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8:1 於是各人都回家去了;耶穌卻往橄欖山去,
《新》1~11:這段故事可能不屬於原本的約翰福音。幾乎所有重要早期抄本都沒有這一段,即使有這段,有些也是記載在其他地方(如在路21:38之後)。但這故事可能是真的。
《新》這一節顯明這個故事原本是附於另一段記載之後,因為7:45-52所述的公會會議,耶穌並不在場。
8:2 清早又回到殿裏。眾百姓都到他那裏去,他就坐下,教訓他們。
《馬》橄欖山離聖殿不遠,主耶穌在清早,從橄欖山下來,經過汲淪谷,再上城,回到殿裏。眾百姓都到祂那裏去,祂就坐下,教訓他們。
8:3 文士和法利賽人帶著一個行淫時被拿的婦人來,叫她站在當中,
《新》一個行淫時被拿的婦人:這種罪不可能只有一個人犯,因此問題是:為甚麼只有一個犯罪的人被帶來?這件事是故意設計來陷害耶穌的(8:6),而那個男人卻獲得安排可以逃脫。那些控告女人的人,一定是想故意羞辱她,他們其實可以把她先扣在一處,然後才向耶穌質詢。
《啟》3~11:猶太人的領袖故意把可以自己處理的事帶到耶穌面前來。這件案子有人證,又是當場捉獲,照猶太人法律(利20:10;申22:22),這女子行了淫亂可以用石頭打死。他們要看耶穌怎樣處理。照祂平常愛人的教訓寬恕這女人呢,抑或是遵守摩西的律法讓女人給石頭打死呢?祂若寬恕,便破壞了律法;祂若依從律法,便違反了祂自己來召罪人的原則。智慧的耶穌不但叫想得著告祂把柄的人放棄控告(9節),也給了那女人自新的機會(11節)。
《馬》文士(就是那些抄寫及講解聖經的人)和法利賽人一夥,希望能用詭計,引主耶穌講錯話,以便用來控告祂。他們帶著一個行淫時被拿的婦人來,叫她站在當中,也許面對著耶穌。
8:4 就對耶穌說:「夫子,這婦人是正行淫之時被拿的。
《新》正行淫之時:表面上看似犯罪的環境,並不足以成為證據,因為猶太人的律法規定要有看見罪行的目擊證人。
《馬》他們就指證這婦人行淫。這婦人在行淫時被拿,證據確鑿,無可推諉。但男的在那裏呢?當時,行淫的婦人被拿,受懲罰,但一同犯罪的男人,卻常可逍遙法外。
8:5 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們把這樣的婦人用石頭打死。你說該把她怎麼樣呢?」
《新》把這樣的婦人用石頭打死:他們把律法更改了一點。除非那婦人是一個訂了婚的處女,否則行刑的方式並沒有明文規定(申22:23-24)。而且律法要求把犯罪的兩個人都處死(利20:10;申22:22),不只是女人。
《馬》這詭計非常明顯,他們希望見主耶穌違背摩西的律法,若成功,就能叫眾人對抗耶穌。他們提醒祂,摩西在律法上吩咐,一個人若在行淫時被拿,就該用石頭打死他。他們心懷鬼胎,當然希望主耶穌不表贊同。故此,這些人就前來問主該把婦人如何處置?他們認為,在公義和摩西律法之下,都應該懲罰她,以一警百。達秘寫道:
人墮落敗壞了的心腸就是這樣的。他若找著一個人比自己更壞,就倍感安慰、泰然自若,以為別人所犯的罪比他更大,他就能饒過自己。在嚴厲地指責、控訴別人的同時,他就能忘記自己的惡,在罪惡中洋洋得意。
8:6 他們說這話,乃試探耶穌,要得著告他的把柄。耶穌卻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
《新》他們說這話,乃試探耶穌:羅馬人不容許猶太人執行死刑(18:31),因此如果耶穌說要用石頭打死她,就可能與羅馬掌權者起衝突。但如果祂說不用石頭打死她,人就可以指控說祂不支持猶太人的律法。
《新》在地上畫字:我們只能夠忖測耶穌在地上寫些甚麼。
《馬》他們沒有罪名指控耶穌,故想堆砌一個告祂的把柄。他們知道如果耶穌放那婦人走,就是與摩西的律法為敵,能藉此控告祂的不義。但耶穌若責備婦人,定她死罪,他們就能利用這機會說祂是羅馬政府的敵人,又能顯出祂的鐵石心腸。但耶穌卻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我們無法知道祂在地上寫些什麼,有些人自以為知道,且滿有信心,但事實是聖經沒有讓我們知道。
8:7 他們還是不住地問他,耶穌就直起腰來,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
《新》誰是沒有罪的:這句話是泛指一般的罪,意思是「沒有犯過任何罪」,而不是「沒有犯過這件罪」。
《新》可以先拿:耶穌的答案使他們知難而退。既然祂提到可以拿石頭打那女人,就沒有人能控告祂不支持律法。但祂卻定出拿石頭打那女人的資格,從而阻止了任何人的行動。
《馬》猶太人感到不滿,不住的問耶穌,叫祂說話。耶穌指出律法上的懲罰一定要執行,但執行的人必須是無罪的。這麼一來,主仍守著摩西的律法,祂沒有說過婦人該放走,不受律法的刑罰。祂所做的,是要顯出這群人當中,人人都有犯罪。若要定斷別人,自己一定要無罪。很多人用這節來放縱罪過,以為自己不會再受責備,因為每個人都曾犯錯。但事實並不如此,這節不但沒有縱容罪過,反而連那些犯罪,沒被揭發的人,都一併定罪了。
8:8 於是又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
《馬》救主又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本章是文獻中唯一記載耶穌有寫過什麼的地方,但所寫的早已隨塵土飄揚散盡了。
8:9 他們聽見這話,就從老到少,一個一個地都出去了,只剩下耶穌一人,還有那婦人仍然站在當中。
《新》從老到少:年紀老的人最先了解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但所有的人若不是受到良心責備,就是害怕,最後只有耶穌和那婦人留下。
《新》一個一個地都出去了:因為他們皆非「沒有罪」(8:7)。
《馬》那些前來指控婦人的人,都受良心責備(和合本沒有此句),知道自己也有罪。他們無話可說,就一個一個地走了。他們從老到少都是有罪的。只剩下耶穌一人,和仍在附近站著的婦人。
8:10 耶穌就直起腰來,對她說:「婦人,那些人在哪裏呢?沒有人定你的罪嗎?」
《新》婦人:並非一種嚴厲的稱呼(參19:26這稱呼的用法)。
《馬》滿有恩典奇妙的主耶穌,對婦人指出所有前來指控她的人都走了,去得渺無蹤影,整群人中沒有一個留下,有膽量來指責她。
8:11 她說:「主啊,沒有。」耶穌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
《新》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耶穌並沒有縱容那婦人所作的事。
《馬》婦人所說的主,即先生的意思。她說的話意思是:「先生,沒有。」主仁慈和藹的答道:「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在判罪的事上,主耶穌並沒有僭越公民的權利,定人罪的權在羅馬政府,耶穌並不干預。祂不赦免,也不定婦人的罪,那不是祂的責任。但祂警告婦人,叫她不要再犯罪了。
在約翰福音第一章,我們知道耶穌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這就是一例,主說:「我也不定你的罪。」我們見到祂的恩典。「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我們聽到真理的話。主不是說:「去吧!以後儘量少犯罪了。」耶穌基督是神,祂要求的是絕對的完美,不能容許些毫罪惡,故在婦人面前,也向她表明神完美的要求。
-----------------------------------------------------------------------
<聖經靈修版/網路>
通姦不是要處罰兩人的嗎?何竟只罰一個?是那些領袖辦事不力,或別有用意?
8:3-6 這個女人在通姦時被捉拿,但猶太領袖只帶她而沒把那男人同時帶來,已經罔顧律法了,因律法指定應用石頭把雙方打死(參利20:10;申22:22)。這些領袖其實是利用這個女人,使耶穌落入他們的圈套。假若耶穌說,不應用石頭打死這個婦人,他們就指控祂不遵守摩西的律法;假若祂叫眾人處決她,他們就能向羅馬人告發,因羅馬人不容許猶太人私自用刑(18:31)。
人只執意要定那女人的罪,沒有憐憫,沒有愛心;我們判斷別人時所抱的態度又是……
8:7 這話對判斷他人而言,是很重要的。耶穌說用石頭打,猶太人不能指控祂違反法律;祂又提出只有無罪的人才可先拿石頭打她,從而強調憐憫和寬恕的重要。當別人犯錯被捉拿,你是否很快便下判斷?我們這樣做,就像表示自己從沒犯罪一樣。只有神才能審判人,我們只有表示愛人和寬恕人,而不是定人的罪。
每個人都悄悄地溜走了,其實我也知道為甚麼,若我在其中,我……
8:9 耶穌說:“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當時,領袖們從老到少都靜靜地溜走了。很明顯,年長的比年少的更能察覺自己的罪。年紀和閱歷常會影響一個人自以為義的心態,但無論你是甚麼年紀,都要坦誠地面對自己的生命,認清自己的罪性,並要儘量去幫助別人,而不是傷害別人。
從此不要再犯罪?不可能——耶穌這樣說即是可能的,你說你為何不可能做到?
8:11 這個婦人被指控犯姦淫,耶穌沒有定她的罪,但也沒有縱容她犯罪,祂叫她回去,從此不要再犯罪。耶穌隨時寬恕你生命中任何的罪,但認罪和悔改是代表心靈上的改變,透過神的幫助,我們可以得到耶穌的寬恕,停止犯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