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際版研讀本>
3:1 到了七月,以色列人住在各城;那時他們如同一人,聚集在耶路撒冷。
七月:提斯利月(今九、十月之間),被擄歸回者到達猶大地約三個月之後(主前五三七年)。提斯利月是猶太人一年中最神聖的月份之一。
3:2 約薩達的兒子耶書亞和他的弟兄眾祭司,並撒拉鐵的兒子所羅巴伯與他的弟兄,都起來建築以色列 神的壇,要照神人摩西律法書上所寫的,在壇上獻燔祭。
耶書亞…所羅巴伯:有鑑於當時的場合,祭司排名在官員之先。
3:3 他們在原有的根基上築壇,因懼怕鄰國的民,又在其上向耶和華早晚獻燔祭,
3:4 又照律法書上所寫的守住棚節,按數照例獻每日所當獻的燔祭;
住棚節:亦稱「收藏節」,因為當神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時,曾使他們住在臨時搭的棚裏。在猶太宗教曆七月十五至二十二日慶祝(此七月通常相當於現今九月中至十月中),在果樹及葡萄收成之後。這是為了記念出埃及後在曠野飄流的日子。
3:5 其後獻常獻的燔祭,並在月朔與耶和華的一切聖節獻祭,又向耶和華獻各人的甘心祭。
月朔:一年中的每個月都該歸給耶和華,獻上特定的祭物及吹號。守節儀式包括放下平常的工作,在七月初一日更要如此。
3:6 從七月初一日起,他們就向耶和華獻燔祭。但耶和華殿的根基尚未立定。
3:7 他們又將銀子給石匠、木匠,把糧食、酒、油給西頓人、泰爾人,使他們將香柏樹從黎巴嫩運到海裏,浮海運到約帕,是照波斯王塞魯士所允准的。
香柏樹:正如建造第一座聖殿時一樣,腓尼基人負責供應木材及工人。
3:8 百姓到了耶路撒冷 神殿的地方。第二年二月,撒拉鐵的兒子所羅巴伯,約薩達的兒子耶書亞和其餘的弟兄,就是祭司、利未人,並一切被擄歸回耶路撒冷的人,都興工建造;又派利未人,從二十歲以外的,督理建造耶和華殿的工作。
第二年:猶太人大概在主前五三七年春天回到猶大。第二年應該是主前五三六年春天。
二月:所羅門從前也在這個月(西弗月,即今四、五月之間)開始建造聖殿。
二十歲:在早期,利未人服事的年齡低限是三十歲或廿五歲,後來降至二十歲,大概因為利未人的人數降得很低。
3:9 於是猶大(在二章四十節作何達威雅)的後裔,就是耶書亞和他的子孫與弟兄,甲篾和他的子孫,利未人希拿達的子孫與弟兄,都一同起來,督理那在 神殿做工的人。
3:10 匠人立耶和華殿根基的時候,祭司皆穿禮服吹號,亞薩的子孫利未人敲鈸,照以色列王大衛所定的例,都站著讚美耶和華。
號:由錘出來的銀子所造。根據約瑟夫的記載(「古史」,3.12.6,約寫於主後九十三年),號的「長度比肘短一些;是一條窄管,比笛厚一點」。除了約阿施王登基時可能有例外的情形,否則,號一向是由祭司來吹奏。通常是在一些歡欣的場合吹號,例如此處及重建耶路撒冷城牆後的奉獻禮。
鈸:這個希伯來字在舊約聖經中出現十三次,除了此處及尼12:27,其餘都在歷代志。
3:11 他們彼此唱和,讚美稱謝耶和華說:他本為善,他向以色列人永發慈愛。他們讚美耶和華的時候,眾民大聲呼喊,因耶和華殿的根基已經立定。
彼此唱和:(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歌唱」)可能有「以啟應方式對唱」之意,指一個詩班分成兩組輪唱。
3:12 然而有許多祭司、利未人、族長,就是見過舊殿的老年人,現在親眼看見立這殿的根基,便大聲哭號,也有許多人大聲歡呼,
3:13 甚至百姓不能分辨歡呼的聲音和哭號的聲音;因為眾人大聲呼喊,聲音聽到遠處。
歡呼的聲音…哭號的聲音:以色列人習慣公開表露他們的情感。那位曾讓審判臨到他們的神,現在已帶領他們回來,並會賜他們能力完成這件工作。一塊巴比倫的奠基石寫著:「我流淚開始工作,歡呼地完成」。參詩126:5-6。
<聖經靈修版/網路>
回歸後建造祭壇且獻上燔祭,定然別有意義……
3:2-3 建造祭壇是猶太人回歸後頭一次有組織的行動。祭壇象徵著神的同在與保護,修築祭壇顯示了以色列人復國的意願,也表明他們專一事奉神的決心。所羅巴伯照摩西律法的吩咐,獻上燔祭(參利1-7章)。他們此舉意義深長,代表要尋求神的指引,把生命再次獻上,聽從主的教導,並求祂赦罪。
既回到自己的地方,為甚麼又會懼怕呢?
3:3 猶太人害怕鄰國的攻擊。這些國家混雜了不同種族,他們的祖先曾被亞述國征服。公元前722年,以色列人被打敗擄走,外族人被迫遷入北國以色列境內(參4:1-2)。這種遷徙行動是亞述國一貫的策略,免得戰敗國的民族主義抬頭,引來動亂。部分移入的外邦人後來遷到南邊近耶路撒冷的地方。現在,因猶太人回歸,外邦人便感到自己在當地的主權受到威脅。
以色列人守住棚節目的是——今天我們過宗教節日,又是為了甚麼?
3:4 住棚節為期七天,期間百姓入住的臨時居所(帳篷、棚子、披屋),與祖先前往應許之地途中,在曠野漂流時所住的一樣。這節日提醒神的子民,過去神如何保護和引領他們的祖先走過曠野。神對他們的愛恆久不變。
過去的經驗,叫以色列人學到重要的一課——我們在其中又學到看到多少?
3:5 被擄歸回者返抵故國後,不等聖殿的根基建起,便立即築壇敬拜神、獻上祭物。經過多年被擄,他們吸取了教訓,明白到神不會眷顧遠離祂的人。過去他們強盛之時尚且被巴比倫人擄走,何況現在人數稀少、勢力薄弱,且被仇敵包圍,就更該倚靠神了。他們知道服從神必須發自內心,不能當成例行公事。若我們希望隨時得到神的幫助,便應當緊緊依靠祂,把祂放在首位。
以色列重視他們的律法了,你看他們獻祭的頻繁……
3:5 摩西律法訂明獻祭條例(參利1:6;6:8-13),利未記23章詳述了其中細節。每逢月朔之日,以色列人都舉行特別儀式慶祝記念(參民10:10)。
以物易物,很熟悉的一幕……
3:7 所羅門建造第一座聖殿時(參代下2章),也曾用以色列盛產的糧食和橄欖油,與西頓及推羅交換國內所短缺的木材。
城牆不是重要得多嗎?生命悠關啊!為何竟然先建聖殿?
3:8 為何要先建造聖殿,然後才重建城牆呢?因為聖殿是百姓靈性上的需要,城牆則是軍事和政治上的需要。猶太人明白了神才是人的保護,若神離開了他們,縱使有堅固的城牆也無濟於事(參詩127:1)。他們知道保持良好的靈性生活,比鞏固國防更為重要。
怎麼不一開始就動工,還要籌劃那麼久?我們做事不是要快嗎?
3:8 建殿的準備工作在九月展開,直至翌年六月(參3:1;九月是猶太曆法一年裡的第七個月,因為陽曆三月才是猶太新年的開始)。以色列人知道工程影響深遠,所以他們花了很長時間來計劃籌備。預備工作看似平凡、不怎麼神聖,但其實任何工程要完滿竣工,準備工夫都是不容忽視的。
3:10-11 大衛曾清楚指示,在聖殿裡敬拜時應如何使用音樂(參代上16:25)。
不求問功勞只默默付出;只因他們看到他們所有的一切,非從自己而出……
3:10-11 聖殿根基的奠定,有賴於每位參與者付出極大的努力,不過當中沒有一人誇耀自己或訴說自己的辛勞,只將榮耀歸於神。所有美善的恩賜,如天資、才能、力量和領導能力,全由神而來,應當感謝神給我們各種恩賜,又使用我們來完成祂的工作。
根基沒有以往的宏偉,人感沮喪;成就不及別人,人感自卑;只是在神眼裡,最寶貴的是——
3:12 聖殿被毀五十年之後再次被建立(公元前536年)。年長的一看見新殿的根基遠不如所羅門聖殿的那般講究,便哭了起來。不過,聖殿是否漂亮對神並不是最重要,因為祂所重視的是建造者和敬拜者的心。神看重我們是怎樣的人,多於我們的成就。世界千變萬化,燦爛一時的功業轉瞬便會衰落、消逝。我們只管盡心事奉神,不必與人比較事業的成就。
哭了,情感複雜……
3:12 新殿建在所羅門舊殿的根基上,兩殿的大小相若,但舊殿卻是精心建造裝飾華麗的,周圍有很多建築物和一個寬闊的院子。兩殿均用進口的香柏木建造,但所羅門的殿用大量精金和寶石裝飾。舊殿花了七年多時間才完成,而新殿只用了四年。舊殿位於繁華的市中心,新殿周圍卻是一片廢墟。新殿與舊殿如此迥異,難怪百姓感到悲傷。
歡笑聲、哭號聲,織出一幅百感交集的圖畫,在我們的生命中,有多少這樣的時候?
3:13 聖殿的根基落成,慶典中歡呼和痛哭聲交雜,可見以色列人的心情複雜矛盾。聖靈會激動我們,使我們因神的恩慈而喜樂,也叫我們因罪孽而哀慟,好讓神有機會使我們改過歸正。當我們來到全能的神面前,同樣既會滿有喜樂和感謝,又會因自己的過犯和虧欠而心情沉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