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1日 星期一

20110221馬太福音7章13-29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7:13 「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


  《啟》這裏開始用路、樹和根基三個比喻來說明單聽信真道不夠,應該去實行。天國要努力才能進去,因此最後選上的人不會太多。


  《馬》13~14:主警告說,作基督門徒要進的門是窄的,路是難的(和合本作“小的”)。不過,那些忠心跟從祂的教訓的人,會找到豐盛的生命。而另一方面,就是寬的門──自我沉溺享樂的生活。這種生活的結局是滅亡。經文不是在討論靈魂的失去,而是指無法按存在的目的而生活。


  藉著描寫兩條道路和兩種結局,這兩節經文可以應用在福音上。寬的門和大的路通往死亡(箴一六25),窄的門和難走的路通往永生。耶穌是那道門(約一○9),也是道路(約一四6)。不過,即使可以把經文應用在福音上,但其意思是針對信徒的。耶穌在說,跟從祂的人要有信心、操守和耐性。可是,難走的路是唯一有價值的。如果你選擇容易走的路,雖然你會有許多同路人,卻失去了神爲你預備最好的東西。


7:14 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7:15 「你們要防備假先知。他們到你們這裏來,外面披著羊皮,裏面卻是殘暴的狼。


  《啟》耶穌要我們防備假先知,不是法利賽人或猶太人的假教師,而是24章中所預告會來到信徒當中的假先知,披著羊皮,難以辨認。耶穌教我們從“果子”判斷真偽的方法(20節)。


  《馬》關於作真門徒的嚴格要求已經教過了,可是仍有假先知存在。他們選擇寬的門和容易走的路,把真理沖淡。司布真用比喻說:“沖淡到連用來替病弱的蚱蜢熬湯也覺索然無味。”這些人披著羊皮聲稱替神說話,外表仿如真信徒。可是,裏面卻是殘暴的狼,即是說,他們其實是不信的人,專門攫食不成熟、不穩定和容易受騙的信徒。


7:16 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荊棘上豈能摘葡萄呢?蒺藜裏豈能摘無花果呢?


  《馬》16~18:這幾節教導如何認出假先知: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他們放縱的生活和破壞性的教訓使人認出他們來。一棵樹或植物能按自己的本質結出果子來。荊棘不能結葡萄,蒺藜不能結無花果。好樹結好果子,壞樹結壞果子。這個原則在現實世界和屬靈世界中都是真實合用的。對於那些聲稱自己替神說話的人,我們應該以神的話去試驗他們的生命和教訓:“他們所說的若不與此相符,必不得見晨光。”(賽八20)


7:17 這樣,凡好樹都結好果子,惟獨壞樹結壞果子。


7:18 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


7:19 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裏。


  《馬》19~20:假先知最後必被丟在火裏。假教師和先知的下場是“速速的滅亡”(彼後二1)。憑他們的果子便可認出他們了。


7:20 所以,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


7:21 「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


  《啟》21~23:傳道、趕鬼、行異能並不能證明行的人就是真門徒。到了審判的日子,假先知雖呼求主名,反要受到斥責。是不是遵行天父旨意實行真道,才是判斷真偽的標準(21節)。


  《馬》主耶穌跟著警告那些假稱已認祂爲救主,卻未曾悔改得救的人。稱呼耶穌爲“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只有那些遵行神旨意的人,才能進天國。遵行神旨意的第一步是相信主耶穌(約六29)。


7:22 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嗎?』


  《新》傳道:(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說先知之言」)新約聖經中,這個動詞主要傳講從神而來的信息,不一定是說預言。


  《馬》22~23:當審判那日,有許多非信徒站在基督面前(啓二○11-15),訴說自己曾奉神的名傳道、趕鬼、行許多異能。可是,他們無論怎樣鄭重聲明,也是枉然無用。耶穌要明明地告訴他們,祂從來不認識他們。


  這些經文讓我們知道不是一切的神蹟都出於神,也不是所有行奇事的人都得到神的認可。神蹟不過是指能行出超自然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來自神或出於撒但。撒但可以授權牠的差役,讓他們暫時趕走邪靈,爲要製造假象,使人以爲神蹟是出自神的。牠不會使牠的國分裂,只不過爲將來設下更厲害的圈套,進行攻擊罷了。


7:23 我就明明地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


7:24 「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


  《馬》24~25:耶穌用了一個比喻來結束祂的寶訓,內容是關於順服的重要。單單聽這話並不足夠,我們必須實行。門徒聽見耶穌的吩咐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他的房子(生命)有堅固的根基,即使遇著雨淋、水沖、風吹,也不倒塌。


7:25 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


7:26 凡聽見我這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


  《馬》26~27:凡聽見耶穌的話而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這人的房子經不起風吹雨打,遇上雨淋、水沖、風吹,他的房子便倒塌了,因爲根本沒有堅固的根基。


  跟從登山寶訓而活的人,世人會稱他爲傻子。可是,耶穌卻稱他爲聰明人。世人認爲聰明人是憑眼見的過活,爲現在過活,爲自己而活。不過,耶穌卻稱這種人是無知的人。用聰明的建築者和無知建築者來解釋福音,是恰當不過的。聰明的人把信心建基在磐石上,即基督耶穌,認祂爲主爲救主。無知的人拒絕悔改,並且拒絕耶穌作唯一可以得救恩的盼望。不過,這裏的比喻其實是針對基督徒是否行道,著眼點越過救恩的事。


7:27 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並且倒塌得很大。」


7:28 耶穌講完了這些話,眾人都希奇他的教訓;


  《啟》28~29:這是本書5:1-7:29所記耶穌教訓的總結。祂的教訓既新鮮又平實,而且針對需要,句句帶有權威。文士是研究律法和為律法的應用作解釋的人。他們的教導矯枉過正,繁複且累贅。


  《馬》28~29:當我們的主講完了這些話,眾人都希奇祂的教訓。假使我們讀完登山寶訓,而不爲其革命性的教訓感到希奇,我們便仍未掌握其要義了。


  神的子民認識到耶穌的教訓和文士的教訓有所不同。祂的說話帶有權柄;文士的教訓卻毫無力量。祂的教訓是一把聲音;文士的教訓卻不過是回響罷了。詹姆森.霍石.鮑爾朗這樣評論說:耶穌的教訓帶有神的權柄,就好像頒布律法的人、解釋律法的人和審判官。祂的教訓發出光亮,文士的教訓簡直是望塵莫及。


7:29 因為他教訓他們,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他們的文士。


  《新》權柄:律法師總是引用其他拉比的話,來支持自己的教訓(見2:4註釋),但耶穌說話卻是帶著屬神的權柄。




------------------------------------------------------------------------------------------------
<聖經靈修版/網路>


通往天國的路是窄的,就在你的面前,你預備好了沒有?
7:13-14 進入永生的門稱為窄門(參約10:7-9),並不是說作基督徒非常困難,而是說我們可以走多種不同的道路去度過一生,當中只有一條路可以使我們永遠與神在一起。相信並接受耶穌就是通往天國惟一的道路,因為祂為我們的罪而死,使我們在神面前可以稱義。這條路可能不受大眾歡迎,但這是真實和正確的路,要為神賜我們這條路而感恩!


假教師面孔層出不窮,我何以知道誰是呢?
7:15 舊約時代,假先知非常普遍,他們只說君王和百姓愛聽的預言,聲言所說的是神的信息。今天,假教師仍然很普遍,耶穌說要提防那些說話虔誠,動機卻是為了金錢、名聲或權力的人。從他們貶低基督、榮耀自己的言談中,你可以認出他們是甚麼人。


人會從我們所結的果子來看我們的信仰,你說,結果子重要嗎?
7:20 我們應該從教師的生活去評價他的言行。正如一棵樹會結出同類的果實,嘗試活出聖經真理的教師,也會顯出好行為和崇高的道德品格。這並不表示我們要趕走那些稍微不完全的主日學教師、傳道人或比較軟弱的人。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犯罪,我們應該憐憫別人,正如我們也需要憐憫一樣。耶穌說的壞樹是指那些故意教導錯謬道理的教師,我們一定要檢驗眾教師的動機、取向和他們追求的成果。


高談闊論是我們的習性,我們也常談論天國,耶穌卻這樣說……
7:21 不是每個談論天國的人都是神國的子民。耶穌注重我們的行動過於我們的言論,盼望我們不單談公義,更要行公義。我們只有實踐真道,才可以經得起人生的風浪。(有關房子比喻人生,請參7:24。)你所行的跟你所相信的是不能分開的。


如何可以得到永生?做好人?常常談論宗教?其實……
7:21-23 耶穌揭露那些看來很敬虔的人,其實與祂並沒有個人的關係。到了審判的日子,只有跟基督的關係——接受祂為救主並服從祂,才是有用的。許多人錯誤地以為做好人和談談宗教的事情,就可以得到永生的賞賜;事實上,在審判的時候,那是不會計算在內的。


我把房子建在磐石上了嗎?我真想啊……
7:24-26 “把房子蓋在磐石上”是指聽見又回應神的信徒,而不是偽裝、膚淺的人。(有關實踐所聽的道,請參雅1:22-27。)


聰明人與愚拙人的分別顯而易見,有些人卻仍然選擇走愚拙人的道路……
7:26 愚蠢人的生命很脆弱,很容易弄得支離破碎,就如一間蓋在沙土上的房子。大多數人都不會刻意把生命建在一個虛浮或錯誤的根基上,只是他們不思想生命的意義。許多人走向滅亡,不是因為頑固,只因沒有好好思想。我們作為信徒,有責任去幫助別人停下來,想想生命的方向,並且指出他們忽略了基督的後果是何等的嚴重。


耶穌與文士的權威是截然不同的,你知道分別在哪兒嗎?
7:29 文士就是律法教師,常常引用傳統和別的權威,來支持自己的論點和對律法的解釋,但耶穌自己說的話就是權威,是一個嶄新的權威,祂本身就是道(參約1:1),毋須借用任何人、任何權威。






2011年2月21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解決之道


「於是二人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使徒行傳15章39節)


  在1884年5月,一對年輕的父母在為剛出生的兒子取中間名時,起了點爭執。母親想取所羅門(Solomon),父親卻喜歡西彼(Shippe),這兩個都是家族的姓氏。約翰與瑪莎無法達成協議,因此彼此各讓一步,用「S」作為兒子的中間名,於是亨利‧S‧杜魯門就成了唯一以字母為中間名的美國總統。


  至今這場爭執仍然為人所知,但人們也都知道這場爭執最後達成了協議,取得解決之道。


  在新約裡,也有一件歷史上的紛爭,介於兩名宣道家保羅與巴拿巴之間(使徒行傳15章)。巴拿巴有意帶馬可同去看望曾幫助過的各教會(37節),但因從前的事故,保羅不信任馬可(38節),於是保羅與巴拿巴二人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39節)。


  兩千年之後,我們仍然會讀到這場爭論。如今爭論留於青史並不是其中的重點,未在彼此的關係之間留下恆久的傷痕才是最重要的。顯然地,保羅與巴拿巴和好如初,且到晚年之時,保羅要馬可與他同行,因為馬可在傳道的事上於他有益處(提摩太後書4章11節)。


  爭執總難免,但終究必須取得解決之道。怨恨太過沉重,是承擔不起的重擔。JDB


爭論留怨恨,
植下深裂痕;
尋求解決道,
關係能長存。Sper




爭執不及時處理就會造成怨恨。









------------------------------------------------------------------------------------------------
生命的改造/知信行網上團契


行為的改造:分享

分享所經驗的安慰


經文:哥林多後書一3-7


  保羅在這段經文中,說明了基督徒生活中的一項重要真理──蒙受神的安慰去安慰他人。基督教信仰是要背十字架的信仰,所以要忍耐世界各樣壓迫與苦難,這是信徒必然的行動,幸好神應許在一切患難中,祂都安慰我們。


  這裡的「安慰」,其意義不只是給予溫柔的同情,這字的字根意義是勇氣,意思就是神給予信徒的安慰是帶著勇氣的安慰,使人勇於解決和克服人生的各樣問題。神渴望我們能經驗祂的安慰以得勝苦難,並能把這安慰與人分享。


  信徒能在經歷患難後,成為一個可施予安慰的人,這是很有價值的。弟兄姊妹,你有否想過你所遭遇的一切和所受到的安慰,能成為安慰別人的泉源呢!?你的生命有沒有這份神的安慰呢?如果有的話,你便能把神的安慰傳遞給苦難中的人,使他們有勇氣克服苦難。




經頭腦





數獨遊戲



Free sudoku by SudokuPuzz


DIY手工飾品教學( 2/2新增手機吊飾教學)


2/2新增項目:
Hello Kitty手機吊飾
小天使手機吊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