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新約聖經注釋/網路>
11:12 第二天,他們從伯大尼出來,耶穌餓了。
《新》第二天:受難週的禮拜一。
《馬》12~14:這件事是救主對剛才祂進耶路撒冷時所遇到喧囂熱烈的歡迎的解釋。祂看以色列國是不結果的無花果樹──只有表面的稱信如同葉子,卻沒有果子。呼嚷和散那的聲音,即將化爲駭人動魄的號叫:“把祂釘十字架!”
雖然經文明確記載不是收無花果的時候,但祂仍責備無花果樹不結果子。這似乎難以理解,像是把救主描繪爲不講理和暴躁的。我們知道事實並非如此,但怎樣解釋這難懂的情況?
聖地的無花果樹在葉子生長前,已結出早生可吃的果子。這是正式收成──經文形容爲收無花果的時候──的前兆。若沒有早生的無花果出現,就是沒有正式收成的徵兆。耶穌來到以色列國,那兒只有葉子,就是表面的稱信,卻沒有果子給神。承諾沒有實現,有稱信而沒有實際。耶穌餓了,渴望國裏有果子結出。沒有早生的果子,祂便知道後來也必沒有果子從不信的民而出,於是就咒詛那無花果樹。這事預示主後七十年臨到以色列國的審判。
然而,這事沒有指出以色列受咒詛,永遠也不能結果子。猶太人暫時被棄,但當基督再來作王,以色列國要再生,恢復神所喜悅他們的地位。
這是個獨一的神蹟,基督咒詛而不祝福,毀滅生命而非挽回。有人提出責難,但反對不能成立。創造主有主權把無生命的事物毀滅,藉以教導一個重要的屬靈功課,把人從永遠沉淪中拯救出來。
這段經文基本的解釋是關乎以色列國,但也可以應用在歷世歷代言過其實的人。
11:13 遠遠地看見一棵無花果樹,樹上有葉子,就往那裏去,或者在樹上可以找著甚麼。到了樹下,竟找不著甚麼,不過有葉子,因為不是收無花果的時候。
《新》不是收無花果的時候:耶路撒冷附近的無花果樹,通常在三、四月開始長葉子,但要到六月,所有樹葉都長滿後,才結無花果。這棵樹是例外,因為它在逾越節的時候,已長滿了葉子。
《啟》無花果收成季節在陽曆六至九月間。這裏說“因為不是收無花果的時候”,說明耶穌經過時在陽曆三、四月,還沒有到長新葉結新果的季節。參《馬太》21:19註。
11:14 耶穌就對樹說:「從今以後,永沒有人吃你的果子。」他的門徒也聽見了。
《新》從今以後,永沒有人吃你的果子:可能這事件是一個審判的比喻,用無花果樹代表以色列(見何9:10;鴻3:12)。一棵長滿葉子的樹,通常會結出果子,但這棵樹因沒有果子而受到咒詛。耶穌潔淨聖殿的事(11:15-19),夾在有關無花果樹的兩段記載中間(11:12-14及11:20-25),這個安排可能是要強調「審判」這主題(見11:21註釋)。但耶穌只是用這個事件作為例證,說明人禱告時應該有信心(11:21-25)。
11:15 他們來到耶路撒冷。耶穌進入聖殿,趕出殿裏做買賣的人,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
《新》15~19:符類福音的三位作者均記載,耶穌在傳道末期時潔淨過一次聖殿,只有約翰的記載提到,祂是在開始傳道時做的,見太21:12-17;約2:14-17等註釋。
《新》聖殿:指外邦人院,這是聖殿內惟一容許外邦人敬拜神並聚集禱告(11:17)的地方。
《馬》15~16:在耶穌公開傳道的初期,祂曾經在聖殿的周圍清除商販活動(約二13-22)。現在來到祂傳道的尾聲,祂再進入聖殿的院子,趕出那些藉聖工圖利的人。祂甚至禁止人拿著平常的器具從殿裏經過。
11:16 也不許人拿著器具從殿裏經過;
《新》拿著器具從殿裏經過:只有馬可福音記載這個細節。顯然,聖殿區被人當作來往耶路撒冷城與橄欖山之間的捷徑。見11:27註釋。
11:17 便教訓他們說:「經上不是記著說:我的殿必稱為萬國禱告的殿嗎?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
《新》萬國禱告的殿:神在賽56:7向敬虔的非猶太人保證,他們可以在聖殿中敬拜神。但猶太宗教領袖卻容讓外邦人院變成一個吵鬧、臭氣薰天的市場,阻撓了神原來的心意。
《新》賊窩:因為他們不但從人民身上榨取金錢,並且掠奪了聖殿神聖的尊嚴。
《馬》祂引用以賽亞書和耶利米書,責備褻瀆、專橫和商販活動。神的用意是聖殿要成爲“萬國禱告的殿”(賽五六7),並非單單作以色列的殿。他們使殿變成宗教市場,奸猾者和敲詐者的巢穴(耶七11)。
11:18 祭司長和文士聽見這話,就想法子要除滅耶穌,卻又怕他,因為眾人都希奇他的教訓。
《新》就想法子要除滅耶穌:見3:6註釋。對他們整體的生活方式來講,他們認為耶穌是一個危險的威脅。
《馬》祭司長和文士被祂的指控所重創,想要除滅耶穌,卻不能無恥地去幹,因爲百姓對祂仍非常尊敬。
11:19 每天晚上,耶穌出城去。
《新》出城去:去伯大尼(見11:11註釋)。
《馬》在晚上,耶穌出城去。原文的動詞時態指出這是祂的習慣,或許爲了安全。祂不是爲自己而懼怕,我們當謹記,祂職事的一部分是保護羊群,就是祂的門徒(約一七6-19)。而且,在適當時間之前就遂敵人的意圖,似乎很可笑。
11:20 早晨,他們從那裏經過,看見無花果樹連根都枯乾了。
《新》早晨:受難週禮拜二的早晨。
《新》連根都枯乾了:這個細節顯明樹已完全死去(見伯18:16)。從今以後,再沒有人會吃到這樹上的果子。它成為將在主後七十年臨到的審判一個鮮明的警告(見13:2及太24:2註釋)。
《馬》20~23:咒詛那無花果樹的翌日早晨,門徒從那裏經過要往耶路撒冷。那樹連根都枯乾了,彼得向主提起這事,祂只說:“你們當信服神。”這話與無花果樹有何關係?接著的幾節指出,耶穌鼓勵人以信心作爲解決難處的方法。門徒若信服神,就可以解決不結果子的難處,並能挪移如山的障礙。
可是,經文並沒有給人權柄,去祈求異能,滿足一己的方便和虛榮。信心的舉動必須根據神的應許。我們若知道把難處除掉是神的旨意,禱告時就可以存絕對的信心,事必成就。其實,我們在任何事上都可以存著信心禱告,只要我們確知這是根據神在聖經啓示的旨意,或有聖靈在內心作的印證。
11:21 彼得想起耶穌的話來,就對他說:「拉比,請看!你所咒詛的無花果樹已經枯乾了。」
《新》拉比:希伯來文「(我的)老師」。
《新》已經枯乾了:那些猶太當權派行將棄絕他們的彌賽亞,這裏可能是預示他們的命運。
11:22 耶穌回答說:「你們當信服 神。
11:23 我實在告訴你們,無論何人對這座山說:『你挪開此地,投在海裏!』他若心裏不疑惑,只信他所說的必成,就必給他成了。
《新》這座山…在海裏:指橄欖山,從此山上可看見死海。
11:24 所以我告訴你們,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甚麼,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
《馬》若然我們的生活真與主接近,又常在聖靈裏禱告,就可以在事情成就前,確信禱告必蒙應允。
11:25 你們站著禱告的時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們,就當饒恕他,好叫你們在天上的父也饒恕你們的過犯。
《啟》站著禱告是古時候的人正常禱告的姿勢(參路18:11、13;約17:1)。
《馬》25~26:禱告蒙應允的一個基本條件,是一個饒恕的心。我們若向別人懷有苛刻和報復的態度,就不能期望神垂聽和應允禱告。若要得饒恕,先要饒恕人。這與悔改信主時罪得赦免無關,救恩純粹是本乎恩、因著信。這是神以爲父的心對待兒女,信徒所存不饒恕的心打斷他與天上的父的交通,也妨礙祝福流到他身上。
11:26 你們若不饒恕人,你們在天上的父也不饒恕你們的過犯。(有古卷無此節)」
《新》新約聖經最早期及最好的抄本中並無此節,它可能是根據太6:15而加進去的。
--------------------------------------------------------
<聖經靈修版/網路>
生命應有信仰的實踐,像果樹結果。然我的生命會否像那棵沒結果的無花果樹,被咒詛枯死?
11:11-21 這段經文記載耶穌做了兩件不尋常的事:咒詛無花果樹和潔淨聖殿。咒詛無花果樹是耶穌針對潔淨聖殿而行的神蹟。聖殿應當是敬拜神的地方,卻沒有真正的敬拜;無花果樹理應生長結果,卻沒有收成。耶穌為那些虛浮的信仰生命而發怒。相信卻不實踐信仰的生命就好像這棵枯死的無花果樹一樣。真實的信仰賦予人無比的推動力,求神幫助你為祂的國度結出果子來。
人看你是外表枝葉茂盛嗎?
11:13-26 無花果在以色列是一種廉宜和普通的食物。無花果樹由栽種到收成須時三年,每年春秋兩季結果。按正常情況,長葉的時候就會結果,這棵枝葉茂盛的無花果樹卻沒有果子。那時不是無花果收成的時候,所以不會是經過採摘而不見果實的。耶穌對這無花果樹嚴厲的責備,指出以色列國就好像這棵無花果樹一樣,本應結滿果實,竟然毫無果子,顯示出他們靈性的貧乏。
奸商糟蹋聖殿,令耶穌髮指,我可有在該挺身而出時退縮?
11:15-17 耶穌發怒,卻沒有犯罪,因為祂是為正義憤慨。基督徒要為罪惡和不公義而感到不安,並要站出來表明立場,對抗不義。可惜,信徒往往在這些重要事情上,表現得很被動,卻為個人的榮辱或無關痛癢的指責而發怒。你發怒是否為著伸張正義呢?
溫柔的耶穌,為何大發雷霆?
11:15-17 逾越節期間,兌換銀錢和做買賣是大生意。從外地來的人必須兌換聖殿流通的貨幣,以作為聖殿捐獻和購買祭牲之用。兌換銀錢的以不合理的兌換率來賺取豐厚的利潤,做買賣的也以極昂貴的價錢售賣牲畜。他們在聖殿的外邦人院子內設攤檔,使外邦人院子擁擠得很,要來敬拜神的外邦人感到沮喪(參賽56:6-7)。用來敬拜神的殿變成了敲詐勒索人的市場,妨礙人對神的敬拜,怎不令耶穌怒火中燒?
移山的禱告?我的禱告好像都不是……
11:22-23 這是祈求神國度豐收的祈禱。祈禱叫一座山投進海裡看來絕不可能,耶穌就以此來說明神能做任何事。想神回應禱告,你不但要有正面的思想,還要符合這幾個條件:(1)相信神;(2)不是出於怨恨;(3)沒有自私的動機;(4)為神國的好處祈求。要禱告有效,就是要對神有信心,不是對自己所求的東西有信心。若只專注於你所求的東西上,神一旦拒絕你的祈求,你就會一無所有。
「只要信是得著,就必得著」,好啊,我要……
11:24 耶穌是我們祈禱的榜樣。祂曾經禱告說:「在你凡事都能……然而,不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你的意思。」(14:36)很多時候,我們祈禱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和慾望,我們聽到可以祈求任何東西就歡喜不已,但耶穌禱告時卻以神的事為重。我們祈禱時,可以表達自己的願望,卻要以神的旨意為首。你的禱告是集中在個人的喜好上,還是專注於神的旨意上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