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30日 星期四

20090730讀經:撒下14:1-24


<新國際版研讀本>



14:1 洗魯雅的兒子約押,知道王心裏想念押沙龍,



  王心裏想念押沙龍:在愛恨交加(或許還加上懊悔)的折磨下,大衛再次等別人來替他採取行動。



14:2 就打發人往提哥亞去,從那裏叫了一個聰明的婦人來,對她說:「請你假裝居喪的,穿上孝衣,不要用膏抹身,要裝作為死者許久悲哀的婦人;



  就打發人:約押想解決大衛與繼承他王位的兒子之間的問題,他顯然很關心這件事所將帶來政治方面的後果。約押試著用說故事的方法,刺激大衛採取行動;而這故事要能使大衛聯想到他個人所面臨的困局。先知拿單也曾用過類似的方法。



  提哥亞:伯利恆南方數公里的一座小城,是先知阿摩司的家鄉(摩1:1)。



14:3 進去見王,對王如此如此說。」於是約押將當說的話教導了婦人。



14:4 提哥亞婦人到王面前,伏地叩拜,說:「王啊,求你拯救!」



14:5 王問她說:「你有甚麼事呢?」回答說:「婢女實在是寡婦,我丈夫死了。



14:6 我有兩個兒子,一日在田間爭鬥,沒有人解勸,這個就打死那個。



14:7 現在全家的人都起來攻擊婢女,說:『你將那打死兄弟的交出來,我們好治死他,償他打死兄弟的命,滅絕那承受家業的。』這樣,他們要將我剩下的炭火滅盡,不與我丈夫留名留後在世上。」



  全家的人都起來攻擊婢女:以色列人的慣例是:被謀殺之人的近親,要起來為死者報仇,將殺人者置於死地。但在目前這個例子裏,報血仇會導致這個家族被滅絕,這卻是以色列律法和習俗盡一切可能想避免的事。



  滅絕那承受家業的:這婦人暗示,報血仇的動機並不一定為討回公道,更可能是出於私慾,想要奪取這家的產業(見民27:11)。



  不與我丈夫留名留後:含義是滅絕此婦人後代的罪,比讓一個謀殺者逍遙法外的罪,還要嚴重。約押似乎希望暗示大衛,如果他不接回押沙龍,到時免不了引發一場搶奪王位的鬥爭。



14:8 王對婦人說:「你回家去吧!我必為你下令。」



  我必為你下令:大衛判決的法律根據,可能是因為殺人者並沒有預謀殺人(見申19:4-6)。



14:9 提哥亞婦人又對王說:「我主我王,願這罪歸我和我父家,與王和王的位無干。」



  願這罪歸:這罪指謀殺者未被懲罰的罪。



14:10 王說:「凡難為你的,你就帶他到我這裏來,他必不再攪擾你。」



14:11 婦人說:「願王記念耶和華你的 神,不許報血仇的人施行滅絕,恐怕他們滅絕我的兒子。」王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你的兒子連一根頭髮也不致落在地上。」



  願王記念耶和華你的神:婦人要大衛奉耶和華的名起誓,堅定他的應許。



  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一個起誓用的套語,表明大衛會嚴守誓約。



14:12 婦人說:「求我主我王容婢女再說一句話。」王說:「你說吧!」



14:13 婦人說:「王為何也起意要害 神的民呢?王不使那逃亡的人回來,王的這話就是自證己錯了!



  要害神的民:這婦人的意思是:大衛對待以色列人,就如她全家人對待她一樣。以色列人希望他們的皇儲押沙龍平安回到他們當中。



  自證己錯:她的論點是:當大衛免除了那虛構的謀殺者之血債時,事實上等於宣判了自己有罪,因為他沒有如此待押沙龍。這個類比使大衛省悟,他自己正是要報血仇的人。



14:14 我們都是必死的,如同水潑在地上,不能收回。 神並不奪取人的性命,乃設法使逃亡的人不致成為趕出、回不來的。



  如同水潑在地上:報血仇不能使受害者復生,正如水潑在地上無法回收一樣。



  神並不奪取人的性命:婦人暗示報血仇絕不是神對待人的方式,她似乎歪曲了聖經有關神公義之教導(見創9:6)。但她強調神的憐憫,神願意保存性命過於奪取性命(見結18:23、32;33:11)。大衛本身的罪咎,並他隨後所經歷神的憐憫,顯然使婦人的論點更顯有力(見12:13;13:21等註釋)。



14:15 我來將這話告訴我主我王,是因百姓使我懼怕。婢女想,不如將這話告訴王,或者王成就婢女所求的。



  百姓使我懼怕:這婦人又回到她所虛構的故事。「百姓」顯然是指她那些想報血仇的家人。



14:16 人要將我和我兒子從 神的地業上一同除滅,王必應允救我脫離他的手。



14:17 婢女又想,我主我王的話必安慰我;因為我主我王能辨別是非,如同 神的使者一樣。惟願耶和華你的 神與你同在!」



  能辨別是非,如同神的使者一樣:有超人的辨識力,如同一個理想君王所當具有的。



14:18 王對婦人說:「我要問你一句話,你一點不要瞞我。」婦人說:「願我主我王說。」



14:19 王說:「你這些話莫非是約押的主意嗎?」婦人說:「我敢在我主我王面前起誓:王的話正對,不偏左右,是王的僕人約押吩咐我的,這些話是他教導我的。



14:20 王的僕人約押如此行,為要挽回這事。我主的智慧卻如 神使者的智慧,能知世上一切事。」



14:21 王對約押說:「我應允你這事。你可以去,把那少年人押沙龍帶回來。」



  約押:他顯然一直都在場。



14:22 約押就面伏於地叩拜,祝謝於王,又說:「王既應允僕人所求的,僕人今日知道在我主我王眼前蒙恩了。」



14:23 於是約押起身往基述去,將押沙龍帶回耶路撒冷。



14:24 王說:「使他回自己家裏去,不要見我的面。」押沙龍就回自己家裏去,沒有見王的面。



  不要見我的面:大衛仍然游移不定(見14:1註釋);他既不表示赦免押沙龍,也不與他復合。



-------------------------------------------------------------------------------------------------
<聖經靈修版/網路>



婦人根據甚麼律法求王保護?
14:11 摩西律法為誤殺人者預備了逃生的去處,可免被仇殺。民數記35章9至21節記載怎樣設立逃城,保護誤殺人的逃避報血仇者追殺的律例。這個婦人要求王保護她,不讓報仇之人滅絕她的家族。






2009年7月30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投身其中



「耶和華有恩惠,有憐憫。」(詩篇111篇4節)



  「難道沒人能來幫幫這個可憐的傢伙嗎?」弗烈德高聲吶喊著,當時他和我先生湯姆正在交通繁忙的五線車道上,目睹導致該處交通癱瘓的原因。有個人四肢攤平地躺在馬路上,一輛腳踏車壓在他身上,而汽車卻只是從他身旁駛過。弗烈德按下了警示閃燈,用自己的車子封鎖現場交通,接著他倆便跳下車去幫助這名嚇壞了的人。



  弗烈德和湯姆願意投身其中,就像路加福音10章耶穌在故事中所說的那位撒馬利亞人一樣。撒馬利亞人克服了種族和文化偏見幫助傷者,他們也和撒馬利亞人一樣,克服任何可能產生的抗拒心理,對這陷入困境的人伸出援手。而我們以為能前來幫忙的人,對這重傷之人的困境卻漠不關心。



  我們若不願投身其中,是可以很容易找到理由的。人們最常說的是太忙、漠不關心和害怕。但我們若想忠心追隨主,就會更敏銳地看見身邊的各種機會,好像他一樣向人彰顯憐憫(馬太福音14章14節;15章32節;馬可福音6章34節)。



  在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中,耶穌讚揚那行憐憫之人,即使這事對他造成諸多不便,也是件困難且花費昂貴的事。最後,他對我們說:「你去照樣行吧。」(路加福音10章37節)CHK



我們與人分挑重擔,
彰顯基督慈愛憐憫;
帶給人們寬慰鼓勵,
患難之中顯主身影。Sper



憐憫就是將愛付諸行動。




-------------------------------------------------------------------------------------------------
靈修靜思



安利哥與小偷



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你們留下誰的罪,誰的罪就留下了。(約二十23)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有位義大利裔的法國人安利哥(Enrico),在巴黎經營建築生意。他信主後不久的一個深夜,在自己的木材場附近散步,突然看見兩個身影從卡車裡跳出來,走進他的木材場。他停下來禱告:「主,我該怎麼做?」



  不久他見到兩個人把他的木材搬上他們的卡車,他便靜靜地開始幫他們,且指示他們哪些木材更合他們用。兩人都以為他是個出色的小偷,半夜來幫他們一起作案。但當安利哥最後向他們表明,自己不是小偷,而是木材場的主人時,兩人便十分害怕。安利哥卻反過來安慰他們:「不要害怕,我雖然知道你們做了甚麼,但並不打算找警察。」他藉此機會抓著二人的心,跟他們傳講救恩。三日之後兩人都信主了,後來一個還成為牧師,另一個則成為教會長老。



  親愛的弟兄姊妹,當別人得罪我們、傷害我們,要從我們身上佔便宜的時候,先不要動怒、報復,或堅持公義。倘若我們能饒恕、謙讓,說不定能為主贏得無價的靈魂。只有不住饒恕,無限饒恕,才能使基督的國度永遠堅立,成為饒恕的國度。主啊!求祢教導我如何去寬恕,就像祢寬恕我一樣。      ~周慈美


經頭腦





數獨遊戲



Free sudoku by SudokuPuzz


DIY手工飾品教學( 2/2新增手機吊飾教學)


2/2新增項目:
Hello Kitty手機吊飾
小天使手機吊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