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1:19 我親愛的弟兄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但你們各人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
《馬》19上:本章經文的餘下部分,實際地教導我們怎樣活出在萬物中作初熟果子的身分。經文闡述了實際的義行,是一切因真道而得重生的人所應有的。我們知道,神用真道生了我們,是要我們將真道表明出來。“因此”,現在就讓我們執行這任務。
我們應快快的聽。這是一個不尋常的命令,可說是帶了點幽默感。這就像說:“趕快,聽著!”意思就是,我們應準備好去聽神的話,並一切合乎神的勸告和責備。我們應樂於接受聖靈的教導。
我們應慢慢的說。雅各對說話的注意,叫人感到驚訝!他提醒我們,在說話方面要謹慎。事實上,連大自然也這樣教訓我們。很久以前,伊比德圖已覺察到:“大自然給人一張嘴巴,兩個耳朵;這樣,我們聆聽別人的條件就會雙倍於我們說話的條件。”所羅門應會極之同意雅各的見解。他曾說:“謹守囗的,得保生命;大張嘴的,必致敗亡。”(箴一三3)他又說:“多言多語難免有過,禁止嘴唇是有智慧。”(箴一○19)喋喋不休的人,難免會有過失。
《馬》19下~20:我們應慢慢的動怒。脾氣暴躁的人,不能成就神希望祂兒女所擁有的義。發脾氣的信徒,令人對基督信仰產生錯誤的印象。
“不輕易發怒的,勝過勇士;治服己心的,強如取城。”(箴一六32)這話畢竟是真實的。
1:20 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 神的義。
1:21 所以,你們要脫去一切的污穢和盈餘的邪惡,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栽種的道,就是能救你們靈魂的道。
《新》道:即神的道。
《馬》另一個表明自己是萬物中初熟果子的方法,就是脫去一切的污穢和盈餘的邪惡。雅各將這些缺點比喻為染污了的衣服,是要一次過除掉的。
污穢包括各方面的不潔──屬靈的、頭腦上的,或身體方面的。至於盈餘的邪惡,可以指我們仍未除掉在信主前的各種惡行。也可指那些從我們的生命中溢出、影響到他人生命的罪惡。又或是指極大的惡;雅各所說的,並非從量方面來看,而是指罪惡本身極為惡劣的本質。無論如何,整體的含意是清晰的。要領受神話語的真理,我們必須在德行上是清潔的。
領受真理的另一條件,就是存溫柔的心。只閱讀聖經而不肯領受其中教訓,情況絕非罕有。我們可以單從學術的角度來研究聖經而全不受感。我們的驕傲、頑梗和罪惡,使我們不肯接受又不肯回應。只有在靈裏順服和謙卑的人,才可以從聖經獲得最大的裨益。“他必按公平引領謙卑人,將他的道教訓他們。”(詩二五9)“……但我所看顧的就是虛心痛悔因我話而戰兢的人。”(賽六六2)
雅各將聖經形容為那所栽種的道,就是能救你們靈魂的道。即是說,基督徒重生時,神的道便儲存在他的生命中。英文聖經修訂本(RV)的注腳說明:“重生時所有的道。”這道能救你們靈魂。
在整個重生的過程中,聖經是神所運用的工具。祂用聖經來拯救人的靈魂,不但得以脫離罪的懲罰,也得以脫離罪的權勢。祂不但用聖經來拯救我們脫離永遠的定罪,也保守我們這一生不致被糟蹋。毫無疑問,雅各在本節所說的,正是拯救工作中在今世並不斷進行的部分。
1:22 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
《馬》單接受所栽種的道是不夠的;我們必須要遵守。單單擁有聖經,甚至只將聖經當作文學作品來閱讀,並不可取。
我們必須強烈地渴望神向我們說話,並毫不猶豫地願意照祂所說的去行。我們必須將聖經的話化作行動。我們必須在生命中活出聖經的道理。我們每次閱讀聖經,必須準備讓聖經來改變我們的生命。
如果我們聲稱熱愛神的道,甚至以聖經研究者自居,但只增加對道理的知識,卻沒有更加與主耶穌相似,就是自欺欺人了。在頭腦上不斷增加對聖經的知識,但卻不加以遵行,可以是一個陷阱,而不是祝福。
如果我們不斷學習所應遵行的,但卻不加以實踐,我們便會消沉、灰心、麻木。“知而不行,徒令消沉。”而且,我們要向神有所交待。最理想的態度,就是閱讀神的話,並深信不疑地遵守。
1:23 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
《馬》23~24:凡聽道但沒有在行為上改變的人,就像人每早晨對著鏡子匆匆一瞥,然後便完全忘了他所看見的。他雖然照過鏡子,但這行動對他毫無益處。
當然,我們的外表有部分是不能改變的。但至少我們會因這一看而謙卑下來!當鏡子告訴我們“要洗臉了”,或“剃鬍子吧”,或“把頭髮梳好”,或“刷一刷吧”,我們至少也應照著做。否則,鏡子對我們來說便毫無實際的益處了。
只是隨意翻閱聖經,或視讀經為責任,不讀不可,但完全沒有受聖經的影響,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我們從聖經中得知應如何生活,但隨即便忘記了,並且依然故我,好像自己已很完美似的。這種自滿會使我們的靈命停滯不前。
1:24 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
1:25 惟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並且時常如此,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在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
《新》全備…之律法:指基督教關於道德及倫理的教訓,都以舊約的道德律為基礎,均歸納在十誡之內(見詩19:7),但要靠耶穌基督才得以完全(見太5:17註釋)。
《新》自由:罪人是罪的奴僕(約8:34),基督徒卻相反,遵守道德律能使他喜樂自由地按神創造人的目的而活(見2:12)。
《啟》若以為單單聽了便夠,是自欺。鏡子照的是人的天然面目;用福音真道也就是“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來衡量自己,可以知道怎樣行才完全。舊約的道德教訓是以十誡為基礎的,基督使這教訓更全備。人若遵守,可以不再作罪的奴僕,恢復自由人的地位。
《馬》相反的例子,就是一個人詳細察看神的道,並習慣地加以實踐出來。他專心而又沉思的閱讀,在他生命中產生實際的果效。
對他來說,聖經是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其中的誡命並不是難守的。這些誡命的要求,正是他的新生命所熱衷的。他順從而行時,便發覺自己可以真正擺脫風尚習性和世俗論證的種種纏繞。真理使他自由。這就是從聖經得益者的寫照。
他不會忘記他從聖經所領受到的。相反,他致力在日常生活中活出聖經的教訓。他如孩童般單純地以順服的心為他的靈魂帶來無比的福氣。這人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
1:26 若有人自以為虔誠,卻不勒住他的舌頭,反欺哄自己的心,這人的虔誠是虛的。
《新》虔誠:指外表的宗教行為:如賙濟窮人、禁食,以及在公眾場合祈禱和崇拜。
《啟》虔誠:指外表上做給人看的敬虔姿態,例如禁食、站在十字路口上禱告、把經文盒繫在額上、故意作冗長的禱告等(太6:17)。要是沒有德行,與拜偶像一樣虛假(徒14:15)。
《馬》26~27:這裏將沒有用的(聖經新譯本)虔誠與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作一對比。虔誠是指與信仰相關的外在行為模式;是外在的表現,而不是內裏的精神。這是指透過敬拜與事奉來表達的信仰,而不是指所相信的教義。
若有人自以為虔誠,卻不勒住他的舌頭……這人的虔誠是虛的。他可能會奉行所有的宗教儀式,以致他看來是個十分虔誠的人。然而,他是在欺哄自己。神並不滿足於儀式;祂所重視的,是在生命中有實際的敬虔。
沒有勒住的舌頭,只是沒有用的虔誠的其中一個例子。但凡與基督信仰不一致的行為都是沒有價值的。有一個故事,主人翁是個外表虔誠、實際上卻是奸狡的雜貨店東主。他住在店鋪的樓上。每早晨他都會從樓上喊他的助手:
“張三!”
“是,老闆!”
“牛奶用水開稀了沒有?”
“已做好了!”
“替牛油著色了沒有?”
“已做好了!”
“咖啡裏調了菊苣根(咖啡代用品)沒有?”
“已做好了!”
“行了,上來參加早禱會吧!”
雅各說,這樣的虔誠是虛的(沒有用的)。
神所要求的,是實踐出來的虔誠,是對他人抱同情關懷的態度,並保守自己有聖潔的生活。那些探望有需要的孤兒寡婦,並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的人,雅各稱讚他們,並以他們為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的榜樣。
換句話說,新生命的實際外在表現,就是“待人以恩的行動,和分別為聖的生活方式”。金爾將這些德行形容為實踐出來的愛心和實踐出來的聖潔。
我們應該用下列的問題,來試驗自己的信心:我讀聖經的時候,是否帶著謙卑的態度,希望神藉此責備我、教導我、改變我?我是否渴望勒住自己的舌頭?我發脾氣後是否替自己找辯護的藉囗,還是希望能加以控制?當有人開始講下流的笑話時,我怎樣反應呢?對於那些沒有能力報答我的人,我會否善待他們?
1:27 在 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
《新》世俗:(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世界」)並非指自然界,而是指違背、偏離神的世人(見約壹2:15)。
《啟》世俗:指以自我作中心,追求金錢、名譽、地位和權力的生活;心裏頭沒有神,充滿罪惡。真正的虔誠應表現在善行和自潔上,用愛心來實行聖經的教訓(彌6:8;路10:25-37)。
---------------------------------------------------------------------------
<聖經靈修版/網路>
人們都喜歡說多過聽,雅各說出了另一種看法——
1:19 若我們說得太多,聽得太少,就表示我們與人交談時,覺得自己的見解比別人的更重要。雅各忠告我們要把這種溝通方式倒過來,留意自己說多少和聽多少。當別人和你交談時,他是否覺得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受到重視呢?
慢慢的動怒?那不就是可以發怒嗎?
1:19-20 這裡所說的怒氣,是指因自己受到傷害而爆發的憤怒。遇到不公義或罪惡的時候,我們應該憤怒,因有人受到傷害;但若是自己爭辯失敗,被人得罪或忽視,則不應動怒。因自私而引發的怒氣往往於事無補,對人無益。
聽道,我喜歡;行道,我願意。你問我聽了行了多少?嗯……
1:22-25 聽神的道很重要,不過遵行祂的道、去做神所說的更加重要。如何衡量我們讀經的效果呢?看看聖經對自己的思想行為有多少影響就知道!你有沒有把所學習到的付諸行動呢?
律法使人得到自由?不可能吧,是捆綁才真?……
1:25 “律法使人得自由”似乎很具爭議性,但神的律法指出我們裡面的罪,讓我們有機會求神寬恕(參羅7:7-8),使我們得著救恩,不再受罪的鉗制,享受真正的自由,過聖潔的生活。基督徒有自由去遵行神的旨意,卻不可以濫用自由、任意妄為(參彼前2:16)。
看顧患難中的人,想起來,我可有為神的緣故這樣做?
1:27 在一世紀時,孤兒寡婦沒有甚麼可以賴以為生,除非有親戚照顧,否則多數會淪落為乞丐、奴隸,或飽受飢餓煎熬。教會關心這些無依無靠的人,切實遵行了神的話語。當我們施與而不望回報時,就顯出甚麼叫服事人。
不沾染世俗,可以?可以!
1:27 要忠於神的道德和倫理的標準,而不是世上的標準,這樣就可以保守自己不受世俗污染。我們不該迎合以金錢、權力和享受為本的世俗價值觀,若沾染了這些思想,真正的信仰就蕩然無存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