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SDA聖經注釋/網路>
14:1 當暗拉非作示拿王,亞略作以拉撒王,基大老瑪作以攔王,提達作戈印王的時候,
《新》暗拉非作示拿王:一度被認為就是著名的巴比倫王漢摩拉比,其實不然。
《新》戈印:此希伯來字意思是「外邦人之國」,此處可能是當作普通名詞用(如賽9:1用法一樣)。
《啟》“以攔”、“戈印”、“示拿”、“以拉撒”等地都在美索不達米亞。這些“北方”的王控馭約旦河谷的城邦十四年之久(14:5),現在河谷的王背叛,北方諸王出兵鎮壓。統領大軍的是以攔王基大老瑪(14:9)。
《啟》聖經歷史的主流發展與外邦的歷史開始交錯。但亞伯蘭雖在這世界卻不屬這世界,他戰鬥殺敵,外交結盟,但時刻以神的交託為念(20-22節)。
《SDA》暗拉非作示拿王:此王按傳統被認定爲巴比倫第一王朝的第六位也是最偉大的國王漢穆拉比。舊約記載中所提到的示拿都是指巴比倫的(見創10:10節注釋),所以暗拉非可能是一位巴比倫國的國王,但示拿也可能是楔形文字文獻中所說的,位於美索不達米亞西北部的珊哈拉(Shanhéara)。另外從紀年的角度來說,漢穆拉比也不大可能是暗拉非。雖然有些學者相信漢穆拉比的在位年代較早,但更新的觀點認爲他的統治時期是在公元前十八或十七世紀,此年代要比亞伯蘭的時代晚一百多年。暗拉非與漢穆拉比在語言學上的相似性同樣也不是沒有問題的。自從1930年左右,另外三位名叫漢穆拉比的國王被相繼發現,他們都生活在同一時期。一個在烏加利,一個在阿勒坡,另一個在一座不明之城。因此顯然的我們尚且無法確定暗拉非的身份。
《SDA》亞略作以拉撒王:楔形文字文獻證實亞略或亞利烏克(Arriwuk)是公元前十八世紀在美索不達米亞的馬里城作王的心利林王的兒子之一。雖然這並不是以拉撒王本人,但亞略這一名字在亞伯蘭後期的記載中出現表明它符合那一時期的歷史背景。人們很容易將以拉撒與美索不達米亞南部的拉薩城聯繫在一起。人們過去經常試圖這樣認定以拉撒,但缺乏確切的證據。
《SDA》基大老瑪作以攔王:這是一個以攔文的美稱,其含義是“拉迦瑪[女神]的僕人”。許多以攔國王的名稱都是以庫杜爾(kudur“僕人”)起頭的,例如庫杜爾瑪布克(Kudur-Mabuk)、庫杜爾納昆提(Kudur-Nachunte)、和庫杜爾伊利勒(Kudur-Ellil)。基大老瑪的後半部分是希伯來文對以攔女神拉迦瑪的音譯。但目前人們還沒有在非聖經文獻中發現庫杜爾拉迦瑪的名字。
《SDA》提達作戈印王:許多赫人的王都使用這一名字(Tudhalia),但人們無法確定該國王是否在任何聖經以外的記載中出現過。
《SDA》儘管人們無法確切地認定四王的身份,但他們的名字後都在亞伯蘭所生活的時代出現過。這一事實清楚地表明創14章的記載是真實的,而不是杜撰的。
14:2 他們都攻打所多瑪王比拉、蛾摩拉王比沙、押瑪王示納、洗扁王善以別,和比拉王;比拉就是瑣珥。
《啟》2~3:鹽海即今死海,海水含鹽濃度達四分之一。此處所記示拿、以拉撒等都是死海附近一帶的城邑。這五個小國背叛之後,只有瑣珥逃過19章所說的命運,其餘似均長沉死海中。
《SDA》在非聖經文獻中找到約旦河谷城邦國王的名字要比當時的那些大國的國王困難得多。但這裏所提到的四個名字都是巴勒斯坦人的名稱,可以據此解釋他們的意思。在阿拉伯語中,比拉的意思就是“勝利者”、比沙就是“個子高的人”、示納就是“辛神[巴比倫的月神]是父”、善以別就是“大有名望者”。
基大老瑪和東方諸王的進軍圖
1.侵略者沿著大道而來,打敗了利乏音人、蘇西人和以米人。
2.把何利人趕到加低斯以南。
3.轉而攻打亞瑪力人和亞摩利人。
4.他們打敗了五王,帶著俘虜而歸。
5.一個逃難者到希伯崙向亞伯蘭報告所發生的事情。
6.亞伯蘭追擊侵略者直到何把,並奪回了一切。
7.亞伯蘭經撒冷而歸,受到至高上帝的祭司麥基洗德的祝福。
14:3 這五王都在西訂谷會合;西訂谷就是鹽海。
《新》鹽海:即死海,其海水含百分之二十五的氯化鹽及溴化鹽,是世上濃度最高之較大量的水。
《SDA》西訂谷:根據這節經文的描述,西訂谷應被認定爲後來稱爲鹽海或死海的全部或部分地區。現今死海北部三分之二的地區水位極深(152-344米),在亞伯蘭的時代一定就已經存在了。死海的南部較淺,其深度均不超過四米半。浸在水中的樹木顯示死海的該部分不久前還是旱地。因此將“西訂谷”的地理位置定於死海南部是十分合理的。該地區隨著海水水位的升高而漸漸地被淹沒。在現代,其水位一直在緩慢地升高,直到農田灌溉減少了約旦河水的流入量,和到達死海的水流量。由於許多的河流流入至今仍非常肥沃的死海南部地區,因此我們可以推定現在構成死海最南部地區的整個河谷,曾一度是聖經將其與伊甸園和尼羅河谷相媲美的肥沃平原(創13:10)。所以所多瑪城、蛾摩拉城、押瑪城、洗扁城和瑣珥城大抵就坐落在這裏。
14:4 他們已經事奉基大老瑪十二年,到十三年就背叛了。
《SDA》基大老瑪是諸王聯盟的首領。以攔已是亞伯蘭時代美索不達米亞的一個大國。以攔與其他的亞裔統治者相結盟西征,可能爲要重新打開通往紅海的貿易路線。由於巴勒斯坦的西部處於埃及人的權勢之下,亞裔國家自然會試圖控制其貿易路線。從以下的經節中可以看出來,向基大老瑪進貢的不單是西訂的五國。進貢的數額可能很高,因此當許多民族從上一次戰役中稍有恢復時,便反叛並停止每年向美索不達米亞進貢。
14:5 十四年,基大老瑪和同盟的王都來在亞特律加寧,殺敗了利乏音人,在哈麥殺敗了蘇西人,在沙微基列亭殺敗了以米人,
《SDA》背叛帶來了討伐,討伐的目的就是希望恢復先前的狀態。我們沒有必要認爲第1節中所提到的諸王都親自參加了這場征戰。古代東方的統治者總喜歡將每一場戰役都說成是他們一手指揮並獲勝的。
《SDA》利乏音人:第一場戰役發生在巴珊的亞特律加寧城,即現代的Sheikh Sa`ad,在加利利海的東邊約35公里處。利乏音人在聖經的前幾卷中經常提到,是主要生活在約旦河東岸的一個古代民族(參申2:11旁注;3:11、13等)。
《SDA》蘇西人:該民族及其地理位置在聖經的任何其他地方都未提到過,因此我們無法予以認定,除非他們是申2:20節中所說的散送冥,後來被亞捫人所取代。
《SDA》以米人:以米人先於摩押人在死海以東居住,後來被他們所取代(申2:10-11)。
《SDA》沙微基列亭:意思就是基列亭的高原。基列亭是一個城市的名稱,位於亞嫩河的一條北部支流邊上,後來被分給了流便支派(書13:19)。
14:6 在何利人的西珥山殺敗了何利人,一直殺到靠近曠野的伊勒巴蘭。
《新》何利人:原被認為是住在洞穴中的人(希伯來文「何」字hor意思是「洞穴」),現在得知他們是一個非閃族的民族—何利安人,古時散居於整個近東地區。
《SDA》勝利的軍隊繼續南侵,殺敗何利人或戶利人。何利人居住在死海以南的山區,後來被以東人所滅(申2:22)。他們追擊戰敗的民族一直殺到位於西奈半島北部的巴蘭沙漠。
14:7 他們回到安密巴,就是加低斯,殺敗了亞瑪力全地的人,以及住在哈洗遜他瑪的亞摩利人。
《新》安密巴:加低斯的另一個名字,意思是「審判或公義之泉」。申32:51稱之為加低斯的米利巴,意思是「在加低斯的爭吵和訴訟」(見民27:14)。
《新》加低斯:位於南地的西南部(見12:9註釋),後被稱為加低斯巴尼亞(見民32:8)。
《新》亞瑪力…人:住在南地及西奈半島的一個部落民族。
《SDA》安密巴:就是加低斯。本節首次提到了一個沙漠綠洲,它將在以色列人曠野漂流的四十年歷史中佔有一個重要的地位。其全稱爲加低斯巴尼亞(見民32:8)。原名安密巴的意思是“審判之泉”。
《SDA》亞瑪力人、亞摩利人:亞瑪力人是遊蕩在巴勒斯坦以南地區的沙漠部族,是勝利之軍的下一個目標。居住在死海以西的亞摩利人也不例外。在代下20:2節中,哈洗遜他瑪被認定爲隱基底。
14:8 於是所多瑪王、蛾摩拉王、押瑪王、洗扁王,和比拉王(比拉就是瑣珥)都出來,在西訂谷擺陣,與他們交戰,
《SDA》下一次交戰發生在隱基底的東南方,在現今被死海南部所淹沒的河谷之中(見對第3節的注釋)。這五個城邦國將兵力聯合起來,共同抵禦東北四王的軍隊。
14:9 就是與以攔王基大老瑪、戈印王提達、示拿王暗拉非、以拉撒王亞略交戰;乃是四王與五王交戰。
14:10 西訂谷有許多石漆坑。所多瑪王和蛾摩拉王逃跑,有掉在坑裏的,其餘的人都往山上逃跑。
《新》石漆坑:今日在死海南端,仍可見到一塊塊柏油團浮在水面上。
《新》山上:死海是世上最低的水面(在海平線下約四百公尺),兩邊都是山丘。
《SDA》石漆坑:這個戰場顯然是五位當地的國王所選定的,以便利用他們對這裏特殊地理環境的了解。露天的柏油井是美索不達米亞所獨有的特徵。但在今日的巴勒斯坦或約旦河以東地區卻從來沒有被發現過。不過死海的南部仍有相當多的柏油從海底湧出並漂在水面上。這再次證明“西訂谷”現在被死海的水所淹沒。正如約瑟夫、斯特拉波、狄奧多羅和塔西圖所證實的,噴發出來的瀝青在古典時代已經成爲了一個奇特的現象。他們稱死海爲瀝青湖。
《SDA》所多瑪王和蛾摩拉王逃跑:他們抵禦大國勝利之師的最後努力失敗了,正如前幾次一樣。兩位王“逃跑,有掉在坑裏的”。這不是指所有的王都被殺了,因爲第17節表明至少所多瑪王還活著。這只是說明他們徹底的失敗。
14:11 四王就把所多瑪和蛾摩拉所有的財物,並一切的糧食都擄掠去了;
14:12 又把亞伯蘭的姪兒羅得和羅得的財物擄掠去了。當時羅得正住在所多瑪。
《新》當時羅得正住在所多瑪:他已搬入城內,住在惡人之中(見彼後2:8)。雖然羅得是「義人」,現在卻有模仿「惡人淫行」的危險(彼後2:7)。
《SDA》戰敗的城邦遭到擄掠,其中還活著的居民被擄走。其中包括羅得和他的家人以及他一切的財産(見第16節)。這裏再次強調了羅得愚昧的選擇所導致的不幸後果(創13:12-13)。
-----------------------------------------------------------------------------------------------
<聖經靈修版/網路>
亞伯蘭以弱勝強,為甚麼會有這種不可思議的事出現?
14:4-16 當時,大多數城邑都有自己的君王。君王之間的戰爭和競爭是司空見慣之事,而被征服的城邑要向得勝的君王進貢。除了聖經以外,我們無法從其他地方知道關於基大老瑪的事,但他顯然是一位強大的君王。包括所多瑪在內,有五個城邑向他進貢了十二年。後來,這五個城邑聯盟背叛他,不向他進貢。但基大老瑪馬上出擊,再次征服他們。他打敗所多瑪時,擄掠了羅得、他全家和他的財物。亞伯蘭只率領318人追趕基大老瑪的軍隊,在大馬士革附近追上他們。靠著神的幫助,他打敗了他們,救回羅得、他的一家並他的財物。
不被眼前事物所誘惑,憑信心仰望神的應許,好像有點空泛……
14:12 羅得貪求一切最好的東西,使他陷入罪惡的網羅。多得財富和成就的渴望,反而令他失去自由和享受。他被基大老瑪擄去,可能會受到嚴刑、奴役或面對死亡。我們也像他那樣,常被引誘去做不該做的事,或是去不當去的地方。我們所渴望的美好前途往往會引誘我們,奴役我們,甚至俘擄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