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8日 星期四

20130220馬可福音2章13-22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新約聖經注釋/網路>

2:13 耶穌又出到海邊去,眾人都就了他來,他便教訓他們。

   《馬》13~14:耶穌出到海邊教訓人,看見利未正在收稅銀。我們知道利未就是後來寫第一卷福音書的馬太。他是猶太人,但他的職業卻是很不猶太化,這當然是說他爲那被鄙視的羅馬政府收稅款!這等人往往不誠實──其實,他們像娼妓被蔑視,被看作社會上的渣滓。然而,利未有永恆的賞賜,因爲當他聽見基督的呼召,便放下一切跟從了耶穌。讓我們都效法他那迅速並無條件的順服。在那一刻,似乎犧牲很大,但在永恆裏卻算不得犧牲。就像殉道的宣教士艾理奧說:“放棄所不能保存的,去得那不能失去的,並不算愚笨。”

2:14 耶穌經過的時候,看見亞勒腓的兒子利未坐在稅關上,就對他說:「你跟從我來。」他就起來,跟從了耶穌。

   《新》亞勒腓的兒子利未:馬太(見太9:9;10:3)。他父母為他起的名字大概是利未,而馬太(意即「主的賞賜」)是他作使徒的名字。

   《新》稅關:利未是加利利分封王希律安提帕手下的稅吏(見路3:12註釋)。耶穌看見利未所在的稅關,很可能位於從大馬士革通往埃及的主要國際通道上,此路沿地中海岸,經過迦百農(見「沿海的路」,賽9:1及註釋)。

   《啟》利未:就是寫《馬太福音》的馬太,他原是迦百農城的稅吏(太9:9)。

2:15 耶穌在利未家裏坐席的時候,有好些稅吏和罪人與耶穌並門徒一同坐席;因為這樣的人多,他們也跟隨耶穌。

   《新》罪人:指聲名狼藉的惡人,並那些拒絕按照文士的解釋去遵行摩西律法的人。這個名詞通常用來指稅吏、姦夫淫婦、強盜等類人物。

   《新》一同坐席:與人一同吃飯是友誼的表示。

   《啟》稅吏:是受僱於羅馬政府向猶太人徵收稅款的人。

   《啟》罪人:指所從事的行業或人品為墨守律法規例的法利賽人所不齒,因而不屑與之往來的人。

   《馬》利未家裏擺設了筵席,要把主耶穌介紹給他的朋友。他大部分朋友都像他一樣,是稅吏和罪人。耶穌接受了邀請,到他們中間。

2:16 法利賽人中的文士(有古卷:文士和法利賽人)看見耶穌和罪人並稅吏一同吃飯,就對他門徒說:「他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喝嗎?」

   《新》法利賽人中的文士:並非所有文士都是法利賽人。法利賽人源自哈西典派;哈西典派是那些在敘利亞的高壓統治下(主前一六六至一四二年),與馬加比家族聯合爭取自由的敬虔猶太人。他們第一次用「法利賽人」這個名稱,是在約翰許幹統治期間(主前一三五至一○五年)。雖然有些法利賽人的確是假冒為善,滿心嫉妒,拘泥守舊,只重形式的人。根據法利賽主義,神的恩典只臨到那些能遵守祂律法的人(見太3:7;路5:17等註釋)。

   《新》稅吏:猶太籍的稅吏被人看為社會的敗類。他們不能作見證人或法官,並且被摒於會堂門外。在猶太社區中,他們的家人也同蒙恥辱。見太5:46註釋。

   《馬》文士和法利賽人以爲找著了祂的把柄。他們不直接到耶穌面前,卻找祂門徒,爲要破壞他們的信心和忠誠。他們的主怎會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喝呢?

2:17 耶穌聽見,就對他們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

   《新》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一個自以為義的人不會知道自己需要救恩,惟有承認自己有罪的人,才有此認識。

   《啟》要是自以為健康,可以不用找醫生;要是自認為是義人,可以不需要耶穌。但世界上沒有義人,因此人人需要救主耶穌(羅3:23-25)。

   《馬》耶穌聽見,就提醒他們,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文士自以爲康健,沒有察覺他們需要那位偉大的醫生。稅吏和罪人承認他們的罪,又承認需要幫助。耶穌來是要召像他們一樣的罪人,而不是自義的人。

  這裏給我們一個功課。我們不可把自己封閉在基督教的群體中,卻要與不信的人交朋友,好把他們帶給我們的救主。我們與罪人交朋友,切勿作一些事情叫我們在見證上妥協,也不要容讓未得救的人把我們拖下去。我們應主動把友誼帶進正面的路向去,就是提供屬靈的幫助。從可恥的世界中孤立自己很容易,但耶穌沒有這樣作,祂的跟從者也不應如此。

  文士以爲稱呼主爲罪人的朋友,就能敗壞祂的名聲。可是他們的惡意侮辱卻成爲使人喜愛的頌辭。凡被贖的人都歡欣地稱祂爲罪人的朋友,並因這名而永遠愛祂。

2:18 當下,約翰的門徒和法利賽人禁食。他們來問耶穌說:「約翰的門徒和法利賽人的門徒禁食,你的門徒倒不禁食,這是為甚麼呢?」

   《新》約翰的門徒:施洗約翰的門徒可能是因施洗約翰身陷囹圄而禁食(見1:14),又或許這是他們表示悔改的一種方式,想藉此加速約翰所宣告的救贖的來臨。

   《新》法利賽人的門徒:法利賽人本身並非教師,但他們其中有一些也是「文士」(律法教師),而文士經常有門生。又或許這詞並非專用詞,只泛指一般受法利賽人影響的人。

   《新》禁食:按摩西的律法,只有贖罪日的禁食才是必須的(利16:29、31;23:27-32;民29:7)。自從被擄到巴比倫後,猶太人每年另外還遵行四次禁食(亞7:5;8:19)。在耶穌的時代,法利賽人每週禁食兩次(見路18:12)。

   《馬》施洗約翰的門徒和法利賽人禁食,是個宗教習慣。在舊約,禁食是深深哀歎的表現,但禁食已失去其原意,成了循例的儀式。他們發現耶穌的門徒不禁食,當他們要求主作出解釋時,他們心中或許有嫉妒和自憐的苦惱。

2:19 耶穌對他們說:「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時候,陪伴之人豈能禁食呢?新郎還同在,他們不能禁食。

   《新》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時候,陪伴之人豈能禁食呢:耶穌把祂的門徒比喻為新郎的客人。猶太人的婚禮是一個特別歡慶的場合,與婚禮有關的慶祝活動經常持續一週之久。在這樣的慶典中禁食,是令人難以想像的,因禁食通常是表達憂傷。

   《馬》19~20:祂回答時,把祂的門徒跟陪伴新郎之人作比較。祂就是新郎。新郎還與他們同在,他們不用表現出悲哀。但日子將到,祂要離開他們,那日他們就要禁食了。

2:20 但日子將到,新郎要離開他們,那日他們就要禁食。

   《新》新郎要離開他們:耶穌就是新郎,祂死時便離開他們,那時禁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2:21 沒有人把新布縫在舊衣服上,恐怕所補上的新布帶壞了舊衣服,破的就更大了。

   《馬》接著,主再述說兩個比方,宣告一個與舊時代截然不同的新時代要來到。第一個比方提到一塊未曾縐縮的新布,若縫在舊衣服上,總不免要縐縮,而且,舊布的衣服比新布柔弱,若把新布縫上,必然再破裂。耶穌把舊約時代比喻作舊衣服。神從來沒有打算把基督信仰縫在猶太教上,這必會造成新的分裂。舊時代禁食的苦痛,必須讓路給新時代的喜樂。

2:22 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裏,恐怕酒把皮袋裂開,酒和皮袋就都壞了;惟把新酒裝在新皮袋裏。」

   《啟》古人用皮袋盛酒。若用舊皮袋裝新酒,新酒仍在發酵,舊皮袋彈性不足,受不住壓力,便會破裂。喜歡陳酒(猶太律法)的人,不喜歡新酒(耶穌基督的救法)。耶穌要人用全新的態度接受新道理和新的生活方式,新酒應該裝在新皮袋裏。

   《馬》第二個比方提到新酒裝在舊皮袋裏。舊皮袋已失去了柔韌力,若放進新酒,發酵所造成的壓力必弄破皮袋。新酒象徵基督徒信心的能力,舊皮袋描繪猶太教的形式與禮儀。新酒需要新皮袋,約翰和法利賽人的門徒毋須把跟從主的人放在悲哀禁食的束縛上,像他們以往一樣。新生命的喜樂和興奮必須自然流露。基督信仰常受人的影響,要與律法主義混淆。主耶穌指出二者是不能和諧共存的,律法與恩典是相背的原則。


--------------------------------------------------------
<聖經靈修版/網路>

神從一個人人都討厭的行業,提拔祂的用人,這可會改變你對厭惡的定義?
2:14 當時的稅吏負責向指定地區的居民和商旅徵收稅款。稅吏本可以從徵收的稅款中抽取佣金,但他們大多濫收稅金以肥己。他們非但詐取金錢,充當羅馬政府的走狗,甚至用部分稅金支持異教,因此猶太人恨他們。

  利未是使徒馬太的別名,他寫了馬太福音。他是猶太人,曾受羅馬政府委任作稅吏。(參太9章人物介紹)

我信了主多久才向人作見證?
2:14-15 利未遇見耶穌當日就在家裡舉行宴會,把耶穌介紹給朋友。他沒有浪費一分一秒,立刻作見證。有些人認為初信者要等受過訓練、屬命成熟後才可向別人介紹耶穌。其實,初信者也可以像利未一樣運用已有的知識、技巧和經驗,馬上跟熟悉的人分享信仰。

我最討厭的是甚麼人?我怎樣看待這些人?
2:16-17 自義的法利賽人看見耶穌與罪人一起吃飯就擺出義憤填胸的樣子。耶穌樂意跟罪人交往,祂愛他們,知道他們需要聽祂講的話。不論是富是貧、是善是惡,只要是需要或渴望聽祂的信息的,祂都會花時間跟他們在一起。需要基督的人不一定可愛可交心,但我們也得跟他們交朋友。你曾忽略過一些聲譽不好的人嗎?也許他們就是最需要你的人,要從你感受基督的愛,聽祂的信息。

現代的青年人也有的在禁食,常是為著減肥,殊不知禁食有更深的用意……
2:18-22 約翰本人有兩個目標:領人悔改,預備人迎接基督。他這嚴肅的信息使他自己和門徒禁食。禁食是謙卑和悔罪的表現,也是靜思和警醒的操煉。禁食倒空身體,使身體不被食物填滿;悔改倒空生命,使生命不被罪惡充塞。耶穌的門徒不用禁食,因為耶穌跟他們在一起。耶穌沒有譴責禁食的人,祂自己也禁食了四十天(參太4:2)。然而,祂強調禁食要有正確的動機。法利賽人一個星期禁食兩次,為要顯示給別人看自己是多麼的聖潔。耶穌要說明,為了給別人留下深刻印象而禁食,就歪曲了禁食的意義。

神用新郎新娘比喻自己與子民的關係,你用甚麼來比喻目前你跟神的關係呢?
2:19 耶穌把自己比作新郎。聖經也常把神的子民比作新娘,把愛他們的神比作新郎(參賽62:5;太25:1-14;啟21:2)。

墨守成規的法利賽人不能接受耶穌的新思想,你對新事物又抱甚麼態度?
2:21-22 當時,人們用不漏水的羊皮袋子裝酒。新酒變陳,便會膨脹,使皮袋拉伸,所以新酒不能倒進已經拉伸的舊皮袋裡,否則那又舊又硬的羊皮就會破裂。

  法利賽人就好像舊皮袋一樣僵硬,被人為的思想和規矩限制,不能接受耶穌,不能相信祂。我們的心靈也可能會像舊皮袋一樣變得僵硬,而不能領受基督所賜的新生命。所以,要時刻保持心靈開放,領受耶穌改變人生命的真理。



20130219馬可福音2章1-12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新約聖經注釋/網路>

2:1 過了些日子,耶穌又進了迦百農。人聽見他在房子裏,

   《新》在屋子裏:(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已回家」)主耶穌在迦百農時,大概是以彼得的家為家(見1:21、29)。

   《馬》1~4:主進了迦百農不久……就有許多人聚集,圍著祂所住的房子。風聲傳得很快,人都渴望一睹那位行神蹟的人的風采。神何時施展大能,人就受吸引。他們聚集在門前,救主忠誠地對他們講道。人群的後面,有四個人用臨時擔架擡來一個癱子。人群阻礙癱子來到主耶穌面前的路;引領人到耶穌面前,往往會有阻礙。但信心是靈巧的。這四個擡擔架的人從屋旁的梯階走上房頂,拆了房頂,把癱子縋到屋子裏──大概是中間的園子,把他帶到神的兒子面前。有人把這四位朋友起名爲憐憫、協力、創意和堅毅,我們當力求成爲一位具備這些特質的朋友。

2:2 就有許多人聚集,甚至連門前都沒有空地;耶穌就對他們講道。

   《新》有許多人聚集:耶穌這次回來,群眾像上次一樣(1:32-33、37),以同樣的熱情歡迎祂。

2:3 有人帶著一個癱子來見耶穌,是用四個人抬來的;

   《新》一個癱子:這個人除了不能行走外,我們不知任何其他有關他病況的事。那四個人如此有決心要把他帶到耶穌面前,顯示他的情況是十分嚴重。

2:4 因為人多,不得近前,就把耶穌所在的房子,拆了房頂,既拆通了,就把癱子連所躺臥的褥子都縋下來。

   《新》拆了房頂:典型巴勒斯坦的房子,都有一個平頂,人可以從外面的樓梯子上去。屋頂通常是用一層很厚的黏土造成,經石輪壓過,下面藉樹枝編成的蓆子橫排在木樑上來支撐著。

2:5 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小子,你的罪赦了。」

   《新》耶穌見他們的信心:耶穌從這個癱子和他朋友的大膽行動中,看出他們的信心來。

   《新》小子,你的罪赦了:耶穌先解決這個人最大的需要:罪得赦免。

   《啟》他們的信心:除了指那四個抬癱子的人的信心,也包括這個癱子自己的信心。

   《馬》耶穌被他們的信心感動,就對癱子說:“小子,你的罪赦了。”這話似乎有點奇怪。問題是癱瘓,不是罪,對嗎?對,但耶穌越過病徵,進到病因去。祂不會因醫治身體而忽視靈魂;祂不會爲暫時的狀況作補救,卻對那永恆的光景置諸不理。所以祂說:“你的罪赦了。”這是個奇妙的宣告。現在,那人今生在地上的罪都得赦免,他不用等到審判的日子,他現在已得到赦罪的確據。凡相信主耶穌的人都可得到這確據。

2:6 有幾個文士坐在那裏,心裏議論,說:

   《馬》6~7:有幾個文士馬上曉得這話的重要。他們諳熟聖經道理,知道除了神以外,沒有人能赦罪。任何人自稱能赦罪就是自稱是神。到此爲止,他們的邏輯都是正確的。可是,他們卻不承認主耶穌是神,而心裏責備祂說了僭妄的話。

2:7 「這個人為甚麼這樣說呢?他說僭妄的話了!除了 神以外,誰能赦罪呢?」

   《新》他說僭妄的話了!除了神以外,誰能赦罪呢:在猶太神學中,連彌賽亞也不能赦罪,因此,耶穌赦免人的罪就等於自稱是神—在他們看來這就是僭妄(見14:64註釋)。

2:8 耶穌心中知道他們心裏這樣議論,就說:「你們心裏為甚麼這樣議論呢?

   《馬》8~9:耶穌知道他們的心思,便問他們這引起爭議的問題:“或對癱子說,你的罪赦了;或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行走,那一樣容易呢?”這話證明祂超然的能力。其實,二者一樣容易。但按人來說,二者要行出來同樣不可能。

2:9 或對癱子說『你的罪赦了』,或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行走』;哪一樣容易呢?

   《新》哪一樣容易呢:大概耶穌的重點是:赦罪和醫病兩者都不容易;對人來說兩者同樣都不可能,但對神而言,兩者都同樣容易。

2:10 但要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就對癱子說:

   《新》但要叫你們知道:大概是對文士說的「就對癱子說」這幾個字,是作者馬可的插話,為要解釋說話的對象有所改變。有關「人子」這名稱的討論,見8:31註釋。神蹟的目的之一,顯然是要證明耶穌的神性。見約翰福音以神蹟為印記的論說(約2:11;20:30-31)。

   《馬》10~12:主已經宣告那人的罪赦了。可是,這話生效了沒有?文士不可能看見那人的罪得到赦免,所以他們不信。爲了顯出那人的罪果然得了赦免,救主以可見的事給他們證明。祂吩咐那癱子起來,拿起褥子走。那人立刻遵從,眾人就都驚奇。他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文士雖然看見這最有力的證明,但仍然不信。相信關乎意願,但他們不願意相信。

2:11 「我吩咐你,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

2:12 那人就起來,立刻拿著褥子,當眾人面前出去了,以致眾人都驚奇,歸榮耀與 神,說:「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



----------------------------------------------------------------
<聖經靈修版/網路>

我曾為誰感動過?感動以外還有甚麼?
2:3 這個癱子的需要感動了他的朋友,使他們有所行動,帶他到耶穌那裡去。當你知道別人的需要後,你會作出行動嗎?許多人都有身體上和屬靈上的需要,一些是你一個人就能去解決的,一些則需要其他人一同幫忙。癱子的需要使這四個人作出行動,讓別人的需要也叫你作出憐憫的行動吧。

打開屋頂,把癱子放下去,不太可能吧?
2:4 當時的房子是用石頭建造的,房頂是平的,用泥混合草建成,屋外有樓梯通到房頂。這幾位朋友可能是把癱子從屋外的樓梯運上房頂,然後輕易地拆開房頂,把癱子縋到耶穌那裡去。

猶太人對耶穌的認識不正確,錯失了在耶穌裡的豐盛;我又如何?
2:5-7 猶太領袖認為,聲稱自己做到只有神才可以做的事就是褻瀆神,根據律法,這是死罪(參利24:15-16)。

  耶穌宣稱自己有神的赦罪權柄,宗教領袖沒有誤解祂的話,卻下了錯誤的判斷。耶穌沒有褻瀆神,祂所說的是事實。耶穌是神,祂藉著治好這個癱子,證實自己的宣告是真的(2:9-12)。

為甚麼人需要耶穌?
2:10 這是馬可福音第一次記載耶穌自稱為「人子」。「人子」這個稱號強調了耶穌完全是人;「神的兒子」(參約20:31)則強調了耶穌完全是神。祂是神,有赦罪的權柄;祂是人,能體會我們最深處的需要和痛苦,幫助我們勝過罪惡(參8:29-31註釋)。



2013年2月27日 星期三

20130218馬可福音1章29-45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新約聖經注釋/網路>

1:29 他們一出會堂,就同著雅各、約翰,進了西門和安得烈的家。

   《新》進了西門和安得烈的家:耶穌和門徒很可能是去吃飯,因為安息日主要的一餐,通常是在會堂崇拜後立刻就吃的。

   《馬》29~30:我們的主一出會堂,便進了西門的家。剛到達,就知道西門的岳母正害熱病。第30節指出,他們馬上就告訴耶穌。他們急不容緩把她的需要告知那醫治者。

1:30 西門的岳母正害熱病躺著,就有人告訴耶穌。

   《新》西門的岳母:林前9:5提到彼得已結婚。

1:31 耶穌進前拉著她的手,扶她起來,熱就退了,她就服事他們。

   《馬》耶穌不發一言,拉著她的手,扶她起來。她便立刻痊癒了。熱病通常使人疲倦。在這裏,主不僅醫治了熱病,更立刻給她力量去事奉,她就服事他們。梅勒說:

  凡病者被救回,不論方法平凡或不平凡,都要促使他因那重新得蒙賜予的生命,把自己奉獻在神的工作上。……許多人常歎息沒有機會服侍基督,因爲心裏只想著自己喜歡的美麗、堂皇的事奉;同時,又讓基督想他們作的事從手中溜走。真正服侍基督,首先是作好自己日常的本分。

  我們可以注意到在每一個醫治的神蹟,救主都有不同的步驟。這告訴我們,沒有兩個人的悔改是完全一樣的。每個人的經歷必須是個人的。

  彼得有一位岳母,這顯示守獨身的修士制度在那日並沒有建立起來。這是人的傳統,沒有神的話作根據,只滋生出種種的惡來。

1:32 天晚日落的時候,有人帶著一切害病的,和被鬼附的,來到耶穌跟前。

   《新》有人帶著:他們要等到安息日已過(日落以後),才可扛抬任何東西(見耶17:21-22)。

   《啟》聖經把“鬼附”和“疾病”分開。耶穌時常斥責附在人身上的鬼,命令他們離去。鬼的數目很多,但魔鬼只有一個,也就是撒但,是眾鬼之首。聖經承認鬼是真實的,但鬼的來源卻沒有說明。

   《馬》32~34:救主到臨的消息,日間已傳開。在安息日,人們不敢把有需要的人帶去見祂。但天晚日落的時候,安息日已結束,人們又擠擁在彼得的門前,凡害病的和被鬼附的,都經歷到那把人從罪的各種程度和形式中釋放出來的能力。

1:33 合城的人都聚集在門前。

1:34 耶穌治好了許多害各樣病的人,又趕出許多鬼,不許鬼說話,因為鬼認識他。

   《新》因為鬼認識他:路加說:「因為他們知道他是基督」(路4:41)。耶穌大概希望先用言語和作為顯明祂是怎樣的彌賽亞(與一般人觀念中的彌賽亞不同),然後才清楚地宣告自己是誰;因此祂不容許污鬼阻撓祂的原意。

1:35 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時候,耶穌起來,到曠野地方去,在那裏禱告。

   《啟》耶穌的權柄來自天父,祂要從父神那裏汲取力量,所以時常一人退到曠野或者山上,與天父交通(6:46;14:32)。

   《馬》耶穌在天未亮的時候,到曠野無人騷擾的地方,花時間禱告。耶和華的僕人每早晨要開通耳朵,聽取父神那天的引導(賽五○4-5)。若主耶穌需要每早晨有安靜時刻,我們豈不更需要!也注意祂禱告需要付上代價,祂在早晨天未亮的時候便起來到曠野去。禱告不應按個人的方便,卻要自我紀律和犧牲。這能否解釋何以我們很多的事奉都沒有果效?

1:36 西門和同伴追了他去,

   《新》同伴:安得烈、雅各、約翰,可能還有腓力和拿但業(參約1:43-45)。

   《馬》36~37:西門與其他門徒起床時,群眾又在房子前聚集。門徒去把群眾高漲的情緒告訴主。

1:37 遇見了就對他說:「眾人都找你。」

1:38 耶穌對他們說:「我們可以往別處去,到鄰近的鄉村,我也好在那裏傳道,因為我是為這事出來的。」

   《啟》耶穌來是為了把好信息帶給世人,祂是“為這事(傳道)出來的”。

   《馬》很奇怪,祂並沒有回到城裏去,卻帶門徒到鄰近的鄉村,也好在那裏傳道。祂爲何不回到迦百農?

  1.首先,祂剛禱告,知道神那天要祂做的事。

  2.第二,祂曉得迦百農的潮流運動是膚淺的。救主從不受群眾吸引。祂更看深一層,知道他們心所想的。

  3.祂清楚名聲的危險,於是以身作則,讓門徒知道當眾人都說他們好的時候,就當警醒。

  4.祂往往逃避任何表面而出於情緒激動的群眾運動,免得把冠冕看得比十字架更重要。

  5.祂所強調的是傳神的道。醫治的神蹟是爲解除人的痛苦,其實也爲引人注意祂所傳的道。

1:39 於是在加利利全地,進了會堂,傳道,趕鬼。

   《新》在加利利全地:這似乎是主三次周遊加利利的第一次旅程(第二次:路8:1;第三次:可6:6及太11:1)。

   《馬》耶穌在加利利全地,進了會堂,傳道趕鬼。祂把傳道與工作,就是傳道與行道融爲一。有一點很有意思,我們常常看見祂在會堂裏趕鬼,今天的自由派教會會否與昔日的會堂看齊?

1:40 有一個長大痲瘋的來求耶穌,向他跪下,說:「你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

   《啟》40~45:在當日,痲瘋病無藥可醫,極其不潔,患者不許進入人群和民居;見到人的時候,要大呼“不潔淨”,讓人遠離他(利13:45-46)。這個痲瘋病患者跑來跪在耶穌面前,已是不尋常的行動;耶穌“伸手摸他”更是不尋常。他的信心使病得除,怎叫他不傳揚。

   《馬》40~45:那位長大痲瘋者的祈求,是我們禱告蒙神垂聽的榜樣:

  1.真誠而迫切的──哀求祂。

  2.虔敬的──向祂跪下。

  3.謙卑而順服的──“你若肯”。

  4.相信的──“必能”。

  5.說出所需──“叫我潔淨了”。

  6.具體的──並非“祝福我”,乃是“叫我潔淨了”。

  7.個人的──“叫我潔淨了”。

  8.簡要的──禱告原文只有五個字。

  有什麽事情發生?

  耶穌動了慈心。我們千萬不要讀了這些話,而沒有喜樂和謝恩的感覺。

  祂就伸手。請細想!神的手因著聽了謙卑而有信心的禱告而伸出來。

  祂摸他。在律法下,人若觸摸痲瘋病人,禮儀上說是不潔淨的。當然也有感染疾病的危險。然而,聖潔的人子在人類的痛苦上也表認同,祂驅去了罪的蹂躪而不被玷污。

  祂說:“我肯”。祂醫治我們,比我們要得醫治顯得更願意。祂續說:“你潔淨了吧。”長大痲瘋的人皮膚馬上變成光滑、清潔。

  祂禁止那人把神蹟張揚,直到他給祭司察看,並獻上所須的祭(利一四2及以下)。這是個試驗,首先考驗他的順服。他有否按那囑咐去行?沒有。他把事情公開了,結果妨礙了主的工作(45節)。這也是對祭司警覺性的考驗。他會否看出他們長久等待的彌賽亞已來臨,施行奇妙的醫病神蹟?若他是典型的以色列人,他便不會看出。

  我們再看見耶穌從人群中退去,到外邊曠野地方工作。祂並不以數字計算得失。

1:41 耶穌動了慈心,就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吧!」

   《新》摸他:根據摩西律法,這動作使摸的人不潔淨(見利13章,特別是45-46節;參利5:2)。耶穌對那人的憐憫,勝過了禮儀上的顧慮。

1:42 大痲瘋即時離開他,他就潔淨了。

1:43 耶穌嚴嚴地囑咐他,就打發他走,

1:44 對他說:「你要謹慎,甚麼話都不可告訴人,只要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又因為你潔淨了,獻上摩西所吩咐的禮物,對眾人作證據。」

   《新》對眾人作證據:(編者註:「眾人」新國際版譯作「他們」)獻祭是為了證明他的痊癒是真的,而且表明耶穌尊重律法。他得醫治也見證耶穌有從神而來的能力,因為猶太人相信,只有神能醫治痲瘋病(見王下5:1-14)。

1:45 那人出去,倒說許多的話,把這件事傳揚開了,叫耶穌以後不得再明明地進城,只好在外邊曠野地方。人從各處都就了他來。

   《新》以後不得再明明地進城:耶穌越來越受人歡迎(見1:28;3:7-8;路7:17),再加上猶太領袖們有增無減的反對(見2:6-7、16、23-24;3:2、6、22),最後使祂不得不退離加利利,到附近的地區去。


-----------------------------------------------------------
<聖經靈修版/網路>

為甚麼同一件事,不同的福音書作者記述的都不一樣?
1:29-31 每位福音書的作者都以稍微不同的角度來記錄事情,從相似的事中突出不同的細節。在馬太福音裡耶穌摸婦人的手;在馬可福音裡耶穌扶她起來;在路加福音裡耶穌向熱病說話,那熱病就離了她。三段記載沒有矛盾,三位作者強調了不同的細節,以突出耶穌某方面的特徵。

在既有的規矩中尋求突破,實在不容易……
1:32-33 人們在日落後去見耶穌,因為當天是安息日(1:21)。安息日是由星期五日落到星期六日落。猶太領袖說在安息日接受醫治、走遠路是違反律法的(參太12:10;路13:14)。人們不想違反律法,便等到日落後才去找耶穌,接受祂的醫治。


好朋友很久未見,我會想找他談個痛快。神是我們生命的主,該多久和祂談談?
1:35 耶穌花時間禱告。要找時間禱告並不容易,然而祈禱是我們和神之間重要的聯繫。我們要像耶穌那樣,遠離人群,單獨與神交談。即使要很早起床,也要這樣做。

加利利、撒馬利亞和猶大,福音書經常提到……
1:39 羅馬政府把以色列分為三個地區:加利利、撒馬利亞和猶太。加利利是位於最北的地區,約96公里長、48公里寬。耶穌大部分時間都在這裡工作,在這個小小的地區內共有250多個城鎮,也有許多會堂,是耶穌教導的理想地方。

判斷一個人——用聖經的標準還是世俗的標準?
1:40-41 猶太領袖宣佈痲瘋病人是不潔的,不能參與任何宗教或社會活動,為的是遵守律法(參利13-14章)。因為律法明說,與任何不潔的人接觸的都是不潔的。有些人甚至向痲瘋病人擲石,好與他們保持距離,就是提起痲瘋病,也能嚇壞人,耶穌卻伸手摸這個痲瘋病人。

  人的真正價值不是形於外,而是在於內的。雖然人的身體可能會有疾病或殘障,但人的價值在神眼中絲毫不減。神不會嫌某人太討厭而遠離他。其實,我們全都是「痲瘋病人」,罪使我們都變了形。然而,神差遣祂的兒子耶穌撫摸我們,醫治我們。當你被拒絕時,想想神如何看待拒絕你的人,也想想祂如何看待你。

既然耶穌已經帶來新思想,幹嗎還要舊律法?
1:43-44 雖然當時痲瘋是不治之症,但很多類型的皮膚病也歸入痲瘋之列。根據律法,痲瘋病人痊癒後要讓祭司檢驗,然後要到聖殿獻感恩祭。耶穌差這人去見祭司,表示祂絕對尊重神的律法,緊守律例;同時,也證實祂行了一個偉大的神蹟。



20130217馬可福音1章12-28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新約聖經注釋/網路>

1:12 聖靈就把耶穌催到曠野裏去。

   《新》就:馬可寫作文筆風格的一個特徵,就是常常採用這個希臘字(約四十七次之多),中文(和合本)聖經譯作「立刻」、「隨即」、「就」、「即時」等(如見1:18、20、28-29、42-43等)。

   《啟》《馬可》書的一個特色,是用像“催”、“隨時”這一類帶有緊急性的字眼,來描寫耶穌的工作,說明祂如何殷勤不懈,為道奔走。《馬太》4:1記述同一件事時,用的是“引”字。

   《馬》12~13:耶和華的僕人在曠野四十天受撒但的試探。神的靈催祂到此約會,並非要看祂會否犯罪,乃是要證明祂不會犯罪。若耶穌在地上像人一樣會犯罪,我們怎敢肯定祂今日在天上不會犯罪?

   馬可為何說祂與野獸同在一處?這些動物是否撒但驅來要消滅主的?還是牠們溫馴在牠們創造主的同在裏?這些問題似乎沒有答案。

   四十天完結,有天使來伺候祂(參看太四11),祂受試探時沒有吃過什麼(路四2)。

   信徒不能避免試煉。人愈貼近主,試煉就愈趨激烈。撒但不會在有名無實的基督徒身上花工夫,卻要集中火力對付那些在屬靈爭戰上連連奏捷的基督徒。受試探不是罪,向試探屈服就是罪。我們按力量根本無從抵抗,但內住的聖靈是信徒征服黑暗慾念的力量。

1:13 他在曠野四十天,受撒但的試探,並與野獸同在一處,且有天使來伺候他。

   《新》野獸:與今日相比,耶穌時代的巴勒斯坦有更多的野獸,其中包括獅子。只有馬可在此記載有野獸這回事,因他要強調神在曠野保護耶穌安然無恙。

   《新》有天使來伺候他:正如他們在曠野伺候以色列人一樣(見出23:20、23;32:34)。

1:14 約翰下監以後,耶穌來到加利利,宣傳 神的福音,

   《新》神的福音:從神而來,也是關於神的好消息。

   《啟》施洗約翰不畏權勢,堅持正義,以致得罪希律王,被捕下監(事見6:17-29)。耶穌這時已離開受約翰洗禮的猶太地(1:5、12-13),回到北方的加利利傳道。

   《啟》神的福音:是從神而來的關乎救恩的好消息,也是每個基督徒今天向世人傳揚的佳音(羅1:1;15:16;林後11:7;帖前2:2、8-9)。

   《馬》14~15:馬可跳過了主在猶大地的服事(參約一1~四54),以祂在加利利一年零九個月的偉大服事作開端(一14~九50)。他接着簡述主後期在比利亞的服事(一○1-45),然後才來到耶路撒冷的最後七日。

   耶穌來到加利利,宣傳神(國)的福音。祂的信息是:

   1.日期滿了。根據預言的時間表,王公開顯現的日期已定了,這日子現已來到。

   2.神的國近了。王已來到,實在地帶來國度給以色列民。國近了,是因王已顯現。

   3.呼籲人當悔改,信福音。人要進神的國,就必須轉離罪,相信主耶穌的福音。

1:15 說:「日期滿了, 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

   《新》近了:基督(君王)的降臨,使神的國度臨近人。

1:16 耶穌順著加利利的海邊走,看見西門和西門的兄弟安得烈在海裏撒網;他們本是打魚的。

   《新》加利利…海:一個美麗的湖,在水平線下約二二九公尺,長約二十二公里半,寬約九公里半,水源來自約旦河上游。亦名革尼撒勒湖(路5:1)或提比哩亞海(約6:1;21:1)。舊約時代稱為基尼烈湖(如:民34:11)。

   《新》西門:大概是舊約名字西面的簡略拼法(見徒15:14原文譯註)。耶穌另名西門為彼得(3:16;太16:18;約1:42)。

   《馬》16~18:耶穌順著加利利的海邊走,看見西門和西門的兄弟安得烈在打魚。祂已認識他們,其實在祂開始傳道時,他們已成為祂的門徒(約一40-41)。現在祂呼召他們跟從祂,應許他們得人如得魚。他們馬上撇下可獲利的捕魚事業,來跟從主。他們的順從是立即的、犧牲奉上的,又是完全的。

   打魚是一門藝術,拯救靈魂亦然。

   1.需要耐心,常常要孤獨地長時間守候。

   2.需要技巧去使用魚餌、誘餌或漁網。

   3.需要洞察力與常識,追蹤魚的動向。

   4.需要堅毅。好的漁夫不容易灰心。

   5.需要安靜。良策是避免擾亂,把自我放在一旁。

   我們跟從基督,就能得人如得魚。我們愈似祂,就愈能為祂得人。我們的責任是跟從祂,其餘的事祂自會負責。

1:17 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

   《新》來跟從我:耶穌向門徒所發的呼召是很明確的,而且要求他們以完全獻身來回應。這並非耶穌第一次遇見西門和安得烈(見約1:35-42)。

   《新》得人如得魚:即作傳福音者(見路5:10)。

1:18 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

1:19 耶穌稍往前走,又見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在船上補網。

   《啟》新約中名叫雅各的共有四位:1.西庇太的兒子使徒雅各(1:19),是使徒約翰的兄弟,後來為希律王所殺,是使徒中第一位殉道者(徒12:2)。2.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太10:3),也是十二使徒之一,稱為“小雅各”(15:40),也許身材比西庇太的兒子雅各略小。3.耶穌的弟弟雅各(6:3;太13:55;加1:19)。耶穌復活後,他和耶穌其餘的弟弟才信主(約7:5;徒1:14;林前15:7)。雅各後來做了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徒12:17;15:13;21:18;加1:19;2:9、12),又寫了《雅各書》。4.使徒猶大(不是賣主的加略人猶大)的父親雅各(路6:16;徒1:13)。

   《馬》19~20:主耶穌稍往前走,遇見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約翰,他們正在補網。祂一呼召他們,他們就辭別父親,跟從主去了。

   基督仍在呼召人撇下一切跟從祂(路一四33)。不可容讓財產或父母妨礙我們順服主。

1:20 耶穌隨即招呼他們,他們就把父親西庇太和雇工人留在船上,跟從耶穌去了。

1:21 到了迦百農,耶穌就在安息日進了會堂教訓人。

   《新》會堂:是當時猶太人非常重要的一個宗教組織。會堂開創於猶太人被擄的時代,為猶太人提供了一個學習經文和敬拜神的地方。任何市鎮,只要有十個以上的已婚猶太男人,就可以成立一個會堂。

   《新》教訓人:像保羅一樣(見徒13:14-15;14:1;17:1-2;18:4),耶穌利用當時的習俗—會堂領袖可以邀請外地來訪的教師參與敬拜的程序。

   《啟》迦百農:位於加利利海西北,通往今大馬士革的商路上,耶穌和門徒常來這城住宿。

   《馬》21~22:我們回頭看馬可的記載。到了迦百農,耶穌在安息日進了會堂,開始教訓人。人們看出這並不是一位普通的教師,祂的話帶著不能推諉的能力,不像文士機械化單調的講論。祂的語句是全能者的箭;祂的教訓抓住人的心、定人的罪,又責備人。文士叫嚷著的,是以訛傳訛的宗教。主耶穌的教訓,沒有不真確的;祂有權宣講祂所作的,因爲祂按自己教訓人的原則來生活。

   每一位教導神話語的人,應當帶著權柄來說話,否則寧可閉囗。詩人說:“我因信,所以如此說話。”(詩一一六10)保羅在哥林多後書四章13節附和了這話,他們的信息都具有深厚的說服力。

1:22 眾人很希奇他的教訓;因為他教訓他們,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文士。

   《新》希奇:馬可常常記載耶穌的教訓和行動如何令人希奇(見2:12;5:20、42;6:2、51;7:37;10:26;11:18;又見15:5)。在以上這些例子中,是基督本身擁有的權柄令人希奇。祂沒有像文士一樣引用人的權威,因為祂的權柄是直接從神來的。

   《啟》文士:是當時的律法師,也是宗教教師。參《馬太》2:4註。

1:23 在會堂裏,有一個人被污鬼附著。他喊叫說:

   《新》在會堂裏,有一個人…喊叫說:實際上是污鬼在喊叫。

   《新》被污鬼附著:污鬼附在人身上的目的,是要虐待並摧毀那按著神形像而造的人,但污鬼認出耶穌是一位大有能力的對手,祂能夠摧毀撒但的權勢。

   《馬》在會堂裏,有一個被鬼所附、或說被鬼居住的人。這鬼被形容爲污鬼,可能指這鬼的表現,是使人在肉身或在靈裏不潔。不要把鬼附跟各種精神病混淆,二者根本截然不同。被鬼附的人其實被鬼內住了,受邪靈的操縱。這樣的人常會行出超自然的行爲,當正面碰著主耶穌和祂的工作時,常變得狂暴或褻瀆。

1:24 「拿撒勒人耶穌,我們與你有甚麼相干?你來滅我們嗎?我知道你是誰,乃是 神的聖者。」

   《新》神的聖者:除了路4:34的平行經文外,這個稱呼只有在約6:69用過;它指明基督是從神而來的事實,而不是指向祂彌賽亞的身分(見路1:35)。污鬼們用這個稱呼來叫耶穌,可能是遵循一種邪靈崇拜的信念,他們以為準確地運用一個人的名字,就可以對他有一定的控制。這個人並不止被一個污鬼附著(見5:9),但只有一個鬼在說話。

   《馬》請注意邪靈認識耶穌,稱祂爲拿撒勒人和神的聖者。也要注意代名詞由眾數轉爲單數:“我們與你有什麽相干?你來滅我們嗎?我知道你是……”鬼魔首先如同跟那人一體而說話的一樣,後來他爲自己說話。

1:25 耶穌責備他說:「不要作聲!從這人身上出來吧。」

   《新》不要作聲:原意是「閉嘴!」耶穌超然的能力使被鬼附的人尖叫聲停止。

   《馬》25~26:耶穌不會接受鬼魔所作的見證,就算所見證的屬實也不接受。因此,祂吩咐邪靈不要作聲,命令他從那人身上出來。看見那人抽風,又聽見鬼魔離開那人時恐怖的喊叫,實在叫人害怕。

1:26 污鬼叫那人抽了一陣瘋,大聲喊叫,就出來了。

1:27 眾人都驚訝,以致彼此對問說:「這是甚麼事?是個新道理啊!他用權柄吩咐污鬼,連污鬼也聽從了他。」

   《新》用權柄:耶穌在教訓人(1:22)和祂此處所作的事上所顯出的權柄,給周圍的人深刻的印象。

   《馬》27~28:神蹟引來驚訝。有人能僅以一句命令逐出鬼魔,對眾人來說是新奇而詫異的。他們要問究竟這是否一個新宗派教訓的肇始?神蹟的消息就傳遍了加利利。離開這部分之前,請記得三件事:

   1.基督首次降臨顯然挑動起鬼魔在地上猛烈的活動。

   2.基督的能力勝過邪靈,預示了祂最後得勝撒但及他所有的差役。

   3.神在那裏工作,那裏就有撒但的敵擋。凡要事奉主的,可以預料所走的每步都會遭反對。“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弗六12)

1:28 耶穌的名聲就傳遍了加利利的四方。


--------------------------------------------------------------
<聖經靈修版/網路>

引誘當前,忐忑不安,動心卻不可動作,我可怎樣做?
1:12-13 耶穌離開人群往曠野去受撒但試探。除非我們作出讓步,否則試探不能對我們造成任何傷害。我們不要憎惡內心的試探,因為神可以藉此叫我們剛強,領受祂寶貴的教誨。當我們面對撒但的試探和騷擾時,不要忘記耶穌。祂運用神的話語來抵擋撒但,並且得勝,我們也可以照樣做。

「提防撒但!」「甚麼,牠不只是一個象徵性的稱謂嗎?」
1:12-13 撒但是背叛神的天使。牠是真實存在,不是象徵性的稱謂,並時刻與神和順服神的人作對。在伊甸園裡牠試探夏娃,慫恿她犯罪;在曠野牠試探耶穌,卻沒有成功(參太4:1-11)。被試探不是罪,但試探人或向試探讓步就是罪。

耶穌忍受試探,原來有這麼多的意義……
1:12-13 耶穌為了完全與人認同而忍受撒但的試探。祂面對過試探且勝過試探,可指導我們如何面對試探而不犯罪,是我們的榜樣。祂經歷過我們的遭遇,知道我們的需要,就成為我們的幫助(參來4:15-16)。

神的福音是甚麼?
1:14-15 神的福音是甚麼?馬可福音記載耶穌所說的頭幾句話就是祂教導的核心:期待已久的彌賽亞已經來到,罪惡力量將要被粉碎,神在世上的統治將要開始。聽到這個信息的大部分是貧窮、被壓迫和沒有希望的人。對他們來說,耶穌的話為他們帶來自由、公義和盼望。這就是福音。

耶穌搬家了,看祂搬到甚麼樣的地方去?
1:16 加利利海一帶的居民主要以捕魚為業,他們普遍用網打魚。迦百農是當時擁有最多漁村的城鎮,沿湖周圍有三十多個漁村。迦百農也是幾條主要公路的交匯處,遠至南面的埃及和東北面的美索不達米亞的商人,都會經過這裡。耶穌從拿撒勒搬家到這裡(參太4:12-13)。

我對耶穌的道理還有甚麼懷疑?我今天仍跟隨耶穌嗎?
1:16-20 我們常常以為耶穌的門徒一遇見耶穌便是信心的偉人。事實上,他們跟所有信徒一樣,信心是逐步成長的(14:48-50,66-72;約14:1-9;20:26-29)。耶穌明顯不止一次呼召彼得(西門)、雅各和約翰跟從祂(參路5:1-11;約1:35-42)。雖然耶穌的呼召和信息要經過一段時間門徒才明白,但門徒始終跟從祂。同樣,我們可能或會懷疑、躊躇,但我們一定要緊緊跟隨耶穌。

做大事講天時、地利、人和,在神的計劃中,這三樣都有……
1:21 許多猶太人居住在離耶路撒冷很遠的地區,不能定期到耶路撒冷敬拜神,所以許多城鎮都設有會堂,作為敬拜和學習的地方。從公元前450年以斯拉時代開始,每十個猶太家庭便組成一個會堂。平日猶太男孩在會堂上課,學習律法和宗教,女孩子卻不能參加。星期六是安息日,猶太男人在會堂聚集,聽拉比(宗教教師)教導聖經。因為會堂沒有固定的教師,會堂領袖習慣邀請到訪的教師來講道,耶穌就是這樣經常在祂到訪的城鎮裡講道。

我們看見不利於福音廣傳的環境總是哀歎悲鳴,但神都會有不同的回應……
1:21 迦百農繁榮富庶,卻也墮落充滿罪惡,因為迦百農也是羅馬軍事重地,許多羅馬軍隊在這裡駐紮,來自羅馬帝國各地的異教風俗隨處可見。迦百農正是耶穌傳道、以神國的福音挑戰猶太人和外族人的好地方。

在這個反權威的時代,你怎樣體認耶穌的權威?
1:22 猶太教師經常引用拉比的話,使自己所說的話更具權威。然而,耶穌無需這樣做,祂是神,是最高的權威。祂完全明白聖經的內容和含義。

我不怕鬼,因為……
1:23 鬼是邪靈,受撒但統治,引誘人犯罪。牠們並不是撒但造的,因為神才是萬物的創造者。牠們是墮落的天使,加入了撒但背叛神的行列。雖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來自撒但,但牠們能夠使人聾啞、瞎眼,甚至精神錯亂。然而,牠們一遇到耶穌便能力盡失。神限制著牠們所能做的事情,若沒有神的准許,牠們做不到甚麼。耶穌在地上的日子,神容許污鬼活躍非常,只是要顯出耶穌勝過牠們的能力和權威。

鬼厲害,耶穌更厲害!「靠耶穌保護」不是屬靈口頭禪吧?
1:23-27 許多心理學家都反對用被鬼附來解釋精神病。雖然歷史上很多精神病人曾被誤斷為被鬼附,但這裡所說的人顯然是被鬼控制的。馬可記錄了很多耶穌趕鬼的事蹟,突出耶穌與邪惡勢力對抗,為要說明耶穌勝過牠們。耶穌不需要繁瑣的驅魔儀式,單靠說話就已經能夠趕出污鬼。

連污鬼也認出耶穌是彌賽亞,我親愛的家人、朋友、同事卻還不認識祂,多可惜……
1:23-24 污鬼遇到耶穌,立刻知道祂是神的聖者。馬可把這件事記在福音書上,建立耶穌的形象,表明連地底下的靈也認識耶穌是彌賽亞。



20130216馬可福音1章1-11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新約聖經注釋/網路>

1:1  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

   《新》福音:希臘文原意乃「好故事」或「好消息」。這好消息就是神藉著耶穌基督的降生、受死和復活,為人類預備了救恩。

   《新》起頭:影射創世記開頭第一句話(見約1:1)。

   《啟》福音:就是“好消息”。教會向世人傳揚的大喜信息,是耶穌基督來作人類的救主。這位耶穌與歷史上人任何偉大的人物不同,因祂是“神的兒子”(3:11;5:7;15:39)。福音隨著祂的工作而開始。

   《馬》馬可福音的主旨,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的福音。作者的目的是要強調主耶穌僕人的角色,因此他不以家譜作開始,卻立刻記錄救主的公開傳道事奉。這是那位福音的先驅施洗約翰所宣告的。

1:2 正如先知以賽亞(有古卷沒有以賽亞三個字)書上記著說:看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預備道路。

   《新》2~3先知以賽亞書上:此處所引頭兩句經文(1:2)來自瑪3:1,隨後的一節才是來自賽40:3(見太27:9註釋)。要明白耶穌的事工,我們必須從舊約聖經開始。以賽亞所說關於神的事,可以應用在神的兒子耶穌身上(1:1)。此段所引的經文,論到使者、曠野和主,這三者在1:4-8內都強調講出。

   《啟》2~3:施洗約翰是福音的先驅。這是全本書中唯一由作者直接引用舊約的地方;見《瑪拉基書》3:1;《以賽亞書》40:3。原文用現在式寫“記著說”,指出先知所預言的是個不變的事實。

   《馬》2~3:瑪拉基和以賽亞同時預言有一位使者在彌賽亞以先來,呼籲百姓要在道德和屬靈上,預備彌賽亞的來臨(瑪三1;賽四○3)。施洗約翰應驗了這些預言,他就是“使者……在曠野有人聲喊著”的人。

1:3 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1:4 照這話,約翰來了,在曠野施洗,傳悔改的洗禮,使罪得赦。

   《新》約翰來了:與約翰福音一樣,馬可福音也不是從耶穌降生開始記載,而是從施洗約翰的傳道事工開始。「約翰」這名字的意思是「主是仁慈的」。

   《新》在曠野:指死海西面的乾旱地帶,當地居民包括那些撰寫並保存死海古卷的人在內。

   《新》施洗:約翰為那些帶著悔改心前來的人施洗,這件工作成為他事奉的特色,以致人皆稱他為「施洗者」或「那施洗的人」。

   《新》悔改:這包括決心離罪歸義;約翰之極力強調悔改,使人想起舊約先知所傳講的信息(如:何3:4-5)。只要人肯悔改,神必赦免。

   《新》洗禮:約翰所傳講的是「悔改的洗禮」。換言之,是在悔改後或悔改的當時受洗。約翰的聽眾對洗禮並不陌生,他們知道外邦人改信猶太教時需要受洗,但卻從未聽過連亞伯拉罕的後裔(猶太人)也需要悔改受洗。

   《啟》4~5:施洗約翰出身祭司家庭,為耶穌遠親,比耶穌年長約半歲(路1章)。他被呼召作先知,預備人心接受基督(太11:11)。

   約翰傳道的“猶太地”(1:5;太3:1)大約位於猶大山地和死海之間,是猶太人一個叫做愛色尼(又稱戒行派)的教派活動的地方。參《路加》1:80註。

   《馬》他的信息是叫百姓悔改(改變心思,撇棄罪惡),使罪得赦,否則他們便無法接受主。惟有聖潔的百姓才能認識聖潔的神子。

1:5 猶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人都出去到約翰那裏,承認他們的罪,在約旦河裏受他的洗。

   《新》全地…都:顯然是修辭上的誇張語氣,表明約翰所宣講的引起了當代人高度的興趣。在他之前,有好幾個世紀以色列人中一直沒有先知。

   《新》約旦河:巴勒斯坦的主要河流,從黑門山上的雪源,流至死海。它靠耶路撒冷最近時相距約三十二公里。

   《馬》當聽眾悔改,約翰便給他們施洗,作爲他們回轉的公開表明。浸禮使他們公開與大部分棄絕主的以色列民分別出來,讓他們與那些預備接受基督的餘眾聯合。本節似乎指出約翰的傳道得到普遍的回應,但事實卻不然。或許群眾有一時的火熱,擁至曠野,要聽那激昂的傳道者,但大多數人沒有真正承認並離棄罪。看事情的發展便可知悉。

1:6 約翰穿駱駝毛的衣服,腰束皮帶,吃的是蝗蟲、野蜜。

   《新》駱駝毛…皮帶:也是以利亞和其他先知的裝束(王下1:8;參亞3:4)。

   《啟》駱駝毛的衣服:是窮人的衣著。在猶太人眼中也是先知的裝束(王下1:8;亞13:4)。

   《啟》蝗蟲、野蜜:蝗蟲為合乎猶太人潔淨條例的食物(利11:22),現在的窮人仍吃它。野蜜盛產於巴勒斯坦荒野。

   《馬》約翰是怎樣的人?用今天的話,他是個狂熱者和禁慾主義者。他的家是曠野;他的衣著像以利亞,是最粗糙和簡陋的;他的飲食足夠維持生命與體力,卻談不上奢侈;他是一個爲了榮耀的使命──把基督傳揚──而輕看一切的人。或許他可以成爲富者;但他選擇了貧窮。他確成爲那位無枕首地者最合適的先驅者。這裏我們學會,樸素是所有主僕人的特色。

1:7 他傳道說:「有一位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彎腰給他解鞋帶也是不配的。

   《新》7~8傳道:馬可只簡短地記載約翰的信息(參太3:7-12;路3:7-17),而且將焦點放在那將要來的大能者身上。

   《啟》按猶太習俗,客人進門後,由奴僕代解鞋帶。施洗約翰謙卑地見證那位將要來的彌賽亞,身分遠遠高過他。

   《馬》他的信息是主耶穌的超凡。他指出耶穌的能力、個人美德和職事,都比他高。約翰知道自己連給救主解鞋帶也不配——這原是奴隸的卑微服侍。被聖靈充滿的講道,常是高舉主耶穌,謙讓捨己。

1:8 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他卻要用聖靈給你們施洗。」

   《馬》約翰用水施洗,這是外表的表記,卻不能改變人的生命。耶穌用聖靈施洗,這洗把聖靈的能力大大流進生命裏(徒一8),並把所有信徒融入教會——基督的身體裏(林前一二13)。

1:9 那時,耶穌從加利利的拿撒勒來,在約旦河裏受了約翰的洗。

   《新》那時:耶穌可能約在主後二十七年開始公開講道,當時年約三十歲(路3:23)。據我們所知,在此以前,祂多數時間住在拿撒勒。

   《新》受了約翰的洗:約翰受洗的意義見太3:15及註釋。

   《啟》拿撒勒:是耶穌度過童年的地方(太2:23)。

   《馬》稱為寂靜時期在拿撒勒的三十年現已結束,主耶穌預備展開祂的公開傳道事奉。祂先走了六十英里的路程,從拿撒勒走到約旦河,靠近耶利哥之處,受了約翰的洗。當然祂毋需悔改,因為祂無罪可認。主受的洗是個表記,描繪祂最後在各各他浸入死亡裏,又從死裏復活。在祂公開傳道的起頭,便活活的預示了那十字架和空墳墓。

1:10 他從水裏一上來,就看見天裂開了,聖靈彷彿鴿子,降在他身上。

   《新》10~11:三一真神的三個位格,都在這件事上有分:(1)聖父說話;(2)聖子受洗;(3)聖靈降在聖子身上。

   《新》聖靈…降在他身上:耶穌為了祂的傳道事工受膏。祂後來在拿撒勒的會堂裏宣告,自己受過膏抹(路4:18)。

   《新》彷彿鴿子:象徵聖靈的溫柔純潔與善良(見太10:16)。

   《馬》10~11:祂從水裏一上來,就看見天裂開了,聖靈彷彿鴿子,降在祂身上。父神的聲音給聽見了,稱耶穌為祂的愛子。

   在我們主的生命中,沒有一刻不被聖靈充滿的。現在聖靈降在祂身上,乃要膏祂好作事奉,又賦予祂能力。這是聖靈特別的工作,為面前三年的事奉作準備。聖靈的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人可能受過教育、有才能,又口若懸河,獨欠缺了我們稱為“膏油”的內在素質,他的事奉仍是沒有生命,又沒有果效的。這是個基本問題,“我有否聖靈賦予的力量來事奉主?”

1:11 又有聲音從天上來,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

   《新》影射詩2:7和賽42:1。

   《新》聲音:有時神直接從天上說話(見9:7;約12:28-29)。

   《新》你是我的愛子:在1:1馬可宣告耶穌是神的兒子;此處父神親自宣告耶穌是祂的愛子。


-----------------------------------------------------------------
<聖經靈修版/網路>

馬可一開頭就把我們帶進福音書中,我要怎樣讀它呢?
1:1 人經歷了興奮的事,自然想告訴別人。分享自己的經歷,能重溫當時興奮的情景,那經歷就會重現。讀馬可福音頭幾句話已經可以感受到作者興奮的心情。想像一下自己在人群中看耶穌治病和教導人;想像一下自己是門徒中的一個,回應耶穌的愛和勉勵的話。耶穌為了每一個人來到世間,既為了活在二千年前的人,也為了我們這些今天活著的人。

我認識耶穌有多少呢?若要我寫一部以耶穌作主角的書,我會寫甚麼呢?
1:1 馬可不是十二使徒之一,不過他本人極可能認識耶穌。馬可福音有如一部敘事小說,節奏明快,他筆下的耶穌是用行動來支持自己的話,不斷證實自己是神的兒子。這卷書是寫給羅馬基督徒的。當地人信奉多神,所以馬可要讓讀者認識到耶穌才是神獨一、真正的兒子。

「接照神旨意安排的是最美好的!」這句話已經落實在歷史裡面,可會是你信仰經驗的寫照?
1:2 耶穌進入人類歷史的一刻,正受羅馬統治的文明世界相當和平,交通方便,也有共通語言。因此,耶穌的生平、死亡、復活的信息能夠迅速地傳遍廣大的羅馬帝國。

  以色列百姓也預備好迎接耶穌。自舊約最後一卷書的作者瑪拉基之後四百年來,神沒有再差遣先知到他們那裡。他們越來越期望一位偉大的先知或者聖經預言的彌賽亞快快降臨(參路3:15)。

二千七百多年前,神透過以賽亞給人的承諾後來實現了;今天神給了我們甚麼承諾?又會在甚麼時候實現?
1:2-3 以賽亞是舊約中一位偉大的先知。他在耶穌和約翰出現之前七百多年預言拯救者(耶穌)及其先鋒(施洗約翰)將臨到以色列。這是神對他的承諾,他把這個預言和救贖的信息記載在以賽亞書後半部中。很多人盼望救贖主來臨,以賽亞的話成為他們的安慰。我們想到神必成就祂的應許,也能得著安慰。馬可福音不單是一個故事,更是神的話語,神藉此向我們啟示祂為人類歷史安排的計劃。

  這段經文前半部引自瑪拉基書3章1節,後半部引自以賽亞書40章3節。

「修直主的路」?原來是彎的嗎?
1:2-3 約翰呼召百姓修直基督的路,意思是要百姓離棄自私的生活方式和罪惡,尋求神的赦免,藉著相信並服從全能神的話,與祂建立關係(參賽1:18-20;57:15)。

為甚麼馬可福音一開始不是講耶穌的出生,而是講施洗約翰傳道呢?
1:4 當時,羅馬的重要官員出巡,前面都有使者開路。百姓看見使者來,便知道一位重要人物快將出現。馬可就是要以施洗約翰來宣告有史以來最重要的人物——耶穌快到來了。

施洗約翰居住在曠野,是為了標奇立異,還是別有用意?
1:4 約翰選擇住在曠野有幾個原因:(1)避免分心,以至能聽到神的指示;(2)引人注意;(3)表明自己與虛偽的宗教領袖完全不同,他們喜愛華捨高位過於神的工作;(4)應驗舊約的預言:在曠野有人聲呼喊(參賽40:3)。

你想洗禮是甚麼一回事?
1:4 猶太人經常為轉信猶太教的外族人施洗,但是約翰的洗禮是一個可見的記號,表示一個人決定改變自己的生命,離棄罪惡和自私自利的生活方式,轉向神。約翰採用了這個為人熟識的習俗,並賦予新的意義——悔改。初期教會更進一步,把洗禮與耶穌的死和復活聯繫起來(參羅6:3-4;彼前3:21)。

我要改變自己的觀念、態度,才能聽得明白耶穌的信息?真的嗎?
1:5 約翰傳道是要預備百姓接受耶穌是神的兒子。他要求百姓承認自己的罪。這標誌著人與神的關係有一個嶄新的開始。

  你是否需要改變才能聽見和明白耶穌的信息?人承認自己需要赦免,才會接受赦免;要接受耶穌就得悔改。現在就棄絕世上那致死的引誘、邪惡的試探和有害的思想吧。

有人說基督徒有專用的服飾,有人說沒有,到底有沒有?
1:6 約翰穿的不是當時流行的裝束,而是像先知以利亞穿的(參王下1:8),好與宗教領袖有所分別。當時宗教領袖穿長袍,顯示他們對自己地位的自豪感(12:38)。約翰引人注目的裝束正映襯著他引人注目的信息。

面對後來居上的耶穌,施洗約翰有此表現,置身相似處境,我會怎樣?
1:7-8 當時,雖然約翰是四百年來第一位真先知,但耶穌遠遠超越他。約翰指出跟那位將要來的比較,自己是如何的微不足道,甚至不配為祂做解鞋帶這件最下賤的工作。約翰開展的工作由耶穌來完成;約翰為救贖開路,耶穌來成就救贖計劃。

若屬靈生命的起點是一,終點是十,我現在在哪點上?
1:8 約翰說耶穌將用聖靈為人施洗,也就是說耶穌將差遣聖靈來住在信徒心裡。約翰用水施洗,預備人接受基督的信息。這個洗禮代表悔罪、謙卑、願意離開罪惡,是屬靈生命的起點。當耶穌用聖靈施洗,聖靈就把人完全改變。耶穌赦免我們的罪,更賜我們力量為祂而活。

為了別人的緣故作了自己不必要作的事,是委屈了自己,還是有別的意義?
1:9 既然約翰的洗禮為人認罪悔改而設,耶穌為甚麼要接受約翰的洗呢?最偉大的先知以賽亞、耶利米、以西結等都要認罪悔改,耶穌卻不必認罪,祂根本沒有罪。耶穌雖然不需要赦罪,卻受了洗,為的是要:(1)開始祂的工作——為全人類帶來救贖的信息;(2)支持約翰的事工;(3)與我們的人性和罪認同;(4)為我們樹立榜樣。

耶穌在伯利恆降生,在拿撒勒成長,那是被人藐視的地方,你知道為甚麼嗎?
1:9 耶穌在拿撒勒居住,在那裡長大(參太2:22-23)。拿撒勒是加利利的一個小鎮,位於加利利海和地中海之間,是貿易通道的樞紐,可以接觸其他的文化(參約1:46),也能自給自足。因為這鎮是羅馬軍隊在該區的前哨站,許多猶太人都討厭、避開它。

多麼戲劇化的人生!看耶穌怎樣從卑微進到尊貴……
1:10-11 聖靈彷彿鴿子降在耶穌身上,父神從天上發出聲音證明耶穌是祂的兒子。這就是所有福音書記載耶穌的事蹟和教導的基礎。這裡我們看到聖父、聖子和聖靈。



2013年2月26日 星期二

20130215耶利米書52章1-34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

52:1 西底家登基的時候年二十一歲,在耶路撒冷作王十一年。他母親名叫哈慕她,是立拿人耶利米的女兒。

   《新》耶利米:不是先知耶利米。

52:2 西底家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是照約雅敬一切所行的。

52:3 因此耶和華的怒氣在耶路撒冷和猶大發作,以致將人民從自己的面前趕出。

52:4 西底家背叛巴比倫王。他作王第九年十月初十日,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率領全軍來攻擊耶路撒冷,對城安營,四圍築壘攻城。

   《啟》他作王第九年:此時約在主前589年。這是巴比倫人最後一次圍困耶路撒冷。聖城兩年後淪陷(52:5)。

52:5 於是城被圍困直到西底家王十一年。

52:6 四月初九日,城裏有大饑荒,甚至百姓都沒有糧食。

52:7 城被攻破,一切兵丁就在夜間從靠近王園兩城中間的門,出城逃跑;迦勒底人正在四圍攻城。他們就往亞拉巴逃去。

   《啟》亞拉巴:是在死海附近的曠野。

52:8 迦勒底的軍隊追趕西底家王,在耶利哥的平原追上他。他的全軍都離開他四散了。

52:9 迦勒底人就拿住王,帶他到在哈馬地利比拉的巴比倫王那裏;巴比倫王便審判他。

   《啟》利比拉:是巴比倫在巴勒斯坦地北方的軍營(比較王下25:6、20-21)。

52:10 巴比倫王在西底家眼前殺了他的眾子,又在利比拉殺了猶大的一切首領,

52:11 並且剜了西底家的眼睛,用銅鍊鎖著他,帶到巴比倫去,將他囚在監裏,直到他死的日子。

52:12 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十九年五月初十日,在巴比倫王面前侍立的護衛長尼布撒拉旦進入耶路撒冷,

   《新》初十日:平行經文王下25:8說是「初七日」;這二者中有一可能是抄寫錯誤,但實情不易知道(見52:22、25、31等註釋)。

   《啟》這是巴比倫人最後一次擄掠耶路撒冷城(4節)。耶路撒冷徹底被毀。

52:13 用火焚燒耶和華的殿和王宮,又焚燒耶路撒冷的房屋,就是各大戶家的房屋。

52:14 跟從護衛長迦勒底的全軍就拆毀耶路撒冷四圍的城牆。

52:15 那時護衛長尼布撒拉旦將民中最窮的和城裏所剩下的百姓,並已經投降巴比倫王的人,以及大眾所剩下的人,都擄去了。

52:16 但護衛長尼布撒拉旦留下些民中最窮的,使他們修理葡萄園,耕種田地。

52:17 耶和華殿的銅柱並殿內的盆座和銅海,迦勒底人都打碎了,將那銅運到巴比倫去了,

52:18 又帶去鍋、鏟子、蠟剪、盤子、調羹,並所用的一切銅器、

52:19 杯、火鼎、碗、盆、燈臺、調羹、爵,無論金的銀的,護衛長也都帶去了。

52:20 所羅門為耶和華殿所造的兩根銅柱、一個銅海,並座下的十二隻銅牛,這一切的銅多得無法可稱。

52:21 這一根柱子高十八肘,厚四指,是空的,圍十二肘。

52:22 柱上有銅頂,高五肘;銅頂的周圍有網子和石榴,都是銅的。那一根柱子照此一樣,也有石榴。

   《新》五:平行經文王下25:17作「三」,大概是抄寫錯誤。

52:23 柱子四面有九十六個石榴,在網子周圍,共有一百石榴。

52:24 護衛長拿住大祭司西萊雅、副祭司西番亞,和三個把門的,

52:25 又從城中拿住一個管理兵丁的官(或譯:太監),並在城裏所遇常見王面的七個人和檢點國民軍長的書記,以及城裏所遇見的國民六十個人。

   《新》七:平行經文王下25:19作「五」;見52:12註釋。

52:26 護衛長尼布撒拉旦將這些人帶到利比拉的巴比倫王那裏。

52:27 巴比倫王就把他們擊殺在哈馬地的利比拉。這樣,猶大人被擄去離開本地。

52:28 尼布甲尼撒所擄的民數記在下面:在他第七年擄去猶大人三千零二十三名;

   《新》第七年:尼布甲尼撒作王第七年(見52:29-30),也就是主前五九七年。

   《新》三千零二十三名:大概只計算成年男丁,因為在王下24:14、16所記相關的數目,比這大許多。

52:29 尼布甲尼撒十八年從耶路撒冷擄去八百三十二人;

   《新》十八年:主前五八六年。與52:12中的「十九年」為同一年;這差別是出於對君王統治年分不同的算法(有關類似情況,見但1:1註釋)。

52:30 尼布甲尼撒二十三年,護衛長尼布撒拉旦擄去猶大人七百四十五名;共有四千六百人。

   《新》二十三年:主前五八二年。

   《新》尼布撒拉旦擄去:或是為要(1)平息更進一步的叛亂(見52:4);或(2)報復基大利被殺害之仇(見41:1-3)。

   《啟》這是發生在主前581年的一次擄人。可能是為了平息繼西底家之後而有的叛亂(看4節),也可能是報復基大利的被殺(41:1-3;王下25:25)。

52:31 猶大王約雅斤被擄後三十七年,巴比倫王以未米羅達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使猶大王約雅斤抬頭,提他出監,

   《新》31~34:與王下25:27-30幾乎完全相同(見該處諸註釋)。因此耶利米書與列王紀都有快樂的結局。

   《新》二十五日:平行經文王下25:27作「二十七日」;見52:12註釋。

   《啟》以未米羅達:是尼布甲尼撒王的兒子。他作王的統治期為主前562-560年。此事見王下25:28-30及註。

52:32 又對他說恩言,使他的位高過與他一同在巴比倫眾王的位,

52:33 給他脫了囚服。他終身在巴比倫王面前吃飯。

52:34 巴比倫王賜他所需用的食物,日日賜他一分,終身是這樣,直到他死的日子。

   《新》直到他死的日子:見52:11。由於這兩節經文在列王紀下的平行經文中,都沒有這一句話,耶利米書大概有意顯示西底家與約雅斤之間的對比:西底家一直被囚在監裏,直到他死的日子(見52:11),而約雅斤卻從監中被釋放,並蒙巴比倫王恩待,直到他死的日子。


-------------------------------------------------------------------
<聖經靈修版/網路>

先知的預言真的應驗了……
52章 這章經文進一步詳述第39章記載耶路撒冷淪陷的情景(相關的記載請參王下24:18-25:21)。從本篇經文所見,耶利米所說的有關耶路撒冷淪陷和被擄至巴比倫的預言,真的一一應驗了。(有關西底家的詳細資料,請參39章註釋。)

西底家王被帶到的利比拉在何地?
52:8-9 利比拉位於耶路撒冷以北約三百公里處,是巴比倫直轄區的總部,哈馬是亞蘭的一個區,其中包括亞蘭的首都。

52:21 一肘約等於0.5公尺。

約雅斤得到善待,是他的運氣嗎?
52:31 巴比倫王善待約雅斤,於公元前561年提他出牢,並且讓他與巴比倫王一起用膳。神不斷以慈愛對待大衛王的後裔,在他們被擄的日子也不例外。

用世人的眼光看,耶利米不是成功人士,我呢?我是個成功之人嗎?以神的標準看呢?
52:34 在世人眼中,耶利米一點也談不上成功。他沒有錢財,也沒有家人和朋友。他雖然一再預言自己的國家即將滅亡、首都被敵人破壞、聖殿被毀,可是沒有一個政治和宗教領袖聽他的忠告,也沒有群眾擁戴他、聽從他。然而,我們回顧歷史,就能清楚看見這位先知成功地完成了神所託付他的使命。成功不是用是否受人歡迎、名譽地位或是金錢財富來衡量的,因為這些東西都是轉瞬即逝的。以西底家王為例,他一心只求個人利益,結果一無所有。神是以順服、忠心和義行來衡量成功的。如果你能忠心耿耿、矢志不渝地完成祂的託付,你在祂眼裡就是成功的人。



2013年2月21日 星期四

20130214耶利米書51章1-64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

51:1 耶和華如此說:我必使毀滅的風颳起,攻擊巴比倫和住在立加米的人。

   《新》使…風颳起:(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激動…的靈」)見代上5:26;該1:14。希伯來文此句在代下21:16譯作「激動…來攻擊」。

   《新》毀滅的:見4:7註釋;此處包括「米底亞君王」(51:11)。

   《新》立加米:直譯作「那些攻擊我者的心」(編者註:此處之「心」字希伯來文為單數;參啟17:5,該處稱巴比倫為「世上的淫婦和一切可憎之物的母」)。

   《啟》立加米:這個字是由另一個希伯來字“敵人的核心”轉變而來,暗指迦勒底(巴比倫)。或因受苦的猶大人不敢直指巴比倫為敵人的核心,把這個字的字母換為依字母次序倒過來對稱的字母,有如在英文中以“Z”代“A”,以“Y”代“B”一樣。造出一個新字“立加米”來稱呼巴比倫。

51:2 我要打發外邦人來到巴比倫,簸揚她,使她的地空虛。在她遭禍的日子,他們要周圍攻擊她。

   《新》外邦人…簸揚她:希伯來文此句是押頭韻及押母韻極出色的一個例子。

51:3 拉弓的,要向拉弓的和貫甲挺身的射箭。不要憐惜她的少年人;要滅盡她的全軍。

51:4 他們必在迦勒底人之地被殺仆倒,在巴比倫的街上被刺透。

51:5 以色列和猶大雖然境內充滿違背以色列聖者的罪,卻沒有被他的 神萬軍之耶和華丟棄。

   《新》丟棄:直譯作「寡居」;與賽54:4、6-7等及註釋成對比。

51:6 你們要從巴比倫中逃奔,各救自己的性命!不要陷在她的罪孽中一同滅亡;因為這是耶和華報仇的時候,他必向巴比倫施行報應。

   《新》逃奔,各救自己的性命:見51:45;48:6。這是對猶大百姓說的話(一如在50:8)。

   《啟》耶和華報仇:指神施行審判。

51:7 巴比倫素來是耶和華手中的金杯,使天下沉醉;萬國喝了她的酒就顛狂了。

   《啟》杯中之酒通常代表審判。此處比喻神以往多次藉著巴比倫來向各國施行審判。

51:8 巴比倫忽然傾覆毀壞;要為她哀號;為止她的疼痛,拿乳香或者可以治好。

   《啟》乳香:是一種治傷藥物。

51:9 我們想醫治巴比倫,她卻沒有治好。離開她吧!我們各人歸回本國;因為她受的審判通於上天,達到穹蒼。

   《新》發言者是被巴比倫征服的列國。

   《新》她受的審判:她的罪該受審判。

   《新》通於上天,達到穹蒼:詩體的誇張語法(見申1:28;詩57:10;108:4)。

51:10 耶和華已經彰顯我們的公義。來吧!我們可以在錫安報告耶和華我們 神的作為。

   《新》猶大發言(見50:28)。

51:11 你們要磨尖了箭頭,抓住盾牌。耶和華定意攻擊巴比倫,將她毀滅,所以激動了米底亞君王的心;因這是耶和華報仇,就是為自己的殿報仇。

   《啟》米底亞人原在今底格里斯河以東,裏海以南的一個民族。他們和波斯人聯合起來傾覆了巴比倫帝國(但5:30-31)。

51:12 你們要豎立大旗,攻擊巴比倫的城牆;要堅固瞭望臺,派定守望的設下埋伏;因為耶和華指著巴比倫居民所說的話、所定的意,他已經作成。

   《新》設下埋伏:不讓守城者撤至安全要塞(見書8:14-22;士20:29-39;)。

51:13 住在眾水之上多有財寶的啊,你的結局到了!你貪婪之量滿了!

   《新》眾水:「巴比倫的河」(詩137:1)十分有名,包括滔滔的幼發拉底河,以及一系列壯觀的灌溉渠道。

   《新》你貪婪之量滿了:(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你被切斷的時候到了」)如線從織布機上被剪斷(見賽38:12)。

51:14 萬軍之耶和華指著自己起誓說:我必使敵人充滿你,像螞蚱一樣;他們必吶喊攻擊你。

51:15 耶和華用能力創造大地,用智慧建立世界,用聰明鋪張穹蒼。

   《新》15~19:幾乎逐字重複出現在10:12-16中(見該處諸註釋)。

51:16 他一發聲,空中便有多水激動;他使雲霧從地極上騰。他造電隨雨而閃,從他府庫中帶出風來。

51:17 各人都成了畜類,毫無知識。各銀匠都因他的偶像羞愧;他所鑄的偶像本是虛假的,其中並無氣息,

51:18 都是虛無的,是迷惑人的工作,到追討的時候,必被除滅。

51:19 雅各的分不像這些,因他是造作萬有的主;以色列也是他產業的支派。萬軍之耶和華是他的名。

51:20 你是我爭戰的斧子和打仗的兵器;我要用你打碎列國,用你毀滅列邦;

   《新》20~23:顯出耶利米喜歡並善於使用重複語句(見4:23-26)。

   《新》你是我爭戰的斧子:(編者註:「斧子」新國際版譯作「棍」);可能指(1)波斯的塞魯士王,他即將征服巴比倫;或更可能指(2)毀滅列國的巴比倫(見50:23;又見賽10:5註釋)。

   《新》打碎:見51:21-23。希伯來文此動詞與「爭戰的斧子」一詞來自同一字根。希伯來文此動詞在出15:6;詩2:9;137:9;何10:14;13:16譯作「摔(碎或死)」。

   《啟》20~23:這些話是指波斯王塞魯士而說。

51:21 用你打碎馬和騎馬的;用你打碎戰車和坐在其上的;

51:22 用你打碎男人和女人;用你打碎老年人和少年人;用你打碎壯丁和處女;

51:23 用你打碎牧人和他的群畜;用你打碎農夫和他一對牛;用你打碎省長和副省長。

51:24 耶和華說:「我必在你們眼前報復巴比倫人和迦勒底居民在錫安所行的諸惡。」

   《新》你們:猶大。

51:25 耶和華說:你這行毀滅的山哪,就是毀滅天下的山,我與你反對。我必向你伸手,將你從山巖滾下去,使你成為燒毀的山。

   《新》行毀滅的山:象徵一強大的王國(見但2:35、44-45),此處指巴比倫。

   《新》燒毀的山:在耶和華審判之後,巴比倫會像一座死火山。

51:26 人必不從你那裏取石頭為房角石,也不取石頭為根基石;你必永遠荒涼。這是耶和華說的。

51:27 要在境內豎立大旗,在各國中吹角,使列國預備攻擊巴比倫,將亞拉臘、米尼、亞實基拿各國招來攻擊她;又派軍長來攻擊她,使馬匹上來如螞蚱,

   《新》列國:米底亞的盟國(見51:11及註釋)。

   《新》預備攻擊:直譯作「委身」(見6:4註釋)。

   《新》米尼:亞述碑銘上所提一地區,位於亞美尼亞某處。

   《新》軍長:希伯來文此字在舊約聖經中只另出現在鴻3:17。它借自巴比倫文,字面的意思是「文士」。

   《新》如螞蚱:(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蝗蟲」)。

51:28 使列國和米底亞君王,與省長和副省長,並他們所管全地之人,都預備攻擊她。

51:29 地必震動而瘠苦;因耶和華向巴比倫所定的旨意成立了,使巴比倫之地荒涼,無人居住。

   《新》地必震動而瘠苦:因即將面臨可怕的戰爭。

51:30 巴比倫的勇士止息爭戰,藏在堅壘之中。他們的勇力衰盡,好像婦女一樣。巴比倫的住處有火著起,門閂都折斷了。

   《新》衰盡…婦女:希伯來文中這兩字是諧音字。

51:31 跑報的要彼此相遇,送信的要互相迎接,報告巴比倫王說:城的四方被攻取了,

   《新》跑報的要彼此相遇:(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報信的一個接一個」)從城的各處跑向王宮。

51:32 渡口被佔據了,葦塘被火燒了,兵丁也驚慌了。

   《新》渡口:包括淺灘及渡輪(可能也包括橋樑)。

   《新》葦塘被火燒了:燒掉蘆葦,防止逃兵藏在其中。

51:33 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如此說:巴比倫城(原文是女子)好像踹穀的禾場;再過片時,收割她的時候就到了。

   《新》巴比倫城:(編者註:「城」新國際版譯作「女子」)見50:42;又見賽47:1註釋。

   《新》踹穀的禾場:一個城或國家的被毀,常用收割禾稼來比喻(見賽27:12;珥3:13;彌4:12-13)。

51:34 以色列人說: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吞滅我,壓碎我,使我成為空虛的器皿。他像大魚將我吞下,用我的美物充滿他的肚腹,又將我趕出去。

   《新》大魚:(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蛇」)賽51:9中此希伯來文字有「海怪」之意,用來象徵埃及(見創1:21註釋)。

51:35 錫安的居民要說:巴比倫以強暴待我,損害我的身體,願這罪歸給她。耶路撒冷人要說:願流我們血的罪歸到迦勒底的居民。

   《新》身體:(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肉」)見彌3:2-3。

51:36 所以,耶和華如此說:我必為你伸冤,為你報仇;我必使巴比倫的海枯竭,使她的泉源乾涸。

   《新》海…泉源:見51:13註釋。賽21:1稱巴比倫為「海旁曠野」(見該節註釋)。

51:37 巴比倫必成為亂堆,為野狗的住處,令人驚駭、嗤笑,並且無人居住。

51:38 他們要像少壯獅子咆哮,像小獅子吼叫。

51:39 他們火熱的時候,我必為他們設擺酒席,使他們沉醉,好叫他們快樂,睡了長覺,永不醒起。這是耶和華說的。

   《新》火熱:按希伯來文直譯(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激情發動」),有關類似的喻像見何7:4-7。

51:40 我必使他們像羊羔、像公綿羊和公山羊下到宰殺之地。

   《新》羊羔…公綿羊…公山羊:象徵巴比倫百姓(見賽34:6;結39:18)。

51:41 示沙克(就是巴比倫)何竟被攻取?天下所稱讚的何竟被佔據?巴比倫在列國中何竟變為荒場?

51:42 海水漲起,漫過巴比倫;她被許多海浪遮蓋。

   《新》海…許多海浪:見賽17:12及註釋;又見46:7-8及註釋。此處及51:55都是指巴比倫的仇敵。

51:43 她的城邑變為荒場、旱地、沙漠,無人居住,無人經過之地。

51:44 我必刑罰巴比倫的彼勒,使他吐出所吞的。萬民必不再流歸他那裏;巴比倫的城牆也必坍塌了。

   《新》他…所吞的:被擄的人民(包括猶大)和所掠奪的財物(包括耶路撒冷聖殿中的器皿;見但5:2-3)。

   《新》巴比倫的城牆:共有兩層,外牆(四公尺厚)與內牆(六公尺半厚)之間有寬七公尺的乾護城溝。

   《啟》彼勒:巴比倫的神。

51:45 我的民哪,你們要從其中出去!各人拯救自己,躲避耶和華的烈怒。

51:46 你們不要心驚膽怯,也不要因境內所聽見的風聲懼怕;因為這年有風聲傳來;那年也有風聲傳來,境內有強暴的事,官長攻擊官長。

   《新》不要因…所聽見的風聲懼怕:耶穌在橄欖山上講道時可能想到此段經文(見太24:6;可13:7;路21:9)。

51:47 日子將到,我必刑罰巴比倫雕刻的偶像。她全地必然抱愧;她被殺的人必在其中仆倒。

51:48 那時,天地和其中所有的,必因巴比倫歡呼,因為行毀滅的要從北方來到她那裏。這是耶和華說的。

51:49 巴比倫怎樣使以色列被殺的人仆倒,照樣她全地被殺的人也必在巴比倫仆倒。

51:50 你們躲避刀劍的要快走,不要站住!要在遠方記念耶和華,心中追想耶路撒冷。

51:51 我們聽見辱罵就蒙羞,滿面慚愧,因為外邦人進入耶和華殿的聖所。

   《新》外邦人進入…聖所:指尼布甲尼撒在主前五八六年玷污耶路撒冷聖殿。安提阿古四世(伊彼凡尼)在主前一六八年,羅馬人在主後七十年,均同樣地玷污過聖殿。

51:52 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必刑罰巴比倫雕刻的偶像,通國受傷的人必唉哼。

51:53 巴比倫雖升到天上,雖使她堅固的高處更堅固,還有行毀滅的從我這裏到她那裏。這是耶和華說的。

51:54 有哀號的聲音從巴比倫出來;有大毀滅的響聲從迦勒底人之地發出。

51:55 因耶和華使巴比倫變為荒場,使其中的大聲滅絕。仇敵彷彿眾水,波浪匉訇,響聲已經發出。

51:56 這是行毀滅的臨到巴比倫。巴比倫的勇士被捉住,他們的弓折斷了;因為耶和華是施行報應的 神,必定施行報應。

51:57 君王,名為萬軍之耶和華的說:我必使巴比倫的首領、智慧人、省長、副省長,和勇士都沉醉,使他們睡了長覺,永不醒起。

   《新》君王:見46:18註釋。耶和華才是真正的君王,彼勒(瑪爾杜克)絕對不是(見50:2及註釋)。

51:58 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巴比倫寬闊的城牆必全然傾倒;她高大的城門必被火焚燒。眾民所勞碌的必致虛空;列國所勞碌的被火焚燒,他們都必困乏。

   《新》高大的城門:著名的伊施他爾門幾乎有十二公尺高。

51:59 猶大王西底家在位第四年,上巴比倫去的時候,瑪西雅的孫子、尼利亞的兒子西萊雅與王同去(西萊雅是王宮的大臣),先知耶利米有話吩咐他。

   《新》59~64:這一散文體段落是整卷書的總結,同時也是針對巴比倫的預言之結論。

   《新》西底家在位第四年:主前五九三年。西底家可能被尼布甲尼撒召去巴比倫受審訊(見27:3註釋)。

   《新》尼利亞的兒子西萊雅:一個已出土的古代印璽上面有如下刻文:「尼利亞的兒子西萊雅之印」,無疑指的就是此處的西萊雅。他是耶利米的文書巴錄(見32:12)之兄弟。

   《新》王宮的大臣:直譯作「管安歇之地的官員」(見民10:33),此官員負責決定行軍中的人員要在何時何地安歇過夜。

   《新》他:指西萊雅。

   《啟》西萊雅:是耶利米的書記巴錄的兄弟(32:12),與36:26;40:8;52:24-27的“西萊雅”不同。

51:60 耶利米將一切要臨到巴比倫的災禍,就是論到巴比倫的一切話,寫在書上。

   《新》論到巴比倫的一切話:大概指50:2-51:58的預言(見50:1註釋)。

51:61 耶利米對西萊雅說:「你到了巴比倫務要念這書上的話;

51:62 又說:『耶和華啊,你曾論到這地方說:要剪除,甚至連人帶牲畜沒有在這裏居住的,必永遠荒涼。』

51:63 你念完了這書,就把一塊石頭拴在書上,扔在幼發拉底河中,

51:64 說:『巴比倫因耶和華所要降與她的災禍,必如此沉下去,不再興起,人民也必困乏。』耶利米的話到此為止。

   《新》耶利米的話到此為止:耶利米書最後的編輯者所加之附註(見48:47)。

   《啟》下半節為編輯者所作的批註。


---------------------------------------------------------
<聖經靈修版/網路>

揚場是農業社會的勞動項目之一,這裡寓意甚麼?
51:2 麥子打穀後,糠秕和麥子混在一起,農夫便將這些混雜的麥子向空中簸揚,讓風吹走輕飄飄的糠秕,留下有用的麥子。這裡以糠秕比喻巴比倫,意謂它必像無用的糠秕,被風吹走;施洗約翰也提到主耶穌要用簸箕揚淨祂的場,分出麥子和糠秕來(參太3:12)。

世人的聯盟似乎可靠,但時移事遷……
51:11 波斯王塞魯士曾與巴比倫結盟,於公元前612年攜手攻陷亞述首都尼尼微,其後瑪代人與波斯人聯盟於公元前539年打敗巴比倫。

人的想像力實在有限,五官感覺不到的總覺得不實在……
51:17-19 寧願信靠人手所鑄造的偶像也不信靠神的人,實在愚不可及。我們總覺得可見可摸到的事物比神更實在,比神更可靠。然而,一切東西都有蝕、腐朽和敗壞的一天,神卻永遠長存。那麼,你為甚麼還信靠那轉瞬即逝的事物呢?

「踹穀的禾場」是指——
51:33 收割後,農人把禾捆一束束地攤在一大片硬地上,在踹穀場踹打禾捆,分開穀粒和禾稈,然後以木製器具或牲畜拖著木輥輾磨穀粒,將穀殼輾鬆,以便去掉無用的穀殼。這裡以「踹穀」形容巴比倫必因所犯之罪受神審判的情況。

這裡的「枯竭」、「乾涸」,是按字眼意思理解嗎?
51:36 這節經文可能是指塞魯士偷襲巴比倫時,將流經該城的河流在上游改道,令河水枯乾,波斯軍隊沿乾河道進入巴比倫一事。然而,更有可能的是指巴比倫必與生命泉源隔斷,將永遠滅亡、荒涼,因它不像耶路撒冷有復興重建之日。

彼勒是……
51:44 彼勒是巴比倫城中之神瑪爾杜克的名字之一。

肉體的創傷容易痊癒,精神上的傷痕難以平復……
51:51 百姓回想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都感到萬分羞愧。他們的聖殿曾被巴比倫人玷污,蒙受恥辱,令他們自感無臉重返耶路撒冷。然而,神卻吩咐他們重返故城,因為祂必親自嚴懲巴比倫的罪惡,滅絕該國。

你看,耶利米不論處境如何,都要把神的話帶給被擄走的同胞——
51:59 耶利米不能親臨巴比倫,所以差派王宮的大臣西萊雅將他的信息帶往該地。西萊雅很可能是巴錄的兄弟(參32:12)。

頂不住惡勢力的壓力而屈服,同流合污的,都是短視的——
51:60-64 在耶利米這幾段末後的信息中,我們再次看到貫穿全書的兩大主題:神有絕對的主權和祂必施行審判。祂雖容忍巴比倫凌辱以色列百姓,但必定審判它的罪惡;祂雖從罪惡中拯救良善人,但必定嚴懲一切惡者。惡勢力雖會暫時得勝,但千萬不要受它迷惑、與它同流合污,否則難免遭受神的審判。



2013年2月20日 星期三

20130213耶利米書50章1-46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

50:1 耶和華藉先知耶利米論巴比倫和迦勒底人之地所說的話。

   《新》藉:見37:2。這信息最後必由先知傳達給巴比倫(見51:59-60)。

   《新》話:或作「信息」(如46:13之用法),包括50至51章。

50:2 你們要在萬國中傳揚報告,豎立大旗;要報告,不可隱瞞,說:巴比倫被攻取,彼勒蒙羞,米羅達驚惶。巴比倫的神像都蒙羞;她的偶像都驚惶。

   《新》豎立大旗:見賽5:26註釋。希伯來文此句有出現在4:6。

   《新》巴比倫被攻取:在主前五三九年應驗。

   《新》蒙羞…驚惶:這兩詞句的重複,強調出巴比倫的主要神祇及其神像和眾偶像都要一同滅亡。

   《新》偶像:直譯作「小糞粒」。舊約聖經常用輕蔑的詞句論偶像和偶像崇拜(如見賽44:9-20)。

50:3 「因有一國從北方上來攻擊她,使她的地荒涼,無人居住,連人帶牲畜都逃走了。」

   《新》一國從北方上來:在耶利米書中,北方來的仇敵幾乎全是指巴比倫(如見1:14-15)。但此處大概指波斯。巴比倫的敵人在50:9擴大為「聯合的大國」,51:27-28列出了這些國家的名字。

50:4 耶和華說:「當那日子、那時候,以色列人要和猶大人同來,隨走隨哭,尋求耶和華他們的 神。

   《新》哭:因悔改(見3:21-22;31:9)。

50:5 他們必訪問錫安,又面向這裏,說:『來吧,你們要與耶和華聯合為永遠不忘的約。』

50:6 「我的百姓作了迷失的羊,牧人使他們走差路,使他們轉到山上。他們從大山走到小山,竟忘了安歇之處。

   《新》迷失的羊:見路15:3-7中耶穌說的比喻。

   《新》牧人:官長(見2:8註釋)。

   《新》大山…小山:敬拜外邦神祇的地方(見2:20註釋)。

   《新》安歇之處:指耶和華(見50:7)。

50:7 凡遇見他們的,就把他們吞滅。敵人說:『我們沒有罪;因他們得罪那作公義居所的耶和華,就是他們列祖所仰望的耶和華。』

50:8 「我民哪,你們要從巴比倫中逃走,從迦勒底人之地出去,要像羊群前面走的公山羊。

   《新》像羊群前面走的公山羊:在被擄的人之中,猶大將最先從巴比倫被擄之地得釋。

50:9 因我必激動聯合的大國從北方上來攻擊巴比倫,他們要擺陣攻擊她;她必從那裏被攻取。他們的箭好像善射之勇士的箭,一枝也不徒然返回。

   《新》聯合的大國:(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大國的聯盟」)見賽13:4。51:27-28列了他們的名字(見50:3註釋)。

50:10 迦勒底必成為掠物;凡擄掠她的都必心滿意足。這是耶和華說的。」

50:11 搶奪我產業的啊,你們因歡喜快樂,且像踹穀撒歡的母牛犢,又像發嘶聲的壯馬。

   《新》我產業:神的土地及百姓(見2:7;12:7等及註釋)。

   《新》你們:巴比倫。

50:12 你們的母巴比倫就極其抱愧,生你們的必然蒙羞。她要列在諸國之末,成為曠野、旱地、沙漠。

   《新》母巴比倫:(編者註:新國際版直譯,無「巴比倫」等字)可能指(1)城,或更可能指(2)土地(見賽50:1;何2:5)。

   《新》末:按希伯來文直譯(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最小的」)。好像亞瑪力原為攻擊以色列的「諸國之首」(民24:20),卻終遭毀滅;同樣巴比倫這最後一個攻擊以色列的國家(到耶利米時為止),也將被滅。

50:13 因耶和華的忿怒,必無人居住,要全然荒涼。凡經過巴比倫的要受驚駭,又因她所遭的災殃嗤笑。

   《新》凡經過…因她所遭的災殃嗤笑:19:8曾用同樣的話論及耶路撒冷;49:17以同樣方式論以東。

50:14 所有拉弓的,你們要在巴比倫的四圍擺陣,射箭攻擊她。不要愛惜箭枝,因她得罪了耶和華。

   《新》所有拉弓的:包括米底亞人(見賽13:17-18)。

50:15 你們要在她四圍吶喊;她已經投降。外郭坍塌了,城牆拆毀了,因為這是耶和華報仇的事。你們要向巴比倫報仇;她怎樣待人,也要怎樣待她。

   《新》吶喊:戰場上的呼聲(見書6:16)。

   《新》耶和華報仇的事:見50:28;51:11。雖然是出於神全能的聖潔,卻要靠神的百姓去執行(見民31:3)。

50:16 你們要將巴比倫撒種的和收割時拿鐮刀的都剪除了。他們各人因怕欺壓的刀劍,必歸回本族,逃到本土。

   《新》各人…逃到本土:希伯來文此句與賽13:14為平行經文。警告被擄的人要逃離巴比倫,免得被入侵者殺害。

50:17 「以色列是打散的羊,是被獅子趕出的。首先是亞述王將他吞滅,末後是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將他的骨頭折斷。」

   《新》獅子:象徵亞述和巴比倫(見4:7;賽15:9等及註釋)。

   《新》首先是亞述王:亞述在主前七二二至七二一年毀滅以色列(北國)。

   《新》末後是巴比倫王:巴比倫在主前五八六年毀滅猶大(南國)。

   《啟》亞述於主前722年亡以色列國。巴比倫興起取代亞述,後亡猶大國。

50:18 所以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如此說:「我必罰巴比倫王和他的地,像我從前罰亞述王一樣。

   《新》我從前罰亞述王:亞述高傲的首都尼尼微在主前六一二年淪陷,亞述國在主前六○九年被米底亞和巴比倫聯軍征服。

50:19 我必再領以色列回他的草場,他必在迦密和巴珊吃草,又在以法蓮山上和基列境內得以飽足。」

   《新》以法蓮山上:以色列中部蒼翠的山區(見結34:13-14)。

50:20 耶和華說:「當那日子、那時候,雖尋以色列的罪孽,一無所有;雖尋猶大的罪惡,也無所見;因為我所留下的人,我必赦免。」

50:21 耶和華說:上去攻擊米拉大翁之地,又攻擊比割的居民。要追殺滅盡,照我一切所吩咐你的去行。

   《新》米拉大翁:「加倍背逆(耶和華)」之意,可能影射50:24、29(見士3:8;賽40:2等及註釋)。大概是巴比倫文marratu一字的雙關語。該字有時是指巴比倫南部某一地區,這地區以鹼水著名。

   《新》比割:見結23:23;是「(由耶和華而來的)刑罰」之意,是巴比倫文Puqudu一字的雙關語,這是住在底格里斯河下游東岸一亞蘭族支派的巴比倫名字。

50:22 境內有打仗和大毀滅的響聲。

50:23 全地的大錘何竟砍斷破壞?巴比倫在列國中何竟荒涼?

   《新》在列國中何竟荒涼:希伯來文此句逐字重複出現在51:41中。

50:24 巴比倫哪,我為你設下網羅,你不知不覺被纏住。你被尋著,也被捉住;因為你與耶和華爭競。

   《新》不知不覺被纏住:波斯在主前五三九年攻擊巴比倫,完全出乎巴比倫城的意外(見51:8;賽47:11)。

50:25 耶和華已經開了武庫,拿出他惱恨的兵器;因為主萬軍之耶和華在迦勒底人之地有當做的事。

   《新》惱恨的兵器:指耶和華用以征服巴比倫(見賽13:8及註釋)的列國(見51:27-28)。

50:26 你們要從極遠的邊界來攻擊她,開她的倉廩,將她堆如高堆,毀滅淨盡,絲毫不留。

   《新》高堆:希伯來文此詞在尼4:2是描述被火燒的廢物堆。

   《新》毀滅淨盡:用火燒盡(見50:21註釋;又見書11:11-13)。

50:27 要殺她的一切牛犢,使他們下去遭遇殺戮。他們有禍了,因為追討他們的日子已經來到。

   《新》牛犢:巴比倫百姓,特別包括那些戰士(見賽34:6-7等及註釋)。

50:28 (有從巴比倫之地逃避出來的人,在錫安揚聲報告耶和華我們的 神報仇,就是為他的殿報仇。)

   《新》逃避出來的人:被擄的猶太人,他們逃離了巴比倫被毀時的災難。

   《新》報仇,就是為他的殿報仇:見50:15及註釋;46:10;51:6。巴比倫被征服,是耶和華對巴比倫焚燒耶路撒冷聖殿的回應。

50:29 「招集一切弓箭手來攻擊巴比倫。要在巴比倫四圍安營,不要容一人逃脫,照著她所做的報應她;他怎樣待人,也要怎樣待她,因為她向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發了狂傲。

   《新》以色列的聖者:常出現在以賽亞書中對神的一個尊稱(見賽1:4註釋),在耶利米書中只出現在此處及51:5。

50:30 所以她的少年人必仆倒在街上。當那日,一切兵丁必默默無聲。這是耶和華說的。」

   《新》幾乎逐字重複出現在49:26中。

50:31 主萬軍之耶和華說:你這狂傲的啊,我與你反對,因為我追討你的日子已經來到。

   《新》31~32:與21:13-14遙相呼應,但該處論的是耶路撒冷,此處論的是巴比倫。

50:32 狂傲的必絆跌仆倒,無人扶起。我也必使火在他的城邑中著起來,將他四圍所有的盡行燒滅。

50:33 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以色列人和猶大人一同受欺壓;凡擄掠他們的都緊緊抓住他們,不肯釋放。

   《新》不肯釋放:令人想起法老亦曾多次拒絕讓以色列人出埃及(如見出7:14;8:2、32;9:2、7)。

50:34 他們的救贖主大有能力,萬軍之耶和華是他的名。他必伸清他們的冤,好使全地得平安,並攪擾巴比倫的居民。」

   《新》得平安:(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得安息」)見31:2及註釋;又見賽14:3、7及申3:20;書1:13等註釋。

50:35 耶和華說:有刀劍臨到迦勒底人和巴比倫的居民,並她的首領與智慧人。

   《新》35~38:參結21章。

50:36 有刀劍臨到矜誇的人,他們就成為愚昧;有刀劍臨到她的勇士,他們就驚惶。

   《新》矜誇的人…成為愚昧:(編者註:「矜誇的人」新國際版譯作「假先知」)見賽44:25(「說假話的」);又見民12:11及箴1:7原文譯註。

50:37 有刀劍臨到她的馬匹、車輛,和其中雜族的人民;他們必像婦女一樣。有刀劍臨到她的寶物,就被搶奪。

   《啟》他們必像婦女一樣:指他們沒有抵抗能力。

50:38 有乾旱臨到她的眾水,就必乾涸;因為這是有雕刻偶像之地,人因偶像而顛狂。

50:39 所以曠野的走獸和豺狼必住在那裏,鴕鳥也住在其中,永無人煙,世世代代無人居住。」

50:40 耶和華說:「必無人住在那裏,也無人在其中寄居,要像我傾覆所多瑪、蛾摩拉,和鄰近的城邑一樣。

   《新》幾乎逐字重複出現在49:18中(見該節註釋)。

50:41 看哪,有一種民從北方而來,並有一大國和許多君王被激動,從地極來到。

   《新》41~43:幾乎逐字重複出現在6:22-24中(見該處註釋)。前一段預言論到耶路撒冷,此處則應用在巴比倫身上。

   《啟》41~46:指波斯王塞魯士率領聯軍傾覆巴比倫。

50:42 他們拿弓和槍,性情殘忍,不施憐憫;他們的聲音像海浪匉訇。巴比倫城(原文是女子)啊,他們騎馬,都擺隊伍如上戰場的人,要攻擊你。

50:43 巴比倫王聽見他們的風聲,手就發軟,痛苦將他抓住,疼痛彷彿產難的婦人。

50:44 「仇敵必像獅子從約旦河邊的叢林上來,攻擊堅固的居所。轉眼之間,我要使他們逃跑,離開這地。誰蒙揀選,我就派誰治理這地。誰能比我呢?誰能給我定規日期呢?有何牧人能在我面前站立得住呢?

   《新》44~46:幾乎逐字重複出現在49:19-21中(見該處諸註釋)。原是針對以東的預言,此處應用在巴比倫身上。

50:45 你們要聽耶和華攻擊巴比倫所說的謀略和他攻擊迦勒底人之地所定的旨意。仇敵定要將他們群眾微弱的拉去,定要使他們的居所荒涼。

50:46 因巴比倫被取的聲音,地就震動,人在列邦都聽見呼喊的聲音。」


-------------------------------------------------------------------
<聖經靈修版/網路>

巴比倫完成使命後,也逃不脫覆滅的下場……
50-51章 巴比倫帝國全盛時期威威顯赫,看似不可動搖。然而,這個帝國達成神審判猶大之罪的目的後,便因自己的罪惡同樣受到神的懲罰,於公元前539年被瑪代波斯所滅(參但5:30-31)。聖經也常以巴比倫象徵所有的罪惡,故此這些信息也可應用為神在末世會一次完全消滅所有的罪惡。

從北方來的是何許人?
50:3 從北方來的國是指瑪代人與波斯人聯盟組成的瑪代波斯帝國,這帝國是繼巴比倫之後的世界霸主。波斯王塞魯士於公元前539年成功偷襲巴比倫(參但5:30-31),但是完全征服巴比倫還是靠後來幾位波斯王的力量。

「當那日子,那時候」指的是何時?
50:17-20 神必為以色列懲罰巴比倫,像從前懲罰亞述那樣。亞述曾一度統治巴比倫,後來反遭巴比倫所滅;巴比倫也曾一度統治瑪代波斯,後來敗在瑪代波斯手下。這幾節經文也預表彌賽亞掌權時重建以色列的情景。到那時候,凡尋求神的必被赦免,以色列也得蒙潔淨,不再有罪了。

這兩個地方位於……
50:21 米拉大翁位於巴比倫南部,而比割則位於巴比倫東部。

驕兵必敗,這我明白,但論到可以不驕傲則……
50:32 驕傲(狂妄)是巴比倫顯而易見的罪。驕傲往往源於自滿自足,以為不需要神。驕傲的國家和狂傲的人最終必會失敗,因為他們不承認神有主宰一切的力量。要擺脫驕傲之心並不容易,我們必須承認它常常控制我們,並求主赦免,和幫助我們戰勝驕傲。對付驕傲的最好方法,就是定睛仰望至高至大和良善恩慈的神。

預言巴比倫荒涼到何時?
50:39 巴比倫之地至今仍然「永無人煙」、「無人居住」(參賽13:19-22)。

入侵巴比倫的是誰?
50:44-46 入侵的「仇敵」是指塞魯士,他曾成功偷襲巴比倫,降服了這個超級大帝國,令舉世震驚。地上的王權不論有多偉大,都不能永遠長存,終會煙消雲散。



經頭腦





數獨遊戲



Free sudoku by SudokuPuzz


DIY手工飾品教學( 2/2新增手機吊飾教學)


2/2新增項目:
Hello Kitty手機吊飾
小天使手機吊飾