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8日 星期一

20110228馬太福音10章1-15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10:1 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給他們權柄,能趕逐污鬼,並醫治各樣的病症。

   《馬》第九章末節中,主吩咐祂的門徒祈求更多的工人。若要能真心的這樣求,信徒必須先願意自己去作工人。所以,我們在這裏見到主呼召了十二個門徒。祂從前已揀選了他們,不過現在呼召他們,叫他們把奇妙的福音信息帶給以色列國。主的呼召使門徒有權柄趕逐污鬼,並醫治各樣的病症。由此可見耶穌的確無與倫比。人們或可施行神蹟,但無人能授權別人行使大能。

10:2 這十二使徒的名:頭一個叫西門(又稱彼得),還有他兄弟安得烈,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

   《馬》2~4:這十二使徒記述如下:
  1. 西門:又稱彼得。一個衝動鹵莽、心地仁慈、感情充沛的人,他是天生領袖的料子。
  2. 他兄弟安得烈:施洗約翰把他介紹給耶穌(約一36、40),然後他把他兄弟彼得帶去見耶穌。其後,他以把人帶去認識耶穌爲他的任務。
  3. 西庇太的兒子雅各:他後來被希律殺害了(徒一二2)──十二門徒中的第一個殉道者。
  4. 雅各的兄弟約翰:他也是西庇太的兒子,是耶穌所愛的門徒,我們實在要感激他寫了第四卷福音書、三封約翰書信和啓示錄。
  5. 腓力:他是伯賽大人,他把拿但業介紹給耶穌。我們不要把他和使徒行傳中的福音傳道者腓利混淆。
  6. 巴多羅買:相信他就是拿但業,這個以色列人心裏毫無詭詐(約一47)。
  7. 多馬:又名底土馬,即“雙胞胎”的意思。他一向被公認是“懷疑的多馬”。他的疑惑使他最後才恭敬地承認耶穌(約二○28)。
  8. 馬太:以前曾是稅吏,是本福音書的作者。
  9. 亞勒腓的兒子雅各:關於他的事記載得很少。
  10. 達太:他又稱爲雅各的兒子猶大(路六16)。只有約翰福音十四章22節記載關於他的事蹟。
  11. 西門:是個迦南人。路加福音稱他是奮銳黨的人(路六15)。
  12. 加略人猶大:就是出賣我們主的那人。

   這些門徒可能正是二十多歲。他們在不同的生活圈子中被耶穌揀選,也許這些青年人正是年輕有爲,無論如何,他們一生中最偉大的事,便是與耶穌作伴。

10:3 腓力和巴多羅買,多馬和稅吏馬太,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和達太,

10:4 奮銳黨的西門,還有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

   《新》奮銳黨:若非描述西門的宗教熱忱,就是表示他是奮銳黨的成員;該黨是一個猶太的革命組織,以武力反抗羅馬對巴勒斯坦的統治。

10:5 耶穌差這十二個人去,吩咐他們說:「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馬利亞人的城,你們不要進;

   《新》不要走:神國的福音起初只傳給猶太人。直到耶穌死而復活之後,祂才命令門徒把這好消息傳到萬邦(28:19;參21:43)。

   《新》撒馬利亞人:當北國以色列的人民被擄之後,亞述國把外邦人帶入該地,與遺留下來的以色列人通婚而產生的混血民族(王下17:24)。在耶穌的時代,猶太人和撒馬利亞人彼此之間深懷敵意(見約4:9)。

   《馬》5~6:本章餘下的經文提到耶穌把一個特別的行程──往以色列家──吩咐給門徒。我們不可把這事與日後耶穌差遣七十二個人(路一○1),或與大使命(太二八19-20)混淆。這次是短暫的傳道事工,旨在宣告天國近了。雖然有些原則對神歷世歷代的民來說,有著重要的價值,但有些原則卻在日後被主耶穌證實並非永久不變的(路二二35-36)。
首先,耶穌指示了門徒該走的路。他們不走外邦人的路,也不進撒馬利亞人的城──那裏種族攙雜,爲猶太人所厭惡。他們此時只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裏去傳道。

10:6 寧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裏去。

10:7 隨走隨傳,說『天國近了!』

   《馬》所傳的信息是宣告天國近了。因這信息是特別向以色列人宣告的,如果他們拒絕接受,便沒有藉囗了。王親身來到,天國已經近了。以色列必須決定接受祂,還是拒絕祂。

10:8 醫治病人,叫死人復活,叫長大痲瘋的潔淨,把鬼趕出去。你們白白地得來,也要白白地捨去。

   《啟》耶穌給門徒的權柄有趕逐污鬼和醫病(1節),現在添上使死人復活和潔淨痲瘋。這些神蹟都證明神的國已近。

   《啟》門徒白白得來的是能改變人心和世界歷史的福音,門徒所以被差,給他們治病趕鬼等權柄,是要他們傳揚這大能的福音。白白得來,應白白捨去,把福音傳給人。

   《馬》門徒得到耶穌的授權認定,使所傳的信息更爲可信。他們要醫治病人、叫死人復活、叫長大痲瘋的潔淨,並把鬼趕出去。因爲猶太人要求神蹟(林前一22),神便親自降臨,顯神蹟給他們看。

   至於報酬方面,主的代表所作的是白白的事奉。門徒不必付代價便得到祝福,他們也同樣向他人施惠。

10:9 腰袋裏不要帶金銀銅錢;

   《啟》門徒行裝輕便,一是因為路程短,一是當地人傳統好客,生活所需可靠虔信的人供給。

   《馬》9~10:他們不必事前爲旅程預備所需。作爲以色列人,他們只向以色列人傳道。作工的工人應當得到他們的食物,這是猶太人中眾所周知的原則。所以,他們不必帶金銀銅錢、載食物的囗袋、兩件褂子、鞋或拐杖。這裏大概是指多餘的鞋或多餘的拐杖。如果他們已有一枝拐杖,便可把它帶隨身旁(可六8)。這種做法,是叫門徒知道他們每天的所需,都會得到供應。

10:10 行路不要帶口袋;不要帶兩件褂子,也不要帶鞋和柺杖。因為工人得飲食是應當的。

10:11 你們無論進哪一城,哪一村,要打聽那裏誰是好人,就住在他家,直住到走的時候。

   《馬》至於住宿方面,又有什麽安排?當他們進到一所城,便要尋找好人家──接受他們是主的門徒,並且開放心靈,願意聽他們信息的。只要他們找到這樣的好人家,便要一直住在這人的家裏,直至離開那城,而不是另尋更好的生活環境,然後遷移到別的家去。

10:12 進他家裏去,要請他的安。

   《馬》12~14:如果這家人接待門徒,門徒便要請他們安,對他們的殷勤款待表示謝意和感激。相反,若這一家拒絕接待主的使者,門徒便不必替他們向神求平安,即不必祝福他們。不但如此,門徒更要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去,以行動表示神的不悅。誰的家不接待基督的門徒,基督也不會接納他們。

10:13 那家若配得平安,你們所求的平安就必臨到那家;若不配得,你們所求的平安仍歸你們。

10:14 凡不接待你們、不聽你們話的人,你們離開那家,或是那城的時候,就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去。

   《新》就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去:當法利賽人離開一個「不潔」的外邦人地區時,一個象徵性的動作。在此它代表針對那些拒絕神信息之人的一個嚴肅警告(見路9:5;徒13:51等註釋;參徒18:6)。

10:15 我實在告訴你們,當審判的日子,所多瑪和蛾摩拉所受的,比那城還容易受呢!」

   《馬》主警告說,拒絕接待門徒的人在審判的日子會受到嚴厲的懲罰,比墮落之城所多瑪和蛾摩拉所受的更厲害。這證明地獄的刑罰是有等級的,否則又爲何說有些人所受的比其他人還容易受呢?



-------------------------------------------------------------------------------------------
<聖經靈修版/網路>

昔日祂呼召了十二門徒,如果祂現在呼召你,你會……
10:1 耶穌呼召了十二位門徒,祂用特別的方式選召他們去服事祂。基督今日呼召我們,祂不會強迫我們去做我們不願意做的事,我們可以選擇跟隨祂或留在後面。當基督呼召你去跟隨祂時,你如何回應呢?

我又沒有甚麼才幹,如何可以事奉神?
10:2-4 耶穌呼召了不同的人——漁夫、激進黨人、稅吏作祂的門徒,祂呼召平民老百姓和傑出領袖、富有的和貧窮的、知識分子和文盲。今天許多人都認為只有某些人才有資格跟隨基督,但主耶穌卻不是這樣認為。神能夠使用任何人,不管那人覺得自己何等卑微。你覺得自己很微小、沒有價值嗎?要切記神會使用平凡的人去做祂那不平凡的工作。

聖經人物的別名真多,這個巴多羅買又是誰?
10:3-4 巴多羅買可能是拿但業的別名(參約1:45-51),達太就是雅各的兒子猶大。奮銳黨是當時一個激進的政黨,主張以暴力推翻羅馬在以色列的統治。(有關門徒名單,請參可3:16-19;路6:14-16;徒1:13。)

救恩不是普世性的嗎?為何耶穌叫門徒不要進外邦人的城?
10:5-6 凡不是猶太人的都是外邦人,撒馬利亞人是以色列人被擄後(參王下17:24),跟外族人通婚所形成的混血民族。耶穌吩咐門徒單單到猶太人當中,因為神揀選了猶太人(參羅1:16),先要把福音傳給他們,再由他們把福音傳遍世界。猶太門徒和使徒把基督復活的好消息傳遍整個羅馬帝國,不久外族人就湧進教會。聖經清楚教導,神的救贖信息是給予全人類的,不論種族、性別或國籍(參創12:2-3;賽25:6;56:3-7;瑪1:11;徒10:34-35;羅3:29-30;加3:28)。

耶穌說:“天國近了”,可你知道“近”在哪兒嗎?
10:7 猶太人正等待著彌賽亞來臨,為他們帶來祂的王國,他們盼望一個政治軍事的強國,把他們從羅馬的統治中釋放出來,恢復昔日大衛和所羅門時代的輝煌,但耶穌所說的是屬靈的國度。今天,福音就是天國仍然接近我們,耶穌就是彌賽亞,祂已經開始了祂在地上在跟從祂的人心中的國度,有一天祂的國度會完全實現,那時邪惡勢力會被毀滅,所有人都會和睦共處。

若有餘,我就與人分享——你是這樣想嗎?
10:8 耶穌給門徒一個如何去服事別人的原則:“你們白白地得來,也要白白地捨去”。因為神傾福予我們,我們應該慷慨地把自己的時間、愛心和財物與他人分享。

傳道人、牧師也需要人關照?他們不是有不絕的愛去關心人嗎?
10:10 耶穌說那些工人應當得到照顧,應該得到食物和安身之所,作為服事人的回報。你要關心傳道人、宣教士、主日學教師和藉著服事你去事奉神的人(參林前9:9-10;提前5:17)。

出門當然要帶鞋子,為甚麼作門徒就不用帶?
10:10 馬可福音記載耶穌要門徒穿鞋和帶備枴杖(參可6:8),而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則記載不要帶鞋和枴杖(參路9:3),好像有出入,其實不是。耶穌的意思可能是叫他們除了腳上所穿的鞋子和手中拿著的枴杖,不要帶“額外”的鞋子。無論如何,原則是他們只要預備自己職責和旅途所需用的東西就夠了,以免行李多累贅。

跺掉腳上的塵土,究竟有甚麼意思?
10:14 為甚麼耶穌告訴門徒倘若某城市或家庭不接待他們,離開時要跺掉腳上的塵土呢?虔誠的猶太人離開外族的城市時,往往會跺掉腳上的塵土表示他們與外族人的風俗無關。門徒跺掉腳上猶太人城市的塵土,表明這個猶太人的城市或家庭拒絕接受彌賽亞,失去了跟從基督的機會,作了錯誤的抉擇,而且這些人與門徒無關。你是否接納從神而來的教訓?假若你漠視聖靈的催促,你可能不再有機會了。

罪惡的城市,悲哀的下場;你有為那些聽過福音而不信的人擔過心嗎?
10:15 所多瑪和蛾摩拉這兩個城市極其邪惡,被神降火燒毀(參創19:24-25)。有機會聽福音而拒絕接受的人,在審判時比在這些邪惡城市中從未曾聞福音的人處境更糟!

2011年2月28日靈修小品

靈修靜思

外表出眾

押沙龍對王說:「求你准我往希伯崙去,還我向耶和華所許的願。因為僕人住在亞蘭的基述,曾許願說:『耶和華若使我再回耶路撒冷,我必事奉祂。』(撒下十五7至8)
 
  不要做追星族,不要看重外在美。押沙龍出奇漂亮,也是出奇的壞。若說大衛的失敗影響他,那麼大衛的悔改、敬虔為何沒影響他?此處押沙龍借用神的名字欺騙父親,想是投其所好,以為只要搬出耶和華的名字,父親就必信他。押沙龍不認識神,不懼怕神,不守神誡命。他殺兄暗嫩,是犯十誡中第六誡;弒父奪位,犯第五誡;此處妄稱耶和華的名,是犯第三誡。後來他與父親的妃嬪行淫,犯了第七和第十誡。這個人外表出眾漂亮;骨子裡卻也出眾骯髒。就像很多明星、名人,外表漂亮,廣受歡迎,卻甚麼骯髒事都做得出來。主耶穌說:憑著他們的果子可認出他們來。所以不要因某人漂亮、說話動聽,就做他的迷哥迷姐。「押沙龍在耶路撒冷請了二百人與他同去,都是誠誠實實去的,並不知道其中的真情。」(十五1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不敬虔的人親近,容易被騙和被利用。求主幫助我們不看重、不跟隨外表漂亮卻不敬畏神的名人,以免被人誤導走迷。      ~姜武城




--------------------------------------------------------------------------------------------
天天天言/知信行網上團契

初信者的陷阱

讀經:加拉太書三章1至9節

  「發生了甚麼事?」保羅驚呼著說:「是否有人給你們唸了咒語?你們怎麼把我所教導的真理完全忘記?你們是初信的信徒,必須緊守這個簡單而直接的福音真理。」
 
  這種情況豈不是在今天也常常出現嗎?通常來說,初信者比較渴慕學習真理,所以,當某人帶著權威教訓他們,尤其是引用聖經的權威來作教導時,他們便很容易會全盤接收。
 
我們應該學習昔日的保羅,要歇力防止初信者受人迷惑。保羅從來不會因為初信者誤入歧途,而指斥他們不再是基督徒;反之,他提醒他們要反省以下問題:

  1. 你們是怎樣得救的?
  2. 你們是怎樣領受聖靈的?
  3. 你認為自己如何才能在基督裡成長?
  4. 你們過往一直甘願為基督受苦,如今,你們是否仍然愛祂和忠於祂呢?

  這些都是非常適切的問題。我們今天可以同樣用這些問題,來幫助那些被邪教、律法主義或其他極端教派迷惑的初信者,去釐清他們的信仰。他們的答案,將可以讓你明白他們的屬靈光景。
 
  保羅的答案始終是訴諸聖經的真理。他用亞伯拉罕來提醒他們──他是在受割禮之前便信了神(跟外邦人一樣);信神之後他受了割禮(跟信神的猶太人一樣)。「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6節)在他得稱為義之後很久,神才吩咐他行割禮並頒賜律法。所以,他完全是因信稱義。
 
  當我們跟隨亞伯拉罕的腳蹤,因信而得著神的稱義,我們便是亞伯拉罕的真後裔了。而且,除了因信稱義之外,便再無別的得救途徑。

信心是得救的唯一條件;
 
基督是得救的唯一根基。




 
 
 

2011年2月27日 星期日

20110227馬太福音9章18-38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9:18 耶穌說這話的時候,有一個管會堂的來拜他,說:「我女兒剛才死了,求你去按手在她身上,她就必活了。」
 
   《新》管會堂的:從馬可及路加的記載,我們知道他是一位名叫睚魯的管會堂的人(見可5:22註釋)。
 
   《啟》管會堂的:是在會堂裏主持崇拜秩序的人,是有地位的敬虔猶太人。
 
   《馬》18~19:耶穌正談到律法時代的轉變,有一個管會堂的來打擾了祂的話。那人的女兒剛才死了,所以傷痛欲絕。他跪在主面前,請祂去看他的女兒,並叫祂的女兒復生。由於大部分的猶太領袖害怕別人的鄙視和厭惡,都不會向耶穌求助,但那人卻來到尋求耶穌的幫助。耶穌賞識他的信心,便起程與門徒到他的家。
 
9:19 耶穌便起來跟著他去;門徒也跟了去。
 
9:20 有一個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來到耶穌背後,摸他的衣裳繸子;
 
   《啟》血漏:是婦科病,猶太人視患者為不潔(利15章);接近患這病的女人也會成為不潔。
 
   《啟》繸子:佩在外袍的角上,提醒穿的人遵行神的命令(民15:37-39)。
 
   《馬》又有另一次的打擾!這次是一個女人,她受著血漏之苦已經十二年了。耶穌從不因這類的打擾而生氣。祂泰然自若,態度可親,讓別人可以靠近祂。
 
9:21 因為她心裏說:「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癒。」
 
   《馬》21~22:醫術根本治不好這女人。其實,她的病情還日益惡化(可五26)。她在窮途末路時遇到了耶穌──至少,她看見耶穌被群眾擠擁包圍。由於相信耶穌能夠且願意醫治她,她便從人群中慢慢向前移步,摸祂他的衣裳繸子。耶穌從不忽略真正的信心。祂轉身說她得到醫治了。那時候,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就痊癒了。
 
9:22 耶穌轉過來,看見她,就說:「女兒,放心!你的信救了你。」從那時候,女人就痊癒了。
 
9:23 耶穌到了管會堂的家裏,看見有吹手,又有許多人亂嚷,
 
   《新》吹手:受雇在哀悼儀式中奏樂的樂師。
 
   《新》許多人亂嚷:受雇來哀哭叫號的哭喪者。
 
   《啟》古時辦喪事,僱吹手奏笛致哀。連窮苦人家都得僱用至少兩個笛手和一個陪哭的女人,來為死者舉哀。
 
   《馬》23~24:跟著,經文轉述那管會堂的女兒已死了。耶穌到了管會堂的家裏,從事哭喪的人邊痛哭,邊亂嚷──都是所謂“人爲的傷痛”而已。主命令所有探望的人離開屋子,同時宣告那閨女不是死了,是睡著了。許多研究聖經的人相信主在這裏用睡了比喻死亡。
 
9:24 就說:「退去吧!這閨女不是死了,是睡著了。」他們就嗤笑他。
 
   《啟》這女孩當時已死。耶穌說她只是睡了,要大家知道祂有復活的權柄(比較路8:53)。四本福音書一共記有三次耶穌叫人復活,這是其一;另外兩個為拿因城寡婦之子(路7:11-15),及拉撒路(約11章)。
 
9:25 眾人既被攆出,耶穌就進去,拉著閨女的手,閨女便起來了。
 
   《馬》25~26:耶穌拉著閨女的手,神蹟便發生了──她起來了。神蹟的事很快便傳遍了那地方。
 
9:26 於是這風聲傳遍了那地方。
 
9:27 耶穌從那裏往前走,有兩個瞎子跟著他,喊叫說:「大衛的子孫,可憐我們吧!」
 
   《新》大衛的子孫:猶太人對那要來的彌賽亞常用的稱呼(如12:23;20:30;21:9;22:41-45;見1:1註釋)。
 
   《啟》參8:20註。猶太人盼望彌賽亞來臨,施行拯救,除去人間疾苦。
 
   《啟》大衛的子孫:是當時猶太人對彌賽亞的稱呼。
 
   《馬》27~28:耶穌從管會堂的人那裏往前走,有兩個瞎子跟著祂,求讓他們看見。雖然是失明,但這兩個人的靈卻有敏銳的判斷力。他們稱耶穌爲大衛的子孫,認祂是等待已久的彌賽亞並以色列合法的王。而且,他們還知道彌賽亞來到世上,祂其中一個特徵是能夠讓瞎子重見光明(賽六一1)。耶穌試驗他們的信心,問他們是否相信祂能作這事(使他們重見光明),他們毫不猶豫地回答:“主啊,我們信。”
 
9:28 耶穌進了房子,瞎子就來到他跟前。耶穌說:「你們信我能做這事嗎?」他們說:「主啊,我們信。」
 
9:29 耶穌就摸他們的眼睛,說:「照著你們的信給你們成全了吧。」
 
   《馬》29~30:然後,這位大醫生就摸他們的眼睛,並說他們既然相信,就必能看見。他們的眼睛立刻完全復原。
 
  人說:“看見就是相信。”神說:“相信就是看見。”耶穌對馬大說:“我不是對你說過,你若信,就必看見神的榮耀嗎?”(約一一40)希伯來書寫道:“我們因著信,就知道……”(來一一3)。使徒約翰寫道:“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信奉……要叫你們知道……”(約壹五13)。神不喜悅倚仗神蹟才有的信心。祂要我們相信祂,單單因爲祂是神。
 
  爲何耶穌切切的囑咐得醫治的瞎子不可把神蹟告訴別人?從八章4節中,我們知道或許祂不想百姓因爲這個神蹟而在時機未成熟時封祂爲王。由於百姓尚未悔改,祂要讓他們先重生,自己才作王。此外,歡迎耶穌而引起的革命性起義,只會導致羅馬政府以牙還牙,可怕地向猶太人報復。除此之外,主耶穌必定要先上十字架,方能作王。任何妨礙祂到加略山的事物,都是與神所預定的計劃相抵觸的。
 
9:30 他們的眼睛就開了。耶穌切切地囑咐他們說:「你們要小心,不可叫人知道。」
 
9:31 他們出去,竟把他的名聲傳遍了那地方。
 
   《馬》那兩個瞎子禁不住痊癒的欣喜,竟把他們得奇妙醫治的事傳遍了那地方。我們或許會同情他們,甚至會欣賞他們那般殷勤喜悅地作見證。可是,他們徹徹底底地違背了耶穌,不免造成更多害處,而非益處。他們這樣做,可能會引起百姓對耶穌的興趣,但這不過只是一種膚淺的好奇心,而不是受聖靈感動,想要認識耶穌。就算是出於感激,也不能以此爲合理的藉囗,去違背神的吩咐。
 
9:32 他們出去的時候,有人將鬼所附的一個啞巴帶到耶穌跟前來。
 
   《馬》耶穌先使死人復活,然後讓瞎子看見,現在又使啞子能說話。這些神蹟似乎顯示一種屬靈的次序──先是生命,然後明白,再而見證。
 
  邪靈使這個人成爲啞巴,然後有人察覺並關注這啞巴,便把他帶去見耶穌。神要祝福那些把別人引到耶穌面前的無名氏!
 
9:33 鬼被趕出去,啞巴就說出話來。眾人都希奇,說:「在以色列中,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
 
   《馬》鬼一被趕出去,啞巴就說出話來。我們當然可以假定,他用恢復了說話的能力,來敬拜和見證那位醫治他的大恩人。平民百姓都承認,以色列在見證前所未有的神蹟。
 
9:34 法利賽人卻說:「他是靠著鬼王趕鬼。」
 
   《馬》然而,法利賽人卻說,耶穌是靠著鬼王趕鬼。這就是耶穌後來所提到的不可赦免的罪(太一二32)。把聖靈所行的神蹟,歪曲說是藉撒但而行,就是褻瀆聖靈。雖然其他的人藉接觸基督得著醫治祝福,法利賽人在屬靈上卻依然是死的,他們眼瞎不見,而且愚拙不可挽救。
 
9:35 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裏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
 
   《啟》35~37:耶穌的傳道工作展開,需要工人。
 
   《馬》所謂的“第三次加利利巡迴旅程”就是從這節開始。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傳講天國的好消息──祂是以色列的王,眾人若悔改認祂,祂便要在他們中間掌權。這福音給予以色列一個真正的國度。假如以色列真的悔改接受耶穌,將會有甚事情發生?聖經沒有回答。我們知道基督仍會受死,好叫神因祂的義而看歷代的罪人爲義。
 
  基督在教導和傳道的期間,也同時醫治各種疾病。彌賽亞的第一次降臨,是以神蹟爲特徵,以卑微的身分降世施恩;然而這一切標誌著祂第二次降臨時,是帶有能力,滿有榮耀的到來。
 
9:36 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
 
   《馬》耶穌看見以色列有許多的人,困苦無助,就彷彿看見沒有牧羊人的羊一樣。於是,祂就憐憫他們。啊!也許從耶穌的慈心,我們就更明白那些失喪和垂死的人,是何等悲慘無援。
 
9:37 於是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
 
   《馬》要收的屬靈莊稼多,作工的人卻少。這個問題至今尚存;作工的人往往比所需要的少。
 
9:38 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
 
   《馬》主耶穌叫門徒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祂的莊稼。留心:呼召並不是由於需要。工人應當受差派才去作工。在十章5節中,耶穌親自差派門徒,由此可見,祂自己就是莊稼的主;我們在普世福音事工上要向祂禱告。
 

--------------------------------------------------------------------------------------------
<聖經靈修版/網路>
 
崇拜以外的行政工作也不少,看睚魯的工作……
9:18 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記載這人名為睚魯(參可5:22;路8:41)。管會堂的人負責行政工作:看守會堂、監督敬拜、辦理週日的學校、安排安息日講員等。(有關會堂的資料,請參可1:21的註釋。)
 
患病十二年都得醫治,你還有甚麼可猶豫的?
9:20-22 這個婦人患血漏已十二年了。在絕望的時候,我們不要擔心向耶穌求助的途徑是否正確,學效這個婦人,憑信心來就耶穌吧!祂必回應你的需要。
 
因著耶穌,她的處境完全改變了,是否你也想經歷這種改變?
9:22 這個患血漏病的女人被視為不潔,十二年來,她不能與人接觸,不能過正常的生活。耶穌使她康復,改變了這個處境。有時當某人或某個處境經過多年也沒有轉變時,我們會被試探,想將之放棄,但神能夠改變那些看來似乎不能轉變的,並賜予新的意義和盼望。
 
是否久久聽不到祂的回應?是否在焦急地等待?耶穌使女孩兒復活的事對你有甚麼啟發?
9:23-26 這個管理會堂的人一直沒有到耶穌那裡,直至他的女兒死了,似乎已經太遲了,但耶穌不僅去探望喪家,更使他們的女兒復活!在我們的生命裡,某些事有時看來已經太遲了,誰都幫不上忙了,惟有基督能將之改變。祂能挽回破裂的關係,使人戒除不良的嗜好、醫治心靈的創傷、帶來寬恕。你是否正在看來是絕望的處境中?要記得基督能夠成就不可能的事。
 
彌賽亞是誰?猶太人是這樣稱呼祂的……
9:27 猶太人知道彌賽亞是大衛的後裔(參賽9:7),所以很多時用“大衛的子孫”來稱呼耶穌,表示祂就是彌賽亞。馬太福音在這一節第一次出現這個稱號。(有關耶穌叫瞎眼的人看見的預言,請參賽29:18;35:5;42:7。)
 
雖懇切祈求,甚至淚流,可好像沒有回應,耶穌你在哪兒?
9:27-30 耶穌沒有立刻答應這兩個瞎子的請求,祂要看看他們是否有信心。並非每個向神發出請求的人都真正相信神可以幫助他,耶穌等候並查問這兩個瞎子,為要加強他們的信心。當你認為神很久還沒有回答你的禱告,要想到祂可能正在考驗你的信心。你是否真的相信神可以幫助你?你是否真的希望祂幫助你呢?
 
心中好像有很多空間,不得滿足,誰可以把它填滿?
9:28 這兩個瞎子堅持不懈,直走進耶穌所在的房子裡。他們知道耶穌可以醫治自己,就不讓任何東西阻礙他們找耶穌——這就是真信心。你相信耶穌可以滿足你每一個需要,就不要讓任何人或事攔阻你到祂那裡去。
 
耶穌行神蹟不張揚,但今天我們行善是否會事先張揚?
9:30 耶穌吩咐這兩個人要保守得醫治的秘密,因為祂不想別人認為祂是為行神蹟而行神蹟,祂醫治是出於神對人的憐憫,同樣也希望把屬靈的醫治帶給這個犯罪害病的世界。
 
其實不可輕看鬼的破壞力,你對牠的力量有何認知?
9:32 耶穌在地上的時候,魔鬼的勢力看來特別活躍。雖然我們不能常常確實地知道為甚麼鬼會存在,牠怎樣存在,但牠會對人造成身體上和精神上的問題,這裡記錄的鬼就令這個人不能說話。(有關鬼的解釋,請參8:28;可1:23的註釋。)
 
耶穌也要靠鬼?不是吧,法利賽人是亂說吧……
9:34 法利賽人控告耶穌四項罪:褻瀆神,與不道德的人為伍,不敬虔和服事撒但。法利賽人為甚麼要這樣毀謗耶穌呢?因為耶穌(1)漠視他們的宗教權威;(2)削弱了他們對群眾的控制力;(3)挑戰他們所寶貝的信念;(4)揭露了他們缺乏真誠的動機。
 
當別人比你強的時候,你會妒忌嗎?
9:34 正當法利賽人質問、議論和反對耶穌之時,群眾卻在他們面前得到醫治和生命的改變。他們的懷疑並不是基於缺乏憑證,乃是忌妒耶穌受人擁戴而已。
 
你想像中的天國的福音是……
9:35 天國的福音就是人們期待已久、在應許中的彌賽亞終於來臨了,祂醫治的神蹟證明了祂教導的真實。
 
雖遭患難仍是福,為甚麼?
9:35-38 耶穌需要祂的工人懂得怎樣處理人的問題。我們應該去安慰別人、指示別人生命之道,因為在我們困難的時候,也曾經歷神和祂僕人的幫助(參林後1:3-7)。
 
如果我們沒有耶穌……
9:36 以西結也用沒有牧人的羊來形容以色列(參結34:5-6),耶穌來就是作那牧人,就是那位告訴我們怎樣避免掉進人生陷阱裡的牧人(參約10:14)。
 
莊稼已經成熟了,但這與我何干?
9:37-38 耶穌把跟從祂的群眾比作要收割的莊稼。許多人已經預備好把生命交託給基督,只等人指示他們如何去信主。耶穌吩咐我們去祈求有人回應這個需要,去作福音的工人。當我們為一些事情祈禱時,神常常會藉著使用我們來答覆我們的祈求,這樣我們就要預備自己被神使用,指引別人到神那裡。


2011年2月27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獻上讚美

「叫上帝在凡事上因耶穌基督得榮耀。」(彼得前書4章11節)

  柯麗彭(Corrieten Boom 1892-1983)是二次大戰時集中營的生還者,也是一位有名的基督徒演講家。數千人出席過她的演講會,聽她講述自己如何效法耶穌,學習像祂原諒我們的罪那樣,去原諒那些在集中營殘害過她的獄吏。

  在每次聚會後,人們總是圍著她,極力讚揚她敬虔的心,並感謝她鼓勵他們與主同行。柯麗彭說她總是會在回到下榻的旅館後,跪著把所得到的稱讚都歸給主,她將此稱為:「獻上讚美。」

  上帝按各人的不同,給予我們百般的恩賜彼此服侍(彼得前書4章10節),好叫上帝在凡事上因耶穌基督得榮耀,因為榮耀、權能都是祂的(11節)。我們若非先從上帝那裡領受,有什麼可以給予他人呢?(哥林多前書4章7節)所以榮耀應該歸於上帝。

  或許我們可以模仿柯麗彭的方式來學習謙卑,若我們因說了什麼話,或做了什麼事而得到稱讚,那我們就應該私下將讚美歸給上帝,因為唯有祂配得一切的讚美。AMC

永生神就是靈,智慧廣無邊,
深居在光明中,肉眼不能見,
極豐富,極榮美,亙古至永遠,
至權能,永勝利,我眾樂頌讚。Smith

最佳的讚美是發自我們的內心。





--------------------------------------------------------------------------------------------
靈修靜思

條件優厚

以色列全地之中,無人像押沙龍那樣俊美,得人的稱讚,從腳底到頭頂毫無瑕疵。(撒下十四25)

  有時我們羨慕條件優厚的人,覺得他們命好,長得聰明、漂亮,家裡有錢,不需努力便坐享其成;自己則要艱苦奮鬥,也許還爬得不高。其實表面上風光不保證幸福,就像押沙龍,長得那麼漂亮、聰明,只是想歪走歪,不安分守己,要奪王位,結局是慘死。撒但條件更好,是天使長,但因不守本位,要與神同等,結果變成魔鬼。人為萬物之靈,條件很好,始祖住在樂園,無災無病無痛苦,不必為口奔馳,不怕失業;只因不守本位,被逐出樂園,結果「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羅五12)。雖然這樣,江山還是如此多嬌——還是那麼多人愛世界;但隨著人越來越自以為聰明,越來越不守本位,要自我封神做主,世界就越來越亂,災難就越來越多。你以為地震海嘯殺人很多嗎?遠不及歷世歷代因為政治鬥爭及當今墮胎而死的人數。性解放拆毀了多少家庭,毀了多少人一生?條件優厚卻不敬畏神,所帶來的災禍更大。但願我們羨慕走神的路,勝過世上優厚的條件。      ~ 馮文莊



 
 
 

2011年2月26日 星期六

20110226馬太福音9章14-17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9:14 那時,約翰的門徒來見耶穌,說:「我們和法利賽人常常禁食,你的門徒倒不禁食,這是為甚麼呢?」

《馬》這時施洗約翰可能正在獄中。他的門徒遇到難題,便來見耶穌。他們常常禁食,但不明白爲何耶穌的門徒倒不禁食。

9:15 耶穌對他們說:「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時候,陪伴之人豈能哀慟呢?但日子將到,新郎要離開他們,那時候他們就要禁食。

   《啟》新郎:指主耶穌,基督已降臨世上,陪伴祂的人豈須禁食?

   《馬》耶穌用比喻向他們解釋。祂說祂是新郎,祂的門徒是參加婚禮的客人。祂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時候,沒理由要禁食表示哀傷。不過,祂要離開他們,那時候他們就要禁食了。祂從他們當中被帶走──被釘死和埋葬,升上天後,祂的肉身便不與門徒同在了。雖然耶穌這番話不是在吩咐要禁食,但這番話確認禁食對於那些等候新郎再來的人,是合宜的操練。

9:16 沒有人把新布補在舊衣服上;因為所補上的反帶壞了那衣服,破的就更大了。

   《啟》16~17:這兩個比喻針對猶太人的僵硬宗教傳統而發(9:14)。猶太人著重外面的敬虔,忽略內心的生命(6:1-8)。“舊衣服”和“舊皮袋”代表猶太人的傳統;“新布”和“新酒”代表神國的新精神。已硬化的傳統難適應新變化,要是注入新事物,只會加速其破裂(比較林後5:17)。

   《馬》約翰的門徒提出的問題催使耶穌進一步指出,約翰標誌一個時代的完結,也宣佈恩典新時代的來臨。祂又指出,不要把兩個時代的原則混淆。把律法與恩典混淆,就如把未縮水的新布補在舊衣服上。衣服洗了以後,新布會收縮,把舊布撕裂,爛得無法補救。對於這節經文,蓋伯林解釋得十分正確:“猶太式的基督信仰,宣稱相信神的恩典和福音,卻企圖持守律法,推動律法的義。這比昔日拜偶像的以色列,更受神的厭惡。”

9:17 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裏;若是這樣,皮袋就裂開,酒漏出來,連皮袋也壞了。惟獨把新酒裝在新皮袋裏,兩樣就都保全了。」

   《新》新皮袋:古人用羊皮袋裝酒。當新鮮的葡萄汁發酵成酒時,它會膨脹,新皮袋可隨著伸展。但舊皮袋是已經膨脹過的,所以會破裂。耶穌所帶來新穎的觀念,是無法被古舊的規格所局限的。

   《馬》把兩者混合,也像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裏。新酒發酵做成壓力,使舊皮袋裂開,因爲舊皮袋已喪失彈力了。福音帶來的生命和自由,破壞了儀式主義的皮袋。

   向人介紹基督徒的新時代,不免引起爭論磨擦。基督帶來的喜樂,不能被包容在舊約的形式和儀式中。事物必須有一個全新的秩序。樸定喬清楚指出:“故此,王警告祂的子民,不可把舊的……和新的……混在一起。可是,基督教界卻偏這樣做。律法主義這塊舊布爲各地教會所接納,並且縫在一塊,制成所謂的“基督教”。結果混亂不堪,既非猶太教,也非基督信仰,不過是有名無實地用腐朽的行爲替代相信永生神吧了。白白得救恩這新酒被倒進律法主義的舊酒袋會有什麽後果?酒袋自然爆裂,把酒漏了出來。那寶貴的、能解生命饑渴的酒大部分流走了。律法因爲與恩典被混淆了,便失去阻嚇的作用;恩典因爲與律法的行爲混合起來,也失去美麗和特質。”

--------------------------------------------------------------------------------------------
<聖經靈修版/網路>

施洗約翰與耶穌的信息各有重點,他們講的,你做到了多少?
9:14 施洗約翰發出的嚴厲信息,重點在於律法,當人看到神的律法,把自己的行為與之比較時,就知道自己離神的要求太遠了,自己實在差得很,必須悔改;而耶穌的信息焦點在於生命、悔改歸向神。約翰的門徒有正確的開始,但還要更進一步,就是信靠耶穌。你所注目的是律法,還是基督呢?

難道耶穌不喜歡他們禁食?禁食是種好行為啊……
9:14-15 約翰的門徒禁食是表示為罪哀慟,預備彌賽亞的來臨。天國降臨好像結婚的筵席,耶穌就是新郎,祂的門徒是陪伴,新郎既出席筵席,陪伴就不應當哀哭或禁食,所以,耶穌的門徒無須禁食。耶穌並非譴責禁食,祂自已也禁食(參4:2),祂只強調禁食要有正確的理由。

新酒舊酒要分別處理,這可大有道理,你想知道嗎?
9:17 當時,酒並不是放在瓶子裡,而是放在用羊皮縫合成的密封酒袋裡。發酵時新酒會膨脹而使酒囊的皮革拉伸。如果這個已拉伸了的皮酒袋再裝新酒,就會因新酒的發酵而破裂,因此新酒通常都要裝在新的酒囊裡。

耶穌來,新信息也到,你預備好你的心去領受嗎?
9:17 耶穌來不是為了修補古舊的猶太教宗教傳統和規條,果真如此,祂的信息便會破壞傳統,祂來是為要帶來新的事物。雖然這信息在幾百年前先知早已預言,但不能與古舊僵化的既有宗教系統配合,所以要有一個新的開始,來帶出這個每一個世代都能接受和實踐的新信息。我們跟從基督,要準備自己接受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事奉方式、新的待人接物方式。


2011年2月26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仍有希望

「我要用伸出來的膀臂重重地刑罰埃及人,救贖你們脫離他們的重擔,不做他們的苦工。」(出埃及記6章6節)

   「十六噸」這首歌由梅爾.崔維斯創作,田納西.爾尼.福特錄製。它在1950年代中期成為美國的暢銷歌曲。當時的人們似乎認同歌曲中煤礦工人的哀傷:無論他如何努力工作,都沒辦法改變自己受困的命運。煤礦工人大多住在礦主提供的宿舍,薪水是只能在公司商店買東西的購物券。礦工甚至說他沒辦法進天堂,因為他的靈魂歸公司所有。

   這聽天由命的無助感,也許能讓我們瞭解希伯來人在埃及勞役400年期間的感受。當摩西告訴希伯來人,上帝應許要帶領他們離開勞役之地時,他們卻因苦工愁煩,不相信摩西的話(出埃及記6章9節)。他們是如此沮喪,以至於無法看見任何希望。

   但上帝卻為他們成就了他們自己做不到的事。上帝行神蹟將祂的子民拯救出來,這預表著上帝將透過祂的愛子耶穌基督,介入我們的生命。「因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為罪人死。」(羅馬書5章6節)

   當生命處於低潮時,我們仍有希望,因為我們有來自上帝的恩典。DCM

當被困難逆境所困;
悲慘無力日月暗淡;
記住救主為人受苦,
祂賜希望配得頌讚!Gustafson
心中有上帝,絕望變希望。




--------------------------------------------------------------------------------------------
靈修靜思

破壞已成

只有暗嫩一個人死了……王和臣僕也都哭得甚慟。(撒下十三33至36)

   別以為神有憐憫有恩典就輕易犯罪,神雖然赦免;但罪已釋出破壞的能量(所以世界才有災難,我們才需要救主)。好比始祖犯罪,神預備救恩;可地已受了咒詛,死已從罪而來。又好比大衛,神赦免他;但他的惡行在兒子身上已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力,後來長子暗嫩所犯的罪就是姦,三子押沙龍所犯的罪是殺。大衛沒教好孩子,暗嫩強姦妹妹,他不伸張正義,導致押沙龍要自己執法。後來押沙龍密謀篡位,他像不察,不防範未然。就這樣,神藉先知拿單所說的預言一步步應驗:「『你既藐視我,娶了赫人烏利亞的妻為妻,所以刀劍必永不離開你的家。耶和華如此說:『我必從你家中興起禍患攻擊你;我必在你眼前把你的妃嬪賜給別人,他在日光之下就與她們同寢。』」(撒下十二10至11)罪的後果非常嚴重,難怪神說:「恨我的,我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可幸接下去是:「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出廿5至6)兩種情況都見於大衛身上,因他既愛神,也曾藐視神。神啊!求保守我心,免得我得罪祢!      ~馮文莊



2011年2月25日 星期五

20110225馬太福音9章9-13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9:9 耶穌從那裏往前走,看見一個人名叫馬太,坐在稅關上,就對他說:「你跟從我來。」他就起來跟從了耶穌。

  《啟》9~13:這是耶穌呼召罪人的好寫照。法利賽人眼中的“罪人”是因為所從事的行業或個人的德行為他們所不齒,不屑與之往來的人。這些人有“罪”不是因為破壞了律法,而是沒有遵行法利賽人墨守成規的解釋。耶穌要打破這些人為的障礙。祂明白稅吏等人的光景,知道他們在神面前是“有病的人”,需要“醫治”,因此與他們一同吃飯,讓黑暗中的人可以見到真光。

  《啟》馬太:又名利未,為《馬太福音》的作者。他是迦百農城的稅吏,後來作了門徒。

  《馬》四周緊張的氣氛,因爲馬太的單純和謙卑、願意接受救主的呼召,得以暫時緩和。作爲稅吏或稅局官員,他和同僚受到猶太人極度憎惡,因爲他們狡猾,精打細算,壓迫百姓交稅。不過,最重要的還是他們替羅馬帝國這大地主效勞,爲羅馬的利益服務。當耶穌經過稅關,就對馬太說:“你跟從我來。”馬太即時有反應,就起來,跟從了耶穌,遺下傳統被認爲不誠實的工作,立刻作了耶穌的門徒。有人曾說:“他失去了休差,但找到了依歸;他失去可觀的收入,但找到尊榮;他失去舒適的保障,但找到夢想不到的經歷。”更重要的是,他成了十二使徒之一,更大的尊榮是寫了馬太福音。

9:10 耶穌在屋裏坐席的時候,有好些稅吏和罪人來,與耶穌和他的門徒一同坐席。

  《新》在屋裏:新國際版譯作「在馬太屋裏」。

  《馬》這裏描述的一頓飯,是由馬太安排的,爲要表示對耶穌的尊敬(路五29),也是他公開承認耶穌、講述他與救主關係的途徑。所以,那些客人也是稅吏,而其他來客也是被認爲是罪人的!

9:11 法利賽人看見,就對耶穌的門徒說:「你們的先生為甚麼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飯呢?」

  《馬》當時吃飯的習慣,是斜靠著長凳,面對飯桌的。法利賽人看見耶穌這樣與社會的渣滓交往,便走到祂門徒那裏,指控祂“濫交”之罪;一個真先知不可能與罪人一同吃飯!

9:12 耶穌聽見,就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

  《馬》耶穌聽見就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法利賽人認爲他們很健康,不願承認他們需要耶穌(其實靈裏患了極重的病,極需要醫治)。稅吏和罪人剛好相反,他們願意承認自己真正的景況,尋求基督拯救的恩典。故此,別人對他們的控告是千真萬確的!耶穌真的與罪人一同吃飯。即使祂與法利賽人吃飯,控告也是對的──可能有更多的控告呢!如果耶穌不與世上如我們一樣的罪人吃飯,祂便要永遠單獨吃飯了。可是,我們要謹記祂與罪人吃飯時,從不像他們放任罪惡,也從沒有在祂的見證上妥協。祂用這場合召人來認識真理,並且過聖潔生活。

9:13 經上說:『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這句話的意思,你們且去揣摩。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

  《啟》從法利賽人的嚴守律法來說,他們可算為義(腓3:6);耶穌所嚴厲譴責的是他們不讓別人有得到救贖的機會。耶穌來正是為了呼召這些被人看不起的人。

  《馬》即使法利賽人嚴謹遵守猶太教的儀式,他們的心卻是剛愎、冷漠和沒有憐憫的。這正是他們的問題。所以,耶穌用耶和華的話:“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引自何西阿書六6)來教他們去揣摩說話的意思。雖然神設立了獻祭制度,但祂並不願意儀式代替內裏的義。神不是儀式主義者,祂不喜見儀式與個人的敬虔分割──就是法利賽人所作的。他們熟悉律法的字句,卻對靈裏有需要的人毫無同情之心。他們只是與像他們一樣自義的人爲伍。

相反,主耶穌對他們直說:“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祂的憐憫與犧牲完完全全地滿足了神的要求。從一方面看,世上根本沒有義人,所以祂到世上來,是叫人人悔改。不過,只有那些認自己是罪人的人,耶穌的呼召才能生效。對於自驕自傲、自以爲義和毫無悔意──像法利賽人──的人,祂是不會醫治的。


---------------------------------------------------------------------------------
<聖經靈修版/網路>

馬太原來是從事那可厭的職業的……
9:9 馬太本是猶太人,受羅馬政府委任作該地區的稅官,負責向市民和路過這城經商的商人收取稅款。稅官可以在收取稅款時索取佣金,但他們多數都會濫收佣金來增加自己的收入。猶太人都憎恨稅官詐取金錢和支持羅馬政府。

馬太不要錢財要耶穌?跟隨基督,要付代價,你準備好了嗎?
9:9 當耶穌呼召馬太作門徒時,馬太就放棄了厚利的職業來跟隨耶穌。神呼召你去跟隨祂時,你是否也像馬太一樣放棄許多既有的東西?有時候決志跟隨基督會有一些困難或痛苦的抉擇,我們需要像馬太一樣,放棄那攔阻我們跟從基督的東西。

耶穌竟然與罪人在一起,我可以做到嗎?
9:10-13 馬太經常欺詐百姓,耶穌與他一起吃飯,就會損害祂的聲譽,但耶穌仍尋找和改變他。知道神的信息可以改變任何人,我們就不必害怕去接觸那些活在罪惡中的人了。

不和有罪的人多往來,就可免受影響,你是這樣想嗎?
9:11-12 法利賽人關心自己表面的聖潔過於對人的幫助;常常批評而不會鼓勵人;表面尊重別人而沒有實際幫助。但神關心所有的人,包括有罪和受傷的人。基督徒要效法耶穌的榜樣,跟那些貧窮、不道德、孤單和被拒絕的人分享福音,並非只關懷那些良善、受擁護、有財有勢的人。

我也可以處理自己的問題,我也做得不錯,我何以需要耶穌?
9:13 自以為義的人是不能得救的,跟從耶穌先要承認自己有需要,並承認自己並不擁有一切答案。


2011年2月25日靈修小品

靈修靜思


恩典與工價


拔示巴……生了兒子,給他起名叫所羅門。耶和華也喜愛他,就藉先知拿單賜他一個名字,叫耶底底亞,因為耶和華愛他。(撒下十二24至25)

耶和華有恩惠,有憐憫,有豐盛的慈愛。祂不長久責備,也不永遠懷怒,祂沒有按我們的罪過待我們,也沒有按我們的罪孽報應我們。大衛犯下殺人夫奪人妻的重罪,神不但赦免,還愛他和拔示巴所生的孩子,更將他們列入耶穌基督的家譜中,真不可思議!令人難以置信。

是的,神的慈愛令人難以理解到忿忿不平的地步。所以浪子的兄長覺得父親不公平,清早進葡萄園做工的人覺得園主不公平,我們覺得神不公平;但唯其如此,才突顯恩典的意義。恩典是不配得的。若我們覺得我們配,我們好,我們能,我們貢獻大,神賜福保佑我們是應當的,不賜福保守是對不起我們,那麼我們其實不明白甚麼是恩典。我們希望得的是工價,不是恩典。只有從最不配的人身上,我們才看到恩典是甚麼回事;可我們往往不從這方向看,反大呼不平。咦!原來我們沒真覺得自己是不配的蒙恩人。難怪我們感恩不深,愛主不多,還覺得神虧欠我們。求主憐憫!      ~馮文莊






--------------------------------------------------------------------------------------------
生命的改造/知信行網上團契


行為的改造:分享
記念的行動


你們要記念被捆綁的人,好像與他們同受捆綁;也要記念遭苦害的人,想到自己也在肉身之內。(希伯來書十三3)

這裡的記念是帶有行動性的。以行動表明對受困者的思念,這是初期教會實踐分享生命的具體表現。據說當時若有信徒因信仰而受羞辱苦害、捆綁下監時,必不會被肢體們所遺忘,或疏忽照顧的。各處的肢體都會設法,或透過書信、或透過供應以傳送記念的深情,有時甚至差派代表將安慰與服侍,具體地投放在受苦者身上,使他能分享到肢體那充滿愛的生命。

在這末世時代,基督徒要持守信仰,就得面對很多挑戰與壓力。教會這屬靈團契,應該不斷進深操練分享生命,這樣才能同舟共濟,克服危機、得勝考驗。

弟兄姊妹,在很多不准公開傳揚基督的國家中,有不少宣教士和信徒正在孤軍作戰,你有否想過要成為他們的支持者,或以禱告,或以書信、財物等,讓他們得享你的生命呢?




2011年2月24日 星期四

20110224馬太福音9章1-8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9:1 耶穌上了船,渡過海,來到自己的城裏。


  《新》自己的城:迦百農(見4:13註釋)。


  《啟》自己的城:指的是迦百農(參4:13及8:5註;路4:31)。


  《馬》由於受到加大拉人的拒絕,救主便橫過加利利海,到了迦百農。自從拿撒勒人要設計陷害祂,迦百農便成了祂自己的城(路四29-31)。祂在這裏施行各種大能的神蹟。


9:2 有人用褥子抬著一個癱子到耶穌跟前來。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小子,放心吧!你的罪赦了。」


  《啟》2~8:耶穌用祂的權柄來對付罪。猶太人認為疾病與罪有關聯性。耶穌先赦免了那人的罪(2節),去除病根;然後叫他“起來”(6節)。這是耶穌在地上有赦罪權柄的證明。文士不信;眾人卻驚奇。


  《馬》有四個人抬著一個躺在粗糙的褥子上的癱子來見耶穌。馬可在記述中告訴我們,因爲人多擠擁的關係,他們拆了房頂,把癱子縋下去,放到耶穌面前(可二1-12)。耶穌看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小子,你的罪赦了。”注意耶穌說祂看見了他們的信心。信心促使那四個人把病人帶去見耶穌,那病人的信心使他得到醫治。我們的主首次以宣佈赦罪,作爲對這種堅定信心的賞賜。這個偉大的醫生在醫治疾病前,先除去病因;祂先賜下極大的祝福。


9:3 有幾個文士心裏說:「這個人說僭妄的話了。」


  《新》說僭妄的話:此處這句話的含意包括奪取神所專有的赦罪權柄(見可2:7註釋)。


  《馬》3~5:有幾個文士聽見耶穌赦免癱子的罪,心裏便認爲祂在說褻瀆不敬的話。由於只有神能赦罪──他們這樣想就肯定他們是不會接受耶穌是神了!全知的主耶穌知道他們心裏所想,便責備他們心裏懷著惡念不肯信神,然後又問他們,或說“你的罪赦了”,或說“你起來行走”,那一樣容易。其實說任何一句都容易,但兩者之中那個較容易作成呢?對於人來說,兩者都不可能作成,不過第一個吩咐的後果是看不見的,而第二個吩咐的效果卻能即時辨明。


9:4 耶穌知道他們的心意,就說:「你們為甚麼心裏懷著惡念呢?


9:5 或說『你的罪赦了』,或說『你起來行走』,哪一樣容易呢?


9:6 但要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就對癱子說:「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


  《馬》6~7:耶穌爲要告訴文士祂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他們也應當尊祂爲神),祂屈尊再行一個他們看得見的神蹟。祂轉向對癱子說:“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


9:7 那人就起來,回家去了。


9:8 眾人看見都驚奇,就歸榮耀與 神,因為他將這樣的權柄賜給人。


  《馬》眾人看見那癱子拿著褥子回家,産生了兩種情緒──害怕和驚訝。他們害怕,因爲他們親眼目睹超自然的神蹟。他們歸榮耀與神,因爲祂將這樣的權柄賜給人。可是他們完全錯過了這個神蹟的要義。癱子看得見的醫治,是要確定他的罪得了赦免這眼看不見的神蹟。他們應當從中明白到,所見證的並非神賜權柄給人,而是神以人子主耶穌基督出現在他們中間。可惜他們並不明白。至於文士,我們從日後的事件知道他們越發頑梗,不但不信耶穌,甚至憎恨祂。





------------------------------------------------------------------------------------------------
<聖經靈修版/網路>


來看看這個耶穌傳道時的大本營……
9:1 “自己的城”指迦百農,是耶穌傳道時期的大本營。這裡漁業和貿易發達,是一個十分富裕的城市,位於加利利海人口密集的地區,有羅馬兵駐紮,使這城市安定。這城也是文化大熔爐,深受希臘和羅馬文化的影響。


“你的罪赦了”——多美的一句,你也想聽到嗎?
9:2 耶穌對這個癱子先說:“你的罪赦了”,然後才醫治他。不要僅僅看到神醫治肉體疾病的能力,更要看到祂能赦罪,醫治人的靈魂。耶穌看見這個人除了需要健康的身體,也需要健康的靈魂。


他們在說耶穌的不是,你如何為祂澄清?
9:3 自稱為神和自稱有神的屬性都算是說僭妄的話。宗教領袖確實看見耶穌自稱為神,卻不明白祂確實是神,也就有醫治和赦罪的權能。


耶穌用行動證實了祂的言語;你口說你愛神,是真的嗎?但你為何還站著不行?
9:5-6 告訴人“你的罪赦了”是容易的,但要使癱子行走就困難得多了!耶穌藉著醫治那癱子來支持自己的話,祂的行動證實祂的話是真確的,祂有能力赦罪和醫治。說話很容易,倘若沒有行動來支持,甚麼話都是毫無意義的。我們可以說自己愛神愛人,但若沒有實際行動顯出這些愛,我們所說的話就落空了。你如何藉著行動來支持自己說的話呢?







2011年2月24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最重要的


「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馬太福音16章26節)


  好幾年前,我有個朋友前往參觀遺物展覽,這些古物是聲名狼藉的鐵達尼號首航時所留下來的。參展的遊客拿著複製的船票,上面印著當時旅客或船員的真實姓名。幾十年前,當時那些人們登上了這艘船,踏上了這畢生難忘之旅。參展的群眾在展館瀏覽了整套純銀餐具和其他的手工製品,在參展結束處,遊客們體驗到難以忘懷的一刻。


  在那裡有一塊大告示牌,列出當時所有旅客的姓名以及座位等級,如:頭等艙、二等艙或船員。當我的朋友對照告示牌,尋找自己手上那張船票上的名字時,發現有一條線將告示牌劃分為二。在線上方的名字是「獲救」的旅客,以下的名字都是在船難中「失蹤」的人。


  這件事值得深思,因這和我們在地上的生活相似。這世界如何定義我們的地位實在無關緊要,至終重要的唯有:你是獲救的,還是失縱的?耶穌說:「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馬太福音16章26節)或許你已經相信基督作為個人的救主,但是在你身邊同行的旅客呢?不要以外在衡量他們,倒是應與他們聊聊最後的終點。JS


功名成就不是資格,
富貴榮華一樣無用;
只有一點生死攸關,
耶穌是否在你心中?Hess




世上成就不過曇花一現,唯有相信耶穌才得永生。









-----------------------------------------------------------------------------------------------
靈修靜思


賢愚之別


大衛對拿單說:「我得罪耶和華了!(撒下十二13)


  唐太宗有魏徵犯顏直諫,大衛有先知拿單說「你就是這人」。二人都是明君,但都不因為從未犯過大錯,也不因身旁有人直諫——歷代暴君都有諍臣;但夏桀殺關龍逢,商紂殺比干。賢愚之別其實是能不能接受忠諫。


  有人以為基督教說人都有罪,叫人反感、抗拒、無法接受,應該多講愛和恩典。殊不知這正是逆耳忠言與阿諛奉承之別,也是聽者賢與愚的試金石。


  近代教育家教父母們以欣賞、稱讚取代規勸、責備,免得傷害孩子的弱小心靈。殊不知這樣做正是為社會培養心理脆弱、沒有勇氣面對自己錯誤,也無雅量接納逆耳忠言的後代。難怪現代人尤其抗拒真理,你跟他們講聖潔生活,他們會恨你呢——跟昏君沒有兩樣。


  求神賜我們剛強的心,敢於面對自己的錯;並賜我們寬廣的心,容得下從神來的逆耳忠言!      ~馮文莊(作者是《中信》月刊主編)





2011年2月23日 星期三

20110223馬太福音8章18-34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8:18 耶穌見許多人圍著他,就吩咐渡到那邊去。


  《新》那邊:即加利利海東邊。


  《馬》18~20:當耶穌準備由迦百農橫過加利利海到東岸去,有一個十分自信的文士上前請求耶穌讓他一路跟從祂。主的答覆帶有挑戰性,祂叫那文士衡量代價──要過捨己的生活。“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在耶穌公開傳道的生涯中,祂沒有自己的居所。當祂在一些地方受到歡迎,被邀作客,祂才有地方睡覺。祂的話語似乎帶屬靈的意味:世界不會給祂真正和長久的居所。祂肩負著使命,直至責任完成,方可休息。同樣,對於祂的跟從者來說,世界並非他們安歇之所──或者,至少世界是不應當成爲他們安歇之所的!


8:19 有一個文士來,對他說:「夫子,你無論往哪裏去,我要跟從你。」


8:20 耶穌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


  《啟》耶穌用“人子”自稱,不用“彌賽亞”。當時的人心目中的彌賽亞是個要在政治上重建大衛王朝的人物。這當然不是耶穌來的目的。


8:21 又有一個門徒對耶穌說:「主啊,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


  《啟》21~22:很可能有許多人想做主的門徒,但不是人人能跟隨祂,忍受艱苦和孤單(20節)。


  《啟》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照猶太人的傳統,是可以為了埋葬父親放下最重要的宗教義務的。


  《馬》又有一個出於善意的門徒表示願意跟從耶穌,但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先辦:“主啊,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在這事情上他的父親有沒有死根本分別不大。從他自相矛盾的說話中便可見他真正的問題:“主啊,我先……”他看重自己多於看重基督。其實,埋葬自己的父親是完全正確的事。不過,如果把這件重要的事看得比救主的呼召更爲重要,就不應當了。


8:22 耶穌說:「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你跟從我吧!」


  《新》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讓那些在靈裏死了的人埋葬那些身體已死的人。耶穌在世傳道時間極其短暫,祂因此要求跟隨的人全力以赴。這句話強調對耶穌門徒遠超尋常的要求,因為猶太人把兒女埋葬父母之責看得極其重要。


  《啟》主耶穌要求已在祂裏頭找到生命真義的人,把遵循祂的命令放在首位,不可讓次要的事妨礙事奉。


  《馬》耶穌當時回答他說:“你首先的任務是跟從我,任憑屬靈的死人埋葬那肉身的死人。未得救的人可以作這事。可是,只有一件事,是你單單可以作的。把你生命中最好的東西,獻給那真正永遠長存的吧。不要把你的生命浪費在毫不重要的事上。”我們不知道這兩個人當時如何反應。不過,這裏強烈暗示出,他們爲自己在世上預備了舒適的地方,把他們的生命投資在次好的東西上。我們責備他們以先,當細想耶穌在這篇章明確地向兩個門徒所說的話,省察自己的光景。


8:23 耶穌上了船,門徒跟著他。


  《馬》23~27:加利利海常常因爲突然而來的暴風,洶湧翻騰。狂風由北面吹襲約旦河谷,經過狹谷時風勢加速。當暴風抵達海面,海面匉訇不平,使航行的船隻十分危險。


  這時,耶穌坐的船由西面橫過東面。暴風降臨時,祂正在船上睡著了。門徒十分害怕,叫醒了耶穌,慌張地求祂幫助。他們相信耶穌能夠幫助他們。耶穌責備他們信心微弱後,便斥責風和海。風和海大大的平靜了,他們便希奇竟然連大自然也聽從這卑微的乘客。他們對在船上的創造者和宇宙的掌權者如此小信!


  所有的門徒早晚要面對風暴。有時,我們彷彿會被風浪捲去。但耶穌在船上說的話使人何等的安慰。“有天地海的主人在船上,沒有水可以淹沒船隻。”除了主耶穌,沒有人能像祂可以抵禦生命的風暴。


8:24 海裏忽然起了暴風,甚至船被波浪掩蓋;耶穌卻睡著了。


8:25 門徒來叫醒了他,說:「主啊,救我們,我們喪命啦!」


8:26 耶穌說:「你們這小信的人哪,為甚麼膽怯呢?」於是起來,斥責風和海,風和海就大大地平靜了。


8:27 眾人希奇,說:「這是怎樣的人?連風和海也聽從他了!」


8:28 耶穌既渡到那邊去,來到加大拉人的地方,就有兩個被鬼附的人從墳塋裏出來迎著他,極其凶猛,甚至沒有人能從那條路上經過。


  《新》加大拉人的地方:指加大拉市周圍區域,該市在加利利海東南方約十公里之處。馬可和路加則用該區的首府格拉森來標明該區,格拉森位於加利利海東南方約五十五公里處。


  《新》兩個:可5:2和路8:27只提到一個被鬼附的格拉森人。


  《啟》加大拉:在加利利海東岸,迦百農則在西北岸(比較8:18)。


  《馬》加利利海的東邊是加大拉人的地方。耶穌到達了,遇到兩個不尋常的人,他們被極其兇猛的鬼附著。這些鬼附的人住在山洞般的墳塋裏,因爲他們十分兇猛,所以路經此地的人都感到十分危險。


8:29 他們喊著說:「 神的兒子,我們與你有甚麼相干?時候還沒有到,你就上這裏來叫我們受苦嗎?」


  《新》時候:他們受審判的時候(見可5:10及路8:31等註釋)。


  《馬》29~31:當耶穌走近那些污鬼的時候,他們喊著說:“神的兒子,我們與你有什麽相干?時候還沒有到,你就上這裏來叫我們受苦嗎?”他們知道耶穌是誰,也知道耶穌最後會毀滅他們。他們的神學比現代的自由派更準確。他們感到耶穌會把他們從人身上趕走,便央求祂打發他們進入附近吃食的一大群豬。


8:30 離他們很遠,有一大群豬吃食。


  《新》一大群豬:加利利有很多外邦人居住。一般說來,那時猶太人不養豬,因他們認為豬是所有動物中最「不潔淨」的。


  《啟》猶太人認為豬不潔淨,不吃豬肉(利11章)。這地方有一群豬,因為住有外邦人。


8:31 鬼就央求耶穌,說:「若把我們趕出去,就打發我們進入豬群吧!」


8:32 耶穌說:「去吧!」鬼就出來,進入豬群。全群忽然闖下山崖,投在海裏淹死了。


  《新》耶穌似乎是同意了污鬼的請求,那些豬群卻把污鬼帶至海的深處—也許這象徵無底坑(見路8:31及註釋)。


  《馬》很奇怪,耶穌竟然應允他們。但爲何滿有權柄的主會答應污鬼的請求?爲要明白祂的行爲,我們必須先記著兩件事。第一、污鬼不願意脫離肉身,想仍住在人的身體內。如果不可能的話,他們也希望住在動物或其他受造物內。第二、污鬼不想滅亡。如果耶穌只是把他們從那些瘋子中趕出,他們便會對附近的人構成威脅。如果讓他們進入豬群,便可避免他們進入其他人的身體,於是把他們破壞性的力量轉移向動物。主毀滅他們的時間尚未到。污鬼一進入豬群,全群豬便忽然闖下山崖,投在海裏淹死了。這件事說明污鬼的最終目的是要毀滅,也說明那兩個人體內的污鬼十分可怕,能夠毀滅二千隻豬(可五13)。


8:33 放豬的就逃跑進城,將這一切事和被鬼附的人所遭遇的都告訴人。


  《馬》33~34:放豬的人跑進城去,把發生的事告訴人。結果合城的人迎見耶穌,央求祂離開他們的境界。在這事上,耶穌就給人批評,說不應屠殺豬群。人們又叫祂離開,因爲祂看人的價值比動物珍貴。如果這些加大拉人是猶太族,他們是不能養豬的,因爲不合律法。不過,不論他們是不是猶太人,他們也應當受責備,因爲他們竟視豬群比兩個被鬼附的人得醫治還重要。


8:34 合城的人都出來迎見耶穌,既見了就央求他離開他們的境界。


  《新》央求他離開:可能他們看重財物的損失,超過關心那些被鬼附的可憐人得救。


  《啟》耶穌第一次到有外邦人居住的地方。城裏的人因為豬隻損失慘重,又甚害怕,不僅不歡迎耶穌,反求祂離開,失去了天國的福祇。




------------------------------------------------------------------------------------------------
<聖經靈修版/網路>


又想跟隨耶穌,又捨不得我所愛的,好難選啊……
8:19-20 跟隨耶穌並不容易,通常要付上很大的代價和犧牲,並不一定會得到地上的回報和保障。耶穌自己連枕首的地方也沒有,你可能發覺跟隨基督令你失去名譽、友誼或嗜好。跟隨基督的代價高,但作基督門徒的價值更高,這是一項存到永遠的投資,報酬是難以想像的。


那天我輕鬆地說我願一生跟從主,今天我……
8:21-22 這個門徒並不是請求耶穌讓他先回去埋葬已死的父親,而是在拖延,要等父親死去後才跟隨耶穌。也許他是長子,希望得到父親的遺產;也許他害怕離家,跟隨一個周遊的傳道人,令父親忿怒。無論他所關心的是甚麼,都是不想立刻向基督委身。耶穌沒有接受他的藉口。祂總是直截了當地回應那希望跟從祂的人,為要確定他們已經衡量過代價,放下一切條件來跟從祂。作為神的兒子,耶穌要求人毫不猶疑地完全效忠祂,即使對家庭的忠誠也不能超過順服神的優先次序。祂直接要求我們省察自己,跟隨祂在我們的心中是排在甚麼位置上。不管有何等重要的事,也不應拖延跟隨基督的決定,沒有任何事情比完全委身基督更重要。


忽然,一個浪頭打過來,叫人招架不住,這時你會……
8:23 耶穌的門徒很多是漁夫,所以這船應當是漁船,用槳和帆做動力,船倉很大,足可容下耶穌和十二門徒。第一世紀的歷史學家約瑟夫告訴我們:當時有三百多艘漁船在加利利海作業,當有風暴時人們就把帆拉下,以免帆破裂並使船更易控制。


小小的一個湖,翻起浪來可不得了……
8:24 加利利海十分特別,它不大,只有二十一公里長、十一公里寬,卻有四十五公尺深,比海平面低二百多公尺。風暴會突如其來從周圍的山上撲下,之前沒有任何跡象,海水翻起巨浪來,可高達六公尺。此時,門徒就在這樣的險境中。


心知道祂會保守,可面對困難時卻……門徒是如此,我也……
8:25 門徒雖然親眼看過許多神蹟,他們卻恐懼這場風暴。作為有經驗的水手,他們知道這場風暴的危險性,只是不知道基督有控制大自然的能力。在我們的生活裡,也常常以為有某些領域是神不能或不會工作的。當我們真正認識祂,就會明白耶穌的能力可以平靜風暴,也同樣可以平靜我們生命中的狂風巨浪,只要我們尋求祂,祂必願意幫助我們,即使在可怕的試煉中,我們也不應看輕祂的能力。


加大拉,可不是加拉太,你聽過它嗎?
8:28 加大拉位於加利利海的東南面,是低加坡里的一員,即十城聯盟之一,是一個極重要的城市(參可5:20註釋)。這十個城市分別有獨立的政府,大部分為外邦人居住。猶太人看豬是不潔的,不可食用,所以猶太人不養豬,外邦人才養豬,這就解釋了為甚麼在三十節出現了一群豬。


鬼,一個熟悉的名詞,你知道牠是指甚麼嗎?
8:28 鬼是墮落了的天使,聯同撒但抵擋神,是受撒但控制的邪靈。牠們幫助撒但引誘人去犯罪,具有很大的破壞力量;但每當面對耶穌,便會失去一切能力。這些鬼認得耶穌是神的兒子(參8:29),卻沒有想到要順服祂。信心不單是相信,而是接受耶穌為你所做的事,接受祂是惟一可以把你從罪中拯救出來的救主。藉著順服祂的命令活出你的信心吧。(有關信心和鬼魔的討論,請參雅2:19。)


可愛的人總是受人愛戴,那不可愛的人呢?
8:28 按照猶太人的禮儀規條,耶穌所遇到的那兩個人是不潔淨的:他們不是猶太人,被鬼附著,住在墳場裡。無論他們如何不潔淨,耶穌都幫助他們。我們不應該對那些“不潔淨”、“令人厭惡”、違背我們的道德標準和宗教信仰的人置之不理,反而要知道每一個人都是神獨特的創造,都需要神的愛。


多行不義終至斃,想那些鬼也知道吧……
8:29 聖經告訴我們在世界終結時,魔鬼和牠的天使會被扔到硫磺火湖裡去(參啟20:10)。鬼問耶穌是否那指定的時間還未到,祂就要來折磨牠們,看來牠們也知道自己的最終命運。


有豬可附也要破壞,鬼的居心真是……
8:32 當鬼進入豬群,就驅使群豬衝入海中。鬼的行動表明了牠們具破壞性的動機,牠們不能傷害這兩個人,也要毀滅那群豬。反之,耶穌的行動顯示祂重視每一個生命。


那地的人愛財富過於耶穌;你手所抓住的又是甚麼?名氣?自尊?人的讚美,或是……
8:34 為甚麼這些人會請求耶穌離開?因為他們害怕耶穌的超自然能力,他們也為失去了一群豬而感到不安。你是否關心財產過於人呢?人是按神的形像造的,有永恆的價值,然而人很容易把財富、甚至動物的價值看得比人的生命還重要,這真是何等的愚昧!你是否寧願耶穌離開你,也不希望祂在你身上完成祂的工作呢?





2011年2月23日靈修小品

靈修靜思


疏解怨氣


那時,門徒增多,有說希利尼(希臘)話的猶太人向希伯來人發怨言,因為在天天的供給上忽略了他們的寡婦。(徒六1)


  聖經有幾處地方講及信徒之中的一些「怨氣」,是源於信徒群體沒有顧及一些人的需要。教會剛剛誕生不久,講希臘話的猶太人感到希伯來人信徒忽略了他們的寡婦,因而產生怨氣,使後來決定選立執事來解決問題。在提摩太前書中,保羅亦特別囑咐提摩太,怎樣處理在教會中供養寡婦時所要注意的原則,可見在當中有些人曾感受到忽略,不滿教會的安排。而舊約中,尼希米也曾積極處理被擄歸回的以色列人中,有錢人壓迫窮人的問題。


  這給我們一項清晰的原則:不是說信徒中間凡有人「發怨言」都是沒信心,悖逆神。有時怨氣的產生,是跟信徒群體對一些事情能否處理得當有關;尤其涉及資源能否公平地分配,有需要的人能否得到照顧。在教會中,公平地運用資源,顧及不同人的需要,原是十分重要的。當一些人在這類事情上明顯受到忽略,甚至被虧負,信仰群體便很難保持真正的合一。縱或有些情況在短期內不能協調,但長期來說必須面對,且要按真理加以調整。      ~徐道勵








------------------------------------------------------------------------------------------------
生命的改造/知信行網上團契


行為的改造:分享

敏於慈憐與分享


經文:路得記二8-16


  波阿斯與路得的地位實在很懸殊,一個是大財主,一個是外邦的窮寡婦。但在波阿斯與路得的對談裡,我們可感受到波阿斯生命中高貴的一面,他不單沒有吝嗇地分享他的財物,更重要的是他的憐憫,這行動深深感動了路得,也成了路得最大的安慰和鼓勵。


  事實上,在我們的人生中,很多有需要的陌生人常出現在我們眼前,可是我們卻甚少想過要關注或幫助他們,因為根本不認識嘛!然而這種慣性的漠不關心,很容易使我們失去對別人的憐憫心。你有想過學效波阿斯在物質與情感上的慷慨分享嗎?地位高而不傲,敏銳人的需要,與別人分享他生命的一切。願你也深被他的行動所吸引與影響,成為一個敏於隨時分享的人。





2011年2月22日 星期二

20110222馬太福音8章1-17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8:1 耶穌下了山,有許多人跟著他。


  《啟》第八、九兩章記載耶穌施行神蹟,彰顯神能:1.治病的能力(8:1-17;9:27-34)。2.控馭自然的力量(8:23-27)。3.勝過死亡的權能(9:18-19、23-25)。4.克制鬼魔的大能(8:28-34;9:32-34)。


  《馬》八1~九34:從第八至十二章,主耶穌向以色列國擺出確實的證據,證明祂實在是舊約先知所預言的彌賽亞。例如,以賽亞書曾預言彌賽亞能開瞎子的眼、醫治瘸腿,和使啞子唱歌(賽三五5-6)。耶穌應驗了一切的預言,證實祂是彌賽亞。如果以色列人翻查經卷,應當不難認出耶穌便是基督。可是,瞎眼的沒有比他們更看不見的了,竟認不出耶穌來。


  這幾章是以主題記錄事情,而不是按時間順序記錄的。主的信息並沒有完全記下來,只是按聖靈的引領抽取一些事情來記錄,爲要描繪救主生平中的一些主題。下列是這幾章所述的:


  1.基督對疾病、邪靈、死亡和自然界的事物握有絕對的權柄。

  2.基督對於跟從祂的人,掌有他們生命的絕對主權。

  3.以色列國日益抗拒耶穌,尤其是宗教領袖。

  4.個別的外邦人已準備好接受救主。


  《馬》雖然耶穌的教訓有激進和極端的一面,但卻帶有極大的能力──竟然能使許多人跟著祂。真理是可以驗證的,即使人們未必喜歡真理,卻無法把它忘掉。


8:2 有一個長大痲瘋的來拜他,說:「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


  《新》大痲瘋:原文譯註:希臘文此字是用來指各種不同的皮膚病,不一定是指大痲瘋而言,參利13至14章。


  《新》叫我潔淨了:大痲瘋不但使人肉體受害,而且使他在宗教禮儀上成為不潔淨的人(見路5:12-16註釋)。


  《啟》主:希臘原文是kurios。這個字現在第一次用在耶穌身上。kurios的原義是“主人”(參太6:24;15:27;可13:35;弗6:9)。新約聖經用這個字來稱呼神達650次。在《以弗所書》6:9與《歌羅西書》4:1中,此字同時用來指神和人。舊約時代,猶太人為了尊敬神,避諱不用“耶和華”。遇到“耶和華”時用“主”字替代。耶穌自己也用此字來稱父神(4:7、10)。新約中的“主”字多用作耶穌的稱號,指出祂是神,是受膏者(彌賽亞),也是救主和生命的主。


  《啟》痲瘋病人說的話證明他認識耶穌的權柄和地位。聖經所說的大痲瘋是否便是今天所見的痲瘋,很難確定。但它一定是一種很嚴重的皮膚病。


  《馬》一個長大痲瘋的人來拜耶穌,憂傷地請求耶穌醫治他。他相信主能夠治好他;而真正的信心從不落空。大痲瘋反映了罪的景況,因爲痲瘋病惹人厭惡、有破壞性、容易傳播,而且有時是治不好的。


8:3 耶穌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吧!」他的大痲瘋立刻就潔淨了。


  《馬》長大痲瘋的人不可被人碰著,因爲他會傳染病菌給別人。對於猶太人來說,接觸這些人使他們在禮儀上不潔,不配與以色列民一同敬拜。可是當耶穌伸手摸那個長大痲瘋的人,並說出醫治的話,那人便立刻潔淨了。我們的救主有能力潔淨罪污,使人得潔淨,成爲有權受敬拜的人。


8:4 耶穌對他說:「你切不可告訴人,只要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獻上摩西所吩咐的禮物,對眾人作證據。」


  《新》切不可告訴人:可能有幾個原因:(1)耶穌不願人只把祂當作一個行神蹟的人而已;(2)祂不願醫病的神蹟被過分宣傳,以致攔阻了祂的傳道事工。見9:30;12:16;可1:44;5:43;7:36;路8:56。


  《新》眾人:(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他們」)指祭司。


  《啟》耶穌多次吩咐人不要宣揚祂作的事。《馬太》記有5處,就是8:4;9:30;12:16;16:20;17:9。《馬可》記的更多。耶穌不是做了事怕人知道,而是不讓人誤解祂行神蹟的目的,只在物質利益上尋求祂的幫助。祂行神蹟是要讓人知道祂是神的兒子,有潔淨和赦罪的屬天權柄。參《馬可》1:44註。


  《啟》耶穌叫痊癒了的病人見祭司並獻祭,是要人遵守律法的好證明。對眾人作證據中的“眾人”包括猶太人的宗教領袖,他們認為耶穌反對律法;也包括一般人。這樣行證明病人已得潔淨,可以像常人一樣與大家來往。


  《馬》在馬太福音中,這是耶穌第一次吩咐不可告訴人所行的神蹟,或者告訴別人所看見的事(參看九30;一二16;一七9;可五43;七36;八26)。也許祂察覺到許多人只想反抗羅馬的奴役,推舉祂爲王。然而祂知道以色列尚未悔改,他們拒絕祂在屬靈上的帶領;祂也知道自己必須先上十字架。


  根據摩西律法,祭司也是個醫生。當長大痲瘋的人得潔淨後,他便當奉上禮物見祭司,讓祭司在眾人面前宣佈他已得潔淨(利一四4-6)。由於長大痲瘋的病人甚少痊癒,這個得潔淨的痲瘋病人顯得十分異常,也引起了祭司的注意,要查察彌賽亞是否已經顯現。當然,我們讀不到如此的反應。耶穌叫那痲瘋病人在這事上要遵守律法。


  這個神蹟清楚含有屬靈的意思:彌賽亞已來到以色列,並施行能力醫治這國的疾病。這個神蹟是祂身分的一個證明。然而,以色列尚未準備好迎接她的拯救者。


8:5 耶穌進了迦百農,有一個百夫長進前來,求他說:


  《新》百夫長:羅馬軍官,負責統管一百名士兵。按路加福音記載(路7:1-5),猶太人的長老和百夫長的猶太朋友來為他求耶穌;但馬太沒有提及這些中間人。另一個類似的情況發生在馬太記載有關彼拉多鞭打耶穌的事上,執行鞭刑的人顯然不是彼拉多自己,而是彼拉多吩咐手下的羅馬兵丁行刑(27:26的直譯是:「他把耶穌鞭打了」)。


  《啟》百夫長:為羅馬軍團中的排長。迦百農是軍隊駐防城,也是個稅站,因此耶穌在這裏先後遇見百夫長和稅吏馬太(9:9)。百夫長是外邦人。


  《啟》迦百農:為希律安提帕轄管地。


  《馬》5~6:這裏介紹一個外邦的百夫長,他的信心正好與猶太人的抗拒成爲對比。以色列不認她的王,但受輕蔑的異教人卻認耶穌爲王。百夫長是羅馬的軍官,掌管約一百人,在迦百農和附近地方駐守。他來到耶穌那裏,爲受著癱瘓之苦的僕人尋求醫治。這種感情十分罕有──大部分軍官不會這樣爲僕人設想。


8:6 「主啊,我的僕人害癱瘓病,躺在家裏,甚是疼苦。」


8:7 耶穌說:「我去醫治他。」


  《馬》7~9:當主耶穌答允探望重病的僕人,百夫長顯出他的信心是何等真實和有深度。他說:“祢到我舍下,我不敢當。其實祢不必這樣做,因爲只要說一句話,便可醫治他了。我知道祢有權柄。我聽從上司的命令,也向我下屬發出命令。他們毫不猶豫便服從我。祢話語的能力不知比我的大多倍,能夠醫治我僕人的疾病!”


8:8 百夫長回答說:「主啊,你到我舍下,我不敢當;只要你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必好了。


  《新》你到舍下,我不敢當:根據猶太拉比的律例,猶太人進入外邦人的家,就會變成不潔淨的。但百夫長這句話也可能表露他在耶穌面前自覺有錯、不配。


8:9 因為我在人的權下,也有兵在我以下;對這個說:『去!』他就去;對那個說:『來!』他就來;對我的僕人說:『你做這事!』他就去做。」


8:10 耶穌聽見就希奇,對跟從的人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麼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沒有遇見過。


  《啟》耶穌要人明白得救不是靠自己,而是靠對祂權能的完全信心。人必須謙卑,信賴基督(8:13;9:2;可5:36;路17:19)。行神蹟是向世人證明祂奉天父差遣而來,要彰顯神國的榮耀(約2:11),而人的信心可以叫神的榮耀得到彰顯。耶穌要見到這種信心才行神蹟。可是,以色列人很少肯拿出這樣的信心來。有些半信半疑(可9:24;路8:13);就連門徒也是遲疑難決(8:26;14:31)。可是凡憑信心求的,主耶穌從不拒絕(21:22;可9:23),特別要求赦罪得拯救的,祂總是應允(9:2;路7:50)。


  《馬》10~12:耶穌希奇這外邦人的信心。耶穌說過兩次感到希奇,這是其中一次;另一次是對猶太人的不信感到詫異(可六6)。祂在以色列的選民中,沒有遇見過這麽大的信心。祂再指出,在祂將來的國裏,世界各地的外邦人會聚集一堂,與猶太族的先祖共享相交之樂,而本國的子民將會被趕到外邊黑暗裏去,在那裏必要哀哭切齒。本國的子民生於猶太族,稱自己認識神是王的人。可是他們並非真正悔改歸回。今天,這個原則仍然適用。許多在基督教家庭出生和長大的兒童將會在地獄裏滅亡,因爲他們拒絕基督。相反,在森林出生的野蠻人卻可享天上永遠的榮耀,因爲他們相信福音的信息。


8:11 我又告訴你們,從東從西,將有許多人來,在天國裏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


  《新》福音的普世性是馬太的主題之一(特別見28:19-20)。


8:12 惟有本國的子民竟被趕到外邊黑暗裏去,在那裏必要哀哭切齒了。」


8:13 耶穌對百夫長說:「你回去吧!照你的信心,給你成全了。」那時,他的僕人就好了。


  《馬》信心的賞賜與對神性情的信靠成正比的。雖然耶穌與那僕人相離還遠,可是那僕人立刻就好了。我們也可以從中看見基督在今天的事工。雖然祂現在沒有親身同在,但卻能醫治沒有特權的外邦人,救他們脫離罪的癱疾。


8:14 耶穌到了彼得家裏,見彼得的岳母害熱病躺著。


  《啟》彼得:伯賽大人(約1:44),可能住在迦百農(可1:29),在那裏成家(參林前9:5)。他跟隨主前是個漁夫。


  《啟》熱病:古時不把發熱當成病徵,而當作一種病(參約4:52)。


  《馬》14~15:耶穌進了彼得的家,看見他的岳母害熱病躺著。耶穌把祂的手一摸,熱就退了。一般來說,發燒會使人十分虛弱,但耶穌的醫治卻即時有效,而又那麽完全,使彼得的岳母能夠起來服事祂──爲救主對她所作的表示感激。我們應當效法她,當我們得醫治的時候,要更新奉獻的心和以充沛的精力事奉神。


8:15 耶穌把她的手一摸,熱就退了;她就起來服事耶穌。


8:16 到了晚上,有人帶著許多被鬼附的來到耶穌跟前,他只用一句話就把鬼都趕出去,並且治好了一切有病的人。


  《馬》16~17:晚上的時候,那時已過了安息日,人們帶著許多被鬼附的人湧到耶穌跟前。這些可憐的人,他們的身體住了邪靈,又被邪靈控制著。他們常常顯示出有超乎人類的知識和力量,但有時候卻受苦痛。他們的行爲好像瘋狂的人,但做成他們這樣的是邪靈,而不是他們的肉身或精神上出了問題。耶穌只用一句話,就把鬼都趕出去。


  祂又治好了一切有病的人,應驗以賽亞的預言:“他代替我們的軟弱,擔當我們的疾病”(賽五三4)。第17節經常被信心治病的人使用,說耶穌的救贖包括醫治,信徒可以憑信心得肉身的醫治。可是,神的靈在這裏引用以賽亞的預言,是要引證耶穌在地上能使人得醫治,而不是指十字架的工作,可以醫治人的疾病。


  從這章我們看見下列四種神蹟:

  1.基督在現場醫治了猶太籍長大痲瘋的人。

  2.基督從遠處醫治了百夫長的僕人。

  3.耶穌在彼得家裏醫治了他的岳母。

  4.耶穌在現場醫治所有被鬼附和有疾病的人。


  蓋伯林認爲這可喻作主的事工歸爲四個階段:

  1.基督首次降臨的時候,向祂的以色列民傳道。

  2.耶穌不在地上時,是外邦人時代。

  3.耶穌第二次降臨時,祂會進到屋內,與以色列人重整關係,醫治錫安重病的女兒。

  4.千禧年時,所有被鬼附和患病的人都得著醫治。


  這種對耶穌藉神蹟逐步教導的分析,應當引起我們注意,使我們更深明白神聖的聖經中所蘊藏的意思。可是,我們千萬不可極端地採取這種解方經方法,硬把經文的意思歪曲。


8:17 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他代替我們的軟弱,擔當我們的疾病。





------------------------------------------------------------------------------------------------
<聖經靈修版/網路>


耶穌可不是治癒他就算……
8:4 律法規定已治癒的痲瘋病人要讓祭司檢查(參利14章),耶穌希望這個人能儘早去找祭司,證明他已經痊癒,可以重返家園和社會中。


如果有人問你,你和你的神之間有沒有攔阻?你有勇氣回答說沒有嗎?
8:5-6 本來在這個百夫長和耶穌之間有很多隔膜,例如他的驕傲、懷疑、錢財、言語、距離、時間、自給自足、能力、種族等等,但他沒有讓這些成為他來見耶穌的阻礙。


百夫長的信心何其大,看看你自己,會自感不如嗎?
8:8-12 “百夫長”是羅馬軍隊的軍事職銜,負責統領一百個士兵。羅馬士兵的暴行、欺壓和專橫,引起猶太人憎恨,但這個百夫長的信心卻令耶穌驚訝!這外族人的真誠信心,使許多只有虛假敬虔的猶太宗教領袖無地自容。


猶太人固步自封以致失去了上好的福分;你可會像他們一樣?
8:10-12 耶穌告訴群眾有許多披著宗教外衣的猶太人將被驅逐出天國,因為他們缺乏信心,頑固地守住自己的宗教傳統,不接受基督和祂的新信息。我們一定要謹慎,免得自己執著個人的宗教習慣,只期望神單按照某些特定方法去工作。不要因你既有的觀念和小信,限制了神的工作。


猶太人要獨領風騷?不可能的,救恩不單單給你,也不是只給我,而是……
8:11-12 馬太強調耶穌的信息是給予世上每一個人的,祂的恩福也臨到外邦人,舊約的先知已經知道這個道理(參賽56:3,6-8;66:12,19;瑪1:11),所有神虔誠的子民將與彌賽亞一同坐席(參賽6,55章),但很多新約時代的猶太領袖卻對此置之不理。沒有人靠著遺傳和人際關係可以進入天國、得著永生,所有人都必須作出個人的選擇——接受或拒絕福音。只有相信並跟從基督的人才能成為天國的一分子,不要以為你來自基督教家庭就會自動得到永生,只有真正悔改和接受基督的人方能得著。


在最困難的時候,是祂抱著我們走過——你曾經歷過嗎?過後你有何回應?
8:14-15 彼得的岳母給我們作了好榜樣,當耶穌醫好了她,她便立刻起來服事祂。神是否曾在困境中幫助過你呢?如果有,你應當問:“我可以怎樣感激祂呢?”神已應許把天國裡所有的賞賜賜給我們,現在我們應當把握機會服事祂。


手一摸,口一開,人得醫治鬼荒逃,耶穌可真棒……
8:16-17 馬太繼續顯示耶穌的王者風範。祂伸手一摸,病就得醫治(參8:3,15);祂一開口說話,鬼就在祂面前竄逃(8:16)。耶穌有權柄和能力戰勝所有邪惡勢力、疾病和一切罪惡。疾病與邪惡是人活在墮落世界的結果,將來,神會除去一切罪惡,也就再沒有疾病和死亡。故耶穌醫治的神蹟,是使人預嘗到天國的經歷。





2011年2月22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莫大的憐憫


「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以賽亞書49章15節)


  在大學時代,我和妻子瑪琳初次相遇。當時,我主修教牧學,她則攻讀兒童教育學位。第一次看見她和孩子們互動時,我就知道這個工作很符合她的天性,她很喜歡小孩。等我們婚後有了自己的孩子,她愛孩子的天性更是一覽無遺。我看到她給孩子無條件的愛,並完全地接納他們。這也使我體會到:這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能比得上母親對自己新生兒溫柔的愛及滿心的憐憫。


  這就是以賽亞書49章15節受人囑目之處,上帝對那些自覺被離棄、被遺忘的孩子說(14節),祂的憐愛甚至比母愛更長闊高深。「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


  面臨生活上的掙扎,有時我們會懷疑上帝忘了我們,甚至認為祂不再愛我們了。然而,上帝對我們的愛長闊高深,就像基督耶穌在十架上敞開的雙臂,天父上帝的溫柔憐憫,比乳養嬰孩的母愛更為可靠、更為長久。接受祂的安慰吧,祂的愛永不止息。WEC


主永不忘祂的兒女,
從不放棄施予關懷;
即便我心游移不定,
祂的憐愛永恆不改。Sper




基督耶穌在十架上敞開的雙臂,就像上帝長闊高深的愛。








-----------------------------------------------------------------------------------------------
靈修靜思


對信仰認真


但我們已經相信的人得以進入那安息,正如神所說:「我在怒中起誓說:『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既有必進安息的人,那先前聽見福音的,因為不信從,不得進去。(來四3至6)


  聽過道、接觸過福音真理的人,也有兩種不同結局。當人以謹慎的態度接受神的話,便「得以進入那安息」;相反,輕忽真理的人,便不能進入安息。


  以色列人在曠野的經歷是一個反面教材,新約也有類似例子,如假先知們呼叫:「主啊,主啊!」又奉主名傳道、趕鬼、行許多異能,主卻明明的告訴他們:「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參太七22至23)說明那些對神、對真理不認真的人,不能進入安息。


  對信仰謹慎的人,所過的生活會追求與神的道調和,其關鍵不是聽了多少道,而是信道有多深,行道就有多殷切。      ~ 里健








------------------------------------------------------------------------------------------------
生命的改造/知信行網上團契


行為的改造:分享

一份默默的支持


經文:約伯記二11-13


  當人落在最痛苦的時刻,絕對不是言語可以安慰的。約伯的三個朋友,在他最痛苦的時刻,坦誠地付出他們的摯情,陪伴約伯面對苦難。他們放聲哭泣、撕裂外袍、讓塵土落在自己頭上,且默然與約伯靜坐七天七夜,這一切沒有言語的回應行動,對約伯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支持和安慰。


  一切由內而外、帶感情的分享行動,都蘊含一股強大的生命力,使快將倒下的人得著支持。能與受苦者默默地一同承受痛苦,這種分享情感的行動,確能挽回很多灰心絕望的人。


  今天在我們的四周,很多人正陷在無比的痛苦裡,作為基督徒的我們,應從生命的深處,把神最有力的安慰,以適切的行動分享出來,使受困者能得著支持,渡過痛苦的時刻。





2011年2月21日 星期一

20110221馬太福音7章13-29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7:13 「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


  《啟》這裏開始用路、樹和根基三個比喻來說明單聽信真道不夠,應該去實行。天國要努力才能進去,因此最後選上的人不會太多。


  《馬》13~14:主警告說,作基督門徒要進的門是窄的,路是難的(和合本作“小的”)。不過,那些忠心跟從祂的教訓的人,會找到豐盛的生命。而另一方面,就是寬的門──自我沉溺享樂的生活。這種生活的結局是滅亡。經文不是在討論靈魂的失去,而是指無法按存在的目的而生活。


  藉著描寫兩條道路和兩種結局,這兩節經文可以應用在福音上。寬的門和大的路通往死亡(箴一六25),窄的門和難走的路通往永生。耶穌是那道門(約一○9),也是道路(約一四6)。不過,即使可以把經文應用在福音上,但其意思是針對信徒的。耶穌在說,跟從祂的人要有信心、操守和耐性。可是,難走的路是唯一有價值的。如果你選擇容易走的路,雖然你會有許多同路人,卻失去了神爲你預備最好的東西。


7:14 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7:15 「你們要防備假先知。他們到你們這裏來,外面披著羊皮,裏面卻是殘暴的狼。


  《啟》耶穌要我們防備假先知,不是法利賽人或猶太人的假教師,而是24章中所預告會來到信徒當中的假先知,披著羊皮,難以辨認。耶穌教我們從“果子”判斷真偽的方法(20節)。


  《馬》關於作真門徒的嚴格要求已經教過了,可是仍有假先知存在。他們選擇寬的門和容易走的路,把真理沖淡。司布真用比喻說:“沖淡到連用來替病弱的蚱蜢熬湯也覺索然無味。”這些人披著羊皮聲稱替神說話,外表仿如真信徒。可是,裏面卻是殘暴的狼,即是說,他們其實是不信的人,專門攫食不成熟、不穩定和容易受騙的信徒。


7:16 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荊棘上豈能摘葡萄呢?蒺藜裏豈能摘無花果呢?


  《馬》16~18:這幾節教導如何認出假先知: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他們放縱的生活和破壞性的教訓使人認出他們來。一棵樹或植物能按自己的本質結出果子來。荊棘不能結葡萄,蒺藜不能結無花果。好樹結好果子,壞樹結壞果子。這個原則在現實世界和屬靈世界中都是真實合用的。對於那些聲稱自己替神說話的人,我們應該以神的話去試驗他們的生命和教訓:“他們所說的若不與此相符,必不得見晨光。”(賽八20)


7:17 這樣,凡好樹都結好果子,惟獨壞樹結壞果子。


7:18 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


7:19 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裏。


  《馬》19~20:假先知最後必被丟在火裏。假教師和先知的下場是“速速的滅亡”(彼後二1)。憑他們的果子便可認出他們了。


7:20 所以,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


7:21 「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


  《啟》21~23:傳道、趕鬼、行異能並不能證明行的人就是真門徒。到了審判的日子,假先知雖呼求主名,反要受到斥責。是不是遵行天父旨意實行真道,才是判斷真偽的標準(21節)。


  《馬》主耶穌跟著警告那些假稱已認祂爲救主,卻未曾悔改得救的人。稱呼耶穌爲“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只有那些遵行神旨意的人,才能進天國。遵行神旨意的第一步是相信主耶穌(約六29)。


7:22 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嗎?』


  《新》傳道:(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說先知之言」)新約聖經中,這個動詞主要傳講從神而來的信息,不一定是說預言。


  《馬》22~23:當審判那日,有許多非信徒站在基督面前(啓二○11-15),訴說自己曾奉神的名傳道、趕鬼、行許多異能。可是,他們無論怎樣鄭重聲明,也是枉然無用。耶穌要明明地告訴他們,祂從來不認識他們。


  這些經文讓我們知道不是一切的神蹟都出於神,也不是所有行奇事的人都得到神的認可。神蹟不過是指能行出超自然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來自神或出於撒但。撒但可以授權牠的差役,讓他們暫時趕走邪靈,爲要製造假象,使人以爲神蹟是出自神的。牠不會使牠的國分裂,只不過爲將來設下更厲害的圈套,進行攻擊罷了。


7:23 我就明明地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


7:24 「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


  《馬》24~25:耶穌用了一個比喻來結束祂的寶訓,內容是關於順服的重要。單單聽這話並不足夠,我們必須實行。門徒聽見耶穌的吩咐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他的房子(生命)有堅固的根基,即使遇著雨淋、水沖、風吹,也不倒塌。


7:25 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


7:26 凡聽見我這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


  《馬》26~27:凡聽見耶穌的話而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這人的房子經不起風吹雨打,遇上雨淋、水沖、風吹,他的房子便倒塌了,因爲根本沒有堅固的根基。


  跟從登山寶訓而活的人,世人會稱他爲傻子。可是,耶穌卻稱他爲聰明人。世人認爲聰明人是憑眼見的過活,爲現在過活,爲自己而活。不過,耶穌卻稱這種人是無知的人。用聰明的建築者和無知建築者來解釋福音,是恰當不過的。聰明的人把信心建基在磐石上,即基督耶穌,認祂爲主爲救主。無知的人拒絕悔改,並且拒絕耶穌作唯一可以得救恩的盼望。不過,這裏的比喻其實是針對基督徒是否行道,著眼點越過救恩的事。


7:27 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並且倒塌得很大。」


7:28 耶穌講完了這些話,眾人都希奇他的教訓;


  《啟》28~29:這是本書5:1-7:29所記耶穌教訓的總結。祂的教訓既新鮮又平實,而且針對需要,句句帶有權威。文士是研究律法和為律法的應用作解釋的人。他們的教導矯枉過正,繁複且累贅。


  《馬》28~29:當我們的主講完了這些話,眾人都希奇祂的教訓。假使我們讀完登山寶訓,而不爲其革命性的教訓感到希奇,我們便仍未掌握其要義了。


  神的子民認識到耶穌的教訓和文士的教訓有所不同。祂的說話帶有權柄;文士的教訓卻毫無力量。祂的教訓是一把聲音;文士的教訓卻不過是回響罷了。詹姆森.霍石.鮑爾朗這樣評論說:耶穌的教訓帶有神的權柄,就好像頒布律法的人、解釋律法的人和審判官。祂的教訓發出光亮,文士的教訓簡直是望塵莫及。


7:29 因為他教訓他們,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他們的文士。


  《新》權柄:律法師總是引用其他拉比的話,來支持自己的教訓(見2:4註釋),但耶穌說話卻是帶著屬神的權柄。




------------------------------------------------------------------------------------------------
<聖經靈修版/網路>


通往天國的路是窄的,就在你的面前,你預備好了沒有?
7:13-14 進入永生的門稱為窄門(參約10:7-9),並不是說作基督徒非常困難,而是說我們可以走多種不同的道路去度過一生,當中只有一條路可以使我們永遠與神在一起。相信並接受耶穌就是通往天國惟一的道路,因為祂為我們的罪而死,使我們在神面前可以稱義。這條路可能不受大眾歡迎,但這是真實和正確的路,要為神賜我們這條路而感恩!


假教師面孔層出不窮,我何以知道誰是呢?
7:15 舊約時代,假先知非常普遍,他們只說君王和百姓愛聽的預言,聲言所說的是神的信息。今天,假教師仍然很普遍,耶穌說要提防那些說話虔誠,動機卻是為了金錢、名聲或權力的人。從他們貶低基督、榮耀自己的言談中,你可以認出他們是甚麼人。


人會從我們所結的果子來看我們的信仰,你說,結果子重要嗎?
7:20 我們應該從教師的生活去評價他的言行。正如一棵樹會結出同類的果實,嘗試活出聖經真理的教師,也會顯出好行為和崇高的道德品格。這並不表示我們要趕走那些稍微不完全的主日學教師、傳道人或比較軟弱的人。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犯罪,我們應該憐憫別人,正如我們也需要憐憫一樣。耶穌說的壞樹是指那些故意教導錯謬道理的教師,我們一定要檢驗眾教師的動機、取向和他們追求的成果。


高談闊論是我們的習性,我們也常談論天國,耶穌卻這樣說……
7:21 不是每個談論天國的人都是神國的子民。耶穌注重我們的行動過於我們的言論,盼望我們不單談公義,更要行公義。我們只有實踐真道,才可以經得起人生的風浪。(有關房子比喻人生,請參7:24。)你所行的跟你所相信的是不能分開的。


如何可以得到永生?做好人?常常談論宗教?其實……
7:21-23 耶穌揭露那些看來很敬虔的人,其實與祂並沒有個人的關係。到了審判的日子,只有跟基督的關係——接受祂為救主並服從祂,才是有用的。許多人錯誤地以為做好人和談談宗教的事情,就可以得到永生的賞賜;事實上,在審判的時候,那是不會計算在內的。


我把房子建在磐石上了嗎?我真想啊……
7:24-26 “把房子蓋在磐石上”是指聽見又回應神的信徒,而不是偽裝、膚淺的人。(有關實踐所聽的道,請參雅1:22-27。)


聰明人與愚拙人的分別顯而易見,有些人卻仍然選擇走愚拙人的道路……
7:26 愚蠢人的生命很脆弱,很容易弄得支離破碎,就如一間蓋在沙土上的房子。大多數人都不會刻意把生命建在一個虛浮或錯誤的根基上,只是他們不思想生命的意義。許多人走向滅亡,不是因為頑固,只因沒有好好思想。我們作為信徒,有責任去幫助別人停下來,想想生命的方向,並且指出他們忽略了基督的後果是何等的嚴重。


耶穌與文士的權威是截然不同的,你知道分別在哪兒嗎?
7:29 文士就是律法教師,常常引用傳統和別的權威,來支持自己的論點和對律法的解釋,但耶穌自己說的話就是權威,是一個嶄新的權威,祂本身就是道(參約1:1),毋須借用任何人、任何權威。






2011年2月21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解決之道


「於是二人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使徒行傳15章39節)


  在1884年5月,一對年輕的父母在為剛出生的兒子取中間名時,起了點爭執。母親想取所羅門(Solomon),父親卻喜歡西彼(Shippe),這兩個都是家族的姓氏。約翰與瑪莎無法達成協議,因此彼此各讓一步,用「S」作為兒子的中間名,於是亨利‧S‧杜魯門就成了唯一以字母為中間名的美國總統。


  至今這場爭執仍然為人所知,但人們也都知道這場爭執最後達成了協議,取得解決之道。


  在新約裡,也有一件歷史上的紛爭,介於兩名宣道家保羅與巴拿巴之間(使徒行傳15章)。巴拿巴有意帶馬可同去看望曾幫助過的各教會(37節),但因從前的事故,保羅不信任馬可(38節),於是保羅與巴拿巴二人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39節)。


  兩千年之後,我們仍然會讀到這場爭論。如今爭論留於青史並不是其中的重點,未在彼此的關係之間留下恆久的傷痕才是最重要的。顯然地,保羅與巴拿巴和好如初,且到晚年之時,保羅要馬可與他同行,因為馬可在傳道的事上於他有益處(提摩太後書4章11節)。


  爭執總難免,但終究必須取得解決之道。怨恨太過沉重,是承擔不起的重擔。JDB


爭論留怨恨,
植下深裂痕;
尋求解決道,
關係能長存。Sper




爭執不及時處理就會造成怨恨。









------------------------------------------------------------------------------------------------
生命的改造/知信行網上團契


行為的改造:分享

分享所經驗的安慰


經文:哥林多後書一3-7


  保羅在這段經文中,說明了基督徒生活中的一項重要真理──蒙受神的安慰去安慰他人。基督教信仰是要背十字架的信仰,所以要忍耐世界各樣壓迫與苦難,這是信徒必然的行動,幸好神應許在一切患難中,祂都安慰我們。


  這裡的「安慰」,其意義不只是給予溫柔的同情,這字的字根意義是勇氣,意思就是神給予信徒的安慰是帶著勇氣的安慰,使人勇於解決和克服人生的各樣問題。神渴望我們能經驗祂的安慰以得勝苦難,並能把這安慰與人分享。


  信徒能在經歷患難後,成為一個可施予安慰的人,這是很有價值的。弟兄姊妹,你有否想過你所遭遇的一切和所受到的安慰,能成為安慰別人的泉源呢!?你的生命有沒有這份神的安慰呢?如果有的話,你便能把神的安慰傳遞給苦難中的人,使他們有勇氣克服苦難。




2011年2月20日 星期日

20110220馬太福音7章12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7:12 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新》此條「金律」在猶太教的拉比教訓、印度教、佛教和儒學中都有,但全是以消極方式表達。它也在希臘及羅馬的倫理教訓中以不同形式出現。耶穌卻是以積極方式將之表達。


  《啟》這是行事為人的著名金律,是天父的子女都應該信守的道德規範。祂給了我們豐盛的生命,必須在生活中表現出來,主動的去愛人、幫助人。和中國的恕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比較,可以看出這條金律的積極利他精神。


  《馬》我們可以立刻把這節與上一節連繫起來:由於我們的父把好東西給我們,我們應當效法祂,善待別人。要察驗我們所作是否對別人有益,可以把自己代入對方,想想自己是否願意接受這樣的對待。在耶穌時代至少一百年前,希列拉比發表過“金律”(指本節經文)的負面說法。可是,耶穌卻以正面的用語講述這種規律,一反被動的規範,而變成積極主動地熱愛這種待人接物的態度。基督信仰不是一味的戒除罪惡;乃是積極正面地行善。


  耶穌說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即是說它簡括了摩西律法中的道德教訓和以色列先知的著作。舊約要求的義成就在得救的信徒身上,他們是靠聖靈行事的(羅八4)。如果世人都遵守這節的教導,國際關係、國家政治、家庭生活和教會生活便會出現很大的改變。





------------------------------------------------------------------------------------------------
<聖經靈修版/網路>


我們都努力地對人好,是為了受稱讚?是為了……
7:12 許多人消極地主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耶穌卻積極地提出“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把這金科玉律變得更有意義。要制止不去傷害別人並不算困難,但要主動地為他人做好事就困難得多了,耶穌這黃金律正面地建基於良善和憐憫上,就是神每天向我們顯明的性情。想想你今天可以怎樣行出良善和憐憫來。






2011年2月20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誰是觀眾?


「凡以感謝獻上為祭的便是榮耀我。」(詩篇50篇23節)


  過去,我總是以看表演的心情來看待教會的敬拜。丹麥的神學家祈克果說道,像我這樣的人,總是把教會當作劇場。我們坐在觀眾席,看著台上的演員,要是覺得表演得夠好,我們就用掌聲表達感激。其實,情況剛好相反,我們到劇場去觀看表演,而我們到教會去是敬拜上帝,祂才是觀眾。


  最關鍵的,不是敬拜過程是否精彩,而是在於會眾的心。每次聚會結束後,我們不該問:「今天我得著甚麼?」而應該問:「今天的一切上帝滿意嗎?」


  上帝耐心地向古代的以色列人說明了以動物獻祭的細節,讓他們可以敬拜,但上帝也說祂不需要他們的動物:「我不從你家中取公牛,也不從你圈內取山羊;因為樹林中的百獸是我的,千山上的牲畜也是我的」(詩篇50篇9-10節)。祂所要的,乃是他們的頌讚與順服(23節)。


  如果聚焦在敬拜的外在形式,那我們就失去敬拜的核心意義了。主所在乎的,是一顆獻祭的心,及一份順服且感恩的內在態度。敬拜的目的,不外乎是要與上帝相遇、討上帝喜悅。PY


主,願我們敬拜讚美,
從內心降服祢的道路;
願其配得作愛的奉獻,
回應祢賜予一切祝福。Sper




敬拜的核心是發自內心的敬拜。









-----------------------------------------------------------------------------------------------
靈修靜思


禱告的妻子


……起來禱告……。(路廿二46)


  做妻子的要維持自己的事業、健康,又要與配偶溝通,有親子交流,還要烹調出可口健康的食物等等,每件事都需要時間,往往只得把禱告的時間一再壓縮。然而,我們每天的活動,若沒有從神來的智慧,沒有愛的膏油、動力,我們所做的有甚麼果效呢?若單靠人的意思去安排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會輕易地落入魔鬼各樣的陷阱裡。


  奧瑪他(Omartian)夫人在婚姻亮起紅燈時,不得不開始禱告了,她說這是黔驢技窮後的選擇;然而,她的家庭在她認真、恆切的禱告中被建立起來,令家人得著奇妙的改變。她發現禱告所成就的,是她從前苦心經營多年也無法辦到的,她自己的生命也在忍耐和等候中更加堅韌。


  禱告、信靠、等候是一連串艱難的操練,卻是一個妻子幫助建立家庭最有效的方法。基督徒在家庭裡的爭戰是最為頻繁而艱難的,禱告是我們最有效的武器;因為「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林後十4至5)要做一個成功的妻子嗎?從禱告開始吧!      ~海顏





2011年2月19日 星期六

20110219馬太福音7章7-11節


<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7:7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啟》7~11:對天父應有這樣的信心:我們祈求、尋找和叩門,祂就會給,讓你尋見,給你開門。只要誠心誠意求,天父會賜予,不附任何條件。


  《馬》7~8:如果我們以爲憑著自己的力量便可實踐登山寶訓,就不是真正明白救主呼召我們,賦予我們的生命是帶有超乎自然的特質。這種生命的智慧和能力,必須從上而來。所以,我們得到邀請,向神祈求,而且不斷祈求;向神尋找,而且不斷尋找;叩門,而且不斷叩門。若有人熱切地祈禱,尋求基督徒生命的智慧和能力,神就必會把這些東西賜予那人。


  如果單把第7和8節抽出來,不按上文下理解釋,這兩節便好像是信徒的支票,我們求什麽也可以得著了。可是事實並非如此。這兩節經文必須按上文下理和藉著祈禱認識整本聖經的教訓,方可解釋明白。故此,看似不合理的應許其實是受其他篇章的經文所限制的。例如,詩篇六十六篇18節,我們學習到禱告時必須在生活上沒有未承認的罪。不過,基督徒必須憑信心(雅一6-8)、順服和按神的旨意禱告(約壹五14),禱告必須是真誠的(來一○22上)和不住的(路一八1-8)。


7:8 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


7:9 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


  《馬》9~10:基督徒的禱告若符合以上準則,便會有足夠的信心,相信神必聆聽和回答。這種確定是基於神──我們的父──的性情。在人的立場而言,我們知道兒子求餅,他的父親不會給他石頭。倘若兒子求魚的話,父親也不會給他蛇。地上的父親既不會欺騙饑餓的兒子,也不會給他那些會引致他疼痛不適的東西。


7:10 求魚,反給他蛇呢?


7:11 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嗎?


  《馬》耶穌的討論從較小講到較大的。如果人間的父母以最好的東西賜給他們的子女,在天上的父就更會把好東西賜給祂的兒女。





-----------------------------------------------------------------------------------------------
<聖經靈修版/網路>


我心癡尋,為何我卻總找不到神?
7:7-8 耶穌告訴我們要恆切、堅定地尋求神,但人往往未曾努力就放棄了,然後斷定不能尋見神。認識神需要付上信心、專心和貫徹到底的恆心,耶穌已保證我們所付出的努力必得到報酬。不要放棄尋求神,要繼續努力尋求,祂必賜予你更多的忍耐、智慧、對祂的認識、愛與瞭解。


有很多時候,祂不答應我們的祈求,是我不夠誠懇?或是……
7:9-10 孩子向父親求餅和魚,這些都是好的食品,父親一定會答應孩子的請求;但若孩子祈求一條毒蛇,智慧的父親會否應允他的請求呢?有時神知道我們在向祂祈求“毒蛇”,縱然我們堅持不斷祈求,神也不應允我們。當我們對神有更深的認識,知道祂是一位慈愛的天父,就要學習為那些於我們有益的東西祈禱,這樣祂就會把這些好東西賜給我們。


人尚且有慈愛的一面,神一定不會是例外的……
7:11 基督正在向我們顯明這位父神的心腸,祂不自私、不吝嗇、不斤斤計較。我們帶著祈求來到祂面前,毋需俯伏乞求,祂是一位充滿慈愛的父親,祂明白、關懷、安慰我們。人尚且有慈愛的一面,更何況我們這位創造慈愛的神呢?






2011年2月19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互相擔當


「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拉太書6章2節)


  不久之前,我和妻子珍妮答應了一位教會姐妹的晚餐邀約,她是我們教會主日學的一員。在她熱情地為我們準備食物時,卻很深地割傷了自己的食指。在載她去到急診室時,我們為她禱告,也在候診室陪著她。幾個小時之後,我們的朋友終於見到了醫生。


  我們送她回家後,她堅持要我們留下,一起享用她準備好的晚餐。那真是一段很棒的時光,充滿著生動的交談和靈裡的團契。在享用晚餐時,她和我們分享一些曾經使她心碎的事件。還有,在生命經歷這些高低潮時,她發現上帝是如何以美好的恩典介入她的生命。


  後來,我和妻子回想那趟意外的醫院之旅,還有因此而產生的分享與團契。這節經文就浮現於腦海:「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拉太書6章2節)。當我們給予這位受傷女主人支持幫助時,她因此蒙恩得福。接下來透過她的殷切款待、美味佳餚,她就成為了我們的祝福。


  回想起來,當我們互相擔當彼此的重擔時,帶有傷痛的經驗,都可以成為不可思議的大門,通往更豐盛的團契關係。HDF


美麗生命是以關愛,
擔當他人生命重擔;
美麗靈魂是在各處,
體現顯露基督精神。Abbott




伸出援手,能減輕他人的重擔。









-----------------------------------------------------------------------------------------------
靈修靜思


感恩的攔阻


眼有光,使心喜樂;好信息,使骨滋潤。(箴十五30)


  2010年6月《讀者文摘》的一篇文章談及人若懷感恩之心,或多說感謝別人的話,可以令身體製造出更多血清素和多巴胺。而醫學上已經證明,這兩種物質能使人產生快樂和愉悅的感受。換句話說,感激之心能使人在生理上產生一些微妙的變化,令人身心愉悅!所以,保羅勸勉帖撒羅尼迦的信徒要凡事謝恩」,並認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我們所定的旨意」(參帖前五18),實在極有科學根據!


  是甚麼攔阻人常存感恩之心呢?相信其中一個原因是常常去跟別人比較。「為甚麼別人的朋友比我多?」為甚麼別人都聽某人的意見,不聽我的意見?」我甚至聽過有位姊妹向神抗議:「為甚麼某位姊妹有獨身恩賜,我卻沒有?」(背後的投訴是為甚麼神要讓我獨身?這對我來說是極痛苦的事,是神迫我如此的。)就如傳道書所說,每個人其實都有神所給他的「分」,人不能接受或享受自己那一份,就會產生很多不滿、抑鬱。人生的際遇各有不同,有些人的困難多些,他們憂傷愁煩,是值得同情的;而另一些人的困難不是不多,只不過他們處理的態度不一樣,心境也就會不一樣。要相信,神的話「是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祂自會帶我們離開黑暗。      ~徐道勵




2011年2月18日 星期五

20110218馬太福音7章1-6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7:1 「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


  《新》從上下文可見,基督徒不可假冒為善地或自以為義地論斷他人(7:5)。同一個思想在23:13-39也有提及(參羅2:1)。當我們遵行基督在這一章所下的命令時,必須先衡量對方的性格—他是「狗」(7:6)還是假先知(7:15),或他的生命有否結出果子(7:16)。聖經三番四次教導信徒要小心衡量,在好人、壞人和好事、壞事之間有所分辨(淫亂的人,林前5:9;裝作光明天使的人,林後11:14;犬類,腓3:2;假先知,約壹4:1)。基督徒總是「凡事察驗」(帖前5:21)。


  《啟》1~5:耶穌曉諭門徒不可論斷人。祂用了兩個比喻來說明論斷人的不當。論斷人家的標準也應該是用來批評自己的標準。不願用來批評自己的標準,也不可以用以批評人。


  《馬》1~6:這部分緊接著主對於地上財富的教訓之後,講述論斷的事。這兩個主題的關係十分重要。基督徒即使能摒除一切惡習,卻容易批評富有的基督徒。相反,基督徒對工作嚴謹,以供應家裏將來所需,往往卻忽略了前章提到耶穌的教訓。由於沒有人完全憑信心過活,這樣的批評很難杜絕。


  不論斷別人的命令涉及下列範圍:我們不應論斷別人的動機(只有神知道人心裏的動機);我們不應以貌取人(約七24;雅二1-4);我們不應論斷那些對事物(沒有清楚對錯界限的)顧忌又躊躇不決的人(羅一四1-5);我們不應論斷別的基督徒的事奉(林前四1-5);再者,我們不應惡意中傷論斷別的信徒(雅四11-12)。


  《馬》有時候,有人會誤解主的話,說要禁止一切的判斷。不論發生什麽事,他們只會虔敬地說:“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被論斷。”可是,耶穌並沒有教我們作是非不分的基督徒。祂從來沒有叫我們廢棄發表意見或辨別的能力。新約中有許多事例都作出過對別人的情況、行爲或教訓的合理判斷。再者,主吩咐基督徒要在幾方面作決定,分辨好壞或好與最好的。其中包括下列:


  1.當信徒間出現糾紛,要由教會中能夠決定事情的人來解決(林前六1-8)。


  2.本地教會判斷信徒的嚴重罪惡,並且採取適當的行動(太一八17;林前五9-13)。


  3.信徒要用神的話來判斷教師和傳道人的道理(太七15-20;林前一四29;約壹四1)。


  4.基督徒當遵行保羅在哥林多後書六章14節的吩咐,要辨明誰是信徒。


  5.教會中的人必須判斷誰有足夠的資格當長老和執事(提前三1-13)。


  6.我們必須辨明誰是不守規矩的、懦弱的、軟弱的等,並且按聖經的指引教導他們(例如帖前五14)。


7:2 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


  《馬》耶穌警告說,不義的論斷會遭受同樣回報:“因爲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種什麽就收什麽的原則適用於所有人類的生活和事務。馬可把這原則引伸在我們對神的話的應用上(可四24),而路加把原則引伸到慷慨施捨的道理上(路六38)。


7:3 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


  《馬》3~5:耶穌揭露我們喜歡從別人身上找小缺失,而忽略自己的同樣缺失這種天性。祂故意誇大情況(採用誇張的敘述)來使我們明白這點。人眼中有樑木卻常常看到別人的眼中有刺,他甚至注意不到自己的情況。如果我們有更大的缺失,卻奢望能幫助別人改正他的缺點,就實在太荒謬了。我們必須先糾正自己的缺失,才去批評人家。


7:4 你自己眼中有樑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


7:5 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7:6 不要把聖物給狗,也不要把你們的珍珠丟在豬前,恐怕牠踐踏了珍珠,轉過來咬你們。」


  《新》任何教導都應與學生在屬靈方面的吸收能力配合。


  《新》狗:街上的髒狗是當時的人所鄙視的。


  《啟》教訓的應用須有分寸,高尚的標準別糟蹋在不能欣賞而又不負責任的人身上。神只寬恕和憐憫那些能寬恕與憐憫他人的人(18:32-35)。把神聖的東西給狗,牠會反過來咬你。


  《馬》第6節證實耶穌並不禁止所有的判斷。祂警告門徒,叫他們不要把聖物給狗,或者把……珍珠丟在豬前。按摩西律法,狗和豬是不潔的動物。把兩種動物用在這裏,是用來輕蔑邪惡的人。假如我們碰上邪惡的人,他們以輕蔑的態度對待聖潔的真理,並且詆毀和攻擊我們傳講關於基督的事,我們便不必繼續與他們談論福音。不用多言,要分辨這等人需要屬靈的洞察力才行。或許這就是接著的經文講論禱告一題的原因;我們可以藉禱告求智慧。





-----------------------------------------------------------------------------------------------
<聖經靈修版/網路>


我們的拇指總是向著自己,稱讚自己嘛,食指則是指著別人——啊,某某你錯了,你有察覺到嗎?
7:1-2 耶穌告訴我們不要批評別人,反要檢查自己的動機和品德。你是否發覺自己很容易誇大別人的過失,而忽視自己的問題?我們常想去改掉別人身上的壞習慣,其實,自己也有同樣的壞習慣。若你正準備去批評別人,請先去檢討自己是否也該受同樣的批評。首先要判斷自己,然後用愛心去饒恕和幫助你身邊的人。


不要論斷人——那我不就成了不會思考的人,不可以啊……
7:1-5 耶穌所說“你們不要論斷人”的意思,是反對那種偽善和審判的態度——為要抬高自己而貶低別人,但祂並不是一概而論反對所有批判思考,只是我們要作出辨別。耶穌教訓我們要認出假教師來(7:15-23),保羅也教導我們在教會裡應該有紀律(參林前5:1-2),相信神是最終的審判者(參林前4:3-5)。


這個比喻實在有意思……
7:6 根據律法,豬是不潔淨的動物(參申14:8),任何人接觸過不潔淨的動物就會在“禮儀上不潔”。耶穌教導我們不應該把神聖的教導交託給不聖潔的人,把神聖的觀念教導給不想聽和不肯接受的人只是枉費心機。這並不表示我們不要向未信的人傳講神的道,而是應當有智慧去分辨所教導的對象,這樣才不會浪費時間和精力。






經頭腦





數獨遊戲



Free sudoku by SudokuPuzz


DIY手工飾品教學( 2/2新增手機吊飾教學)


2/2新增項目:
Hello Kitty手機吊飾
小天使手機吊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