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新約聖經注釋/網路>
12:28 有一個文士來,聽見他們辯論,曉得耶穌回答的好,就問他說:「誡命中哪是第一要緊的呢?」
《新》哪是第一要緊的呢:根據猶太拉比的計算,律法中有六百一十三條律例,他們嘗試辨別其中「重要」(或「大」)的和「細微」(或「小」)的命令。
《啟》猶太文士把舊約的律法按大小輕重分成613條。文士問耶穌其中哪一條最要緊。
《馬》有一個文士聽見主靈巧地回答批評者的問題,他受吸引來問祂誡命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條。這是一個誠實的問題,有時候,這是生命中最基要的問題。其實他在詢問人存在的最重要目的,想要得到一個簡潔的答案。
12:29 耶穌回答說:「第一要緊的就是說:『以色列啊,你要聽,主我們 神是獨一的主。
《新》這裏所引的第一句是以後被稱為「示瑪」的經文,其名稱是根據申6:4第一個希伯來字的音譯而來,原意為「聽啊」。「示瑪」已成為猶太人的信仰告白,敬虔的猶太人每天早晚念誦它。至今,猶太會堂的崇拜仍用它來開始。
《馬》耶穌先引述猶太人的信仰宣言《示馬》(Shema),此宣言出自申命記六章4節:“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我們神是獨一的主。”
12:30 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 神。』
《馬》祂接著歸納人對神的責任: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祂。神必須在人生命中得著至高的地位,其他的愛不能跟對神的愛相比。
12:31 其次就是說:『要愛人如己。』再沒有比這兩條誡命更大的了。」
《新》在「示瑪」之外,耶穌再加上利19:18的誡命,表明愛鄰舍是愛神自然且合理的延伸。
《新》人:(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鄰舍」)見路10:25-27。
《馬》十誡的另一半教我們愛人如己。我們要愛神過於愛己,也要愛人如己。生命蒙數算,首先是關乎神,其次是關乎人;物質事情隻字不提。神重要,人也不可忽視。
12:32 那文士對耶穌說:「夫子說, 神是一位,實在不錯;除了他以外,再沒有別的 神;
《馬》32~33:那文士完全同意,並說出值得表揚的話,清楚指出愛神和愛人,比祭祀好得多。他知道人能夠參與宗教儀式,表現敬虔的外觀,卻沒有內在、個人的聖潔。他明白到神關心的不獨是人的外表,還有人的內心。
12:33 並且盡心、盡智、盡力愛他,又愛人如己,就比一切燔祭和各樣祭祀好的多。」
《新》一切燔祭和各樣祭祀:耶穌用這個比較,無疑因為他們是在聖殿的院子裏討論此題目(見11:27)。
12:34 耶穌見他回答的有智慧,就對他說:「你離 神的國不遠了。」從此以後,沒有人敢再問他甚麼。
《馬》耶穌聽見這番不凡的話,便告訴那文士他離神的國不遠了。神國的真子民不會以宗教外殼試圖欺騙神、人或自己。他們曉得神察看內心,便就近祂求罪得潔淨,並求得著能力,活出討神喜悅的生活樣式。
此後,沒有人再敢用誘導的問題問耶穌,或設圈套陷害祂。
12:35 耶穌在殿裏教訓人,就問他們說:「文士怎麼說基督是大衛的子孫呢?
《新》大衛的子孫:見10:47註釋。大多數人都知道,彌賽亞會出自大衛家系。
《馬》35~37:文士常教導人,說彌賽亞是大衛的嫡系後裔。說的雖不錯,但並非全面的真理。主現在向殿裏圍繞祂的人,提出一個問題。在詩篇一百一十篇1節,大衛稱要來的彌賽亞爲他的主,怎會如此?彌賽亞怎會既是大衛的子孫,同時又是他的主?對我們來說,答案很清楚。彌賽亞是人,也是神。作爲大衛子孫,祂是人;作爲大衛的主,祂是神。
眾人都喜歡聽祂。他們顯然樂意接受這話,儘管未必完全明白。法利賽人和文士沒有被提及,他們的靜默是個惡兆。
12:36 大衛被聖靈感動,說:主對我主說,你坐在我的右邊,等我使你仇敵作你的腳凳。
《新》主對我主說:神對大衛的主說話。大衛的主,也就是比大衛更高的—追根究底,就是彌賽亞(見詩110:1註釋)。引用這句話的目的,是要表明,彌賽亞不只是大衛的後裔,祂更是大衛的主。
《啟》所引經文見《詩篇》110:1。本節提到的第一位“主”是耶和華,第二位“主”是基督。
12:37 大衛既自己稱他為主,他怎麼又是大衛的子孫呢?」眾人都喜歡聽他。
《啟》要是《詩篇》的作者大衛都叫基督為“主”,那麼基督一定不只是大衛的子孫,祂是神又是人,高過大衛的子孫。文士對這毫無認識。
12:38 耶穌在教訓之間,說:「你們要防備文士;他們好穿長衣遊行,喜愛人在街市上問他們的安,
《新》長衣:文士穿的是白色、帶有繸子,幾乎曳地的麻布長袍。
《啟》長衣:是文士執行宗教職務時才穿的衣服,長及腳背。耶穌責備他們不應平時也穿來顯耀身分。
《馬》38~39:文士表面上頗敬虔,他們喜愛穿長衣遊行。此舉使他們與一般群眾有所不同,給他們一個看似虔誠的外貌。他們喜愛人在公眾場合以誇大的稱呼,問他們的安。這滿足他們的自我!他們渴望會堂裏的高位,彷彿物質世界的地位跟敬虔有什麽關係似的。他們不僅想要宗教上的顯赫地位,還要在社會上與別不同。他們也喜歡筵席上的首座。
12:39 又喜愛會堂裏的高位,筵席上的首座。
《新》會堂裏的高位:指會堂中存放聖書之「約櫃」前的長椅。來會堂敬拜的人,都可以看見坐在這長椅上的人。
《啟》高位:指會堂前排的座位,通常留給最有地位的人。
12:40 他們侵吞寡婦的家產,假意作很長的禱告。這些人要受更重的刑罰!」
《新》侵吞寡婦的家產:文士既沒有固定薪酬,就得靠贊助人慷慨的資助維持生計。這種制度易遭濫用,而寡婦特別容易被人詐取財物。
《啟》文士用外面的虔誠來掩飾內裏的貪得無饜。
《馬》他們的內心是貪婪、不真誠。他們侵吞寡婦的家産和生計,使自己更富有,還佯稱這些金錢是爲主的!他們吟誦很長的禱告──空泛誇大的話──只有字句,沒有內容的禱告。簡言之,他們喜愛突出(長衣)、聲望(問安)、顯赫(高位)、財産(寡婦的房屋)、僞敬虔(很長的禱告)。
12:41 耶穌對銀庫坐著,看眾人怎樣投錢入庫。有好些財主往裏投了若干的錢。
《新》銀庫:位於聖殿的婦女院中。男人和女人都可以進入這院子,但婦女不准再深入其他聖殿建築物。這院中設有十三個號筒狀的收款箱,接受來敬拜者的奉獻。
《啟》銀庫:是聖殿中讓人投入錢幣的奉獻箱。
《馬》41~44:寡婦的捐獻,與文士的貪婪成了強烈對比。文士侵奪寡婦的房屋,她卻把一切養生的獻給主。這事顯出主的全知,祂觀看財主把大筆的捐項投進殿庫的錢箱裏,洞悉他們的捐貲並不是犧牲,他們只拿出自己有餘的。祂也知曉寡婦投進的兩個小錢,是她養生的。祂宣告說,她投入庫裏的,比眾人所投的總和更多。在金錢價值上看,她所獻的微不足道;然而,主以我們的動機、財富和所剩剩的,來衡量我們的捐獻。對那些物質上缺乏,卻渴望奉獻的人來說,是極大的激勵。
這叫我們驚異,我們往往能贊同那寡婦的行動,並同意救主的判語,卻沒有效法她的榜樣!我們若真相信我們所自稱相信的事,就必仿效她。她的捐獻表明她確信一切都屬乎主,祂配得著一切,也必須得著一切。今日許多基督徒會批評她不爲將來打算,此舉豈不顯出她缺乏遠見和智慧?人常會這樣辯解。但這是信心生活──現在把一切投入神的工作上,將來信靠祂度日。神豈沒有應許供應那些先求祂的國、祂的義的人嗎(太六33)?
急進?革新?除非我們把基督的教訓看爲急進和革新,否則我們便錯過祂所傳的重點了。
12:42 有一個窮寡婦來,往裏投了兩個小錢,就是一個大錢。
《新》小錢:指當時巴勒斯坦所用最小的錢幣。雖然她的奉獻微薄,卻是把她的「一切」都帶來了(12:44;見林後8:12註釋)。
《啟》小錢:是當時銅幣中面額最小的,不值甚麼錢。
12:43 耶穌叫門徒來,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投入庫裏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
12:44 因為,他們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裏頭;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
--------------------------------------------------------
<聖經靈修版/網路>
「誡命中哪條是第一要緊的呢?」
12:28 當時,猶太人已積累了613條規條。有些宗教領袖嘗試把這些規條定出主次,有些則認為每一條都同樣重要,分級別、等次是十分危險的。這位文士的問題可能會挑起派別間的爭論,不過耶穌的答案把神所有的誡命概括起來。
簡單的誡命,簡單的行動,你會如何行出來?
12:29-31 神的誡命不累贅,可以簡化為兩大原則:愛神、愛人。舊約也記載了這兩個命令(參利19:18;申6:5)。當你全心全意地愛神,又關心其他人好像關心自己一樣,你就達到神設立十誡和律法的原意的要求了。耶穌以這兩個原則總結了神所有的誡命。讓這兩個原則來引導你的思想、決定和行動。當你感到沒有目標和方向時,想想甚麼行動最能表現你對神對人的愛。
你對神的道,是止於領會還是能夠實踐出來?
12:32-34 神律法的精髓是:真正的順服是發自內心的。舊約經常強調這點,這個文士也已領會到了。舊約所有的命令都指向基督,這文士下一步就要建立對耶穌的信心,然而,這也是最難的一步。
大衛竟稱自己的子孫為主?——
12:35-37 大衛看彌賽亞是他的子孫,也看祂是他的主(參詩110:1)。宗教領袖不明白彌賽亞不僅是大衛的子孫,是一個人,更是以人的樣式出現的神。
我也曾像文士那樣,以事主侍人為名,以圖利肥己為實?
12:38-40 耶穌再次揭露這些宗教領袖的不良動機。律法教師沒有薪酬,只靠虔敬的猶太人款待。有些律法教師就利用這個習俗來剝削人和欺騙窮人,詐取他們的財物,又佔富人的便宜。他們想透過敬虔的舉動來攫取地位與尊崇。
努力做好,是為了人的讚美?
12:38-40 耶穌告誡門徒不要試圖為給人留下好印象而活。這些文士並不愛神,只是宗教偽善者。真正跟從基督的人不會賣弄靈性。如果讀經、祈禱或行教會儀式是為了引人注意、得人尊敬,我們便是騙子。讓行為與信仰一致,即使沒有人注意,也要為基督而活。
文士沒有履行神給他們的責任而要受更重的刑罰,我還可以獨善其身嗎?
12:40 這些文士所受的刑罰會特別重。因為他們身為教師,負有建立百姓對神的信心的重任,卻把瑣碎的規條強加在百姓的身上。他們本要引導人歸向真理,但貪婪的私心驅使他們欺壓、誤導百姓。
聖殿裡的奉獻箱——
12:41 聖殿中有幾個奉獻箱。有的是收取猶太男丁的聖殿稅,有的是收集自由奉獻。這些奉獻箱可能是放在婦女院內。
「我奉獻,我奉獻,因為我愛耶穌」——你的奉獻又如何?
12:41-44 雖然這個窮寡婦奉獻得最少,但是在耶穌眼中,她所獻的比任何人都多。奉獻的價值並不在乎奉獻的數量,而是在乎奉獻的心態。勉強去奉獻,或是為了名聲去奉獻,奉獻便失去其意義了。要緊記不管禮物是多麼微不足道,只要是出於感謝和慷慨之心的奉獻,神都悅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