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新約聖經注釋/網路>
6:1 耶穌離開那裏,來到自己的家鄉;門徒也跟從他。
《新》自己的家鄉:雖然馬可沒有具體說明是拿撒勒,但顯然是指這地方(見1:9註釋)。
《啟》自己的家鄉:指拿撒勒(路4:16)。
《馬》1~3:耶穌帶著門徒回到拿撒勒,自己的家鄉,祂曾在此當過木匠。到了安息日,祂在會堂裏教訓人。眾人不能否認祂智慧的教導和奇妙的神蹟,但卻很希奇。然而他們都極不願意承認祂是神的兒子。他們認爲祂是那木匠、是馬利亞的兒子,祂的弟弟妹妹仍在他們那裏。祂若是以一位大能、勝利、英雄的姿態回到拿撒勒,他們會較容易接受。祂恩慈、謙遜地回來,竟絆倒他們。
6:2 到了安息日,他在會堂裏教訓人。眾人聽見,就甚希奇,說:「這人從哪裏有這些事呢?所賜給他的是甚麼智慧?他手所做的是何等的異能呢?
6:3 這不是那木匠嗎?不是馬利亞的兒子雅各、約西、猶大、西門的長兄嗎?他妹妹們不也是在我們這裏嗎?」他們就厭棄他(厭棄他:原文是因他跌倒)。
《新》木匠:馬太記載耶穌被稱為「木匠的兒子」(太13:55),只有馬可說到耶穌本人是木匠。希臘文「木匠」一詞也可以指石匠或工匠,但在此似是指其通常意義(「木匠」)而言。這問題含有奚落意味,意思是說:「他豈不是一個普通用手勞力的工人,像我們一樣嗎?」
《新》他們就厭棄他:他們覺得沒有理由相信祂與他們不同,更不相信祂是神所特別膏立的。
《啟》稱耶穌為“馬利亞的兒子”含有輕視意味。因為猶太人總是說父親的兒子,而不說母親的兒子。這也可能如教會傳統所說,耶穌的養父約瑟這時已死。
耶穌有弟弟雖在福音書中多處說及(可3:31;約2:12;7:3、5、10),但同時提四個人的名字只有此處。本節還提到祂的“姊妹們”。毫無疑問,這些弟妹都是耶穌出生後,約瑟和馬利亞親生的兒女。耶穌復活後,祂的弟弟們才信祂。雅各寫了《雅各書》,是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猶大寫了《猶大書》。
6:4 耶穌對他們說:「大凡先知,除了本地、親屬、本家之外,沒有不被人尊敬的。」
《馬》4~6:這樣耶穌便看明先知在家鄉以外的地方,通常得到較好的待遇。親友與祂太親密了,反而不欣賞祂和祂的工作。“在家比其他地方更難服事主。”拿撒勒人是受人歧視的,普遍的態度是:“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嗎?”但這些社會上被排斥的人都輕視主耶穌。這話實在道出了驕傲而不信的人心!不信大大妨礙了救主在拿撒勒的事工,祂只治好幾個病人吧了。人的不信使祂詫異。麥勒警惕說:“這樣的不信是邪惡的嚴重後果,不信把恩典和憐憫的管道都封上了,只有點滴能滲進饑渴的人心。”
耶穌再嘗遭誤解和蔑視的孤單,許多跟隨者都忍受同樣的痛苦。主的僕人常常顯得十分謙卑。我們能否看透外表,認識真正的屬靈價值?主不怕在拿撒勒所受的棄絕,往周圍鄉村把神的話教訓人。
6:5 耶穌就在那裏不得行甚麼異能,不過按手在幾個病人身上,治好他們。
《新》耶穌就在那裏不得行甚麼異能:這不是因耶穌在拿撒勒沒有能力行神蹟,乃是祂不願在這種不信的氣氛中行神蹟(6:6)。
6:6 他也詫異他們不信,就往周圍鄉村教訓人去了。
《啟》耶穌沒有因為家鄉的人不信而停止作工。祂繼續僕僕風塵把佳音傳開。
6:7 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差遣他們兩個兩個地出去,也賜給他們權柄,制伏污鬼;
《新》兩個兩個地:一對一對出發的目的,不僅因為憑兩個人作見證更具可信性(參申17:6),也為了在這段訓練期間,讓他們可以彼此扶助。
《馬》十二個門徒出發的時候到了。他們曾受過救主超卓的訓示,現在以榮耀福音使者的身分出去。祂差遣他們兩個兩個的出去,所傳的道有二人作見證便可定準,一同前往也可互相支持幫助。而且,二人一起在道德文化低落的地方會帶來幫助。接著,祂賜給他們權柄,制服污鬼。要注意,趕逐魔鬼別無他法,惟有神可以把這能力授予人。
6:8 並且囑咐他們:「行路的時候不要帶食物和口袋,腰袋裏也不要帶錢,除了柺杖以外,甚麼都不要帶;
《新》不要帶食物和口袋,腰袋裏也不要帶錢:他們要完全依靠聽他們見證的人供應所需(見6:10)。
《馬》主的國若屬這世界,祂絕不會給予在第8至11節給予指示。這些指示與一般世上領袖所給予的剛剛相反。門徒出去並沒有帶備供應物──不要帶食物和囗袋,腰袋裏也不要帶錢。他們要信靠祂供應一切所需。
6:9 只要穿鞋,也不要穿兩件褂子」;
《新》不要穿兩件褂子:在晚上,多一件褂子可以用來遮身禦寒;這裏暗示門徒要倚靠神供應每夜住宿之處。
《馬》他們可以穿鞋,帶拐杖。拐杖會是爲了防範野獸,他們也可以帶一件褂子。肯定沒有人垂涎門徒的隨身物,也不會因盼望富裕而接受基督信仰!門徒一切的能力都出於神,他們全心全意投靠祂。他們樸樸素素地被差遣,然而,他們卻是神兒子的代表,蒙賦予屬神的能力。
6:10 又對他們說:「你們無論到何處,進了人的家,就住在那裏,直到離開那地方。
《馬》無論到何處,他們都可接受款待,住在那裏,直到離開那地方。這個指示叫他們不要四處尋找安舒的住處,他們的任務是傳揚那位不求自己喜悅、不求自己益處的主。他們不可爲追求奢華、舒適和安逸,就妥協,不傳正確的信息。
6:11 何處的人不接待你們,不聽你們,你們離開那裏的時候,就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去,對他們作見證。」
《啟》猶太人從外地回到巴勒斯坦,要把腳上的塵土跺掉,表示不受異教塵土的污染。門徒已經盡了所能傳揚福音,要是眾人不聽,便與門徒無關,後果由聽的人自己擔當。
《啟》對他們作見證:可以譯為“作為對他們的警告”。
《馬》何處拒絕門徒及所傳的信息,門徒不必強留,否則就是把珍珠丟在豬前。他們離開的時候,要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去,表明神棄絕那些拒絕祂愛子的人。
雖然有些指示只屬暫時性質,後來被主耶穌撤銷了(路二二35-36)。然而它們包含了長久有效的原則,給予每個時代的基督僕人。
6:12 門徒就出去傳道,叫人悔改,
《新》12~13傳道…趕出許多的鬼:這次宣道是門徒奉主的名傳道的開始(見3:14-15),而他們所傳的信息與主的信息完全相同(1:15)。
《馬》12~13:門徒就出去傳道叫人悔改,又趕出許多的鬼,用油抹了許多病人,治好他們。我們相信抹油是個象徵的動作,描繪出聖靈的安慰和撫恤。
6:13 又趕出許多的鬼,用油抹了許多病人,治好他們。
-----------------------------------------------------------
<聖經靈修版/網路>
曾經我風聞有耶穌,也知道祂,等一下,我…我真的瞭解祂嗎?
6:2-3 耶穌教導人,充滿智慧,效果好。可是祂的同鄉只視祂為一個木匠,想祂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工人罷了,不比他們強多少。他們看到別人受感動而跟隨耶穌就生氣。因為耶穌是他們的同鄉,他們就拒絕祂的權威。他們以為自己認識耶穌,這個先入為主的想法使他們無法接受祂的信息。不要讓偏見蒙住你的眼睛,以致看不到真理。我們既要學習耶穌的事蹟,也要以祂真正的身份來看祂。
為神做工卻得不到人尊重,我可會放棄?
6:4 耶穌說先知(神的僕人)在自己的家鄉不受尊重,然而,這並不會影響祂工作的重要性。如果你的朋友、鄰居或家人不尊重你為基督所做的工作,你不要因他們的排擠而不事奉神。受神重用的人不一定受人尊敬。
耶穌厚此薄彼?不是吧……
6:5 耶穌可以在拿撒勒行更大的神蹟,但人們的驕傲和不信的態度使祂沒有這樣做。他們不接受祂的信息,不信祂從神而來,祂的神蹟對他們起不了多大作用。於是,耶穌到別的地方去,找回應祂神蹟和信息的人,把真理啟示給他們。
辦事嘛,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你說是嗎?
6:7 耶穌差派門徒兩個人一組地出去。他們若單獨出去可到更多的地方,但基督的計劃不是這樣。門徒二人一組地出去,就可以彼此強化,互相鼓勵,尤其在被人拒絕的時候,這點就更重要了。我們的力量來自神,不過,祂往往透過我們與其他人同工來滿足我們的需要。我們服事基督時,不要獨自行動。
到外地佈道甚麼也不帶,可以嗎?
6:8-9 馬可記錄耶穌指示門徒除了枴杖外,甚麼也不要帶,而馬太和路加卻記載說耶穌叫門徒不要帶枴杖。有一個解釋是:馬太和路加所講的是傍身的棍,而馬可所指的是牧羊的杖。無論如何,這三位福音書作者指出的重點都一樣:門徒馬上要出發了,他們沒有周全的預備,所以須倚靠神的照顧而不是自己的資源。
別人拒絕福音,我們有甚麼責任?
6:11 虔誠的猶太人離開外邦地方時,會跺掉腳上的塵土,表示不被外邦人影響,外邦人的習俗與自己無關。使徒離開猶太城市時把腳上的塵土跺掉,則清楚表示那裡的人拒絕耶穌和祂的信息,與他們無關。耶穌清楚表明人要為自己對福音的態度負責。門徒只要忠心、清楚地傳講福音信息,遭人拒絕後他們不會受責備。別人拒絕基督拯救的信息,我們無須負責;不過,我們有責任忠實地向別人講明這個信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