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1日 星期一

20110321馬太福音17章1-13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17:1 過了六天,耶穌帶著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暗暗地上了高山,

   《新》1~9:登山變像有下列幾種意義:(1)顯示神兒子的榮耀,這榮耀現今是隱藏的,但當祂再來時將完全彰顯出來;(2)證實耶穌在凱撒利亞腓立比給門徒那深奧的教訓(16:13-20);(3)對門徒來說是一個好的經歷,因他們剛被提醒耶穌受難受死之日迫在眉睫,而頗覺灰心(16:21)。見可9:2-7;路9:28-35等註釋。

   《新》六天:馬可也說「六天」(可9:2),因他只計算從彼得認耶穌是基督那日到登山變像之間的日子;至於路加,則將頭尾兩天也算在內,因而說「約有八天」(路9:28)。

   《新》彼得、雅各和…約翰:這三位門徒與耶穌有特別親密的關係(見26:37;可5:37)。

   《新》暗暗地:路加加了一句「去禱告」(路9:28)。

   《新》高山:其確實地名不詳。然而,因前文提及凱撒利亞腓立比(16:13),可能暗示此山是黑門山,其位置緊鄰凱撒利亞腓立比城的東北(見路9:28註釋)。

   《啟》彼得、雅各和約翰是三個和耶穌最接近的門徒,是祂特別挑選出來的(20:20;26:37)。雅各和約翰在《馬太》中被稱為“西庇太的兩個兒子”。

   《馬》1~2:在凱撒利亞腓立比事件以後六天,耶穌帶著彼得、雅各和約翰登上高山。那高山位於加利利。

  路加說“約有八天”以後,主便改變形像(路九28)。他說的“約有八天”明顯包括了最後和中間的日子。

  彼得、雅各和約翰彷彿與救主異常靠近,享有特權目睹祂改變形像。直至這時候,主的榮耀仍被祂血肉之軀遮蔽著。但那時,門徒看見祂的臉面明亮如日頭,衣裳潔白如閃耀之光。主顯示祂的神性,就如舊約以榮耀的雲彩或神的同在的榮耀。這景象預先顯示當主耶穌再來建立祂的國時,祂的形像將會如何。祂不再以被宰羔羊的姿態出現,卻以猶大支派的獅子出現。看見祂的人都立刻認出祂就是神兒子,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

17:2 就在他們面前變了形像,臉面明亮如日頭,衣裳潔白如光。

   《新》變了形像:外貌改變。三位門徒看到耶穌榮耀的形像(見約17:5;彼後1:17)。

   《啟》參16:27-28註。耶穌登山變像,向猶太人說明了祂就是那位要來的彌賽亞。彼得多年後曾憶述此事(彼後1:16-18)。

17:3 忽然,有摩西、以利亞向他們顯現,同耶穌說話。

   《新》摩西、以利亞:摩西以代表舊約及救恩的應許之身分出現,這應許很快就會在耶穌受死這事上實現。以利亞的出現,因為他就是受命要復興萬事的那一位(瑪4:5-6;可9:11-13)。路9:31說他們在談論關於耶穌受死的事。見路9:30註釋。

   《啟》摩西代表律法,以利亞代表舊約時代的先知。二人同時出現,說明二者都為耶穌作見證。

   《馬》摩西和以利亞同時在高山上出現,他們與主討論祂將要在耶路撒冷受死的事(路九30-31)。摩西和以利亞可以說是代表舊約的聖徒。另外,若我們看摩西爲律法的代表,以利亞爲先知的代表,那麽這經文就是指舊約的兩個時期都指向基督的受難,和接著而來的榮耀。除此以外,摩西藉死進到天上,正預示已死的人將要被提,進入千禧年;以利亞被接走,進到天上,正預示一些人要直接被提,進入國度。

  門徒彼得,雅各和約翰可以說是新約眾聖徒的代表。他們預表在耶穌第二次降臨時活著餘下的忠心猶太人,將會與基督一同進入國度。

  山腳下的群眾(第14節與路九37比較)就彷彿是外邦列國,他們也同樣分享基督在千禧年掌王權時的福分。

17:4 彼得對耶穌說:「主啊,我們在這裏真好!你若願意,我就在這裏搭三座棚,一座為你,一座為摩西,一座為以利亞。」

   《馬》4~5:彼得深受當時情況感動。爲要得到將來的權位,他衝囗而出,建議搭三座記念的棚(或聖幕)──一座爲耶穌,一座爲摩西,一座爲以利亞。他把耶穌放在首位是對的,但他沒有歸耶穌爲至尊榮的就不對了。耶穌是萬有的主,而不是與人平起平坐的一位。爲要讓彼得明白這點,父神用光明的雲彩遮蓋他們,然後有一把聲音發出來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祂。”在國度裏,基督是至高無上的榮耀大君王,祂的話語帶有權柄,是最高的決策者。所以門徒當時該銘記這點。

17:5 說話之間,忽然有一朵光明的雲彩遮蓋他們,且有聲音從雲彩裏出來,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他!」

   《新》他們:指耶穌、摩西和以利亞。

   《新》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當耶穌受洗時(3:17)從天上來的是同一句話。這位改變形像的不僅是一個人而已,而是神的兒子。

17:6 門徒聽見﹐就俯伏在地,極其害怕。

   《新》極其害怕:主要是指在面對神和祂的威榮時,感到敬畏。

   《馬》6~8:光耀的雲彩和神的聲音使門徒……俯伏在地。耶穌叫他們起來,不要害怕。他們起來的時候,不見一人,只見耶穌在那裏。將來在國度也要如此──主耶穌將“在以馬內利地得著極大的榮耀”。

17:7 耶穌進前來,摸他們,說:「起來,不要害怕!」

17:8 他們舉目不見一人,只見耶穌在那裏。

17:9 下山的時候,耶穌吩咐他們說:「人子還沒有從死裏復活,你們不要將所看見的告訴人。」

   《啟》這是耶穌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叫門徒不要把所看見的告訴人(參8:4註)。不同的是,門徒在祂復活後可以傳講,因為復活可以將世人對祂身分的種種膚淺猜測一掃而空,大家可以真正認識到這位彌賽亞。祂和門徒現在正往耶路撒冷,等在祂前面的是十字架上的犧牲,然後才是復活。登山變像和神蹟都不能像復活那樣充分顯明祂崇高無上的權能。

   《馬》下山的時候,耶穌吩咐門徒要守囗如瓶,不可把所見的事告訴任何人,直至祂從死裏復活。猶太人心急如焚,欲擺脫羅馬人的軛,重獲自由。他們歡迎耶穌,不過是想祂救他們脫離羅馬人,並非願意從罪中得釋放,讓耶穌作他們的救主。以色列基於這些現實的理由,拒絕了彌賽亞;故此,根本沒必要把彌賽亞榮耀的顯現告訴猶太人。耶穌復活以後,這消息便要遍播全地。

17:10 門徒問耶穌說:「文士為甚麼說以利亞必須先來?」

   《新》傳統上文士根據瑪4:5-6所傳講的末世論,主張在彌賽亞來臨之前以利亞必會出現。門徒因此推論,若如登山變像所證明,耶穌真是彌賽亞,為何以利亞還沒有出現呢?

   《馬》10~13:門徒剛預先看見基督將來如何帶著權柄和榮耀而來。然而,主的先驅者尚未顯現。瑪拉基曾預言說以利亞必須比彌賽亞先來(瑪四5-6),於是門徒便就此詢問耶穌。主同意以利亞固然要先來作先驅者;祂解釋說以利亞已經來了。祂明顯是指施洗的約翰(參看第13節)。就肉身而言,約翰並非以利亞(約一21);但他有“以利亞的心志能力”(路一17)。以色列若接受約翰,並領受他的信息,以利亞的預言就應驗在約翰身上了(太一一14)。只可惜以色列不明白約翰使命的精義,不過隨心中的喜好對待他吧了。約翰的死預告了他們將要如何對待人子。他們拒絕先驅者,也同樣要拒絕王。透過耶穌的解釋,門徒便知道以利亞是指施洗的約翰。

  我們有理由相信基督第二次降臨之前,有一位先知會出現;他要爲將來的王向以色列作準備,不過沒有人知道這位先驅者是不是以利亞,或是其他傳同類信息的人。

17:11 耶穌回答說:「以利亞固然先來,並要復興萬事;

17:12 只是我告訴你們,以利亞已經來了,人卻不認識他,竟任意待他。人子也將要這樣受他們的害。」

   《新》也將要這樣:正如施洗約翰沒有被人認同,而且被殺,耶穌也會同樣被人棄絕且被害。

17:13 門徒這才明白耶穌所說的是指著施洗的約翰。




------------------------------------------------------------------------------------------
<聖經靈修版/網路>

登山變像可不只是一次能力的彰顯,其實大有意思……
17:1-13 登山變像是個異象,短暫地顯出天國之王的榮耀(16:27-28),特別向三位門徒顯示出基督的神性,也是神肯定聖子所做的一切之記號。

西奈山頭雲彩耀,誰人臨在此山上?有神話語從中來,這話又是指向誰?
17:3-5 摩西和以利亞是舊約中的兩個最偉大的先知,摩西代表律法——神跟人所立的舊約,他寫了五經(創、出、利、民、申),預言一位偉大先知將來臨(參申18:15-19);以利亞代表預告彌賽亞來臨的眾先知(參瑪4:5-6)。他們與耶穌一同出現,肯定了耶穌的彌賽亞使命——成全神的律法和先知的話。神在遮蓋西奈山的密雲中所說的話使祂的律法有了權威(參出19:9),同樣,神在登山變像中說的話使耶穌的話成為權威。

彼得這樣說,表現了他的一點點想法……
17:4 彼得希望給這三位偉大的人物蓋三座棚,讓他們留下來,為要表明“住棚節”怎樣應驗在神的國度裡。彼得雖然對基督有正確的理解,卻想在不合適的時候行動:在要敬拜的時刻,他卻希望做工;在需要離開和繼續學習的時候,他卻希望留住這個時刻。

口中常說主我愛你,細訴一下你如何愛祂……
17:5 耶穌不單是偉大的領袖、優秀的榜樣、良善的重要人物或先知,祂更是神的兒子。當你明白了這個意義深長的真理,惟一的回應就是敬拜神;當你對基督有了正確的理解,你就會服從祂。

既看見了,且又不是壞事,耶穌為何不讓他們講出來?
17:9 耶穌告訴彼得、雅各和約翰,直到祂復活以後才可以把他們所見的告訴別人,因為耶穌知道他們未能完全明白所看見的,祂也不可能向他們解釋清楚。從他們的問題中(17:10-27)顯出他們的誤解,他們已經知道耶穌是彌賽亞,但仍然需要更多學習關於耶穌受難和復活的意義。

“以利亞固然來了”?他明明在神那裡,耶穌為何這樣說?
17:10-12 舊約文士相信以利亞必在彌賽亞來臨之前出現(參瑪4:5-6),耶穌指這“以利亞”就是施洗約翰,而不是舊約先知以利亞。施洗約翰承擔了以利亞的先知角色——大膽地斥責罪惡,並指示人歸向神。

2011年3月21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贈送讚美

「良言如同蜂房,使心覺甘甜,使骨得醫治。」(箴言16章24節)

  金融海嘯時期負面消息層出不窮,當時有兩名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的學生決定在校園中用一些讚美人的話語,來鼓勵大家。他們每週三下午都會花兩小時,站在人潮聚集的走道上,舉著自製的標牌,上頭寫著斗大的標語:「贈送讚美!」逢人就美言幾句:「你的外套很好看!」「這雙雪靴很新潮喔!」「你笑起來很燦爛!」有些學生坦言,他們每週三都會特意繞路到那裡去,就是為了聽幾句讚美的話。

  這兩名年輕學子待人的方式讓我深思:他們極盡辦法去稱讚別人,而非找機會挑人缺點或抨擊論斷;身為基督徒的我,是否也能每天秉持這種態度來看待別人呢?

           我們不可以像那種人,眼裡只盯著別人的錯處,說話彷彿有「燒焦的火」(箴言16章27節)。要用不同的方式待人,因為言是心聲。聖經說:「智慧人的心教訓他的口,又使他的嘴增長學問。良言如同蜂房,使心覺甘甜,使骨得醫治。」(箴言16章23-24節)

  良言不花一分錢,卻能帶來無價的心靈慰藉。今天就開口勉勵身旁的人吧!DCM

言可載舟,亦可覆舟;
甜言如蜜,惡語如刀;

謹慎用語,與人接觸;

時常美言,字字璣珠!Fitzhugh

好言半句,重值千金。




-----------------------------------------------------------------------------------------
靈修靜思

不敢離座

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羅十17)

  主耶穌道成肉身來到世上,在各方面都給我們樹立了作好信徒的榜樣。祂把進會堂聚會並讀經,成為平常的規矩,持之以恆的慣例(參見路四16)。連神的兒子也沒有忽略日常的敬拜生活,我們又有甚麼理由不認真敬拜和聽道呢?聽道是為了認識神更深,是敬拜神的重要內容;可是有些人有時卻把聽道當成一個包袱。只有在牧師講有趣的事、講順耳的話時才有興趣聽,若講道的人不是口才出眾,妙趣橫生,哪怕道理再正確,對我們的靈命、生命再有意義,都聽不進耳,特別是那些責備的話。

  有一間教會某次請了外來牧者講道,一位弟兄告訴他,會眾常在講道結束前便離坐而去,讓他要有心理準備。於是牧師一開始便說:「今天我將為兩種人講道:先給罪人講,然後給聖潔的人講。」他講了一半時說:「第一部分講道完畢,『罪人』可以走了。」於是人人都等到禮拜結束才走!但願我們每次聽道前都預備好我們的心,不遲到、不早退,也不打瞌睡或想心事,專一地敬拜神,讓神的話洗滌我們的心靈。      ~錢志群



 
 
 

經頭腦





數獨遊戲



Free sudoku by SudokuPuzz


DIY手工飾品教學( 2/2新增手機吊飾教學)


2/2新增項目:
Hello Kitty手機吊飾
小天使手機吊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