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1:1 亞哈隨魯作王,從印度直到古實,統管一百二十七省。
《新》亞哈隨魯:(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薛西」)薛西是波斯名字葛沙雅撒的希臘形式之音譯(見拉4:6註釋)。亞哈隨魯繼承他父親大流士在主前四八六至四六五年之間為王。
《新》一百二十七省:見8:9。希臘史家希羅多德記載亞哈隨魯之父大流士曾將帝國劃分為二十個轄區(3:12;8:9;9:3提到治理轄區的總督)。
《新》省:是較小的行政區域。
《啟》本章提供全書故事發展背景,波斯王亞哈隨魯是當日世上最大帝國的君王,權力與財富堪稱無匹、但也是虛榮心極大、喜怒無常,且非常剛愎狂傲的一個人。在無人敢拂其意的形勢下,王后瓦實提卻敢於抗命,因而貶入冷宮。這就為本書主角以斯帖的出現鋪平道路。瓦實提以不順服而遭貶,以斯帖以順服而入主後宮,成為君王信任得以挽救其民族命運的女子。
《馬》1~4:雖然不是所有學者對亞哈隨魯的身份都有一樣的看法,但大部分現代解經家都相信他是薛西,是大流士大帝的兒子。薛西在主前四八六年至四六五年治國。
第一個筵席不一定是連續一百八十日都舉行。反而這是將他榮耀之國的豐富給人觀看的時間。大概不同的首領在不同的時間來到,因爲帝國的幅員非常廣闊。
1:2 亞哈隨魯王在書珊城的宮登基;
《新》書珊城的宮:即堅固的城堡與宮殿所組合的王宮,有別於3:15;4:1-2;8:15所說圍繞王宮的外城。自十九世紀中葉以來,考古家已在此地進行了幾次挖掘。亞哈隨魯曾大興土木整修宮殿。
《新》書珊:是波斯王的冬宮所在地;波斯的另三個首都是在亞馬他(拉6:2)、巴比倫及波斯波立。但以理有一次曾在書珊見異象(但8:2);尼希米也曾在那裏任職(尼1:1)。
1:3 在位第三年,為他一切首領臣僕設擺筵席,有波斯和米底亞的權貴,就是各省的貴冑與首領,在他面前。
《新》3~4:從年份(主前四八三至四八二年)、參加的人數,及會期之長,顯示這可能是為了主前四八二至四七九年與希臘對抗的那幾次悲慘戰役而聚集。
《新》筵席:筵席是以斯帖記中一個顯著的主題。
《啟》在位第三年:即主前482年。亞哈隨魯登基後首二年,迭勝埃及和巴比倫。這次持續七天的大筵席可能是慶祝勝利,同時為進攻希臘一雪前王失敗之恥作好準備。
1:4 他把他榮耀之國的豐富和他美好威嚴的尊貴給他們看了許多日,就是一百八十日。
1:5 這日子滿了,又為所有住書珊城的大小人民在御園的院子裏設擺筵席七日。
《新》5~6:在書珊的考古挖掘已挖出一份文件,在文件中亞哈隨魯之父大流士詳述其宮殿建築。亞哈隨魯繼續他父親所開始的工程。
《馬》5~8:第二個筵席設擺七日,邀請所有住書珊城的人。御酒用金器皿盛載,放在美侖美奐的御花園中,任人飲用(第6節相信是聖經中最多姿采的一節經文)。嘉賓客人可各隨己意多飲少飲。
1:6 有白色、綠色、藍色的帳子,用細麻繩、紫色繩從銀環內繫在白玉石柱上;有金銀的床榻擺在紅、白、黃、黑玉石的鋪石地上。
1:7 用金器皿賜酒,器皿各有不同。御酒甚多,足顯王的厚意。
1:8 喝酒有例,不准勉強人,因王吩咐宮裏的一切臣宰,讓人各隨己意。
1:9 王后瓦實提在亞哈隨魯王的宮內也為婦女設擺筵席。
《新》王后瓦實提:在主前四八四或四八三年間被廢;以斯帖在主前四七九年或四七八年間被立為后(2:16-17)。希臘史家稱亞哈隨魯的王后為亞美斯提絲;他們記載她在其夫統治早期,以及以母后身分在其子亞達薛西(拉7:1、7、11-12、21;8:1;尼2:1;5:14;3:16)統治期間,直到她死時(約主前四二四年)為止,所擁有的影響力。亞達薛西十八歲登基;因此他大約生在主前四八四或四八三年間,約在瓦實提被廢的時候。因他是亞美斯提絲的第三子,亞美斯提絲肯定不是以斯帖,而必是瓦實提的希臘名。相對來說,關於亞哈隨魯統治的後期我們所知甚少,因此也無法考究以斯帖後來的事跡。顯然在以斯帖死後或失寵後,瓦實提重新得權,並對她兒子有強大影響力。
《馬》9~12:那時王后瓦實提正爲婦女另外設擺筵席,喝醉了的薛西吩咐太監將王后請來,他要她出席公開的慶祝活動,好讓他能給人看她的美貌。按著波斯的禮節,婦女在公開場所要戴面紗,波斯王這樣做無疑是叫她自貶身分,好滿足他喝醉後一時興起的怪念頭。瓦實提拒絕任人觀看,因此大大惹王發怒。
1:10 第七日,亞哈隨魯王飲酒,心中快樂,就吩咐在他面前侍立的七個太監米戶幔、比斯他、哈波拿、比革他、亞拔他、西達、甲迦,
《啟》亞哈隨魯為人狂傲且虛榮,向全國權貴展示了他的財富180天(4節),酒酣耳熱之際,又要在宴會最後一天炫耀後宮佳麗,因為王后瓦實提“容貌甚美”。王后不從,王權與女性尊嚴起了衝突(12節)。
1:11 請王后瓦實提頭戴王后的冠冕到王面前,使各等臣民看她的美貌,因為她容貌甚美。
《馬》11~20:王咨詢他的明哲人,他們告訴他瓦實提的事會給全國的婦人一個壞榜樣。因此米母干建議下旨廢後,並將詔諭傳遍通國。這些明哲人知道馬代和波斯的例是不更改的(波斯帝王被人民視爲神一般,聖旨一出,便永遠有效。就算律例無理也不能廢除。不過如有需要,王可另頒新例來抵銷舊例),他們做到這一步,是要確定瓦實提不能翻身,報復他們。
1:12 王后瓦實提卻不肯遵太監所傳的王命而來,所以王甚發怒,心如火燒。
1:13-14 那時,在王左右常見王面、國中坐高位的,有波斯和米底亞的七個大臣,就是甲示拿、示達、押瑪他、他施斯、米力、瑪西拿、米母干,都是達時務的明哲人。按王的常規,辦事必先詢問知例明法的人。王問他們說:
《新》13~14:拉7:14以及希臘史家希羅多德都表示這七位大臣是王的親信參謀。
《新》達時務的明哲人:(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懂得時節的博士」)宮廷星相家。
1:15 「王后瓦實提不遵太監所傳的王命,照例應當怎樣辦理呢?」
1:16 米母干在王和眾首領面前回答說:「王后瓦實提這事,不但得罪王,並且有害於王各省的臣民;
1:17 因為王后這事必傳到眾婦人的耳中,說:『亞哈隨魯王吩咐王后瓦實提到王面前,她卻不來』,她們就藐視自己的丈夫。
《啟》17~19:此處描寫帶有諷刺大臣意味。這批“知例明法”的人不過揣摩君王心意,提出連販夫走卒也能想到的建議。尤其可笑的是要國王降旨寫在例中,通告全國,永不更改。
1:18 今日波斯和米底亞的眾夫人聽見王后這事,必向王的大臣照樣行;從此必大開藐視和忿怒之端。
1:19 王若以為美,就降旨寫在波斯和米底亞人的例中,永不更改,不准瓦實提再到王面前,將她王后的位分賜給比她還好的人。
《新》永不更改:8:8及但6:8都說波斯律例是不可更改的。
《新》不准…再到:這懲罰與她的罪行相稱:既然瓦實提不遵命到王面前,所以下令永不准她再到王面前。此後,以斯帖記中也不再稱她為王后。
1:20 所降的旨意傳遍通國(國度本來廣大),所有的婦人,無論丈夫貴賤都必尊敬他。」
1:21 王和眾首領都以米母干的話為美,王就照這話去行,
《馬》21~22:王輕率地簽署他們的建議,成爲律法,並吩咐用各省的文字寫給各族的人民。詔書內容是丈夫要在家中作主,說他本地的方言。麥智賢博士認爲米母干可能是一個畏妻之人,因此他用這諭旨來對付他的妻子。
1:22 發詔書,用各省的文字、各族的方言通知各省,使為丈夫的在家中作主,各說本地的方言。
《新》使…方言:或作「使為丈夫的在家做主,在家中要用他的方言」。這表示在異族通婚的家族裏,使用丈夫的母語表明丈夫是一家之主(見尼13:23-24)。
-------------------------------------------------------------------------------------
<聖經靈修版/網路>
以斯帖記的故事發生的年代、背景是——
1:1 以斯帖記的故事發生在公元前483年,即尼布甲尼撒王擄走猶大人後的第103年(參王下25:1-21),所羅巴伯率領首批被擄者返回耶路撒冷後的第54年(參拉1:1-2:70),亦是以斯拉率領第二批被擄者回歸耶路撒冷之前的25年(參拉7:1-10)。以斯帖生活在波斯帝國(前稱巴比倫,於公元前539年亡國)。雖然塞魯士王曾准許被擄的猶太人返回耶路撒冷,但以斯帖的父母想必是選擇留在波斯。波斯境內的猶太人享有很大的自由,他們或因為已在那裡建立了事業、生活安穩,或恐怕回國旅程艱險,故大多選擇留下。
這個波斯帝國的國王為人如何?
1:1 亞哈隨魯王又稱薛西斯大帝,是波斯的第五個王(公元前486-465年),為人驕傲衝動,這從第一章記載的事件便可見一斑。他的冬季皇宮設於書珊城(即1:3-7所記載設宴的地點)。波斯王出征討伐前,通常都會擺設盛大的筵席。亞哈隨魯王於公元前481年出征希臘,在溫泉關取得重大勝利,翌年在撒拉米斯卻被擊潰,須返回波斯。又過了一年,以斯帖成為皇后(公元前479年)。
擺設一百八十天的筳席,太過分了……
1:4 慶宴持續六個月,目的在於策劃入侵希臘的戰略,並證明王有足夠的財力來支持戰事。在這裡,發動戰爭是為了奪取更多的財富、土地和權力,並非為求自保。
我有沒有像波斯人那樣,喜歡炫耀財富,即使不在明裡也在暗中?
1:5-7 波斯在當時是超級強國,皇帝既是權力的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他們愛炫耀財富,甚至把名貴寶石戴在鬍子上。波斯男子以戴不同的寶石代表不同階級,士兵甚至戴上大量的金飾前赴戰場。
王后瓦實提在希臘文中叫作——
1:9 古希臘文獻稱亞哈隨魯王的妻子為“阿美斯特麗”,相信這是瓦實提的希臘文名字。王后瓦實提雖於公元前484/483年被廢黜,但古文獻記載,在她兒子亞達薛西繼承王位後的統治期間,她是他的母后;這可能是由於亞哈隨魯王統治末期以斯帖已去世,或是瓦實提通過兒子奪回權力。
太監不但古代中國有,外國也有,這是因為——
1:10 一些近身內侍須受閹割成為太監,以防繁衍後代,篡位為王。
一時衝動作出的決定往往失水準、甚至荒謬——
1:10-11 亞哈隨魯王被酒沖昏頭腦,失去理性,作出衝動的決定,而事後懊悔不已(2:1)。頭腦不清時,所作的決定都是不明智的;因此,不要想做甚麼就去做,要三思而後行。
抗拒王命的後果,難道瓦實提不曉得嗎?
1:12 瓦實提抗拒王命,不想在男性官員前露面,讓他們欣賞,這可能是由於波斯習俗不許婦女在男性群體中露面。她心中必有矛盾:到底要隨從波斯習俗,抑或聽從王命?最後她選擇了違抗半醉的王夫,希望他遲些會省悟。有說法謂瓦實提當時已懷有亞達薛西(生於公元前483年),因而不想在公眾場合露面。
不論原因如何,她違反了聖旨,頓使亞哈隨魯王感到難堪,因為所頒布的命令不能朝令夕改(參8:8註釋)。此外,他正想出征希臘,邀請境內所有的高官雲集宮中,藉此炫耀財富和權力;倘若連妻子都不順服他,對他的權威是極大的蔑視,而且亞哈隨魯王亦習慣要風得風,因此勃然大怒。
“達時務的明哲人”,也就是謀士吧——
1:13-15 像古今大多數帝王一樣,亞哈隨魯王羅致了一批謀士,幾乎事事求問他們的意見。王的成敗常賴這些謀士的智慧,但以理就是一個例子。他歷任數代波斯王的謀士,向大流士、塞魯士(參但6:28),甚至繼後三代的帝王進諫。
當時的君王與王后的關係如何?
1:15 中東的帝王與妻子的關係通常並不親密,亞哈隨魯王也不例外,這從下列事例可見:(1)他擁有後宮(2:3);(2)他不尊重瓦實提的意願(1:13-15);(3)後來當以斯帖作皇后時,他曾許久沒有召見她(4:11)。
男人為何怕女人不尊重自己?你有沒有這種心態?
1:16-21 這批臣子可能因醉酒而喪失理智。很明顯,訂立這條法例不會使全國婦女尊重丈夫。男女能互相尊重欣賞,是因彼此認識到雙方均照神的形像所造,而不是因法令典章的規定。夫妻間互愛互重,不是出於勉強。
1:19 波斯帝王被人民視為神一般,聖旨一出,便永遠有效(參8:8註釋及但6:8)。就算律例無理也不能廢除。不過如有需要,王可另頒新例來抵銷舊例。
是高壓還是誘導,不僅僅是統治的藝術問題,你看呢?
1:20-21 統治方法之一是頒佈法令,強迫人民遵守;亞哈隨魯王和他的謀士就是選擇這個方法。不過耶穌提醒我們,凌駕眾人之上的統治,絕非信徒所當做的(參太20:25-2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