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7日 星期日

20100207約伯記14章1-22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SDA聖經注釋/網路>


14:1 人為婦人所生,日子短少,多有患難;


  《啟》13:28至14章末,約伯嗟嘆人生太匆匆,世間也無完人。既然如此,神何不讓世人樂享此短暫生命,反要求人沒有過犯呢?樹斷了可以再長,人死了一去永不返(7-10節)。他願在陰間躲避神的忿怒(13節),但連大山都能崩塌,人豈能逃避神的毀滅?


  SDA日子短少:直譯是光陰短暫(見詩90:10;創47:9)。


  SDA多有患難:這個經常使用的短語引出一段精彩的話描述人類的軟弱。


14:2 出來如花,又被割下,飛去如影,不能存留。


  《新》2~6:一首以14:4為中心的對稱詩。14:2與14:5對稱,而14:3與14:6對稱。約伯向神抗議:人既是如此渺小,又生來不潔,為何祢還這麼認真呢(見13:25)?


  《新》又被割下:人生再好也是短暫、脆弱(見8:12;詩37:2;賽40:7、24)。


  SDA花:聖經作者常常把人生比作花草。(見詩37:2;90:5-6;103:15;賽40:6;雅1:10-11;彼前1:24)。


  SDA如影:沒有什麽比影子更空虛(見代上29:15;詩102:11;144:4;傳6:12)。


14:3 這樣的人你豈睜眼看他嗎?又叫我來受審嗎?


  SDA你豈睜眼看他嗎:如此無足輕重的人,你還要追究、懲罰嗎?


  SDA叫我來受審嗎:即:這麽軟弱的人,還要到如此偉大的主面前受審嗎?


14:4 誰能使潔淨之物出於污穢之中呢?無論誰也不能!


  SDA約伯承認自己的缺點,但是他問:我怎樣才能被視爲沒有缺點?我本屬有罪的種類。爲何上帝對我如此嚴厲?


14:5 人的日子既然限定,他的月數在你那裏,你也派定他的界限,使他不能越過,


  SDA說明人類的軟弱。他的生命十分有限。沒有幾年他就要過去。


14:6 便求你轉眼不看他,使他得歇息,直等他像雇工人完畢他的日子。


  SDA轉眼不看他:約伯求上帝不要這麽嚴厲地監視他,好他在離開世界以前,可以暫時口氣。


  SDA歇息:直譯是停止。這裏不是指休息,而是求上帝不要使他受苦。約伯求上帝不要管他(見伯10:20)。


  SDA雇工:夜幕降臨時,雇工開始真正享受的時光,因爲他得到了所希望的休息和自己的工資。同樣,約伯也希望得到苦難悲痛的結束所帶來的滿足。


14:7 樹若被砍下,還可指望發芽,嫩枝生長不息;


  《新》7~12:人生如花之短暫、易逝(14:2),不像樹,被砍下後還能再生。


  《新》發芽:希伯來文此字的字根在14:4譯作「被更新」。


  SDA約伯曾看見樹被砍下,也見過樹重新長出,像原先一樣茂盛。可是人的指望連一棵樹都不如。


14:8 其根雖然衰老在地裏,幹也死在土中,


14:9 及至得了水氣,還要發芽,又長枝條,像新栽的樹一樣。


  SDA到了雨季,看上去已經死亡的樹根會復甦,長出枝條。


14:10 但人死亡而消滅;他氣絕,竟在何處呢?


  SDA人:希伯來語是geber,指壯士武士


  SDA氣絕:死亡(見伯3:11注釋)。


  SDA在何處:約伯很難揭開未來的帷幕。死人活的細節要到基督的日子才顯明(見約5:28-29;林前15:12-56;帖前4:13-18;提後1:10)。


14:11 海中的水絕盡,江河消散乾涸。


  SDA這裏不再把人比作重新發芽的樹,而是涸消失的江湖。死亡的後果就像穹蒼一樣不變。


14:12 人也是如此,躺下不再起來,等到天沒有了,仍不得復醒,也不得從睡中喚醒。


14:13 惟願你把我藏在陰間,存於隱密處,等你的忿怒過去;願你為我定了日期,記念我。


  《新》13~17:約伯的靈現在顯得高昂起來,超越他衰敗身體所帶來的絕望感。雖然這裏沒有講到復活的完全意義,但約伯卻說,只要神願意,祂就能將約伯藏在墳墓裏,等神的怒氣過後,再將他復甦過來。


  SDA陰間:希伯來語是she'ol(墳墓)。死亡是無夢之眠,約伯並不懼怕。他眼下倒是歡迎死亡。因爲他可以躲避上帝的忿怒。見箴15:11注釋。


  SDA爲我定了日期:這是本段的轉折點。約伯希望在死亡之眠過去,上帝的忿怒結束以後,上帝會念他。人一想到不可避免的死亡就難過。他會覺得人生沒有意義。


14:14 人若死了豈能再活呢?我只要在我一切爭戰的日子,等我被釋放(或譯:改變)的時候來到。


  《新》爭戰:(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苦役」)見7:1註釋。


  《啟》爭戰的日子:亦作服勞役的日子。希伯來文的勞役一字多指服軍役,被抽調出去打仗,故也可能作爭戰解。


  《啟》釋放:也有替換的意思,作戰的士兵為他人所替換。


  《啟》全句的意思是說:約伯只有忍受眼前的苦痛,這是人人都有的命運(看7:1),直等到神記取他,拯救他出苦難,得到一個改變了的新生命。他不敢作此期望,除非神肯赦免他的罪孽,忘記他的過犯(16-17節)。


  SDA豈能再活呢:約伯似乎在凝視今生以外的彼岸。雖然他不像新約作者那樣清晰地看到遠方永生之城的塔頂,但他所看到的,已足以給他帶來希望。


  SDA我爭戰的日子:直譯是我的爭戰。這裏用了軍事用語。士兵要服役到退伍爲止。


14:15 你呼叫,我便回答;你手所做的,你必羨慕。


  SDA你呼叫:活。如同睡眠的人在清晨被喚醒,約伯堅信將來有一天他會被召喚享受新生。


  SDA羨慕:渴望。約伯相信上帝不會忘記祂所造的。所以他有活和永生的指望。


14:16 但如今你數點我的腳步,豈不窺察我的罪過嗎?


  SDA約伯已經瞥見上帝有朝一日會施恩念他。但異象消失了。約伯又看見自己目前的苦難,和上帝對他的生活的監察。


14:17 我的過犯被你封在囊中,也縫嚴了我的罪孽。


  SDA封:正如司庫清點了金錢,裝進錢袋裏,蓋上章,標上金額,上帝也記錄了約伯的每一樁罪。


  SDA有人認爲第16和17節不是描述上帝的監視,而是祂所承諾的饒恕,故譯爲:你將數點我的腳步,你不窺察我的罪過;我的過犯被封在囊中,你遮掩了我的罪孽。


14:18 山崩變為無有;磐石挪開原處。


  《新》18~22:約伯的悲觀並非起源於他懷疑從死裏復活的可能性,倒是肇因於神顯然不願意立刻幫助他這樣的人,他的生命已成了痛苦與哀傷的夢魘了。


  SDA本節是約伯最後一段話的開始。約伯曾表達了他的希望,管像透過鏡子觀看,模糊不清(見林前13:12)。但是現在他指責上帝如此對待他的人生,使他的希望破滅了。他用崩山走石來比喻人生的悲劇。


14:19 水流消磨石頭,所流溢的洗去地上的塵土;你也照樣滅絕人的指望。


  SDA如同滾動的岩石和憤怒的河水摧毀大地,人生的不幸也要摧毀人的希望。約伯把不幸歸咎上帝。


14:20 你攻擊人常常得勝,使他去世;你改變他的容貌,叫他往而不回。


  《啟》神的救贖的計劃此時還沒有完全啟示給人,約伯只能憑人有限的智慧來體會,認為人所以無盼望是神不理會的結果(19節)。神既不施援手,約伯的生活全是苦痛與悲哀(21-22節)。


  SDA即持續不斷的苦難最後導致死亡。


14:21 他兒子得尊榮,他也不知道,降為卑,他也不覺得。


  SDA本節證明約伯視死亡爲睡眠(見約11:11注釋)。


14:22 但知身上疼痛,心中悲哀。


  SDA本節用詩的語言把墳墓中的屍體擬人化,說它知疼痛,心中也有悲哀。這是描繪死亡所帶來的後果。不可把本節解釋爲死人有感覺。詩歌的語言常常把智力、人性和情感賦予無生命的事物和抽象概念(見士9:8-15)。



-------------------------------------------------------------------------------------------------
<聖經靈修版/網路>


人生短促,苦難重重,活著的意義何在?盼望何在?
14章 生命短暫且充滿愁煩,便是約伯在其結束語中的悲歎。疾病、孤獨、失望和死亡使約伯感到人生並不公平。一些人認為14和15節中指出,約伯雖然在憂愁中,但他盼望從死裡復活。如果這是真的,那麼約伯就能藉這真理從另一角度明白他痛苦的遭遇。神給與生活在不公平世界中的信徒的出路,就是保證與祂永遠活著。不管現今世界多麼不公平,神給我們與祂永在一起的盼望。你接受了神的這一應許沒有?


約伯怎麼說人不得從睡中喚醒?他不承認死人復活嗎?
14:7-22 舊約並沒太多提死人復活的事。這並不奇怪,因為那時耶穌還未曾征服死亡。所以約伯對死亡的消極態度是可以理解的。值得注意的是他那正在萌發的希望(14:14)。神要是能將他藏在死亡中,然後再讓他活過來多好啊!今天當我們必須忍耐痛苦時,我們比約伯幸運得多;我們知道死人必會復活,因基督從死裡復活了。祂也應許我們,使我們有復活的盼望。(參約14:19)。


約伯的話顯明他對苦難有何等的認識?
14:22 本章中約伯的深奧言論說明了一個重要真理:有一套正確的教義並不足夠,知道所信的內容並不代表討神喜悅;未經生活考驗的真理是呆滯而沒有活力的。苦難可以帶給人活躍的生命力,就像乾旱的土地促使樹根往深處生長去找水一樣,苦難也可以促使我們越過對真理的膚淺認識,而信靠神得著盼望和生命。



2010年2月7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分心


「馬大伺候的事多,心裏忙亂。」(路加福音10章40節)


  我在一所大學任兼職教授,這所大學為學生提供筆記型電腦。這種作法給學生在很多方面帶來了幫助,但我也發現它在某個程度上卻干擾了學生的學習。因為在課堂上使用筆記型電腦,有時會讓學生分心。


  上課時學生們開著電腦做筆記,問題也隨之產生。有的學生會利用電腦傳寫簡訊、有的學生會趁機瀏覽社交網站,還有些學生會上網查詢比我授課內容更有趣的事物。


  在學習的環境中,如果學生因為使用筆記型電腦而導致分心,即使是用它來做好事,也會降低使用電腦的價值。


  有些好事也會出現類似的結果,即使有價值的事情,有時也會使我們偏離應該關注的目標。就像馬大的例子一樣;在路加福音10章40節的經文中提到,「馬大伺候的事多,心裏忙亂」,而無法花時間與耶穌相處。同樣的道理,任何有益身心的愛好雖然本身都有其價值,但如果它讓你無法專心於家庭職責,或影響你和上帝的關係,就必需另作調整。


  你的生活中是否有些好的選項使你分心,讓你無法專注於生命中的首要之事呢?若是這樣,那麼就該如同耶穌對馬大所說的,該回到那「不可少的」事情上。JDB


禱告:
求主幫助我規劃並保守明確的優先順序,
懂得把祢擺在首位,永遠把時間留給你;
賜我鑒察能力,滿心樂意遵從祢,阿們。


上帝創造我們是為了榮耀他。







-------------------------------------------------------------------------------------------------
靈修靜思


並非巧合


那一天,百姓中被殺的約有三千。(出卅二28)


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門徒約添了三千人。(徒二41)


  當摩西經過四十晝夜在山上領受神的十誡,拿著兩塊法板下山時,發現百姓正在拜偶像而勃然大怒,命令站在耶和華一邊的利未支派,一天殺死約三千背棄神的人。主耶穌死而復活後,賜下聖靈的那一天,三千人得救。在神賜下律法與賜下聖靈時,這兩個三千人的死與生正是舊約與新約的不同之處。舊約的律法是為了定罪;新約的福音是為了赦罪。舊約的誡命是叫人知道自己罪該萬死;新約的恩典是叫人知道死罪可赦。


  舊約中那三千人的死,與我們這些活在新約下,已靠恩典得救的人仍有關係,它提醒我們律法仍然是我們靈性的一面鏡子,不能被物慾、情慾等所誘惑,而在真道上迷失。神說過:「凡得勝的必這樣穿白衣,我也必不從生命冊上塗抹他的名。」(啟三5)所以,得救不是萬事大吉。三千人的活又告訴我們甚麼?我們在得勝的路上難免有軟弱和過犯,但要勇於檢視自己,敢於向神認錯,真心向神懺悔,就會得到神的赦免和引導。三千人的死與生,正是神公義和慈愛帶來的兩種結局,正反教訓。      ~錢志群


經頭腦





數獨遊戲



Free sudoku by SudokuPuzz


DIY手工飾品教學( 2/2新增手機吊飾教學)


2/2新增項目:
Hello Kitty手機吊飾
小天使手機吊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