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9日 星期二

20110419馬太福音26章47-56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丁道爾聖經注釋/網路>

26:47 說話之間,那十二個門徒裏的猶大來了,並有許多人帶著刀棒,從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那裏與他同來。

   《馬》耶穌與十一個門徒說話之間,猶大與一群帶著刀棒的人來到。我們可以肯定,猶大並沒有意思要他們帶武器而來;他從沒看過救主反抗或還手攻擊。他們帶著武器,也許意味著祭司長和長老已下定決心,捉拿耶穌,不會給祂機會逃走。

  《丁》本節指出猶大是十二個門徒裡的那個猶大,不只是為了標明他的身分(14-16、25節等已顯示得夠清楚),而是要強調耶穌在第21節中的預言驚人地應驗了。與猶大同來的許多人有什麼身分,可看布林茲勒的論著(Blinzler,pp.61~70),他認為這些人是聽公會調遣的待命的“員警”支隊(據約十八3、12等節,後面是隨著“一隊兵”,實際上是猶太聖殿的衛兵),對他們的人數不應估計過高,所謂的“許多”是與手無寸鐵的門徒數目相對而言的──何況本來也只是打算秘密進行(3-5節)。

26:48 那賣耶穌的給了他們一個暗號,說:「我與誰親嘴,誰就是他。你們可以拿住他。」

   《馬》猶大親吻耶穌,讓眾人從主的門徒中辨認出耶穌。這種普遍表達愛的方式,竟被濫用,成爲最低劣的行爲。

  《丁》48~49:一個拉比的弟子見面時親吻他的老師(無論是吻手還是吻足),不是常見的習慣,只有表示特別的敬意時才這樣做。弟子更不敢主動有此表示,因為那可能成為“蓄意侮辱”老師了(AB,p.329)。在這段上下文中,猶大上前來稱耶穌為拉比,並用親嘴的方式給祂請安,實在是令對方啼笑皆非的(見25節,馬太福音中另外唯一的一處稱耶穌為拉比的,也是出自猶大之口)。猶大的舉動當然是向捉拿的人暗示誰是他們的目標,但同時也當眾表現了他個人蔑視耶穌的權柄。

26:49 猶大隨即到耶穌跟前,說:「請拉比安」,就與他親嘴。

   《新》拉比:希伯來字,意思是「(我的)老師」。

   《馬》猶大走近主面前,說:“請拉比安。”然後過分地與祂親嘴。經文中用了兩個不同的親嘴。第一個在第48節,是一般的親嘴;第二個在本節,是語氣較爲強的字,表示重複或刻意的親嘴。

26:50 耶穌對他說:「朋友,你來要做的事,就做吧。」於是那些人上前,下手拿住耶穌。

   《啟》這是聖經所記一件十分感人的事:猶大已出賣了耶穌,耶穌仍用友善的態度待他。

   《馬》耶穌安然面對他們惡意的闖入,祂說:“朋友,你來要做的事,就做吧。”主的話當然使猶大極爲意想不到,非常納悶,而事情立時起了急劇的變化。眾人立刻湧上前,毫不猶豫地捉住主耶穌。

  《丁》人們往往在圍桌共餐時互稱朋友,耶穌在回答中先稱朋友,可能是要提醒猶大他也曾出席了耶穌的晚宴;不過,在馬太福音中使用此種稱呼的另外兩處(二十13;二十二12),均含有一定的指摘口吻。下面一句話(“你來要做的事,就做吧”)過於簡略晦澀,故究竟應如何理解,難以斷定:有人解釋為命令(見 RSV編注),有人說是祝願(“讓你要來作的實現了吧”),有人說是一聲驚呼(“你要幹的是什麼事啊!”)。RSV所採納的疑問句式不具說服力;耶穌已很清楚猶大來做什麼,祂只不過不想阻擋,甚至還在促進其實現。

26:51 有跟隨耶穌的一個人伸手拔出刀來,將大祭司的僕人砍了一刀,削掉了他一個耳朵。

   《啟》這個人是彼得(約18:10)。

   《馬》其中一個門徒(從約翰福音十八章10節,我們知道那門徒正是彼得)伸手拔出刀來,將大祭司的僕人砍了一刀,削掉他的一個耳朵。似乎彼得並非旨在砍掉人家的耳朵;無疑他是想作出致死的一擊。他的目的跟他的判斷一樣,都是很差勁的;但事情有神的安排管理。

  《丁》51~52:約翰福音中提供了雙方的人名,一個是耶穌的門徒彼得,另一個是大祭司僕人馬勒古,路加福音中還記錄了耶穌使馬勒古的耳朵還原的事,而馬太則只提與中心思想密切有關的情節,強調耶穌阻止用武力來抵抗,並引出了第53-54節,耶穌如果願意本可用神助來抵擋的話。耶穌表面好似一個可憐無助的受害者,但祂統掌全域的權柄卻由此而大大地凸顯出來了。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恐不是一句格言(籠統地說此話並不確實),但它和他爾根對以賽亞書五十11的解釋相符,那裡把“點火”解釋為動刀。耶穌正是身體力行地貫徹祂在五39-42裡要求門徒實行的不抵抗主義原則。不抵抗主義正是耶穌說出這句話的思想背景;不過要說明祂全盤肯定和平主義,還要提出更多的例證。

26:52 耶穌對他說:「收刀入鞘吧!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

   《馬》這時主耶穌顯出祂道德上的榮美。首先,祂斥責彼得:“收刀入鞘吧,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在基督的國裏,得勝不是憑血氣爭奪回來的。在屬靈的爭戰上動干戈,只會帶來災禍,就讓天國的敵人動干戈吧,他們最終必然潰敗。讓基督的戰士訴諸祈禱、神的話和聖靈充滿的生命能力。

  我們從路加醫生知道耶穌醫治了馬勒古的耳朵──馬勒古是受害者的名字(路二二51;約一八10)。這豈非奇異的恩典?主連恨祂的人也愛,並向尋索祂命的人施予慈愛。

26:53 你想,我不能求我父現在為我差遣十二營多天使來嗎?

   《新》營:一營羅馬軍隊有六千名士兵。

   《啟》當時羅馬的兵制,一營士兵的數目從三千到六千。約穌說“十二營多天使”是說“很多的天使”,就像我們說“千軍萬馬”,不是一個實數。

   《馬》53~54:假如耶穌想對付群眾,祂當然不單只有彼得的一把刀。祂大可以差遣十二營多天使(數目爲三萬六千至七萬二千)。然而這種做法只會破壞神的計劃。聖經上預言祂要被出賣、受苦、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然後復活;這些預言必須應驗。

  《丁》53~54:祂之所以被捕是出於自願,如果祂需要幫助,祂能召來的兵力何止幾把刀劍。(一營由六千士兵組成。所謂差遣十二營來,是不是以一營保衛耶穌,把其他十一營分配給其十一個門徒呢?)祂面對敵人的陰謀,既不退卻逃遁,亦不使用神力去挫敗,只是基於祂曾不斷言及的信念,祂的使命就是要受苦和被害(見十六21;十七22-23;二十17-19、28等)。不難看出,經上所說的是耶穌這些話的根基,只不過現在被言明罷了。耶穌只會一心使經文應驗,不會再作他謀。祂在客西馬尼園禱告時已經這樣立志了。

26:54 若是這樣,經上所說,事情必須如此的話怎麼應驗呢?」

   《新》經上…的話…應驗:從25:56來看,可能是指亞13:7。

26:55 當時,耶穌對眾人說:「你們帶著刀棒出來拿我,如同拿強盜嗎?我天天坐在殿裏教訓人,你們並沒有拿我。

   《馬》耶穌便提醒眾人說,他們實在不當帶著武器出來捉拿祂。他們從沒有見祂強暴或搶劫。相反,祂一向都是個沉靜寡言的教師,天天坐在殿裏教訓人。他們大可以輕易地捉拿祂,但他們卻放棄採用溫和的方法。他們爲何要帶著刀棒?按人性而言,他們的行爲簡直不可理喻。

  《丁》55~56:耶穌的不抵抗態度使猶太宗教領袖們的刀棒顯得愈加不倫不類。耶穌從未領導暴動,祂終日坐在殿裡教訓人,與其他拉比一樣,把祂這樣的人當強盜對待,真是荒謬絕倫。但即使如此,耶穌仍從中看到先知書上的話應驗,祂這裡特指以賽亞書五十三12“祂也被列在罪犯之中”的話。當下門徒都離開祂逃走了,應了另一先知撒迦利亞的話(亞十三7),耶穌在第31節裡也已作了預言。

26:56 但這一切的事成就了,為要應驗先知書上的話。」當下,門徒都離開他逃走了。

   《馬》不過,救主明白,人的惡念最終卻成就神指定的計劃。“但這一切的事成就了,爲要應驗先知書上的話。”門徒知道無法拯救他們的主,便都離開祂,痛苦地逃走了。如果他們的懦弱是無可寬恕的,那麽,我們的軟弱就更加不可原諒了。因爲那時聖靈尚未住在他們心裏,但我們卻有聖靈的內住。



-----------------------------------------------------------------------------------------
<聖經靈修版/網路>

猶大為何揀這時候出賣耶穌,揀其他時候不就不用受門徒的阻撓,奇怪……
26:48 捉拿耶穌的並不是執行羅馬法律的羅馬士兵,而是宗教領袖。猶大告訴他們,他與“誰”親嘴,就捉拿“誰”。猶大親自出面指出耶穌來,並非因為那些人不認識耶穌;猶大本可以在耶穌任何一次的退修中帶他們捉拿祂,就不會有祂的門徒阻撓了;他在這個公開的場合中指出耶穌,是因為他答應了在這次審訊中做正式的控告者。

誰人這麼衝動砍掉人家的耳朵?他為何這樣做?
26:51-53 這個砍掉大祭司僕人耳朵的人就是彼得(參約18:10)。彼得嘗試去保護這看來是失敗的耶穌,並不明白為了得勝,耶穌必須要受死。但耶穌顯示祂完全委身於父神的旨意,祂的國度不是靠用刀劍來拓展的,乃是靠著信心和順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經頭腦





數獨遊戲



Free sudoku by SudokuPuzz


DIY手工飾品教學( 2/2新增手機吊飾教學)


2/2新增項目:
Hello Kitty手機吊飾
小天使手機吊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