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5日 星期一

20110425馬太福音28章16-20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丁道爾聖經注釋/網路>

28:16 十一個門徒往加利利去,到了耶穌約定的山上。

   《馬》16~17:復活的主耶穌在加利利不知名的山上向祂的門徒顯現。這次顯現與馬可福音十六章15至18節和哥林多前書十五章6節所記載的顯現相同。他們這次重聚何等美妙感人!祂所受的苦難已永永遠遠地成爲過去。祂現在以榮耀之軀站在門徒面前。他們敬拜這位活著的、可愛的主──雖然他們中間有人仍然心存疑惑。

  《丁》馬太講述了猶大的結局(二十七3-10)之後,“核心圈子”裡自然只剩下十一個門徒了。更有人由此推斷說這就是“一時顯給五百多弟兄看”(林前十五6)的那次顯現。如果真是如此,則馬太或記載有誤,或故意掩飾出席的人數。當然,即使同意只有十一個門徒出席的看法,也不等於就相信第18-20節耶穌只派遣和應許他們十一個人;這裡也和別處一樣,十一個門徒是耶穌的“弟兄們”這個整體的代表。山在這裡並不特指某一處,只是耶穌在加利利傳道時某個地方的泛稱,是耶穌在二十六32和二十八10中指示他們去的地方。最初的使命始於何處,更廣大的使命也要從那裡展開,這樣便強調了門徒們的教訓是延續主的教訓。

28:17 他們見了耶穌就拜他,然而還有人疑惑。

  《丁》第18節提到耶穌“進前來”,似乎說他們起初是在一定距離之外見了祂,若按約翰福音二十一4-7所說,開始他們甚至看不出是不是耶穌。這可能是在某種程度上造成十一個門徒態度不明朗的原因。一旦認出了祂,他們自然而然就拜祂了,不過事情發生得如此突然和不可思議,以致還有人疑惑。不應將這句短語理解為十一個門徒內至終仍有人不信,這句短語只是說有人(如:約二十24-28中的多馬)接受耶穌復活的事實比另一些人慢一點。動詞distazo並不意味肯定不信,而是表示一種猶豫疑惑的狀況(參十四31,新約中唯一的另一處用這個動詞的地方)。門徒們常因他們的“小信”受責備(參六30,在十四31中更與“疑惑”一詞連用),遇到基督復活這樣不平凡的大事,難怪他們“猶疑”了。“在最早的記載中,口述目擊者的反應時,也用了類似的詞句來烘托事件的神秘性:他們一下子又認不出復活的主,一下子又因天上的光而看不見,一下子又以為是見到鬼魂了。害怕、戰慄、不安、猶豫、疑惑與喜樂和敬拜不停地交戰。”鄧恩視馬太提到的疑惑為“歷史的真實反映”──當時在場的人永生永世也不能忘記,在這舉世無雙的事件面前,他們那種從未有過的感情與信心交織一起的矛盾心理。(他們的“踟躕”是否又因他們才拋棄、否認了主,故而害怕得不到主對他們的善待而加劇了呢?

28:18 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

   《馬》主然後便解釋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已賜給祂了。當然,祂永遠掌有一切的權柄。不過,祂談及的權柄是指祂是新創造的主人。因著祂的死和復活,祂有權柄賜永生給一切神交給祂的人(約一七2)。作爲一切創造的首生者,祂一直握有大權。但祂現在已完成救贖的工作,就握有權柄,成爲從死裏首先復生的──“使祂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西一15、18)。

  《丁》見到他們“踟躕不前”,耶穌便進前來再一次消除他們的疑慮(十七7是馬太說耶穌“進前來”的唯一另外一處)。祂那浩氣凜然的聲明,因以但以理書七14為基礎而顯得更具深意。耶穌在二十六64也引用過但以理那一節的話,並說“後來”必要實現;對那時來說,還是將來,而現在事情已經發生了(見二十六64,即耶穌引用但以理書七13-14的另一處)。這個表示“動作已經在過去某時開始”的動詞(都已賜給我了),說明“人子將得到王位並統管世界的預言,已在基督復活中應驗了”(Jeremias, NTT,p.310)。當然,耶穌在世上傳道時本已有權柄(見七29;九6、8;十一27;二十一23以下等章節),但祂現在擁有所有的權柄,而且所有的一詞還要在第19節(“萬民”)和20節(“凡……的”,“常與”)中不斷出現。在四8-9撒但要把“世上的萬國和萬國的榮華”都賜給祂,而現在,在祂經受痛苦以表順從之後所得到的,比撒但能給祂的多得多,祂得到了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

28:19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譯: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

   《新》給他們施洗:成為他們與基督聯合並委身於基督的記號(見徒2:38;羅6:3-4等註釋)。

   《啟》父、子、聖靈的名:是三位一體神的名字;“名”在原文用單數字。主耶穌這句話裏面包含了三位一體的真理。

   《馬》19~20:作爲新創造的主人,祂頒布大使命。這大使命包括天國在現階段王被拒直至祂第二次降臨的期間,所有信徒要遵守的“標準命令”。

  大使命包含了三個命令,而不是三個建議:

  1.“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這不是意味著要令全世界悔改歸主。門徒必須藉著傳福音給每個國家、種族、人民和不同語言的人,讓其他人成爲救主的學生或跟隨主的人。

  2.“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基督的使者肩負著責任,教導初信徒受洗的意義,並且敦促他們遵守這命令。在受洗的時候,基督徒公開承認自己與三一神的關係。他們認神爲他們的父,認耶穌基督爲他們的主和救主,並且認聖靈是居住在他們裏面、賜給他們力量和教導他們的那位。第19節的“名”字是單數。雖然只有一個名,但卻有三個位格──聖父、聖子和聖靈。

  3.“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大使命不單是傳福音,單單使人悔改歸主和讓他們懂得照顧自己。這些並不足夠。門徒必須教導初信徒遵守基督的教訓;這些教訓記載在新約聖經裏。作門徒最重要的,是成爲像主的人;要成爲像主的人,就要有系統地受聖經的教導和遵從神的話。

  救主再次應許,祂與祂的門徒同在,直至世界(時代)的完結。門徒不會孤軍作戰。他們事奉和外出傳福音時,便知道神的兒子與他們同在。

  注意與大使命相連的四個“所有”:所有的權柄、(所有)萬民、(所有)所吩咐你們的和(所有)常。

  最後,福音書以榮耀之主的命令和安慰結束。祂這番話距離現今已有二十個世紀,但有著同樣的力量,同樣與我們息息相關,我們同樣須要遵行。這個使命尚未完成。

  我們又當作什麽來遵行祂最後的吩咐呢?

  《丁》耶穌既在萬國萬民中作王,就要求有人到萬國萬民中去傳道。十5-6門徒只可以在以色列人中傳道的限令已經撤銷,因為但以理書七14說人子的國度要求萬民都作祂的門徒。ethne(“各族”)是希臘文中指外邦人的一個普通詞,因而有人提出,耶穌這樣要求,實質上是把猶太人劃到門徒傳道的圈子之外去了;其實不然,派門徒到“外邦人”中間去只是擴大他們的傳道範圍,而不是說要中止向以色列人傳道,因為向以色列人傳道是耶穌早已吩咐過的,並早已看為理所當然之事。再者,panta ta ethne(“萬族萬民”)這個短語在二十四9、14,二十五35中都已用過,從那裡的上下文中可以看出,以色列也屬於“萬民”之中,但以理書七14也肯定沒有表示人子統治的萬民中不包括以色列,耶穌本人就是以色列的代表。

28:20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新》與你們同在:馬太用這位來到世上成為「神與我們同在」(1:23)的主所說的話,作為本福音書的結語,這話充滿了應許和能力。

   《啟》被世人羞辱、被釘死的主基督,從天父那裏得到了永遠管治全宇宙的權柄(但7:14;腓2:6-11),包括天上和地下。往普天下傳福音的大使命包括三重任務:1.去到全世界,把人類可以與神和好的福音傳揚,把新的希望帶到地極;2.施洗,使信的人歸入神的名下;3.教訓,要他們遵守主道,作主的門徒,至死忠心。靠著主基督的大能,祂交給信徒的使命一定可以在祂再來的日子前完成。

  《丁》迄今為止耶穌是那唯一一個教訓人的,馬太一直沒有用教訓這動詞來描述門徒的活動,現在祂的門徒們起來接替祂教訓人,也就是運用祂的“權柄”(18節)。他們不是去教人一些抽象的思想,而是去教訓人們遵守我所吩咐你們的一切;動詞“吩咐”與五19,十五3等處的名詞“誡命”同根(參十五4,十九7中的同一動詞)。所以,在這句概括基督徒使命和作耶穌門徒的話裡,倫理道德方面的份量很重,這和耶穌一貫的教訓是一致的。“作門徒”本身並不夠完美,必須因為作了門徒而在生活中遵守耶穌的吩咐行事才行。




-------------------------------------------------------------------------------------------
<聖經靈修版/網路>

甚麼也沒有,如何去傳福音?我沒有能力嘛……
28:18 神把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了耶穌,基於這權柄,耶穌吩咐祂的門徒去傳道、施洗和教導,使更多人作祂的門徒。藉著這權柄,耶穌還吩咐我們把這福音傳給別人,使他們成為天國的門徒。

沒有能力?傳道人、牧師才傳福音?傳道要全人奉獻?大使命——真的沒有你的分兒?
28:18-20 人的遺言或臨別囑咐都是非常重要的。耶穌離開門徒時,留下了這些指示:在祂的權柄下,他們要使更多的人作門徒,替人施洗和教導門徒服從祂,祂將永遠與他們同在。以前耶穌差遣門徒出去只向猶太人傳福音(參10:5-6),但從這時開始,他們的使命是普世性的,耶穌是為全人類的罪而死的,是地上的主。

  我們要去,到鄰居中或是別的國家去,使萬民作門徒,這是耶穌給所有稱祂為主的人的命令,是非執行不可的。我們並不全都是佈道家,但全都領受了神的恩賜,使我們能夠運用恩賜來實踐這大使命。我們服從耶穌,就可以在心裡感到安慰,因為耶穌常與我們同在。

“三位一體”這觀念可靠嗎?
28:19 大使命中耶穌肯定了“三位一體”的真理。雖然這名詞沒有在聖經中出現,到公元二世紀時才由神學家特土良提出,但耶穌命令門徒施洗時,就清楚地說明聖父、聖子與聖靈三位在救恩中都一同參與。

洗禮,原來是耶穌所吩咐的,你知道是為甚麼嗎?
28:19 耶穌吩咐門徒施洗,因為洗禮使信徒與基督聯合,脫離罪惡,得著復活的新生命,接受洗禮象徵順服基督,願意遵行神的旨意,並且與神立約的子民聯合。

我親愛的耶穌已經回了天家,難道我已失去了祂?
28:20 耶穌怎樣與門徒同在呢?耶穌開始是藉肉體與門徒在一起,直到祂升回天上,然後藉著聖靈與他們在靈裡同在(參徒1:4),聖靈就是耶穌的同在,祂永不會離開他們(參約14:25)。同樣耶穌今天繼續藉著聖靈與我們同在。

讀完了整卷書,你印象中的耶穌是怎樣的?
28:20 耶穌是世界的君王,馬太福音中引用的舊約預言和家譜就是祂的明證。但祂並不是門徒當初所期望的軍事政治上的領袖,乃是勝過所有罪惡,並掌管每一個人心的屬靈君王。我們不忠心地事奉這位君王,就是不忠的僕人,只能是從祂的國度中被驅逐出去。我們必須讓耶穌作我們生命的王,以祂為我們的救主和君王去敬拜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經頭腦





數獨遊戲



Free sudoku by SudokuPuzz


DIY手工飾品教學( 2/2新增手機吊飾教學)


2/2新增項目:
Hello Kitty手機吊飾
小天使手機吊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