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16:1 論到為聖徒捐錢,我從前怎樣吩咐加拉太的眾教會,你們也當怎樣行。
《新》論到:解答哥林多人提出的另一個問題(參7:1;8:1;12:1)。
《新》聖徒:在耶路撒冷屬神的人(參16:3;羅15:26)。
《新》加拉太的眾教會:加拉太、馬其頓(林後8:1;9:1-4)及哥林多眾教會均參與捐助,可見該次捐助的規模廣大。耶路冷信徒的貧困可能是由於徒11:28所載的饑荒所致(約主後四十四或四十六年),也可能是遭受逼迫所致(參徒8:1)。
《馬》本節提到捐錢的事,由哥林多教會負責,送到在耶路撒冷有需要的聖徒手上。我們不能確定他們致貧的確實原因。有人認為是饑荒的緣故(徒一一28-30)。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那些聲稱相信基督的猶太人,受到不信主的親戚、朋友和同胞排斥抵制。可以肯定,他們失去了工作,並受盡各種經濟壓力,實在的目的是要逼使他們撇棄對基督的信仰。有關這事,保羅已經吩咐加拉太的眾教會。他如今也像勸勉加拉太的聖徒一樣,吩咐哥林多的信徒要有同樣的反應。
16:2 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進項抽出來留著,免得我來的時候現湊。
《新》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留著:每逢主日,各人要按收入的比例將他為了主的工作預留的款項帶來。既然是在主日—一個新的敬拜之日(參徒20:7;啟1:10)帶來,很可能是在崇拜聚會時收集,而不是到家裏收集。殉道者游斯丁在其「辯道書」1‧67-68提及,在他的時代(約主後一五○年),信徒在主日帶奉獻到教會去。
《馬》雖然本節的指示,是針對一個特別的捐獻,但提到的原則,卻是有恆久的價值。首先,要在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將款項留起來。這裏很有力地指出,早期的基督徒已不再認為必須守第七日。主是在七日的第一日復活的,五旬節聖靈降臨是發生在七日的第一日,門徒也是在七日的第一日聚集一起擘餅(徒二○7)。這裏指示他們要在每逢七日的第一日,為眾聖徒將進項抽出來。
第二個重要原則是這些關於捐獻的指示是給各人的。貧與富,奴隸與自由人,都要有分,將自己的部分財物撥出來作捐獻。
再者,這事必須有條理地處理。每逢七日的第一日,他們要照自己的進項抽出來留著。這事不可以隨意胡亂處理,或留待特別的時候才進行。他們應將捐款與其他的款項分別出來,留起來作特殊之用。他們的捐獻也應是與收入相稱的,要照自己的進項一句便是指示。
使徒保羅不希望他們到最後一刻才來處理這事。他知道會出現不理想的情況,就是信徒沒有妥善地準備自己,或沒有將款項準備妥當,便作出捐獻。
16:3 及至我來到了,你們寫信舉薦誰,我就打發他們,把你們的捐資送到耶路撒冷去。
《新》蒙舉薦的人要點核和保管哥林多人的獻金(參林後8:16-21),以求在財務上負責任,在帳目上清明。
《啟》教會要選派可信任的人做代表,將款項送去耶路撒冷(比較林後8:16-21)。
《馬》有關如何處理基督徒聚會籌集的捐款,從本節和第4節可取得一些很有價值的見解。第一,不是將這些款項只委託給一個人處理。連保羅自己也不足成為唯一接收款項的人。第二,至於由誰人來帶送款項,也不是任保羅隨意決定的;相反,是由當地教會決定。當他們揀選了某人做信差後,保羅就打發他們到耶路撒冷去。
16:4 若我也該去,他們可以和我同去。
《新》若我也該去:可能指有重要的宣教事宜待處理,也可能是到場解釋獻金事宜。
《馬》如果大家決定使徒保羅也該去耶路撒冷,教會裏的弟兄便陪同他一起去。請留意,他說他們可以和我同去,而不是“我可以和他們同去”。或許這暗示保羅作為使徒的權柄。有評注家認為,保羅會否一同上路,在乎捐款的多少。然而,倘若這偉大的使徒用這種原則處事,就叫人難以置信了。
16:5 我要從馬其頓經過;既經過了,就要到你們那裏去,
《新》我要從馬其頓經過:保羅寫哥林多前書時,身在以弗所(16:8)。他計畫由以弗所往馬其頓去,毫無疑問,他也會去探望腓立比和希臘北部一帶的信徒,然後去哥林多。保羅原計畫先去哥林多,然後去馬其頓,但其後覺得最後還是改變行程(見林後1:15-2:4)。
《啟》5~7:保羅當時正在第三次佈道旅程中。他計劃經過馬其頓,下到亞該亞(哥林多在亞該亞省),然後上耶路撒冷(徒19:21)。但此計劃後來改變為:先到哥林多,後去馬其頓,然後再回到哥林多(林後1:15)。這計劃也沒有實現。
《馬》保羅從本節至9節談論他的個人計畫。他計畫從以弗所即他寫本信之地,起程從馬其頓經過。然後,他打算向南到哥林多去。
16:6 或者和你們同住幾時,或者也過冬。無論我往哪裏去,你們就可以給我送行。
《新》或者也過冬:可能是徒20:3提及保羅在希臘停留的那三個月。
《新》可以給我送行:提供必需品和裝備,當然也包括禱告與祝福。不過,保羅在本書較早時(9:7-12)曾表示,他不願在經濟上負累他們。
《馬》6~8:保羅可能和哥林多的聖徒過冬,然後無論他要從哥林多往那裏去,他們都可以給他送行。現在,他不打算在往馬其頓的途中去探望他們,但主若許可,他打算稍後到他們那裏去,與他們同住一段時間。在離開馬其頓前,保羅打算仍舊住在以弗所,直等到五旬節。我們從第8節可知本書信是在以弗所寫的。
16:7 我如今不願意路過見你們;主若許我,我就指望和你們同住幾時。
16:8 但我要仍舊住在以弗所,直等到五旬節;
《新》直等到五旬節:即逾越節之後第五十天(五旬即五十),猶太人慶祝初熟節之時(利23:10-16),晚春時分。
《啟》8~9:保羅寫信地點是在小亞細亞的以弗所城。反對他的人,可能主要是亞底米假神的膜拜者(徒19:23-34)。
16:9 因為有寬大又有功效的門為我開了,並且反對的人也多。
《新》反對的人也多:可能那些製造亞底米女神神龕的外邦銀匠,和附從他們的群眾(徒19:23-34)。
《馬》保羅知曉當時在以弗所,正有服事基督的黃金機會。同時他知道反對的人也多。這裏展示關於基督徒事工的一幅不變的圖畫。一方面,莊稼已經熟透等候收割;另一方面,總有不眠不休的敵人在設法打擾、分化、作對!
16:10 若是提摩太來到,你們要留心,叫他在你們那裏無所懼怕;因為他勞力做主的工,像我一樣。
《新》若是提摩太來到:按徒19:22所記,保羅打發了提摩太(和以拉都)去馬其頓,然後提摩太要單獨前往哥林多(林前4:17)。
《新》你們要留心,叫他在你們那裏無所懼怕:提摩太似乎較膽怯(提前4:12;提後1:7),保羅要哥林多人善待他。
《啟》10~11:保羅正差遣親密同工提摩太去哥林多處理教會的事(4:17)。根據《使徒行傳》19:22,提摩太與以拉都二人一起出發;他們先去馬其頓,然後下到哥林多。
《馬》使徒保羅在這裏提到提摩太。如果這位忠心的青年主僕來到哥林多,他們應該接待他無所懼怕。意思可能是提摩太生性害羞怯懦,所以他們不應做任何事加深他這種傾向。又或者意思是指提摩太應可以無所懼怕地來到他們中間,知道自己會被接納為主的僕人。後者的意思比較切合情況,因為保羅說:“因為他勞力作主的工,像我一樣。”
16:11 所以,無論誰都不可藐視他,只要送他平安前行,叫他到我這裏來,因我指望他和弟兄們同來。
《新》弟兄們:可能包括以拉都(參徒19:22),他是哥林多的信徒,是「城內管銀庫的」(羅16:24,見該節註釋)。
《馬》由於提摩太忠心事奉基督,所以無論誰,都不可藐視他。相反,卻應致力送他平安前行,叫他能在適當的時間回到保羅身邊。使徒保羅正期待與提摩太並其他弟兄們重聚。
16:12 至於兄弟亞波羅,我再三地勸他同弟兄們到你們那裏去;但這時他決不願意去,幾時有了機會他必去。
《新》至於兄弟亞波羅:哥林多人曾向保羅問起亞波羅(參7:1;8:1;12:1;16:1所用的相似詞句「論到」或「至於」),及他去哥林多見他們的事。
《啟》論亞波羅的話也是針對哥林多人書信中的發問而寫(比較7:1)。當時亞波倫正與保羅在一起。從這裏的話,可以看出保羅和亞波羅關係良好,哥林多人分門別類,拿他們二人來做各自追隨的領袖,純屬自以為是的做法。本書中提及亞波羅的經文:1:12;3:4-6;4:6。
《馬》至於兄弟亞波羅,保羅曾再三的勸他同弟兄們一起到哥林多去。但亞波羅不認為這時成行是神的旨意;不過,他表示幾時有機會的話,便會到哥林多去。本節很有價值,因為告訴我們主的僕人之間存著彼此相愛。有人稱這幅美麗的圖畫為“毫無猜忌的愛和尊重”。這也展示每一位主僕所享的自由,他們只由主來指示他們,不須任何其他的支配。連使徒保羅自己也沒有權指示亞波羅應做什麼。在這方面,艾朗賽有這樣的評語:“我不會從聖經上撕掉這章經文,因為它幫助我明白神如何在祂僕人的事奉上引導他們。”
------------------------------------------------------------------------------------
<聖經靈修版/網路>
教會互助的表現,在這裡可見一斑,是這樣的……
16:1-4 耶路撒冷的信徒正面對貧窮和飢餓,因此保羅為他們籌募捐款(參羅15:25-31;林後8:4;9:1-15)。保羅建議信徒每星期定規抽出若干款項交給教會,收集在一起,待他來時再帶到耶路撒冷去。保羅計劃直接由以弗所去哥林多,但後來又改變了心意(參林後1-2章)。後來保羅到了哥林多,帶走那些捐款,並分發給耶路撒冷的教會(參徒21:18;24:17)。
年輕如提摩太,為主作工得人欣賞,年少的你不會嫌自己太年輕吧……
16:10-11 保羅先派遣提摩太去哥林多。保羅欣賞提摩太,並與他同工多年(參腓2:22;提前1:2)。雖然提摩太很年輕,但保羅提醒哥林多教會要善待他,因為他是為神工作。神的工作是不受年齡限制的。
亞波羅決意不去哥林多,定有他的原因……
16:12 亞波羅曾在哥林多教會事奉,這時在希臘從事福音工作(參3:4-5;徒18:24-28)。亞波羅沒有馬上去哥林多,部分原因是他知道教會有結黨的問題,因此不想引起更大的分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