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SDA聖經注釋、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3:23 但這因信得救的理還未來以先,我們被看守在律法之下,直圈到那將來的真道顯明出來。
《新》這…信:指信基督(3:22)。
《新》被看守在律法之下:(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囚禁在律法之下」)被罪惡囚禁(3:22,和合本作「圈在罪裏」)與被看守之律法之下意思非常相似,因律法顯明並激動罪(見4:3;羅7:8;西2:20)。
《SDA》這因信…還未來以先:就是上帝讓人單單因信得救的奧秘,清楚地顯示在我們主的道成肉身、完美生活、代人受死和光榮復活以前(提前3:16;見約1:17;加3:14、19注釋;參路16:16注釋)。
《SDA》被看守:即不讓逃掉。
《SDA》在律法之下:即在律法體系之下(見加2:16注釋)。在這裏指處於其司法管轄之下,而不是指被定罪(見羅6:14注釋)。
《馬》這裏的信是指基督徒的信。這是一個時代,始於主耶穌的死、埋葬、復活、升天,以及五旬節福音的傳講。在此之前,猶太人好像在監獄或拘留所被看守一樣。他們被律法的要求圈起來,並且由於他們不能滿足律法的要求,所以便受到限制,不能來到得救恩的信心之路。在律法以下的人因而受侷限,直至福音宣佈那榮耀的信息:人可以從律法的轄制中得釋放。
3:24 這樣,律法是我們訓蒙的師傅,引我們到基督那裏,使我們因信稱義。
《新》訓蒙的師傅:希臘原文paidagogos的意思,是指一個私人僕役,其職責是隨時隨地陪伴小主人,並在某種範圍內施以管教。他的功能像保姆多於像教師(見林前4:15「師傅」)。
《啟》訓蒙師傅:希臘原文為paidagogos,為希臘、羅馬家庭中負責督導兒童的奴僕,近乎今天的家庭教師或褓姆;除了護送兒童上學之外,還有德行上的管教。保羅把律法比作訓蒙師傅,說明律法只是管教人的,與救人的基督比較,便差得遠了。
《SDA》律法:指整個律法體系,包括道德律法、儀文律法和民法(見加2:16)。
《SDA》訓蒙的師傅:希臘文是Paidagogos,指孩子的“監護人”或孩子的“引導人”,而不是指“教師”。在希臘的家庭中,這樣的人是孩子的監管人和伴侶。他伴隨他們上學,保護他們免受傷害,不讓他們淘氣,並且有權管教他們。在希臘的畫作中,他的手裏往往拿一根棍子。如果他有能力,還可以幫助孩子們準備功課。
《SDA》“訓蒙的師傅”的比喻用得很恰當(見19節注釋)。在舊約時代,律法充擔選民的監護人和管理人,它像“訓蒙的師傅”那樣,負責他們的道德訓練。
《SDA》到基督那裏:根據上下文,這裏的意思是“直到基督來到”(見19、23節)。據19節“律法是……添上的(添在約上),等候那……子孫(基督,見16節)來到”(見該處注釋)。換句話說,以色列人“被看守在律法之下”(23節)直到上帝那因信得救的方法隨著基督的來臨“顯明”出來。
《SDA》保羅在這裏特別是指預表基督的儀文制度(見加2:16;3:19注釋),也是指道德律法,由上帝所制訂,引人歸向基督。因爲律法使人認識到自己的罪,需要得到潔淨。
《馬》律法被形容爲孩童的監護人,或訓蒙的師傅。這說法強調教導的概念;律法的教導關乎神的聖潔、人的罪、贖罪的需要。這裏所用的字是描述一個執行紀律的人,他監督著未成年或未成熟的人。
《馬》“引我們”三個字並非原文所有,而是翻譯時加上去的。我們若把這些字刪去,本節的意思就是:律法是猶太人的監護人,直到基督,即直至基督來到,或因看見基督即將來到。其中有一個意思是律法藉著一些關乎婚姻、財産、食物等條例,保守以色列人,叫他們成爲一個獨特的國體。“真道”來到的時候,首先是向這民族宣佈,他們歷代以來,都奇妙地得蒙保守。因信稱義是以救贖主基督已成就的工作爲基礎,應許給人類的。
3:25 但這因信得救的理既然來到,我們從此就不在師傅的手下了。
《新》25~26:由神牧養並靠神稱義的信徒,成為神家中的成人和繼承者,擁有一切隨此身分而來的權利與好處(4:1-7;羅8:14-17)。
《啟》25~26:因信得稱為義的信徒,長大成人,是神家中的一分子,也是產業的承受人,享有神的兒子的一切權利(4:1-4;羅8:14-17)。
《SDA》但這因信…既然來到:保羅在這裏講的是單單因信基督而得救的方法。
《SDA》不在師傅的手下了:請注意在23和25節中所強調的時間用語“以先”、“既然”、“就不在”等。
《SDA》在師傅的手下:指在律法之下(23節;參24節)。有人把這節解釋爲“被律法定罪”。當然,這個詞組字面上可以這樣解釋,但不符合上下文,不是保羅所表達的意思。“師傅”的作用不是定罪,而是行使管轄權,進行看守和保護(見24節注釋)。保羅所講論的不是因違法而導致的定罪,而是是否可能靠守律法獲得公義(見本章1-3、7、11、14、21節;見羅6:14注釋)。
《馬》律法是師傅,但一旦接受了對基督的信,信主的猶太人便不再在律法以下了。外邦人如加拉太信徒豈不是更不在律法之下嗎?他們根本從未在這師傅的監督之下!第24節說,人並不是因律法稱義的;本節說,對於那些得稱爲義的人,律法並不是生活的準則。
3:26 所以,你們因信基督耶穌都是 神的兒子。
《SDA》你們:指猶太人和外邦人(見28節)。
《SDA》因信:見羅1:5、17;加3:11注釋。猶太人和外邦人都是因信得救,而不是靠“行律法”得救的(見加2:16注釋)。
《SDA》神的兒子:經過“重生”在天上和地上成爲上帝家的成員(見太5:9;約1:12-13;3:3、5;羅8:15-16;9:8、26;弗3:15;約壹3:1-2注釋)。
《馬》留意這裏代名詞由“我們”變爲你們。保羅以“我們”談到猶太人,表示他們是在律法以下,直至基督降臨。律法使他們成爲一群分別出來的民,因信稱義的道理可以在他們中間傳講。他們得稱爲義後,便不再在律法之下,他們作爲猶太人的獨特性也不復存在。從這裏開始至本章末的你們,包括得救的猶太人和得救的外邦人。這些人因信基督耶穌,都是神的兒子。
3:27 你們受洗歸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
《啟》保羅喜歡將基督比作衣服,人“披戴基督”不只說明信徒與主之間的密切關係,也要求信徒的一言一行,都有主基督的樣式。
《啟》受洗歸入基督:受洗是信徒進入新生活的表徵,與割禮的只能引人進入律法制度中大有分別。參《羅馬書》6:3-11註解。
《SDA》披戴:指的是“穿衣服”。
《SDA》披戴基督:就是採用祂的原則,效法祂的榜樣,接受祂的引導,變得像祂(見林後5:17注釋)。即意味著脫去自我和舊的本性。
《馬》這受洗是歸入基督。正如以色列人受洗歸入摩西,以他爲領袖,今天信徒也受洗歸入基督,代表他們承認他是當然的主。
《馬》藉著洗禮,信徒也表示肉身的埋葬和努力成義的終結。信徒表示舊的生活方式終結,新的開始。藉著水禮,加拉太信徒承認他們已經與基督同死,同埋葬。正如基督已向律法死了,他們向律法也是死的,因此,他們不應求活在律法之下,並以其爲生活準則。正如基督藉著死,拆毀了猶太人和外邦人中間隔斷的牆,他們也向這等種族分歧死了。他們都是披戴基督了,意思是他們現在活著一個全新的生命──基督的生命。
3:28 並不分猶太人、希臘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裏都成為一了。
《新》在基督裏的合一是超越種族、社會階級和性別差異的(見羅10:12;林前12:13;弗2:15-16)。
《啟》福音打破了種族的界限(不分猶太人、希臘人)、社會的界限(不分自主的、為奴的)和性別(或男或女),叫所有的人都在神面前有同等的地位,而且都成為一體;只有功能的分別,誰也不能缺少誰(看羅10:12;林前12:13-27)。
《SDA》不分猶太人、希臘人:即不分猶太人和外邦人(見羅1:16注釋)。基督教讓民族和國籍的作用服從於“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原則(徒17:26)。但保羅這裏講的是猶太人和非猶太人在上帝面前的地位(見徒10:34注釋;參太20:15注釋)。在基督的國裏,大家都穿上同一件基督的義袍,這是他們因信耶穌基督而得到的。但是保羅時代猶太化的基督徒把這個看法當作異端。他們堅持進入基督教會的唯一途徑就是猶太化。外邦人必須先行割禮(成爲猶太人的一份子),才能加入基督教團體。
《SDA》自主的、爲奴的:在上帝看來,奴隸和自由人的靈魂並沒有什麽區別。奴隸和自由人得救的條件是一樣的。他們都可以因信耶穌而得救。只有基督教消除種族、國籍和社會地位的區別。不過保羅在這裏不是討論奴隸制本身。
《SDA》或男或女:在古代社會裏,婦女一般被看得連奴隸都不如,因此地位要比男人低多了。異教的哲學家甚至辯論女人有沒有靈魂。在一些異教國家裏,父親或丈夫有權把家中的婦女處死。婦女上升到與男人平等的地位是基督教教訓和實踐的直接結果。不過保羅在這裏想到的是婦女在上帝面前是罪人需要救恩的狀況。
《SDA》在基督耶穌裏都成爲一了:只要實行愛上帝愛同胞的聖誡,人就會在他們的天父裏同心合一,彼此相連(見太22:36-40注釋)。
《馬》律法把人分作不同階層。例如,申命記七章6節和十四章1至2節強調猶太人與外邦人的分別。早禱時,一個猶太男人爲了自己不是外邦人、奴隸或女人而感謝神。在基督耶穌裏,這些區別都消失了。這是在神的接納上說的。猶太人不比外邦人優勝,自由人不比奴隸蒙悅納,男人也不比女人有更大的權利。他們全都一樣,因爲他們都是在基督耶穌裏。
《馬》不要把本節沒有說的意思硬加進經文裏。從日常生活來看(教會的事工更不在話下),神確實認定男女有別。新約對兩者有不同的指示;新約也分別向奴隸和主人說話。但要得到神的祝福,這些事都無關重要。最重要的是要在基督耶穌裏。(這是指我們屬天的身分,不是地上的景況。)在神面前,信主的猶太人一點也不比歸主的外邦人優越!顧域說:“律法製造出來的一切差別,都葬在神已預備的公墓裏了。”因此,基督徒若爲了追求更加聖潔,而把基督已廢除的差別重新建立起來,是何等愚蠢的事。
3:29 你們既屬乎基督,就是亞伯拉罕的後裔,是照著應許承受產業的了。
《新》基督徒是亞伯拉罕真正的、屬靈的子孫。
《啟》保羅回到本章開始時的討論,回應7節和15節說的話。外邦人和猶太人都屬基督,因此都是亞伯拉罕所得應許的承受人。他們能承受不憑行律法,而是憑信心。
《SDA》亞伯拉罕的後裔:從特殊的意義上講,基督作爲亞伯拉罕的一個子孫,繼承了聖約的應許(見16節注釋)。我們通過受洗成爲基督的親人,藉著祂得到分享賜給亞伯拉罕之應許的的權利(7-9節)。
《SDA》應許:就是上帝給亞伯拉罕的應許——單單憑信心,而不靠“行律法”稱猶太人和外邦人爲義(見8、14、16節注釋)。
《SDA》承受産業:基督徒作爲亞伯拉罕屬靈的後裔“和基督同作後嗣”(羅8:17)。作爲上帝的兒子,基督承受了天國的尊榮,凡相信祂的人也能夠獲得宇宙中尊貴的地位。要不是道成肉身,受造的人不可能得到這個地位(約1:1、14)。通過道成肉身,神性和人性用牢不可破的紐帶連接在一起。凡效法亞伯拉罕信心崇高榜樣的人,必與他一同承受聖約的應許,並進入他憑著信心仰望的“那座有根基的城”(來11:10)。見加3:9、14注釋。
《馬》加拉太信徒被迷惑,以爲虔守律法,便可成爲亞伯拉罕的後裔。保羅指出事實卻是相反。基督是亞伯拉罕的後裔;那應許要賜給亞伯拉罕的産業,都在基督裏應驗了。罪人信靠他,便與他成爲一體。這樣,他們便成爲了亞伯拉罕的後裔,而在基督裏,他們都承受神一切的祝福。
-----------------------------------------------------------------------------------------------
<聖經靈修版/網路>
訓蒙老師,我想要,你說律法就是了?這……
3:24-25 “律法是我們訓蒙的師傅”就好像老師啟蒙孩童,給予啟發、引導。律法讓我們知道救恩的需要;神的恩典則把救恩賜給我們。今天舊約仍然有它的功效。在舊約中,神啟示了祂的本性、對人類的計劃、祂的道德規範以及生活的原則。
既受了洗,就披戴了主基督?人怎可以戴了基督?
3:26-27 在羅馬社會,一個年輕人進入成年階段,就會換上成年人的外袍,以顯示他已成為成年公民,擁有公民的所有權利和責任。保羅把這一文化理念和洗禮的概念結合起來;當成為基督徒和接受洗禮之後,加拉太信徒的靈命也已經成長,可以擔負起更多的權利和責任了。保羅說他們已將律法的舊衣服脫去,穿上了公義的基督新袍(參林後5:21;弗4:23-24)。
或男或女,在基督裡都歸於一,男女原來是平等的……
3:28 有些猶太男人每天早上祈禱說“主啊,我感謝你,因為我不是一個外邦人、奴隸或女人。”基督教把女人的地位提高了。基督教信仰超越了歧視和差異,使所有的信徒在基督裡成為一體。不要把基督所廢除的等級觀念,再次提出來,因為所有的信徒都是祂的後裔,沒有誰是高人一等或享有特權的。
我就是覺得與他有點格格不入——嘗試欣賞他?這,我……
3:28 若身邊的人跟我們截然不同,我們會感到不自在;我們總喜歡跟同一類的人在一起。但是當我們容許自己因某些差異而和其他信徒分隔時,便是蔑視那明確的聖經教導。嘗試欣賞跟你或你的朋友不同的人,你可能也會找到彼此的相同點。
神與亞伯拉罕的約,意義重大!
3:29 神對亞伯拉罕的應許原是對全人類的,並非單單跟他的後裔有關(參創12:3)。所有信徒都分享這個應許,也蒙祝福而成了亞伯拉罕的後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