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2日 星期二

20130306馬可福音7章24~8章10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新約聖經注釋/網路>

<第七章>

7:24 耶穌從那裏起身,往泰爾、西頓的境內去,進了一家,不願意人知道,卻隱藏不住。

   《新》泰爾:位於腓尼基(今黎巴嫩)的一座外邦城市,腓尼基鄰接加利利的西北角。從迦百農起程大約走四十八公里,耶穌就可以來到泰爾附近。

   《新》不願意人知道:自從餵飽五千人後(6:30-44),耶穌和祂的門徒多半只沿著加利利的邊界來往。祂的目的是要避開在加利利境內反對祂的人,且確保有機會可以私下不受攪擾地教導門徒(9:30-31)。祂隱退的地區是:(1)加利利海的東北岸(6:30-53);(2)腓尼基(7:24-30);(3)低加坡里(7:31-8:10);(4)凱撒利亞腓立比(8:27-9:32)。

   《啟》泰爾、西頓:是外邦人居住的地方,包括整個腓尼基,在今黎巴嫩國境內。

   《馬》24~25:在剛才的事情中,耶穌指出食物都是潔淨的。這裏,祂指出外邦人不再是低等或不潔的。耶穌現在朝西北走往泰爾、西頓的境內去,這地方也稱爲敘利腓尼基。祂進了一家,希望不爲人知,但祂的名聲已先傳遍了,不久人就知道祂在那裏。有一位外邦的婦人到祂腳前,求祂救她被鬼附的小女兒。

7:25 當下,有一個婦人,她的小女兒被污鬼附著,聽見耶穌的事,就來俯伏在他腳前。

   《啟》25~30:參《馬太》15:26註。福音是全人類的。耶穌先把福音傳給以色列家;但要如先知所預言,也要救贖外邦人歸回祂的羊圈(賽66:19起;彌4:1起;亞8:20起)。耶穌的能力跨越空間,醫好了那外邦婦人的女兒,隔開以色列民與外邦人的牆垣打破了。

7:26 這婦人是希臘人,屬敘利腓尼基族。她求耶穌趕出那鬼離開她的女兒。

   《新》希臘人:這裏大概相當於「外邦人」之意。

   《新》敘利腓尼基族:當時,腓尼基在行政上是屬敘利亞。馬可用這個名詞,可能是表明這婦人與北非的利比亞腓尼基人有別。

   《馬》我們要強調她是希臘人,並非猶太人。猶太人是神的選民,在神裏享有獨特的權利,神與他們立了美好的諸約,把聖經交給他們,在會幕裏與他們同住,後來又住在聖殿裏。相反,外邦人在以色列國民以外,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在世上沒有基督、沒有盼望、沒有神(弗二11-12)。主耶穌主要是往以色列去,表明祂是該國的王;福音也首先傳給以色列家。我們必須看見這點,才能領會祂向這位敘利腓尼基婦人所作的。當她求祂趕出那鬼,離開她的女兒時,祂似乎要拒絕她。

7:27 耶穌對她說:「讓兒女們先吃飽,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

   《馬》耶穌說要讓兒女們(以色列人)先吃飽,因此不宜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外邦人)吃。祂這樣回答不是拒絕,祂說:“讓兒女們先吃飽。”這話可能很苛刻,事實上是對她悔改和信心的試驗。那時候祂事奉的對象是猶太人,她作爲外邦人,不能對祂或祂的祝福有何要求。她承認這真理嗎?

7:28 婦人回答說:「主啊,不錯;但是狗在桌子底下也吃孩子們的碎渣兒。」

   《新》主啊,不錯:這是在本福音書中耶穌被稱為「主」惟一的一次。

   《馬》她實在地說:“主啊,不錯。我只是一條外邦的狗,但我看見狗在桌子底下,也吃孩子們的碎渣兒。我所求的,是你給猶太人的事工上所餘的一些碎渣兒!”

7:29 耶穌對她說:「因這句話,你回去吧;鬼已經離開你的女兒了。」

   《馬》29~30:這信心委實不平凡。主立刻賞賜她,醫治她在遠方的女兒。當那婦人回家去,她女兒已痊癒了。

7:30 她就回家去,見小孩子躺在床上,鬼已經出去了。

7:31 耶穌又離了泰爾的境界,經過西頓,就從低加坡里境內來到加利利海。

   《新》離了泰爾的境界,經過西頓…來到加利利海:耶穌顯然是從泰爾北上,來到西頓(約四十公里路程),然後往東南走,經過希律腓力二世的境界,來到加利利海東岸。祂走這條迂迴的路線,可能是要避免進入加利利境,那是希律安提帕控制的區域(見6:17-29),當地有很多人想用武力轄制耶穌,逼祂作王(約6:14-15)。希律曾間接表達對耶穌的敵意(6:14-16)。

   《馬》31~32:我們的主從地中海岸回到加利利海的東岸,這地方稱爲低加坡里。這裏發生了一件事,只記載在馬可福音。一些有心的朋友帶著一個耳聾舌結的人,來見耶穌。舌結可能是身體的缺陷,或者他聽不清楚,所以不能說得準確。無論如何,他象徵罪人聽不見神的聲音,因此不能向別人述說神。

7:32 有人帶著一個耳聾舌結的人來見耶穌,求他按手在他身上。

7:33 耶穌領他離開眾人,到一邊去,就用指頭探他的耳朵,吐唾沫抹他的舌頭,

   《馬》33~34:耶穌先私下領這人到一邊去,用指頭探他的耳朵,吐唾沫抹他的舌頭,藉這些動作告訴那人,祂要開他的耳朵,解他的舌結。接著耶穌舉目望天,表明祂的能力從神而來;祂的歎息說出祂爲罪帶給人類的痛苦而感到悲傷。最後祂說:“以法大。”這是亞蘭文,意即“開了吧!”。

7:34 望天歎息,對他說:「以法大!」就是說:「開了吧!」

   《新》以法大:這字原是亞蘭文,馬可為他的外邦讀者翻譯了出來。

7:35 他的耳朵就開了,舌結也解了,說話也清楚了。

   《新》他的耳朵就開了…說話也清楚了:耶穌所作的,正是神曾應許當祂來救贖祂的百姓時所要作的(見賽35:5-6)。

   《馬》35~36:那人立即就得著正常的聽覺和語言能力。主囑咐眾人不要把這神蹟宣揚,可是他們卻不理會祂的指示。不順服總是無可辯駁的,不論人的理由如何充分。

7:36 耶穌囑咐他們不要告訴人;但他越發囑咐,他們越發傳揚開了。

7:37 眾人分外希奇,說:「他所做的事都好,他連聾子也叫他們聽見,啞巴也叫他們說話。」

   《馬》旁觀者都因祂所行的奇事而希奇。他們說:“祂所做的事都好,祂連聾子也叫他們聽見,啞巴也叫他們說話。”他們不曉得自己所說的話中的真理。他們若生活在各各他救恩的這邊,他們說這話必更有說服力,感受更深。


<第八章>

8:1 那時,又有許多人聚集,並沒有甚麼吃的。耶穌叫門徒來,說:

   《新》1~10:雖然這段經文與6:34-44有顯著類似之處,但這是兩個不同的事件,因耶穌自己也提到兩次使人吃飽的事(見8:18-20)。這兩件事在細節上的差異與類似之處,都同樣確鑿。

   《新》又有許多人聚集:這件事既發生在低加坡里境內(見7:31),這些群眾中大概有猶太人也有外邦人。

   《啟》這是耶穌第二次餵飽眾人(四千人)的神蹟。門徒像在第一次中一樣(6:35-44),不知道如何應付(8:4)。難道他們不記得上次的奇異經驗嗎?他們的眼光仍舊處在人的與物質的層面上,仍舊愚頑,一再提出十分可笑的問題:“從哪裏能得餅,叫這些人吃飽?”

   《馬》1~9:這個神蹟與給五千人吃飽相似,但可從下面看出二者的分別。

  耶穌要作的越少,所成就的越多,剩餘的也越多。在第七章,桌上的碎渣兒掉了給一位外邦婦人,這裏眾多的外邦人充充足足給餵飽了。

  歐德曼評論說:“這時期的第一個神蹟暗示餅的碎渣兒從桌上掉下,給有需要的外邦人。這神蹟則暗示耶穌被祂自己的百姓拒絕,於是要賜生命給世人,也要成爲萬國的生命的糧。”

  這裏有個危險,就是把一些事件如給四千人吃飽,看爲不必要的重複。我們研讀聖經,當確信聖經之一字一句都帶著屬靈的真理,縱使我們目前未能領會參透。

8:2 「我憐憫這眾人;因為他們同我在這裏已經三天,也沒有吃的了。

   《新》我憐憫這眾人:正如耶穌曾因眾人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而憐憫他們,如今祂因他們很久沒有食物而憐憫他們。

8:3 我若打發他們餓著回家,就必在路上困乏,因為其中有從遠處來的。」

8:4 門徒回答說:「在這野地,從哪裏能得餅,叫這些人吃飽呢?」

   《新》從哪裏能得餅,叫這些人吃飽呢:門徒的問題,反映他們是無能為力,也承認只有耶穌才能給眾人吃飽。他們沒有忘記主曾餵飽五千人(6:34-44),可能只是在這時候把供應食物的任務交回給祂吧了。但另一方面,他們的問題也可能是顯露他們屬靈上的遲鈍—他們學習得太慢了。

8:5 耶穌問他們說:「你們有多少餅?」他們說:「七個。」

8:6 他吩咐眾人坐在地上,就拿著這七個餅祝謝了,擘開,遞給門徒,叫他們擺開,門徒就擺在眾人面前。

8:7 又有幾條小魚;耶穌祝了福,就吩咐也擺在眾人面前。

8:8 眾人都吃,並且吃飽了,收拾剩下的零碎,有七筐子。

8:9 人數約有四千。耶穌打發他們走了,

   《新》人數約有四千:(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約有四千男人在場」)見6:44註釋。

8:10 隨即同門徒上船,來到大瑪努他境內。

   《新》大瑪努他:在革尼撒勒平原的南部,有人發現一個名叫「他瑪努他」的洞穴,可能就是耶穌登岸的地方。馬太說耶穌去馬加丹的境界(太15:39,見該節註釋)。大瑪努他和馬加丹(或抹大拉)位於加利利海西岸,可能是同一地方的兩個名字,或兩個相距很近之地的地名。

   《啟》大瑪努他:位置不詳,可能位於加利利海西岸。《馬太》稱這地方為馬加丹(太15:39)。

   《馬》耶穌和門徒離開低加坡里,渡過加利利海來到西岸一個叫大瑪努他的地方(太一五39稱爲馬加丹)。


-------------------------------------------------------------
<聖經靈修版/網路>

<第七章>

邪惡和追求物質的泰爾需要內心清潔的信息,今天我所處的社會又需要甚麼樣的信息?
7:24 耶穌趕了四十八公里的路到泰爾去,然後又到西頓。這兩個港口位於以色列北面、地中海沿岸,是繁榮富裕的商埠,也曾是迦南輝煌一時的歷史名城。

  大衛時代,泰爾與以色列有友好的邦交(參撒下5:11),但後來這個城市變得罪惡昭彰,其君王更自稱為神(參結28:1-19)。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淪陷,泰爾歡呼,因為以色列這競爭對手沒有了,他們的貿易和利潤可以大增。耶穌把祂的信息帶進這邪惡和崇尚物質的社會中,祂去泰爾之前,強調內心清潔的重要,實在意義深長!

馬可這裡對婦人的形容好像跟馬太有一點兒不同……
7:26 馬可稱這個婦人為生在敘利腓尼基族的希臘人,馬太則稱她為迦南人。馬可反映了她的政治背景,羅馬讀者很容易看出她的家鄉是屬於帝國的哪部分而識別她。馬太則為著猶太讀者而這樣寫,因為他們不會忘記祖先進入應許地定居時,迦南人是他們最利害的敵人。

耶穌竟然說這個來求祂的婦人是狗?但婦人的態度更令人驚訝……
7:27-28 這裡的狗是指小狗或家中的寵物,而不是街上的流浪狗。耶穌說要先給孩子食物,意思是要先教導門徒。這個婦人不但沒有辯駁,還採用耶穌所用的字眼,表示只要她的女兒能夠得著神的醫治,甘願被視為騷擾人家的一條狗。許多猶太人因為拒絕耶穌,失去神的救恩;然而,被猶太人拒絕的外邦人,卻因為接受耶穌而得到救恩。對猶太人來說,這實在諷刺極了!

耶穌遙遠說一句話就能趕鬼?
7:29-30 這個神蹟顯明耶穌有莫大的能力對付污鬼,祂不必親身在現場也能釋放人,祂的能力超越任何空間的限制。

廣傳耶穌的作為,不是一件好事嗎?為何耶穌卻……
7:36 耶穌叫這些人不要把這個消息傳開,因為祂不想人們只看祂是一個行神蹟的人,而忽視祂真正的信息。同樣,我們不要只關注耶穌可以為我們做的事,而忘了聆聽祂的信息。


<第八章>

這個神蹟跟五餅二魚差不多嘛?
8:1-10 這個神蹟跟給五千人吃飽的神蹟(6:30-44)是兩件事。那次大部分是猶太人,這次耶穌是在低加坡里的外族地區向一群外族人傳道。耶穌的工作和信息開始影響大量的外族人。耶穌憐憫非猶太人的記載,進一步肯定了馬可福音的寫作對象是羅馬人。

也許我們所掛慮的都只是微小的事情,但,你聽到祂說「我憐憫」嗎?
8:1-3 你是否曾感到神要忙於處理很多重要的事情,而看不到你的需要?你看耶穌關心這些人飲食的需要,祂也關心我們每日的需要(參太6:31-32)。你是不是認為有一些掛慮是神不會關心的呢?世上沒有任何事情是太難而神沒有能力處理的;也沒有任何需要是太微小而神不去注意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經頭腦





數獨遊戲



Free sudoku by SudokuPuzz


DIY手工飾品教學( 2/2新增手機吊飾教學)


2/2新增項目:
Hello Kitty手機吊飾
小天使手機吊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