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3:1 弟兄們,我還有話說,你們要靠主喜樂。我把這話再寫給你們,於我並不為難,於你們卻是妥當。
《新》我還有話說:(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最後」)這是保羅趨向結論的轉接語,表示要開始一個新的段落;但不表示本書的真正結尾(參4:8)。
《新》把這話再:指以下幾節所講論的事,這些可能是保羅從前在腓立比時向他們講過的,或過去在信上寫過的。
《新》妥當:既有嚴重的錯誤出現,重覆講述才更穩妥。
《馬》弟兄們,我還有話說並不表示保羅要結束本信。這句話的字面意義是“至於那未盡的話……”。四章8節也用了相同的字眼。
他勸勉他們要靠主喜樂。基督徒常可在主裏有真正的喜樂,無論他們的景況如何。“基督徒歌唱的源頭遠在高天之上。”沒有事情能真正影響他的喜樂,除非先把救主從他身上搶去,但那顯然是不可能的。人的快樂會受痛苦、悲傷、疾病、窮困和慘事所影響。但基督徒的喜樂凌駕於所有生活的波折之上。保羅在獄中也能這樣勸勉信徒,足以證明這一點。我們確實可以聽取一個像他這樣的人的勸告!
他一再向腓立比信徒重複他自己的話,並不覺得厭煩,因爲他知道那是爲了他們的安全。但他怎樣重複自己的話呢?這是否指他先前談到他們要靠主喜樂呢?還是隨後他吩咐他們防備猶太派人的警告?我們相信他所指的是後者。他在第2節三次提到防備一詞。這樣的重複,於他並不爲難,於信徒則是一個真正安全的措施。
3:2 應當防備犬類,防備作惡的,防備妄自行割的。
《新》犬類:保羅向反對他的人所用的嚴厲措詞,可見他們竭力抵擋福音的程度,其錯誤的嚴重性,及所帶來破壞性的後果(「吞吃」)(參加5:15)。他們的教訓可能和保羅在加拉太教會中所反對的相似。
《新》妄自行割的:這又是一個強烈且非常生動的詞彙。這些假師傅如此曲解割禮的意義(參3:3),使割禮變成只是無用地殘割身體。
《啟》妄自行割的:是說明亂割傷自己的肉體;暗嘲這些人以有身上的割禮記號自炫,其實只是對身體的胡割,不能代表神在人心靈裏真正的工作。
《馬》他們要防備犬類……作惡的和妄自行割的。這三種表達大概都是指同一群人──假師傅,他們意圖把基督徒規限在猶太律法之下,並說公義要藉著守律法和禮儀得到。
首先,他們是犬類。在聖經中,犬類是不潔的動物。猶太人用這詞來形容外邦人!在東方國家,犬只是無家可歸的,牠們在街頭流浪覓食。保羅在此反過來用犬類形容猶太的假師傅,他們意圖敗壞教會。他們真是在教會以外的,他們努力要靠著禮儀而存在。他們“選擇拾取桌子下的零碎而不去坐席”。
第二,他們是作惡的。他們聲稱是真信徒,爭取進入基督徒相交中間,爲要傳播他們虛假的教訓。他們作工的結果只會是惡的。
保羅跟著稱他們爲妄自行割的。這是針對他們守割禮的觀點而作出的諷刺描述。毫無疑問,他們堅持人要得救必須先行割禮。但他們只是取了割禮的物質和字面意義,完全不考慮其屬靈意義。割禮的含意是向肉體死,意思是人不可聽從肉體的意願而行。他們堅持人必須行割禮,但卻任由肉體爲所欲爲。他們沒有真心承認肉體已釘在十字架上死了。保羅是說他們只是自割妄行的人,不曉得分辨儀式和儀式裏深藏的含意。
3:3 因為真受割禮的,乃是我們這以 神的靈敬拜、在基督耶穌裏誇口、不靠著肉體的。
《新》割禮:割禮真正內在的涵義只會在信徒身上實現,他們以真正屬靈的敬拜來敬拜神,並以有基督為他們的救主為榮,而不倚靠自己人為的努力(參羅2:28-29;西2:11-13;又見申30:6;結36:26)。
《新》誇口、不靠:每個人都會「誇口」,若不以基督誇口,就是以自己誇口。
《新》肉體:指軟弱的人性。雖然在保羅書信中,「肉體」一詞常指人的罪性,但在此卻是說到人性的脆弱,不值得我們信賴,也不能拯救我們。
《啟》肉體:在聖經中通指人的天然敗壞的本性,是罪進攻的目標。
《啟》靠肉體:是指不靠基督,依賴一些宗教規條的遵守,去得著神的喜悅。這是不能成功的。
《馬》保羅指出,與此大大不同的是我們(真信徒)是真受割禮的──不是指那些生於猶太家庭,或實際上已經受了割禮的,而是那些知道肉體不能帶來任何益處,並且人不能靠自己的努力贏取神認可的一笑。保羅跟著指出那些真受割禮之人的三個特徵:
1.他們以神的靈敬拜。那就是說,他們的敬拜是真正屬靈的敬拜,並非只是儀式而已。在真正的敬拜,人憑著信進入神的同在,並傾出他的愛、讚美、崇敬。另一方面,魂的敬拜則只被宏偉的建築、精美的擺設、細致的禮儀、巧織的祭袍和投合人感官的東西所吸引。
2.真受割禮的人在基督耶穌裏誇囗(或作喜樂)。只有祂是他們誇囗的根據。他們不因個人的成就、文化背景,或謹守聖禮而驕傲。
3.他們不靠著肉體。他們不認爲他們可以先憑著肉體的努力得救,然後靠自己的力量得蒙保守。他們不期望他們亞當的本質能帶來什麼好東西,因而一無所有也不會失望!
3:4 其實,我也可以靠肉體;若是別人想他可以靠肉體,我更可以靠著了。
《新》4~14:保羅個人的見證,是每個信徒的規範。這是保羅書信中最具重要性的自傳之一(見加1:13-24;提前1:12-16;參徒22:1-21;26:1-23)。
《新》4~6:在未成基督徒之前,保羅的信心是建在他猶太人的血統、特權和成就上。
《馬》保羅想到這些人怎樣因他們屬肉體的優點和成就誇囗,他必定是露出一絲微笑。他們若可以自吹自擂,他更可以!在其後兩節,他指出人通常誇囗的東西,他憑著與生俱來的資産,就比他們更超卓。“他似乎擁有各種尊貴,就是那些刺激人去夢想,燃點人的熱望的。”
關乎這兩節經文,晏諾慈曾說:“一個自義的法利賽人慣用的手段都盤存在這裏了。他樂於展示污穢的廢物,並公然示眾。”
你會注意到保羅談到祖宗(5節上)、信仰正統(5節下)、活動(6節上)、道德(6節下)各方面的驕傲之處。
3:5 我第八天受割禮;我是以色列族、便雅憫支派的人,是希伯來人所生的希伯來人。就律法說,我是法利賽人;
《新》以色列族:保羅生來就是猶太人,並非後來才信猶太教的。
《新》便雅憫支派:他猶太族的淵源根深蒂固,不容置疑。聖城耶路撒冷就座落在便雅憫支派地業的邊界上。
《新》希伯來人所生的希伯來人:在語言、態度與生活形態上都是希伯來人(見徒22:2-3;加1:14)。
《馬》這裏就是保羅列出他在天賦和肉體上的優點:
第八天受割禮──他生來就是猶太人,不是以實瑪利人,也不是進猶太教的人。
是以色列族──是神在地上的選民。
屬便雅憫支派──一個被看爲貴族領袖的支派(士五14),第一位以色列王也由此支派而出。
是希伯來人所生的希伯來人──他屬於以色列民族中的那一小撮人,他們仍持守著原來的語言、風俗和習慣。
就律法說,是法利賽人──法利賽人仍持守正統信仰,而撒都該人則已摒棄了復活的教義。
3:6 就熱心說,我是逼迫教會的;就律法上的義說,我是無可指摘的。
《新》律法上的義:藉著行律法而得的義,企圖藉行律法得神的稱許與賜福(參3:9)—如此應用律法是與福音本身背道而馳,故保羅堅決反對(見羅3:27-28;4:1-5;加2:16;3:10-12)。
《新》無可指摘:就律法主義者的標準而言,即在外表上一絲不苟地遵行律法。
《馬》就熱心說,我是逼迫教會的──保羅意圖掃除基督徒這個“黨派”時,他真的以爲自己在事奉神。他看見基督徒已成爲他自己宗教的威脅,因而感到必須鏟除他們。
就律法上的義說,我是無可指摘的──這不可能是說保羅已守了全律法。他在羅馬書七章9至10節承認他並沒有守全律法。他說自己是無可指摘,而不是無罪的。我們只可結論說,保羅違犯律法的任何部分時,他會著意地獻上當獻的祭。換句話說,他從前是按字義謹守猶太教律例的人。
因此,按出生、血統、宗教正統、熱心、個人的義來說,大數的保羅是一個很傑出的人。
3:7 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
《新》7~14:保羅對基督的信心。
《新》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指3:5-6提及之事。
《新》有益的…有損的:這是保羅生命中最大的改變—從往大馬士革的路上開始(見徒9:3-16)—從自我中心,轉變成以基督為中心。
《馬》但保羅現在要全然放棄這一切。他在這裏列出他自己的“損益表”。在一邊,他列出了上述各項,那些先前他以爲有益的。另一邊,他只寫了基督這名字。他把先前看爲有益的跟他在基督裏得著的相比,先前的就算不得什麼,他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金爾說:“所有在金錢上、物質上、身體上、知識上、道德上、宗教上的益處,要跟那最大的益處相比時,全都不算得是益處了。”
只要他仍信靠這些東西,他就仍未得救。他一旦得救了,這些東西對他來說都不再有意義,因爲他已見過主的榮光,其他榮光相比之下似乎都不是榮光。
3:8 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
《新》認識…基督耶穌:不僅知道事實而已,更是從經歷得來的;這種卓越偉大的認識改變了他整個人。以下幾節經文就闡明這種認識。
《新》糞土:作為基督徒,保羅現在所有的,並非僅是比較喜歡或比較好的一種選擇;相形之下,他以前的生活方式是毫無價值,極其可厭的。
《馬》保羅到基督面前來領受救恩時,他已抛棄萬事,因爲與認識主基督耶穌這至寶相比,萬事都是沒有價值的。以認識……爲至寶是一種希伯來人的表達法,意思是“那卓越的知識”或“這知識的無可比擬的價值”。
世系、國籍、文化、地位、教育、宗教、個人成就──使徒保羅不再以這些來誇耀。他已視這些爲糞土或廢物,爲的是要得著基督。
雖然保羅在本節和下一節用了現在時態,但他主要是回顧他悔改歸主的時候。爲要得著基督,他要丟棄從前以爲寶貴的事。若要得著基督,他便要跟母親的宗教、父親的世系和他自己的個人成就“話別”。
他確實已這樣做!他已完全切斷了以猶太教爲得救盼望的關係。他這樣做的時候,親人與他斷絕關係,從前的朋友否認與他有關,本國的人也要逼迫他。他成爲基督徒的時候,實實在在是丟棄了萬事。
由於本節用了現在時態,看來好像保羅仍在尋求要得著基督。事實上,他第一次承認基督是主和救主時,已經得著了基督。然而,現在時態指出這仍是他的態度──若把萬事與認識主耶穌來比較,他仍以萬事爲糞土。他心裏極大的盼望是“基督是我的至寶”。不是金,不是銀,不是宗教上的榮譽,而是基督。
3:9 並且得以在他裏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義,乃是有信基督的義,就是因信 神而來的義,
《新》得以在他裏面:與基督聯合(見2:1註釋;參林前1:30)—不單是以往的經歷,也是現今並持續不斷的一種關係。
《新》因信…義:與基督聯合最主要的一種益處(見羅3:21-22;林前1:30;加2:16)。
《馬》並且得以在祂裏面。這看來又好像保羅仍然尋求得以在基督裏面。實際上是他在回顧自己得救前所面對的重大決定。他是否願意放棄一切賺取救恩的努力,單單信靠基督呢?他已作了抉擇。他已抛棄萬事,爲要得以在基督裏面。相信主耶穌的那一刻,他在神面前已經有一個新的位置。他不再被看爲有罪之亞當的兒子,現在他被看爲在基督裏,享有主耶穌在神面前享有的恩寵。
同樣地,他已抛棄他那自義──尋求以守律法得勝──的污穢,選擇了神的義,那是神賜給每一個接受救主的人的。這裏談到義好像一件袍子。要站在神面前蒙悅納,人必須有義。但人不能製造義。因此,神在恩典中,把義賜給那些接受祂兒子爲主和救主的人。“神使那無罪的(基督)替我們成爲罪,好叫我們在祂裏面成爲神的義。”(林後五21)
我們要再次強調第8節和本節並不是說保羅仍未接受神的義。相反,當他在往大馬士革的路上得著重生時,義已成爲他所擁有的。這裏的現在時態只顯示那重要事件的結果延續至今,保羅仍認爲基督比他所丟棄的任何東西有價值得多。
3:10 使我認識基督,曉得他復活的大能,並且曉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
《新》認識基督:如3:8所說,這種認識不僅是知識上的,也包括經歷祂復活的大能(見弗1:17-20),經歷和祂一同受苦(參徒9:16),和經歷效法祂的死(見林後4:7-12;12:9-10)。信徒在地位上已經與基督同死、同復活了(參羅6:2-13;加2:20;5:24;6:14;弗2:6;西2:12-13;3:1)。然而,在3:10,保羅乃是說自己實際經歷到基督復活的大能,並實際地曾與祂一同受苦,也為祂受苦,甚至到死的地步。
《馬》閱讀本節時,我們看見使徒保羅生命中最高超的情操。邁耳稱之爲“心靈對基督的追尋”。
這段經文最常見的處理方法是“靈意化”,意思是受苦、死和復活不要按字面去解釋,而以爲是某些屬靈經歷的描述,如精神上的痛苦,向己死,活出復活的生命等。然而我們認爲本節應按字面意義來理解。保羅說他盼望能跟基督昔日在地上生活那樣生活。耶穌曾受苦嗎?保羅也想受苦。耶穌曾死去嗎?保羅也希望在服事基督時,能爲主殉道。耶穌曾經從死人中復活嗎?保羅也希望能這樣。他知道僕人不能高過主人,因而決意在基督的受苦、死和復活上跟隨祂。他不是說所有人必須有這種觀念,但對他來說,他並沒有別的道路。
使我認識基督。認識基督意思是每一天更多與主親近,以致使徒保羅自己能更像基督。他盼望自己能活出基督的生命。
曉得祂復活的大能。那叫主從死人中復活的大能,聖經描述爲宇宙間可見的力量最盡至的展示(弗一19-20),似乎所有惡者都決意要把基督的身體留在墳墓裏。神在第三天叫主耶穌從死人裏活過來,擊敗了這兇惡的大軍。這大能是所有信徒憑信可自由取用的(弗一19)。保羅是在指出他切望在生命和見證中經歷這大能。
並且曉得和祂一同受苦。要爲基督受苦,我們需有屬神的能力。這是保羅把祂復活的大能放在和祂一同受苦之前的原因。
在主的生命中,受苦是在榮耀之前。因此在保羅的生命中也必須如此。他必須分擔基督的受苦。他知道自己的受苦不像基督一樣有贖罪的價值,但他也知道,主既被人拒絕、鞭打、釘十字架,他若活得奢華舒適,似乎顯得並不合宜。朱偉慈評論說:“他並不滿足於分享橄欖山上的勝利;他希望感受一下客西馬尼園的苦痛、失意和孤寂。”
效法祂的死。如上文已提到,本節往往被解釋爲保羅希望活出釘十架的生命,向罪、向自我、向世界死。但我們感到這解釋使這段經文失卻其震撼力。意思確實存在,但卻不止於此。保羅熱切忠心地跟隨那死在各各他山之十字架上的那一位。而且,當基督教會第一位殉道者殉道時,他是在場的;事實上,他是殺死這位殉道者的同謀!我們相信保羅事實上是切望能以同樣的方式傾出他的生命。若保羅往天家的路比殉道更舒適,他在天家遇見司提反時,也許會感到尷尬。朱偉慈同意這看法,他說:
許多基督徒不厭惡付出,只要不用“流血”。他們付出那些容易撥出來的。他們獻上的禮物是跟他們沒有切身關係的東西,他們的降服是不需流血的。只要不涉及性命,他們願意犧牲;若主要求人付上生命,他們便不見了。在每一次勝利的進城,他們都站在顯眼的位置,他們也願意爲鮮豔的裝飾──橫額或棕樹枝──付出一點金錢;但當歡呼聲變成似有不祥之兆的私語和脅迫,而各各他山也在望時,他們便悄悄地離去,逃往安全的幽僻之地。
然而這裏有一位使徒,他快樂地期待這最終的、危險的要求。他幾乎按捺不住,要在天國的事奉中讓他血的力量淌滴!若有傾倒生命的需要,他極之樂意去做!
在一個相似的脈絡上,戴德生寫道:
爲要得著世人的生命,我們有必要付上自己……要結果子就要背十字架。“一粒麥子若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我們知道主耶穌怎樣多結果子──不單是背起祂的十字架,更是死在十字架上。我們是否從這事知道更多怎樣與主相交?我們並沒有兩個基督──一個爲悠閒之基督徒而設悠閒的基督,一個爲特別的基督徒而設辛勞受苦的基督。我們只有一位基督。我們是否願意住在祂裏面,並且多結果子呢?
最後,高斯說:
認識在榮耀中的基督是保羅最高的願望,而保羅若不是熱切期待於基督所在的地方接觸祂,他就不會存有這個願望。這樣,那渴慕祂的心本能地轉向那路徑,就是祂到達榮耀之地的路徑,並熱切期望走上祂所踏過的路,在那地接觸祂。心裏問:“祂是怎樣得到那榮耀的?是否透過復活?受苦和受死不是必須在復活之前嗎?”然後心又說:“透過引祂往那裏的路,接觸那在復活之榮耀裏的祂;沒有比這更能使我快樂的。”這是殉道者的精神。保羅盼望作一個殉道者,踏上受苦和受死的路,沿著那得著他的心者所走過的路得到復活與榮耀。
3:11 或者我也得以從死裏復活。
《新》或者:並非表示懷疑或不確定,而是表明非常關心與投入(編者註:新國際版此句含有「或這樣或那樣,我總得以從死裏復活」之意)。
《新》復活:信徒個人極大的盼望(見但12:2;約5:29;徒24:15;林前15:23;帖前4:16)。
《啟》當時一定有假先知、假教師傳揚沒有復活、沒有審判的虛假道理。他指出信主的人到那日一定復活,這是神拯救人類的計劃的完成。
《馬》我們又再遇到一個注釋上的難題。我們要按字面意義來理解,還是要取其靈意呢?解經家提出多種不同的解釋,主要如下:
1.保羅不確定他會否從死裏復活,因此他盡全力確保他在復活中有分。這觀點是沒有可能的!保羅常常說復活是靠著恩典,不是靠著人的行爲。此外,他曾表示他有確實的信心,相信他會在復活中有分(林後五1-8)。
2.保羅並不是談到肉身的復活,而是指他願意在世上活出復活的生命。也許多半解經家都持這觀點。
3.保羅是談論肉身的復活,但他並不是擔心自己在復活中是否有分。他談到他不在乎通往復活之路上可能要面對的受苦。他願意忍受試煉和逼迫,若那是在現今與復活之間要發生的事。“或者我也……”不一定是表達他的疑惑(參看徒二七12;羅一10,一一14),而是表達他那不計代價的強烈盼望。
我們同意第三個解釋。使徒保羅希望與基督相似。基督曾受苦、死亡,並從死裏復活,保羅也希望能夠這樣,過於想望別的事情。我們恐怕自己貪圖舒適、奢華、安定的欲望,常使我們剔除這些經文裏尖銳的地方。我們要按其面值──字面意義──來理解,除非那意義按聖經其餘的經文來看是不可能的。這不是較安全的做法嗎?
離開本節之前,我們應注意保羅是說從死裏復活。這不是所有已死之人的復活,而是有些人會復活,其餘的則留在墳墓裏的那次復活。從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13至18節和哥林多前書十五章51至57節,我們知道信徒在基督來臨時將要復活(有些在教會被提時,有些則在大災難的末了),但其餘已死的人,在基督結束地上作王一千年之前,並不會復活;比較啓示錄二十章5節。
3:12 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所以得著我的:或譯所要我得的)。
《新》12~14:基督徒的人生好像一場賽跑;保羅在其他地方也同樣用比賽的比喻(林前9:24-27;提前6:12;提後4:7-8;參太24:13;來12:1)。
《新》得著…得著我的:保羅以基督為他所定的目標為目標,並且基督也供應他所需要的資源,使他能「向著標竿直跑」(3:14;參2:12-13)。
《馬》使徒保羅並不以爲他已經完全了。完全了並不指前一節的復活,而是指活像基督整個主題。他不認爲人可以到達一個無罪的境界,或生命可以到達一個不能再前進的狀況,他知道“滿足是前進的墳墓”。
因此,他仍努力向前,好叫主耶穌拯救他的目的可以在他裏面達成。使徒保羅在前往大馬士革的路上被基督耶穌遇上了。這重大的約會有何目的?目的是由那時起,保羅要成爲聖徒的模範,神可以藉著他,顯出基督在人類生命中可以做到的事。他仍未完全與基督相似。這過程仍然繼續,保羅深深地關注神這恩典的工作能否繼續和深化。
3:13 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
《新》忘記:並非將以往的罪惡(見3:4-6)全然忘懷,而是視為已經過去了,解決了,將其置之腦後。
《馬》保羅這個人學會了在物質上凡事知足(四11),但在屬靈的成就上卻永不滿足。他不是以爲自己已經“得著”了,如今天我們所說的。那麼他怎樣做?
我只有一件事。他是一個只有單一目標的人。他有一個目標和切望。在這方面,他與大衛很相似,大衛曾說:“我有一件事要求主。”
忘記背後的意思不單指他的罪和失敗,也指他先前提到的權利、成就、成功,甚至包括他屬靈的勝利。
努力面前的:那就是基督徒生命中的權利和責任,無論是敬拜、服事,或基督徒品格方面的個人發展。
3:14 向著標竿直跑,要得 神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
《新》從上面:保羅最終所渴望的,不在今生,而在天上,因有基督在那裏(見西3:1-2)。
《新》獎賞:希臘賽跑的優勝者可得著以葉子編成的桂冠為獎勵,有時也得獎金;基督徒所得的獎賞卻是永遠的榮耀。
《馬》保羅視自己爲比賽中的賽跑選手,他說自己要盡全力向著標竿直跑,爲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他來得的獎賞。
標竿是跑道末端的終點線。獎賞是頒賜給勝利者的獎品。這裏標竿可指生命賽道的終點,或更特別指基督的審判臺。獎賞可能是義者的冠冕,保羅在別處描述爲那跑得好的人要得的獎賞(提後四8)。
神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包括神拯救我們時心中想著的所有目的。這包括救恩、活像基督、與祂同作後嗣、天上的家鄉,和無數其他屬靈的祝福。
3:15 所以我們中間,凡是完全人總要存這樣的心;若在甚麼事上存別樣的心, 神也必以此指示你們。
《新》完全人:(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成熟的人」)在屬靈的長進與穩定方面,有相當進展的人(見林前2:6;3:1-3;來5:14)。
《新》這樣的心:即3:12-14所說的:前面有高山要去攀登,所以不可以自滿。
《新》存別樣的心:如果讀者接受3:12-14的觀點,而在其他次要的事上有不同的看法,則神必會向他們闡釋。
《馬》所以我們中間凡是完全人,應與保羅一樣,願意爲基督受苦和受死,並盡力追求活像主耶穌。這就是基督信仰中成熟的觀念。有些人會說這態度是極端、激進或狂熱的。但使徒保羅說,完全成熟的信徒,會認爲這是對那位在各各他山上爲他們流出生命之血的主,唯一理智和合理的回應。
若在什麼事上,存別樣的心,神也必以此指示你們。保羅知道並非所有人都跟他一般,存這樣一個危險的人生想法。然而他確信,人若真正願意認識事情的真相,神也必指示他。我們今天有這樣自在、自得的基督教,是因爲我們不想知道真相;我們不願意順服理想的基督信仰的要求。神要向那些願意按真理而行的人顯明真理。
3:16 然而,我們到了甚麼地步,就當照著甚麼地步行。
《新》到了甚麼地步,就當照著甚麼地步行:將已經明白的真理付諸實行。我們為自己所知道的真理負有責任。
《啟》信徒可以先把已明白的真理付諸實行,對已了解和把握的道理負責,了解多少便實行多少。
《馬》使徒保羅又說,當前我們應按照主所指示我們的來活。我們更完全地知道神對基督徒的要求之前,絕對不可原地踏步。我們等候神向我們展示十字架完全的含意,但同時應順從我們所體會的真理。
3:17 弟兄們,你們要一同效法我,也當留意看那些照我們榜樣行的人。
《新》效法我:正如保羅自己效法基督一樣。
《新》當留意看那些…行的人:基督徒所過的生活應該成為值得他人效法的榜樣。
《啟》保羅效法基督,信徒應與他一樣效法基督,基督徒的生活方式應成為他人效法的模範。
《馬》保羅開始作出勸勉,首先是鼓勵腓立比信徒效法他。他能寫出這樣的話,由於他那可作榜樣的生命。我們常聽見人開玩笑說:“按著我的話去做,而不是按著我的行爲去做。”使徒保羅並不是這樣!他可舉出自己的生命作榜樣──全心獻身基督和他的目標的榜樣。
史樂民評論說:
保羅認爲他可以成爲一個“榜樣”,是因爲神的憐憫;這樣,隨著他的悔改,他整個生命都奉獻於向人顯示一個基督徒應當是什麼模樣的。神拯救了保羅,好使他能藉著他悔改的榜樣,顯出耶穌基督可以爲他,和將會爲其他人作些什麼。我們的主向你和我施恩,這個不就是祂的目的嗎?我相信祂拯救了我們,爲要叫我們成爲將來所有信徒的榜樣。我們是否正在作那些蒙祂施恩而得救之人的榜樣呢?願我們都能這樣做!
也當留意看那些照我們榜樣行的人。這是指任何過著與保羅生活模式相同的人。經文不是要非難他們,如下一節一樣,而是因爲要跟從他們的腳蹤,因此要多注意他們。
3:18 因為有許多人行事是基督十字架的仇敵。我屢次告訴你們,現在又流淚地告訴你們:
《新》行事是…十字架的仇敵:與保羅的行為(3:10)和福音的真理成顯著的對比。
《馬》第17節描寫信徒應效法的人,本段就談到我們不應效法的人。使徒保羅並沒有特別指出這些人是誰。到底這些人是猶太派的假師傅,如第2節所述的,還是那些自稱爲基督徒師傅,卻把自由變成放縱,並以恩典作爲犯罪的藉囗的人,保羅並沒有明言。
保羅在前文曾警告信徒要防範這些人,他在此又再流淚的告訴他們。但保羅爲何在這樣嚴厲的警告中流淚呢?是由於這些人在神的眾教會所作的傷害,由於他們毀壞了生命,由於他們玷污了基督的名,由於他們使十字架的真正意義模糊了。是的,但也由於真愛使人流淚;在痛斥基督十字架的仇敵時,正如主耶穌爲耶路撒冷這殺人的城市而哀哭。
3:19 他們的結局就是沉淪;他們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他們以自己的羞辱為榮耀,專以地上的事為念。
《新》沉淪:與得救相反。
《新》神…肚腹:極端自我中心;凡事以自己的胃口與慾望為先。
《新》地上的事:他們把自己的心思放在今生的事上;他們是反律法主義者(放任主義者),與3:2的律法主義者正相反。
《馬》這些人注定永遠沉淪。這不是指他們遭消滅,而是指神判定他們要進入火湖那永遠的刑罰裏去。
他們的神是他們自己的肚腹。他們所有的活動,甚至他們聲稱是宗教活動的,也著重滿足囗腹之慾,要爲買食物(或飲品)而勞碌。邁耳形容這些人說:“他們生活中並沒有聖堂,只有廚房。”
他們以自己的羞辱爲榮耀。他們所誇耀的,就是他們應以爲羞辱的事──他們的赤身露體和不道德的行爲。
他們只顧念地上的事。對他們來說,生命裏重要的事情爲食物、衣著、榮譽、舒適和享樂。他們埋首於世上的糞堆中,不理會永恆的問題和天上的事。他們繼續如常地生活,好像他們要永遠住在地上一樣。
3:20 我們卻是天上的國民,並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穌基督從天上降臨。
《新》天上的:基督所在之處,也是基督徒與祂聯合的所在之處;與3:19「地上的事」成對比(見弗2:6;西3:1-4)。
《新》國民:基督徒在這世上是寄居的,完全入世,卻又不屬這世界(參約17:14-16;林前7:29-31;彼前2:11)。
《馬》使徒保羅以真信徒顧念天上的事的態度作一對比。
本書信寫成時,腓立比是羅馬的一個駐防城(徒一六12)。腓立比人是羅馬公民,享有羅馬政府的保護和公民的權利。但他們也是本地政府的公民。在這背景下,使徒保羅提醒信徒說,他們是天上的國民。莫法特翻譯爲:“但我們是天國的駐防城。”
這並不是說基督徒不是地上國家的公民。別的經文清楚指出我們要順服政府,因爲他們是神所立的(羅一三1-7)。信徒實在應在所有事情上順服政府,只要並不是主所禁止的便是了。腓立比信徒應順從本地的長官,也要順從羅馬的君王。因此,信徒對地上的政府有義務,但他們先要忠於天上的主。
我們不單是天上的國民,並且等候救主從天降臨!等候(在原文中)是一個強烈的用語,用以表示急切地期待一些相信是迫切的事情。字面義是引頸張望,急切地期望能聽見或看見一些東西。
3:21 他要按著那能叫萬有歸服自己的大能,將我們這卑賤的身體改變形狀,和他自己榮耀的身體相似。
《新》歸服自己的大能:基督現今擁有的大能是普世性與絕對性的(見太28:18;林前15:27;弗1:20-22),這大能是祂藉著自己順服至死(見2:8)贏得,且在祂復活與升天中得到的。
《新》我們這卑賤的身體:因罪的緣故以致服在軟弱、敗壞,與死亡之下(見羅8:10、20-23;林前15:42-44)。
《新》改變形狀:在復活時藉著聖靈得以改變(見羅8:11;林前6:14;15:50-53)。
《新》和他自己榮耀的身體相似:見羅8:29;約壹3:2。基督是「初熟的果子」,祂已得著復活的身體,信徒將來在復活時,即「莊稼收成」時,也會得著(見林前15:20、49)。這復活的身體是「屬靈的」,即靠聖靈的大能變成的(見林前15:44、46)。
《馬》主耶穌從天降臨的時候,要改變我們的身體。人的身體本身並沒有什麽卑下或邪惡的地方。邪惡在於被錯誤地使用。
但那是一個卑賤的身體,一個羞辱的身體。這身體難免會有皺紋、疤痕、衰老、痛苦、疾病和死亡,也限制和束縛我們!
主將要改變這身體,使成爲榮耀的身體。這句話極限的含意我們不知道。但這身體不再有腐朽或死亡,不再受時間或天然的障礙所限制。那是一個實在的身體,但卻完全合適天上的環境。那將會好像主耶穌復活的身體。
這並不表示我們的外表會完全一樣!耶穌復活後,仍被門徒認出來,毫無疑問,每個人在永恆裏也會有獨特的身體特徵。
本段也不是說我們在神的屬性方面會像主耶穌。我們永遠不會全知或全能;我們也不會同一時間存在於所有地方。
但我們會在道德上像主耶穌。我們將要永遠脫離罪。本段不足以滿足我們的好奇心,但卻足以提供安慰和燃點希望。
祂要按著那能叫萬有歸服自己的大能。主用以改變我們身體的大能,稍後會用來叫萬有歸服祂自己。祂“能拯救”(來七25),“能搭救”(來二18),“能保守”(猶24)。在本節中,我們知道祂能叫……歸服。“這神永永遠遠爲我們的神,祂必作我們引路的,直到死時。”(詩四八14)。
---------------------------------------------------------------------------------------------
<聖經靈修版/網路>
我還有話說——對信仰,保羅竟有這麼多話說,我有時就怕得不敢和人討論……
3:1 保羅好像一位真理的守護者,跟這些信徒回顧信仰的基要道理。聖經在道德和神學上保護著我們。無論我們私下閱讀或在教會公開誦讀時,聖經都提醒我們需要有正確的思想、態度和行為。
甚麼人厲害到要被稱為“犬類”、“作惡的”?你說,今天也有啊,是……
3:2-3 保羅提到的“犬類”、“作惡的”,大概是指極端猶太化的信徒,因為他們錯誤地認為外邦人必須遵守舊約的律法,特別是割禮,才能得救。他們大部分懷著宗教的驕傲,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去遵守律法,因此他們不相信靠自己的努力不能走近救恩之門。
保羅批評這些極端猶太化的信徒,按著舊的觀念來看基督信仰,以為使人成為信徒的,是他們的行為(行割禮),而非基督白白的恩典。但信徒的行為乃是信心的結果,並非先決條件。初期教會領袖早在十一年前的耶路撒冷會議中,已確定了這個真理(參徒15:1-29)。今天,誰是極端的“猶太信徒”?就是那些說人必須在單純的信心上加上甚麼東西的人。但是,在基督藉信心所賜的救恩上,沒有人可以再添上甚麼。
我望向這一班信徒,為何人人皆稱為神而忙?我神所喜悅的就是這樣?
3:2-3 我們很容易強調外在的宗教行為,而忽視內在的信心,但神看重我們的內心過於一切。所以,不要從人的責任或所做的工來判斷其屬靈的程度,你也不要以為拚命地為神工作便可令祂滿意。神會鑒察你為祂所做的一切,除非你對祂白白的救恩產生愛的回應,你不會得到賞賜。
是啊,保羅和神建立關係可不是靠賴他那優越的背景;我看我自己,我和神……
3:4-6 乍看保羅好像在吹噓自己的成就,但細看卻剛好相反,其實他在說人的成就不管有多大,都無法在神面前賺取個人的得救和永恆的生命。保羅有很多驕人的條件,如教養、國籍、家庭背景、繼承權、正統信仰、行為和道德等(參徒22:1-21;林後11:7-33;加1:13-14)。但他歸信基督(參徒9:1-22),並非由於這些東西,卻是單靠基督的恩典。他也不以善行來取悅神,因為哪怕再光榮的條件,在神至聖的標準下,仍有缺陷。你與神建立關係,是否也依賴自己的家庭背景、教會背景、或自己的好行為?履歷、成就或聲望,均不能換取救恩,救恩只有藉著在基督裡的信心而得。
是便雅憫人,是法利賽人,都很普通嘛,有何值得特別提出的地方?
3:5 保羅屬於便雅憫支派,這支派在猶太人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以色列的第一個王掃羅,就是出自這個支派的(參撒上10:20-24)。惟有便雅憫和猶大兩支派在被擄後能歸回以色列(參拉4:1)。保羅也是一個法利賽人——一個非常熱心的猶太人群體,嚴謹地遵守摩西的律法和附加的種種規條。猶太讀者對保羅這些背景自會肅然起敬。
有時候想想,其實保羅並不一定要迫害基督的,這與他有何益處?
3:6 保羅是一個熱心的猶太領袖,為甚麼他要迫害教會呢?他與其他宗教領袖一樣,認為基督教是異端,是褻瀆神的。因為耶穌與他所期望的彌賽亞不同,他就認定耶穌的話都是虛假的、邪惡的。再加上他看到基督教在政治上威脅、危害到猶太人與羅馬當局的和諧關係,當時這關係已相當脆弱了。
你猜,保羅看為有益的會是甚麼?你又猜,這會不會也是你所看為有益的呢?
3:7 保羅所說“有益的”是指上述的條件、名譽和成就,這些方面他都比那些猶太領袖強;不過保羅指出,他們以自己的身分和成就為榮的想法是錯誤的。我們要小心,不要過分看重以往的成就,以致破壞你與基督的關係。
以認識我主耶穌為至寶——如大鐘,敲響我的心扉……
3:8 保羅回顧他過去所做的一切,然後斷言與認識基督相比,都是“有損的”。這真是一個意味深長的價值觀:一個人與基督的關係,比任何東西都重要。認識基督是我們的最終目標。請看看你的價值觀,你與基督的關係,是不是最重要的呢?假若你本末倒置了,你將如何重新調整?
得以稱義是因著……
3:9 不論是嚴守律法、苦待己身、操練敬虔或是強制禁慾等,都不能使我們與神有正確的關係,只有藉信靠神,接受祂所賜的義袍才能得以稱義(參林後5:21)。
要像保羅放棄所有,也許你會說怎可能,但一點點,總有吧?還是你愛世界多於一切?
3:10 保羅為了認識基督和祂復活的大能,放棄了一切——家庭、友誼和自由。我們也能認識這知識和能力,但要充分地享受它就必須作出犧牲。你願意為了認識基督而放棄甚麼嗎?願意在每天繁忙的生活中撥若干分鐘來祈禱讀經嗎?你是否願意放棄朋友的讚譽,放棄某些計劃或娛樂?不管甚麼,為了認識基督,這一切的犧牲都是有價值的。
保羅信得那樣真,但他竟說“或者”,難道他不知道自己能否復活?
3:11 保羅寫:“或者我也得以從死裡復活”,不是他不肯定或懷疑自己能否復活,而是對見主的方式不確定:是被處決,還是老死?因為這是由神決定的,但他深信他自己必能復活。
不知道我們死後會……
3:11 如同基督在復活後被高舉一樣,有一天我們也能分享基督的榮耀(參啟22:1-7)。保羅雖然知道自己即將離世,但他對自己能復活充滿信心。
真羨慕保羅可以專心一致追求神?你只停在羨慕上,還是……
3:12-14 保羅說他的目標是要認識基督,學像基督,在心裡只有基督。他用全部精力朝這目標直奔,這是我們的一個好榜樣。我們不應讓任何東西干擾我們認識基督這目標。我們應像運動員,在受訓時專心致志,丟掉一切有害的、會轉移我們視線的東西,否則就不能成為有用的基督徒。試想想有甚麼阻礙著你效法基督呢?
忘記——甚麼?要努力啊!所要努力的又是甚麼?
3:13-14 保羅有理由忘記背後——他曾替用石頭打死司提反(第一位殉道的基督徒)的人看守外衣(參徒7:57-58)。我們也都做過一些感到羞恥的事,常常為現實與理想的不同而精神緊張。但是,因著我們的盼望在乎基督,就能拋開昔日的罪咎感,期待神幫助我們成長。所以,不要住在過去的日子中,反要專注現在你與神的關係,更多認識祂。要知道你已蒙赦免,可以過信心和順服的生活。因為你在基督裡已有盼望,你可以期待過一個更圓滿、更有意義的人生。
完全,可以嗎?人可以嗎?保羅所說的完全……
3:15-16 過完全的基督徒生活並不容易,有時會叫我們精疲力盡、灰心失望,我們或許覺得距完美很遠,永不能以自己的生活討神喜悅。保羅所說的“完全”(3:12)是指成熟、完整,並非在每個細節上都完美無瑕。成熟的人一定會在聖靈的引領下不斷勇往真前,因他知道基督必啟示祂的真理,並補滿我們的不足,使我們能達至理想。基督的應許並不是我們不努力去做的藉口,而是對那些走入絕境的人的釋放和保證。
到了甚麼地步,就怎麼行,你是這樣的嗎?
3:16 成熟的基督徒會本著已領受的教導行事。我們常以有許多東西要學為藉口,在這裡,保羅教訓我們明白多少真理就活出多少真理。我們不要無止境地尋索真理,而忽略了行道。
保羅有如斯勇氣要人效法他,若要人效法我,那……
3:17 保羅要求腓立比信徒效法他,以他為榜樣,以至與基督相似。這當然不是說要他們做保羅所做過的每一件事,保羅也說自己並不完全(3:12)。但他以效法基督為自己生命的中心,是值得效法的。可能當時福音書並未完成,保羅不能叫他們從聖經中得知基督的樣式,所以要求他們效法他。保羅能夠叫別人效法他,是他品德的明證。你敢不敢如此做?如果初信者效法你,他們將成為甚麼樣的基督徒?
保羅所批評的是一些甚麼人?你不會也是其中一員吧……
3:17-21 保羅不單批評極端的猶太信徒(參3:2-3註釋),也抨擊自我放縱的信徒。他們自稱為基督徒,卻不照著基督作僕人和自我犧牲的樣式生活。他們只顧滿足自己的慾望,不理他人的需要。在基督裡得自由不等於可以自私自利,相反應當爭取每個服事別人的機會,盡自己所能做到最好。
天國的國民,有甚麼特別?
3:20 腓立比是羅馬的殖民地,當地居民所享有的權利與羅馬公民所享有的完全一樣。我們基督徒有一天也可以享有天國居民所擁有的權利,這都是因我們屬於基督。所以我們不要被今生所纏繞,以免在基督回來時愧見主面。
卑賤的身體,將來的模樣……
3:21 “卑賤的身體”並不表示對肉身的輕看,而是與將來我們復活的身體相比,那復活的身體好像基督復活的身體一樣榮耀,使活在痛苦、肉身限制和缺陷之中的人們有一個極美好的復活盼望(有關我們榮耀之身體,請參林前15:35-49;林後5:1-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