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新約聖經注釋/網路>
10:17 耶穌出來行路的時候,有一個人跑來,跪在他面前,問他說:「良善的夫子,我當做甚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
《新》有一個人:馬可沒有說明這個人是誰,但路加說他是「一個官」(路18:18),意即他大概是一個官方議會或法庭的一員,馬太(19:20)則說他是個「少年人」。
《新》我當做甚麼事:這富人心中所想的是如何賺取公義以配得永生,但耶穌卻教導,永生是一件靠領受得來的禮物(見10:15)。
《啟》年輕的財主犯了三個錯誤,耶穌一一糾正:1.他誤解了基督的身分,以為基督只是一位“良善”的教師。耶穌要他在兩個對立的答案中作一選擇:基督是神;要不便不是良善的(10:18)。10:18的話可意譯為:“你只相信我是一個人,一個普通的老師,那麼你為甚麼要稱我為良善的呢?”2.他誤以為行善可以換取永生。耶穌提出律法的崇高標準,叫他知道不配得著永生。3.他誤以為已經完全遵守律法,耶穌提出一個作“完全人”的試金石,讓他看清自己的失敗(10:20-22)。
《馬》一位財主攔住主的路,誠懇地詢問主。他稱耶穌爲“良善的夫子”,問耶穌他要作什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
10:18 耶穌對他說:「你為甚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 神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
《新》你為甚麼稱我是良善的:耶穌並非否認祂自己的良善,而是要逼這個人了解,他惟一的盼望是去完全倚靠神,只有神才能賞賜永生。耶穌也可能在鼓勵這年輕人去思想,與他談話的這一位完整的身分和本性。
《馬》耶穌抓住“良善的夫子”這話。祂沒有拒絕這稱呼,只想試驗那人的信心。惟有神是良善的,財主是否願意承認主耶穌是神?看來他並不願意。
10:19 誡命你是曉得的: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不可虧負人;當孝敬父母。」
《新》不可虧負人:禁止虧負人的誡命,可能是指第十誡(不可貪心)。若然,耶穌在此提到了全部六條有關禁止人對他人有錯誤行為和態度的誡命(見出20:12-16;申5:16-21)。
《馬》19~20:接著,救主用律法叫他認識罪。那人仍然幻想靠行爲來承受神的國,這樣就由得他遵行指導他行爲的律法了。主引用了五條主要關乎人際關係的誡命,誡命確實說:“要愛人如己。”那人聲稱從小都遵守了。
10:20 他對耶穌說:「夫子,這一切我從小都遵守了。」
《新》這一切我…都遵守了:這個人說得很誠懇,因為對他來說,遵守誡命不過是一種外表的循規蹈矩而已。至於律法所要求內心的順服(這是沒有人能完全做到的),他顯然從來沒有想過。保羅提到,在他悔改信主之前,也有類似的看法(腓3:6)。
《新》從小:大概指十三歲,從這年紀開始,一個猶太少年要自己負起遵守誡命之責。
10:21 耶穌看著他,就愛他,對他說:「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
《新》耶穌…就愛他:耶穌看出這是個誠懇的人。祂無意以揭露他不明白誡命的屬靈深度去羞辱他,反而向他表露真摯的愛心。
《新》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這個少年人主要的問題,是他的財富(見10:22),因此耶穌對症下藥,先解決這個問題。在此並無跡象表示耶穌給他的這個命令,是給所有基督徒的;它只適用於有同樣屬靈問題的人。
《新》財寶在天上:指永生或救恩。這種財寶,不是靠捨己或捨棄物質上的財富去賺取,只能藉著跟隨耶穌去領受。這個少年人若肯放棄財富,就可以挪去那攔阻他信靠耶穌的障礙。
《馬》21~22:他果然愛人如己嗎?若是,就讓他變賣他所有的,分給窮人來作證明。噢,這是另一回事了。他憂憂愁愁的走了,因爲他的産業很多。
主耶穌的意思不是說他若能變賣産業行善,就會得救。得救只有一個方法──相信主耶穌。然而人要得拯救,必須承認自己是罪人,達不到神聖潔的要求。主帶領那人回到十誡,要他悔罪;財主不肯把産業分給人,說明他沒有愛人如己。他應該說:“主啊,若這就是資格,我便是個罪人了。我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得救,故此我求你施恩拯救我。”他卻太愛自己的産業,不願放棄,就拒絕破碎自己了。
耶穌吩咐那人變賣所有,並不是說此爲得救的途徑。祂要指出,他已犯了神的律法,需要拯救。倘若他向救主的指示有回應,便早已得著得救的路了。
這裏有個問題。我們作信徒的是否也應愛人如己?耶穌有沒有對我們說:“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各人必須以此自問。作答之前,應該考慮以下幾個不能逃避的事實:
1.每日有數以千計的人死於饑荒。
2.世上過半數的人從未聽聞福音。
3.我們的物質産業現在可用來緩和人類屬靈和物質的需要。
4.基督的榜樣教訓我們,應當成爲貧窮,使別人富足(林後八9)。
5.生命的短暫和主的快來,叫我們現在把金錢用在祂的工作上,等祂來到便太遲了。
10:22 他聽見這話,臉上就變了色,憂憂愁愁地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
《新》他…憂憂愁愁地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這個離開耶穌的可悲決定,正反映出他愛自己的財物過於愛永生(參4:19)。
10:23 耶穌周圍一看,對門徒說:「有錢財的人進 神的國是何等地難哪!」
《啟》23~25:人不能靠錢財得到神的國。對物質的眷戀,即令是窮人,也可以阻擋人接受基督。凡是看重物質的人要進神的國,比駱駝(巴勒斯坦最大的動物)穿過針的眼(最小的孔)還難,幾乎不可能。有些人希望減少富人進天國困難的程度,說“駱駝”(希臘原文kamēelon)為“繩”(kamilon)字一音之轉,故應為“繩”;或者說“鍼眼”指的是耶路撒冷大城門上的一扇小門。這都是站在人的立場上來看的結果。進神的國不可靠人的努力,包括財富和知識,要靠神的權柄和恩典(10:27)。
門徒都奇怪何以耶穌說這種話,因為猶太人雖然知道財富可以招禍,但也認為財富是神賜福義人的表記(參申28:1-12)。門徒的這種“奇怪”正反映許多人的錯誤心理,以為進神國的權利可以用錢財購買。
《馬》23~25:耶穌看見那財主在人群中消失,便論到有錢財的人進神的國的難處。門徒對此評語感希奇,他們認爲財富跟神的祝福有關聯。耶穌重申:“小子,倚靠錢財的人進神的國是何等的難哪!”又說:“其實,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
10:24 門徒希奇他的話。耶穌又對他們說:「小子,倚靠錢財的人進 神的國是何等地難哪!
10:25 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 神的國還容易呢。」
《新》針的眼:駱駝是巴勒斯坦最大的動物。最大的動物與最小的通路兩者生動的對比,代表了對人來說絕不可能做的事。
10:26 門徒就分外希奇,對他說:「這樣誰能得救呢?」
《馬》26~27:這叫門徒猜想究竟誰能得救。他們作爲猶太人,在律法下生活,以財富爲神祝福的象徵是理所當然的。按摩西的法則,神應許賜亨通給順從祂的人。門徒推論說,如果富有的人也不能進神的國,那麼沒有人能了。耶穌回答說,人所不能的是神所能的。
我們從這段經文的教導得到什麼結論?
首先,有錢人得救尤其困難(23節),因爲他們多愛財富過於愛神。他們寧願放棄神,也不願放棄錢財;信靠財富過於信靠主。情況既然存在,他們總不能得救。
在舊約,財富確實是神所喜悅的象徵。現在卻不是了。財富不再是主祝福的記號,而是對人奉獻的試驗。
駱駝穿過針眼,比財主進入神國的門還容易。按人來說,財主的確不能得救。有人會反對,指出按人來說,根本沒有人能得救。對,但這在財主身上更加真實。他所面對的障礙,是窮人沒有注意到的。瑪門的神必須從他心中的寶座上摔下來,他要如窮人般站在神面前。按人來說,這轉變實在是不可能的,這事惟有神能作。基督徒若把財寶積蓄在地上,報應通常都在他們兒女身上,他們會收取他們不順服的報應。從這些家庭而出的孩子,少有仍舊愛主的。
10:27 耶穌看著他們,說:「在人是不能,在 神卻不然,因為 神凡事都能。」
《新》在人是不能,在神卻不然:救恩完全是神的作為。任何人若嘗試靠自己的成就或功勞進天國,都是徒然的。若非神施恩典,沒有人能夠得救。
10:28 彼得就對他說:「看哪,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你了。」
《啟》28~31:耶穌用當時的一句俗話(31節)指出神對事物緩急輕重的次序與人的想法不同。彼得把人能做的(我們已經撇下所有)放在第一位,把神能給的放在第二位。耶穌把這次序倒轉過來,指出作門徒(為福音和我撇下)能從神得到的勝過地上所有的百倍,這才是首要,才是第一位。人的成就、財富,並不是做門徒的必要條件;神的呼召和恩賜才最重要。
《馬》28~30:彼得懂得救主教導的意思,他知道主乃是說:“撇下所有的跟從我。”耶穌證實他的想法,把今世和永遠的賞賜應許給那些爲祂和福音撇下所有的人。
1.今世的賞賜有一百倍,不在於金錢,而是在於:
a.房屋──作爲主的僕人,得著別人的家庭接待。
b.弟兄、姐妹、母親、兒女──與基督徒朋友相交,使生命的各方面得到充實。
c.田地──他爲萬王之王討回世上的萬國。
d.受逼迫──這是今世賞賜的一部分。他若發現爲耶穌受苦的價值,這便是他喜樂的因由。
2.將來的賞賜是永生。這不是說我們要撇下所有才能換取永生。永生是恩賜。這裏的意思是指那些撇下所有的人,在天上能更大地享受永生。所有信徒都有這生命,但並非每位都能得著如此大的享受。
10:29 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人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姊妹、父母、兒女、田地,
10:30 沒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就是房屋、弟兄、姊妹、母親、兒女、田地,並且要受逼迫,在來世必得永生。
《新》今世…來世:這兩個名詞涵蓋了整段從人的始祖墮落一直到永生的時間。「今世」是邪惡的(加1:4),但那公義的「來世」,將由基督第二次降臨開始,繼續到永遠。
《新》得百倍…並且要受逼迫:門徒的生活中摻合有應許和逼迫,福分和苦難。神不會從基督徒身上拿去一些東西,而不用一種嶄新和榮耀的方式倍加的償還給他。似乎矛盾的是,在逼迫中,我們反而與其他信徒建立最深摯的團契。
《新》永生:在歷史鬥爭結束後,將有神向凡屬祂之人所保證的勝利。
10:31 然而,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
《新》在前的,將要在後:這是一個針對那些能自我犧牲卻因此而自傲的人的警告,正如彼得在10:28所表現的。
《馬》我們的主加上一句警告:“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在作門徒的路上,有好開始還不夠,怎樣走完這條路才要緊。艾朗賽說:
並非每位立志忠心和奉獻的跟從者,都能在往後的路上持續爲基督的名捨己;而有些人似乎後退了,他的奉獻看來也不可靠,但在試煉的時候,卻顯出其真實和謙卑。
------------------------------------------------------
<聖經靈修版/網路>
我已把一切交給耶穌了。我已把一切都交給耶穌了?
10:17-23 這個年輕人想確實知道自己可以得到永生,所以問耶穌他要做些甚麼。他說自己從未犯過耶穌所提的任何一條律法(10:19),也許他甚至遵守了法利賽人自定的規條。耶穌充滿慈愛地向他提出一個要求——變賣所有的,分給窮人。這個要求擊破了這個年輕人的驕傲心態,披露了他的真正動機,也揭示了他不能進入天國的原因——貪愛錢財,金錢顯示了他對自己的成就和努力的自豪感。最諷刺的是,他自認為守了誡命,但是,他這種態度已觸犯了第一條誡命——除了神以外,人不可有別的神(參出20:3)。他不能符合耶穌提出的惟一要求——全心全意地歸向神。這個人來到耶穌那裡要看看自己可以做甚麼;離開時,他就知道自己做不到甚麼。有甚麼障礙使你不能夠把生命交給基督呢?
耶穌這個反問教人有點招架不住……
10:18 其實,耶穌在問:「你真的知道你跟誰說話嗎?」只有神是良善的,無論這人明白與否,他稱呼耶穌為「良善的」,就等於稱祂為「神」了。
變賣所有?真的要?
10:21 雖然耶穌希望這個人變賣所有,把錢分給窮人,但並不是說每一個信徒都要把自己所有的一切賣掉。大部分跟隨耶穌的人都以自己所擁有的去服事別人,但不都是把所有的賣掉。這個故事其實是要告訴我們:不要讓任何我們所擁有或想擁有的東西阻礙我們去跟隨耶穌。我們必須除去一切障礙,全心全意地去事奉耶穌。如果耶穌向你提出要求,你是否能放棄你的房子、汽車、優越的生活、晉陞機會?你的反應會顯出你對錢財的態度,顯出錢財究竟是你的僕人,還是你的主人。
「耶穌看著他,就愛他」,愛就是……
10:21 耶穌知道這個人不會跟從祂,但仍然向他表達真摯的愛。愛讓我們嚴厲地勸告別人,不避諱,不隱瞞真理。基督愛我們到一個地步,坦率地對我們說話,為我們死。假如祂表面上愛我們,就會放縱我們做任何事。然而,祂完全地愛我們,則要求我們改變。
有錢人進神國難,難在……
10:23 耶穌說有錢人很難進天國,因為他們能滿足自己肉體上的各種需要,往往便會倚靠自己。心靈感到空虛的時刻本來是到神面前的好機會,但有錢人可以藉購物而不是藉神來填補空虛,他們的富足反成為他們的缺乏。在世上擁有巨大財富的人仍會缺乏最重要的東西——永生。
有人說,信心越大,財富越多,你說呢?
10:26 門徒感到詫異,難道財富不是神賜的福,不是行善的賞賜嗎?今天仍然有許多人抱有這個錯誤的觀念。雖然許多信徒享受到豐裕的物質生活,但也有很多信徒生活艱苦。財富並不是信心的標誌,也不代表神偏待人。
我可以像彼得豪邁地對耶穌說「我已撇下所有跟從你」嗎?
10:29-30 耶穌向門徒保證,任何人若為祂捨棄珍寶,雖然不一定得回同樣的東西,卻可在今生得到百倍的報償。例如因接受基督而遭家人拒絕的人,可得到一個更大的信徒家庭。不過,由於世人憎恨神,信徒得到報償的同時,也會受到逼迫。耶穌強調逼迫是要提醒我們,不要因為自私的原因或只想得到回報而跟隨祂。
在後的將要在前?但今天的世界明說成功的永在前。耶穌此話何解?
10:31 在將來的世界裡,今世的價值觀都將要顛倒過來。今生追求名譽地位的,在天國裡將會一無所有;今生謙卑度日的,在天國裡將會受到尊崇。當今社會的腐敗促使價值觀變得混亂,如何成為重要人物、如何令自己快樂的聲音從四面八方來衝擊我們,耶穌要我們服事別人的教導又似乎不合時宜。但謙卑服事人的,最有資格在神國裡為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