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21:18 「人若彼此相爭,這個用石頭或是拳頭打那個,尚且不至於死,不過躺臥在床,
《啟》18~32:乃有關傷害身體的罪,包括人為的和為牲畜所傷的。殺人致死要以命償命,但有時也可用銀價贖命,數額大小由事主受傷情況來決定。
《馬》18~19:人若爭執時打傷對方,便要將他耽誤的工夫,用錢賠補,並且付上一切醫藥費。
21:19 若再能起來扶杖而出,那打他的可算無罪;但要將他耽誤的工夫用錢賠補,並要將他全然醫好。
《新》扶杖而出:滿意的康復情況。
《新》耽誤的工夫:直譯作「他坐著的工夫」,指被迫在家閒坐。
21:20 「人若用棍子打奴僕或婢女,立時死在他的手下,他必要受刑。
《新》20~21:在未能證實有殺人動機時,則假設奴隸主人是無罪的。
《馬》20~21:主人可以懲罰奴僕,但卻無權殺害他。如果奴僕挨打後立刻死去,主人便有罪了;但如果奴僕過一兩天才死,主人就可以不受刑,因爲他顯然不是存心殺害用錢買的奴僕。
21:21 若過一兩天才死,就可以不受刑,因為是用錢買的。
21:22 「人若彼此爭鬥,傷害有孕的婦人,甚至墜胎,隨後卻無別害,那傷害她的,總要按婦人的丈夫所要的,照審判官所斷的,受罰。
《啟》男人打架、傷及孕婦,以致胎兒流產,流產的損失要按婦人的丈夫所要求並“照審判官所斷”的受罰。
《馬》人若彼此爭鬥,傷及孕婦,甚至令她早産墮胎,就算隨後無恙,婦人的丈夫也可索償,並由審判官斷案。
21:23 若有別害,就要以命償命,
《新》23~25:見申19:21。由這所謂報復條例的上下文來看,其目的是要限制報復的程度不超越原罪行所造成的傷害。耶穌用愛的律糾正一般人對報復條例的誤解(見太5:38-42)。
《新》別害:(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嚴重的傷害」)無論對母親或胎兒的傷害。
《馬》23~25:關於個人受傷的典章,大致是“以命償命,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等。律法定出“以眼還眼”,只是作爲判決的原則,並不是人際關係的準則,也非同意報復。這種作惡受懲,只是爲了避免人使用殘酷而野蠻的方式來互相報復,因爲古代許多國家都有濫用私刑的情況。主耶穌以這個原則教導人不要報復(參太五38-48)。刑罰應當按所犯的罪判定;不可過寬或過嚴。處罰太嚴則不公,太寬則不能導人向善。實際上,除了殺人案外,所有案件都可作賠償解決(參看民三五31)。
21:24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
21:25 以烙還烙,以傷還傷,以打還打。
21:26 「人若打壞了他奴僕或是婢女的一隻眼,就要因他的眼放他去得以自由。
《新》26~27:仁慈地應用報復條例。
《啟》這是禁止虐待奴婢的人道法律,保障奴隸的人權,為摩西律法的特色。近東其他法律,如《漢慕拉比法典》,規定傷及奴僕的眼或骨,只照奴價一半給償(第199條)。
《馬》26~36:人若打壞了他奴僕或婢女的一隻眼或一個牙,僕人便可得自由。牛若意外地觸死了人,便要用石頭打死牠,卻不可吃牠的肉。倘若牛主人知道這牛是野蠻的,也有人這樣告訴過他,他也必治死。不過牛主人可賠贖命的價銀。牛觸死了人的兒子或是兒女,賠償贖命的價銀也一樣。牛若觸了奴僕或是婢女,要賠償銀子三十合客勒,而牛也當用石頭打死。注意:猶大以同樣的價銀出賣耶穌。相等於牛觸死奴僕的賠價,可見他看耶穌的價值等同死奴。
人若敞著井口不遮蓋,任何動物掉了進去,他都得賠償。這人的牛若殺了那人的牛,便要平分兩只隻的價值。牛主人若知道他的牛有觸人的危險習慣,便得爲受害的牛賠償,不過他可以取去死牛。
21:27 若打掉了他奴僕或是婢女的一個牙,就要因他的牙放他去得以自由。」
21:28 「牛若觸死男人或是女人,總要用石頭打死那牛,卻不可吃牠的肉;牛的主人可算無罪。
《新》28~32:處理牛用角牴人的條例。
《新》用石頭打死那牛:牛既牴死人,就該為那人的性命負責(見創9:5)。
《啟》意外的發生不是出於人意,牛主沒有責任,牛可打死,卻不可吃牠的肉,因為肉帶著血(生命)。處死牛是照神定的一個原則:“流你們血害你們命的,無論是獸是人,我必討他的罪”(創9:5)。
21:29 倘若那牛素來是觸人的,有人報告了牛主,他竟不把牛拴著,以致把男人或是女人觸死,就要用石頭打死那牛,牛主也必治死。
《啟》29~30:這是摩西律法與古代近東法律顯著的不同處。《漢慕拉比法典》第251條規定,如有牛隻觸死人的事發生,牛主只須賠償一點銀子便可了事。但摩西律法重視人命。一個人若明知牛隻會傷人卻不予防範,和牛一同治死。但若事主家屬願收償金,疏忽防範的一方可用贖金償命。
21:30 若罰他贖命的價銀,他必照所罰的贖他的命。
《新》若罰他贖命的價銀:是指若受害者的家屬願意接受金錢的賠償,而不要求執行死刑。
《新》他必照所罰的贖他的命:這筆款項(直譯即民35:31中所謂的「贖價」)不是用來賠償受難家屬的損失,而是將那有疏忽罪之人的性命贖出來。
21:31 牛無論觸了人的兒子或是女兒,必照這例辦理。
21:32 牛若觸了奴僕或是婢女,必將銀子三十舍客勒給他們的主人,也要用石頭把牛打死。
《新》三十舍客勒:似乎是一個奴隸的公價。這也是猶太賣主時所接受的錢(見太26:14-15;又見亞11:12-13)。
《啟》三十舍客勒銀子可能就是當日一個奴僕或婢女的一般身價。約瑟當年被賣是二十舍客勒(創37:28)。耶穌被猶太所賣,收的代價也是三十舍客勒銀子(太26:15)。但一舍客勒銀子的時值因時代而有不同,難加比較。
21:33 「人若敞著井口,或挖井不遮蓋,有牛或驢掉在裏頭,
《新》33~36:處理使別人動物受傷的條例。
《啟》33~36:為牲畜致死致傷的法例。
21:34 井主要拿錢賠還本主人,死牲畜要歸自己。
21:35 「這人的牛若傷了那人的牛,以至於死,他們要賣了活牛,平分價值,也要平分死牛。
21:36 人若知道這牛素來是觸人的,主人竟不把牛拴著,他必要以牛還牛,死牛要歸自己。」
------------------------------------------------------------------------------------
<聖經靈修版/網路>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它的原則是……這跟人的報復有何區別?
21:24-25 律法定出“以眼還眼”,只是作為判決的原則,並不是人際關係的準則,也非同意報復。這種作惡受懲,只是為了避免人使用殘酷而野蠻的方式來互相報復,因為古代許多國家都有濫用私刑的情況。主耶穌以這個原則教導人不要報復(參太5:38-48)。作法官、父母、教師以及處於管理階層之人,都要作出智慧的抉擇,管教方能收效。處罰太嚴則不公,太寬則不能導人向善。所以下判斷以前,要懇求神賜智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