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18:15 西門彼得跟著耶穌,還有一個門徒跟著。那門徒是大祭司所認識的,他就同耶穌進了大祭司的院子。
《新》還有一個門徒:可能是約翰自己。
《新》是大祭司所認識的:所指的並非泛泛之交;因他能夠進入大祭司的屋子,還帶著彼得進去。
《啟》大祭司所認識的那個門徒,很可能就是20:2說的“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也就是寫本書的使徒約翰自己(21:20、24)。據傳統說,約翰幫父親西庇太捕魚時,送魚到過大祭司的院子,所以那裏的人認識他,能讓他帶彼得進去。
《馬》聖經學者大多相信那另一個門徒,就是約翰,只因他心存謙卑,又見彼得飲恨的失敗,才不自述其名。我們不知道約翰如何認識了大祭司,但因這關係,他才能進入大祭司的院子。
18:16 彼得卻站在門外。大祭司所認識的那個門徒出來,和看門的使女說了一聲,就領彼得進去。
《馬》16~17:等到約翰出來,與看門的使女說了一聲,彼得才能進入院子。回想起來,我們詫異約翰這樣運用他的影響力,是否人情。值得留意的是,彼得第一次不認主,不是在英勇無比、面目懾人的士兵面前。他只對著一個看門的使女,否認自己是耶穌的門徒。
18:17 那看門的使女對彼得說:「你不也是這人的門徒嗎?」他說:「我不是。」
《新》看門的使女:四卷福音書都告訴我們說,彼得所遇見的第一個挑戰,來自一位婢女,是所能想像最不重要的人物。她的問題,是預期一個否定的答案。彼得順水推舟地如此回答。其他福音書似乎顯示彼得其餘兩次否認耶穌都是緊接著發生的,但很可能在這幾次否認之間,還有其他事情發生(見路22:58-59)。
18:18 僕人和差役因為天冷,就生了炭火,站在那裏烤火;彼得也同他們站著烤火。
《新》彼得也同他們站著:在一個寒冷的晚上,如果他不站近火堆,就會顯得很突出。
《馬》彼得這時身在主的敵人中間,隱藏身分。像很多門徒一樣,他在這世界的火旁,站著烤火取暖。
18:19 大祭司就以耶穌的門徒和他的教訓盤問他。
《新》盤問:這是不合法的,因為照理應該先把證人帶進來確立祂的罪狀,被告的人沒有必要證明自己的清白。可能亞那把這個當作是初步的問話,而不是正式的審訊。
《馬》不大清楚這大祭司究竟是誰,是亞那還是該亞法?若是大多人認為的亞那,那稱他為大祭司的,只屬禮貌,只因他曾出任此職。大祭司就以耶穌的門徒和祂的教訓盤問他。似乎在他心中,這些都危害摩西律法和羅馬政府。明顯地,他們沒有真實的案子要起訴耶穌,所以正在捏造一個。
18:20 耶穌回答說:「我從來是明明地對世人說話。我常在會堂和殿裏,就是猶太人聚集的地方教訓人;我在暗地裏並沒有說甚麼。
《新》我從來是明明地對世人說話:要找證人其實並不困難(18:21)。
《新》我在暗地裏並沒有說甚麼:這並不是否認祂曾私底下教導祂的門徒,而是否認祂曾祕密地教導他們一些顛覆性的教訓,是與祂公開傳講的信息不同的。
《馬》耶穌回答他,以往祂是明明的、公開的傳道,祂沒有隱藏什麼。祂教訓人,在會堂,也在殿裏,每次都當著猶太人面前,並沒什麼祕密。
18:21 你為甚麼問我呢?可以問那聽見的人,我對他們說的是甚麼;我所說的,他們都知道。」
《馬》耶穌要大祭司宣召一些聽過祂說話的猶太人,看他們是否有罪控訴祂。若祂做錯或說錯什麼,可以叫證人指證祂。
18:22 耶穌說了這話,旁邊站著的一個差役用手掌打他,說:「你這樣回答大祭司嗎?」
《新》打:差役用手掌摑打耶穌的臉,這是另一件不合法的事。
《馬》這話定氣怒了猶太人,因他們實在沒有理、沒有案。故他們只有打祂洩憤。旁邊的一個差役掌摑耶穌,說祂無禮,這樣對大祭司說話。
18:23 耶穌說:「我若說的不是,你可以指證那不是;我若說的是,你為甚麼打我呢?」
《新》指證:一個法律用詞,表示邀請他用正當的法律方式行事。約翰在他的福音書中,一直強調見證的重要(見1:7註釋)。
《馬》主耶穌以不卑不亢的神情,理直氣壯的邏輯,證明自己是含冤的,告祂的人是不實不正的。他們不能告祂說惡言,卻因祂說的是真話,就對祂動粗。
18:24 亞那就把耶穌解到大祭司該亞法那裏,仍是捆著解去的。
《馬》以上的章節都是主在亞那面前受審的情形,約翰沒有記載該亞法審耶穌的情景,這些都在十八章24至28節中間帶過了。
18:25 西門彼得正站著烤火,有人對他說:「你不也是他的門徒嗎?」彼得不承認,說:「我不是。」
《新》有人對他說:直譯應作「他們問他說」。太26:71說是另一個使女問這個問題,可14:69說是同一個使女,而路22:58則說是一個男人,因此有人覺得這裏有一個解經上的困難。但當時有一班僕婢圍著火堆談話,無疑其中有幾個人會重複提出這個問題,這可能就是約翰所指的「他們」。正如第一次提出時一樣(18:17),這個問題預期的答案是「不」。這些僕婢可能沒有真正想到會在大祭司的院子裏遇見耶穌的一位門徒,但似乎又覺得不妨一問。
《馬》筆觸一轉,落在西門彼得身上。早上的時分,寒氣刺骨,彼得正烤火取暖。但他的衣著和囗音敗露了他是個加利利的漁夫。在旁站著的一個人,問他是否耶穌的門徒,他再次不承認主了。
18:26 有大祭司的一個僕人,是彼得削掉耳朵那人的親屬,說:「我不是看見你同他在園子裏嗎?」
《新》親屬:只有約翰告訴我們這個細節。身為傷者的親屬,會比其他人對那動刀者更有興趣。但花園內的光是昏暗的,正如這個院子一樣(只有炭火的光,而沒有熊熊的火光)。
《新》我不是看見你…嗎:預期的答案是「是」。
《馬》馬勒古的親屬找著彼得說話,他親眼看見彼得割掉他親戚的耳朵。「我不是看見你同這個耶穌在園子裏嗎?」
18:27 彼得又不承認。立時雞就叫了。
《新》雞就叫了:13:38的預言應驗了。
《馬》彼得第三次不承認主。立時他聽到雞啼,想起了主曾對他說的話:「今日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在其他福音書裏,我們知道彼得就在此時,奪門而出,慟哭非常。
---------------------------------------------------------------------------
<聖經靈修版/網路>
除了彼得,還有誰跟著到大祭司那裡去?
18:15-16 另一個門徒可能就是這部福音書的作者約翰,他認識大祭司,向看門的使女表明身分,就能領彼得進入院子裡,但彼得拒絕承認自己是耶穌的門徒。彼得在其後數小時的經歷將改變他的一生。
沒有公平的審訊,耶穌也捱過去;換了你,受了怨屈你會……
18:19-24 耶穌當晚先經過兩次私審,然後才被押到猶太公會(參可14:53-56)。這些宗教領袖知道自己沒有充分理由控告耶穌,所以想捏造證據誣告祂(參可14:55-59)。
別人不愛主,你感到憤憤不平,是嗎?你可有為自己曾使主痛心而憤憤不平?
18:22-27 對於猶太公會不公義審判耶穌,我們很容易感到憤憤不平,但彼得和其他門徒也有分使耶穌痛心,他們背離祂,不認祂(參太26:56-75)。縱使我們多數不至於像那些宗教領袖,但在生活某些方面或鑒於某些壓力下,我們都可能像這些門徒一樣,不認基督為我們的主。因此切勿指著別人看似更嚴重的罪而替自己找藉口,相反,要來到耶穌面前,懇求祂的赦免和醫治。
18:27 耶穌在彼得承諾永不背棄祂時所說的預言應驗了(參13:38;可14:3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