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約珥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約珥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0年6月3日 星期四

20100603約珥書3章1-21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SDA聖經注釋/網路>

3:1 「到那日,我使猶大和耶路撒冷被擄之人歸回的時候,

  《新》到那日:指以色列最終得贖的時候。

  《新》使歸回:(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恢復財富」;另一譯法與和合本同)見3:6-7;又見耶29:14及原文譯註。

  《啟》本章描寫的應是以色列最後得救贖的日子,也就是神施行審判和報應的日子。

3:2 我要聚集萬民,帶他們下到約沙法谷,在那裏施行審判;因為他們將我的百姓,就是我的產業以色列,分散在列國中,又分取我的地土,

  《新》約沙法谷:見3:12。3:14稱之為「斷定谷」,它似乎是耶路撒冷附近一山谷的象徵性名稱,在此被描述為神最後審判那聚集與耶路撒冷為敵之列國的地方。約沙法王曾在此目睹耶和華擊敗列國的一次著名勝仗(見代下20:1-30)。

  《新》我的產業:見2:17註釋。在3:2-5四節經文中,神一連串說到「我的」,強調祂與以色列立約的關係。

  《啟》約沙法谷:耶和華審判的意思,是神最後審判攻擊耶路撒冷列邦的地方。猶大王約沙法曾目擊耶和華如何戰勝列國(代下20:1-30),故以約沙法谷來象徵萬民受審。

  《SDA》施行審判:希伯來語是shaphat,意爲開始合法的辯論。shaphat是約沙法的名字的後半部份。

3:3 且為我的百姓拈鬮,將童子換妓女,賣童女買酒喝。

  《新》為我的百姓拈鬮:這事發生在猶大被擄之時(主前五八六年),俄11亦提到此事。以色列人被他們的敵人當作奴隸,任意出售來換取行淫與喝酒之樂。

  《啟》以色列人的仇敵不把他們當作人,用來換取低下的享樂。

  《SDA》通過抽分配奴隸,似乎是古代戰爭的慣例。參俄11;鴻3:10。

3:4 「泰爾、西頓,和非利士四境的人哪,你們與我何干?你們要報復我嗎?若報復我,我必使報應速速歸到你們的頭上。

  《新》4~8:是插入的一段經文。3:1-3、9-11中,神宣告要審判與以色列為敵的列國,但此處祂直接對列國說話。

  《新》泰爾、西頓和非利士:泰爾曾賣以色列人為奴(見摩1:9),非利士曾掠奪以色列的財物(見士13:1;撒上5:1;代下21:16-17;結25:15-17)。神刑罰他們,讓西頓於主前三四五年淪為安提阿古三世之奴,又讓泰爾在五八六年被巴比倫人圍攻,並在三三二年為希臘人(在亞歷山大大帝率領之下)所擄。

  《新》我:指耶和華。

  《SDA》你們與我何干:直譯爲你們和我有什麽關上帝把自己與祂子民等同起來(見太10:40;25:40、45)。

  《SDA》泰爾:泰爾和西頓是兩座重要的腓尼基城市(見結26:2;28:21注釋)。

  《SDA》非利士:即巴勒斯坦。

3:5 你們既然奪取我的金銀,又將我可愛的寶物帶入你們宮殿(或譯:廟中),

  《SDA》上帝把以色列的財富視爲自己的。

3:6 並將猶大人和耶路撒冷人賣給希臘人(原文是雅完人),使他們遠離自己的境界。

  《新》希臘人早在主前八百年即已與腓尼基人通商。

  《啟》希臘人早在主前800年已和腓尼基人通商。

  《SDA》賣給:腓尼基人和非利士人是出名的奴隸販子(見結27:13)。

  《SDA》使他們遠離自己的境界:腓尼基人和非利士人爲牟利販賣奴隸的結果,猶太人散佈到世界各地。

3:7 我必激動他們離開你們所賣到之地,又必使報應歸到你們的頭上。

  《SDA》激動:喚起

3:8 我必將你們的兒女賣在猶大人的手中,他們必賣給遠方示巴國的人。這是耶和華說的。」

  《新》遠方:它位於阿拉伯半島南端(今葉門)。

  《新》示巴國的人:從示巴來的人,他們的女王曾訪問過所羅門(見王上10:1-13)。

  《啟》示巴在阿拉伯半島之南,即今天的葉門;其女王曾往訪所羅門(王上10:1-13)。示巴務商,包括奴隸的販賣。

  《SDA》示巴國的人:住在阿拉伯半島西南部,以經商著稱。

3:9 當在萬民中宣告說:要預備打仗;激動勇士,使一切戰士上前來。

  《新》9~21:在本段中說話的分別是:3:9-11,約珥;3:12-13,神;3:14-16,約珥;3:17-21,神。當約珥說話時,他是以耶和華發言人的身分說話,耶和華已任命他為祂的先知。

  《新》9~11:約珥下令列國要預備打仗,因為耶和華將會帶著祂無敵的天軍降臨,與他們爭戰,審判他們(參結38至39章;啟19章)。

  《啟》9~21:本節至11節,為神藉先知說話,召萬民上約沙法谷與仇敵作戰。12-13節為神自己說話,宣佈祂要在那裏審判列國。14-16節又是先知說話,描寫耶和華日子臨近見到的現象。17-21節是神說話,祝福祂的子民。

  《SDA》要預備:希伯來語是qadash,意爲使神聖。參珥1:14注釋。

3:10 要將犁頭打成刀劍,將鐮刀打成戈矛;軟弱的要說:我有勇力。

  《新》在本節前半部與賽2:4及彌4:3所說的正相反。那兩處經文描繪神的統治所帶來的平安,此處則召集神的仇敵與祂作最後一次的大爭戰。

  《啟》描寫戰事的激烈。這是最後的戰爭,連農具也要用為戰爭的武器,體弱的也須上陣。

  《SDA》犁頭:國家的經濟和工業的力量要轉向戰爭。

  《SDA》勇力:希伯來語是gibbor(勇士戰士之意)。

3:11 四圍的列國啊,你們要速速地來,一同聚集。耶和華啊,求你使你的大能者降臨。

  《新》聚集:為要在約沙法谷受審判(3:2、12)。

3:12 萬民都當興起,上到約沙法谷;因為我必坐在那裏,審判四圍的列國。

3:13 開鐮吧!因為莊稼熟了;踐踏吧!因為酒醡滿了。酒池盈溢;他們的罪惡甚大。

  《新》耶和華的大軍曾進軍猶大(2:3-11),使那地變得荒涼,沒有莊稼可收(2:3)。但神要再使禾場豐滿(2:19、22、24、26)。在末後耶和華的大日子,也會有一次收割神對列國的審判。啟14:14-20曾充分借用這幅審判畫面的筆法。

  《啟》莊稼熟了:指神審判的時候已到(看啟14:14-20)。

3:14 許多許多的人在斷定谷,因為耶和華的日子臨近斷定谷。

  《新》斷定谷:即3:2、12中的約沙法(審判)谷。「約沙法」一詞表示出神審判者的身分(見3:2註釋)。此處「斷定」一詞(來自另一希伯來字),乃指天上審判的斷定或所施的司法裁判。此處視這谷為執行神的裁判之處。

  《啟》斷定谷:即約沙法谷,神在這裏宣判並執行祂的判決,故說斷定

3:15 日月昏暗,星宿無光。

  《啟》15~16:神施行公義的日子,刑罰的嚴重連日月也為之失色,天地都要震動。

3:16 耶和華必從錫安吼叫,從耶路撒冷發聲,天地就震動。耶和華卻要作他百姓的避難所,作以色列人的保障。

  《新》吼叫:神要如同一頭獅子那樣毀滅列國。本節的頭兩句也出現在摩1:2(見耶25:30)。

  《新》發聲:正如神曾在祂的軍旅前針對耶路撒冷發聲(2:11),祂也要針對耶路撒冷的仇敵發聲,並且是從祂的京城,即祂治理祂「產業」之地發聲(見3:17;摩1:2)。

3:17 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且又住在錫安我的聖山。那時,耶路撒冷必成為聖;外邦人不再從其中經過。

  《新》17~21:神用雙重方式賜福祂的子民:反面方式是毀滅他們的敵人;正面方式是賜給他們美物。

  《新》住在錫安:耶和華將親自與他們同住(見3:21)。2:27;詩46:4也描述過相同的畫面(參啟21:3)。這座在此時既不聖潔又脆弱的城,最後蒙福的景況將是有神住在其中(見3:21及註釋;啟21章)。到時候她將是完全聖潔,且無懈可擊。

  《啟》耶和華神將住在祂子民中,這時不聖潔的耶路撒冷將成為又聖潔又安全的聖城,外人不再能侵犯。

  《SDA》你們就知道:猶太民族遭遇了不幸,許多人對上帝的仁慈旨意産生了懷疑。但是上帝宣,祂要顯示祂的大能,拯救祂的子民。祂的品性和仁慈旨意將會在地球居民面前得到充分的證實(見結6:7;38:23注釋;參結39:22、28)。

  《SDA》從其中經過:指出惡意的。

  《SDA》這是耶路撒冷本應有的狀況(見賽65:17注釋)。當新耶路撒冷從天上上帝那裏下降的時候(啓21:2),撒但和隨從他的大軍要設法摧毀聖城,但他們將在這一嘗試中滅亡(啓20:9)。

3:18 到那日,大山要滴甜酒;小山要流奶子;猶大溪河都有水流。必有泉源從耶和華的殿中流出來,滋潤什亭谷。

  《新》到那日:與3:1同。本節描繪像伊甸園一樣的豐富,與1:10中所說的乾旱成為強烈的對照(見摩9:13)。

  《新》必有泉源從耶和華的殿中流出來:福分必如泉水一樣從神的寶座流出,更新祂的子民,並使他們所住之地結果不息(參詩36:8;46:4;87:7;結47:1-12;啟22:1-2)。

  《新》什亭:因皂莢木能在乾旱土壤茂盛生長,所以此處描寫的是一得到充分滋潤的曠野。

  《SDA》到那日:第18-21節描述了在以色列人忠實的前提下,耶路撒冷的敵人受到災罰的狀況。這與結40章-結48章和亞14章的描述相似。地球最後要得到完全的更新(見賽65:17注釋;結38:1;40:1)。

  《SDA》什亭谷:直譯爲刺槐谷。在摩押有一個什亭谷,位耶利哥對面。以色列人在進入迦南之前曾安營在那裏(民25:1;參民22:1)。但不知道是不是本文的什亭谷。參結47:1-12,這個山谷可能就是涸的汲淪溪。

3:19 埃及必然荒涼,以東變為悽涼的曠野,都因向猶大人所行的強暴,又因在本地流無辜人的血。

  《新》埃及以東:他們長久以來一直是以色列的仇敵,此處他們代表所有與神子民為敵的列國。

  《新》荒涼淒涼的曠野:代表所有維持生命的恩典都挪去後的情景。由此,將神子民與其仇敵的命運以尖銳的對比刻畫出來。此荒涼的畫面也使人想到早先所描述猶大的光景(2:3)。

  《啟埃及和以東都是以色列的世仇,先知舉此二邦以代表一切與神的子民為敵的人,都會受到神的懲治。

3:20 但猶大必存到永遠;耶路撒冷必存到萬代。

  《新》必存到永遠:當神的審判與救贖成就後,祂的國度必永遠存留且興旺。

  《啟》20~21:神施行審判,宣告刑罰之後,祂的國度必存到永遠,神要住在祂的國中,人雖有軟弱,但可因神的慈愛與憐憫,過犯得除(報復亦作赦免)一切信靠祂的要與祂同住,領受豐富的恩澤。

  《SDA》原先住在迦南,是永久性的,但因爲百姓沒有與上天的計劃合作而中斷了。他們建造了房屋,卻被外人居住。現在,他們又得到永久的應許(見賽65:21注釋)。被擄的管教如果起到了效果,回來的人就會繼續實行上帝的旨意。他們將存到永遠。

3:21 我未曾報復(或譯:洗除;下同)流血的罪,現在我要報復,因為耶和華住在錫安。

《新》這本論及審判的書,以充滿希望及令人得鼓勵之詞作為結束:「耶和華住在錫安」,因此可見凡信靠神及與祂同住的人,一切盡都美好。


-----------------------------------------------------------------------------------------------

<聖經靈修版/網路>

我要聚集萬民,好像不單是指以色列人了……
3:1,2 到那日是指凡求告耶和華者都得救的日子(2:32)。神對信徒的祝福,不單是供應他們所需,還包括摧毀地上一切邪惡並終止一切苦難。這預言的應驗分三個層面:即時的、未來的與終極的。即時的應驗是指約沙法王與列國(包括摩押和亞捫)之戰(參代下20:1-37);未來的應驗是指百姓從被擄之地巴比倫歸回;終極的應驗是指彌賽亞統治全地前的大爭戰(參啟20:7-9)。

約沙法谷,究竟在哪裡?
3:2 約沙法谷的地理位置尚不能確定,有人說這谷只是象徵神審判之處,有的卻認為此谷可能是在彌賽亞再來之時,由橄欖山分裂而成的(參亞14:4)。對我們而言,約沙法谷最重要之處,是其名稱的意義——“神施行審判

泰爾和西頓是在——
3:4 泰爾和西頓是腓尼基的大城,位於以色列西北;非利士則處於猶大的西南。腓尼基和非利士這兩個小國,曾於猶大和以色列失陷時竊喜,因為它們以為從此可獨享日漸繁盛的貿易成果。因為這種錯誤的態度,神要審判他們。

猶大人被賣給希臘人,指的是被擄之事嗎?
3:6 猶大人被賣給希臘人——外邦不潔之民。有人因此認為約珥生於被擄之後,即公元前586年(參3:1),希臘文化開始發達之時。但考古研究證實,早於公元前800年,希臘已與腓尼基通商;而泰爾、西頓和非利士(參3:4),是在猶大人被擄之前與猶大同期存在的城市。

示巴,好熟悉的,在哪兒聽過?
3:8 示巴是阿拉伯西南的一個國家。早在一個世紀前,示巴女王曾探訪所羅門(參王上10:1-13),示巴人一直都控制著東方貿易的通道。

斷定谷”——受審判的地方?
3:14 約珥描述有許多人在斷定谷(即約沙法谷,參3:2,12)等候。地上有數以億計的人,無論是已死的、尚在生的或將要生的,每一個均要面對審判。環顧周圍與你一起工作和生活的人,他們已經接受了神的赦罪嗎?他們知道犯罪的結局嗎?如果我們明白神最後的審判是何等的嚴厲,就會希望把救恩的盼望帶給每一個自己所認識的人。

神的主權涵蓋一切!一切嗎?我心疑惑……
3:17 最終的審判權是屬於神的。在末日,神的主權便要彰顯出來。我們無法估計這日何時來臨,但可以深信神掌管世上一切事情。世界的歷史包括我們的一生,也在神的手中。我們可以在祂的愛中得享平安穩妥,並且相信祂去引導我們作決定。

到那日不但有毀滅,還有……
3:18 這是一幅修復之地的至美圖畫,就如伊甸園一樣。生命的泉源從耶和華的殿中湧出,顯示神要賜福。倚靠神的,必永遠豐盛(參結47:1-12;啟22:1-2)。

埃及、以東代表了——
3:19 長期以來,埃及和以東都是以色列的仇敵,他們代表一切敵對神選民的人。神應許把他們毀滅,就是應許總有一天會把世上一切的邪惡滅絕。

猶大又是指誰?是國家?是……
3:20,21 在此,猶大是指一切屬神的人,就是一切求告耶和華之名的人。信神的人,必得勝利與平安(2:32)。

毀滅——重建,在其中,人原是可選擇的……
3:21 預言的開首,約珥提到地遭毀滅;在結束時,他提到重建。一開始約珥強調悔改的重要,最後他說到悔改所帶來赦罪的應許。約珥催促百姓警醒(1:5),不要再得意忘形,並要醒悟離神而活是何等的危險。對我們來說,他的信息指出我們還有時間和機會,所有呼求主名的人都會得救(2:12-14,32)。凡歸向神的,都將享受預言中所提及的福;拒絕神的,則要面對滅亡。

2010年6月2日 星期三

20100602約珥書2章21-32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SDA聖經注釋/網路>

2:21 地土啊,不要懼怕;要歡喜快樂,因為耶和華行了大事。

  《新》21~23:正如前文有三疊要求哀悼的呼召(1:5、8、13),此處有三疊要求喜樂的呼召:地土(2:21)、田野的走獸(2:22)及錫安的民(2:23),都被召要在耶和華所賜的豐盛中歡欣。

  《啟》21~27:神向大地、走獸和整個猶大國的百姓發出慈愛的聲音:不要懼怕要歡喜快樂,因為掌管宇宙的神能行大事,只要悔改敬拜獨一真神(27節),除了恢復生產,還有加倍收成(25節)。這幾節讀來如美麗田園交響曲。

  《SDA》不要懼怕:前面已哀歎過地土(珥1:10)。

  《SDA》大事:蝗蟲已行了破壞的大事;上帝將行拯救的大事。

2:22 田野的走獸啊,不要懼怕;因為,曠野的草發生,樹木結果,無花果樹、葡萄樹也都效力。

  《新》走獸此時發現田野中綠草如茵(參1:19-20)。蝗蟲與乾旱所摧毀之地(見1:7、12、19),現在變為肥沃之地。

  《SDA》呼籲因食物缺乏而受苦的動物現在要高興,因爲在牧場和樹木上,有了豐富的出産。

2:23 錫安的民哪,你們要快樂,為耶和華你們的 神歡喜;因他賜給你們合宜的秋雨,為你們降下甘霖,就是秋雨、春雨,和先前一樣。

  《新》合宜的秋雨:在昆蘭的愛色尼人教派(大部分的死海古卷均從他們而來),稱呼他們最可敬的教師為「公義的教師」,並認為他是此處預言的應驗。然而此處的上下文似乎支持經文字面上的意義。

  《SDA》你們要快樂:本節原指充足的雨水。早雨降秋季,促使種子萌芽;晚雨降春天,幫助農作物成熟。基督教會用雨代表聖靈的工作。

  《SDA》秋雨:希伯來語是moreh。直譯是教師。參箴5:13節和賽30:20。moreh的詞根是yarah,意爲引導教導。yarah也是torah的詞根,在舊約中一般指法則(見箴3:1注釋)。許多學者贊成把這裏譯爲教師。其人則認爲依據上下文,應爲秋雨。希伯來語的秋雨是yoreh,其詞根是rawah(滲透),而不是moreh。《約珥書》的這一節是例外。

  《SDA》合宜的:希伯來語是lisedaqah,直譯爲與公義有關,或爲了公義公義(sedaqah)在舊約中出現150多次,但均無我們一般所理解的合宜之意,除非這是個例外。結果合宜的秋雨就有了各種解釋性。英RSV版爲維護你的早雨;還有公義的雨稱義的雨,或祂的公義使祂賜予的早雨。另一方面,如果把秋雨理解爲教師(見上文秋雨的注釋),如塔古姆亞蘭文譯本和武加大拉丁文譯本,就能按正常的含義理解公義;這個詞組就可譯爲公義的教師。有些猶太注釋者認爲這是指彌賽亞。基督教注釋家分別把教師解釋爲理想的教師約珥、彌賽亞、摩西和先知們的教訓。

  《SDA》甘霖:希伯來語是geshem,往往指暴雨,或傾盆大雨。

  《SDA》秋雨、春雨:秋雨的原文是moreh,如上文。但有34份希伯來語手稿這裏用的是yoreh,表示早雨的常用詞。故這裏指的是早雨

2:24 禾場必滿了麥子;酒醡與油醡必有新酒和油盈溢。

  《SDA》禾場:希伯來語是goranoth(打場)。第24-27節描寫充裕的雨水給旱荒蕪的土地帶來生機勃勃的效應。第24節與珥1:10-12節形成鮮明的對照。

  《SDA》酒醡:希伯來語是yeqabim(酒醡)。

2:25 我打發到你們中間的大軍隊,就是蝗蟲、蝻子、螞蚱、剪蟲,那些年所吃的,我要補還你們。

  《SDA》參珥1:4。將來的賞賜以相似的方式充分補償了地上一切的悲傷和試煉(見羅8:18)。

2:26 你們必多吃而得飽足,就讚美為你們行奇妙事之耶和華你們 神的名。我的百姓必永遠不致羞愧。

  《新》行奇妙事:當他們在埃及時,耶和華曾為他們行過奇妙事(見出7:3),此時祂又要行奇妙事,重建荒廢之地。

  《SDA》多吃:與原先的狀態形成鮮明的對比(珥1:16-17)。

  《SDA》讚美:那些分享興的人將表現美和感恩的精神。他們不是美自己,而是美施行神奇拯救的上帝。天國的聖歌回響應著對上帝的美和感恩(見啓7:11-12;參啓5:13)。

2:27 你們必知道我是在以色列中間,又知道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在我以外並無別神。我的百姓必永遠不致羞愧。

  《新》以色列:大概指所有神的子民,並不分北國或南國,如同3:2、16那樣。

  《新》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此句使人想起西奈之約(見出20:2)。

  《SDA》上帝興以色列的奇,向那些認爲上帝已抛棄祂子民的人證明祂的確是爲了他們的益處而工作的。即使在降災時,上帝也本著祂的憐恤施加影響,造成非常急需的悔罪和改革。一些人曾把敵人的成功解釋爲外邦的神比耶和華更強。以色列戰勝仇敵,使大家都知道耶和華的確是神,並且沒有別神

2:28 以後,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老年人要做異夢,少年人要見異象。

  《新》28~32:彼得在五旬節時曾引用此段經文(徒2:16-21),但引用之詞句與希伯來經文及七十士譯本(舊約聖經的希臘文譯本)稍有不同。

  《新》以後:指彌賽亞時期,在此處所提及的重建時期以後。

  《新》凡有血氣的:並不分性別、年齡或地位;那時摩西的願望(民11:29)將得到實現(參加3:28)。彼得將本節的「凡」與2:32的「凡」延伸為包括外邦人在內(「一切在遠方的人」,徒2:39),他們不會被排除在蒙聖靈澆灌或拯救的行列以外(參羅11:11-24)。

  《啟》28~29:地上生機恢復,更大的福氣會臨到神的子民。聖靈將要賜給凡有血氣的,不分男女老幼,也不分貴賤(29節)。這福氣也臨到全地敬拜祂的人(徒2:39)。五旬節聖靈降臨已部分應驗了這裏說的話(徒2:16-21)。

  《啟》異夢、異象:看《民數記》12:6。神藉這些向人啟示。摩西當日的希望(民11:29)在主基督的日子得以實現。

  《SDA》以後:希伯來語是'achare-ken(此後)。這一用語的時間是不確定的。上帝計劃賜給興的以色列這裏所描述的屬靈福氣(見結39:29注釋)。由百姓的失敗和猶太民族的拒絕,應許沒有實現在屬世的以色列人身上。這些應許轉給了屬靈的以色列人。彼得把五旬節的事件說成是約珥預言的部分實現(徒2:16-21)。彼得引用的是在末後的日子,而不是以後(第17節)。

  《SDA》澆灌凡有血氣的:列舉不同年齡享受屬靈福氣的人,是爲了進一步強調上述說法。爲奴的和自由的都要接受聖靈。根據上下文,這裏不僅指接受聖靈帶來悔改和人生的改變,還指聖靈的特殊澆灌帶來超自然的恩賜,比如說預言。在五旬節的日子裏,使徒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徒2:4)。彼得宣稱這正是先知約珥所說的(徒2:16)。

2:29 在那些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我的僕人和使女。

2:30 「在天上地下,我要顯出奇事,有血,有火,有煙柱。

  《新》30~31:這些宇宙萬象中發生的事,常與耶和華的日子連在一起(見賽13:9-10;34:4;太24:29;啟6:12;8:8-9;9:1-19;14:14-20;16:4、8-9)。

  《新》血:是由戰爭而來。

  《新》煙:神臨在的記號(見創15:17及註釋;出19:18)。

  《啟》30~31:這些事在主基督再來前都會應驗(太24:29;啟6:12等)

  《SDA》奇事:基督臨的預兆,見路21:25-26;啓6:12-17;16:17-21。

2:31 日頭要變為黑暗,月亮要變為血,這都在耶和華大而可畏的日子未到以前。

  《新》血:月亮要變成血紅色。

  《啟》月亮要變為血:是說顏色如血般紅。

  《SDA》日頭要變爲黑暗:這個預言在基督臨前的實現,見太24:29注釋。

2:32 到那時候,凡求告耶和華名的就必得救;因為照耶和華所說的,在錫安山,耶路撒冷必有逃脫的人,在剩下的人中必有耶和華所召的。」

  《新》求告耶和華名:指敬拜神(參創4:26;12:8)並向祂禱告(見太24:13)。

  《新》照耶和華所說的:也許約珥回想起耶和華與大衛所立的約(見撒下7章;詩132:13-18)。

  《啟》得救:凡相信神向祂求告的人,在審判大日可獲拯救(太24章;羅10:9-13)。

  《啟》照耶和華所說:或指耶和華與大衛所立的約(撒下7章;詩132:13-18)。


-----------------------------------------------------------------------------------------------

<聖經靈修版/網路>

審判——滅亡,赦免——喜樂,選擇哪一個是不言而喻的吧……
2:21 約珥將神審判所引發的恐懼(2:1),與祂介入所帶來的喜樂做對比。在耶和華的日子,罪要帶來審判,只有神的赦免才會帶來喜樂。除非你已悔改,否則你的罪只有招致審判。因此,讓神進入你的生命吧!這樣,到那日你必定喜樂,不再恐懼。往昔是禁食、災難和輓歌,將來則有筵席、豐收和頌讚。當神作王的時候,神的重建工作便會完成。與此同時,我們必須謹記,神並沒有應許祂所有的跟隨者在世上都會倍享榮華;神赦免我們,我們可以與祂重建關係,但這並不意味個人會因此發大財。神的應許是要滿足愛祂之人最深切的需要:愛我們、赦免我們、賜我們生命的意義,並給我們一個互相關愛的社群。

我的百姓必永遠不至羞愧,據我所知不是這樣的呀……
2:26-27 假如按經文所說,猶大人將永不再經歷象蝗蟲災害那樣的毀滅(必永遠不至羞愧),那麼,我們當如何解釋他們被擄到巴比倫、在希臘及羅馬人手下作奴隸、以及遭希特勒大屠殺等等的事件?我們須謹記一點,解經切不可斷章取義。這經文是約珥預言中賜福的部分,即說只有當百姓真心悔改,才可避免像約珥所描述那般的災難。神的恩福只應許賜給真誠恆久地跟隨祂的人。不過,神的確應許在最後審判之後,祂的選民永遠不再經歷這樣的苦難(參亞14:9-11;啟21:1-27)。

神的靈要澆灌在人身上,我身上也有嗎?若真是如此……
2:28-32 彼得曾引述這段經文(參徒2:16-21)。約珥預言神要將聖靈澆灌在人身上,這事在聖靈降臨時(五旬節)已應驗了。過去,神的靈似乎只臨到列王、先知及士師身上,但約珥預見將來聖靈必要臨到每一位信徒。以西結也曾提及聖靈澆灌的事(參結39:28-29)。如今,凡信神的人必有聖靈在他身上(2:32)。

2:30 這些奇事會稍稍呈現將至的景象。

在耶路撒冷路上必有逃脫的人!他們是……
2:31,32 在此,耶和華的日子是用以描述神審判萬邦的特定時刻(參1:15註釋)。審判與憐憫是不可分割的。約珥曾指出,只要肯悔改,神必要從審判中把人拯救出來(參2:12-14)。所以,在審判和大災難的日子,仍會有人得救。神的心意並非要破壞,而是要醫治和拯救;然而我們必須接受救恩才可幸免於難,否則必要和那些不悔改的人一同滅亡。

2010年6月1日 星期二

20100601約珥書2章15-20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SDA聖經注釋/網路>

2:15 你們要在錫安吹角,分定禁食的日子,宣告嚴肅會。

  《新》角:這次不是用來警告人(如2:1的用法),乃是宣告嚴肅會(見利23:24;25:9;民10:10;書6:4-5;代下15:14;詩47:5;81:3;98:6;150:3)。

  《啟》15~16:此處吹角為召集百姓禁食、禱告(看1:14註)。男女老幼都要在神面前哀慟悔改,就連因新婚可免服兵役的新郎,以及享受新婚歡樂的新婦都不能例外(參申24:5)。

2:16 聚集眾民,使會眾自潔:招聚老者,聚集孩童和吃奶的;使新郎出離洞房,新婦出離內室。

  《新》正如前一章中,先知呼召人都要哀號,此處也是沒有任何階層的人可以豁免,不前來禁食、守嚴肅會。

  《新》會眾:希伯來文此詞是指宗教性的群體(見民16:3;代下30:2、4、13、23-25;彌2:5)。

  《新》內室:完婚之處。

  《SDA》這裏列舉了不同的階層,說明呼籲的普遍性。

2:17 事奉耶和華的祭司要在廊子和祭壇中間哭泣,說:耶和華啊,求你顧惜你的百姓,不要使你的產業受羞辱,列邦管轄他們。為何容列國的人說:「他們的 神在哪 裏」呢?

  《新》你的產業:以色列是神特別的產業(見出19:5及註釋;又見出15:17;34:9)。猶大不是要為自己的無辜辯白,而是求神不要讓祂的名在世人面前遭議論(見出32:12;民14:13;申9:28;書7:9)。

  《新》列邦管轄他們:(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成為列國中的笑柄」)見王上9:7。

  《新》他們的神在哪裏呢:修辭問句,目的是諷刺他們(見詩42:3、10;79:10;115:2;彌7:10)。

  《啟》產業:指以色列民。

  《啟》列邦管轄他們:亦作成為列國的笑柄

  《SDA》廊子:聖殿入口的門廳(見王上6:3注釋)。黃銅的燔祭壇設在廊前的院子裏(見代下8:12;見王上8:64注釋)。聚會的地點就在聖殿的入口。

  《SDA》你的産業:參出32:12;申9:26、29和結36:20-23的呼籲。

2:18 耶和華就為自己的地發熱心,憐恤他的百姓。

  《新》約珥開始一個新的段落,從蝗蟲所帶來的毀滅,轉到神要賜給肯悔改之子民的福氣。

  《新》發熱心:見出20:5註釋(「忌邪的神」)。耶和華會應允2:17的禱告,並發熱心去護衛祂自己的尊榮及憐恤祂的子民。

  《啟》本節至27節從蝗災的描述轉到神對肯悔改的百姓的祝福。神是有憐憫和慈愛的,會聽祂子民的禱告,不讓百姓蒙羞愧。

  《SDA》可能發生了所囑咐的悔改。第18-32節是上帝對上文中祭司們緊急呼籲的仁慈回應。應許是有條件的,由以色列人沒有全心全意地回應約珥的呼籲,這些應許未能實現。但應許的某些方面,將在原則上由基督教會來實現。

2:19 耶和華應允他的百姓說:我必賜給你們五穀、新酒,和油,使你們飽足;我也不再使你們受列國的羞辱;

  《SDA》蝗蟲的破壞會得到恢(見珥1:10)。

2:20 卻要使北方來的軍隊遠離你們,將他們趕到乾旱荒廢之地:前隊趕入東海,後隊趕入西海;因為他們所行的大惡(原文是事),臭氣上升,腥味騰空。

  《新》北方來的軍隊:因為古代的敵人並不從海上或橫過沙漠入侵迦南,所以迦南地易受攻擊的地理位置,只有南邊(埃及的攻擊)及北邊(亞述及巴比倫的攻擊)。成群的蝗蟲在此被描寫成以色列最懼怕的敵軍。

  《新》臭氣:因為此時蝗蟲都死了。

  《啟》以色列西面為大海,東面為沙漠,自古以來,外敵的侵入多從北邊或南邊來,此處比喻蝗蟲有若亞述、巴比倫自北面而來的軍隊,神將們趕走;有的去沙漠(乾旱荒廢之地),有的去海邊。堆在地上的死蝗蟲,臭氣薰天。

  《SDA》北方來的軍隊:蝗蟲有時從東北進入巴勒斯坦,但更多來自猶大南部的燥地區。這裏用了北方,是因爲有許多猶大的敵人從北方侵入巴勒斯坦。蝗蟲的侵襲雖然是真實的,但也是寓指敵軍的入侵(見珥1:4注釋)。

  《SDA》將他們趕到:生動地描述了蝗蟲破壞的迅速和徹底。

  《SDA》前隊:希伯來人常用指南針定位。如果前面是東,後面就是西,右面是南,左面是北。

  《SDA》東海:即死海。

  《SDA》西海:即地中海。

  《SDA》臭氣:指蝗蟲屍體所發出的令人作嘔的惡臭。

  《SDA》他們所行的:即蝗蟲的破壞。


-----------------------------------------------------------------------------------------------

<聖經靈修版/網路>

審判——讓人絕望;甚麼?還有赦免的可能?只要……
2:18 這是約珥所發出預言的轉捩點:從預言神發出審判,轉到神賜赦免和恩福。可是,後者只會在百姓離棄罪惡,過神所喜悅的生活時才臨到。事實上,有悔改的地方就有盼望。約珥書這部分所提到的就是盼望,沒有這部分,整個預言只會帶來絕望和無奈。在此,赦免的應許鼓勵人作出悔改的回應。

2:20 約珥見有攻擊從北方的亞述和巴比倫而來,並以蝗蟲作預示。

2010年5月31日 星期一

20100531約珥書1章15節-2章14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SDA聖經注釋/網路>

〈第一章〉

1:15 哀哉!耶和華的日子臨近了。這日來到,好像毀滅從全能者來到。

  《新》耶和華的日子:此詞在約珥書中出現過五次,是貫穿全書的主題(此處;2:1;2:11;2:31;3:14)。另有六位先知也使用此詞:以賽亞(賽13:6、9)、以西結(結13:5;30:3)、阿摩司(摩5:18、20)、俄巴底亞(俄15)、西番雅(番1:7、14)及瑪拉基(瑪4:5);亞14:1用的是意義相等的措詞(編者註:該處「耶和華的日子」新國際版譯作「一個屬耶和華的日子」,希伯來文並非同一片語)。此詞有時簡稱為「那日子」,通常指神決定性地介入歷史之時刻,例如約珥書中神藉著蝗蟲的入侵介入,或主前六五年神在迦基米施戰役(見耶46:2、10)中介入。它也可以指基督降臨,導致歷史的終結(見瑪4:5;太11:24;林前5:5;林後1:14;帖前5:2;彼後3:10)。當此詞不是用來指神介入歷史施行審判時,則它是指在末後耶和華的日子,這日子通常具有兩方面的意義:(1)神勝過並懲罰祂的仇敵,以及(2)祂賜安息(安全)及福分給祂的子民。

  《新》毀滅全能者:希伯來文此兩詞互為諧音字(參賽13:6中之用法,並見該節註釋)。

  《SDA》耶和華的日子:這是先知的慣用語(賽2:12;13:6;結30:3;摩5:18;番1:14等),其意義見賽13:6注釋。約珥主要指逼近猶大的災罰。

1:16 糧食不是在我們眼前斷絕了嗎?歡喜快樂不是從我們 神的殿中止息了嗎?

  《啟》16~18:蝗災來到,節期的快樂因糧食的斷絕而消失,不但存儲量的食廩已空,連種在地下的種子也枯乾,人畜都難逃浩劫。羊群雖可啃食樹皮草根,也奄奄待斃。

  《SDA》糧食:希伯來語是'okel,指任何食物。

  《SDA》從我們神的殿中:農作物已遭破壞,無法在聖殿中奉獻初熟的果子或感謝祭。古代希伯來人把這類供物獻給上帝的時候,乃是歡喜快樂的(見申12:5-7)。災難消除了這種快樂。

1:17 穀種在土塊下朽爛;倉也荒涼,廩也破壞;因為五穀枯乾了。

1:18 牲畜哀鳴;牛群混亂,因為無草;羊群也受了困苦。

  《新》參耶14:5-6對乾旱的描寫。

  《新》哀鳴:希伯來文此詞曾用來形容以色列人在埃及的歎息(出2:23),及其他人在痛苦中的哀歎(箴29:2;賽24:7;哀1:4、8、11、21;結9:4;21:12)。

  《新》混亂:希伯來文此動詞被用來描述以色列人在曠野中繞迷了的情形(出14:3)。

  《新》羊群也:最後受苦的是羊群,因為即使無草,牠們甚至能從土裏刨出草根來吃。

  《SDA》這裏描述蟲災和大旱對動物所造成的後果。

1:19 耶和華啊,我向你求告,因為火燒滅曠野的草場;火焰燒盡田野的樹木。

  《新》19~20火:雖然在別處蝗蟲所帶來的毀滅被比作火的毀滅(見2:3),然而此處先知較可能是在描寫乾旱的結果。在這兩種情形下,他都使人想到神審判的火(如見耶4:4;15:14;17:27;結5:4;15:6-7;20:47;21:32;何8:14;摩1:4、7、10、12、14;2:2、5)。

  《啟》19~20:這兩節當為乾旱的描寫。但2:3也把蝗災當成,蟲害過處,草場樹木蕩然無存。

  《啟》19~20發喘、乾涸:都是旱災的現象。神審判大日忿怒的火當比這裏的難當百倍(看耶4:4)。

1:20 田野的走獸向你發喘;因為溪水乾涸,火也燒滅曠野的草場。

〈第二章〉

2:1 你們要在錫安吹角,在我聖山吹出大聲。國中的居民都要發顫;因為耶和華的日子將到,已經臨近。

  《新》錫安:見2:15;3:17。此處與神的「聖山」(見詩2:6註釋)平行,指國家的首都耶路撒冷。

  《新》角:見2:15。由羊或牛的角製成,用來警告人危險臨頭(耶4:5;6:1;結33:3)。角聲高鳴會令人(因懼怕)而戰抖(見摩3:6)。

  《啟》作者在本章生動且詳盡地描寫蝗災,把它引用到耶和華的日子上,指出神在祂預定的時候要施行審判,但人若肯悔改,神的恩典和憐憫是人得救的盼望。

  《啟》吹角:災難迫近示警。

  《啟》聖山:指耶路撒冷(錫安山)。

  《SDA》錫安:既指耶路撒冷,也指耶路撒冷所在的山(見詩48:2注釋)。

  《SDA》吹:1-11節進一步描述蝗蟲所引起的災難(見珥1:4注釋)及其特(珥2:4)。

  《SDA》角:希伯來語是shophar,用公羊的角成的喇叭,用發信號。

  《SDA》耶和華的日子:見珥1:15注釋。由耶和華的大日正迅速臨近,寶貴的寬容時期剩下已經不多了,上帝的教會應當從靈性的昏睡中警醒,謙卑悔罪。許多錫安山上的人滿足自己的屬靈造詣,自覺富足,已經發了財,一樣都不缺(啓3:17)。其他感覺缺乏的人,要麽太懶散不願意悔改,要麽等待晚雨來彌補這種缺乏。這些人都需要錫安山的守望者吹角喚醒。現在是依然施恩的日子,正好進行徹底的悔改,潔淨心靈中的一切污穢,使恩典在心中充分地工作。詳見第14節注釋。

2:2 那日是黑暗、幽冥、密雲、烏黑的日子,好像晨光鋪滿山嶺。有一隊蝗蟲(原文是民)又大又強;從來沒有這樣的,以後直到萬代也必沒有。

  《新》那日是黑暗的日子:黑暗是先知常用來描述「耶和華的日子」之喻像(見摩5:18、20),通常也隱喻艱難與苦楚(見賽5:30;8:22;50:3;59:9;耶2:6「死蔭」、31;13:16;哀3:6;結34:12)。

  《新》晨光:通常指從痛苦或幽暗中得釋放,表示黑暗的結束(參賽8:20;58:8)。然而此處卻當作痛苦的諷刺,描述蝗蟲大批來襲,遍滿大地,如同晨光那樣,先在東邊地平線出現,然後照亮全地。

  《啟》蝗群飛來日為之遮。黑暗無光也是審判大日苦難的象徵。蝗群落在山嶺間,多而且密,啃食作物,萬翅齊振,彷如閃耀晨光一片!作者說蝗蟲之強大以後永無,使人想起主基督說到的大災難,是後來也必沒有(太24:21)。

  《SDA》可以按寓意理解爲災難和絕望,或按字面理解爲蟲災所引起的黑暗,如埃及所曾遭遇到的(出10:15)。珥2:31節提到了日頭變黑。

  《SDA》晨光:希伯來語是shachar,意爲天亮前微紅的光。寓指入侵的蝗蟲軍隊布滿天下。

2:3 牠們前面如火燒滅,後面如火焰燒盡。未到以前,地如伊甸園;過去以後,成了荒涼的曠野;沒有一樣能躲避牠們的。

  《新》3~11牠們前面:約珥在本章中數度應用此類詞句,使文筆更加有力,如「牠們前面」(2:3)、「未到以前」(2:3)、「牠們一來」(2:6、10;編者註:以上三片語在希伯來文中均為同一詞)、「後面」(2:3)、「過去以後」(2:3)。

  《新》伊甸:見創2:8、15(始祖墮落前的園子);創13:10(所多瑪被毀前的約旦河平原);以及賽51:3;結28:13;31:8-9、16、18;36:35(這些經文都描述了曠野變成像伊甸一樣)。

  《SDA》如火:蝗蟲所過之處,好被火燒光。

  《SDA》伊甸園:出産豐富(創2:8)。

2:4 牠們的形狀如馬,奔跑如馬兵。

  《新》馬:約伯曾將馬與蝗蟲相比(伯39:20),約珥則反過來比。

  《啟》4~5:蝗蟲的形狀好像馬,動作迅速如馬兵。響聲如大軍壓境,來勢洶洶,群山不能阻擋。

  《SDA》如馬:蝗蟲的頭像馬。見啓9:7節,用蝗蟲比喻前進的騎兵。

  《SDA》馬兵:希伯來語是parashim,也指快跑的馬。蝗蟲動作迅速,像奔跑中的馬。見出10:4-15注釋。

2:5 在山頂蹦跳的響聲如車輛的響聲,又如火焰燒碎的響聲,好像強盛的民擺陣預備打仗。

  《新》山對普通馬匹及戰車會造成障礙,卻不足以阻擋蝗蟲。

  《SDA》車輛:蝗蟲群前進的聲音比作車輛前進的聲音。

  《SDA》如火焰燒碎稭:這是蝗蟲襲擊和吞食植物的聲音。

2:6 牠們一來,眾民傷慟,臉都變色。

  《新》牠們一來:與「牠們前面」(2:3)一句平行。

  《新》傷慟:因為蝗蟲即將帶來饑荒。

  《SDA》變色:希伯來語是pa'rur,按一些權威人士的解釋,指激動時的表情。還有人認爲指蝗蟲所引起的恐怖使臉色變得蒼白。七十士譯本譯爲每張臉都黑如鍋

2:7 牠們如勇士奔跑,像戰士爬城;各都步行,不亂隊伍。

  《SDA》把蝗蟲被作訓練有素,克服一切障礙的軍隊(見箴30:27)。

2:8 彼此並不擁擠,向前各行其路,直闖兵器,不偏左右。

  《SDA》擁擠:直譯爲不推擠自己的兄弟

  《SDA》直闖兵器:撲向(或撲入)標槍。任何武器都傷不了們,阻止們前進。

2:9 牠們蹦上城,躥上牆,爬上房屋,進入窗戶如同盜賊。

  《新》爬上房屋:(編者註:「上」新國際版譯作「入」)如同在埃及的蝗蟲那樣(出10:6)。沒有玻璃的格子窗戶是不能阻止牠們的。

  《啟》蝗蟲不但吃盡田野的草木,連屋裏的食物也不放過;爬窗越戶,銳不可當(參出10:6)。

  《SDA》蹦上城:希伯來語是shaqaq(去)。可譯爲:他們向城去。

  《SDA》進入窗戶:古時的窗戶不是玻璃的,所以入侵的蝗蟲沒有障礙。

2:10 牠們一來,地震天動,日月昏暗,星宿無光。

  《新》昏暗:約珥藉蝗蟲之災,將神的審判與耶和華的日子臨到時宇宙變色的情況連在一起。

  《SDA》地震天動:要與第11節聯起來理解。這裏描述了耶和華大日時的自然界現象,不可能是蝗蟲所造成的,除非用的是誇張的語言。蟲災的生動描述只是用來說明耶和華的日子所降到猶大的災罰(見珥1:4、15注釋)。

  《SDA》日月昏暗:參賽13:9-11,摩8:9。耶穌曾說明這些自然界的現象將會出現在耶和華最後的大日(太24:29-30)。約珥所聚焦的耶和華大日,似乎已臨到以色列人(見珥1:4注釋)。耶穌所解釋的,則是耶和華的日子將會如何來臨。因爲上帝的旨意正在通過教會實現。

2:11 耶和華在他軍旅前發聲,他的隊伍甚大;成就他命的是強盛者。因為耶和華的日子大而可畏,誰能當得起呢?

  《新》正如以賽亞視亞述人(賽10:5-7;13:4),及耶利米視巴比倫人(耶25:9;43:10),為耶和華所用的器皿,約珥視蝗蟲如耶和華的軍隊(參書5:14;詩68:7、17;哈3:8-9),就是在耶和華的日子,祂要帶來與仇敵爭戰的軍隊(見3:9-11)。此節經文與番1:14平行(參2:31;3:14;瑪4:1、5)。

  《新》大而可畏:在舊約聖經中這兩個觀念經常連在一起,有時,希伯來文「可畏」一字的意義是指「可敬畏的」(見申7:21;10:21;詩106:21-22)。此兩詞常被用來形容耶和華的日子(見2:31;瑪4:5)。

  《新》誰能當得起呢:見鴻1:6;瑪3:2;啟6:17。除了回轉歸向神以外,無路可逃。

  《啟》先知把蝗蟲描寫為神的軍旅,聽祂的差遣,就像列邦聽神使用一樣(賽10:5-7;耶25:9)。到那日,神的軍隊要像蝗蟲一樣出動,消滅仇敵,除了轉向神,無人能倖免。

2:12 耶和華說:雖然如此,你們應當禁食、哭泣、悲哀,一心歸向我。

  《SDA》歸向:希伯來語是shub,意爲回歸

  《SDA》一心:參申4:29;耶29:11-14。只有真正悔罪,才能避免迫近的災罰。

2:13 你們要撕裂心腸,不撕裂衣服。歸向耶和華你們的 神;因為他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

  《新》有恩典有豐盛的慈愛:令人想起出34:6-7中神偉大的自述,這是貫穿整本舊約聖經的主要信息(見出34:6註釋;又見申4:31;彌7:18)。

  《啟》單是外表上撕裂衣服示哀沒有用處,一定要有徹底的內心的悔悟(撕裂心腸)。神的恩典和憐憫是人得救的盼望(看出34:6-7)。

  《SDA》你們要撕裂心腸:猶太人撕裂衣服是表示極爲傷心,說明他遭遇了可怕的災難(創37:34;利13:45;代下34:27;耶36:24)。但也有可能這種悲傷的外表並不說明他內心有悲痛。所以吩咐百姓要避免虛假,而撕裂心腸。

2:14 或者他轉意後悔,留下餘福,就是留下獻給耶和華你們 神的素祭和奠祭,也未可知。

  《啟》留下餘福:人悔改,神使田園復甦,因災荒而停止了的祭恢復。人因神的慈愛重享生活幸福。


-----------------------------------------------------------------------------------------------

<聖經靈修版/網路>

〈第一章〉

耶和華的日子,是在過去、現在,還是將來?
1:15 耶和華的日子是舊約常見的句子,尤見於約珥書(參2:1,11,31;3:14),均是指一些特別事件發生的日子。這些事件可能是眼前的事,如蝗蟲之災;也可能是將要發生的事,如耶路撒冷被毀或敵國被打敗;還可能是末後的事,如歷史終結時,神要擊敗一切邪惡的勢力。

即使耶和華的日子是指現在發生的事,也實在預示著末日。歷史終結之時,將有兩件事情發生:(1)一切罪惡要受最後的審判;(2)一切忠貞的信徒要得最後的獎賞。公義與真理必然得勝,但在此之前卻必多有苦難(參亞14:1-3)。我們信靠神,這末日就為我們帶來希望,因為到那日,所有堅信神的人必要相聚,直到永遠。

耶和華的日子,我怕嗎?其實,打雷我都怕……
1:15-19 沒有神,毀滅是必然的結局。那些還沒有接受神為個人救主、領受祂的慈愛和赦免的人,將要在神面前接受審判。因此,當趁我們還有機會的時候,尋求神的愛和憐恤(2:32)。

〈第二章〉

吹角聲起,定有所示……
2章 約珥繼續描述蝗蟲所造成的破壞(參2:25)。角聲顯示災難已迫在眉睫。約珥更指出蝗災只是先頭部隊,若百姓還不離罪悔改,更大的災難還在後頭。

地如伊甸,那時還有伊甸園?
2:3 伊甸園是神為亞當和夏娃造的第一個居所(參創2:8),以美麗聞名,此處用作形容大地受破壞前的美麗。

事情宜早不宜遲,——尚有大把時間?我敢這麼誇口嗎?
2:12,13 神告訴百姓當趁還有時間時離罪歸向祂,因為毀滅將至。對我們而言,時間也正在消逝,因為無人能知生命何時終結,所以要儘早相信並且順服神,別讓任何事情阻撓你歸向神的心。

悔罪得捶胸頓足不可?還是——
2:13 撕裂衣服是人徹底懊悔的表現。但神所要的,不是沒有內涵和實質、虛有其表的悔罪(參撒上16:7;太23:1-36)。因此,要檢討自己對神的態度是否正確,而非只注重外在的表現。

經頭腦





數獨遊戲



Free sudoku by SudokuPuzz


DIY手工飾品教學( 2/2新增手機吊飾教學)


2/2新增項目:
Hello Kitty手機吊飾
小天使手機吊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