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日 星期日

20120401約翰福音18章1-14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18:1 耶穌說了這話,就同門徒出去,過了汲淪溪。在那裏有一個園子,他和門徒進去了。

   《新》過了汲淪溪:位於耶路撒冷東面,除了雨季之外,其他時候溪水乾涸。

   《馬》第十三至十七章的話都是在耶路撒冷說的。這時,耶穌離城,東行往橄欖山,途中渡過汲淪溪,上了橄欖山西坡上一個園子─客西馬尼園。

18:2 賣耶穌的猶大也知道那地方,因為耶穌和門徒屢次上那裏去聚集。

   《馬》2~3:猶大知道耶穌曾在那裏花了不少時間禱告。他知道要找耶穌,最好就是在祂禱告的地方。

  猶大所領的一隊兵大抵是羅馬士兵,那些差役是猶太人的官,代表祭司長並法利賽人而來。他們拿著燈籠,火把、兵器前來。「他們竟拿著燈籠來找這世界的光。」

18:3 猶大領了一隊兵,和祭司長並法利賽人的差役,拿著燈籠、火把、兵器,就來到園裏。

   《新》祭司長並法利賽人的差役:相當於公會所差派的聖殿侍衛。

   《新》燈籠:一些可以盛載家用油燈的陶製器具。

   《新》火把:綁在一起的含油脂木塊。

18:4 耶穌知道將要臨到自己的一切事,就出來對他們說:「你們找誰?」

   《新》耶穌知道將要臨到自己的一切事:耶穌對這些事並不覺得意外。

   《馬》耶穌沒有等候他們前來找祂,就自行出來會見他們,顯示出祂上十字架是心甘情願的。那些士兵反而大可以將武器留在家裏,因為救主會欣然就範。主問「你們找誰」是要叫他們親囗說出此行的目的。

18:5 他們回答說:「找拿撒勒人耶穌。」耶穌說:「我就是!」賣他的猶大也同他們站在那裏。

   《新》同他們:約翰不讓我們忘記猶大是屬於那些人。

   《馬》他們要找的是拿撒勒人耶穌。他們絲毫也沒想到這人就是他們的創造主、維護者,也是他們最好的朋友。耶穌說:「我就是。」祂不單只認了是拿撒勒人耶穌那麼簡單,祂還是耶和華。如前所述,「我是」是耶和華在舊約中一個名字。當時猶大也同其他人站在一起,這會否令他重新感到驚訝呢?

18:6 耶穌一說「我就是」,他們就退後倒在地上。

   《新》倒在地上:他們要來捉拿一個卑微的平民,但在昏暗的微光中卻遇上一位雄偉堂皇的人物。

   《啟》耶穌一句話能叫那許多捉祂的人退後倒在地上,威嚴可見一斑。但是為了完成救贖大功,祂自動給敵人拿住。

   《馬》當主耶穌對他們說「我是」,指出祂就是全能的神後不久,他們被這話一懾,竟退後倒在地上。

18:7 他又問他們說:「你們找誰?」他們說:「找拿撒勒人耶穌。」

   《馬》主再次問他們要找的是誰,他們照樣答覆,也管不得基督剛才一語如何懾怕他們。

18:8 耶穌說:「我已經告訴你們,我就是。你們若找我,就讓這些人去吧。」

   《新》我就是:這句話重複三次(18:5、6、8),是要強調其嚴肅性。

   《新》就讓這些人去吧:耶穌自己雖然走向死亡之路,仍不忘關心門徒。祂一連兩次使那批來捉拿祂的人清楚說明,他們要拿的只是祂一個人(18:4-5、7)。

   《啟》在這樣危急的關頭,耶穌定若泰山,反為門徒的安全作了安排。祂告訴來捉拿的人:“你們要的是我,這些和我在一起的人讓他們走好了。”

   《馬》8~9:耶穌再次回答他們,祂就是那位,也是耶和華。「我已經告訴你們,我就是。」現在他們要找耶穌,耶穌叫他們讓門徒走。在祂生命危在旦夕之際,祂那無私的心仍在關心著別人。這麼一來,又應驗了約翰福音十七章12節的話。

18:9 這要應驗耶穌從前的話,說:「你所賜給我的人,我沒有失落一個。」

   《新》這要應驗:這句話通常是在引用舊約聖經時說的,耶穌所說的話與舊約聖經有同樣分量。見6:39;17:12。

18:10 西門彼得帶著一把刀,就拔出來,將大祭司的僕人砍了一刀,削掉他的右耳;那僕人名叫馬勒古。

   《新》西門彼得:只有約翰告訴我們,那一位拿刀的人就是彼得,而他所傷害的那個人名叫馬勒古。此處希臘文的「刀」字是指一把短刀。

   《馬》西門彼得認為現在是時候用武,從這群人中救出他的主人。他尚未得主的同意,就拔出刀來,將大祭司的僕人砍了一刀。顯然,彼得是想要殺他,但刀卻被一隻無形的手擋開了,只削掉了僕人的右耳。

18:11 耶穌就對彼得說:「收刀入鞘吧,我父所給我的那杯,我豈可不喝呢?」

   《新》我父所給我的:符類福音亦記載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禱告時提及苦杯(太26:39;可14:36;路22:42),而約翰說這個杯是來自父,因神掌管著一切。

   《新》那杯:通常是指受苦(詩75:8;結23:31-34)及神的忿怒(賽51:17、22;耶25:15;啟14:10;16:19)。

   《馬》耶穌責難彼得那輕率的熱誠。父已給耶穌苦難與死亡之杯,主也預備要喝。醫生路加記錄了這時主如何觸摸馬勒古的耳朵,治好了他(路二二51)。

18:12 那隊兵和千夫長,並猶太人的差役就拿住耶穌,把他捆綁了,

   《新》把他捆綁了:捆綁的原因不詳。可能只是一個例行程序,正如現代人用手銬一樣。

   《馬》12~13:那群心腸惡毒的人第一次能拿住耶穌,捆綁祂雙手。

  亞那曾任大祭司。但主耶穌為何先要帶到亞那面前,而不是到他的女婿,現任大祭司該亞法面前,個中原委就不大清楚。首先,主耶穌被提到猶太人面前受審,他們試圖證明祂犯了褻瀆、異端的罪。這就是所謂的宗教審訊。其後,主才被提到羅馬官員面前受審,要證明祂是凱撒的敵人,那就是公民審訊。因為當時猶太人在羅馬管治之下,他們入罪定要經過羅馬法院,否則他們就不能執行死刑等刑罰。這等罪必須由希律宣判。

18:13 先帶到亞那面前,因為亞那是本年作大祭司該亞法的岳父。

   《新》亞那:已在主後十五年被羅馬人除去大祭司的職銜,但很可能仍然被很多人尊崇為真正的大祭司。根據猶太律法,犯人不能在審訊當天被判罪。這兩次審訊—這一次(只有約翰記載)及在該亞法面前那一次—可能是要使他們所作的看來是合法的。

18:14 這該亞法就是從前向猶太人發議論說「一個人替百姓死是有益的」那位。

   《新》該亞法…向猶太人發議論說:是指11:49-50。對約翰來說,有關該亞法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他在無意中說了這個預言。約翰亦可能在這裏暗示說,對於一位曾經說過把耶穌處死是恰當的人,不要期望從他得到公平的審訊。

   《馬》約翰指出這個該亞法,就是從前預言一個人替百姓死那位(參閱約一一50)。現在,他將有分成就此預言。司徒雅各認為:

  這人受派出任舉國屬靈的老師。他已被分別出來,為至高者最權威的詮釋人和代表。他擁有無上的光榮,每年能進入至聖所一次。但又正正是此人,定神兒子的罪,歷史上從沒有這樣令人咋舌的例證。世上最佳的宗教地位、最有利的工作環境,也不能確保某人能得著救恩,或某人的靈魂能否變得高尚。本仁約翰收起手上的書,徐徐地說:「由此我看見了,即使在天上的大門前,也有往地獄的通道。」



-------------------------------------------------------------------------------
<聖經靈修版/網路>

竟有這許多人來捉拿耶穌,他們是誰?
18:3 這些差役可能是聖殿裡的差役,他們是猶太人,得到宗教領袖的授權,可以處理一些小事和捉拿犯人。這些士兵則可能是羅馬軍隊的小分隊,他們沒有親手逮捕耶穌,卻伴隨差役,以確保事情不致失去控制。

沒有嚴寒,哪有梅花撲鼻香,基督徒的生命會例外嗎?
18:4-5 耶穌被捕,門徒各人的生命將會大大改變:猶大公然在其他門徒面前出賣耶穌,忠於耶穌的門徒也同時背離祂(參太26:56)。這群門徒將要經歷嚴峻的考驗,才能轉變為滿有能力的領袖。

嚇得後退?耶穌那麼溫柔,不會是祂嚇著他們吧……
18:6 這些差役和士兵等人可能都被耶穌的勇敢或“我就是”這幾個字嚇呆了。耶穌這樣說就是直截了當地宣稱自己就是神(參出3:14)。或許他們是被耶穌這掩蓋不住的權威壓倒了。

彼得想憑己力救耶穌,所以他動了手;有時我們也想靠自己……
18:10-11 彼得想保護耶穌,所以拔出佩刀,砍傷了一名差役,但耶穌叫他把刀收入鞘中,讓神的計劃繼續進行。有時候我們會情不自禁地靠自己的能力處事,強使事情盡如己意。試想想,如果彼得能成功地憑己意保護耶穌,那麼,神的救贖計劃就受到阻撓,所以我們應當對神的計劃有信心。

耶穌的“杯”是……
18:11 “杯”是指耶穌為贖世人的罪而將要忍受的苦楚、與神隔絕和死亡。

那些宗教領袖幹嗎那麼心急,遲一點審耶穌都不成嗎?
18:12-13 縱使當時已是深夜,耶穌還是立刻被帶到大祭司的府第,因為那些宗教領袖希望在安息日以前把耶穌處決了,好不影響之後逾越節的慶祝活動。大祭司的府第內有一個庭院,僕人和差役可以在這兒生火取暖(18:18)。

亞拿和該亞法為一己私慾,連神所託付的也忘了;你不會忘了吧……
18:13 亞那和該亞法都是大祭司。公元6至15年由亞那作大祭司,後來羅馬統治者廢了他,委任他的女婿該亞法作大祭司(公元18-36/37年)。根據猶太人的律法,大祭司是終生的,所以當時很多猶太人仍然以亞那為大祭司,並以這稱號稱呼他。雖然他在猶太人中仍有很大的權力,但最後的決定權仍然在該亞法的手裡。

  亞那和該亞法都是猶太人的宗教領袖和屬靈領袖,他們應該明白神的啟示,早就知道耶穌就是經上所說的彌賽亞,本應該帶領百姓來歸耶穌,可惜,他們只顧自己政治上的野心,連他們帶領百姓認識神的本分也扔了,反而千方百計排除異己,為滿足私慾,不擇手段,甚至不惜殺害神的兒子。



2012年4月1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改變

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約翰福音10章14節

  一直以來,人們都討厭改變。不過,通常我們所抗拒的改變,是我們認為情況會變得更糟,而不是變得更好。倘若能得到更優渥的薪資、更高的職位,我們則期盼能有這樣的改變。我們也很高興能搬進更大的房子,身處於更好的社區。因此,概括而言,我們所厭惡的並不是改變,而是因改變所帶來的損失,有時是實質上的損失;有時是情緒上或心理上的損失。

  改變是不可避免的,更是不可或缺的。倘若一切萬物維持不變,就沒有成長。然而,有一位大牧者會帶領我們走過改變的過程,引領我們到佳美之地。或許,我們在抵達終點之前,也許會經歷困難挫折,就像以色列民抵達應許地之前一樣,當處境變得更差而非更好時,他們就埋怨(出埃及記15章24節;民數記14章2節)。不過,耶穌基督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在一週之內,祂從眾人的領袖落入遭眾人背棄的地步。在棕枝主日到受難日之間,好牧人成了逾越節的羔羊,因為基督願意經歷苦痛,上帝就高舉祂到至高之處(約翰福音10章11節;腓立比書2章8-9節)。

  並非所有的改變都讓人高興,不過,我們無須恐懼,因為這位愛我們的上帝正引領我們,邁向那佳美之地。JAL

雖不明白但祂知曉,
蒙福之人無需恐懼;
我的未來雖然叵測,
因祂引領皆成坦途。Flint

人生之海風雲變幻,有主引領一無所懼。





--------------------------------------------------------------------------
靈修靜思

如何榮耀神?

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甚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林前十31)

祂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四11至12)

  認識一位已屆退休的姊妹,因自覺裝備不夠,常上網搜尋可上的神學課程,又在電話中與師母一起查聖經。教會因著她多了一些人際交流與新事工,令本來冰冷的氣氛,一下熱鬧起來。

  她曾幫忙編排資料,策劃邀請不同團契分組來演繹聖經八福的內容,作為新年團拜聚會的節目。而當她留意到師母是音樂教師,教會卻沒有詩班,於是徵得師母的同意,便籌辦了一個基本樂理訓練班,讓師母發揮所長,大夥兒也從學習詩歌內容、唱詩的技巧上受益。在教會中,一位好的事奉者不單是個人有卓越的表現,而且能時常推動別人,成全別人。

  另一位餃子店的老板,他服事的場景不是教會,卻是他的餃子店。他為主作見證的方法,是以愛心來包餃子:以真材實料,美味、溫馨的服務,讓凡來過的客人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榮耀神是基督徒生命和生活的核心。當我們以榮耀神為生命的目標,也會更多想到在教會中怎樣建立別人,在世界上怎樣彰顯出基督的愛和恩典,吸引更多人來歸向祂。      ~張吉莉




經頭腦





數獨遊戲



Free sudoku by SudokuPuzz


DIY手工飾品教學( 2/2新增手機吊飾教學)


2/2新增項目:
Hello Kitty手機吊飾
小天使手機吊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