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3:6 弟兄們,我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吩咐你們,凡有弟兄不按規矩而行,不遵守從我們所受的教訓,就當遠離他。
《新》吩咐:這是一個權威性的字眼,帶有軍事意味。
《新》不按規矩而行:(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閒懶」)這問題在前書也提及(4:11-12;5:14;見該節註釋),顯然此時已經惡化。保羅認為事態嚴重,因此在這封信中比任何其他事(除基督再來以外)都更加關注。
《新》遠離:並非切斷一切接觸,而是暫停親密的相交。閒懶是罪且能引起分裂,但犯這項罪的人仍然是弟兄(3:15)。
《啟》不按規矩而行:指游手好閒,不盡本分,倚靠教會中他人的勞苦而生活。參《帖前》4:11-12註及5:14註。這種情形在保羅寫完《帖前》後可能轉劣,故需要特別提出,再三叮囑。此教訓在本書所佔地位僅次於講主再來的教導。
《啟》遠離他:不是完全不來往,而是不要有親密的靈裏交通,免得在他們的罪上有分;須知在主裏他們仍是弟兄(參14節註)。
《馬》似乎很明顯地,有些帖撒羅尼迦的聖徒停止為生計而工作,因為他們要非常聚精會神地等候主回來。保羅並不鼓勵他們對屬靈事情有這樣的態度,於是便著手提供明確的指引,教導他們如何對待這樣行的弟兄。
他以吩咐形式指示,就是凡有弟兄不按規矩而行,就當遠離他。保羅指的是那些不與別人同步前進,卻拒絕作工,並依賴別人維生的人(請看10-11節)。信徒應藉著拒絕與他們交往來表明自己不贊同這類弟兄的行徑。不過,這過犯又不至於將他們逐出教會。
帖撒羅尼迦信徒從保羅那裏所受的教訓,其中有孜孜不倦地勤勞作工,和自食其力。
3:7 你們自己原知道應當怎樣效法我們。因為我們在你們中間,未嘗不按規矩而行,
《啟》7~9:保羅以自己為信徒的榜樣,雖身為使徒,在帖撒羅尼迦傳道時,仍是親自作工,辛苦勞碌,不讓信徒受累(帖前2:9)。他以身作則,教導信徒不要做寄生蟲。保羅曾帶職事奉,織造帳棚(徒18:3)。
《馬》他並沒有因他知道主耶穌快要再來,就放棄造帳棚的工作。他真的期待基督隨時來臨。雖然他知道在他有生之年,主也未必到來,但他仍然繼續事奉、繼續作工。
3:8 也未嘗白吃人的飯,倒是辛苦勞碌,晝夜做工,免得叫你們一人受累。
《新》吃…飯:這是希伯來人的說法,指「謀生」(如見創3:19;摩7:12,而兩處都譯作「餬口」)。保羅不是說他從不接受別人的款待,而是說他從不倚賴別人維持他的生計(見帖前2:9及註釋)。
《馬》沒有人能指控他靠著別人辛勞所賺的,白吃白住。他在傳福音期間是自己供養自己的。這雖意味著日以繼夜、披星戴月地工作,但他卻決意免得叫他們一人受累。
3:9 這並不是因我們沒有權柄,乃是要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效法我們。
《馬》作為一個傳福音的人,使徒保羅有權得到那些透過他的事奉而信主的人支持(林前九6-14;提前五18)。但他卻寧願放棄這個權利,為的是要給他們作榜樣,好讓他們學他那樣獨立和勤奮。
3:10 我們在你們那裏的時候,曾吩咐你們說,若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飯。
《新》異教徒也有相似的話:「不做工,不吃飯」。但保羅把它變成命令式:直譯作「不讓他吃飯」。基督徒絕不可成為閒懶的人。
《馬》保羅已經吩咐了帖撒羅尼迦信徒不要支持那些偷懶的人。若一個有能力工作的人拒絕作工,他就不應吃飯。這做法會否與信徒應當仁慈起了衝突?絕對不會!鼓勵人怠惰並非仁慈之舉。司布真說:“真正愛那些犯了錯的人,並非要同情他們的錯事,而是在各樣事情上對主耶穌忠心。”
3:11 因我們聽說,在你們中間有人不按規矩而行,甚麼工都不做,反倒專管閒事。
《新》專管閒事:比閒懶更糟的是,他們還干涉別人的事,這是閒懶常會導致的問題。
《馬》現在使徒保羅運用有趣的雙關語來帶出他們裝作屬靈的矛盾。他的話可以用下面各種方式重寫:
1.“有些人對自己的事不理,卻要好管閒事。”
2.“有些人並非繁忙的人,但卻好管閒事。”
3.“有些人本身並不忙碌,卻要過分忙於別人的事。”
4.“注意別人的事,卻不注意自己的事。”
3:12 我們靠主耶穌基督吩咐、勸戒這樣的人,要安靜做工,吃自己的飯。
《馬》我們靠主耶穌基督吩咐、勸戒這樣的人,要作工,不要喧嘩,吃自己賺來的飯。這是一個好見證,並能榮耀神。
3:13 弟兄們,你們行善不可喪志。
《馬》保羅鼓勵那些忠心地工作的人,叫他們繼續努力。要計算的是比賽的結果,並非比賽的開始。因此,他們行善不可喪志。
3:14 若有人不聽從我們這信上的話,要記下他,不和他交往,叫他自覺羞愧。
《新》保羅知道有些人可能不聽他在這封信中所說的。
《新》交往:這個片語的希臘文是一個不尋常的雙重複合字,意義是「混在一起」(新約聖經此外只在林前5:9、11出現過—指類似的暫停親密相交)。此字表明一種疏離,藉此使那人恢復正確的態度。
《新》自覺羞愧:而且悔改。其目的不是要懲罰,而是要恢復團契的生活。
《啟》14~15:教會對不守規則的信徒加以懲治,不是為了刑罰,而是幫助他改過。
《啟》叫他自覺羞愧:就是讓他知所改正;因此不可視之為仇人,要勸他如弟兄。
《馬》但至於那些拒絕聽從使徒保羅的教訓的人又怎樣呢?別的基督徒應當藉著拒絕與他們交往來懲戒他們,目的是叫他們對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逼使他們改過。
3:15 但不要以他為仇人,要勸他如弟兄。
《新》教會的紀律應當滿有弟兄之情,而非嚴厲苛刻。
《新》勸:見帖前5:12,該處把這希臘文動詞譯作「勸戒」。
《馬》但這懲罰又不致於要將他們逐出教會,我們仍然要看這些人如弟兄。一個人若被逐出教會,就是被人當作“外邦人或稅吏”(太一八17)。
懲罰一個信徒,目的是使他與主並神的百姓恢復關係。因此,進行懲罰時,不應以苦待對方或仇恨對方的心態來進行,卻要以基督徒的禮貌舉止和嚴謹來進行。不要以他們為仇人,卻要勸他們如同弟兄。
帖撒羅尼迦信徒放棄自己日常的事務,熱切地仰望主的來臨,他們如此的表現,對於今時今日來說,是很奇怪的。但這樣也未嘗成為今日教會的危機!我們所作的卻與他們完全相反。我們忙於自己的事務,忙於賺錢,對主即將來臨失去了新鮮和興奮的感覺。
3:16 願賜平安的主隨時隨事親自給你們平安!願主常與你們眾人同在!
《新》賜平安的主:更常用的詞句是「賜平安的神」(見帖前5:23註釋)。
《新》你們眾人:甚至包括不守規矩的人。
《馬》本節被喻為“一封激昂書信的一個和平的結尾。”保羅在本節裏為帖撒羅尼迦受苦的信徒禱告,但願賜平安的主隨時隨事親自給他們平安。
基督徒並非要依賴世上任何東西來得到心中的安寧。平安完全本於主耶穌和祂所成就的工作,不是世人所能賜,也不是人能奪走的。但我們必須在生命各種環境中取用主的平安。“平安並不因迫害而消逝。平安乃心中的安穩,是來自對神的信心,並不視乎外在的環境。”
3:17 我保羅親筆問你們安。凡我的信都以此為記,我的筆跡就是這樣。
《新》保羅通常請人把他所說的話寫下來(參羅16:22),但在信的末了親筆加上幾句話(見林前16:21;加6:11;西4:18)。在此他告訴我們這種做法是他特有的標記。
《啟》保羅的書信大多口述,由人筆錄,然後親自在信末簽署。此信雖由三人聯名,但寫信的人是保羅。他最後的祝福是給“眾人”的,包括那些不守規矩的信徒在內。
《馬》17~18:來到這裏,保羅很明顯是從他的謄寫員(秘書)手中拿了筆去,親自寫本書信結尾的問安部分。他說凡他的信都以問安為記。有些人認為這是指保羅在每卷書信的結尾親筆證明書信的真實。又有些人相信那記號就是保羅祝福的特徵:願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常與你們眾人同在(羅一六24;林前一六23;林後一三14;加六18;弗六24;腓四23;西四18;帖前五28;提前六21;提後四22;多三15;門25;若然希伯來書是保羅寫的話,來一三25)。從這些參考經文看來,我們看見所有他的書信完結時都有一個恩的摘記。
3:18 願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常與你們眾人同在!
《新》見帖前5:28註釋。保羅曾批評那些得罪他的人,但他最後仍為各人禱告。
------------------------------------------------------------
<聖經靈修版/網路>
勞苦作工?如果我是使徒,我就寧願受人供養——你說我的想法是太懶了一點,這……
3:6-10 休閒與懶惰是兩回事,前者是平衡生活所必須的,但休息之後就要工作。我們要運用所擁有的時間和才能盡應盡的義務,幫助有需要的人。
他們終日無所事事,不怕悶嗎?不知道他們的想法是……如果我知道主將會來了,我會怎樣呢?
3:6-15 帖撒羅尼迦教會一些信徒錯誤地認為:既然基督將會在任何時間再來,他們就可以放下自己的責任,不再工作,不再計劃未來,只呆呆地等主回來。他們這樣放棄工作,只會使自己陷入罪惡之中,成為教會的負累,因為他們需要教會來支持。這樣既浪費了原來可以用來幫助別人的時間,更變得好管閑事(3:11)。他們也許以為不工作比工作更屬靈,但保羅卻要求他們重回工作崗位,肩負自己的責任。為基督作準備意味著我們要在生活的每一個環節上順服祂,因為我們知道祂會再來,就要如此生活,使我們的信心和見證在祂再來時蒙祂喜悅。
好管閒事,說長道短,人都知道不太好,就是不明白,人為甚麼卻喜歡啊……
3:11-12 說長道短蠻吸引人的,論是非既令人開心,又使我們有圈內人的感覺。但閒言閒語不但不能建立教會,更會破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倘若你在工作上常常議論別人的事,你可能未盡全力做好本職工作。讓我們為基督、為神的教會竭盡己力開展工作吧!
保羅這話可真難做到,又要不與他交往,又要勸他如弟兄,這是……
3:14-15 保羅建議教會停止補助那些因懶惰而有缺乏的人,甚至不要與他們來往。飢餓與孤獨可以促使懶惰的人重新努力工作。保羅在此並不是要我們對人冷酷無情,而是要我們用愛的行動來糾正弟兄姊妹的過錯。
簡短一卷書,其中內涵你可知?好,給你三分鐘——要答了……
3:18 帖撒羅尼迦後書對於那些因信仰而面對逼迫的信徒有特別的意義。第一章保羅告訴我們受苦的意義。第二章他保證我們終必得勝。第三章他鼓勵我們不管在任何惡劣的環境下都要過負責任的生活。基督再來並不只是一個教義,也不只是關涉未來的道理,而是一個應許,它與我們今天的生活息息相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