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6:1 這事以後,耶穌渡過加利利海,就是提比哩亞海。
《新》1~15:除了耶穌的復活之外,餵飽五千人是惟一在四本福音書皆記載的神蹟。這神蹟顯明耶穌是人類需要的供應者,並為祂自稱為「生命的糧」之見證鋪路。
《新》提比哩亞海:可能是羅馬官方的名稱,此名來自提比哩亞城(由羅馬皇帝得名),此城約於主後二十年建成,因此這名字可能在耶穌的時代還未盛行。而加利利海則是通俗的名稱。
《馬》這事以後表示第五章的事件發生以後,已過了一段時間。我們不知道到底過了多久,但我們知道耶穌在這期間由耶路撒冷上到加利利海去了。耶穌渡過加利利海,大底是從西北岸到東北岸。加利利海亦即提比哩亞海,因為提比哩亞城就在西岸,是加利利省的首都,按羅馬皇帝提比哩亞命名。
6:2 有許多人因為看見他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蹟,就跟隨他。
《馬》2~3:有許多人跟隨祂,但不一定是因為相信祂是神的兒子,而是因為他們看見耶穌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蹟。基於神蹟的信心永不像只基於祂說話的信心那般討神喜悅。神的話從來不須神蹟來證明。神所說的都是真的,不可能有錯。祂的話該能令人滿足。第3節翻譯為「耶穌上了山」,所指的可能只是沿海的山區。
6:3 耶穌上了山,和門徒一同坐在那裏。
6:4 那時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
《啟》逾越節與無酵餅節同時,所記念的不只是以色列人逃脫埃及奴役,也誌念他們抵達迦南後首次吃到當地的糧食,從此不再降嗎哪(參書5:10-12)。耶穌在這時行神蹟,要人明白祂能賜永生的糧食。
《馬》約翰為何提到逾越節近了,原因不大清楚。一些人認為耶穌心裏可能正想著逾越節,便講了第五章中有關生命的真糧這篇奇妙的道。祂沒有在逾越節上耶路撒冷。約翰稱逾越節為猶太人的節期。當然,逾越節是舊約時代,神所親自制訂的,祂將這節期給猶太人,故此是猶太人的逾越節。但這句話可能指神已不再承認這是祂的節期,因為猶太人賀節,只為禮儀,並不是真心真意的。逾越節已失去其真正意義,已不再是耶和華的節期了。
6:5 耶穌舉目看見許多人來,就對腓力說:「我們從哪裏買餅叫這些人吃呢?」
《新》腓力:由於他來自附近的伯賽大(1:44),向他問這個問題是很恰當的。
《馬》耶穌看見這許多人,並不感到懊惱,也不認為他們會阻礙祂休息和與門徒相處的時間。祂第一樣想到的是要為他們預備點食物。故祂問腓力哪裏可以買到餅給眾人吃。主耶穌問這問題,並不是祂想要知道答案,而是為了教導各人。祂早已知道答案,而腓力卻不知。
6:6 (他說這話是要試驗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樣行。)
《啟》5節的問話只是一個試驗,耶穌對形勢有完全的把握。祂要門徒在此刻思念更高一層的精神糧食(參4:32)。
《馬》主將要教腓力寶貴的一課,試驗腓力的信心。耶穌自己原知道祂將要行神蹟,叫這許多的人吃飽。但腓力是否知道耶穌有能力這樣行呢?腓力的信心大還是小呢?
6:7 腓力回答說:「就是二十兩銀子的餅,叫他們各人吃一點也是不夠的。」
《啟》二十兩銀子均為當時一個工人大半年的工資。即令有這麼多錢,也不夠那許多人吃飽。腓力的回答毫無信心,他在這種試驗中悲慘地失敗了。
《馬》明顯地,腓力沒有多大的信心,他很快的算了算,知道就是二十兩銀子的餅也是不夠叫眾人吃一點。雖然我們不知道當日二十兩銀子能買多少餅,但數目一定不少。當時一兩銀子就是一個工人十天的工錢。
6:8 有一個門徒,就是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得烈,對耶穌說:
《馬》8~9:安得烈是西門彼得的兄弟,他們在伯賽大附近,加利利沿海一帶居住。安得烈也認為要餵飽這一群人實在不易。他見有一個孩童,帶著五個大麥餅、兩條魚,但若要給這許多的人吃,這些只是微不足道。這孩童有的不多,但他願意將所有的都交給主耶穌;結果四福音書中,每卷也有記載他這慷慨的行為。他做的雖然不多,但「只要神在其中,少也變得多。」這孩童已為舉世所知曉。
6:9 「在這裏有一個孩童,帶著五個大麥餅、兩條魚,只是分給這許多人還算甚麼呢?」
《新》大麥餅:廉價的麵包,窮人吃的食物。
《啟》孩童:希臘原文paidarion可指男童或女童,常用來指小奴。
《啟》大麥餅:為貧苦人家的食品。
《啟》魚:原文為opsarion,指魚乾或醃魚,用作吃麥餅的調味食品。
6:10 耶穌說:「你們叫眾人坐下。」原來那地方的草多,眾人就坐下,數目約有五千。
《新》數目約有五千:這是男人的數目;女人和孩童未包括在內(太14:21)。
《馬》主耶穌叫眾人坐下(實際上是躺下),祂來供應他們的需要。祂選擇了草多的地方,在那裏草多的地方實不易找到,但主體恤群眾,希望他們在一乾淨、舒適的環境進食。
據記載,那裏有數千人(希臘文指男人),還未計算婦人和孩子。五千這個數目是要顯出神蹟如何偉大。
6:11 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就分給那坐著的人;分魚也是這樣,都隨著他們所要的。
《啟》耶穌把餅與魚“分給”眾人,祂是那賜糧食給人類的主。
《馬》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主在分派食物之前也這樣做,我們進食前也應該感謝神,毋須猶豫。然後主將食物分給門徒。這裏,我們見到主沒有自己做完全部事情,祂求其他人也參與服侍。有話說:「你盡你所能,我也盡我所能,主完成我們所不能的。」
當主將餅分給門徒時,餅神奇的變多了。神蹟發生的確實時間沒有記載下來,但我們知道那五塊餅和兩條小魚在主的手中奇妙地變得足夠這許多人吃飽。門徒四周將餅和魚分給那坐著的人,並沒有欠缺。聖經清楚的指明門徒分魚給他們,都隨著他們所要的。
譚姆士提醒我們,這故事描繪了以下的幾樣:
一,敗壞的世界;二,無能力的門徒;三,完美的救主。這神蹟是真正的創造。一個普通人絕不能單用五塊餅和兩尾小魚,就能變出足令這許多的人吃飽的東西。這句話說得好:「主祝謝時還是春分,擘餅時已到收割的季節了。」而另一句話也說得對:「沒有祝謝的餅也是沒有變多的餅。」
6:12 他們吃飽了,耶穌對門徒說:「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免得有糟蹋的。」
《啟》這是四本福音書中唯一的地方,說明收拾零碎的理由:免得有糟蹋。我們應愛惜神為人的生活預備的一切,不可有奢侈與浪費。主基督在《啟示錄》中警告世人,末世會有侈糜之風,要信徒警惕(啟6:6)。
《馬》這是一個美麗的舉動。若耶穌只是凡人,祂便不會費神理會那些剩下的零碎。任何一個人若能餵飽五千人,也不會理會那些多餘的碎屑。但耶穌是神,而神是不會浪費自己的厚賜的。耶穌並不希望我們糟蹋祂所賜給我們這些寶貴的東西,所以祂指示門徒收拾起剩下的零碎,免得有糟蹋的。
很多人想抹煞這件神蹟,聲稱群眾見那小孩交出五餅二魚給主,察覺自己的自私,就決定也拿出他們的食物與他人分享。於是,人人皆有食物。但這解釋與事實並不相符,下一節自有分曉。
6:13 他們便將那五個大麥餅的零碎,就是眾人吃了剩下的,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
《新》剩下…十二個籃子:可見供應十分豐富。
《馬》眾人吃飽了剩下的餅碎竟裝滿十二個籃子。若各人只是自備食物,並不可能收集到如此多的餅碎。人的解釋只顯得荒謬無稽。此事只有一個解釋,就是耶穌行了一個偉大的神蹟。
6:14 眾人看見耶穌所行的神蹟,就說:「這真是那要到世間來的先知!」
《新》神蹟:這個神奇的兆頭使人看見人子,並祂所賜永生的糧食(6:27),但他們是想到那先知,就是申18:15所提到將要像摩西一樣的那先知(見1:21及註釋)。神藉著摩西供應曠野中的以色列人食物和水,而他們以為那位先知所作的不會比此更多。
《馬》眾人都知這是個神蹟。他們若只吃所帶來的食物,事情不會這樣發生。事實上,他們知道這真是一個神蹟,並願意承認耶穌就是那要到世間來的先知。他們從舊約中知道有位先知將要來到。他們期望祂從羅馬帝國的統治下釋放他們。他們所等待的是一位地上的君王,但他們的信心不真。他們不願意承認耶穌就是神的兒子,並認罪、接受祂為救主。
-----------------------------------------------------------------
<聖經靈修版/網路>
耶穌明知不可能找到答案,為何仍要問腓力?
6:5 假使有人知道在哪裡可找到食物,那人必定是腓力,因他是從十四公里以外的伯賽大來的(1:44)。耶穌在試驗他,希望加強他的信心。祂要求一個明知是不存在的人為解決辦法,其實是要藉著將要行的神蹟,顯出祂的大能和奇妙的作為。
你如何看你手所要做的事?其成功與否是基於你的能力嗎?
6:5-7 耶穌問腓力在哪裡可以買到那麼多的餅,腓力便開始估計所需要的費用。耶穌要教導他,金錢不是最重要的。我們假定某些事情可能或不可能發生時,便限制了神在我們生命中的工作。神是否交託你一些職責,而你卻認為是不能完成的工作呢?不要憑自己的估計而不肯接受那些職責,神的作為非常奇妙,要相信祂會供應你一切所需用的。
你擁有很多?很少?這都不重要;你可知道神看重甚麼?
6:8-9 這裡,門徒與那小孩子成了強烈的對比,門徒顯然比那孩子擁有更多東西,但因為他們認為那這並不足夠,就甚麼也沒有拿出來;那小孩縱使擁有的甚少,卻把一切都奉上,就帶來全然不同的結果。假若我們甚麼也不獻給神,祂就無物可用,但如果我們能獻上哪怕是極少的東西,祂也能用來成就大事。
我人微言輕,我不配事奉神,你想我們的神是這樣看的嗎?
6:8-9 耶穌往往通過人去施行神蹟。這裡,祂取了小孩所奉上的去成就一個福音書中最特別的神蹟。服事神不會受年齡限制。不要以為自己太年輕或太年老而不能服事祂。
我把所有的都交給了主,我還剩下甚麼?你看,那剩下的夠多吧……
6:13 剩下的零碎也有意思:神充充足足地賜予我們。祂使用我們所交出的一切,包括時間、才能、資源,然後加倍賜福,超過我們所想所求。只要你踏出第一步,擺上自己,祂會讓你知道自己可以為神的國成就多大的事。
6:14 這“先知”是指摩西預言的那一位(參申18: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