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31日 星期四

20120531列王紀下4章8-37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4:8 一日,以利沙走到書念,在那裏有一個大戶的婦人強留他吃飯。此後,以利沙每從那裏經過就進去吃飯。

   《馬》8~17:一名富裕的書念……婦人給以利沙熱情的招待,甚至在家中為他設一間小樓。當先知問她有什麼事可以為她向王代求,她謙卑地表示她滿足於在本鄉的生活。先知以利沙的僕人基哈西提醒他,這婦人可能想得一個兒子。這個提議由先知的口中變為事實,第二年她便生了一個兒子。耶和華從死亡(不生育)中帶出生命,正是每個神的兒女靈裏重生的寫照(弗二1-10)。

4:9 婦人對丈夫說:「我看出那常從我們這裏經過的是聖潔的神人。

   《新》聖潔的神人:這婦人認出,以利沙是被特別分別出來事奉耶和華的一個人。舊約聖經並無他處以「聖潔」一詞來形容先知。

4:10 我們可以為他在牆上蓋一間小樓,在其中安放床榻、桌子、椅子、燈臺,他來到我們這裏,就可以住在其間。」

   《新》他來到我們這裏,就可以住在其間:因她的殷勤好客,這婦人遂得協助支持神透過以利沙傳講祂話語的職事。

4:11 一日,以利沙來到那裏,就進了那樓躺臥。

4:12 以利沙吩咐僕人基哈西說:「你叫這書念婦人來。」他就把婦人叫了來,婦人站在以利沙面前。

   《新》基哈西:此處是首次提及他;在某些方面,他看來曾像以利沙服事以利亞那樣地服事以利沙,但這兩人的本性大不相同(見5:19-27;6:15)。

   《啟》基哈西:聖經首次提到。他服事以利沙,喜歡利用本身地位謀取小利(5:22-24),後來受罰,長了大痲瘋(5:27)。

4:13 以利沙吩咐僕人說:「你對她說:你既為我們費了許多心思,可以為你做甚麼呢?你向王或元帥有所求的沒有?」她回答說:「我在我本鄉安居無事。」

   《新》我在我本鄉安居無事:這書念婦人在她本鄉本族中感到安樂滿足,並不需要高官們施恩惠。

4:14 以利沙對僕人說:「究竟當為她做甚麼呢?」基哈西說:「她沒有兒子,她丈夫也老了。」

   《新》她沒有兒子,她丈夫也老了:這是很大的遺憾,因為夫家將不再有人傳宗接代,產業及地土都要歸外人。這年輕婦人將來的生計也會大受威脅,因為她可能要面對多年寡居而無人供養保護的生活。在那時代,子嗣是寡婦晚年惟一的社會保障(見8:1-6;又見王上17:22註釋)。

4:15 以利沙說:「再叫她來。」於是叫了她來,她就站在門口。

4:16 以利沙說:「明年到這時候,你必抱一個兒子。」她說:「神人,我主啊!不要那樣欺哄婢女。」

   《新》神人,我主啊!不要那樣欺哄婢女:婦人的反應顯出她極盼得子,又極怕失望,而不是對以利沙的話缺乏信心。

4:17 婦人果然懷孕,到了那時候,生了一個兒子,正如以利沙所說的。

   《新》正如以利沙所說的:兒子出生,確定了以利沙話語的可靠,也表明神已向她破例施恩。

4:18 孩子漸漸長大,一日到他父親和收割的人那裏,

   《馬》18~25上:多年之後,那孩子正在田間,忽然得到中風病。他被帶到母親那裏,晌午的時候在母親懷中死去。她將他放在以利沙的房中。然後,沒有告訴她丈夫原因,便說要往訪迦密山的神人。她丈夫雖然覺得不是宗教節期去訪先知有點奇怪,但還是為她預備好需要的牲口。她騎着驢飛快地從艾斯杜倫平原的書念,趕到迦密山。

4:19 他對父親說:「我的頭啊,我的頭啊!」他父親對僕人說:「把他抱到他母親那裏。」

4:20 僕人抱去,交給他母親;孩子坐在母親的膝上,到晌午就死了。

   《新》孩子…就死了:那證實了神的恩惠並祂話語之可靠而得來的孩子,忽然又被取去了,婦人的信心受到嚴重的考驗。她隨後的行動,表現出她在面對大災難時信心之堅定。

4:21 他母親抱他上了樓,將他放在神人的床上,關上門出來,

   《新》將他放在神人的床上:這樣婦人便可向家裏其他人隱瞞孩子的死訊。孩子既因那先知之言而生,她自己便去找這先知。

   《啟》婦人的信心受考驗。她相信神的話得來的兒子,現在突然死去。面對巨變,她沒有哭,也沒有怨尤,悄悄把兒子放在以利沙的床上,關上門,不讓人家知道此事,連丈夫面前都不說(23節);然後趕著驢去迦密山見神人。

4:22 呼叫她丈夫說:「你叫一個僕人給我牽一匹驢來,我要快快地去見神人,就回來。」

4:23 丈夫說:「今日不是月朔,也不是安息日,你為何要去見他呢?」婦人說:「平安無事。」

   《新》今日…你為何要去見他呢:這問題表示,婦人要去見以利沙並非不尋常之舉,不尋常的是她這次去找他的時辰。

   《新》不是月朔,也不是安息日:守月朔及安息日時,要停止工作(見創2:3;出16:23;20:9-10;撒上20:5等註釋;又見利23:3)。

   《啟》從她丈夫的話中,可知當時要謁見像以利沙這種帶有祭司職分的先知,都不在敬拜的日子,例如每月初一、安息日和節期(參出16:23;20:9-11;利23:3;撒上20:5註)。

4:24 於是備上驢,對僕人說:「你快快趕著走,我若不吩咐你,就不要遲慢。」

4:25 婦人就往迦密山去見神人。神人遠遠地看見她,對僕人基哈西說:「看哪,書念的婦人來了!

   《馬》25下~28:以利沙看見書念婦人從遠處而來,他便差遣基哈西去迎接她和問她安。她沒有告訴基哈西此行的目的,甚至騙他說她自己、她丈夫和她兒子都平安。她想直接跟先知講她的情由。婦人見到以利沙便忍不住抱着他的腳哭。假如以利沙不是感到她心裏愁苦,讓她說話,她可能被基哈西趕走了。耶和華沒有告訴以利沙她此行的目的,她自己也沒有說。但她給他一些提示,她說:“我何嘗向我主求過兒子呢?我豈沒有說過,不要欺哄我嗎?”她的意思就是說:“我不要給了我兒子又將他拿走;我不要受這樣的欺騙!”以利沙可能因此推測她兒子得了重病。

4:26 你跑去迎接她,問她說:你平安嗎?你丈夫平安嗎?孩子平安嗎?」她說:「平安。」

   《新》平安:婦人定意不向別人申訴她的痛苦,而單單尋求那位應許她得子的先知。

   《啟》婦人嚴守祕密,見到先知才把心事傾吐。她不明白何以神給了她的又要收回去。她的問題讓我們想起約伯的話(伯1:21)。

4:27 婦人上了山,到神人那裏,就抱住神人的腳。基哈西前來要推開她,神人說:「由她吧!因為她心裏愁苦,耶和華向我隱瞞,沒有指示我。」

4:28 婦人說:「我何嘗向我主求過兒子呢?我豈沒有說過,不要欺哄我嗎?」

   《新》我豈沒有說過:「不要欺哄我嗎」:婦人不明白,為何耶和華先前格外顯明祂的恩惠和信實,賜給她兒子,如今又要從她手上將他取回。

4:29 以利沙吩咐基哈西說:「你束上腰,手拿我的杖前去;若遇見人,不要向他問安;人若向你問安,也不要回答;要把我的杖放在孩子臉上。」

   《新》要把我的杖放在孩子臉上:顯然以利沙認為,把杖放在孩子身上,耶和華就會叫孩子復生。這並非表示以利沙認為杖有魔力,而是他視杖為他在場的代表,且是神大能的表徵(見2:8註釋;參出14:16;徒19:12)。

   《啟》以利沙叫僕人基哈西拿了他的杖立刻起程,在路上不可耽延,別問安也不要回答,盡快到達,免得婦人丈夫發現孩子已死,拿去埋了。“杖”沒有復甦的魔力(31節),只是要讓人知道,以利沙和與他同在的神將參與其事。

   《馬》29~31:先知以利沙最初差基哈西把他的杖放在已死的孩子臉上,又吩咐他不要在途中因東方人常見的問安禮儀拖延了。婦人感到這樣不行,堅持以利沙和她一起回去。他們往書念走的時候,基哈西向他們回報說孩子還沒有醒來。

4:30 孩子的母親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必不離開你。」於是以利沙起身,隨著她去了。

   《新》我必不離開你:婦人不確信基哈西此行能夠成功,遂堅持以利沙親自跟她去書念。

4:31 基哈西先去,把杖放在孩子臉上,卻沒有聲音,也沒有動靜。基哈西就迎著以利沙回來,告訴他說:「孩子還沒有醒過來。」

4:32 以利沙來到,進了屋子,看見孩子死了,放在自己的床上。

   《馬》32~37:以利沙進到房間,關上門,祈禱,又伏在孩子身上,口對口、眼對眼、手對手。然後他起來,在屋裏來回走了一趟,又上去伏在孩子身上,孩子打了七個噴嚏,就睜開眼睛了。婦人滿心感謝,得她兒子從死裏復活。在使孩子復活的時候,他完全跟這死人同站一位:口對口、眼對眼、手對手。他的杖沒有效用,但當他將自己伏在孩子身上,又將自己的氣吹進他裏面,孩子便活了。

4:33 他就關上門,只有自己和孩子在裏面,他便祈禱耶和華,

   《新》就關上門,只有自己和孩子在裏面,他便祈禱:正如多年前,以利亞在類似情況中所作的(見王上17:20-22),以利沙也先向主懇切禱求死去孩子的復生。他的禱詞清楚顯明,他隨後的行動並不是使孩子復生的一種神祕法術。

4:34 上床伏在孩子身上,口對口,眼對眼,手對手;既伏在孩子身上,孩子的身體就漸漸溫和了。

   《新》伏在孩子身上:見王上17:21註釋。也許以利沙熟悉以利亞從前那次類似的行動。

4:35 然後他下來,在屋裏來往走了一趟,又上去伏在孩子身上,孩子打了七個噴嚏,就睜開眼睛了。

   《啟》噴嚏:是孩子已有呼吸,生命恢復的徵象。

4:36 以利沙叫基哈西說:「你叫這書念婦人來」;於是叫了她來。以利沙說:「將你兒子抱起來。」

4:37 婦人就進來,在以利沙腳前俯伏於地,抱起她兒子出去了。

   《新》在以利沙腳前俯伏於地:婦人感戴地領受耶和華藉以利沙賜她的特殊恩惠,並且默默地重申出自撒勒法寡婦之口的信念(見王上17:24)。



----------------------------------------------------------------------------------------
<聖經靈修版/網路>

書念婦人能服事以利沙,在於她敏銳的心;今天我對神職人員的需要,是否也……
4:9 書念婦人看出以利沙是一位神人,所以給他預備房子,隨時款待。她這樣做純粹出於愛心,和看見先知有所需要,一點也不是出於自私。她的善良很快就得到報答,遠超過她夢寐以求的。你對路人或過客,尤其是傳揚教導神之道的人,有如此敏銳的感應嗎?你能給他們提供甚麼幫助?應當尋找方法向他們多施援手。

我有以利沙這種愛心嗎?在我傳福音時……
4:32-36 以利沙的禱告以及他使孩子復生的方法,顯示神親自眷顧受創傷的。我們將神的信息傳給別人,也必須真心真意地關懷他們,只有這樣行,才能真正地傳揚我們在天上的父神。



2012年5月31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錯誤判斷

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馬書5章8節

  一位飛行員、一位教授、一位牧師和一位登山客同在一架小飛機裡,忽然間,飛機的引擎壞了。飛行員說:「只有三具降落傘,既然這是我的飛機,我可以有一具。」他穿上降落傘後就跳下飛機。教授說:「我聰明絕頂,這世界極需要我,所以我要一具降落傘。」然後,他也穿上降落傘跳下飛機。

  接著,牧師對登山客說:「我不想那麼自私,所以,你拿最後一具降落傘吧!」登山客回應他說:「還剩下兩具啊,我們一人可以有一具。那位教授錯拿了我的登山背包,而不是降落傘!」那位教授以為他可以安全著地,但他的信心卻建立在錯誤的判斷上。

  有些人對於救恩的信心,也來自於錯誤的判斷。他們以為只要做禮拜、受洗,或只要有好心腸就可以得到救恩。我們想法若不根據上帝說的話,就是錯的。上帝說「世人都犯了罪」,我們原是與祂為敵。唯有藉著上帝獨生子的死和復活,我們才得與祂和好(羅馬書3章23節,5章8-10節)。我們因信稱義,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上帝和好(羅馬書5章1節),並且有永生的確據。

  你相信這一點嗎?這關乎你的永生,不要把信心建立在錯誤的判斷上,而是全心信靠耶穌基督。AMC

主耶穌我倚靠祢,
唯獨倚靠祢,
倚靠祢得蒙救恩,
將罪全塗抹。Havergal

如果能賺取救恩,耶穌就不用為我們上十架了。





---------------------------------------------------------------------------------
生命的改造/知信行網上團契

心的改造:尊重,憐憫,寬恕
神照你的話赦免他們

經文:民數記十四1-25

  學習寬恕,不單是學習心裡寬恕那些得罪你的人,更要學習在神面前,為那得罪你的人禱告,求神寬恕他們的過犯,這是很高尚並偉大的情操,神也非常重視這樣的禱告!

  摩西為百姓代求,使神的怒氣轉消,也使神收回用瘟疫擊殺百姓的命令。這是一個偉大的禱告,因為是發乎一個偉大的心,摩西因有憐憫百姓的心,在神面前苦苦哀求,使神的心也被感動。

  親愛的弟兄姊妹,用慈愛代替審判,用代求代替責備,用寬恕代替蔑視,神必定在那人身上工作,使他的生命有更多的轉化、更新。我們都是祭司,在神面前為那些得罪神和得罪人的人代求,神必樂意照我們的話赦免他們。

  赦免豈不是叫我們的心更歡暢嗎?




2012年5月30日 星期三

20120530列王紀下4章1-7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4:1 有一個先知門徒的妻哀求以利沙說:「你僕人我丈夫死了,他敬畏耶和華是你所知道的。現在有債主來,要取我兩個兒子作奴僕。」

   《新》要取我兩個兒子作奴僕:以作奴僕為還債的方法,原是摩西律法所容許的(出21:1-2;利25:39-41;申15:1-11)。儘管律法中對這類束縛的期限有限制,並規定要待奴工如同雇工,但這習俗顯然已廣被濫用(見尼5:5、8;摩2:6;8:6)。

   《啟》過集體生活的先知門徒可以娶妻。門徒的遺孀負債難償,依摩西律法可以賣身為奴(賣妻賣子都可以),清償債項(出21:7;利25:39-41;申15:1-11)。不過,希伯來人不可以同胞為奴(利25:39),而且到了“禧年”或服事滿了六年,必須給予自由(利25:40-41;申15:12-14)。

   《馬》1~7:一個敬虔的先知門徒的窮困寡妻因爲欠債,危及兩個兒子要被人取去作奴僕(舊約聖經記載容許窮人、欠債者出賣自己或兒女爲奴,以償還債務。)以利沙行神蹟給她供應油,惟一的限制是她可以借多少器皿載油。靠著賣油,她可以還債,又可以養家。這件事情描繪神對欠債者的恩典:足夠現今的需要和將來的所需。神對有需要的罪人的恩典,使我們從罪債和奴役中得釋放,並供應我們新生活的一切所需。

4:2 以利沙問她說:「我可以為你做甚麼呢?你告訴我,你家裏有甚麼?」她說:「婢女家中除了一瓶油之外,沒有甚麼。」

   《啟》2~7:神顧惜敬畏祂的人(“他敬畏耶和華是你所知道的”),供應裝不完的油來幫助寡婦還債,剩下的還足供一家生活(7節)。這婦人所以能得到神豐富的恩典是她順服且有信心(5節;林後12:9)。

4:3 以利沙說:「你去,向你眾鄰舍借空器皿,不要少借;

4:4 回到家裏,關上門,你和你兒子在裏面將油倒在所有的器皿裏,倒滿了的放在一邊。」

   《新》關上門,你和你兒子在裏面:那即將發生的神蹟,不是為了要公然聳人聽聞,而是要私下叫這寡婦親歷神的恩惠和憐憫(參詩68:5)。這婦人一點也不猶豫,以信心和順從之心回應耶和華先知的指示。

4:5 於是,婦人離開以利沙去了,關上門,自己和兒子在裏面;兒子把器皿拿來,她就倒油。

4:6 器皿都滿了,她對兒子說:「再給我拿器皿來。」兒子說:「再沒有器皿了。」油就止住了。

4:7 婦人去告訴神人,神人說:「你去賣油還債,所剩的你和你兒子可以靠著度日。」



-----------------------------------------------------------------------------
<聖經靈修版/網路>

在這個冷漠的社會裡,我是怎樣對待身邊生活有困難的人的?
4:1 舊約聖經記載容許窮人、欠債者出賣自己或兒女為奴,以償還債務。神吩咐富人債主,不要在人極端窮困的時候佔他們的便宜(參申15:1-18中對這種習俗的解釋)。這個婦人的債主,沒有按照神律法的精神而行;以利沙的慈愛行為,顯明了神要我們不但遵守律法,更要超乎律法去憐憫人。

以利沙所施的神蹟讓我們看到神的慈愛與憐憫——
4章 本章記載了神藉著以利沙所行的四個神蹟:供應窮苦的寡婦所需之金錢(4:1-7);使孩子從死裡復生(4:32-37);解食物之毒(4:38-41);以極少食物使一百人吃飽(4:42-44)。這些神蹟顯明神對忠心之人的慈愛與眷顧。

  讀舊約的時候,人多注意神對悖逆的人所施的嚴厲審判,而忽略了神對愛祂、事奉祂之人的慈愛關懷。看到神親自供應忠於祂的人,我們就能不偏不倚地看待祂向不肯悔改的人所施的嚴厲審判。

在油源源不斷地倒出和停止的背後,我看到了甚麼?
4:6 窮寡婦和兒子向鄰居借來空器皿,將自己瓶中的油倒入每個空器皿之中。那油可能是橄欖油,可炒菜、點燈、或者作燃料之用。所倒的油在空器皿都裝滿以後就止住了;他們借來的空瓶有多少,就表明他們的信心有多大。神豐富的供應,是照他們信心的大小和順服的程度而降下的;不要因為缺少信心與順服,就懷疑神的賜福。祂能做的大事遠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參弗3:20)。



2012年5月30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上帝的「輪椅」

祂的寶座乃火燄,其輪乃烈火。—但以理書7章9節

  潔恩是一位傑出的運動員。她曾贏過八次波士頓馬拉松大賽,也曾在四屆的殘障奧運會獲得五枚金牌。潔恩一出生就患有脊柱裂的癱瘓症,使她必須坐在輪椅上比賽。

  潔恩最喜歡的經文之一是但以理書7章9節:「祂的寶座乃火燄,其輪乃烈火。」她看自己的情形與但以理的異象有所關連,所以她可以常常鼓勵其他人。「每當我有機會和那些因為坐輪椅而感到沮喪的人交談時,我總會告訴他們:『你不但是按上帝的形象造的,連你的輪椅都按照祂的寶座造的!』」

  但以理的異象當然不是在描寫上帝的行動是受限的。事實上,有些人把上帝的「輪椅」看為公正的上帝在人類生活中掌權的象徵。另外也有一些經節提到,上帝的供應是如何成為基督徒的幫助(箴言3章25-26節,馬太福音20章29-34節,以弗所書1章11節)。

  潔恩對上帝的信心,成功地幫助她克服自身的困難。我們也可以有同樣的信心,當我們尋求時,那位崇高的至聖者就會隨時給予我們幫助(詩篇46篇)。HDF

信實上帝永不敗,
祂以權柄庇護你;
挫折之時不懼怕,
祂的幫助永無盡。Bosch

有上帝做你的後盾,你就可以勇往無懼。




---------------------------------------------------------------------------------------
靈修靜思

管教的含意

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於死。你要用杖打他,就可以救他的靈魂免下陰間。(箴廿三13至14)

  這兩節經文提醒每位做父母的,務要管教孩子,若不如此行的話,孩子不但會至於死,而且其靈魂還會下到陰間。在希伯來文中,「管教」有兩方面的含意:

  第一個含意是「馴服野馬」。對那些在反抗、分裂、悖逆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許多時候真像一匹脫韁的野馬,總是不願順服下來,需要藉著管教,改變他們成為順從真理的人。

  「管教」的第二個含意是潔淨,就像當時的奶媽用棗汁餵養嬰孩。據說棗汁有兩大功用,能增強嬰兒吸吮的本能,和清潔嬰兒口中的污穢。

  孩子透過父母或長輩給予他們的管教,能自小有順從和清潔的人生,會令他們一生受用!      ~姜武城




2012年5月29日 星期二

20120529列王紀下3章1-27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3:1 猶大王約沙法十八年,亞哈的兒子約蘭在撒馬利亞登基作了以色列王十二年。

   《新》十二年:主前八五二至八四一年。

   《馬》1~3:亞哈的兒子約蘭作以色列王的時候,猶大國由約沙法和他兒子約蘭共同執政。這便解釋了爲什麼以色列王約蘭在猶大王約沙法十八年,以及猶大王約蘭第二年登基(王下一17)。約蘭不像他父母那麼邪惡;他除掉亞哈所造巴力的柱像。可是,他沒有離開尼八的兒子耶羅被安所設立的金牛崇拜。聖經常將以色列君王的罪,比作“耶羅波安所犯的罪”,他是北國以色列的第一任君王。他所犯的大罪,是在全國設立偶像崇拜,令人民偏離神(參王上一二25-33)。約蘭不理會神,容讓人民拜偶像,就是犯了耶羅波安之罪。

3:2 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但不致像他父母所行的,因為除掉他父所造巴力的柱像。

   《新》不至像他父母所行的:不像亞哈(見王上16:30-34等註釋)及耶洗別(見王上18:4;19:1-2;21:7-15)所行。

   《新》他父所造巴力的柱像:似乎指亞哈為耶洗別在撒馬利亞建的寺廟內(見王上16:32-33)所立的男性神祇的石像(見王上14:23註釋)。按10:27,可能耶洗後來又重建了這石像。

3:3 然而,他貼近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裏的那罪,總不離開。

3:4 摩押王米沙牧養許多羊,每年將十萬羊羔的毛和十萬公綿羊的毛給以色列王進貢。

   《新》十萬羊羔的毛和十萬公綿羊的毛:這是以色列每年向附庸國摩押所徵收嚴苛的歲貢(見賽16:1)。

   《馬》4~9:在亞哈統治期間,摩押王每年要向以色列進貢。亞哈死後,摩押王米沙認爲這是一個叛變的好時機。一八六八年,德國宣教士發現了有名的摩押石碑,上面提到以色列征服摩押,以及摩押王米沙的背叛。

  亞哈謝沒有理會摩押的叛變。但當約蘭繼承他作王,他立即求使摩押重受控制,因爲他不想失去大量的進貢。約蘭請約沙法一同出兵,約沙法再次愚昧地答應了。(參看王上二二章,約沙法因與以色列聯兵出戰,幾乎喪命。)他們決定下到死海西面,向東經過以東,再北上摩押。那時以東王是約沙法的附庸,因此被徵召出兵。

3:5 亞哈死後,摩押王背叛以色列王。

3:6 那時約蘭王出撒馬利亞,數點以色列眾人。

3:7 前行的時候,差人去見猶大王約沙法,說:「摩押王背叛我,你肯同我去攻打摩押嗎?」他說:「我肯上去,你我不分彼此,我的民與你的民一樣,我的馬與你的馬一樣。」

   《新》你肯同我去攻打摩押嗎:約蘭王想從後側攻打摩押(3:8),要這樣做,他的軍隊就得藉道猶大。

   《新》你我不分彼此,我的民與你的民一樣,我的馬與你的馬一樣:見王上22:4。約沙法與北國亞哈(見代下18:1;19:1-2)及亞哈謝(代下20:35-37)諸王結盟,已被耶和華的先知指責過,現在卻仍答應與約蘭聯兵攻打摩押。也許他是因見摩押勢力崛起,日後會威脅到猶大(見代下20章),同時也可能是因他認為約蘭王不像他父兄那樣罪惡昭彰(見3:2)。

   《啟》北國控管摩押地已有一段時期。出兵平其背叛而又不受北方亞蘭人的牽制,最好是繞過死海(9節),從南面攻其不備。這樣須經南國猶大地,約蘭王因此約猶大王約沙法一同出兵。約沙法見摩押人崛起,終必成猶大國大患,樂得聯手,忘了當年與亞哈王聯盟攻打亞蘭人曾受過先知的警告(代下19:1-3)。

3:8 約蘭說:「我們從哪條路上去呢?」回答說:「從以東曠野的路上去。」

   《新》從以東曠野的路上去:沿此攻擊路線,以色列和猶大軍隊取道死海以南,避開了摩押北部的防禦堡壘,也免除大馬士革的亞蘭人從後側來襲的可能。加上以東人已臣服猶大,對於取道途經他們國土的以色列軍隊亦無可奈何。

3:9 於是,以色列王和猶大王,並以東王,都一同去繞行七日的路程;軍隊和所帶的牲畜沒有水喝。

   《新》以東王:此處稱他為王,實際上不過是約沙法派任的一位總督(見8:20;王上22:47)。

3:10 以色列王說:「哀哉!耶和華招聚我們這三王,乃要交在摩押人的手裏。」

   《馬》10~12:他們向著摩押進發的時候,軍隊缺水。約蘭無禮地埋怨耶和華,而約沙法卻建議求問耶和華的先知。當他們知道曾經服事以利亞的以利沙在附近,三個王便下去見他。

3:11 約沙法說:「這裏不是有耶和華的先知嗎?我們可以託他求問耶和華。」以色列王的一個臣子回答說:「這裏有沙法的兒子以利沙,就是從前服事以利亞的(原文是倒水在以利亞手上的)。」

   《新》這裏不是有耶和華的先知嗎:見王上22:7。三王直到自己的計謀失敗後,才開始求問耶和華(3:12)。

   《新》這裏有沙法的兒子以利沙:以利亞既曾在約沙法死後致函他兒子約蘭(代下21:12-15),此處看來,以利沙似乎是代表年邁的以利亞隨軍同行。這件事是記在以利沙接下以利亞的職分,以及兩件足以預示其一生事工之特質的事發生之後。作者先介紹以利沙的事奉,然後才以本段插曲引入以後一系列以利沙其人其事的記載。

   《啟》猶大、以東和以色列三王在沙漠中繞行,到了無水的絕望境地。以色列王等死(10、13節);猶大王想到求問神,並且是親自去見以利沙,相信先知那裏必有神的啟示(12節);多少可以看出兩國領袖在信仰上的不同處。

3:12 約沙法說:「他必有耶和華的話。」於是以色列王和約沙法,並以東王都下去見他。

3:13 以利沙對以色列王說:「我與你何干?去問你父親的先知和你母親的先知吧!」以色列王對他說:「不要這樣說,耶和華招聚我們這三王,乃要交在摩押人的手裏。」

   《啟》以利沙完全看不起巴力的先知。這句語帶諷刺的話,是說亞哈和耶洗別所蓄養的假先知只知媚世,不敢說真話。

   《馬》13~19:以利沙最初申明他與拜偶像的以色列王沒有任何干涉,並叫他求問他父親的巴力先知。約蘭的回答可能指他們的問題不是由偶像引起,而是由耶和華引起。以利沙看約沙法的情面答應尋求耶和華的心意。琴師彈琴的時候,神的能力降在以利沙身上。他預言谷中心滿是非由雨水做成的池子,並且摩押人會被打敗。

3:14 以利沙說:「我指著所事奉永生的萬軍耶和華起誓,我若不看猶大王約沙法的情面,必不理你,不顧你。

   《新》我若不看…約沙法的情面,必不理你:約蘭是靠與約沙法的關係,才得分享聽到神話語的福分。

3:15 現在你們給我找一個彈琴的來。」彈琴的時候,耶和華的靈(原文是手)就降在以利沙身上。

   《新》給我找一個彈琴的來:營造出有助於聆聽耶和華話語的氣氛。

   《啟》先知很重視音樂(撒上10:5;代上25:1-3),絃琴奏起,可以驅除塵囂和雜念,集中精神聽神說話。

3:16 他便說:「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在這谷中滿處挖溝;

   《新》這谷:以色列軍隊安營在鄰近死海以南的一廣谷(亞拉巴谷)中,東有摩押高地,西有猶大高地。

   《啟》這谷:指死海以南的亞拉巴,東邊是摩押地的高原,西邊是猶大地的丘陵。

3:17 因為耶和華如此說:你們雖不見風,不見雨,這谷必滿了水,使你們和牲畜有水喝。』

   《新》必滿了水:耶和華的話語包含應許和指示。祂會施恩供應祂的子民,但他們也必須以信靠和順從之心回應祂的話(3:16)。

3:18 在耶和華眼中這還算為小事,他也必將摩押人交在你們手中。

3:19 你們必攻破一切堅城美邑,砍伐各種佳樹,塞住一切水泉,用石頭糟踏一切美田。」

   《新》此聯軍將使背叛之邦夷為廢墟。

3:20 次日早晨,約在獻祭的時候,有水從以東而來,遍地就滿了水。

   《新》有水從以東而來:以東遠處山上暴發的山洪,使水北流,傾入乾涸、斜向死海的廣谷(見3:16註釋)。

   《馬》20~25:次日早晨,有水從以東流進谷中。在陽光的反射下,那水在摩押人看來像血;他們認定必是以色列、猶大和以東三王互相擊殺。他們趕緊到以色列營中搶奪財物,卻遇到強大的攻擊。以色列人抛石填滿一切美田,塞住一切水泉,砍伐各種佳樹。

3:21 摩押眾人聽見這三王上來要與他們爭戰,凡能頂盔貫甲的,無論老少,盡都聚集站在邊界上。

3:22 次日早晨,日光照在水上,摩押人起來,看見對面水紅如血,

3:23 就說:「這是血啊!必是三王互相擊殺,俱都滅亡。摩押人哪,我們現在去搶奪財物吧!」

   《新》必是三王互相擊殺,俱都滅亡:來襲的聯軍彼此一向水火不容,難怪摩押人以為他們在互鬥。

3:24 摩押人到了以色列營,以色列人就起來攻打他們,以致他們在以色列人面前逃跑。以色列人往前追殺摩押人,直殺入摩押的境內,

3:25 拆毀摩押的城邑,各人拋石填滿一切美田,塞住一切水泉,砍伐各種佳樹,只剩下吉珥哈列設的石牆;甩石的兵在四圍攻打那城。

   《新》吉珥哈列設:摩押首都(見賽16:7、11;耶48:31、36),一般認為即今日的克拉克,位於死海以東約十八公里,亞嫩河以南約二十四公里。

3:26 摩押王見陣勢甚大,難以對敵,就率領七百拿刀的兵,要衝過陣去到以東王那裏,卻是不能;

   《新》衝過陣去到以東王那裏:摩押王孤注一擲,企圖誘使以東轉攻以色列和猶大。

   《啟》以東王的軍隊可能是三王中比較弱的一環,摩押王打算將之擊潰,衝出一條逃生之路。

   《馬》26~27:摩押王怨憤他的從前盟友以東,又疑心她不會像以色列和猶大一樣全心作戰,因此試圖從以東那邊衝開缺口。當這個策略行不通,他便將自己的長子在城牆上獻爲燔祭,取悅他的諸神、刺激他的士兵奮勇作戰,並驚嚇敵人。以色列人爲這件可惜的、獻人爲燔祭的事情顯得震驚。也許出於神或者他們良心的譴責,他們沒有征服摩押便退兵。

  史第爵這樣評論:“列王紀下的作者似乎在問:假如以色列人被這事件深深觸動,爲什麼他們沒有因震驚而離棄偶像?以色列和猶大仍然繼續拜偶像。”

3:27 便將那應當接續他作王的長子,在城上獻為燔祭。以色列人遭遇耶和華的大怒(或譯 :招人痛恨),於是三王離開摩押王,各回本國去了。

   《新》在城上獻為燔祭:米沙王把作皇儲的長子獻給摩押神基抹(見王上11:7;民21:29;耶48:46)為燔祭(見16:3;耶7:31),希望誘懇神明搭救。

   《新》以色列人遭遇…大怒:本句之希伯來文,一般意指神的憤怒臨到。可能的情況是,正當以色列人似將大獲全勝之際,神以某種方式表示對亞哈王朝的不滿,導致以色列諸王撤軍。有少數學者比較亞蘭文及較後期的希伯來文用語後,建議此處的希伯來文可譯為「有大恐慌臨到以色列」或「在以色列人中有大恐慌」。

   《啟》摩押王相信遭三王攻擊是基抹發怒所致,獻長子為祭,以取悅其神(參16:3)。

   《啟》以色列人遭遇耶和華的大怒:原文無“耶和華的”字樣。“大怒”有“噁心”、“驚愕”之意,可以解作以色列人見此情景,既驚愕又噁心;目的雖未全達,仍決定班師回國。



-----------------------------------------------------------------------------------------
<聖經靈修版/網路>

約沙法晚年的猶大和亞哈家族的北國王權交替情況是——
3:1 雖然1章17節說約蘭(Jehoram)是猶大王,但3章1節則說約沙法作猶大王。君王年紀漸老時,通常都由儲君輔政。約沙法在他王位將近終了的時候,指派兒子約蘭協助朝政。約蘭攝政五年(公元前853-848;8:16-24再次提到他)。以色列王約蘭(Joram)則是亞哈的兒子,亞哈謝的弟弟,(1:17)亞哈(參王上16:29-22:40)與亞哈謝(1:2-18)都在約蘭以前作以色列的王。

一種風氣形成後,可能會影響幾代人……
3:3 聖經常將以色列君王的罪,比作“耶羅波安所犯的罪”,他是北國以色列的第一任君王。他所犯的大罪,是在全國設立偶像崇拜,令人民偏離神(參王上12:25-33)。約蘭不理會神,容讓人民拜偶像,就是犯了耶羅波安之罪。

以色列與摩押的關係經歷了哪些變化?
3:4-5 以色列與猶大據有古代近東最肥沃的土地以及不少戰略要衝,無怪乎鄰國都嫉妒他們,不斷想奪取他們的土地。摩押位於以色列東南,當亞哈作王的時候,以色列兵力強盛,摩押曾一度受以色列控制;但亞哈死後,摩押王米沙乘機背叛。以色列下一任君王亞哈謝對此沒有採取行動,繼任人約蘭則決定出兵摩押。他聯合猶大王約沙法向摩押進攻。兩國合力的攻擊幾乎使摩押投降,但是當他們看見摩押王將他親生的兒子,又是他的繼承人獻為燔祭後(3:27),雖然打了勝仗還是退回本國去了。摩押跟以色列和猶大的戰事頻繁,在1868年發現的摩押石碑上,就有米沙所刻下的功績(約於公元前840年),當中記錄了不少戰事。

3:10 以東受猶大控制,所以隨從他們一同出發,成為三王聯軍。

人常是在沒出路的時候才想試一下神這條路,我也犯過這毛病……
3:11-20 約沙法在危難之時要找“耶和華的先知”,顯示以色列與猶大兩國應有的敬虔及敬拜神的生活己經墮落到何種地步。在大衛的時代,既有大祭司,又有先知給君王獻策。但是自從國度分裂以後,大部分的祭司離開以色列去了南國猶大(參王上17:1的第一條註釋),而神的先知則被視為報惡信的使者(參王上22:18)。以利沙所預言的這個神蹟,證實神的大能與權柄,也印證了以利沙的事工。在歷代志下18章,猶大王約沙法與以色列王亞哈,也向先知米該雅提出同樣的要求,但是他們不聽神的警告,最終以悲劇收場。



2012年5月29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傲慢與偏見

祂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使徒行傳17章26節

  回首1930年代,那正是我的童年時光。我生活在一個充滿愛和幸福的家庭裡,只是我父母時常不在家。他們不在的時候,我喜歡待在廚房,因為性情開朗、身材嬌小的管家安妮,帶給我許多家庭溫暖。

  很多時間我都和安妮在一起,坐在廚房餐桌閱讀、玩玩具、聽她唱詩歌。她是一個快樂的人兒,智慧和歌曲從她的心裡源源不斷地湧出。

  某天早晨,我孩子氣地說出一句我所聽過,且富有種族歧視的話。安妮說:「喔!不!」她帶著憂傷的表情,苦口婆心地勸誡我,這種字眼將會造成何等的傷害,以及不堪設想的後果。從此我就再也沒用過這個詞。

  我認識到當我們因偏見去羞辱和貶低他人時,會對人造成很深的傷害。每一個人都是按上帝的形象被造的,比其他萬物更像上帝,都值得尊敬。因此當我們貶低他人時,就是踐踏對方的尊嚴,會帶給他極大的傷害。

  世上只有一個種族,就是人類。上帝「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使徒行傳17章26節)。我們都是一家人,應該要彼此尊重和愛惜。DHR

宇宙萬物中,
人類最珍貴。
依祂形象造,
肩負祂使命。D.DeHaan

上帝要人類彼此尊重,因為我們都是按祂的形象所造。




---------------------------------------------------------------------------------------------
靈修靜思

愛的管教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廿二6)

  若想做個稱職的父母,就當實施愛的管教。十九世紀時,有一位英國浪漫派的詩人柯爾維基,某日和其好友談起兒童教育的問題,他的好友極其反對作父母的在孩子年幼時,就給他們信仰的教育,認為會因父母的主觀與偏見,以致錯誤地引導孩子。

  柯爾維基聽了好友的論點後,未予置評,只是帶他到花園參觀,看到那雜草叢生,零亂不堪的園地,好友大吃一驚,柯爾維基對他說:「我因忙碌而任花兒自由生長,結果就落得如此下場!孩子的心靈正如花草一樣,你若希望他能成材,成為敬畏神的人,就必須在孩子年幼時有計劃、有方向地栽培。」

  許多年前台灣就有一個年輕人,因債務問題用刀殺了人,兇手落網時對記者說:「我痛恨我的父母,是他們害了我。」這是因為他的父親有婚外情,置家庭於不顧,他的母親太寵他,從來不糾正其錯誤,以致他落到如此不可挽回的地步。      ~姜武城




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

20120528列王紀下2章19-25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2:19 耶利哥城的人對以利沙說:「這城的地勢美好,我主看見了;只是水惡劣,土產不熟而落。」

   《新》水惡劣,土產不熟而落:耶利哥城居民經歷到背約受咒詛的惡果(對照申28:15-18與出23:25-26;利26:9;申28:1-4)。見王上16:34;書6:26。

   《馬》19~22:從這裏到第十三章20節,記載以利沙一連串的神蹟,目的是要令以色列轉離偶像,歸向又真又活的神。這些事情不一定按著發生時間的先後記載。第一件神蹟是以利沙將鹽倒在耶利哥的泉源,治好略帶鹹味的水,使它不再使人死,也不再使地土不生産。

2:20 以利沙說:「你們拿一個新瓶來,裝鹽給我」;他們就拿來給他。

   《新》新瓶:供耶和華事工使用的器皿,理應未被凡俗用途玷污過(見利1:3、10;民19:2;申21:3;撒上6:7)。

   《新》裝鹽:以利沙用鹽,可能是因它有眾所周知的防腐功能,但另一更可能原因,是以鹽表徵耶和華立約的信實(見利2:13;民18:19等註釋;又見代下13:5)。

2:21 他出到水源,將鹽倒在水中,說:「耶和華如此說:『我治好了這水,從此必不再使人死,也不再使地土不生產。』」

   《新》我治好了這水:是耶和華親自治好這水,這明確的聲明,可摒除任何認為鹽有神奇治水功效的謬念。以利沙事奉的開始,便能藉這具象徵意義的行動向民眾宣告,雖然他們悖逆耶和華,祂仍有憐憫,願向他們施恩(見13:23)。

2:22 於是那水治好了,直到今日,正如以利沙所說的。

2:23 以利沙從那裏上伯特利去,正上去的時候,有些童子從城裏出來,戲笑他說:「禿頭的上去吧!禿頭的上去吧!」

   《新》禿頭的:古時猶太人禿頭的不多,一般人似乎視濃髮為精力充沛的象徵(見撒下14:26註釋)。年輕人譏諷以利沙為「禿頭的」,表達出這城居民對耶和華使者極度蔑視,認為他沒有能力。

   《新》上去吧:伯特利既是北國諸王拜偶像的皇室中心(王上12:29;摩7:13),而以利亞和以利沙又以常去撒馬利亞見稱(可能甚至以該地為主要居住處;見5:3註釋),因此伯特利的年輕人無疑認為以利沙此行上撒馬利亞是要繼承以利亞衣缽,繼續與背悖神的王族抗爭(有人解釋這群小子嘲弄以利沙,是叫他學以利亞那樣升天)。

   《馬》23~24:從耶利哥回去伯特利(其中一個拜牛的中心)途中,以利沙遇上一些吵嚷的童子。他們稱以利沙爲禿頭的,並嘲笑地叫他像以利亞一樣升上天上。他奉耶和華的名咒詛他們,有兩個母熊從林中出來,撕裂他們中間四十二個人。侮辱神的使者就是侮辱神!

2:24 他回頭看見,就奉耶和華的名咒詛他們。於是有兩個母熊從林中出來,撕裂他們中間四十二個童子。

   《新》奉耶和華的名咒詛他們:以利沙所宣告的咒詛,類似利26:21-22中的立約咒詛。其效果是發出警告,若百姓持續背叛耶和華,全國都會遭到審判(見代下36:16)。以利沙一開始所做的這些事,就表明他隨後整個事工的性質:與神立約的福分會臨到仰望祂的人(2:19-22),而立約的咒詛也會臨到叛逆祂的人。

   《啟》稱人“禿頭”是譏刺也是侮辱(賽3:17、24。古代希伯來人極少禿頭;即令禿也有帽子遮住,人不能見)。但這群少年的“戲笑”不只侮辱人,而且發自一種不相信的心。以利沙剛剛看見以利亞昇天回來,他們不信神有此能力,所以說“上去吧”,意思是:“你的老師既然昇天,你何不也跟著去!”伯特利城為北國拜金牛犢的中心(王上12:29),居民心目中沒有神;年輕一代看不起神的正直先知。以利沙奉神命咒詛,是因為神的名不容褻瀆,對不信的罪不容讓步。

   《啟》撕裂:按原文只是加以傷害,並無殺死或毀滅的意思。

2:25 以利沙從伯特利上迦密山,又從迦密山回到撒馬利亞。

   《馬》以利沙沿以利亞的路線走回去,在前往迦密山和撒馬利亞之前,他到耶利哥和伯特利的先知學校。在耶利哥,先知門徒因尊敬以利沙而蒙福。而伯特利的惡棍因爲對耶和華不敬,侮辱先知,因此受咒詛。



-----------------------------------------------------------------------------------------
<聖經靈修版/網路>

我未必理解神的作事方式,但我知道是最恰當的……
2:23-24 這一班童子(指青年人,十七歲的約瑟仍被稱為童子,參創37:2)來自伯特利,那是北國拜偶像的宗教中心。他們或想勸戒以利沙,不要像以利亞那樣痛斥他們不道德的罪。因此他們不僅是嘲笑以利沙禿頭,並且是對他的信息和神的大能極為不恭敬。他們也許不信神用火車火馬把以利亞接去,便冷嘲熱諷。以利沙咒詛他們,卻沒有叫一群熊出來,是神叫這群熊出現,為要懲罰他們的冷漠不信。

我有沒有嘲笑過神職人員?要小心了……
2:23-24 這班青年人嘲笑神的使者而喪命,真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拿宗教領袖來開玩笑,歷來屢見不鮮。至於忠心服事神的人,更常受閒言冷語的凌辱。每當我們對宗教領袖吹毛求疵、冷嘲熱諷時,我們不但是嘲笑人,也可能是輕慢了屬靈的信息。我們儘管不能同意某些領袖所犯的罪,也不要一味恥笑他們,反倒該為他們禱告。真正跟從神的屬靈領袖,我們要恭敬聆聽,使他們的事工得到鼓勵。



2012年5月28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相聚

寶座中的羔羊必牧養我們,領我們到生命水的泉源。—啟示錄7章17節

  章伯斯在埃及的基督教青年中心擔任牧職期間(1915-1917年),許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死亡的士兵,都曾受他的影響而改變生命。1916年11月6日,章伯斯在日記裡這麼寫著:「一位在紐西蘭的朋友寫信告訴我們特德已經陣亡。如果以特德的口氣來說,就是他『已經與耶穌同在了』。……他是一位感恩、無懼、可愛的小聖徒。我們為他在世上留下的美好足跡而感謝上帝……。如今,他們一個一個到天堂相聚。」

  當我們因親愛的人逝世而悲傷時,我們要緊緊抓住耶穌的永生應許。啟示錄記錄了約翰對於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到施恩寶座面前的異象(啟示錄7章9節)。這段經文所要表達的是一個喜樂和永生的團聚,因為「寶座中的羔羊必牧養我們,領我們到生命水的泉源」(17節)。

  每個基督徒的離世都預兆著:有一天,我們會在主裡和他們團聚。今天我們雖然悲傷,但因知道「他們將一個一個地到天堂相聚」,心裡就充滿了盼望。DCM

日落之那邊,故人樂團圓,
親愛者久別,歡喜相見;
在天家美地,不再有別離,
日落之那邊,歡樂永遠!Brock

屬世的人說永別,屬天的人說再相聚。





------------------------------------------------------------------------------------------
靈修靜思

珍惜使命

如今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因為全地都是我的。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出十九5至6)

你們是我的見證,我所揀選的僕人。(賽四十三10)

  神原本要將祂救贖人類的計劃,藉著亞伯拉罕交給以色列人,再傳到外邦。可惜的是,以色列人並未按著神的心意來過敬虔聖潔的生活,把這位真神傳給外邦人;反而跟從外邦人的惡習,拜他們的偶像,以致受神懲治,被擄到異地。即或後來有些剩餘之民,能重回耶路撒冷建國;但不少人卻仍有一種選民的優越感,看不起外邦人,加上對入侵過以色列的外邦人仍有一份仇恨,故不願意神賜福他們,因此以色列民始終未能盡上祭司的職份。

  神責罰失職的僕人,讓以色列人在歷史上三次被擄、三次回歸,並把傳福音的使命,藉著從死裡復活的主耶穌交付給教會,要等到福音在外邦人中傳遍,得救的人數添滿。由此可知,神的救恩計劃並不會因人的悖逆受到攔阻,最終祂仍要成全祂對人類、對祂所創造的世界的旨意;但我們若放棄祂的選召,或不願回應祂的作為,便是放棄了蒙福的途徑。      ~錢志群




2012年5月27日 星期日

20120527列王紀下2章13-18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2:13 他拾起以利亞身上掉下來的外衣,回去站在約旦河邊。

   《新》他拾起…外衣:見2:8註釋。擁有以利亞的外衣,象徵他將繼承以利亞的事工(見王上19:19)。

   《啟》13~14:事實證明以利沙已有和神交通的能力,是以利亞的衣缽傳人(或“外衣傳人”),因神已給他力量,可以像以利亞一樣分開河水。

   《馬》13~14:以利沙回到約旦河的東邊,用以利亞的外衣打水,說:“耶和華,以利亞的神在那裏呢?”這句話並沒有懷疑或不信的意思,只是讓神有機會證明他與以利沙同在,正如他與以利亞同在一樣。河水分開了;讓以利沙可以回到約旦河西邊——那五十個先知門徒正看著、等著。

2:14 他用以利亞身上掉下來的外衣打水,說:「耶和華以利亞的 神在哪裏呢?」打水之後,水也左右分開,以利沙就過來了。

   《新》他…打水之後,水也左右分開:見2:8註釋。耶和華證實以利沙是以利亞的傳人,並且顯明那與以利亞同在的屬天大能,現在也必伴隨以利沙的事工。以利沙跟隨前人約書亞的腳蹤,渡過約旦河,藉此顯明他是以利亞的「約書亞」(以利沙與約書亞這兩個名字的意義極相近,以利沙是「神拯救」之意,約書亞是「耶和華拯救」之意)。

2:15 住耶利哥的先知門徒從對面看見他,就說:「感動以利亞的靈感動以利沙了。」他們就來迎接他,在他面前俯伏於地,

   《新》在他面前俯伏於地:表示他們承認以利沙接續以利亞的職位。在這個君王悖逆神的日子裏,以利沙成為耶和華的正式代表。

   《啟》耶利哥的先知門徒:即2:7的那50個門徒。

   《啟》俯伏於地:接受以利沙為神的發言人。

   《馬》15~18:他們看見以利沙分開約旦河之後,承認以利沙真是以利亞的繼承者。可是他們沒有聽從以利沙的意見,堅持派人去找以利亞。當然,正如以利沙所提醒他們的,他們必徒勞無功。他們可能是沒有看見以利亞升天,或者可能是他們看見了,但以爲他只是暫時離去。

2:16 對他說:「僕人們這裏有五十個壯士,求你容他們去尋找你師傅,或者耶和華的靈將他提起來,投在某山某谷。」以利沙說:「你們不必打發人去。」

   《新》或者耶和華的靈將他提起來,投在:多年前,俄巴底也表達過同樣的看法(見王上18:12)。

   《新》不必打發人去:以利沙知道他們會徒勞無功。

2:17 他們再三催促他,他難以推辭,就說:「你們打發人去吧!」他們便打發五十人去,尋找了三天,也沒有找著。

   《新》打發人去吧:當先知門徒不接受以利沙的答案時,他允許他們去,從而對他們證實,他的話語有權威且是真實的。

2:18 以利沙仍然在耶利哥等候他們回到他那裏;他對他們說:「我豈沒有告訴你們不必去嗎?」



2012年5月27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一絲恐懼

惟有那愚拙無學問的辯論,總要棄絕,因為知道這等事是起爭競的。—提摩太後書2章23節

  在丁尼生的經典詩作「輕騎兵進擊」中,他以「六百名輕騎兵進入了死亡之谷」這句軒昂的詞語,來表達英勇輕騎兵們進入戰場的情景。字字句句刻劃著即將發生的悲劇。

  當我還在牧會時,有時候參加教會的會議,心裡會感到一絲恐懼,因為意識到現今和潛伏的衝突,使我深感擔憂。其實,在教會中事奉不應該有這種狀況。

  使徒保羅寫信給提摩太,對這位在事工中倍感壓力的年輕牧師說:「惟有那愚拙無學問的辯論,總要棄絕,因為知道這等事是起爭競的」(提摩太後書2章23節)。這句話對牧師和對會友們都同樣有用。個人的行為應該致力於減少摩擦,而不是用愚昧的言語和舉止使情況惡化。我們可以用聖經所教導的方式來避開、處理,甚至解決爭執。提摩太後書2章24-25節鼓勵我們要以溫和、耐心和謙卑來對待他人。

  雅各說:「使人和平的,是用和平所栽種的義果」(雅各書3章18節)。致力成為一位和平使者,能減少因擔憂衝突而產生的一絲恐懼。WEC

求主讓我能摒棄,
內心自私和驕傲;
忠心地做祢孩子,
讚美深愛祢獨子。D.DeHaan

彼此相爭的基督徒無法討天父的喜悅。




---------------------------------------------------------------------------------------
靈修靜思

狹隘情結

耶和華的話臨到亞米太的兒子約拿,說:「你起來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呼喊。」(拿一1至2)

  尼尼微城是亞述的京都,在約拿的時代,亞述國仍是以色列的宿敵。所以,約拿被神差派到尼尼微城去傳道時,愛國心驅使他不希望尼尼微人因聽聞神的警告而悔改,反倒希望他們因自己的罪惡,受神降災與刑罰。因此約拿向尼尼微相反的方向逃跑,結果船在航程中遇到了風浪,他被人拋下海中,又被吞到大魚肚腹裡三日三夜,他才順服回轉,為神去尼尼微傳道。

  我們很多人也像約拿一樣,只願意將福音傳給自己喜歡的人。當聖靈感動我們去向一些我們不喜歡或得罪過我們的人傳福音時,我們也同樣會刻意迴避,不願跟他人多講一兩句話,這是一種與福音精神背離的狹隘情結。

  我們效法基督,其中一項重要的挑戰是,既要愛可愛之人,也要愛那些不可愛的人,甚至要以善勝惡,饒恕人七十個七次。只有做到如此,才能造就別人,也造就了自己。切不可因為我們的心胸太狹隘,延誤了讓別人得享福音的機會。      ~錢志群




2012年5月26日 星期六

20120526列王紀下2章1-12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2:1 耶和華要用旋風接以利亞升天的時候,以利亞與以利沙從吉甲前往。

   《馬》1~6:以利亞要結束他的事奉,讓以利沙繼承他的時候到了。但以利亞要先到伯特利、耶利哥和約旦河外。以利沙忠心地堅持同他到這幾處地方。在伯特利和耶利哥,先知門徒告訴以利沙,那天耶和華要接以利亞離開“他的頭”。這是當時的風俗,門徒坐在師父腳下,這樣師父當然在門徒的頭上了。以利沙也知道他的師父要走,但他告訴先知門徒“不要作聲”。這件事對他來說太傷感,也太神聖了。

2:2 以利亞對以利沙說:「耶和華差我往伯特利去,你可以在這裏等候。」以利沙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必不離開你。」於是二人下到伯特利。

   《新》我必不離開你:以利沙覺察以利亞的事工已近尾聲,即將離去(2:5),他決心隨侍到底,直到耶和華接以利亞去的那一刻為止。他對以利亞及其事工堅定忠貞,始終如一(見2:9;王上19:21)。

2:3 住伯特利的先知門徒出來見以利沙,對他說:「耶和華今日要接你的師傅離開你,你知道不知道?」他說:「我知道,你們不要作聲。」

   《新》先知門徒:(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先知團體」)直譯作「眾先知的兒子們」(見王上20:35註釋)。在以利亞及以利沙時代,伯特利(此處所述)、耶利哥(2:5)及吉甲(4:35)都有先知團體。以利亞似受神指示,去吉甲(2:1)、伯特利(2:2)及耶利哥(2:4),與這些先知門徒最後再會晤一次。

2:4 以利亞對以利沙說:「耶和華差遣我往耶利哥去,你可以在這裏等候。」以利沙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必不離開你。」於是二人到了耶利哥。

2:5 住耶利哥的先知門徒就近以利沙,對他說:「耶和華今日要接你的師傅離開你,你知道不知道?」他說:「我知道,你們不要作聲。」

2:6 以利亞對以利沙說:「耶和華差遣我往約旦河去,你可以在這裏等候。」以利沙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必不離開你。」於是二人一同前往。

2:7 有先知門徒去了五十人,遠遠地站在他們對面;二人在約旦河邊站住。

   《新》五十人:這些人就要目擊以利亞和以利沙渡河的神蹟。

   《馬》7~9:以利亞和以利沙從耶利哥走到約旦河,有五十個先知門徒遠遠跟著他們。以利亞用自己的外衣打約旦河的河水,水就分開,他們走乾地而過。在亞哈的時期,以利亞從約旦河東的基列走過來開始他先知的工作(王上一七1)。現在他的事奉要終結了,他過回約旦河這一邊來被接升天。以利亞答應在離開之前讓以利沙提一個要求,以利沙求感動以利亞的靈加倍感動他。以色列人的長子都得雙分(加倍)的身家,因此以利沙是要成爲以利亞的合法繼承者。威廉斯說這個要求的實現,可以從他們行神蹟的次數見到:聖經記載以利亞行了八個神蹟,以利沙行了十六個。

2:8 以利亞將自己的外衣捲起來,用以打水,水就左右分開,二人走乾地而過。

   《新》以利亞將自己的外衣…用以打水:以利亞用外衣打水,有如摩西在以色列人過「紅海」時,伸杖分水一樣(見出14:16、21、26)。

2:9 過去之後,以利亞對以利沙說:「我未曾被接去離開你,你要我為你做甚麼,只管求我。」以利沙說:「願感動你的靈加倍地感動我。」

   《新》願…加倍地感動我:以利沙並非表示,要有比以利亞大雙倍的事工,他乃是引用財產繼承法中的語句,表白他願意繼續以利亞事工的心意。根據繼承法,長子可得父親所分之產業的雙分(見申21:17及註釋)。

2:10 以利亞說:「你所求的難得。雖然如此,我被接去離開你的時候,你若看見我,就必得著;不然,必得不著了。」

   《新》難得:雖然以利亞曾受膏立以利沙作他的繼承人(王上19:16、19-21),以利亞的反應,卻清楚表明這事成全與否,全憑耶和華至善至高的美意。

   《新》你若看見我,就必得著;不然,必得不著了:以利亞將以利沙所求的放在耶和華手中。

   《馬》10~12:以利亞說這個要求不是他可以答應的,因此他加了一個條件:若然以利沙看見他離開,這個要求便可以實現。他們邊說邊走的時候,有火車火馬將他們隔開。然後以利沙看見以利亞被旋風接到天上去。以利沙看見,就呼叫說:“我父啊!我父啊!以色列的戰車馬兵啊!”這可能指出以利亞是神能力最強的武器,也是以色列最佳的防衛。

2:11 他們正走著說話,忽有火車火馬將二人隔開,以利亞就乘旋風升天去了。

   《新》火車火馬:耶和華的天軍一直伴隨並支持著以利亞的事工(如同祂對待摩西一樣;見出15:1-10),如今在他離世之際,,以利沙獲准親睹天軍的同在(參6:17)。

   《新》以利亞就乘旋風升天去了:以利亞如同在他之前的以諾一樣((創5:24)),肉體不經死亡,便被提升到天上;又如摩西一般(申34:4-6),他也是在應許之地以外被神接去,沒有留下墳墓。

   《啟》以利亞和以諾(創5:22-24)是聖經記載中唯一兩個未經死亡而為神接去的人。本節描寫以利沙眼中所見不經死亡而登天境的景象。他既親見以利亞離去,他所求的得到神的允許。

2:12 以利沙看見,就呼叫說:「我父啊!我父啊!以色列的戰車馬兵啊!」以後不再見他了。於是以利沙把自己的衣服撕為兩片。

   《新》以色列的戰車馬兵啊:米利沙視以利亞為以色列真能力的具體表現。他是耶和華的代表,那悖逆神的君王並不是。日後同樣的形容詞也用在以利沙身上(13:14)。

   《啟》把自己的衣服撕為兩片:表示哀傷和追念(參創37:34;利10:6;21:10;撒上4:12;撒下1:2)。


--------------------------------------------------------------------------
<聖經靈修版/網路>

先知門徒是些甚麼人?
2:3 “先知門徒”好像一間學校,有一班門徒圍繞著知名的先知,就像以利亞或以利沙。先知學校設於全國各地,自耶羅波安作王的時候開始,力挽靈性與道德的頹敗。伯特利的先知門徒曾目睹以利沙從以利亞承接了先知的聖工。

外衣怎能打水?哪兒來的能力?
2:8 以利亞的外衣,是他作先知權柄的表徵。

我願感動以利亞的靈雙倍地感動我嗎?
2:9 以利沙祈求得到以利亞所得的加倍的靈(指先知的事工)。申命記21章17節有助了解以利沙的要求。按照習俗,長子可領受父親雙分的產業(參創25:31的解釋)。他乃是要求作以利亞的後嗣或繼承人——作眾先知的領導人,繼續以利亞的工作。不過,應許他所求乃在於神,以利亞只是告訴他,怎樣才知道請求已蒙神應允。

我正禱告祈求的是甚麼?神能應承嗎?
2:9 神應允以利沙的懇求,因為他的動機純正,目的不是想勝過以利亞,乃是想為神成就更多的事。只要我們的動機純正,就別怕向神求更大的事,反之,我們求神賜下大能大力時,也要檢討自己的動機,除去私心。靠聖靈的幫助,我們必然樂意如此祈求。

火車火馬,以利亞乘旋風而上,你相信嗎?今天你聽聞的最奇特的神蹟是甚麼?
2:11 以利亞沒經歷死亡就被接升天。他是聖經提到的第二位沒有經歷死亡的人,以諾是頭一位(參創5:21-24)。其他先知可能沒有看見神接以利亞升到天上,或者經過很長時間,也難以相信自己所見的事。不管怎樣,他們總想去找以利亞(2:16-18)。他們找不到他的肉體,更證明了所發生的事,也加強了他們的信心。另外,從死裡復活,身體被接升天的惟有主耶穌(參徒1:9)。



2012年5月26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站住或前進?

摩西對百姓說:「不要懼怕,只管站住!看耶和華今天向你們所要施行的救恩。」—出埃及記14章13節

  以色列陷入困境了。就在他們剛逃脫奴役、出了埃及,令人憂愁的情況就發生了。他們見到塵土飛揚,原來是法老王的軍隊正朝著他們疾馳而來。法老變卦了,法老的心又再度剛硬(出埃及記14章8節)。於是,他就派兵追趕摩西和以色列民。

  當法老王的軍隊快追上以色列人時,以色列人都驚慌失措。他們後有追兵,前有紅海,被逼得走投無路了。在絕望之際,他們向摩西和上帝呼求。

  上帝和摩西都回答了他們,給了以色列人明確的指示,摩西對他們說:「不要懼怕,只管站住!看耶和華今天向你們所要施行的救恩」(出埃及記14章13節)。上帝接著說:「往前走」(15節)。這兩個指示看似互相矛盾,但卻是對的,都出自於上帝。首先,以色列人必須冷靜下來,來聆聽上帝的指示。要是他們沒有尋求上帝的指示就衝向紅海,那會怎麼樣呢?但是,在靜止站立中,他們聽見了上帝的指示。這是兩個指示:上帝指示他們往前走,也指示摩西舉手向海伸杖。接著,上帝分開了紅海。

  你正處於困境之中嗎?要靜止不動,花時間尋求、聆聽上帝的話語。信靠祂的指示往前走,讓上帝來帶領你吧!JDB

不管日子多黑暗,
多少烏雲正密佈;
只要我們多祈求,
上帝自然會看顧。Mead

如果你正徬徨,跟隨基督的帶領吧!




----------------------------------------------------------------------------------------------
靈修靜思

偉大智慧

深哉,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祂的判斷何其難測!祂的蹤跡何其難尋!(羅十一33)

  神是無限者,因為祂在時間和空間之外;人是有限者,居住在神創造的時空之內。對有限的人來說,無限的神自是奧秘難測。祂所創造的宇宙,人用最先進的宇宙飛船、天文望遠鏡,只能了解皮毛。天地萬物中實在有太多的奧秘,人連自己的眼睛、大腦、DNA基因也無法完全了解,科學家們世世代代忙得廢寢忘食,也都無法參透。所以當聖經中的約伯質疑自己並沒有甚麼過錯,為甚麼遭遇那麼多苦難時?神沒有直接回答他,卻「從旋風中」反問約伯很多問題,讓約伯明白到神的奧秘,我們不懂的地方實在太多了!

  讓我們蒙恩蒙福的是,祂在無限大能中又有無限的大愛:「我要為他存留我的慈愛,直到永遠。」(詩八十九28)所以,我們不懂的並不一定要弄懂了,才能作主的門徒。對神的旨意,哪怕不明白,只要順從;對神的帶領,哪怕不明白,只要有信心;我們的禱告,哪怕神不按我們意願、時間和方式成就,卻仍要堅信,神必用祂那我們測不透的智慧,成全祂在我們身上所應許的大愛。      ~錢志群




2012年5月25日 星期五

20120525列王紀下1章1-18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1:1 亞哈死後,摩押背叛以色列。

   《新》摩押背叛:摩押曾被大衛治服(見撒下8:2),但當北方及外約旦的眾支派背叛擁耶羅波安為王時,摩押在政治上可能亦隨之轉受北國控制。一段與摩押王米沙有關的碑文顯示,在暗利之「子」(大概指其孫約蘭,而非亞哈)統治期間,摩押人曾自以色列人手中收復米底巴。

   《馬》摩押在大衛時被征服(撒下八2)。當所羅門的王國分爲以色列和猶大時,摩押仍受以色列統治。亞哈死後,摩押背叛並取得獨立。

1:2 亞哈謝在撒馬利亞,一日從樓上的欄杆裏掉下來,就病了;於是差遣使者說:「你們去問以革倫的神巴力西卜,我這病能好不能好。」

   《新》以革倫:非利士五大重要城邑中,最北邊的一個(見書13:3;撒上5:10等及註釋)。

   《新》我這病能好不能好:亞哈謝似乎擔心自己受了致命傷。他向外邦神明求曉諭,並非求醫治。

   《馬》亞哈謝王在撒馬利亞宮中的樓上,從欄杆裏掉下來,受了重傷,就病了。他沒有求耶和華醫治,反而差遣使者去問以革倫的神巴力西卜,他是否能康復(好)。韋甘比確認這個外邦神說:“這個亞蘭(敘利亞)神袛原名的意思是‘生命之主,但猶太人謔稱他爲‘蒼蠅王’。在耶穌的時代,巴力西卜或別西卜代表撒但。”亞哈謝名字的意思是“耶和華所養活或維持的”,他卻向巴力求醫治,豈不可悲!

1:3 但耶和華的使者對提斯比人以利亞說:「你起來,去迎著撒馬利亞王的使者,對他們說:『你們去問以革倫神巴力西卜,豈因以色列中沒有 神嗎?』

   《新》耶和華的使者:見王上19:7;又見創16:7註釋。耶和華通常是直接對先知的意識說話(王上17:2、8;18:1;19:9;21:17)。這次改變啟示的方式,目的可能是要強調亞哈謝使者(1:2-3、5)與耶和華的使者的不同。

   《馬》3~8:身穿毛衣、腰束皮帶的以利亞迎著這些使者,叫他們回去對亞哈謝說耶和華嚴嚴的責備,因爲他求問巴力西卜。他宣告亞哈謝必因這傷病而死。

1:4 所以耶和華如此說:『你必不下你所上的床,必定要死!』」以利亞就去了。

   《新》你…必定要死:亞哈謝將會得到他所盼待的曉諭,但這曉諭卻非來自巴力西卜,而是經以利亞,從耶和華而來。

1:5 使者回來見王,王問他們說:「你們為甚麼回來呢?」

   《新》你們為甚麼回來呢:亞哈謝知道,使者絕不可能那麼快便來回以革倫一趟。

1:6 使者回答說:「有一個人迎著我們來,對我們說:『你們回去見差你們來的王,對他說:耶和華如此說,你差人去問以革倫神巴力西卜,豈因以色列中沒有 神嗎?所以你必不下所上的床,必定要死。』」

1:7 王問他們說:「迎著你們來告訴你們這話的,是怎樣的人?」

1:8 回答說:「他身穿毛衣,腰束皮帶。」王說:「這必是提斯比人以利亞。」

   《新》毛衣:見王上19:19。以利亞的外衣大概是用羊皮或駱駝毛製成,腰繫粗製皮帶(參太3:4)。他的衣著,與同時代富貴人家的細麻麗服(見耶13:1)成強烈對比,並以此抗議王室並上層社會奢華揮霍的心態(參太11:7-8;路7:24-25)。

   《新》這必是提斯比人以利亞:以利亞曾與亞哈王多番抗爭,其子亞哈謝因而熟悉以利亞的外貌。

1:9 於是,王差遣五十夫長,帶領五十人去見以利亞,他就上到以利亞那裏;以利亞正坐在山頂上。五十夫長對他說:「神人哪,王吩咐你下來!」

   《新》王差遣五十夫長,帶領五十人去見以利亞:那時的異教徒在遭咒詛時,以為靠著威逼施咒者撤回咒語,或乾脆把他殺掉,將施咒者與咒語同送下陰間,便可除掉咒語之魔力。亞哈謝顯然也信此消災之道,希望逮住以利亞,來抵消他要死亡的宣告。

   《新》神人哪,王吩咐你下來:亞哈謝企圖把先知置在王的權柄之下。此舉顯然破壞了以色列王權在神人之約下應具的特色,按立約的關係,王的一切行為,應受耶和華藉先知所說話語的監管(見撒上10:25;12:23等註釋)。

   《啟》以利亞曾在距撒馬利亞不遠的路上會晤亞哈謝的使者,現在候在山頂上,等待亞哈謝派來捕捉他的官兵。這位以色列王大概以為只要把先知丟進牢裏或者殺害,咒詛的魔力便可祛除,他可以活下去。有人說這山在撒馬利亞城西往以革倫的路上,因那裏有不少的山丘。

   《馬》9~12:亞哈謝差遣五十夫長吩咐以利亞立即到他那裏。當五十夫長講完這個傲慢無禮的吩咐,神爲以利亞出頭,從天上降火下來燒滅五十夫長和他的五十個兵。第二個五十夫長吩咐以利亞:“快快下來!”他也遭到同樣的結局。神上次從天上降火下來,已經證明巴力和他的祭司是假的(王上一八)。這一次,同樣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火,燒滅了想用他們不聖潔的手捉拿以利亞的巴力士兵。先知以利亞只聽以色列真正的王,不聽拜偶像的假王。聖經沒有特別說明爲什麼那兩個五十夫長和他們的士兵要死,也許因爲他們跟亞哈謝一樣想要消滅以利亞。

1:10 以利亞回答說:「我若是神人,願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你和你那五十人!」於是有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五十夫長和他那五十人。

   《新》有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五十夫長和他那五十人:見王上18:38。以利亞與摩西事奉間的另一共同點(見利10:2;民16:35)。此事件的關鍵在於:誰是以色列最高統治者。亞哈謝是否會承認,以色列王只有攝政身分,要臣服在耶和華的權柄和王權之下,抑或他要像異教暴君一般,妄自專橫行事(見撒上12:14-15等註釋)?在迦密山上,耶和華曾從天降火,顯示自己,以證明祂的先知確實是真的(見王上18:38-39)。如今這先前的啟示,又再向亞哈謝證實一次。耶穌的門徒曾建議祂吩咐天火降下,毀滅撒馬利亞人,結果遭耶穌責備(路9:51-56),但這並不能解釋為祂對以利亞的作法不以為然;而是表明門徒將昔日以利亞所面臨問題的嚴重性,與當時撒馬利亞人的不信態度,二者混為一談,不知分辨。

   《啟》10~15:神當日允許以色列人立王,這王是神的僕人,必須遵守神的命令照顧百姓(撒上12:14-15)。亞哈謝把神給他的權柄握在自己手裏,反要捉拿神的先知。火像當日在迦密山從天下降燒盡祭物一樣,把來捕捉的以利亞的兩批人燒滅(王上18:38-39)。第三批來的人態度完全不同,為他們的性命哀懇,承認先知的地位,所得的結果也完全不同。

1:11 王第二次差遣一個五十夫長,帶領五十人去見以利亞。五十夫長對以利亞說:「神人哪,王吩咐你快快下來!」

   《新》王第二次差遣一個五十夫長…去見以利亞:儘管神生動地展示能力,亞哈謝仍拒絕順服耶和華的話。

1:12 以利亞回答說:「我若是神人,願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你和你那五十人!」於是 神的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五十夫長和他那五十人。

1:13 王第三次差遣一個五十夫長,帶領五十人去。這五十夫長上去,雙膝跪在以利亞面前,哀求他說:「神人哪,願我的性命和你這五十個僕人的性命在你眼前看為寶貴!

   《新》雙膝跪在以利亞面前:這第三個五十夫長曉得,以利亞的確是傳耶和華話語的人,生恐性命不保,遂恭敬屈膝懇求。

   《馬》13~16:只有當第三個五十夫長謙卑地承認以利亞的能力,並求他憐憫,耶和華的使者才指示以利亞去跟亞哈謝說話。以利亞勇敢無懼地告訴亞哈謝王,因爲他求問巴力西卜,輕視耶和華,所以他的傷病一定不能復原。

1:14 已經有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前兩次來的五十夫長和他們各自帶的五十人;現在願我的性命在你眼前看為寶貴!」

1:15 耶和華的使者對以利亞說:「你同著他下去,不要怕他!」以利亞就起來,同著他下去見王,

1:16 對王說:「耶和華如此說:『你差人去問以革倫神巴力西卜,豈因以色列中沒有 神可以求問嗎?所以你必不下所上的床,必定要死!』」

1:17 亞哈謝果然死了,正如耶和華藉以利亞所說的話。因他沒有兒子,他兄弟約蘭接續他作王,正在猶大王約沙法的兒子約蘭第二年。

   《新》死了,正如耶和華藉以利亞所說的話:最後亞哈謝還是如神所說,因轉離以色列的神去敬拜異教神祇,遭受懲罰;而耶和華的話也被證實是可靠的,地上君王無力廢除。

   《新》他兄弟約蘭:亞哈謝的弟弟(見3:1;王上22:51)。

   《新》猶大王約沙法的兒子約蘭第二年:主前八五三至八四八年間,約蘭與其父約沙法共同秉政(見8:16註釋)。此處所指是這共攝期的第二年。約沙法十八年(3:1),因此就是約蘭共攝期的第二年(八五二年)。

   《馬》17~18:亞哈謝登上王位的第二年便死了。亞哈謝死後,由他兄弟約蘭接續他作王,因他沒有兒子。這時,猶大由約沙法和他兒子(也是叫約蘭)共同執政(三1)。

1:18 亞哈謝其餘所行的事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



-------------------------------------------------------------------------------
<聖經靈修版/網路>

列王紀下所記載的是——從中我們得到的亮光是——
1:1 列王紀上下本來屬同一卷書。以色列本來是一個泱泱大國,卻因背棄神而分裂為南北兩小國。本書始於神的先知以利亞被接到天上,結束於猶大與以色列兩國人民被擄到外邦。列王紀上記載宏偉的聖殿被建造,列王紀下則記載這聖殿被褻瀆和被拆毀。

  我們身處的世界和列王紀下的情形極其相似。天下萬國的政府皆不尋求神,許多國家飽受戰爭摧殘;許多人信靠科技,崇尚唯物論和戰爭,猶如拜假神一樣,敬畏真神的人在世上少之又少。

  今天世局險惡、人心敗壞,但我們可以效法大衛、以利亞、以利沙等人的榜樣。他們忠心高舉神的尊榮,竭力遵行神的誡命,為當時的社會帶來了更新與改革。除了效法先賢,我們更可以仰望耶穌基督,祂是完美的典範。要想舉國遵行神的旨意,首先需要一個個甘願為神工作的人。你把自己的心奉獻給祂,祂就能藉著你去完成祂要你所做的工。

神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但亞哈謝卻去求問巴力西卜,為何?
1:2 巴力西卜與巴力不同,並非亞哈和耶洗別所拜的迦南人之神(參王上16:31-33)。巴力西卜是另一個多人供奉的神,在以革倫城有他的廟。人認為它有預言的大能,所以亞哈謝派遣使者去以革倫城,想知道他的病能否痊癒。亞哈謝這種行為是對真神的極大不敬。

以利亞是個怎樣的人?
1:8 有關以利亞的詳盡資料,請參看列王紀上18章中的人物介紹。

怎樣在神面前才有出路?第三個五十夫長令我學到的功課……
1:13-15 請留意第三個五十夫長來到以利亞面前的態度。以前的兩個五十夫長,雖然稱呼以利亞為“神人”,卻非真心——他們的心中沒有神。第三個五十夫長也稱他為“神人”,而且謙卑地乞求憐憫。他持尊敬神和祂的權能的態度,因此救了自己和五十個兵士的性命。人對神先有正確的態度,才能有正常的生活。敬虔的話到你口中的時候,你先要察驗是否出於內心。要以僕人般的謙卑態度來尊重神和人。

同是記載歷史,聖經作者與一般史學家記載手法有何不同?
1:18 以色列諸王記與猶大列王記(8:23)是兩卷歷史書。列王紀下的作者受聖靈感動,從這兩卷書中選輯材料,以神的觀點重述以色列與猶大的事蹟。神指示作者的思路,使他寫出真理——神的話語。



2012年5月25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轉換改變

我也甘心樂意為你們的靈魂費財費力。—哥林多後書12章15節

  在我和丈夫出門旅遊之前,我們會先到銀行把美金轉換成要去旅遊之國的貨幣,方便我們到那裡使用。

  當我們成為基督徒,另一種轉換也會發生,就像貨幣轉換一樣,我們的生命也轉換改變。我們的老我已轉變成新我,讓我們可以在基督的國度裡被主使用。我們不再用自己的一生追求世界的目標,而是轉換改變,完全被基督來使用。

  對於這種轉變,使徒保羅就是一個最佳的典範。在大馬士革的路上經歷了戲劇性的轉變後(使徒行傳9章),保羅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他不再迫害、殺戮基督徒,而是開始向非基督徒傳福音,帶領他們歸向主基督。他用一生的精力來幫助他們在靈性上成長;為他們謀永生的福利。他寫信給哥林多的教會,說:「我也甘心樂意為你們的靈魂費財費力」(哥林多後書12章15節)。他所做的每件事,都是為了教導他屬靈的孩子(14、19節)。

  相信主耶穌為救主是一種徹底的轉變,不只是改變我們最終的目的地,也是改變我們每一天的生活方式。JAL

求主助我積永恆,
非浪費在消逝物。
獻上生命全給祢,
為人為主盡己力。阿們。

回轉信主只在片刻,成長像主卻需一生。




---------------------------------------------------------------------------------------
靈修靜思

隱藏的祝福

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因為祂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效法祂兒子的模樣,使祂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羅八28至29)

  「萬事都互相效力」表示我們遇見所有的事,不管人認為是好是壞,都可以因神變成蒙福的工具。海倫凱勒一歲多時得了猩紅熱,導致眼盲耳聾,因父母的努力和一位老師的幫助,克服限制,19歲考入哈佛大學,後來成為一位作家,並奉獻一生為殘障人士謀福利,鼓勵他們做殘而不廢的人,影響全世界。

  芬妮克羅斯貝(Fanny Crosby)生於貧苦家庭,在襁褓時被庸醫所害,導致眼瞎,父親也相繼過世。她卻寫了上千首感人的詩歌,其中「全路程我救主領我」就是她的作品。

  原來許多人認為是難處,是不好的事,神都可以用來幫助我們學到一些寶貴的功課,成為我們的祝福,遠比我們失去的更多。

  弟兄姊妹,今日的世代受著後現代文化影響,許多人都變得很自我,希望別人都來遷就自己,所過的生活沒有痛苦,一無所缺,沒有想到神賜給我們許多難處、壓力和挑戰,其實是化妝的祝福。      ~黃天賜




2012年5月24日 星期四

20120524列王紀上22章41-53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22:41 以色列王亞哈第四年,亞撒的兒子約沙法登基作了猶大王。

   《新》亞哈第四年…約沙法登基作了猶大王:顯然指約沙法在主前八六九年開始獨自作王(見22:42;16:29等註釋)。

   《啟》41~49:講約沙法效法他父親亞撒行在正道上,並和北國和好,通商且結婚盟,娶了亞哈的女兒為媳。此事不為神所喜(代下19:2)。

   《馬》41~50:亞撒的兒子約沙法作猶大王二十五年(主前873或872年至主前848年)。

  約沙法治國初的三、四年,與父親亞撒一同當政。他在第2至4節已經出場;他不體面地與以色列的惡王聯盟,結果幾乎喪命。不過大致來說,他是一個好王。以下是約沙法統治期間的一些大事:

  l.他跟隨父親的榜樣不拜偶像,只是未能完全消除拜偶像的活動(43節)

  2.他與父親亞撒共同執政。

  3.他與以色列王亞哈和好(44節)。

  4.他將孌童從國中除去(46節)

  5.他的王國包括以東(撒下八l4),由總督治理(47節)。後來在他兒子約蘭時,以東起革命脫離猶大(王下八20)。

  6.他與亞哈的兒子亞哈謝合作在以旬迦別造船(代下二O35-36),他們計劃前往俄斐將金子運回來,但船在港口已經破壞了(48節),應該是被颱風破壞。先知以利以謝告訴約沙法,這是因爲耶和華不喜悅他與亞哈謝不聖潔的結盟(代下二O37)。當亞哈謝提議新的合作計劃,約沙法拒絕了(49節)。

22:42 約沙法登基的時候年三十五歲,在耶路撒冷作王二十五年。他母親名叫阿蘇巴,乃示利希的女兒。

   《新》二十五年:主前八七二至八四八年。約沙法王朝完整的算法應自亞撒王第三十九年算起,那年他開始與其父共同秉政(見15:10註釋;又見代下16:12)。

22:43 約沙法行他父親亞撒所行的道,不偏離左右,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只是邱壇還沒有廢去,百姓仍在那裏獻祭燒香。

22:44 約沙法與以色列王和好。

   《新》王:在此大概應解釋為「諸王」,包括亞哈、亞哈謝及約蘭,他們是約沙法在南國執政期間的北國諸王(見22:4註釋)。

22:45 約沙法其餘的事和他所顯出的勇力,並他怎樣爭戰,都寫在猶大列王記上。

22:46 約沙法將他父親亞撒在世所剩下的孌童都從國中除去了。

22:47 那時以東沒有王,有總督治理。

   《新》以東沒有王:表示當時以東臣服於猶大(見撒下8:14;王下8:20)。

   《啟》以東沒有王:可能此時臣屬猶大國。

22:48 約沙法製造他施船隻,要往俄斐去,將金子運來;只是沒有去,因為船在以旬迦別破壞了。

   《新》船在以旬迦別破壞了:這些貿易商船破壞,是神對約沙法與北國君王亞哈謝交好的懲罰(見代下20:35-37)。

22:49 亞哈的兒子亞哈謝對約沙法說:「容我的僕人和你的僕人坐船同去吧!」約沙法卻不肯。

22:50 約沙法與列祖同睡。葬在大衛城他列祖的墳地裏。他兒子約蘭接續他作王。

   《新》他兒子約蘭接續他作王:有關約蘭作王的情形,見王下8:16-24;代下21章。

22:51 猶大王約沙法十七年,亞哈的兒子亞哈謝在撒馬利亞登基,作以色列王共二年。

   《新》約沙法十七年:主前八五三年(見22:41-42等註釋)。

   《新》共二年:主前八五三至八五二年(見王下1:17註釋)。

   《啟》51~53:簡介了亞哈謝作北國王的事,但記事一直到《王下》1:18才告結束。此王的行徑未脫乃父亞哈和乃母耶洗別的本色,且學效耶羅波安,敬拜偶像,任令異教之風流行。《王下》接著便要講他和先知以利亞的事。

   《馬》51~53:亞哈的兒子亞哈謝作以色列王共二年(主前853年至主前852年;比較王下一l-18)。

  亞哈謝的統治是嚴重拜偶像和邪惡的政權。他的母親耶洗別一定像鼓動他父親一樣,推使他不虔不敬。他拜巴力,惹耶和華以色列神的怒氣。有其父必有其子!列王紀上沒有正式結束的語句,因爲列王紀上、下原是一本書,分開兩本純粹只爲方便而已。列王紀下從這裏繼續敘述。

22:52 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效法他的父母,又行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裏的事。

22:53 他照他父親一切所行的,事奉敬拜巴力,惹耶和華以色列 神的怒氣。



------------------------------------------------------------------------------
<聖經靈修版/網路>

22:41-50 有關約沙法的詳情,請看歷代志下17章至20章中所記他在位的政績。

世無完人,約沙法有哪些功績和局限?
22:43 約沙法像他的父親亞撒與祖先所羅門一樣順服神,只是他還沒有將邱壇廢去——那是異教徒在山上所建拜假神的祠堂(參代下20:33)。在那裡敬拜偶像是違背神的律法的(參民33:52)。他起初想除去這些(參代下17:6),但是拜偶像已過於普遍,所以執行起來有困難。他雖然對全國的靈性、道德、以至物質財富的增長都有許多貢獻,卻未能除去邱壇,實在是美中不足的事。

列王紀上告訴了我們哪些歷史的經驗教訓?
22:52-53 列王紀上開始的時候,以色列人在歷史上最敬虔的君王大衛領導之下,有一個統一的王國。但是到書卷的末後,則以分裂了的王國和歷代君王之中最邪惡的亞哈王之死作終結。究竟為甚麼這樣不同呢?因為百姓忘記了神是他們最高的領導者。他們指派人作高官將領,可是這班人卻不理會神,於是人民就隨從這些行惡的領袖,仿效他們的生活方式。偶爾犯錯卻不正視,就會逐漸地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對於他們的嚴重罪行,只有神的審判才能對付。祂容許敵國興起,與以色列及猶大國爭戰,並打敗他們,好作為對他們犯罪的懲罰。甚麼時候我們不再承認神是我們最高的領導者,那時就是走向敗亡的第一步。



2012年5月24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掩蓋臭味

得赦免其過、遮蓋其罪的,這人是有福的!—詩篇32篇1節

  垃圾掩埋場臭氣薰天,已經引起公眾的關注。因此,工作人員安裝高壓的除臭槍。這個彈藥可以在一分鐘之內,將幾加侖的香氣佈滿在50碼內腐爛的垃圾上。然而,不論噴灑多少加侖的除臭劑,也只能暫時掩蓋臭味,無法真正將臭味去除,除非這些散發臭味的來源被徹底清除。

  大衛王也試圖要掩蓋。在他與拔示巴通姦後,他試圖以沉默、欺騙和虔敬來掩蓋自己道德上的敗壞(撒母耳記下11–12章)。在詩篇32篇說到,當他保持沉默時,他經歷到上帝嚴厲的判決(3-4節)。當大衛知道再也無法不面對自己的罪時,他藉著承認、坦白和悔改來揭露他的罪(5節)。他不再需要隱瞞,因為上帝已經饒恕他。

  試著掩蓋我們的罪是沒用的。不論我們怎樣試圖掩蓋它,我們不順服的那股臭味都會滲出來。讓我們向上帝坦承那些仍在我們心中的垃圾,並從祂那裡得到恩典和寬恕所帶來的清新潔淨。MW

天父,我知道無法在祢面前遮掩我的罪,
祢知道我心,我現在向祢認罪。
主啊!潔淨我,饒恕我,
幫助我有個全新的開始。阿們。

坦承你自己的罪過,並經歷認罪的喜樂。




-------------------------------------------------------------------------------------
靈修靜思

不枉此生

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飢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人看我們如將宰的羊。然而,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羅八35至37)

  保羅靠主得勝的榜樣,鼓勵了挪威女宣教士司務道(Annie Skau Berntsen)甚麼都不怕,困難不怕,刀劍不怕,竭誠為主,獻上寶貴的青春,來華宣教。1953年因戰亂,她在香港建立肺病療養院,後得香港政府及挪威差會的資助,成立了香港居民熟知的靈實醫院,造福人群。

  靠著得勝的主,司務道20歲時放棄挪威安逸的生活,入護士學校,獻身事主。她27歲來華宣教,學習中文,教導貧窮不識字的村民讀聖經、唱詩歌、信耶穌,放棄殺害初生女嬰的舊俗,建立福音堂,歸榮耀與神。

  司務道宣教士靠著得勝的主,一生憑信心辦事,堅持不肯向銀行借貸,不向人開聲求助。她晚年回挪威家中,以電話安慰有需要的人。81歲安息主懷,她為主而活,不枉此生。      ~李雅華




2012年5月23日 星期三

20120523列王紀上22章29-40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22:29 以色列王和猶大王約沙法上基列的拉末去了。

   《馬》29~30:亞哈決定改裝上陣,希望藉此避過米該雅描述的災難。約沙法卻仍穿王服。將自己暴露於亞哈要逃避的危險之中。亞哈企圖藉此騙過耶和華和亞蘭王,但“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加六7)。亞哈被殺,約沙法卻保全了性命。

22:30 以色列王對約沙法說:「我要改裝上陣,你可以仍穿王服。」以色列王就改裝上陣。

   《新》改裝:他以為藉此策略,可使人不注意他,而盡量減低米該雅預言應驗的可能性。

   《啟》亞哈改裝,以為可以避過敵人的注意,令米該雅說他將死於戰爭中的話失效。他雖易服,卻為一個“隨便”開弓的亞蘭士兵所射死(34節)。神罰難逃,可為任性犯罪不知悔悟者的殷鑒。

22:31 先是亞蘭王吩咐他的三十二個車兵長說:「他們的兵將,無論大小,你們都不可與他們爭戰,只要與以色列王爭戰。」

   《新》只要與以色列王爭戰:古代軍隊只要首領被殺或被擒,全軍很快就會潰散(見22:35-36)。

   《馬》31~36:亞蘭王吩咐士兵殺死以色列王,這是他們最主要的作戰目的。最初他們誤將約沙法當作亞哈。猶大王驚呼逃跑。可能這樣便顯露了他的真正身分。亞哈卻被流矢恰巧地射進甲縫,要被移出戰場。他被人扶著站在車上,免致軍心渙散,但日落時他便死了。他以爲脫下王服改裝就可以逃脫陣亡的厄運,實在愚不可及。士兵們得知亞哈已死的消息後,都各回各家。

22:32 車兵長看見約沙法,便說:「這必是以色列王!」就轉過去與他爭戰,約沙法便呼喊。

22:33 車兵長見不是以色列王,就轉去不追他了。

22:34 有一人隨便開弓,恰巧射入以色列王的甲縫裏。王對趕車的說:「我受了重傷,你轉過車來,拉我出陣吧!」

   《新》趕車的:一輛戰車上通常有兩個人,一位戰士與一位駕駛。有時也可能有三個人,第三人顯然是指揮整個戰車隊的軍長(見9:22;王下9:25;出14:7;15:4等處,「軍車長」或「軍長」希伯來文作「第三人」)。

22:35 那日,陣勢越戰越猛,有人扶王站在車上,抵擋亞蘭人。到晚上,王就死了,血從傷處流在車中。

   《新》到晚上,王就死了:應驗了米該雅的預言(22:17、28)。

22:36 約在日落的時候,有號令傳遍軍中,說:「各歸本城,各歸本地吧!」

22:37 王既死了,眾人將他送到撒馬利亞,就葬在那裏;

   《馬》37~40:亞哈的遺體被送到撒馬利亞安葬。有人在撒馬利亞的池旁洗染了他血的車;那裏是妓女……洗澡的地方。這只是以利亞的預言部分應驗(二一19):而狗在撒馬利亞舔他的血,並不是在耶斯列。因爲亞哈自卑(二一29),神憐憫地將預言推延至亞哈的兒子約蘭的時候才完全應驗(王下九25-26)。

  亞哈曾經收到三個先知對他的死所作的警告。一個是當他放走便哈達時,一位無名先知的宣告(二O42)第二個是當他去取拿伯的葡萄園時,以利亞所作的宣告(二一19);第三個由米該雅在戰事發生前夕講出(17-23節)。

22:38 又有人把他的車洗在撒馬利亞的池旁(妓女在那裏洗澡),狗來舔他的血,正如耶和華所說的話。

   《新》正如耶和華所說的話:有關以利亞論亞哈之死的預言部分應驗了(見21:19註釋)。

22:39 亞哈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和他所修造的象牙宮,並所建築的一切城邑,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

   《新》他所修造的象牙宮:挖掘撒馬利亞城的人,曾發現一些鑲嵌象牙的建築物,日期鑑定屬於以色列歷史上此一階段。亞哈如此使用象牙,顯示出他統治期間經濟的繁榮。

   《新》所建築的一切城邑:考古學家發現亞哈在米吉多與夏瑣加強防禦工事的證據。

22:40 亞哈與他列祖同睡。他兒子亞哈謝接續他作王。

   《新》他兒子亞哈謝接續他作王:有關亞哈謝作王的情形,見22:51-53;王下1章。



---------------------------------------------------------------------------------
<聖經靈修版/網路>

喬裝可蒙騙人的眼,卻逃不脫神的手,我有過愚蠢之念……
22:34 亞哈逃不了神的審判。亞蘭王派三十二個精選的車兵長,專門為除滅亞哈。他以為可以逃脫,所以改裝上陣,但是在車兵長追逐約沙法王的時候,有人隨意開弓便射中了他。他以為脫下王服改裝就可以逃脫陣亡的厄運,實在愚不可及。人有時想喬裝來掩飾自己——改變職業、搬入新居、甚至離婚重新嫁娶,以逃避現實。但是神察看每一個人,也衡量他的動機。一切的偽裝皆屬徒然。

亞哈的悲劇給世人甚麼教訓?
22:35 亞哈的死應驗了先知的預言(20:42)。亞哈悲劇的詳情,請看第19章對他的人物介紹。



2012年5月23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冒險

巴拿巴和保羅……是為我主耶穌基督的名,不顧性命的。—使徒行傳15章25-26節

  在哈爾尼達姆的《亡命特技人》這本書裡,他紀錄了自己的特技生涯:撞毀車子、跳飛機,可能斷骨或死亡的好萊塢生活。作者反思著他所行的冒險動作。他在拳擊中決一雌雄、高速飆車、在飛行的機翼上行走、從馬上摔下,甚至被火焚燒。他不顧性命地娛樂電影觀眾,也使自己坐上好萊塢特技人的第一把交椅。

  保羅和巴拿巴也是「不顧性命的」(使徒行傳15章26節)。但他們的動機卻完全不一樣。他們的目標是藉著傳福音來高舉基督。身為一個在羅馬帝國時期的宣教士,保羅遭遇船難、被毆打、迫害和監禁,這只是提到的其中幾項(哥林多後書11章22–30節)。但是為了傳揚福音,保羅是心甘情願地去冒險,置生死於度外。

  很多的基督徒冒險傳福音,但其他的人卻因害怕被人拒絕而保持沉默。你是否一直袖手旁觀,忽略可以傳福音的機會?上帝已經藉著聖靈賜給我們能力(使徒行傳1章8節),並且也藉著聖經清楚地將福音講明(羅馬書1章16節)。向上帝祈求傳福音和為主做見證的勇氣吧!你為主所冒的風險都是值得的。HDF

將主聖言傳罪人,
大膽見證主聖名。
所獻服事基督榮,
重罪之人必喚醒。Bosch

冒險為主作見證是值得的。




-----------------------------------------------------------------------------------------
靈修靜思

神所喜愛的

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林後九7)

我們把從祢而得的獻給祢。(代上廿九14)

  我是第三代的基督徒,小時候就常聽外婆、父母親說要堅持十分之一的奉獻。

  一位朋友先生的生日快到了,太太問:「你要甚麼生日禮物?」答:「我想把所有親朋買給我生日禮物的錢捐獻出去。」

  大概十多年前,我對基督教文字事工的經費開始有負擔,便每年年底將所收到的生日禮金奉獻給基督教文字事工,因為文字工作的果效實在深遠。另一方面,它不像宣教或慈惠等事工般那麼容易觸動人捐獻,因此注意的人也少。

  如今我也常寫靈修小品,參與文字工作,便想到戴德生說:「最艱鉅的職務要求最多的奉獻,也得到最大的報酬。」我們的報酬,就是看見神使用這些文字,去激勵和扭轉人心,使很多我們素不相識、不曾見面的人,也能得到分享神的話帶來的力量和安慰!      ~周慈美




2012年5月22日 星期二

20120522列王紀上22章15-28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22:15 米該雅到王面前,王問他說:「米該雅啊,我們上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可以不可以?」他回答說:「可以上去,必然得勝,耶和華必將那城交在王的手中。」

   《新》我們:很技巧地轉換語氣(見22:6),想把約沙法也算入此次出兵的召集人內,以爭取先知有利的反應。

   《新》可以上去…耶和華必將那城交在王的手中:米該雅以諷刺的口吻戲擬四百位假先知的話(見22:12)。

   《馬》15~17:當亞哈問米該雅攻取基列的拉末的計劃是否可行,米該雅最初說與其他先知一樣的話:“可以上去,必然得勝,耶和華必將那城交在王的手中。”但可能他是用一種嘲笑的口吻講出來,聲音充滿諷刺和挖苦。

  亞哈聽出這種語氣,因此他要米該雅奉耶和華的名說實話(利五1)。先知便講述一個異象,說以色列民散在山上,因爲他們沒有牧人。暗示亞哈會被殺,他的軍隊會潰散。

22:16 王對他說:「我當囑咐你幾次,你才奉耶和華的名向我說實話呢?」

   《新》你才…向我說實話:米該雅似乎顯露出自己並非真誠,以致亞哈立刻就認出這點。

   《啟》從王的問題可知先知米該雅所說的(15節)乃語含諷刺的反話。他預言亞哈的死,北國將陷入一片混亂中(17節)。

22:17 米該雅說:「我看見以色列眾民散在山上,如同沒有牧人的羊群一般。耶和華說:『這民沒有主人,他們可以平平安安地各歸各家去。』」

   《新》如同沒有牧人的羊群一般…這民沒有主人:米該雅用牧羊人與羊的比喻(見民27:16-17;亞13:7;太9:36;26:31),描述亞哈必在即將來臨的戰役中死去。

22:18 以色列王對約沙法說:「我豈沒有告訴你,這人指著我所說的預言,不說吉語單說凶言嗎?」

   《馬》18~23:亞哈王便以此向約沙法證明,米該雅對他不說吉話,單說凶言。但勇敢的先知再次說話,他描述一個異象:一個謊言的靈來到耶和華面前,答應引誘亞哈而使他在攻打基列的拉末時被殺。謊言的靈將他的建議放在王的眾先知口中。這是一個例子說明神雖然不是“惡”的創造者,但祂可使用惡事達成祂的最終目的。只有在祂的容許之下,才有謊言的靈被差遣。

22:19 米該雅說:「你要聽耶和華的話!我看見耶和華坐在寶座上,天上的萬軍侍立在他左右。

   《新》我看見耶和華坐在寶座上:真先知一向是那確實在神天上寶座前聽神發話的人,因此他可以忠實地宣告神的旨意(見賽6:1;耶23:16-22)。

22:20 耶和華說:『誰去引誘亞哈上基列的拉末去陣亡呢?』這個就這樣說,那個就那樣說。

22:21 隨後有一個神靈出來,站在耶和華面前,說:『我去引誘他。』

22:22 耶和華問他說:『你用何法呢?』他說:『我去,要在他眾先知口中作謊言的靈。』耶和華說:『這樣,你必能引誘他,你去如此行吧!』

22:23 現在耶和華使謊言的靈入了你這些先知的口,並且耶和華已經命定降禍與你。」

   《新》耶和華使謊言的靈入了你這些先知的口:有人認為這謊言的靈是指撒但或其爪牙之一。也有人認為是神的一個靈,此時擔負起說謊言的靈之職(但見撒上15:29)。還有人認為這靈是一種說謊權勢的象徵。耶和華已將這四百個先知交在說謊的權勢之下,因為他們不愛真理,只隨己意說預言(見耶14:14;23:16、26;結13:2-3、17;又見撒下24:1註釋)。

22:24 基拿拿的兒子西底家前來,打米該雅的臉,說:「耶和華的靈從哪裏離開我與你說話呢?」

   《新》耶和華的靈從哪裏離開我與你說話呢:西底家這個諷刺性的問題,表示任何先知都有可能是說謊者。

   《馬》24~25:這個比喻的重點沒有說服西底家,他知道他和其他先知被顯明爲說謊,於是他上前打米該雅的臉,問他:“耶和華的靈從哪裏離開我與你說話呢?”西底家的意思是說:“當我建議亞哈攻打基列的拉末,我是按著神的靈說話。現在你宣稱你按著神的靈說話;但你所說的正和我相反,神的靈怎樣從我那裏去到你那裏?”米該雅冷靜地回答西底家說,當西底家害怕地藏躲在一間屋子裏的時候便知道真相了。因爲當亞哈死後,西底家便被證明爲假先知。

22:25 米該雅說:「你進嚴密的屋子藏躲的那日,就必看見了。」

   《新》進嚴密的屋子藏躲:指西底家要逃往尋求護庇之處(參20:30),這時就可證實米該雅說預言的權柄。

   《啟》米該雅的意思是:以色列軍隊戰敗就是預言應驗之時(比較申18:22),到那時西底家便自然明白神的靈究竟是向誰說話(24節)。

22:26 以色列王說:「將米該雅帶回,交給邑宰亞們和王的兒子約阿施,說

   《啟》米該雅此時或已在囚禁之中,是在監牢中把他召來(參8-9、27節)。

   《馬》26~28:以色列王被激怒了。他吩咐將米該雅……下在監裏,使他吃不飽、喝不足,直到他平平安安地從基列的拉末回來。米該雅被帶走時最後的話是:“你若能平平安安的回來,那就是耶和華沒有藉我說這話了。”

22:27 王如此說,把這個人下在監裏,使他受苦,吃不飽喝不足,等候我平平安安地回來。」

22:28 米該雅說:「你若能平平安安地回來,那就是耶和華沒有藉我說這話了」;又說:「眾民哪,你們都要聽!」



---------------------------------------------------------------------------------
<聖經靈修版/網路>

米該雅也說王愛聽的話了嗎?
22:15-16 米該雅從前曾起誓說,他只講神吩咐他講的話,為甚麼又告訴亞哈可以去攻擊亞蘭人呢?他可能是冷嘲熱諷,把異教先知的信息當作兒戲,以表明他們只將亞哈王願聽的話告訴他。他的語氣令人人都聽出他是在譏諷異教的先知。到他正正經經說話的時候,他就預言王必戰死,這場戰爭必敗。亞哈雖曾一時悔改(21:27),但仍然保留著一批假先知,而這些人正是導致他敗亡的陷阱。

作領袖的怎樣辨別身邊的人,亞哈的教訓給人甚麼警戒?
22:19-22 米該雅所見的異象,或許是天上的真實情景,或許是在地上發生的事情的比喻,說明假先知的誘惑會成為神懲罰亞哈的原因之一(22:23)。不管是不是神打發使者去引誘亞哈,祂總讓假先知使亞哈陷在自己罪的網羅裡。謊言之靈預表假先知的為人,只講亞哈王愛聽的話。

我不很了解全能的神,但我願認識和追求神……
22:20-22 神是否容許天使引誘人去作惡呢?要想明白邪惡,首先要了解神。(1)神本身是良善的(參詩11:7)。(2)神創造了美好的世界,但因人的犯罪使它敗壞了(參羅5:12)。(3)神將來要重新改造這世界,使它變成良善的(參啟21:1)。(4)神的能力遠勝過邪惡(參太13:41-43;啟19:11-21)。(5)神暫時容忍邪惡,其實祂絕對能控制邪惡(參太11:28-30)。神沒有創造惡,而且樂意助人去勝過惡。(6)神使用萬事——包括善與惡,以成全祂的美意(參創50:20;羅8:28)。

  聖經告訴我們,有一位恨惡邪惡的神,將來有一天,祂會將邪惡完全除盡,直到永遠(參啟20:10-15)。祂絕不引誘任何人去作惡;但是,一心一意作惡之人,神可能會暫時任憑他犯罪,等到惡貫滿盈之時,就使他們受到應得的懲罰,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前的埃及法老就是個明顯的例子(參出11:10)。我們不需要知道神工作的一切細則,來建立我們的信心,確信祂對邪惡的權柄和對我們的仁慈。



2012年5月22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不要害怕

不要害怕,因為我救贖了你,我曾提你的名召你,你是屬我的。—以賽亞書43章1節

  我的妻子在懷我們的第二個孩子時,病得很嚴重。當醫生們想盡辦法要找出病因時,她的狀況卻越來越糟,甚至有些危險。

  對我來說,看她遭受痛苦讓我覺得很無助和害怕。有時,我們甚至懷疑上帝是否垂聽我們的禱告。一個星期天,當我試圖在聖經中尋找安慰的話語時,我的眼睛不經意地停頓在以賽亞書43章1節。

  開頭是「不要害怕」,結尾是「你是屬我的」。我立刻感受到了聖靈的帶領,這節經文對我是如此的貼切。上帝以親切的口氣對以色列人所說的話,在這一刻也提醒了我:「你從水中經過……過江河……從火中行過」(2節)每一句話都像是對我說的,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

  在那個時候,我們的安慰並不是從醫治或是擁有神蹟的應許而來,而是因為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在那之後,我們還經歷很多令人恐懼的時刻,像是在孩子剛出生時,我幾乎要同時失去妻子和嬰孩。但上帝用祂的話語安慰了我們,也預備我們面對那些更艱難的時刻!

  今天,讓這些話語也能提醒你,你絕對不是孤單一人。RK

每當恐懼籠罩我,
渴望救主在身旁,
此時天父柔聲說:
別怕你並不孤單。D.DeHaan

即使身處逆境,上帝的應許也一樣真實。




--------------------------------------------------------------------------------------
靈修靜思

腓利門書的挑戰

深信你必順服,知道你所要行的,必過於我所說的。(門21)

  基督徒的信仰不單帶來個人心靈的安慰、內在的更新,而且在歷史中足以惠澤社群,帶來對社會和文化深遠的影響。

  保羅為逃走的奴隸阿尼西母求情,寫下了腓利門書。這封私人信函毫不妥協地強調:活出信仰須要付上代價。因決志歸主不是終點,而是信心旅程的起步,是一段需以信心活出救恩和救贖意義的天路歷程。

  在書中保羅並沒因阿尼西母悔改信主而輕忽他的不是;反而要他面對昔日的罪行與責任,活出與悔改的心相稱的生活。這是信心的冒險,因為當時奴隸是主人所擁有的產業,可任其宰割。

  但保羅也要求腓利門以愛心超越當時社會對待奴隸的殘酷法律,給予阿尼西母再生的機會,還他為人的尊嚴,接納他在基督裡的地位:是親愛的弟兄而不再是奴隸。這對腓利門來說,也是一大冒險,因為他要挑戰當時的社會制度。

  當主的門徒憑信忠於祂的誡命、順服祂的要求,就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阿尼西母日後成為了以弗所教會的監督,而腓利門的見證也歷世歷代繼續向世人講話。      ~張吉莉




2012年5月21日 星期一

20120521列王紀上22章1-14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22:1 亞蘭國和以色列國三年沒有爭戰。

   《新》亞蘭國和以色列國…沒有爭戰:亞述王撒縵以色三世(主前八五九至八二四年)的史記上記載,主前八五三年在歐蘭特河畔的夸夸,有十二位王聯合對抗亞述軍隊,「以色列的亞哈」及大馬士革的哈大底謝(便哈達)也在聯軍之列。根據亞述記載,亞哈派出二千輛戰車及一萬步兵。而亞述宣稱戰事上的勝利顯然是誇大之詞,因為亞述撤軍之後,有四、五年之久都不曾再西進。

   《馬》1~6:亞蘭國和以色列國三年相安無事。這時,亞哈有意從亞蘭人手上取回約旦河東之基列的拉末。當便哈達獲得亞哈赦免釋放時,曾答應歸還以色列的城(二O34),但他顯然沒有這樣做。那時猶大王約沙法正到訪,他表示願意與亞哈一起出兵。但約沙法提議先藉著先知……求問耶和華。亞哈宮中的四百個先知都贊成這個計劃,並預言一定成功。這四百個先知,很可能就是沒有到迦密山與以利亞一決雌雄的亞舍拉的祭司(一八19、22)。以利亞在迦密山上雖然殺了四百五十個拜巴力的先知,這批人卻沒有被殺。

22:2 到第三年,猶大王約沙法下去見以色列王。

   《新》猶大王約沙法下去見以色列王:也許是恭賀他在西線聯防中成功地抗拒亞述的威脅(見22:1註釋;又見代下18:2)。

   《啟》猶大王約沙法是個敬畏神的君王,但他和亞哈家結親,兩國交好(王下8:18;代下18:1)。看14:30註。

22:3 以色列王對臣僕說:「你們不知道基列的拉末是屬我們的嗎?我們豈可靜坐不動,不從亞蘭王手裏奪回來嗎?」

   《新》基列的拉末:位於外約旦的雅穆克河附近;從摩西的日子以來就屬以色列人(見4:13;申4:43;書20:8)。

   《新》屬我們的:其實以色列也可根據幾年前與便哈達所立的條約,取回基列的拉末(見20:34),便哈達顯然未曾履行這約的條款。

   《啟》基列的拉末在約旦河東雅穆河附近。此城建於所羅門王時代,後落入亞蘭人手中(4:13)。北國曾與便哈達訂約,答應歸還此城(20:34),故有權要求。

22:4 亞哈問約沙法說:「你肯同我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嗎?」約沙法對以色列王說:「你我不分彼此,我的民與你的民一樣,我的馬與你的馬一樣。」

   《新》你肯同我去…嗎:雖然亞哈才與亞蘭聯手抗拒亞述,但只要亞述的威脅一解除,他就毫不遲疑地把握機會,要從亞蘭人手中奪回基列的拉末。

   《新》你我不分彼此,我的民與你的民一樣,我的馬與你的馬一樣:先見耶戶日後指責約沙法(代下19:2)違背神的旨意,竟與亞哈聯盟。這聯盟使約沙法一反其父亞撒的政策,亞撒曾與亞蘭聯手共同對付北國的巴沙(見15:17-23)。

22:5 約沙法對以色列王說:「請你先求問耶和華。」

   《新》請你先求問耶和華:在未得耶和華保證恩待他們之前,約沙法不敢輕舉妄動(見撒上23:1-4;撒下2:1)。

22:6 於是以色列王招聚先知,約有四百人,問他們說:「我上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可以不可以?」他們說:「可以上去,因為主必將那城交在王的手裏。」

   《新》先知:無疑地,這些先知與在伯特利受異教影響的崇拜有關(見12:28-29等註釋);他們藉著捏造信息,討王的歡心,來履行他們的「聖職」(見摩7:10-13)。

22:7 約沙法說:「這裏不是還有耶和華的先知,我們可以求問他嗎?」

   《新》這裏不是還有耶和華的先知…嗎:約沙法認出這四百位先知並不可靠(見結13:2-3),因此要求詢問一位耶和華的真先知。

   《馬》7~12:約沙法一定感到不安心,因爲他問是否還有耶和華的先知可以求問。這就帶出勇敢無懼、仍然活躍的先知米該雅。亞哈很討厭他,因爲他不說逢迎妥協的話。在等候米該雅入宮期間,那四百個先知同聲求以色列王和猶大王攻打亞蘭。其中一個先知西底家造了兩個鐵角,描述亞哈和約沙法攻打亞蘭勢不可擋。

22:8 以色列王對約沙法說:「還有一個人,是音拉的兒子米該雅,我們可以託他求問耶和華。只是我恨他;因為他指著我所說的預言,不說吉語,單說凶言。」約沙法說:「王不必這樣說。」

   《新》不說吉語:亞哈對先知的評估,全在於所傳的信息是否討他歡心(見18:17;21:20)。

22:9 以色列王就召了一個太監來,說:「你快去,將音拉的兒子米該雅召來。」

22:10 以色列王和猶大王約沙法在撒馬利亞城門前的空場上,各穿朝服,坐在位上,所有的先知都在他們面前說預言。

22:11 基拿拿的兒子西底家造了兩個鐵角,說:「耶和華如此說:『你要用這角牴觸亞蘭人,直到將他們滅盡。』」

   《新》西底家:顯然是四百位先知的發言人。

   《新》兩個鐵角:象徵能力(見申33:17)。

22:12 所有的先知也都這樣預言說:「可以上基列的拉末去,必然得勝,因為耶和華必將那城交在王的手中。」

22:13 那去召米該雅的使者對米該雅說:「眾先知一口同音地都向王說吉言,你不如與他們說一樣的話,也說吉言。」

   《新》你不如與他們說一樣的話:這句規勸之言,反映出當時人認為眾先知都只知謀求私利。

   《馬》13~14:召米該雅的人勸他與其他先知說一樣的話,但他不聽。

22:14 米該雅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耶和華對我說甚麼,我就說甚麼。」



-----------------------------------------------------------------------------------
<聖經靈修版/網路>

這些先知是神的人嗎?
22:6 這四百個先知可能是亞舍拉的祭司,以利亞在迦密山上雖然殺了四百五十個拜巴力的先知(參18:19-40),這批人卻沒有被殺。

辨別真假先知的標準是甚麼?
22:7 約沙法知道異教先知與“耶和華的先知”之間的區別,所以他問是否還可以再問一個人。儘管亞哈不願意,約沙法顯然想做當做的事。可惜這兩個王都不理會神的信息,只聽異教先知的話。



經頭腦





數獨遊戲



Free sudoku by SudokuPuzz


DIY手工飾品教學( 2/2新增手機吊飾教學)


2/2新增項目:
Hello Kitty手機吊飾
小天使手機吊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