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4 「天國又好比一個人要往外國去,就叫了僕人來,把他的家業交給他們,
《啟》這比喻和24:45-51的比喻的主旨相同,要信徒忠心事奉,等候主來。賺二千與賺五千的得同樣的稱讚,因為他們能力雖有上下,但同樣忠心事主。
《馬》14~18:這比喻也是教導我們,主來的時候,既有真僕人,也有假僕人。這故事是關於一個人,他將要遠行,臨走前他吩咐他的僕人,按著各人的才幹,把不同數目的銀子交給他們。一個得五千,一個得二千,最後一個得一千。他們要用這些銀子替主人賺錢。那領五千的,另外賺了五千。那領二千的,賺了雙倍。可是那領一千的,去掘開地,把銀子埋藏起來。
顯而易見,基督便是那主人,往外國去遠行是指基督再來之前的時期。那三個僕人代表大災難時的以色列人,他們肩負責任,在主尚未來到的時候,代理主的事。他們按著個別的能力擔負不同的責任。
《丁》14~18:這裡用“又”字(英文為for)表示本段與二十四36~二十五13那段(特別與第13節的勸告)在內容上有密切的聯繫。奴僕(servant 是英文慣用的婉詞)常常被提拔到勢大責重的位置上(參十八23以下;二十一34-36;二十四45以下)。就算他們真有這樣的權位,交託給他們的金額也是夠大的了:一他連得在不同的地方價值不同,取決於含金成分的多少,但一般來講相當於六千得拿利(見二十1-7),照現代購買力來推算,大約價值數千英鎊(參十八23-24注釋)。將如此巨額的錢款按著各人的才幹分給他們,不只具有經商的意思,還表明神按每個人的不同情況和特點,向自己的子民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三個僕人未理解主人的意圖,沒有拿銀子去做事,反而把錢安全地保管了起來。
25:15 按著各人的才幹給他們銀子:一個給了五千,一個給了二千,一個給了一千,就往外國去了。
《新》千:此字原文talanton起初是用作重量的單位(約三十四公斤),後用作錢幣的單位(編者註:和合本有時譯作「他連得」)。現在英文talent一字,作能力或才幹解,就是源於這個比喻(見路19:13註釋)。
25:16 那領五千的隨即拿去做買賣,另外賺了五千。
25:17 那領二千的也照樣另賺了二千。
25:18 但那領一千的去掘開地,把主人的銀子埋藏了。
25:19 過了許久,那些僕人的主人來了,和他們算帳。
《馬》19~23:過了許久……主人來了,和他們算帳。這是指到基督第二次降臨。第一和第二個僕人得到同樣的稱讚:“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重點不在於他們賺了多少,而是付上多少力量。由於他們竭盡所能,所以賺了雙倍。可見真信徒的收獲,是享受彌賽亞的國的祝福。
《丁》19~23:請看二十五5中許久的注釋。“算帳”二字更說明當初給他們錢的時候,便有讓他們作買賣的意思──賺錢不是意外,而在意中(參路十七10的思想)。對盡忠的“報償”,“不是發給獎金,而是委以更大的重任”(Schweizer,p.471)。兩個僕人儘管當初責任有大有小,但所得的稱讚沒有不同,因為他們所賺的比例是一樣的,這點很重要。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根本不像商業用語;(就連GNB 較為通俗的說法“進來和我一同享樂”也沒有商業的味道!)這裡(第30節也一樣)的實踐意義同樣潛藏於故事之中。
25:20 那領五千銀子的又帶著那另外的五千來,說:『主啊,你交給我五千銀子。請看,我又賺了五千。』
25:21 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
25:22 那領二千的也來,說:『主啊,你交給我二千銀子。請看,我又賺了二千。』
25:23 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
25:24 那領一千的也來,說:『主啊,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
《馬》24~25:第三個僕人除了令主人羞恥和爲自己找藉囗以外,便一無所有。他說主人是忍心又毫不合理,因爲他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他以害怕爲藉囗,埋藏了銀子,完全沒有竭盡所能。這僕人無疑是個不信的人;真僕人是不會這樣想他主人的。
《丁》24~28:第三個僕人根本沒有理解他任務的性質。他之所以失敗並不是因為懶惰,而是由於“一種東方人特有的、類似宗教的宿命論”(Bonnard)。他把主人看成是個“貪得無厭的資本家”(Beare)(主人在第26節給予嚴厲的反駁)。一切不盡完美的人物刻劃,無論是這裡還是在其他比喻中(如:路十一5-8;十六8;十八2-5等處)當然都不是用來影射神。儘管故事指出了主人的不是,但僕人的行為仍屬不負責任;它代表著一種不敢勇往直前地作門徒的態度,是一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宗教”(Schweizer,p.473),故而不能有所收穫(與十39所說的相反)。“作好準備”並非只求保持清白,而是要積極盡責,忠心耿耿地去做工,並取得成效。
25:25 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銀子埋藏在地裏。請看,你的原銀子在這裏。』
25:26 主人回答說:『你這又惡又懶的僕人,你既知道我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
《馬》26~27:主人責備他是又惡又懶的僕人。他既然想到主人這樣爲難他,爲何不把銀子放給兌換銀錢的人,賺取利息?從第26節,可見主人並不同意他的理由。主人其實在說:“如果你覺得我真的是你心中所想的主人,你也應當用銀子作工。你的藉囗根本不成立,你所說的話要定你的罪。”
25:27 就當把我的銀子放給兌換銀錢的人,到我來的時候,可以連本帶利收回。
《新》兌換銀錢的人:希臘文此字源於「桌子」trapeza一字,今天在希臘的銀行門口仍可見到此字。兌換銀錢的人坐在小桌子旁兌換錢幣(參21:12)。
《新》利:希臘文此字原來的用法是指子孫,利錢是投資本金所產生的「子孫」。
25:28 奪過他這一千來,給那有一萬的。
《馬》28~29:只要那人賺了一銀錢,他便能像其餘的僕人一樣受到主人的贊許。可惜,他一生所作的,不過在地下掘洞,藏起銀子!主人奪過他的銀子,給那有一萬的。跟著便是一個屬靈的律:“因爲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爲神的榮耀、渴慕被神用的人必得著所需的工具。他們作工愈多,便愈能爲主作更多。相反,我們不使用神給我們的,便會失去他所賜的。懶散的報酬就是萎靡不振。
第27節提到兌換銀錢的人,表示我們不能用自己的財富爲主作工時,應當交託那些能爲主作工的人。兌換銀錢的人也許是指宣教士、聖經公會、基督教出版社、福音廣播節目等等。我們生活在世界,便不能藉囗推搪,讓銀錢投閒置散,不得所用。
裴雅森的意見很有幫助:“萎靡的靈魂,不配勇敢獨立地服侍天國;他們當把自己不足的獻與有才幹、明智之士。那些人會把他們的恩賜與財富成爲主人和教會的器皿,發揮用處……懦弱之士享有金錢,其實他可以讓金錢成爲各種禮物,發揮用途;可惜他卻缺乏信心和遠見,也缺乏實際的動力和智慧。主的“兌換銀錢的人”可以讓他替主人賺取金錢……教會的生活也應該這樣:有能力的扶持弱的,信徒互相合作,使最小的和最軟弱的,都能得著更大的能力。”
25:29 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丁》29~30:第29節是十三12的重複。第30節又和二十四51一樣;故事至此突然轉向實際的應用,傳統所述的惡者的命運(參八12;十三42、50)已清楚地表明,這個比喻故事應從人最終得救還是遭棄這個根本點上來理解(第21、23節已經暗示)。
25:30 把這無用的僕人丟在外面黑暗裏;在那裏必要哀哭切齒了。』」
《馬》無用的僕人被丟在外面,摒於天國的門外。他與邪惡之徒一起承擔可怕的結局。他受責罰,不是因爲賺不到銀錢,而是他缺乏得救的信心,作不出善行來。
-------------------------------------------------------------------------------------------
<聖經靈修版/網路>
左手、右手滿滿的握著很多東西;可是日子流逝,東西還在,我做了些甚麼?
25:15 主人按著他僕人的能力把錢——才幹——分給他們,沒有人取得多於或少於自己所能處理的,如果他完不成主人給他的任務,不能以能力不足作為藉口,只因他懶惰或恨憎主人。金錢在這裡表示我們所獲得的所有資源,神按我們的能力賜給我們時間、才能、恩賜和其他資源,期望我們能夠有智慧地投資,直到祂再來。我們有責任好好地運用神所賜給我們的一切,問題並不在乎擁有多少,乃在於我們怎樣運用我們所擁有的。
不作傳道、傳福音的,也可以為神而工作嗎?如何做?
25:21 耶穌要回來,這是真的,那是否表示必須放下我們的職業去事奉神呢?不一定!這裡所指的是信徒要充分運用自己的時間、能力和財富。無論做甚麼事,都可以做到服事神。對一部分人來說,這可能是要轉換他們的職業;對大部分人來說,這是為著神的愛來做日常的工作。
他又沒有吞掉一千塊,為何被罵?是他忽略了點甚麼嗎?
25:24-30 最後一位僕人只想到自己,以為只要安全地處置這些金錢,便不會被嚴厲的主人斥責,最後,卻因他的自我中心受到審判。我們不能找藉口逃避神呼召我們去做的事,如果神真是我們的主人,我們就必須甘心地順服祂。我們的時間、才能和金錢本來就不屬於自己——我們只是一個管家。我們忽視、浪費或濫用神所賜的,就是背叛神,應該受到刑罰。
讓我們算一算,按照目前的情況,你想主再來時,你會得到甚麼?
25:29-30 這個比喻描述人對基督再來的兩種態度的不同結果:一個僕人運用自己的時間和才幹,忠心地服事神,等候主人回來,他將獲得賞賜;另一個僕人無心為天國工作將要受刑罰。神會賞賜忠心的人,那些沒有為神的國度結果子的人別期望與那些忠心的人有一樣的結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