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80:1 領約瑟如領羊群之以色列的牧者啊,求你留心聽!坐在二基路伯上的啊,求你發出光來!
《新》見74:1;77:20;78:52、71-72;79:13中牧人與羊群這個主題。
《新》求你發出光來:求祢再度彰顯榮耀,如在曠野旅途中那樣(見出24:16-17;40:34-35),但如今特別藉著祢新的拯救作為來彰顯(見102:15-16;出14:4、17-18;民14:22;賽40:5;44:23;60:1-2)。
《啟》這是一篇為國祈禱詩,國土為敵人侵入,求神拯救。寫詩背景為北國已亡於亞述(王下17:1-6),其人民多有逃來南國。故在殿中祈禱時,北國的人民(由以法蓮、便雅憫、瑪拿西為代表)也參加(2節)。一同求神赦罪,復興民族。
全詩分5段。3、7、19節為副歌:1.求神像當年在曠野一樣領導其民(1-3節);2.哀訴受神刑罰的苦痛(4-7節);3.用葡萄樹的比喻說明國家過去和現在的處境(8-16節);4.求神復興以色列國(17-19節)。
《啟》約瑟:指北國,因北國兩個大支派以法蓮和瑪拿西都從約瑟而出。本篇雖為全民的祈禱,但重心顯然放在為北國祈禱上。
《啟》坐在二基路伯上的:指神。約櫃之上置有兩個基路伯,是神的座位(撒下6:2)。
《馬》1~3:詩人向以色列的牧者發出懇求;神被稱為以色列牧者,曾出現在雅各給約瑟的祝福裏——“以色列的牧者,以色列的磐石。”(創四九24)祂帶領約瑟如領羊群離開埃及,進入迦南。祂在榮耀的雲彩裏,坐在遮蓋至聖所之施恩座的二基路伯上。但這時祂似乎已經離棄以色列,聖所已經被毀,因此詩人向祂禱告,祈求祂在以法蓮、便雅憫、瑪拿西前面以憐憫和恩慈發出光來。當哥轄人扛抬約櫃的時候,在前領着隊伍的就是上述三個支派。他們代表所有的以色列人。他們極渴望神施展祂的大能(也許我們說是“伸展祂的肌肉”),到來拯救他們。他們求神把他們從被擄之地復興起來。只要耶和華神的臉以憐憫光照他們,他們就得著蒙拯救的確據。
80:2 在以法蓮、便雅憫、瑪拿西前面施展你的大能,來救我們。
《新》在以法蓮、便雅憫、瑪拿西前面:求祢向列國進軍,如同從西奈山進到應許之地時,與祢的軍隊一同行軍那樣(在那次行軍時,約櫃行在這三支派的軍隊之前;見民10:21-24)。
《新》施展:(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興起」)見7:6註釋。
《啟》以色列王國在所羅門死後分裂為二。猶大與西緬成為猶大國,其餘十個支派構成北國以色列。便雅憫屬北國,但其地與耶路撒冷接壤,故有部分土地在南國勢力下(以後仍稱南國,不在失落的十支派之內)。此處以三支派代表整個北國。會眾求神像當日領以民入迦南一樣,率領北國向敵人進軍。
80:3 神啊,求你使我們回轉(或譯:復興),使你的臉發光,我們便要得救!
《新》使你的臉發光:見80:7、19;對祭司祝福語的一個回應(見民6:25;又見4:6;13:1等註釋)。
80:4 耶和華萬軍之 神啊,你向你百姓的禱告發怒,要到幾時呢?
《新》4~7:因耶和華嚴懲祂的百姓而哀歌。
《啟》向你百姓的禱告發怒:指不聽他們的祈求。
《馬》4~7:以色列人與耶和華萬軍之神(耶和華以羅欣撒俄巴)之間產生一種大得可怕的距離。祂不但因他們的罪,更因他們的禱告而發怒。祂以眼淚當食物給他們吃,又多量出眼淚給他們喝。祂使他們成為鄰邦……紛爭衝突的緣由,他們也在仇敵中成為被作弄的笑柄。解決方法只有一個——就是萬軍之神(以羅欣撒俄巴)以恩典和救恩看顧他們。
80:5 你以眼淚當食物給他們吃,又多量出眼淚給他們喝。
《新》神現在將淚水給他們當飲食,而不是賜「大能者的食物」和磐石中湧出來的水(見78:20、25)。
《啟》當年在曠野以民有天上的糧吃和磐石出的水飲,現在以眼淚當食物和水,比喻苦痛成了生活極大的部分。
80:6 你使鄰邦因我們紛爭;我們的仇敵彼此戲笑。
80:7 萬軍之 神啊,求你使我們回轉,使你的臉發光,我們便要得救!
--------------------------------------------------------------------------------------------
<聖經靈修版/網路>
80:1 基路伯是滿有能力的天使。
原來人信神後也是要不斷“回轉”的……
80:3,7,19 作者三次向神呼求﹕“求你使我們回轉”。人在回轉之前必須悔改,脫離罪惡。人的悔改包括謙卑自己,歸向神,求赦免。當我們歸向神的時候,神要幫助我們更加看清自己,包括自己的罪。我們看見了自己的罪,就必須不斷地悔改。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恢復和保持同神的團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