,甚至也不理會祂已經給我們的勸告。你是否覺得神好像已經撇棄了你?請你檢討一下,看是不是祂曾經吩咐你的事,你仍未遵行,所以不能從祂得到新的引導。


經頭腦





數獨遊戲



Free sudoku by SudokuPuzz


DIY手工飾品教學( 2/2新增手機吊飾教學)


2/2新增項目:
Hello Kitty手機吊飾
小天使手機吊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